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各位分享中医针灸的好处与功效的知识,其中也会对中医针灸的好处与功效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
- 1、中医专家分析:***谨防四大误区
- 2、扎针灸能减肥吗?中医专家这样说!
- 3、中医针灸专家提出独特见解 针灸能进补
- 4、针灸专家石学敏院士
- 5、专家告诉您中医针灸取穴有何诀窍
- 6、中医专家推荐 ***四种最实用方法
- 7、中医针灸治疗
中医专家分析:***谨防四大误区
余林 副主任医师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text***误区1针扎得越多越好很多美容院、减肥中心一扎就扎三四十针,顾客也感觉针扎得多就是效果好。其实针灸是需要专业知识的,它有章有法,注重选穴,对减肥真正有作用的就那十几个穴位,别的扎来也没用,若是不小心扎错了,可能还会带来不好的后果。***误区2效果每日可见有时采用***,会有这样的体会,***有的人见效快,而有的人见效却很慢。这是因为,***不是减重,而是减脂肪,***也是一样道理。超过标准体重越多,一般脂肪含量也就特别多,***的效果越明显。有的人本身超重不严重,因此减肥的效果也不那么显而易见。减肥效果还与是否全身减肥有关,一些局部减肥如腹部减肥,效果明显但减重不明显是其特点。此外,减肥效果还与脂肪的特点有关,软脂肪减得快而明显,硬脂肪则见效不大。任何减肥方法都须逐步调整,每个人对针灸的反应不尽相同,这需要持续治疗。***误区3贴耳针时不能洗头贴耳针时不是不能洗头,而是要注意尽量不要沾湿耳朵。一般的耳针之所以不能湿水是怕胶布失去粘性,若是嵌针,则需要避水,因此可以试着戴上耳套再洗头。***误区4针灸容易感染针灸用的针都很细小,对皮肤来说,一般的针灸都是极小的创伤,正常人的机体修复一般很快。如不是因为其他破损感染,除非是贴了嵌针(耳针的一种)须注意避水外,其他体针对日常生活几乎没有影响,洗澡、游泳都不成问题。在针灸的过程中,配合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戒除例如暴饮暴食、饮食不节制、搭配不合理等情况,再配合适当的活动,减肥之后基本上不反弹的,至少也能够维持。而且行为的矫正在针灸的辅助下相对容许多。不似单纯的行为矫正那么困难。
扎针灸能减肥吗?中医专家这样说!
陈立勇 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扎针灸还能够减肥。第一、扎***管用吗1、因人而异医生们认为,比较硬的脂肪块基本都是自小形成的,但是如果脂肪的细胞数量过多的话,单纯的***是无法将脂肪细胞数量减少的,因此,对于这种脂肪患者来说,减肥的目的并不是很好。软脂肪块是指人体脂肪细胞的体积比较大,对于这样的患者,进行***的效果既快又好。所以,跟硬脂肪块比较起来,***更加适合软脂肪块的患者。2、注意事项在准备做第一次针灸之前,患者尽量不要胡思乱想,也不能够受到旁人的干扰,一定要放松自己的心情,并且充满信心。其次,在针灸之后,减肥者尽量不要大口大口的喝水,应该像品酒一般,小口且慢慢地喝。最后,并不是说使用***就可以不用节食。在***的期间,患者仍旧要进行节食,不然有可能会引起脂肪堆积。第二、减肥原理现代医学认为单纯性肥胖多伴有内分泌紊乱,各种激素,尤其是胰岛素、性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瘦素等异常,可通过针灸来调理内分泌,使之趋于正常;另一方面,中医从脏腑辩证分析肥胖主要与肝脾肾三脏的功能有关,通过针灸可以达到调理脏腑,使肝脾肾脏之功能恢复正常。第三、为什么针灸能减肥1、能够抑制肥胖患者亢进的食欲,减少进食量,同时抑制患者亢进的胃肠消化吸收机能,减少机体对能量的吸收,从而减少能量的摄入。2、可以促进能量的代谢,增加能量消耗,促进体脂的动员及脂肪分解,最终实现其减肥效果。***时有可能针对手三里穴,三阴交穴,风市穴,中渎穴进行治疗。3、调整机体内分泌。***是通过传统的中医针灸方法,针灸身体相关穴位,达到调整机体内分泌的作用,而最终实现减肥。***的优势有很多,它无痛感,疗效显著又无须饱尝其他减肥方式可能带来的痛苦。
中医针灸专家提出独特见解 针灸能进补
秋冬季膏方进补即将来临,中医针灸专家提出独特见解——针灸也能进补正值深秋又将逢立冬节气,进补话题又提上了议事日程,有病没病的都期盼着来年春天能“打上老虎”。饕餮们自然可以买些食品、药品大补特补,既解嘴馋又补体虚。对吃不那么热衷的或者已经厌倦了每天小药丸和小杯盏的人,眼下可多了一项新选择——针灸进补。针灸治病或减肥,早已司空见惯。针灸进补,是不是新概念?当然不是。过去就有说法:“灸一次足三里等于补一只***鸡”。就是说每天用艾条灸足三里穴一次,约15分钟或更长时间,当穴位处出现小水泡后停止艾灸,并保持局部皮肤清洁,待水泡自行吸收,古人认为这样做相当于每天进补一只***鸡。大家都知道***鸡能补肾益精、补益脾胃、补血养阴,可用于治疗***、遗精、食欲不振、面色萎黄或产后体虚、头晕、少乳及闭经等。而灸足三里具有和吃鸡类似的作用,同样可以用于补肾益精、补益脾胃、补血养阴等。据临床研究发现,对食道癌患者,针刺足三里,可让其食道蠕动增强,管腔增宽,痉挛解除;针刺胃病患者的足三里,使胃肠功能重新发挥双向调节作用;还发现针刺足三里有调节机体免疫力、增强抗病能力的作用。这都充分说明针刺足三里穴可以调节机体功能,具有保健作用。那么针灸进补是不是灸一下足三里穴就足矣?也不是。据开展中医进补的上海气功研究所医疗门诊部孙阳医生介绍:针灸进补是根据个人的状况针刺人体不同的穴位达到补肾保肝的作用。中医认为,很多亚健康状况的产生都是源于肾和肝的运作不良。“肾藏精、主骨、生髓”,“血为精所化”,说明肾、骨髓、血液三者之间的关系,特别是骨髓与造血有直接关系。骨髓藏于骨,又为肾所主,肾之功能强弱与否,可以影响骨髓生精造血。中医还认为:肝藏血,“以生气血”,能储藏食物中的精微物质,作为造血原料,说明肝也与造血有关。肝肾运作不良,导致血滞,代谢不畅,从而引发身体的各种不适。而针灸可以疏通人体经络,调整人体的内分泌系统,增加了血液循环,这样无疑就使人体的各项功能得到充分发展,抗病能力自然增强了,得感冒和各种疾病的可能性就减少了,达到了进补的目的。孙医生还介绍说,针灸可以帮助孩子在秋冬季的增高速度不致于下降,继续维持春夏天的平均生长速度。因此针灸进补对任何年龄的人群都合适。此外,针灸还可以保持成年人性功能不致衰退。当然对于女性,还有保持身材匀称的功效。
针灸专家石学敏院士
卢伟杰 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简介石学敏院士从师不泥古,敢为人先,创新思维;从医逾40年,救治海内外患者数以万计;从事针灸学和老年医学之临床、科研与教学工作,医风严谨,医术精湛,医德高尚,被中外患者和海内外媒体誉为“华夏第一针”。世人公认的石学敏“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病,在取穴、手法、计量学方面刻意创新,创立理论,建树针刺手法“向科学化、规范化的现代针灸发展方向”勇敢引领,成功实践。作为博士生导师,他遵循中医针灸学特点,探索出整套针灸高级人才培养模式,独辟新径,探索中医博士生培养之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作为***针灸院士,他运筹精微银针,精妙选准推动***切入点,光辉中医,光耀中华民族:先后赴40余国和地区讲学治病;相继与4国11所大学建立长期科研、医疗合作关系;已有42国和地区2483名研修生、留学生,特来天津中医一附院学习针灸;接待29国和地区3234个参观团体;2388名海外患者慕名直奔天津中医一附院接受针灸治疗。作为大会***,他主办1至7届国际针灸中医药学术会议。作为蝉联20年担任大型综合现代化天津中医一附院院长,2000.4在他主持下,2.5万平方米“国际医疗康复大厦”拔地而起,中外患者趋之若鹜;建成拥有GMP认证的大型商品药生产厂房;成立石天产业集团。跨入新世纪,他提出“大学医院、大学产业”宏伟蓝图;2001.10全国中医医院建设与管理经验交流会在天津中医一附院举行,“石学敏院士现代医院管理思想”深入人心,成为富于创新的医学科学家和现代医院管理学专家;作为学科带头人2002.3他创建了天津市针灸研究所。石学敏院士注重调查研究,雷厉风行,睿蕴学者风范,是实践中医跨越式发展,推广针灸迈进世界,勇于创新的***医学优秀领导人才。2主要贡献①始创石学敏“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病疗效卓著,在治则、选穴及手法方面建树创新。②率先提出且实践针刺手法量学理论,对***针灸发展具有历史性突出贡献。③强调“中医辨证”与“西医辨病”有机结合,应用针刺治疗血管性痴呆疗效显著,从而揭示针刺机制。④成功创建我国规模最大的针灸临床科研医疗基地。⑤主持引进日本快速老化动物模型小白鼠,填补我国中医实验动物一项空白。⑥致力针灸科学研究,使***针灸临床研究达到分子生物学水平。⑦推动针灸走向世界,身体力行,卓有成效。⑧对危难重症治疗及研究,取得多项成果。尤因在针灸治疗中风病、假性延髓麻痹、中枢性呼衰、各种痛症、病窦综合症、老年期痴呆等病的卓著疗效,致使石学敏院士名扬海内外。⑨石学敏历经30余年研制成功的“丹芪偏瘫膠囊”治疗中风病疗效卓著;其发明的“醒脑袋”对高血压、眩晕、头痛、具有特殊疗效。⑩出版著作27部,***40余篇,培养博士20名。石学敏院士注重针灸科学研究,主持完成“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的临床和实验研究”项目,获1995***科技进步3等奖,为新***建国以来中医临床研究所获***最高奖项;该项目1997再获***教委科技进步(丙类)2等奖;1998被***中医药管理局确定为全国10大科技成果推广项目之一在全国推广应用;2000再次荣获天津市科技兴市突出贡献奖。石学敏院士主持完成“针刺手法量学的研究”、“血液流变学与脑血栓形成的作用机理研究”、“针刺治疗‘暗痱’、‘类噎嗝’325例的临床分析及实验研究”、“针刺对快速老化痴呆模型小白鼠(SAM-P/8)脑功能影响的实验研究”、“针刺对快速老化痴呆模型小白鼠(SAM-P/10)行为学细胞凋亡影响的实验研究”等20余项科研课题。其中,获部级及天津市级科技进步奖15项(次),***教委和天津市教学成果奖31项,获***专利61项。石学敏院士在《***针灸》等各级杂志和“中华老年医学会”等学术会议,***40余篇,出版科技专著27部。由石学***编1千万字巨著《中医纲目》被专家誉为继《医宗金鉴》之后,又一部中医临床划时代巨著,获1996天津市科技著作2等奖。石学敏院士1990被***人事部评为“中青年有突出贡献专家”,1991始享受***特殊贡献津贴。石学敏始自1983担任天津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院长20年,锐意改革、勇于开拓,以针灸学科为龙头,以科技创新为重点,建设基地、发展学科、培养人才、组织队伍,加大现代医疗仪器设备投入,提升医院医、教、研实力,增强竞争力,尤其创立“醒脑开窍针刺法”在海内外产生重大影响,使中医针灸迈进世界。1990天津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乔迁天津市南开区鞍山西道新院址,实现首次腾飞。石学敏院长提出“科技兴院、院兴科技”,医疗、产业、海外“三足鼎立”发展战略,开拓医疗市场,加强对外交流,加大产业投入,“突出中医特色,发挥中医优势,走中西医结合道路,并拥有现代医学的优势学科”,终于实现天津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的跨越式发展。2000国际医疗康复大厦投入使用,标志天津中医一附院实现第二次腾飞。石学敏院士先后被评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优秀医院院长、天津市科技优秀工作者、十佳医务工作者,继1999当选为***工程院院士之后,2000石学敏院士荣膺***“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3编年大事1.新***培养的第一代中医大学生(1962年毕业);2.随***援非医疗队赴阿尔及利亚任队长,因治愈该国部长,获“针灸大使”称誉,成为新***针灸外交第一人(1968年);3.蝉联20年担任天津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院长(始自1983年);4.国内第一次提出并实行8小时以外“业余晚诊”和家庭病床服务(1984年);5.建立全国第一个针灸专科病房(1985年);6.建立针灸史上第一个针灸电生理室(1985年);7.率先提出并建树针刺手法量学新概念:首次清晰推出一个既形象直观,又具体精确——以“定量学新概念”科学衡量针刺手法的当代针灸形象思维新纪元(1986年);8.天津历史上第一位中医博士研究生导师(1986年);9.成功实现天津中医一附院持续16个,年门诊总量超100万人次(始自1987年);10.重建天津中医一附院,以建成鞍山西道新院为标志,实现第一次腾飞(1990.12.9);11.教学获***一级成果奖(1993年);12.获建国以来中医临床研究教学之最高***别奖项(1993年);13.始创“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的临床及基础实验研究”获***科技进步3等奖,为国内针灸研究领域最高奖(1995年);14.饮誉——“华夏第一针”(1996年6月);15.业已成功培养一批针灸新型人才,组成一支针灸学术梯队,建成一流全国最大针灸医疗、科研、教学基地(1996年);16.内引外联,发展实体,走出了一条“天津中医一附院”产业集团化发展新路(1997年);17.开创并实践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医院新模式(1998年);18.首位以“石氏醒脑开窍针刺法”跨世纪斐然中西的针灸院士(1999年);19.第一位“天津市科技兴市突出贡献医学奖”获得者(1999年);20.***中医医院首任院长(2000年);21.首例荣膺港人推崇,而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的祖国***针灸院士;(2000年)22.以借款方式,不靠***投资,建起第一座“天津国际医疗康复大厦”的第一位董事长;(2000年)23.荣获2001年度求是杰出科技成就奖(2001年);24.全国中医医院建设与管理经验交流会在天津中医一附院成功举行,“石学敏院士现代医院管理思想”深入人心。石学敏院士是一位富于创新的医学科学家和现代医院管理学专家。(2001.10)25.石学敏院士成功领导天津中医一附院针灸临床学科,第一次被批准成为“***教育部重点学科”,从而成为全国针灸学科中唯一重点学科(2002.1.18);26.石学敏院士创建“天津市针灸研究所”,正式***宣告成立(2002.3.27);27.第七届***·天津国际针灸暨中医临床学术大会于天津中医一附院隆重举行,石学敏院士再次当选大会***,成为首位蝉联7届***(2002.4.28);28.我院针灸部首次被批准为针灸项目博士后工作站,9月1名针灸项目博士后进站(2002.4)。29.石学敏院士“石氏中风单元疗法”被评为***中医药管理局2003年度重大科技成果推广项目.
专家告诉您中医针灸取穴有何诀窍
1、穴位配伍,应该本乎阴阳。下为阴,上为阳;右为阴,左为阳。腹为阴,背为阳。里为阴,表为阳。无论任何疾病,究其根源,不外阴阳失和。针灸治病,也总不离调和阴阳。因此,临证配穴,除要考虑经脉的本经循行、相关脉象、所主病候、标本根结、别络所属、经筋皮部,及经脉之间的表里联系、同名联系、交接联系、生克联系。气衔联系、奇正联系之外,充分注意到阴阳配伍的原则,对于提高临床疗效是很有帮助的。譬如临证拟取二穴,则最好按照一上一下,或一左一右,或一腹一背,或一表一里的原则去选取最恰当的穴位。这样可以充分发挥穴位局部、邻近、远端及全身的治疗作用,因而可以取得最好的临床疗效。
中医专家推荐 ***四种最实用方法
体针之一取穴:主穴为天枢、中睆、大横。配穴:曲池、合谷、膏肓、内庭、三阴交。操作:天枢、大横接电针仪,然后持续通电15~20分钟,每日获隔日1次,10次为一疗程。***方法:体针之二取穴:主穴为关元、三阴交。配穴:依据辩证分型而取。属脾虚湿带:内关、水分、天枢、丰隆、列缺、脾俞。属湿热内盛:曲池、支沟、大横、四满、内庭、腹结。属衡任失调:支沟、中注、带脉、血海、肾俞、太溪。操作:每次主穴必取,然后依据症型酌加配穴3~4个。每次均留针半小时,隔日1次,15次为一疗程,每次疗程间隔5天。***方法:芒针取穴:肩禹透曲池、梁丘透髀关、梁门透归来。操作:选28号3吋长的芒针备用,每次每穴都要扎针。***方法:艾灸取穴:主穴是阳池、三焦俞。配穴:地机、命门、三阴交、大椎。操作:每次选主穴与配穴各一个,用隔姜灸扎针。***方法:耳针耳穴:口、食道、十二指肠、饥点、内分泌、脑、胃。操作:每次选1~2穴,以双侧耳交替方式扎针,每周耳针贴敷2~3次,10次为2个疗程,而每次疗程间隔5~7天。
中医针灸治疗
夏昆鹏 副主任医师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1、神经系统疾病带状疱疹;头痛、偏头痛;三叉神经痛;面神经麻痹(早期3-6个月之内者);面肌痉挛;中风后遗症(恢复期);失眠(不伴抑郁者效果佳);遗尿;肋间神经痛等。以带状疱疹为例,西医认为带状疱疹为病毒感染导致的神经性损伤,中医认为疱疹属火热邪毒,可通过拔罐、刺络、放血配合治疗,效果甚佳。但疱疹的治疗要及时,否则会出现后遗症,其后遗症表现有的以疼痛为主,有的则以皮神经麻木、瘙痒为主。需要注意的是,由于神经的损伤可逆性较差,因此此类疾病越早治疗效果越好。2、妇科疾病月经紊乱、乳腺增生、痛经、更年期综合症等。另可用于辅助治疗卵巢早衰、子宫肌瘤、不孕。其中痛经分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一般来说,原发性痛经用针灸治疗效果较好。那么如何判断痛经的类型呢?原发性痛经指原先没有疼痛症状,而是因某种特殊原因,如生气、受寒等外部条件诱发,对于此类疾病的治疗,针灸往往比服药见效更快。而继发性痛经指的是由某种疾病引发的痛经,如子宫内膜异位症,需着重治疗原发疾病。3、骨关节疾病颈椎病;***症;落枕;肩周炎;网球肘;急性腰扭伤;膝骨关节炎;踝关节扭伤等。从治疗机制上来说镇痛是针灸的第一大治疗作用,因此对骨关节病相关的一些疼痛治疗,针灸的效果比较显著。4、内分泌疾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糖尿病、肥胖症;慢性疲劳综合症;痤疮、黄褐斑等。其中,甲亢、甲低或甲状腺结节、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多使用针灸作为辅助治疗方法。5、呼吸系统疾病慢性支气管哮喘;咽炎;感冒;咳嗽;急性扁桃腺炎等。如慢性支气管哮喘,其表现为爬楼或跑步后出现气短,这种病症运用针灸、拔罐、放血配合治疗后,患者会感到日常活动后气短症状缓解,并且在遇到降温天气时,症状也不易反复或加重,再如咳嗽,很多人会出现感冒后咳嗽很长时间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做针灸治疗,配合拔罐会很快消除症状。6、男性疾病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等,其中前列腺炎症状表现为尿分叉、尿等待、尿频等。如果辩证准确、选取的经络腧穴到位,深浅刺激合适,也会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此外,针灸还可治疗一些五官疾病如假性近视、牙痛、耳鸣、耳聋、过敏性鼻炎等;消化系统疾病,如萎缩性胃炎、糜烂性胃炎、慢性浅表性胃炎、胃溃疡、腹胀、腹泻、便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