今天给各位分享针灸针一寸是多少厘米的知识,其中也会对针灸针一寸是多少厘米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
- 1、针灸一寸半为几指
- 2、针灸一寸用手指怎么量
- 3、针灸进针一寸是多少厘米
- 4、针灸一寸用手指怎么量
- 5、1寸针灸针的规格是怎样的
- 6、针灸最常用的是几寸针
- 7、人体经脉分布图
- 8、手腕上经络的准确位置图
- 9、怎样针灸
针灸一寸半为几指
谢新才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针灸一寸半为2指,即食指和中指合并,每人的一寸半都不同,一般指患者自身的手指宽度,能帮助判定穴位,明确进针部位。针灸的一寸半,一般指手指同身寸取穴法,又叫“一夫法”,是让患者将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者四指并拢,以中指中节(第二节)横纹处为准,食指与中指并拢为一寸半,在针灸过程中判断距离,并在医生进行摸穴,明确是否有酸麻感后,再进行针灸。人体穴位又称为腧穴,既是疾病的反应点,又是针灸等治疗措施需要刺激的部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疾病,也可用于协助诊断疾病,通常在患病状态下,可能会出现压痛、皮下结节等情况。因此判断具体穴位及针灸位置尤为重要,建议去往正规医院,由专业的医生进行操作,不可自行处理,以免由于处理不当而对机体不利。
针灸一寸用手指怎么量
陈陆泉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比如用前臂来举例,从腕横纹到肘横纹的位置是十二寸;像手三里穴位,在肘横纹下两寸,手臂前方的侧线。比如用左手的拇指从这比是一寸,自己的拇指宽度是一寸,两寸就再下来一个拇指的位置,这就是手三里穴。在取穴的时候,往往需要看患者的宽度,如果患者的宽度不太好算,用医生的手指比一下,大概宽度相似,就相当于是两指的宽度,所以一寸往往是指拇指的关节宽度。一寸的位置叫手指同身寸,比如三寸就是用患者的四个手指的宽度,是三寸的位置,这是中医里讲的寸的计量方法。
针灸进针一寸是多少厘米
刘光伟 主任医师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每寸大概是0.33厘米左右。寸是一长一长,特别是当中医针灸治疗疾病时,就用这个单位。针灸时,要让针灸的0.33厘米部位进入皮肤内,这样就能接触到想要针灸的穴位,同时对穴位进行刺激,使身体免疫,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针灸时,也要根据病人自身的感受来决定,如有酸、麻、胀等感觉,可停止针灸。
针灸一寸用手指怎么量
陈秀杉 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可以使用指关节的宽度来测量。中医在治疗疾病的时候有着同身寸的说法,因此每一个人的一寸都是有区别的,在针灸的时候一寸的距离需要根据患者本人的指甲关节进行测量,在使用手指测量一寸的时候,通常是以指关节的宽度为主,一个手指关节代表一寸,通过使用手指关节测量的一寸,只能够提供大概的位置,同时还应针对局部的穴位进行按压,找到按压的时候会引起酸麻感觉的部位,这样才能够准确的找到穴位。在做针灸的时候建议到正规的医院,并且要找经验比较丰富的医师进行操作,才能够促进局部的循环,起到疏通经络的作用。此外,平时也要做好局部的护理工作,还应保持良好的心态,尽量不要压力过大,避免吃一些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免影响到针灸的效果。
1寸针灸针的规格是怎样的
王凤 主治医师 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1寸针灸针的规格是直径大约0.25毫米,长度25毫米左右,可用于皮下组织相对比较浅的部位,如头部、耳部或某些部位需要浅刺时,可以使用一寸针灸针。但是中医的针灸一寸不是用上述尺度来衡量的,而是以患者的体型高矮来划分,通常以患者的手指来衡量,一般以其大拇指的第二指关节宽度为一寸。所以针灸时进针一寸,则指进针深度大约为拇指二指节的宽度,对穴位进行刺激、调节脏腑功能状态,进而提升身体免疫力,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进针后患者感觉到酸、麻、胀等时,则应停止进针。针灸是指采取金属针具刺激人体穴位来进行保健的方法,包括耳针、电针,以及穴位注射、激光针、小针刀等,具有提高人体免疫能力、通经活络、调和阴阳、扶正袪邪等效果。但是针灸后患者可能会出现恶心、乏力等不良反应,通常属于造成现象,建议此时避免立即进食、剧烈运动等,以免诱发或者加重不良反应,同时忌辛辣、生冷等刺激性食物。
针灸最常用的是几寸针
张增峰 副主任医师 安康市中医医院在临床的针灸推拿科针灸所使用的最常用的针具是1.5寸针,这个1.5寸的针无论是针刺面部、头部还是肢体及胸或者后背都是可以的,所以针灸科里面最常用的就是1.5寸针。除此之外,在针灸科里面也会常备一些1寸针,1寸针由于比较短,一般针刺面部比较多,因为面部进针不能太深,如果采用比较长的针会有很长的一段针身在脸部坠着,所以1寸针也是用的最多的。
人体经脉分布图
王成阳 副主任医师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十二经脉的分布分为外行部分和内行部分,内属于脏腑,外分布于四肢、头和躯干。分布十二经脉的分布分为外行部分和内行部分,具体如下:外行部分四肢:四肢内侧面为阴,外侧面为阳。手足阴经分布于四肢的内侧,手足阳经分布于四肢的外侧。手三阴经分布于上肢的内侧,手三阳经分布于上肢的外侧。足三阳经分布于下肢的外侧,足三阴经分布于下肢的外侧。头和躯干:十二经脉在头和躯干部的分布,大致是手三阴联系胸;足三阴联系腹及胸;手足三阳联系头。阳经在头和躯干部的分布较广泛,大致情况是阳明行于身前,少阳行于身侧,太阳行于身后,在头部也是如此。内行部分脏腑中,脏为阴,腑为阳。手三阴联系于胸部,其内属于肺、心包、心;足三阴联系于腹部,其内属于脾、肝、肾。阳经属于腑,足三阳内属于胃、胆、膀胱;手三阳内属于大肠、三焦、小肠。/span>作用十二经脉按其流注次序分别为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肾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和足厥阴肝经,分别有不同的作用。手太阴肺经:主治喉、胸、肺病,如咳嗽、气喘、胸部胀满、胸痛、喉痛、肩背痛等。手阳明大肠经:主治头面、五官、咽喉病,如腹痛、肠鸣、泄泻、便秘、痢疾、咽喉痛、齿痛、鼻塞或鼻衄,以及本经循行部位的疼痛等。足阳明胃经:主治胃肠病及头面部疾病,如肠鸣腹胀、水肿、胃痛、呕吐、口渴、消谷善饥、咽喉肿痛、口眼歪斜以及本经循行部位的疼痛、热病、发狂等。足太阴脾经:主治脏腑病症,如腹胀、胃脘痛、呕吐、嗳气、便溏、黄疸、身重无力、舌根强痛、下肢肿胀、厥冷等病证,兼治妇科病及前阴病等。手少阴心经:主治心、胸、神志病,如心动过速或过缓、心律不齐、心绞痛、失眠、癫痫以及昏迷、上臂内侧痛等。手太阳小肠经:主治头、项、耳、目、咽喉病,热病,如少腹痛、耳聋、耳鸣、颊肿、项背肩胛部疼痛以及肩臂外侧后缘痛等。足太阳膀胱经:主治头、项、目、背、腰、下肢部病证,如小便不通、遗尿、癫狂、疟疾、头痛,目疾及项、背、腰、臀部以及下肢后侧本经循行部位疼痛等症。足少阴肾经:主治妇科病、前阴病,肾、咽喉病及经脉循行部位其他病证,如遗精、***、***、咳嗽、气喘、水肿、泄泻、便秘、耳鸣、失眠等。手厥阴心包经:主治心、胸、胃、神志病以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如心痛、心悸、心烦、胸闷、痴狂、手臂挛急、掌心发热等。手少阳三焦经:主治耳、目、胸胁、咽喉部以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疾病,如水肿、遗尿、小便不利、耳鸣、耳聋、目赤、咽喉痛,以及耳后、肩臂部外侧疼痛等。足少阳胆经:主治头、耳、目、咽喉病,神志病以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如口苦、目眩、寒热交作、头痛、颌痛、目外眦痛以及胸、胁、股、下肢外侧疼痛等。足厥阴肝经:主治肝病、妇科病、前阴诸疾,如头痛、胁痛、呃逆、小便不利、月经不调、疝气、少腹疼痛等。
手腕上经络的准确位置图
王成阳 副主任医师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手太阴肺经:本经脉的准确位置,起源于脾胃部,向下联络大肠,回来沿着胃口,上行穿过膈肌,进入肺系。从肺系即气管、喉咙部进入腋下,沿着上臂内侧,向下行于肘关机中,沿前臂内侧桡骨边缘,经过桡动脉搏动处,下行至大鱼际部,出拇指桡侧端(少商穴)。分支从手腕的后方分出,沿掌背侧走向食指桡侧端,交于手阳明大肠经。手阳明大肠经:本经脉的准确位置,起于食指末端(商阳穴),沿着示指内侧向上,通过一、二掌骨之间,向上进入前臂外侧前缘向上至肘部外侧,再沿上臂外侧前缘,经过肩端,沿肩峰前缘,向上出于第7颈椎棘突下,再向下进入锁骨上窝部,联络肺脏,向下通过横膈,属大肠。其支脉从锁骨窝上行,经过颈部至面颊,进入下龈,回绕至上唇交叉于人中沟,左脉向右,右脉向左,分布在鼻孔两侧(迎香),交于足阳明胃经。手少阴心经:本经脉的准确位置,起于心中,向下通过横膈,联络小肠。另外,心系向上的脉,挟着咽喉上行,连接于眼球与脑的部位。还有一条从心系上行于肺部的经脉,进入肺部后再向下出于腋窝部,沿着上臂内侧后缘,到达肘窝,再沿前臂内侧后缘,至掌后豌豆骨部,进入掌内,之后沿小指内侧至末端(少冲穴),与手太阳小肠经相接。手太阳小肠经:本经脉的准确位置,起于小指外侧端(少泽穴),沿手背尺侧上腕部,直上沿着前臂外侧后缘,经尺骨鹰嘴与肱骨内上髃之间,向上沿上臂外后侧,出肩关节部,绕行肩胛部,交会肩上,后入大椎,之后深入体腔,联络心脏,再沿食管下行,通过膈肌,到达胃部,属于小肠。缺盆部支脉分出后沿颈部上至面颊,到达眼外侧,转入耳中。颊部支脉从面颊部分出,上行经过眼眶下面,抵于鼻旁,至眼内侧与足太阳膀胱经相接。手厥阴心包经:本经脉的准确位置,起于胸中,出属心包,向下通过横膈,依次联络上、中、下三焦,即胸腹部。胸部支脉沿胸浅出胁部当腋下3寸处,上行到腋下,沿上肢内侧***,下行进入肘窝中,再向下行于前臂两筋的中间,进入掌中,沿着中指到指端(中冲穴)。掌中支脉分出后沿着示指出其尺侧端(关冲穴),与手少阳三焦经相接。手少阳三焦经:本经脉的准确位置起于无名指末端(关冲穴),上行小指与无名指之间,沿着手背至腕部,出于前臂伸侧桡骨和尺骨之间,向上通过肘尖,沿上臂外侧,到达肩部,向前进入缺盆部,分布于胸中,向下通过横膈,从胸至腹,属于上、中、下三焦。胸中的支脉从胸向上,出于缺盆处,上走项部,沿着耳后直上,出于耳部上行额角,再屈而下行至面颊部到达眶下部。作用手腕上经络的作用具体如下:手太阴肺经:主治喉、胸、肺病,如咳嗽、气喘、胸部胀满、胸痛、喉痛、肩背痛等。手阳明大肠经:主治头面、五官、咽喉病。如腹痛、肠鸣、泄泻、便秘、痢疾、咽喉痛、齿痛、鼻塞或鼻衄,以及本经循行部位的疼痛等。手少阴心经:主治心、胸、神志病,如心动过速或过缓、心律不齐、心绞痛、失眠、癫痫以及昏迷、上臂内侧痛等。手太阳小肠经:主治头、项、耳、目、咽喉病、热病。如少腹痛、耳聋、耳鸣、颊肿、项背肩胛部疼痛以及肩臂外侧后缘痛等。手厥阴心包经:主治心、胸、胃、神志病以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如心痛、心悸、心烦、胸闷、癫狂、手臂挛急、掌心发热等。手少阳三焦经:主治侧头、耳、目、胸胁、咽喉部以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疾病。如水肿、遗尿、小便不利、耳鸣、耳聋、目赤、咽喉痛,以及耳后、肩臂部外侧疼痛等疾病。
怎样针灸
*** 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找准穴位患者在进行针灸治疗的时候,医生需要根据个人的经验来找到其需要的穴位。而当身体出现健康问题的时候,患者的身体穴位就会出现异常的情况。例如一些患者患有阑尾炎,那么对相应的穴位进行按压,患者就会感觉到疼痛的感觉,会感觉到穴位的地方有压痛感。同时一些患者在疾病病发以后,会有硬结和疼痛感,需要及时进行针灸治疗。2、记住穴位的尺寸由于每一个人的身材不同,所以每一个人的穴位位置都是会有偏差的,这个时候医生就可以通过尺寸的判断来找出不同人的不同穴位。可以用自己的手指来作为找出穴位的尺度大小。一般来说大拇指的关节位置就是一寸,而食指和中指一起看起来就是两寸,四只手指并拢那么就是三寸。通过尺寸的测量,能够有效地确定穴位位置。3、如何找到针灸穴位在寻找针灸穴位的时候可以用特殊的姿势,例如让患者进行膝盖的弯曲或者是把手肘弯曲,就能够快速地找到需要进行扎针的穴位。二、针灸的作用在找准穴位以后就可以正式地进行针灸。在进行针灸的过程当中,患者能够疏通个人的经络,能够起到舒筋活络的作用。一些患者在进行针灸的过程当中,更是能够起到温热散热的作用,能够排出身体当中的邪气。身体当中的这一些邪气将会造成身体健康受损,容易出现感冒发烧的情况,所以不妨通过针灸的方法,来让身体变得更加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