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各位分享附近中医针灸的知识,其中也会对附近中医针灸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
- 1、中医针灸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 2、中医针灸的作用是什么
- 3、中医针灸治疗
- 4、中医针灸针法有哪些
- 5、针灸哪里可以止痛
- 6、中医针灸治疗
- 7、中医针灸有什么作用?
- 8、中医养生小知识 针灸常用的穴位有哪些
- 9、针灸治疗穴位配方
中医针灸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1、传统的针灸方法传统的针灸方法很多,除了使用毫针刺法外,例如拔罐、灸等都是非常有效的方法。A、毫针刺法所谓毫针刺法,是指通过针灸特有的毫针刺入特定穴位进行治疗,达到疏通经络的作用。B、其他刺法针灸刺法除毫针外还有很多刺法,如常见的火针刺法、芒针刺法、三角针刺法等。C、拔罐法拔罐法从古至今已有,不仅效果惊人,还蕴含着丰富的科学道理。拔罐法主要排除拔罐中的空气,形成负压,有效地分析和治疗疾病。D、梅针疗法梅针疗法不是用形状像梅针的针灸,而是用5根或7根针灸。E、灸灸是针灸方法的重要组成部分,灸的方法也很多,常见的有灸、针、灸等。其中艾条灸有温和灸、雀啄灸、熨烫灸三种方法,下面还有分支。艾灸的治疗方法和其他针灸方法应分别出来,但他们的目的是统一的,那就是治病救人。2、现代针灸方法现代针灸方法不仅仅是使用毫针等工具,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进步,声波点针法、微波针法、激光照射法、穴位注射法等各种现代针灸法的使用范围越来越广。实际上,无论是传统的针灸方法还是现代的针灸方法,都没有贵贱、主次之分,只要能减少患者的痛苦,就值得使用。针灸注意事项1、身体过于疲劳,精神紧张和饥饿时最好不要针灸。2、老体弱者进行针灸治疗时,最好选择卧位。因为更容易选择穴位。3、女性怀孕时针灸力必须柔软,不能针灸引起女性子宫收缩的穴位。常见的穴位有合谷、三阴交、昆仑等。4、给孩子针灸的话,孩子哭闹不合作的时候,不要留针。5、婴幼儿针灸时,门部和风府、哑门穴等穴位绝对不能针灸。6、患有出血性疾病的患者最好不要针灸。7、皮肤感染、肿瘤等部位不能针灸。8、特殊患者的特殊部位选择针灸的穴位、针的角度和深度,如肠粘连患者的腹部等。9、针灸注意事项最重要的是针灸要看病种,根据病情选择针灸方法或其他治疗手段。
中医针灸的作用是什么
林玉洁 主治医师 中山大学***纪念医院第一疏通经络经络闭阻不通,不通则痛,不荣则痛身体局部或全身会产生肿胀、疼痛、瘀血、麻木、拘挛等症状,可以通过针灸进行治疗,以达到疏通经络,调理气血的目的;第二扶正祛邪,针刺的补法和艾灸具有扶正的作用,针刺泄法和放血有祛邪的作用,通过扶正气祛邪气,固本护原来提高机体抗病能力,达到邪去正安的目的;第三调和阴阳,中医讲人体出现问题,是阴阳失调所致,辩证病情的阴阳偏盛偏衰情况,通过针灸补其不足,泄其有余,以达到阴阳平衡身体健康的目的。
中医针灸治疗
文蕾 主治医师 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影响疗效。并且患者要注意的是针灸之后不能立刻吹风洗澡,喝凉水一定要注意保暖,注意避风。
中医针灸针法有哪些
王朔 主任医师 ***民族大学附属医院比较常用的针灸针法有头针针刺、梅花针针刺、毫针针刺、火针针刺、内皮针针刺、放血疗法的三棱针针刺,还有罐疗法、火针、砭针、水针、针刺***、埋线、平衡针等等。
针灸哪里可以止痛
李新华 副主任医师 山西省中医院1.如果是急性胃痛,可以针灸 梁丘穴 。梁丘穴属于足阳明胃经的郄穴,阴经的郄穴治疗血症,阳经的郄穴治疗痛症,所以阳经的郄穴可以止痛。梁丘穴位于大腿前区髌底上2寸,骨外侧肌与骨直肌肌腱之间。2.如果是颈肩腰背部疼痛,可以针灸 后溪穴 。后溪穴属于八脉交会穴,通督脉,位于第五掌指关节远侧掌横纹头赤白肉际处。督脉连接腰、颈、胸整个背部经络,所以后溪穴能够治疗腰、颈以及胸部疼痛。3.如果是牙痛,上牙痛可以针灸 内庭穴 ,下牙痛可以选择 合谷穴 。合谷穴属于手阳明大肠经,位于手的背部第一二掌骨间,第二掌骨桡侧端的一个中点处。
中医针灸治疗
李晨 主任医师 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中医历史悠久,针灸就是中医用来治疗疾病的主要手段,现今临床医学上针灸已经具备更加专业的理论知识支撑,通过接受针灸,能够有效防治多种疾病。针灸是指针和灸的总和,也就是说针灸主要包括两种操作手法。针法就是通过利用特制的金属针进行皮下直接穴位针刺治疗,通过更加专业的手法以及穴位判断,接受针灸治疗即能达到很好的防治疾病效果。灸法其实就是利用艾绒搓成艾条或艾炷,通过点燃艾条、找准穴位,对皮肤表面进行温灸治疗,这能够达到很好的温通经脉、调和气血作用。
中医针灸有什么作用?
张继成 主任医师 四川省中西医结合医院针灸可以增强机体免疫,强身健体。针灸是针法和灸法的总称。针法是指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把针具按照一定的角度刺入患者体内,运用捻转与提插等针刺手法来对人体特定部位进行刺激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灸法是以预制的灸炷或灸草在体表一定的穴位上烧灼、熏熨,利用热的刺激来预防和治疗疾病。通常以艾草最为常用,故而称为艾灸,另有隔药灸、柳条灸、灯芯灸、桑枝灸等方法。如今人们生活中也经常用到的多是艾条灸。具有温经散寒,强身健体作用的。
中医养生小知识 针灸常用的穴位有哪些
三阴交穴:针对妇科病皆有效位置:三阴交穴位于小腿的内侧,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小腿内侧骨)内侧缘后方凹陷处。作用:三阴交穴属脾经之穴,是肝、脾、肾三经交汇之处,又名“女三里”,有调和气血、补肾养肝的功用。刺激三阴交穴,对于任何妇科疾病都有一定效果。比如痛经、月经不调、女性更年期综合症、气血不和、手脚冰冷等等。操作:痛经或月经不调者,在月经开始前5至6天起,每天花1分钟刺激本穴,有良好的保健效果。更年期综合征等病症者,常刺激此穴,能改善病情。但孕妇不宜。足三里穴:人体保健第一要穴位置:足三里穴位于膝盖前外侧下方凹陷处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的位置。作用:足三里号称人体保健第一要穴,民间有“常灸足三里,胜吃***鸡”之说。刺激足三里穴,可使胃肠蠕动有力而规律,增强消化功能,增进食欲;改善心脏功能,调节心律;常按揉足三里穴能预防和减轻很多常见病,如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胃炎、胃下垂、呕吐、肠炎、便秘、胆囊炎、胆肾结石绞痛及糖尿病、高血压等,并对解除急性胃痛效果明显。操作:每天用拇指轻轻按揉足三里,每次时间维持在两到三分钟,力度只要感觉局部有酸胀感为宜。如果处于一些紧急情况,例如胃痛急性发作了,但是所穿的裤子却是很紧,这时可以用鼻尖隔着衣物来刺激这个穴位,以症状减轻为度。膻中穴:“捶胸顿足”延年益寿位置:膻中穴位于我们身体的正中间上面,具体在第四根肋骨,两***连线的中间点的位置。作用:刺激该穴能活血通络、宽胸理气、止咳平喘。尤其是可有效治疗各类“气”病,包括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疾病,如哮喘、胸闷、心悸、心烦、心绞痛等。还可以治产后缺乳、乳腺炎、肋间神经痛、胃贲门痉挛等病症。操作:可双手交叉,握空心拳,然后捶打这个穴位。也可将一手四指并拢,用指腹顺时针打圈按揉或从上自下推揉,每天不少于100次,持续2至3分钟。现代医学证明,人体是从胸腺开始衰老的,经常“捶胸顿足”,延年益寿。关元穴:对症阳虚畏寒、宫寒不育位置:位于下腹部,身体前正***上,肚脐下3寸。古有“为男子藏精,女子蓄血之处也”之说。作用:此穴有培补元气、肾气、暖下元的作用,治病范围广泛,包括妇科类的白带病、痛经、各种妇科炎症,男科的***、***、前列腺疾病等。每天坚持点按或灸穴位15分钟,有助提高性功能,对腰部发冷、***、***及体质虚弱者效果更好,还可治突发的昏厥。操作:可用隔姜灸法,用一片薄薄姜片上面扎一些小孔,贴在关元穴上,然后用艾柱来灸,一次15分钟左右,感觉穴位处潮红即可。阳虚畏寒、宫寒不育者,疗效更显著。涌泉穴:可使肾精充足、耳聪目明位置:位于足底部,脚趾向下弯时足前部凹陷处,第二三趾趾缝纹路与足跟连线的前1/3与后2/3交点上,是肾经的第一个穴位。作用:经常按摩此穴,则肾精充足、耳聪目明、精力充沛、性功能强盛、腰膝结实、行走有力。按揉此穴,还可改善急性心绞痛症状。涌泉穴对咽喉肿痛、头痛、失眠、小便不利、休克、中暑、癫痫、不孕、月经不调、怕冷、***、遗精、更年期综合征等均有疗效。操作:每晚温水泡足后,先擦热双手掌,然后右掌按摩左涌泉,左掌按摩右涌泉,直到足心发热。每天临睡前按摩此穴,可达到心肾相交、水火相济的效果。按摩时要做到清静平和,才可事半功倍。针灸治这些病挺好带状疱疹带状疱疹大多是由病毒引起的,患者常会因此感到神经疼痛,常常靠吃止痛药缓解疼痛,但长此以往,容易对身体造成别的危害。针灸治疗带状疱疹主要通过针灸加上放血、拔罐等方式进行,通过针灸治疗带状疱疹,可以很快减轻疼痛,1到2周就能有效果。面瘫面瘫也是针灸科里疗效较好的病种之一。治疗方法主要方法有针刺,电针外加红外线灯照射以减轻患者炎症,有时还结合表情肌康复训练。针灸治面瘫主要起温通经络,荣养筋脉的效果,可以改善面部的血液循环,一般治疗3到4周便能痊愈。比起其他治疗方法,针灸疼痛少,疗效快,而且还没有毒副作用。慢性便秘消化系统疾病也比较适合针灸治疗。得了消化系统疾病的患者,一吃药就会呕吐腹泻,针灸则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不用吃药就能治疗肠胃疾病。慢性便秘也能通过针灸治疗,针灸能通过对腹部穴位的刺激,促进肠胃蠕动,有效缓解患者便秘症状。夏淑文医生补充,针灸加上食疗,比如喝点蜂蜜吃点香蕉,效果会更好。肠胃疾病通过中医针灸的方法可以各种肠胃疾病,例如胃溃疡,针灸调理可以增加胃部粘膜下血液流量,促进肠胃蠕动,有助胃溃疡愈合。中医针灸对急性慢性胃肠炎、功能性消化不良、术后胃肠功能紊乱、厌食、腹泻、胃下垂等疾病的治疗效果都非常的好。还有用针灸刺激支沟穴和照海穴两个穴位可以有效治疗便秘症状。眼科疾病针灸可以帮助人们预防和治疗结膜炎、白内障等眼科疾病。治疗眼科疾病可以采用针灸治疗方法之一的耳压法,也就是把菜籽埋于耳朵内部的相关穴位之下,使得这些穴位可以长久接受凉性刺激,以起到治疗调理作用。
针灸治疗穴位配方
赵子义 副主任医师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1、三阴交、至阴功能:宣通下焦,理气行瘀主治:难产,***胎,胞衣不下,转胎位,经闭等。方义:至阴乃足太阳膀胱经之井穴。井者,经气所出,如水之源头。膀胱与肾相表里,灸刺至阴,能理下焦气机,祛瘀生新。三阴交乃足之三阴交会穴,乃是三阴之枢纽,故二穴相合,能理气养血,宣通下焦,益阴而下行。傅青主说:难产由于血虚。难产由于气逆。气逆而得调理,血虚而得补益,胎儿安能不下。(临床配合补关元、泻足三里,下***胎及效。)2、俞府、云门功能:肃肺降逆、止咳定喘本主治:咳嗽、气喘、胸中闷热、呼吸急促、呕吐纳呆。方义:云门属手太阴,俞府属足少阴,二穴虽皆居胸之高位,但其经脉行路不同,手太阴肺经从胸走手,足少阴肾经从足走胸。走手者,宣通于上,走足者,敛降于下。咳喘气促之证,其表在肺,其本在肾,肺肾同病。肺受邪则咳,肾虚不纳,则气不归根而逆上为喘,故取云门,宣通肺气,畅胸降逆,取俞府补肾纳气,敛冲降逆。若加取乳根,以加强安冲降逆之力,顺阳经气,助云门宣降,俞府敛纳。3、气海、关元、中极、子宫功能:养血调经,培补真元,补命门,暖子宫,调经带,育子嗣主治:子宫虚寒,胞门闭塞,久不成孕,阴缩***,腹痛胀满,转胞。方义:四穴同属任脉,中极之下为胞宫,其任、冲、督脉,均起于胞宫,而出于会阴。任脉由会阴而行于腹,督脉由会阴而行于背,冲脉由会阴而行于肾经,故为一元三歧。气海者,生气之海,元气由存。关元者,男子藏精,女子蓄血。中极者,为足三阴经和任脉之会穴,为胞宫之门户。子宫者,即女子之血室也。故取气海,以益下元;关元,填充精血,中极,调经启闭;子宫,为直取治其标。协同上穴,共行养血调经,培元暖宫之效。4、神阙、气海、天枢、水分功能:暖脐散寒,回阳益气主治:下元虚寒,脐腹冷痛,霍乱吐泻,中风,中痰,痰厥,小儿慢惊风。方义:此五穴,又称肚脐梅***。神阙为任脉穴,能通脏回阳救急。天枢为足阳明胃经,大肠之募,化糟粕,分离清浊。气海为元气之海,补肾回阳。水分为任脉之穴,健脾利湿,分利水谷。五穴相互佐使,有健脾止泻,温中救逆之功。加5、尺泽、委***能:清血毒、散秽邪主治:霍乱心烦瞀乱,上吐下泻,腹痛,泻痢等。方义:尺泽是手少阴肺经之合穴,五行属水,络通于心,有消血毒之功。委中是足太阳膀胱经合穴,五行属土。暑热之邪,首犯太阳,故刺出血,可治时疫邪毒。两穴位置,一肘一膝,乃大血脉所在处,故能刺出血。风、寒、暑、湿、燥、火六***及山岚瘴气等疫疠之邪,首犯太阳,传之太阴,故刺两经之合穴,使毒血出。如加金津、玉液,生津止呕;少冲、中冲,宁心安神;如加百会,醒脑开窍;6、足三里功能:升清降浊,导痰行滞,扶正培元主治:中焦之一切疾病,如胃痛、腹胀、寒邪凝滞,痞块,遗尿,目疾,乳痈,心悸,虚烦手指麻木,癫狂,脏躁,中风,阳明热盛,虚劳赢瘦,形体衰弱等。方义:脏腑及肢节,皆赖气血以为营养,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胃为后天之本,水谷出入之海,主消纳,胃气盛则纳谷自畅,营养则能自周,否则脏气失养,而生气绝。足三里属于胃之合穴,经气之枢纽,能壮人身之元阳,又能补气血之亏损,如寒气积聚症瘕,其功能温而且能化,湿浊弥漫肿胀,能燥能消,可与中药补中升阳之方并美。7、三阴交功能:健脾益气、滋补肝肾、利湿导滞、疏经调气主治:胃痛、腹胀、消化不良、肠鸣、溏泻、黄疸、消渴、眩晕、失眠、***、滑精、疝气、遗尿、尿血、小便不利、水肿、***肿痛、高血压、症瘕、痛经、闭经、崩漏、带下、月经不调、瘫痪、脚气等。孕妇禁针。8、音亮(新穴)功能:清利咽喉,启闭开窍定位:前正***,甲状软骨下缘与环状软骨上缘之间的微凹处。主治:咽喉肿痛,失音,失语。方义:穴位在任脉之上,咽喉之前,所以能够治疗咽喉局部的病症9、十三鬼穴组成:人中、少商、隐白、大陵、申脉、风府、颊车、承浆、劳宫、上星、会阴、曲池、舌下功能:开窍化痰,醒脑清神,宁心益志主治:癫狂方义:十三鬼穴是主治癫、狂症的重要穴位,为春秋战国时期的扁鹊所创。迨至唐代孙思邈又在此穴的基础上,更加间使、后溪尤妙,共计十五穴。这些腧穴,已成为历代医家主治癫、狂症的主要处方。其中取人中、风府、上星、后溪诸穴,以泻督脉之阳邪而醒脑清神;取手厥阴经之原穴大陵、经穴间使,以泻心包络之火邪而宁心益志;取手、足阳明经之曲池、颊车,以疏导阳明之经气而通腑泻热;取手、足太阴经之井穴少商、隐白,以清肺健脾而化痰浊;更取任脉之承浆、会阴,以宣通阴脉之海而滋阴降火。独取舌下中缝(舌者心之苗),以泻心经而开窍清神。如此诸穴合用,共奏开窍化痰,醒脑清神,宁心益志之效。故癫、狂之症,取用十三鬼穴,辄获良效.10、大陵功能:调气止痛主治:足跟痛方义:根据下病上取,交经缪刺,的原理,治疗足跟痛疗效甚佳。11、合谷、中渚功能:调气通经,舒筋活络主治:手指屈曲不伸。方义:合谷属手阳明之原穴,中渚属手少阳之输穴,两穴均位于手背部,所以能够治疗局部的病变。12、足三里、承山功能:通调肠胃,舒筋化瘀主治:血痔,赤痢,胸腹瘀滞疼痛,霍乱转筋等症。方义:承山为足太阳膀胱经之穴,其经线由脊背而下行,膀胱和肾相表里,故能和调肠腹,理下焦之气。足三里为足阳明胃经之合穴,其经线由胸腹而下行,与脾相表里,故能疏胸腹之滞气。因此,二穴相伍,能通调肠胃。胃肠和,热毒清,其痢痔可愈。脾胃健,津液生,筋脉得养,转筋即复,瘀化滞消,气血调畅,其疼痛自止。13、三阴交、至阴功能:宣通下焦,理气行瘀主治:难产,***胎,胞衣不下,转胎位,经闭等。方义:至阴乃为足太阳膀胱经之井穴。井者,经气所出,如水之源头。膀胱与肾相表里,灸刺至阴,能理下焦气机,祛瘀生新。三阴交乃足之三阴交会穴,亦是三阴之枢纽。故二穴相合,能理气养血,宣通下焦气机,益阴而下行。傅青主说:难产由于血虚。难产由于气逆。气逆而得调理,血虚而得补益,胎儿安能不下。14、环跳、风市、阳陵泉功能:疏通宣散、祛风除湿、蠲痹除痛、舒筋利节主治:中风,偏枯,诸痹痛,麻木不仁,瘈瘲筋缩,痉挛,痿废等下肢疾患。15、大椎、曲池、合谷功能:疏风解表,调和营卫。主治:外感六***邪气在表诸证、疟疾及一些热病。方义:大椎属督脉,是手足三阳督脉之会,统全身阳气而主表,凡外感六***之邪在表,皆能疏解。曲池、合谷乃手阳明原合之穴,主气化而能传导,助大椎而调和营卫,故清里达表。如果身热自汗,则泻大椎以解肌。无汗恶寒,则可补大椎以发表。对疟疾寒热,能调和营卫。于虚劳骨蒸、盗汗,有养阴清热的作用。16、合谷、曲池、外关功能:清热散风,宣通上焦主治:头痛、腮肿、耳鸣、耳聋、***、鼻衄、手腕及指节疼痛,胸痛等。方义:曲池性走而不守,合谷升散而上浮,外关为手少阳之络穴,八脉交会之一,又通阳维脉,故能清热散邪。三穴配合,为治头面、五官诸证属实者,确有效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