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各位分享常见病的中医针灸推拿治疗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常见病的中医针灸推拿治疗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
针灸推拿能治什么病
张月美 主任医师 济宁市中医院1、骨关节肌肉系统疾病大多数的骨关节肌肉系统疾病都可以通过针灸推拿的方式进行治疗。这类疾病主要指的就是运动系统疾病,包括颈肩腰腿痛、风湿和类风湿性关节炎、肌肉劳损以及网球肘腱鞘炎等。这一类疾病可以通过西医疗法来改善症状,但是想要更好的缓解病情,防止反复发作,还是要进行针灸推拿等中医理疗。2、神经系统疾病针灸推拿也可以治疗神经系统疾病,如三叉神经痛、面瘫、周围神经性疾病、头痛、脑梗***、脑出血或者神经性膀胱功能异常等。这些疾病通常都是因为神经系统出现了异常所致,通过针灸推拿能够使神经恢复正常,从而达到改善病情的目的。3、消化系统疾病部分消化系统疾病也可以通过中医针灸推拿的方式进行治疗,如胃肠道功能紊乱、呕吐、腹泻或者便秘等。中医针灸推拿不仅能提高身体抵抗力和免疫力,也可以改善胃肠道功能,对这些消化系统疾病的治疗大有帮助。4、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如果患有遗尿、***或者痛经等泌尿生殖系统疾病,也可以考虑做中医针灸推拿治疗。
针灸推拿禁忌证
陈鹏 副主任医师 北京中医医院1、临床上当患者处于较紧张、饥饿、大汗出,或较劳累的情况下,一般不建议针灸;2、如果女性患者怀孕,一般也不建议针灸;3、若患者患有严重血液病或有出血倾向,如血凝检查异常,这时也不建议患者进行针灸治疗;4、如果是年幼患者,在针刺时一般建议尽量不留针,因为其依从性相对较差,避免出现肢体、头部、躯干部位的活动,可能导致弯针或滞针;5、如果是严重肿瘤、恶液质,或皮肤严重感染患者等,在针刺时,可能会增加针刺危险的出现。二、推拿禁忌证:一般临床上如果患者出现严重软组织损伤、骨折或骨裂等,再出现局部病变,一般不建议进行推拿手法治疗。
针灸推拿注意事项有哪些
赵天豫 副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1.辩证施补、按摩补益法甚多,其目的不外乎是调节阴阳、调和气血和调理脏腑功能。按摩补益的时候,要辨证施补,分清阴虚还是阳虚,气在还是血虚,要区分哪一个脏腑。肾虚的患者采用益肾固本的方法,而脾胃虚弱的患者则采用健脾和胃法。另外,不同的季节也要注意。春季按摩补益.则要采取疏肝利胆、养血柔肝之法;而秋按摩要用补益肺和滋阴润燥的方法,才能达到补益肺的效果。进行辨证治疗时,应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有选择地进行治疗。2.专注、调整呼吸来集中注意力。调整呼吸法是按摩补益补益者和运用按摩法进行自我补益的人必须小心。进行自我按摩补益时,只有在专注、呼吸均匀的情况下才能细心体会身体在进行了自我按摩后的反应、变化,从而及时调整按摩手法、力度、频率等,达到达到预期效果。当对他人使用按摩方法进行补益时,施术者更要专注,仔细观察和理解被按摩者的感觉和身体的反应,以便调整和改变自己的手法。按摩时不能边说边说,也不可按着停止,或随意中断治疗.做别的事情.先专心,在安排好的整个过程中继续做,以确保按摩补益的效果。针灸和推拿都是根据人体的穴位来进行,只要稍稍不注意就会对身体造成伤害,针灸和推拿时不能贪便宜,随便找一些小店进行,一定要选择正规的医院,在针灸推拿过程中,还要注意身体的清洁和卫生。
针灸推拿按摩5大穴位保健康。
赵天豫 副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膻中穴:“捶胸顿足”延年益寿位置:膻中穴位于我们身体的正中间上面,具体在第四根肋骨,两***连线的中间点的位置。作用:刺激该穴能活血通络、宽胸理气、止咳平喘。尤其是可有效治疗各类“气”病,包括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疾病,如哮喘、胸闷、心悸、心烦、心绞痛等。还可以治产后缺乳、乳腺炎、肋间神经痛、胃贲门痉挛等病症。操作:可双手交叉,握空心拳,然后捶打这个穴位。也可将一手四指并拢,用指腹顺时针打圈按揉或从上自下推揉,每天不少于100次,持续2至3分钟。现代医学证明,人体是从胸腺开始衰老的,经常“捶胸顿足”,延年益寿。三阴交穴:针对妇科病皆有效位置:三阴交穴位于小腿的内侧,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小腿内侧骨)内侧缘后方凹陷处。作用:三阴交穴属脾经之穴,是肝、脾、肾三经交汇之处,又名“女三里”,有调和气血、补肾养肝的功用。对于妇科病,刺激此穴皆有效,如痛经、月经不调、更年期综合征、脚底肿胀、手脚冰冷等。操作:痛经或月经不调者,在月经开始前5至6天起,每天花1分钟刺激本穴,有良好的保健效果。更年期综合征等病症者,常刺激此穴,能改善病情。但孕妇不宜。足三里穴:人体保健第一要穴位置:足三里穴位于膝盖前外侧下方凹陷处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的位置。作用:足三里号称人体保健第一要穴,民间有“常灸足三里,胜吃***鸡”之说。刺激足三里穴,可使胃肠蠕动有力而规律,增强消化功能,增进食欲;改善心脏功能,调节心律;常按揉足三里穴能预防和减轻很多常见病,如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胃炎、胃下垂、呕吐、肠炎、便秘、胆囊炎、胆肾结石绞痛及糖尿病、高血压等,并对解除急性胃痛效果明显。操作:以拇指每日按揉足三里2至3分钟,力度以感觉局部酸胀为宜。紧急情况下,如胃痛急性发作,而裤子穿得紧,可用笔尖隔着衣物刺激此穴,以症状缓解为度。关元穴:对症阳虚畏寒、宫寒不育位置:位于下腹部,身体前正***上,肚脐下3寸。古有“为男子藏精,女子蓄血之处也”之说。作用:此穴有培补元气、肾气、暖下元的作用,治病范围广泛,包括妇科类的白带病、痛经、各种妇科炎症,男科的***、***、前列腺疾病等。每天坚持点按或灸穴位15分钟,有助提高性功能,对腰部发冷、***、***及体质虚弱者效果更好,还可治突发的昏厥。操作:可用隔姜灸法,用一片薄薄姜片上面扎一些小孔,贴在关元穴上,然后用艾柱来灸,一次15分钟左右,感觉穴位处潮红即可。阳虚畏寒、宫寒不育者,疗效更显著。涌泉穴:可使肾精充足、耳聪目明位置:位于足底部,脚趾向下弯时足前部凹陷处,第二三趾趾缝纹路与足跟连线的前1/3与后2/3交点上,是肾经的第一个穴位。作用:经常按摩此穴,则肾精充足、耳聪目明、精力充沛、性功能强盛、腰膝结实、行走有力。按揉此穴,还可改善急性心绞痛症状。涌泉穴对咽喉肿痛、头痛、失眠、小便不利、休克、中暑、癫痫、不孕、月经不调、怕冷、***、遗精、更年期综合征等均有疗效。操作:每晚温水泡足后,先擦热双手掌,然后右掌按摩左涌泉,左掌按摩右涌泉,直到足心发热。每天临睡前按摩此穴,可达到心肾相交、水火相济的效果。按摩时要做到清静平和,才可事半功倍。
中医针灸与推拿治疗什么疾病
赵天豫 副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肩周炎、颈椎病,还有一些脊椎病,在治疗疾病的时候,可以选择推拿的方法进行治疗,但是针灸的方法也会有减肥的效果,那么中医针灸和推拿能治疗哪些疾病呢?推拿按摩的治疗范围非常广,而且随着推拿学的快速发展,推拿按摩的适应症也逐渐增多。骨损伤科的内外、内外、妇产科、儿、五官科等各科均有推拿的指征,尤其对慢性病、非器质性疾病效果显著。多种软组织损伤:如落枕、急性腰扭伤、***、肩周炎、颈肩综合征、梨状肌综合症、肌筋膜炎、慢性腰肌劳损、棘突炎、网球肘、腱鞘炎、踝关节扭伤等。骨性疾病:退变性脊柱炎、腰椎管狭窄、颈椎病、骨性关节病、足跟痛、骨质增生等。骨折或术后肢体、关节功能恢复。内科学:如:头痛,腹胀,胃痛,便秘,偏瘫,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等。妇科疾病:如痛经、月经不规律、崩漏、闭经、更年期综合症等。儿科疾病:小儿疳积、腹泻、肌性斜颈、桡骨小头半脱位等。五官:假性近视、弱视、过敏性鼻炎、单纯性慢性鼻炎、牙痛等。注意:1、椎管狭窄针灸推拿按摩疗程较长,如果非手术治疗不果,则需行骨伤科手术治疗。2、推拿按摩效果最好,临床应用最广泛的三种疾病是:颈椎病、肩周炎、***症;小儿科以小儿为主,慢性腹泻效果很好,两、三次推拿都能痊愈。3、妇科痛经急性期应该按压八大穴或肾俞,如位置不准确,可在腰骶部压痛点重压。在慢性期可用腹部推拿滚法,三个月一个疗程;4、闭经治疗时,月经在少腹部操作,轻的当天就能来月经,严重者治疗3、5次后,月经都能恢复正常。5、针灸对膝关节骨质增生有良好的疗效。推拿和针灸都能治好,中医方面的推拿和针灸做治疗时一定要对症,因为针灸和推拿不能盲目选择疾病,要对症下药,中医的针灸和推拿在治疗的时候也要选择专业正规医院进行治疗,这样大家都会比较放心。
针灸推拿的好处?
夏昆鹏 副主任医师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针灸推拿能疏通经络气血、调节脏腑阴阳、促进新陈代谢,缓解疲劳。针灸推拿倡导循序渐进,在逐渐的调理中恢复健康,他的成效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建议在平时多做一做运动,起到辅助作用。针灸具有镇痛作用,另外对机体各系统功能的调节作用,针灸可调节心血管系统功能,对血压的影响具有双向性调节作用,而且另外可治疗呼吸方面的疾病。针灸推拿属于养生的一种,追求的是健康自然,是如今比较倡导以及流行的一门学问。通过中医基础理论的指导,调整脏腑经络和改善病理变化,可以集美容和健康为一体,疗效还是比较显著的。针灸推拿能疏通经络气血、调节脏腑阴阳、促进新陈代谢,缓解疲劳。针灸推拿倡导循序渐进,在逐渐的调理中恢复健康,他的成效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建议在平时多做一做运动,起到辅助作用。针灸具有镇痛作用,另外对机体各系统功能的调节作用,针灸可调节心血管系统功能,对血压的影响具有双向性调节作用,而且另外可治疗呼吸方面的疾病。
推拿
massage以各种手法或特定肢体和特殊器械的活动,作用于人体的穴位或部位的一类防治疾病和保健强身的方法。又称按摩,曾称按跷、案抚、摩挲等,属中医外治法的范畴。推拿以中医理论为指导,是中医学的有机组成部分。这一传统的无创伤的治疗方法,具有操作简便、易于掌握、副作用少、疗效较好的特点,自古至今深受世人的欢迎。治疗范围从简单的按压止痛等,发展到现在的临床各科,如骨伤科的颈椎病,椎间盘突出症,肩周炎,四肢关节软组织损伤、脱位等;内科的高血压,糖尿病,胃脘痛,便秘,眩晕,失眠,焦虑症,抑郁症,哮喘偏瘫等;妇科的月经不调,痛经,更年期综合征等;儿科的斜颈,泄泻,遗尿,疳积,小儿脑瘫,小儿抽动秽语综合征等;五官科的鼻炎,咽炎,耳聋、耳鸣等;眼科的近视、斜视等;皮科的痤疮、面部色素沉着等。简史推拿是人类最古老的疗法。原始人类用摩擦生热以温暖肢体,***、按压以减轻或消除病痛,并运用了原始工具--可熨、可针、可摩的砭石进行保健和医疗。用来调节精神情绪和消除疲劳的原始舞蹈,也发展成后世的健身导引、自我推拿和体育疗法。先秦时期,殷商甲骨文就有按摩治病和按摩医师的记载,殷人的主要治疗手段是按摩。名医扁鹊运用按摩、针灸等手段成功抢救了尸厥病人。马王堆汉墓医书《五十二病方》中,记载推拿治疗17种内、外、伤、皮、儿科疾病和按摩手法、介质、工具等,并有极具特色的药巾按摩法,广泛用于养生保健和治疗。《内经》从理论、法则、诊断、治疗、工具、手法等方面对推拿有较详尽的论述。秦汉时期出现了***最早的推拿专著《黄帝岐伯按摩》十卷(已佚,书目载于《汉书·艺文志》中)。汉代张仲景首次提出膏摩一词,并将其列入保健方法,《金匮要略》载按摩治疗自缢未***者的方法,乃世界最早记载的人工呼吸法和心脏按摩起搏术。东汉医学简牍中的“千金膏药方”是第一张包括药物组成、功效、用途、炮制、手法的膏药方,可服,可敷,可摩。东汉名医华佗亦用膏摩治疗头眩和术后康复常规治疗。魏晋隋唐时期,推拿有较大发展,并广泛运用了膏摩疗法和***。魏晋时代王叔和的《脉经》有“以药熨之,摩以风膏,灸诸治风穴”的论点。晋代葛洪是第一位系统论述膏摩的医家,其著《肘后方》使膏摩成为证治、法则、方药齐备的治疗方法,并将推拿用于难产、肠扭转、真心痛等急症治疗;所著《抱朴子》还载有固齿聪耳***法。梁代陶弘景《养性延命录·导引按摩篇》介绍多种养生***法。南齐龚庆宣撰《刘涓子鬼遗方》介绍了外科膏摩法。隋代巢元方《诸病源候论》正论之后,独辑养生导引法,力主摩腹疗病养生。唐代为推拿发展的鼎盛时期,太医署设立了推拿专科,开展了有组织的推拿教学和医疗,并流传海外,形成摩挲(massage)。唐代孙思邈重视日常保健,并首次将膏摩列为小儿保健方法,其著《千金要方》载“天竺国按摩法”是***推拿史中惟一记载的国外(古印度)按摩法。唐代王焘《外台秘要》集20余部著作中的推拿内容、治疗范围遍及各科,全面反映了晋唐时期推拿的经验和创造。唐代蔺道人《理伤续断方》首次系统论述推拿手法在骨伤科的应用。宋金元时期,官方太医院虽取消了按摩科,但太医和民间医生仍广为运用。宋代庞安时运用按摩催产。宋代张杲《医说》有运用搓滚竹管治疗骨折后脚筋挛缩的推拿按摩法,这一运用机械辅助关节运动、恢复筋腱功能的疗法早于西方400年。宋代《太平圣惠方》系统总结了膏摩疗法,载药摩、膏摩方近百首。宋代《圣济总录》注重对推拿手法的分析,全面论述手法的作用、机理和辨证。金代张子和首将推拿列入中医治疗八法的汗法,元代朱丹溪创摩腰膏治老人体虚、风湿腰痛,并治妇人白带,流传甚广。元代《玉房指要》载按摩避孕法。元代危亦林创悬吊复位法,治骨折、脱位,领先世界600余年,所著《世医提效方》使伤科、正骨手法有很大发展。明清时期,小儿推拿得到空前发展,并形成了独特的小儿推拿体系。明代《保婴神术·按摩经》附于《针灸大成》卷末,是现存最早的推拿及小儿推拿专著,创小儿推拿八法。它和明代龚云林《小儿推拿方脉活婴秘旨全书》、周于蕃《小儿推拿秘诀》三书,详述小儿推拿穴位、手法、证、治,基本奠定了小儿推拿体系。清代熊应雄的《小儿推拿广意》和张振?的《厘正按摩要术》等大量小儿推拿专著问世。此期正骨推拿也有很大发展。明代朱?《普济方》和王肯堂《证治准绳》等记载20余种整复手法。清代吴谦把推拿列为伤科八法,所著《医宗金鉴》从诊断、辨证、治疗方面对推拿做了系统总结。而且形成许多较完善的推拿分支,如点穴推拿、一指禅推拿、眼科推拿、伤科推拿、内功推拿等。1949年以后,推拿在临床实践、古籍文献整理、实验研究等方面都有很大发展,并有大量推拿专著问世。1956年上海开办推拿训练班,开展了正规的推拿教学。1958年开设推拿专科门诊及专科学校。1974年上海中医学院创办第一个针灸、推拿、骨伤专业,1979年成立了针灸、推拿系。此后推拿教学、科研在全国中医院校全面展开。至今已形成膏摩、药摩、自我推拿、保健推拿、正骨推拿、点穴推拿、内功推拿、足按摩、推拿***等流派和方法。推拿方法有文字记载的达400多种,形成了膏摩、药摩及不同推拿介质,推拿器械,推拿***组成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完整医疗体系。作用中医对推拿作用的认识是通过临床实践获得的,确定推拿有多种功能。调整脏腑功能中医把人体的病理变化归结为脏腑功能的失调。推拿就是运用手法使失调的脏腑功能重新趋向新的平衡,以达到治疗疾病、保健强身的目的。如阴虚火旺的失眠症,为肾阴耗损,肾水不能上交心火,则心火独亢而神志不宁。用手法推桥弓穴,横擦肾俞、命门部,再用手法缓缓按揉足少阴肾经的涌泉、照海及足太阴脾经的三阴交等穴,急推足太阳膀胱经的申脉、跗阳诸穴,取“壮水之主,以制阳光”之法,而收滋阴潜阳、引火归源的目的。又如治疗小儿肺经实热的咳嗽,除用泻肺经之手法外,常配合推肾经的手法,通过泻肾达到泻肺热的目的。疏通经络气血气血是维持生命的主要物质,经络是人体气血运行、传导、联络的通道。经络气血一旦失常,外邪便可内传脏腑而致病;而脏腑有病,也可通过经络反映到体表来。推拿通过手法刺激,可促进经络功能及气血生成和运行,从而使脏腑机能协调,外邪可防,内病得治。如胸阳不足、心血痹阻的心痛证,运用手法揉膻中,点内关,按揉心俞、肝俞、肾俞和心前区,心阳外发,热气至,驱散寒邪,则血气畅行,经络流通而痛止。疏理肌肉筋骨关节推拿手法作用于皮肤,可调节开阖,祛除病邪而固表;作用于肌肉,可疏通腠理,调和营卫;作用于血脉,可祛瘀通滞,使气血畅行。推拿手法可直接纠正“筋出槽,骨错缝”,动摇关节则可伸筋理筋,通其郁闭之气,散其瘀结之肿。因此,无论从外入内的外感病或由内及外的内伤病,以及跌仆损伤等,都可推拿治疗。治疗原则治病求本是推拿治疗的原则之一,即要针对最基本的病因病理进行治疗,而不能停留在疾病的表面现象上。腰痛可由急、慢性损伤和椎骨错缝等引起,治疗不能单纯以解除肌肉痉挛止痛的方法,而要消除其病因。如由椎骨错缝引起的,必须用整复手法,纠正其异常的解剖位置来止痛。还要运用扶正祛邪的原则,注意扶正而不留邪,祛邪而不伤正。急性胃肠炎,如见呕吐、泄泻,早期以祛邪为主,但不能单纯用止的手法,恐邪留腹中,故用先泻后止法,即攻补兼施。慢性咳喘,如已伤正气,导致祛邪乏力,此时则应用先补而后祛邪法,即扶正祛邪。中医认为疾病的本质是阴阳不平衡,表现为阴阳的偏盛偏衰,而调整阴阳,使其达到新的平衡,亦是推拿治疗原则和治愈标准。临床还要根据季节气候、地理环境及人的年龄、性别、体质、习惯等多方面因素,具体分析,酌情施治。手法的性质和量,以及被刺激部位或穴位的特异性是决定推拿治疗的两个要素。手法的性质指摆动、摩擦类等不同性质的动作。刺激量则包括单位时间内作用量的大小和总的作用时间的长短。在同一部位用不同性质和量的手法,作用不同;在不同部位或穴位用同一性质和量的手法,治疗作用亦不同。如用短时重刺激点按脾俞、胃俞,可缓解胃痉挛疼痛;用长时轻刺激揉摩脾俞、胃俞,则可治疗脾胃虚弱导致的病证。又如点按肝俞、胆俞可治疗胆绞痛,而点按定喘、肺俞则可治疗哮喘。因此,两个要素的有机结合才能取得较好的疗效。推拿穴位可根据临床辨证选取五输穴、背俞穴及小儿特定穴等,根据穴位特异性的功能作用,配合相应的手法。推拿部位可依以痛为俞选择痛点或病理反应物,以及损伤部位的相关组织。如腕关节扭伤,除在局部手法外,还要考虑前臂伸、屈肌群的手法。又如膝关节损伤,还要注重股四头肌的手法治疗。手法对柔软体腔的刺激,可直接影响内脏活动,如心痛、便秘等,可在胸腹部行手法,刺激心脏、胃肠等而起作用。值得注意的是,对严重感染性、急性传染性、急性出血性疾病及皮肤破损、烫伤局部,禁用手法;对年老体弱、骨质疏松者,醉酒等情志不清者,以及孕妇或经期妇女的腹部和腰骶部,禁用或慎用手法。常规手法宜在饭后1小时或空腹进行,时间在20分钟左右。要避免***,以病人能耐受为度。参考书目骆竞洪编著:《实用中医推拿学》,重庆出版社,重庆,1982。上海中医学院编:《中医推拿学》,人民卫生出版社,北京,1985。参考文章糖尿病伴有高血压时怎样进行自我推拿内科怎样应用推拿疗法治疗糖尿病内科小儿泄泻怎样进行推拿疗***内科按摩(推拿)中医中药推拿治疗头痛的基本处方是什么神经与精神科小儿推拿常用手法有哪些?内科高血压病怎样进行推拿治疗中老年如何进行局部按摩推拿减肥?美容/塑身推拿手法为什么能治疗***症?骨科怎样用推拿疗法治疗老年便秘中老年
针灸推拿作用
王凤 副主任医师 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针灸推拿的作用一般是疏通经络、调和阴阳、扶正祛邪等。1、疏通经络针灸推拿可以使经络畅通,可以改善经络不通引起的疼痛、肿胀等不适症状。2、调和阴阳针灸推拿可以使人体阴阳失衡,从而达到阴平阳秘的作用,可以用于辅助治疗阴虚阳亢引起的头晕、心悸等症状。3、扶正祛邪针灸推拿可以激发人体正气,有利于祛除邪气,可以用于辅助治疗外感风寒、风热等引起的不适症状。除此之外,还有调和脏腑等作用。但是针灸推拿需要由专业的医生进行操作,以免操作不当损害身体健康。如果出现不适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治疗。
针灸推拿治疗中风吗
林燕 副主任医师 四川省人民医院针灸推拿能起到一定治疗中风效果,通常在患者生命体征平稳的时候,可以采用针灸推拿方式治疗,能一定程度改善吞咽困难、肢体功能异常、语言功能异常、肌肉痉挛等症状。但需要让经验丰富的医生来操作,以免操作方式不正确,导致更加严重的后果产生。单纯使用针灸推拿治疗中风,可能无法让病情很好的恢复,还需要根据医生指导采用药物治疗,比如疾病发作4~5小时之内使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溶栓治疗,如果发病后无法使用这种药物,可以静脉给予尿激酶治疗。当出现非心源性缺血性中风,可以使用抗血小板药物,比如氯吡格雷、阿司匹林等。如果患者之前发生过房颤,需要使用抗凝药物治疗,比如凝血酶原***、低分子肝素、华法林等。中风情况严重时用药无法很好的控制,还会出现严重脑水肿、颅内压高等情况,可以采用去骨瓣减压术治疗,能降低颅内压,但可能有脑出血、新发脑梗***等并发症。如果中风患者有脑出血现象,做影像学检查能明确脑实质内血肿,通过内科治疗无法消除,可以做开颅手术清除血肿,从而达到控制病情作用,但存在颅内感染、术后出血等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