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各位分享最有效的艾灸方法有哪些的知识,其中也会对最有效的艾灸方法有哪些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
- 1、艾灸经络养生方法有哪些
- 2、艾灸养生 艾灸操作手法及注意事项
- 3、艾灸的方法
- 4、艾灸怎么操作
- 5、艾灸疗法简单操作
- 6、艾灸的简单使用方法
- 7、艾灸方法
- 8、艾灸的方法
艾灸经络养生方法有哪些
孔维萍 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1.悬灸艾条灸就是用艾绒卷起来的长条状艾条灸。把点着的艾条悬在距离施灸部位一定高度进行熏烤,一般情况下,艾火距皮肤3厘米左右,每次灸5~10分钟,使皮肤有温热感而不至于烧伤皮肤,就会出现红晕。采用温和灸、回旋灸、雀啄灸三种方法进行操作。2.器灸艾灸艾灸又称温灸器,根据艾灸器具的不同,分为温灸盒、温灸筒、温灸杯等。其优点是可固定在身体上,操作简便,刺激作用温和。3.间接灸也叫“隔物灸”,是在皮肤和艾灸之间隔着某种物品进行灸的一种方法。姜、蒜、盐、药等作为间隔的物品一般称为隔姜灸、隔蒜灸、隔盐灸、隔药灸等,由于间隔的物品不同,治疗作用也不同。4.直灸就是由艾绒捏成的圆锥体,也叫艾香,直接放在身体穴位及病痛处点燃施灸方法。通常艾灸分为大、中、小三种,大者如蚕豆大小,中者为黄豆大小,小者为麦粒大小,均为上尖下大的锥体,便于平放和点燃。不留瘢痕灸是指灸后皮肤出现化脓甚至结痂的两种类型,即灸后无瘢痕灸。艾灸经络的养生方法有哪些呢?看看上面的介绍我们大概可以了解到艾灸的方法可以分为四类,这四种方法艾灸能够帮助人们养生,但是具体使用哪种方法来治疗艾灸,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分析,具体的治疗方法。
艾灸养生 艾灸操作手法及注意事项
1、直接灸是将大小适宜的艾炷,直接放在皮肤上施灸。若施灸时需将皮肤烧伤化脓,愈后留有瘢痕者,称为瘢痕灸。若不使皮肤烧伤化脓,不留瘢痕者,称为无瘢痕灸。(1)瘢痕灸又名化脓灸:施灸时先将所灸腧穴部位,涂以少量的大蒜汁,以增加粘附和刺激作用,然后将大小适宜的艾炷置于腧穴上,用火点燃艾炷施灸。每壮艾炷必须燃尽,除去灰烬后,方可继续易住再灸,待规定壮数灸完为止。施灸时由于火烧灼皮肤,因此可产生剧痛,此时可用手在施灸腧穴周围轻轻拍打,借以缓解疼痛。在正常情况下,灸后1周左右,施灸部位化脓形成灸疮,5-6周左右,灸疮自行痊愈,结痴脱落后而留下瘢痕。临床上常用于治疗哮喘、肺结核、瘰疬等慢性疾病。(2)无瘢痕灸施灸时先在所灸腧穴部位涂以少量的凡士林,以使艾炷便于粘附,然后将大小适宜的艾炷,置于腧穴上点燃施灸,当灸炷燃剩五分之二或四分之一而患者感到微有灼痛时,即可易炷再灸。若用麦粒大的艾炷施灸,当患者感到有灼痛时,医者可用镊子柄将艾炷熄灭,然后继续易位再灸,按规定壮数灸完为止。一般应灸至局部皮肤红晕而不起泡为度。因其皮肤无灼伤,故灸后不化脓,不留瘢痕。一般虚寒性疾患,均可此法。2、间接灸是用药物将艾炷与施灸腧穴部位的皮肤隔开,进行施灸的方法。如生姜间隔灸、隔盐灸等。(1)隔姜灸隔姜灸是用鲜姜切成直径大约2-3厘米、厚约0、2-0、3厘米的薄片,中间以针刺数孔,然后将姜片置于应灸的腧穴部位或患处,再将艾炷放在姜片上点燃施灸。当艾住燃尽,再易炷施灸。灸完所规定的壮数,以使皮肤红润而不起泡为度。常用于因寒而到的呕吐、腹痛、腹泻及风寒痹痛等(2)隔蒜灸用鲜大蒜头,切成厚0、2-0、3公分的薄片,中间以针刺数孔,然后置于应灸俞腧或患处,然后将艾炷放在蒜片上,点燃施灸。待艾炷燃尽,易炷再灸,直至灸完规定的壮数。此法多用于治疗瘰疬,肺结核及初起的肿疡等症。(3)隔盐灸用纯净的食盐填敷于脐部,或于盐上再置一薄姜片,上置大艾炷施灸。多用于治疗伤寒阴证或吐泻并作,中风脱证等。(4)隔附子饼灸将附子研成粉末,用酒调和做成直径约3厘米、厚约0、8厘米的附子饼,中间以针刺数孔,放在应灸腧穴或患处,上面再放艾炷施灸,直到灸完所规定壮数为止。多用治疗命门火衰而致的***、***或疮疡久溃不敛等症。3、艾卷灸(1)艾条灸是取纯净细软的艾绒24克,平铺在26厘米长、20厘米宽的细草纸上,将其卷成直径约l、5厘米圆柱形的艾卷,要求卷紧,外裹以质地柔软疏松而又坚韧的桑皮纸,用胶水或浆糊封口而成。也有每条艾绒中渗入肉桂、干姜、丁香、独活、细辛、白芷、雄黄各等分的细末6克,则成为药条。施灸的方法分温和灸和雀啄灸。(2)温和灸施灸时将艾条的一端点燃,对准应灸的腧穴部位或患处,约距皮肤2-3厘米左右,进行熏烤。熏烤使患者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宜,一般每处灸5-7分钟,至皮肤红晕为度。对于昏厥、局部知觉迟钝的患者,医者可将中、食二指分开,置于施灸部位的两侧,这样可以通过医者手指的感觉来测知患者局部的受热程度,以便随时调节施灸的距离和防止烫伤。雀啄灸:施灸时,将艾条点燃的一端与施灸部位的皮肤并不固定在一定距离,而是像鸟雀啄食一样,一上一下活动地施灸。另外也可均匀地上、下或向左右方向移动或作反复地施转施灸。4、温针灸温针灸是针刺与艾灸结合应用的一种方法,适用于既需要留针而又适宜用艾灸的病症。操作时,将针刺入腧穴得气后,并给予适当补泻手法而留针,继将纯净细软的艾绒捏在针尾上,或用艾条一段长约2厘米左右,插在针柄上,点燃施灸。待艾绒或艾条烧完后,除去灰烬,取出针。5、温灸器灸温灸器灸是用金属特制的一种圆筒灸具,故又称温筒灸。其筒底有尖有平,筒内套有小筒,小筒四周有孔。施灸时,将艾绒或加掺药物,装入温灸器的小筒,点燃后,将温灸器之盖扣好,即可置于腧穴或应灸部位,进行熨灸,直到所灸部位的皮肤红润为度。有调和气血,温中散寒的作用。根据身体的穴位又可以把艾灸的方法分为穴位艾灸、局部艾熏、全身艾熏三大类。【穴位艾灸】取艾条一支点燃后,在穴位上方约10~30mm处熏灸或灼灸,一般每穴灸10分钟左右,至皮肤温热发红,而又不致灼痛或烧伤皮肤为宜。施灸的方法分温和灸、回旋灸和雀啄灸。也可以配合各种艾灸器使用,如温灸盒、温灸架等,主要是为了固定艾条、使用方便。温馨提示:温和灸:将艾条的一端点燃,对准要灸的穴位或患处,进行熏烧回旋灸:艾条点燃的一端与施灸皮肤虽保持一定的距离,但位置不固定,而是均匀地向左右方向移动或反复旋转地进行灸治雀啄灸:艾条点燃的一端与施灸部位的皮肤并不固定在一定的距离,而是像鸟雀啄食一样,一上一下地移动按照上面正确的方式艾灸,如果发现皮尤有灼痛或是灼烧感,那就要检查一下艾条的质量了。【局部艾熏】将用3~6根艾条,用胶带捆成一排,距离皮肤10~30mm,上下来回艾熏。艾灸方法示例:如痛经,用6根艾条,来回熏小腹至肚脐,一周2次,一次30~40分钟,促进小腹的血液循环。如肩周炎,可用3~5根艾条从颈部风池穴到肩峰穴、肩井穴等穴位灸5分钟左右。在艾熏时,一定要保持室内温度适宜,不能受凉。如腹部受凉、腹泻等,可以用几根艾条熏小腹至肚脐的位置,可以祛寒。【全身艾熏】夏季用6~8根艾条(冬天用8~10根),捆成一排,点燃。将蒸好的姜片贴在后背上(艾灸之前将生姜切成拨片,上锅蒸软备用)。点燃的成排艾条,保持离姜片半寸到一寸的距离,上下慢慢移动,通常熏30~40分钟。在小腹及肚脐的周围都贴上姜片,上下熏20~30分钟。在双小腿的外侧、内侧,从脚踝至膝部上下、来回各熏30~50下。同时提醒读者:在全身艾灸之前,需要做适当的准备工作;首先用3片生姜,10粒红枣(去核),10粒桂圆(去核),加水煮15分钟,倒入粉碎机打成糊状喝下;这样做主要是能够做到养生补阴。艾灸在家也可以做的,但是在家***灸需要注意以下的十大方面的问题。1、要专心致志,耐心坚持:施灸时要注意思想集中,不要在施灸时分散注意力,以免艾条移动,不在穴位上,徒伤皮肉,浪费时间。对于养生保健灸,则要长期坚持,偶尔灸是不能收到预期效果的。2、要注意体位、穴位的准确性:体位一方面要适合艾灸的需要,同时要注意体位舒适、自然,要根据处方找准部位、穴位,以保证艾灸的效果。3、防火:现代人的衣着不少是化纤、羽绒等质地的,很容易燃着,因此,施灸时一定要注意防止落火,尤其是用艾炷灸时更要小心,以防艾炷翻滚脱落。用艾条灸后,可将艾条点燃的一头塞人直径比艾条略大的瓶内,以利于熄灭。4、要注意保暖和防暑:因施灸时要暴露部分体表部位,在冬季要保暖,在夏天高温时要防中暑,同时还要注意室内温度的调节和开换气扇,及时换取新鲜空气。5、要防止感染:化脓灸或因施灸不当,局部烫伤可能起疮,产生灸疮,一定不要把疮搞破,如果已经破溃感染,要及时使用消炎药。6、要掌握施灸的程序:如果灸的穴位多且分散,应按先背部后胸腹,先头身后四肢的顺序进行。7、注意施灸的时间:有些病证必须注意施灸时间,如失眠症要在临睡前施灸。不要饭前空腹时和在饭后立即施灸。8、要循序渐进,初次使用灸法要注意掌握好刺激量,先少量、小剂量,如用小艾炷,或灸的时间短一些,壮数少一些。以后再加大剂量。不要一开始就大剂量进行。9、防止晕灸晕灸虽不多见,但是一旦晕灸则会出现头晕、眼花、恶心、面色苍白、心慌、汗出等,甚至发生晕倒。出现晕灸后,要立即停灸,并躺下静卧,再加灸足三里,温和灸10分钟左右。10、注意施灸温度的调节:对于皮肤感觉迟钝者或小儿,用示指和中指置于施灸部位两侧,以感知施灸部位的温度,做到既不致烫伤皮肤,又能收到好的效果。以上是对于艾灸的方法、艾灸的操作手法、在家***灸的注意事项方面的叙述,更多有关艾灸的作用等方面的内容,请在养生之道网搜索可以了解更多。
艾灸的方法
白田雨 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第三医院1.艾炷灸:将艾炷置于穴位上施灸称艾炷灸,艾炷灸可分为直接灸和间接灸。直接灸又称着肤灸,即将艾炷直接置放在皮肤上施灸的方法;间接灸又称隔物灸,即在艾炷与皮肤之间垫隔上某种物品而施灸的方法,包括隔姜灸、隔蒜灸、隔附子饼灸、隔盐灸等。2.艾条灸:即用细草纸或桑皮纸包裹艾绒,卷成圆筒形的艾卷,将其一端点燃,对准穴位或患处施灸的方法,可分为悬灸与实按灸两种。悬灸,即将点燃的艾条对准穴位或患处,距离皮肤2-3cm处进行施灸;实按灸施灸时,先在腧穴上垫上数层棉布或棉纸,然后将点燃的艾条趁热按在施术部位上,使热力透达深部。
艾灸怎么操作
张维 主任医师 ***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直接灸是将艾炷放在人的皮肤上面,点燃以后直接进行艾灸的方法。因为直接灸多数会在皮肤上形成水疱和疤痕,所以直接就又叫做化脓灸或者叫着肤灸。除了直接灸之外,第二个大类型叫做间接灸。间接灸主要分为艾条灸、针上加灸和温灸器灸这三个类型。那么艾条灸最简单,就是采用艾条一端点燃,吹红以后在需要艾灸的穴位上方3-5公分,进行回转动作,艾灸局部的一个过程。针上加灸是在针刺穴位以后,将小段的艾条点燃,插在针灸针的尾部进行艾灸。温灸器灸是将小段艾条点燃以后,放置在专用的艾灸盒内,然后把艾灸盒放在人体穴位上进行艾灸。这种方法通常是用于腹部和背部比较平坦的部位来进行艾灸。以上就是不同种类艾条的操作方法。
艾灸疗法简单操作
根据病情,选择治疗穴位,将艾卷点燃,在距穴位皮肤1.5-3厘米左右回转移动,熏烤,以病人感觉局部有温热感为度。每穴炙5-15分钟。为提高疗效可根据不同情况垫上姜片、蒜片、盐面炙。一般腹泻、腹痛、呕吐病可隔姜片炙;虚痨可隔蒜片炙;急性吐泻或虚脱肢冷者可隔盐面炙。实施艾炙时,要避免烫伤,万一出现烫伤起水泡,可将水泡的根部用酒精消毒,用消毒针将水泡水放出,涂点紫药水即可。灯火灸法灯火灸疗法又叫灯火爆法、灯草、神灯照、爆灯火疗法,古代称“神火法”,是散在民间沿用已久的一种简便灸法,属于***医学火灸法之一。灯火灸法是用灯芯草(或纸绳等代品)蘸香油燃着灸灼病变部位或经穴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本疗法操作容易,治病效验,对急性腮腺炎往往1-2次就能治愈,所以此法很受欢迎。火针刺法火针疗法是用特制的不锈钢针,用火烧红针尖迅速刺入***,给人以一定的刺激来达到温经散寒、活血化淤、软坚散结、清热解毒、升阳举陷、扶正祛邪以防治疾病的一种疗法。火针疗法是祖国医学针灸疗法的一种,是我国使用最早、应用最广的一种疗法,也是目前在中医临床中使用较多、应用较广的疗法之一。
艾灸的简单使用方法
陈玉静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1、直接灸(1)无瘢痕灸温和灸:左手食指、中指放在施灸部位的两侧,距施灸部位1~2公分艾灸。一方面,能感知皮肤受热的程度;另一方面,若垂直艾灸,一旦艾灰落在皮肤上,可马上补救。灸到皮肤微微发热,皮肤红润即可,不要灼伤皮肤。轮换灸:在温和灸的基础上,每次灸2~6个穴位,一个穴位稍痛立马换另一个穴位,如此循序灸,当每个穴位及其周围的皮肤红润时,可停止艾灸。轮换灸即可节省时间,又能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雀啄灸:艾条的点燃端与施灸穴位不固定,像鸟啄食一样,对准穴位,上下移动,一起一落。回旋灸:又称熨热灸,将艾条点燃端悬于施灸部位上,距离皮肤2公分,上下左右水平移动,让皮肤有温热感而无灼痛。发疱灸:艾条点燃端距离皮肤1公分,当感觉疼痛时继续坚持3~5秒,穴位处可出现黄斑并有汗出,过1~2小时即可发疱。发疱后不宜挑破,可自然吸收,短期内有色素沉着,但不留有瘢痕。温和灸与轮换灸一般适用于治疗慢性病或预防保健用;雀啄灸多用于急性病;回旋灸适用于美容美体、皮肤病、风湿病等;发疱灸适合虚寒症,应用时注意。不适于美容美体。2、间接灸法(1)隔姜灸:把鲜姜片切薄,用缝衣针在姜片上刺10几个小孔,放在试灸的穴位上,将点燃的艾条在距姜片0.5~1公分处施灸。生姜辛温升发,祛寒解表,通经活络,温胃止呕,理气止痛,两者结合能发挥协同作用,可以提高疗效。(2)隔蒜灸:把蒜瓣切成0.2~0.4公分的蒜片,以缝衣针在蒜片上刺10几个小孔,放在试灸的穴位上,将点燃的艾条在距姜片0.5~1公分处施灸。(3)隔葱灸:把葱片切成厚约0.3公分的葱片,点燃艾条艾灸。(4)隔盐灸:仅用于脐部艾灸。小提示:隔姜灸适合一切虚寒证;隔蒜灸适用于牙痛、咽喉肿痛、白癜风等,蒜片在皮肤上放置不要超过20~30分钟,以免灼伤皮肤。隔葱灸一般用于急性乳腺炎、急性胃炎、低血压等,葱放置皮肤不要尝过20~30分钟。隔蒜灸与隔葱灸不适合美容美体。在上面的文章里面我们介绍了很多中医的方法在治疗疾病以及养生保健上面有着非常神奇的效果,上文详细介绍了中医里面的一种治疗方法艾灸,相信大家都掌握了艾灸的简单使用方法吧。
艾灸方法
陈玉静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第一种是直接灸,把艾绒捏成圆锥体的小艾柱,直接放于穴位上点燃,灸后不留瘢痕的称为无瘢痕灸,灸后化脓甚至结痂的,称为瘢痕灸。第二种是间接灸,又称隔物灸,在艾柱与皮肤之间隔盐,姜,蒜,附子等,隔物不同,艾灸效果不同。第三种临床最常用,即艾条悬灸,医者手拿一根点燃的艾条在患者穴位的皮肤处熏烤,温度以患者自觉舒适为度。第四种则是借助艾灸的仪器,简单方便,特别适用于初学者。
艾灸的方法
吴清波 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附属济南市中心医院艾柱灸、艾条灸、温针灸、温灸器灸四种方式。使用艾柱的灸法分直接灸和间接灸,直接灸是指将艾绒碾成较为细小的颗粒,放于皮肤上直接燃烧。间接灸是隔着某种物质,如隔姜灸、隔附子饼灸、隔盐灸、隔蒜灸。此外,艾条灸分为悬起灸和实按灸两类。悬起灸分为温和灸、雀啄灸和回旋灸。实按灸主要包括太乙神针和雷火神针实按的方法,或将艾柱绑于针柄上进行温针灸,以及将艾条放于艾盒内做成温灸器熏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