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各位分享小儿腹泻针灸哪些穴位可以改善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小儿腹泻针灸哪些穴位可以改善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
- 1、小儿高热惊厥中医针灸什么穴位能缓解
- 2、小儿脑瘫针灸穴位作用有哪些
- 3、小儿遗尿针灸治疗 小儿遗尿针灸穴位介绍
- 4、小儿腹泻针灸推拿穴位
- 5、针灸穴位治疗方法
- 6、针灸哪些穴位可以治疗小儿厌食
- 7、小儿针灸的最佳年龄
- 8、中医养生小知识 针灸常用的穴位有哪些
- 9、小儿腹泻针灸穴位
小儿高热惊厥中医针灸什么穴位能缓解
许艺怀 主治医师 济南市儿童医院此时可使用针灸刺激人中、涌泉等穴位,以达到快速退热、缓解惊厥的目的。当然,针灸只是一种辅助手段,还需采用救急散、牛***惊丸等药物来实现后续治疗。那么,小儿高热惊厥中医针灸什么穴位能缓解呢?1、小儿高热惊厥的原因及症状婴幼儿由于抵抗力弱,呼吸道容易受到感染,从而引发高热。再加上婴幼儿的大脑和中枢神经发育不完全,在发生高热时容易造成大脑运动神经元异常放电,甚至会导致惊厥。小儿高热发病较快,体温会迅速升高,但是由于小儿不能诉说身体的不适,待到监护人发现时,其体温往往已经很高了。因此监护人应当对小儿高热惊厥的症状表现多加注意。2、针灸应急处理方法如果患儿在途中或家中出现抽搐症状,监护人可马上用拇指掐患儿的合谷穴;同时用另一拇指甲掐患儿人中穴,还应将纱布放在患儿的牙齿间,避免其咬伤舌头。在患儿高热且出现典型的惊厥症状后,可采用针灸的方法来进行缓解。针对涌泉、人中等穴位进行针灸,可迅速控制惊厥症状。之后,可针刺曲池、大椎、风池、合谷等穴位,以达到退热的目的,这几处穴位通常采用直刺法。当体温过高时,可用三棱针点刺耳尖、十宣、耳背静脉处进行放血,放出4-5滴血即可。3、后期给药治疗措施后期可采用一些清热解毒的中药进行治疗。可以用羚羊角粉冲水服下;还可选用生石膏、羚羊角、菊花、钩藤、寒水石、郁金、生地、桑叶、黄芩等煎药服下;也可以选用救急散、牛***惊丸、小儿牛黄散之类的中成药。还应加用一些平肝熄风的药物,如钩藤、地龙、僵蚕、生牡蛎、全蝎、蝉蜕等,以避免再次惊厥。以上就是小儿高热惊厥的针灸治疗方法。另外,待病情稳定后,还应给小儿吃一些高蛋白的食物,如蛋、鱼、肉等,以此补充发热消耗掉的大量能量;同时也可吃少量水果;饮食、饮水要多次少量。室内空气要保持流通,让孩子适当见风。穿衣要保持凉爽,忌捂被子发汗。
小儿脑瘫针灸穴位作用有哪些
封迎帅 副主任医师 湖南省人民医院平时可以选取一些健脑益聪,化瘀通络的方法。中医认为小儿脑瘫病在脑,可以选择百会、四神聪来健脑益智。百会是我们督脉上面一个常用的穴位,是一个非常好的健脑调神的穴位,所以在小孩脑瘫中的应用比较多。还有一个四神聪,它是一个经外奇穴,有健脑益智的功效;第二,我们可以采取一些益水补脑,强壮筋骨的穴位,比如说对一些肢体功能有障碍的患者,我们可以在四肢上面取一些养精的穴位来强壮筋骨,可以选取下肢的玄宗、足三里,玄宗是专门针对一些筋骨不好,筋骨痿软的一些小朋友,可以来进行治疗。专家提示:小儿脑瘫,可以通过针灸来治疗,主要为健脑益聪,化瘀通络。根据不同患儿选取不同的穴位进行针灸治疗。通常用百会穴,四神聪穴,还有四肢的玄宗穴,足三里穴等穴位,对轻型脑瘫有一定的功效。
小儿遗尿针灸治疗 小儿遗尿针灸穴位介绍
一般是在患儿腹部的气海、关元、中极等三穴中任取一穴,并且需要采取“一中二傍”的齐刺针法,每个穴位刺入后进行提插补泻法之补法,刺后不留针。在患儿的腹部进行穴位针刺后,接下来可以针灸双下肢的三阴交和足三里穴。而针灸足三里穴治疗小儿遗尿症多用提插补泻法之补法,针灸三阴交穴的时候要采用提插补泻法之泻法,这两个穴位均不留针。采取上述方法针灸时,需要每隔一天做一次,连续针灸治疗三次为一个疗程。一般80%的遗尿症的患儿经三次治疗可以治愈。如果连续使用一个疗程效果不显著的患儿,可以紧接着进行第二疗程的治疗,第二个疗程同样也是隔天针一次,总共针灸三次。两个针灸疗程后有少数不愈的患儿就不能再针灸了,这时候可改用中药或其他方法进行治疗。而一些年龄在十岁以上的遗尿患儿,在采取针灸治疗同时最好配合内服中药治疗,常用中药如补中益气汤合缩尿丸加减。以上就是今天为大家介绍的小儿遗尿针灸治疗方法了,最后提醒家长朋友们,有些小儿在平时偶尔遗尿则不需过度紧张,也不需要进行针灸和中药治疗。但在平时应该注意做好防护措施,比如白天避免过度进行的活动,在晚饭之后少喝水,睡前先排尿等等,夜间养成定时排尿的习惯,就能够逐渐治愈。
小儿腹泻针灸推拿穴位
李文燕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即天枢穴。天枢穴是足阳明胃经上的一个重要穴位,同时又是手阳明大肠经的募穴,所以通过针刺按摩此穴,对肠胃系统发生的病症有着独特的疗效。该穴位于人体的腹部,与脐相平,约前正***旁开两寸处取穴。具体的操作手法为,在腹部定位此穴,然后进行术前消毒,接着手持毫针,以执器的手法进针1到1.5寸。并通过提插捻转的方法,待腧穴部位的气后,留针十五分钟。对于大多数儿童而言,在起腹泻症状不太严重的情况,可以先选择揉按天枢穴,这样可以减少小儿的抵抗,有利于对疾病的治疗。以上内容仅供参考
针灸穴位治疗方法
赵天豫 副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1、常保持年轻思维:天柱穴、涌泉穴、三阴交穴、内关穴等。2、补脾季节:足三里、天枢穴、中脘穴、脾俞穴。3、秋天养肺的方法有:迎香穴、鱼际穴、合谷穴、曲池穴等。4、太溪穴、阴陵泉穴、关元穴、肾俞穴等都是冬季养肾的方法。5、春天养肝:太溪穴、鱼际穴、尺泽穴、太冲穴。6、夏天养心:百会穴、印堂穴。7、通气:迎香穴、膻中穴、肺俞穴。8、体湿气大:承山穴、足三里、肩井穴。9、一般解毒的穴:天突穴、尺泽、肺俞穴等。10、然谷穴、丰隆穴等都是消食健胃的方法。11、提高免疫:迎香穴、足三里、涌泉穴。12、增强醒脑养血:太阳穴、足三里、风穴等。13、除赘肉:中脘穴、神阙穴、天枢穴。14、******:气户穴、膻中穴、天宗穴、乳根穴。15、小腿抽筋:承山穴、委中穴。16、对脑后风的穴位:风门穴、风池穴、风肩穴。17、减轻烧心:中脘穴、足三里、厉兑穴等。18、排除打嗝:膻中穴、巨阙穴、少商穴、扶突穴。19、落枕的治疗穴有内关穴、落枕穴、合谷穴等。20、治疗感冒:迎香穴、人中穴、太阳穴、风池穴。21、呼吸系统疾病:劳宫穴、肺经穴、肺反射区。22、拉肚子:中脘穴、天枢穴、足三里(熬小米粥薄油)。23、老年患者排尿困难:三阴交、水分穴、气冲穴、曲骨穴。24、女性乳房:太冲穴、膻中穴、少泽穴等。25、孕期不呕吐:内关穴、足三里、公孙穴等。26、缓解妊娠疼痛:中脘穴、三阴交、扶突穴等。27、解宿醉:上解酒穴、肝俞穴,耳垂上解酒。28、再见“脱发”养发:百会穴、中府穴、完骨穴。29、肾阳虚与阴虚的治疗方法:关元穴、太溪穴、肾俞穴。30、预防***:横骨穴、关元穴、三阴交(肾俞穴)。31、足关节扭伤:太冲穴、太溪穴、足三里、昆仑穴等。32、痔疮的按摩辅助治疗:百会穴、会***、孔最穴。33、腰肌劳损:昆仑穴、太溪穴。34、缓解腰背酸痛:肩井穴、天宗穴、大椎穴、肝俞穴。35、坐骨神经痛:委中穴、大肠俞穴、殷门穴。36、暴泻:大肠俞穴、大都穴、脾俞穴、阴陵泉穴。37、腹胀腹痛:足三里、建里穴、合谷穴、内关穴、足三里。38、哮喘:中府穴、天突穴、膻中穴、巨阙穴。39、咳嗽多痰:俞府穴、不容穴、尺泽穴。40、调理低血压:膻中穴、关元穴、肺府穴。41、降高血压穴位:人迎穴、天柱穴、涌泉穴。42、治疗肩周炎:巨骨穴、肩心穴、肩贞穴。43.、改善牙痛穴位:下关穴。44、预防耳鸣耳沉:听会、听宫穴。45、头部穴:治疗面部皮肤僵硬及疼痛。46、触点:3次按压可消除睡眠,10次用掌心劈压颈缓解疲劳。47、治疗三叉神经,缓解眼疲劳,阳白穴效果好。48、压痛:对头痛,失眠,高血压,鼻部疾病和眼部疾病有效。49、存竹:迎风流泪眼睛疲劳专治。针灸疗法如果自己选择用这种方法治疗这些疾病,那么治病的效果是很好的,而且选择这种疗法的话要根据自己疾病的症状来选择,对号入座,治疗疾病的效果会更好,但是要注意,在治疗疾病的时候选择针灸的时候,一定要去专业的正规医院进行矫正,这样效果也会更好。
针灸哪些穴位可以治疗小儿厌食
解英 主任医师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足三里,是要用到的脚上的穴位,可能用到太冲穴位,肝经的穴位,在腹部的穴位,可能会用到中脘穴天枢穴,体表穴位一般选用足三里、太冲,还了阴、阳陵泉、阴陵泉等,还可以配用使用耳穴,经常选用的是耳洞贴谢!用王不留行贴在耳头上,达到按压穴位的作用,而血治疗小儿厌食症,经常选用就是脾胃肾上腺!皮质下还有内分泌这些穴位,每次贴一侧的耳朵,3到5天以后换另一次耳朵,一般两个耳朵不同是贴,这种贴压方法孩子还是比较容易接受,比直接针刺穴位要容易接受得多。针灸的时间,每次选择穴位一般是3到4四个,那么每次年龄小的孩子是不留针的,如果年龄大的孩子可以留针十分钟到15分钟左右,针灸治疗小儿厌食效果
小儿针灸的最佳年龄
张章 副主任医师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要留针的话至少要在5岁以上。针灸就是通过针刺身体相应穴位的方式来疏通身体的经络,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是传统的一种中医治疗方式。很多大人都曾做过针灸治疗,但是小孩子做过的却比较少,主要还是因为家长对针灸的年龄存在疑惑,那么小儿针灸的最佳年龄是什么时候?一、小儿针灸的最佳年龄如果只是一般的针灸,那么各个年龄段的孩子都是适用的,而且应用的手法多半都是快针点刺法,而且不会留针。因为很多年龄比较小的孩子会不配合,留针的话会对孩子造成不必要的伤害,不过5岁以上的孩子是可以留针的。二、小儿针灸的注意事项1.控制好针具:如果要给小孩子做针灸,那么医生就必须要集中精神,将证据严格的控制好,免得孩子在哭闹挣扎的时候给他们造成不必要的伤害。2.固定好小孩子的肢体:如果说是比较小的孩子,在进行针灸的时候往往会很不配合,乱动和挣扎的情况非常多见。所以家长应该要事先摆好体位,然后想办法把孩子的肢体固定好,这样可以防止乱动、挣扎等情况的发生,从而增强针灸的效果。3.卤门未闭合,头顶穴位不可针刺:如果说是较小的婴儿,卤门还没有闭合,那么不适宜在头顶的穴位进行扎针,否则的话可能会对孩子造成比较大的伤害。除此之外如果孩子的皮肤出现了感染、溃疡或者是疤痕等现象,也不要盲目的针灸。4.针灸前确保孩子精神放松:针灸实际上就是通过针来扎皮肤,或多或少都会产生疼痛感,而小孩子对于皮肤的疼痛更加敏感。如果说在针灸之前精神高度紧张,那么针灸的时候所产生的疼痛感也会更加强烈,这样不利于疾病的治疗。因此在针灸之前应该要先确保孩子的精神放松,这样能够有效的减轻疼痛,也能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中医养生小知识 针灸常用的穴位有哪些
三阴交穴:针对妇科病皆有效位置:三阴交穴位于小腿的内侧,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小腿内侧骨)内侧缘后方凹陷处。作用:三阴交穴属脾经之穴,是肝、脾、肾三经交汇之处,又名“女三里”,有调和气血、补肾养肝的功用。刺激三阴交穴,对于任何妇科疾病都有一定效果。比如痛经、月经不调、女性更年期综合症、气血不和、手脚冰冷等等。操作:痛经或月经不调者,在月经开始前5至6天起,每天花1分钟刺激本穴,有良好的保健效果。更年期综合征等病症者,常刺激此穴,能改善病情。但孕妇不宜。足三里穴:人体保健第一要穴位置:足三里穴位于膝盖前外侧下方凹陷处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的位置。作用:足三里号称人体保健第一要穴,民间有“常灸足三里,胜吃***鸡”之说。刺激足三里穴,可使胃肠蠕动有力而规律,增强消化功能,增进食欲;改善心脏功能,调节心律;常按揉足三里穴能预防和减轻很多常见病,如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胃炎、胃下垂、呕吐、肠炎、便秘、胆囊炎、胆肾结石绞痛及糖尿病、高血压等,并对解除急性胃痛效果明显。操作:每天用拇指轻轻按揉足三里,每次时间维持在两到三分钟,力度只要感觉局部有酸胀感为宜。如果处于一些紧急情况,例如胃痛急性发作了,但是所穿的裤子却是很紧,这时可以用鼻尖隔着衣物来刺激这个穴位,以症状减轻为度。膻中穴:“捶胸顿足”延年益寿位置:膻中穴位于我们身体的正中间上面,具体在第四根肋骨,两***连线的中间点的位置。作用:刺激该穴能活血通络、宽胸理气、止咳平喘。尤其是可有效治疗各类“气”病,包括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疾病,如哮喘、胸闷、心悸、心烦、心绞痛等。还可以治产后缺乳、乳腺炎、肋间神经痛、胃贲门痉挛等病症。操作:可双手交叉,握空心拳,然后捶打这个穴位。也可将一手四指并拢,用指腹顺时针打圈按揉或从上自下推揉,每天不少于100次,持续2至3分钟。现代医学证明,人体是从胸腺开始衰老的,经常“捶胸顿足”,延年益寿。关元穴:对症阳虚畏寒、宫寒不育位置:位于下腹部,身体前正***上,肚脐下3寸。古有“为男子藏精,女子蓄血之处也”之说。作用:此穴有培补元气、肾气、暖下元的作用,治病范围广泛,包括妇科类的白带病、痛经、各种妇科炎症,男科的***、***、前列腺疾病等。每天坚持点按或灸穴位15分钟,有助提高性功能,对腰部发冷、***、***及体质虚弱者效果更好,还可治突发的昏厥。操作:可用隔姜灸法,用一片薄薄姜片上面扎一些小孔,贴在关元穴上,然后用艾柱来灸,一次15分钟左右,感觉穴位处潮红即可。阳虚畏寒、宫寒不育者,疗效更显著。涌泉穴:可使肾精充足、耳聪目明位置:位于足底部,脚趾向下弯时足前部凹陷处,第二三趾趾缝纹路与足跟连线的前1/3与后2/3交点上,是肾经的第一个穴位。作用:经常按摩此穴,则肾精充足、耳聪目明、精力充沛、性功能强盛、腰膝结实、行走有力。按揉此穴,还可改善急性心绞痛症状。涌泉穴对咽喉肿痛、头痛、失眠、小便不利、休克、中暑、癫痫、不孕、月经不调、怕冷、***、遗精、更年期综合征等均有疗效。操作:每晚温水泡足后,先擦热双手掌,然后右掌按摩左涌泉,左掌按摩右涌泉,直到足心发热。每天临睡前按摩此穴,可达到心肾相交、水火相济的效果。按摩时要做到清静平和,才可事半功倍。针灸治这些病挺好带状疱疹带状疱疹大多是由病毒引起的,患者常会因此感到神经疼痛,常常靠吃止痛药缓解疼痛,但长此以往,容易对身体造成别的危害。针灸治疗带状疱疹主要通过针灸加上放血、拔罐等方式进行,通过针灸治疗带状疱疹,可以很快减轻疼痛,1到2周就能有效果。面瘫面瘫也是针灸科里疗效较好的病种之一。治疗方法主要方法有针刺,电针外加红外线灯照射以减轻患者炎症,有时还结合表情肌康复训练。针灸治面瘫主要起温通经络,荣养筋脉的效果,可以改善面部的血液循环,一般治疗3到4周便能痊愈。比起其他治疗方法,针灸疼痛少,疗效快,而且还没有毒副作用。慢性便秘消化系统疾病也比较适合针灸治疗。得了消化系统疾病的患者,一吃药就会呕吐腹泻,针灸则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不用吃药就能治疗肠胃疾病。慢性便秘也能通过针灸治疗,针灸能通过对腹部穴位的刺激,促进肠胃蠕动,有效缓解患者便秘症状。夏淑文医生补充,针灸加上食疗,比如喝点蜂蜜吃点香蕉,效果会更好。肠胃疾病通过中医针灸的方法可以各种肠胃疾病,例如胃溃疡,针灸调理可以增加胃部粘膜下血液流量,促进肠胃蠕动,有助胃溃疡愈合。中医针灸对急性慢性胃肠炎、功能性消化不良、术后胃肠功能紊乱、厌食、腹泻、胃下垂等疾病的治疗效果都非常的好。还有用针灸刺激支沟穴和照海穴两个穴位可以有效治疗便秘症状。眼科疾病针灸可以帮助人们预防和治疗结膜炎、白内障等眼科疾病。治疗眼科疾病可以采用针灸治疗方法之一的耳压法,也就是把菜籽埋于耳朵内部的相关穴位之下,使得这些穴位可以长久接受凉性刺激,以起到治疗调理作用。
小儿腹泻针灸穴位
陈兰萍 主任医师 山西省儿童医院小儿腹泻针灸穴位一般有学区穴、神阙穴、下脘穴等。腹泻针灸的穴位是有很多的,具体建议在专业医生操作下进行,不要自行盲目针灸,以免会导致不良反应的出现。在针灸期间要注意做好宝宝的保暖工作,且针灸结束后不要马上给宝宝洗澡,这样容易引发感冒。腹泻除了可以采用针灸来做治疗,还可以在医生指导下服用止泻药物来配合治疗,这样疗效会多好些。腹泻期间要多让宝宝喝些水,这样可以预防脱水的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