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各位分享小孩调理脾胃艾灸哪个位置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小孩调理脾胃艾灸哪个位置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
- 1、小孩调理脾胃艾灸哪里
- 2、小孩调理脾胃艾灸哪里
- 3、艾灸调理脾胃灸哪些部位
- 4、宝宝脾胃不好应该艾灸哪里?
- 5、小孩脾胃虚艾灸哪里
- 6、脾虚艾灸哪里 可艾灸这五个穴位
- 7、脾胃虚艾灸灸哪里 可艾灸这五个穴位
- 8、艾灸调理脾胃灸哪些部位
小孩调理脾胃艾灸哪里
付丽娟 主治医师 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艾灸取穴为中脘穴(在上腹部,前正***上,当脐中上4寸)、足三里穴(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1横中指)、内关穴(在前臂掌侧,当曲泽与大陵的连线上,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足三里乃足阳明胃经下合穴,“合治内腑”,可疏调胃腑气机,和胃止痛;中脘为胃之募穴,腑之所会,可健运中州,调理气机;内关宽胸解郁,行气止痛。操作方法为:用点燃的艾条在穴位上进行温和灸,以患者感觉温热舒适不烫为度。
小孩调理脾胃艾灸哪里
陈兰萍 主任医师 山西省儿童医院小孩调理脾胃可以艾灸大椎、身柱、胃俞、四缝几个穴位,有健脾胃、增强免疫力的效果,能够有效改善孩子挑食、厌食、舌苔白厚、脸色发青的问题。建议艾灸时间要视孩子年龄和接受程度调整,2岁以内孩子建议每次艾灸5分钟,2岁以上孩子建议每次5到10分钟。注意事项给婴幼儿艾灸千万注意不要灼伤孩子皮肤,可以一手施灸,一手贴在穴位周围,一是防止孩子乱动,再者可以感受体表温度,一旦感觉过热立刻远离。
艾灸调理脾胃灸哪些部位
刘汶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可以选择 足三里穴 、 中脘穴 、 神阙穴 ,是最常用的三个穴。穴位的位置,具体情况分析如下:1、足三里穴:下肢伸直在膝盖外侧的凹陷处,叫外膝眼,中医学叫犊鼻穴。从犊鼻穴下垂直三寸就是足三里穴;2、神阙穴:神阙穴就是肚脐眼;3、 中脘穴 :肚脐眼上四寸是中脘穴。
宝宝脾胃不好应该艾灸哪里?
刘加宁 副主任医师 南京鼓楼医院集团宿迁市人民医院患者可以通过艾灸中脘穴,治疗脾胃功能较差效果也可以通过艾灸脾俞,血海,地机,三阴交等穴位进行调理,最好在专业的医师指导之下进行艾灸,这样才能够确保治疗效果,尤其是对受凉后引起寒冷性腹痛、腹胀效果较理想,建议也可以艾灸足三里穴,位于膝关节外侧凹陷上缘,除此之外,我们还要调整自己的饮食结构,减轻肠胃的负担,以使身体尽快的恢复。
小孩脾胃虚艾灸哪里
杨励 主治医师 连云港市中医院艾灸足三里、中脘、脾俞穴、胃腧穴、阴陵泉等穴位。一般艾灸时长在十分钟左右。具体时间根据小孩儿的承受能力和年龄选择不同。艾灸程度以皮肤潮红色为度,在艾灸过程中防止艾灰脱落,烫伤皮肤。因为小儿皮肤是非常娇嫩的,所以我们要注意防止烫伤。如果烫伤可以抹一下烫伤膏,注意防止皮肤感染。
脾虚艾灸哪里 可艾灸这五个穴位
张树昆 主任医师 曲靖市中医医院1、中脘穴:中脘穴位的位置在腹部正***,脐上4寸处。在艾灸时可以采取的方法是点燃艾条后对准穴位持续灸15分钟,每日可以艾灸一次。中医认为,艾灸这个穴位后可以祛除体内的湿气,缓解胃部出现的不适症状。2、解溪穴:这个穴位的位置在脚背、踝关节活动的凹点。艾灸此穴可以起到祛痰祛湿的效果,不仅能防治脾虚症状,还可以解除下肢水肿症状。艾灸方法为点燃艾条后对症穴位连续艾灸15分钟左右,每日可以艾灸一次。3、关元穴:这个穴位的具体位置在脐下3寸处,具有多种养生保健作用。尤其脾虚的患者坚持艾灸可以调理气血、祛除体内的湿气、增强肠胃功能、补肾固精。具体艾灸时,患者应该平躺,使用手持艾灸法艾灸或使用艾盒艾灸,每日可以治疗一次即可。4、足三里穴:足三里在双腿各有一个,脾虚的患者在艾灸的时候可以采用手持艾灸固定灸法,也可以使用艾盒艾灸,每次可以艾灸10-15分钟,每日艾灸一次可以起到调理气血、增强脾胃功能、补虚弱的作用。5、丰隆穴:艾灸丰隆穴可以起到健脾祛湿的效果,它的位置在小腿外侧的中点的肌肉鼓起最高处。艾灸时,可以点燃艾条直接对准穴位灸治,每次可连续艾灸3~5分钟,每日一次即可。以上就是今天为大家介绍的脾虚可以艾灸的一些穴位了,希望大家看完后对艾灸治疗脾虚方面的知识有更多了解。最后要提醒大家的是,通过艾灸法治疗脾虚期间还应该注意合理安排每日饮食,避免吃过于油腻和生冷、辛辣的食物,才能提高治疗速度。
脾胃虚艾灸灸哪里 可艾灸这五个穴位
张鹏 副主任医师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中脘穴、解溪穴、关元穴、足三里穴、丰隆穴。1、中脘穴:这是存在于腹部的一个穴位,艾灸后可以治疗多种消化系统疾病,包括缓解胃部不适、腹胀、腹泻、便秘、消化不良、肠鸣音重、腹痛、黄疸等症状,艾灸方法:点燃艾条后对准穴位,每次可以连续艾灸3~5分钟,每日艾灸一次即可。2、解溪穴:解溪穴在脚背局部各有一个穴位,艾灸这个穴位具有祛除全身的痰湿之气的作用,因此可以对脾胃虚弱症状起到间接治疗效果。艾灸时,应该把点燃的艾条对准穴位,每次连续治疗3~5分钟,每日艾灸一次即可,坚持艾灸一段时间就能得到非常好的祛湿效果。3、关元穴:关元穴也是存在于小腹部的一个穴位,具有多种养生保健作用,包括了调理气血、补肾固精、暖宫驱寒、调理脾胃功能等。艾灸时,可以把艾盒放在穴位上艾灸,每次连续艾灸15分红,每日一次即可。4、足三里穴:足三里在膝盖局部各有一个,艾灸这个穴位的功效和作用是调理脾胃功能、增强消化能力、调理气血。艾灸时,可以把点燃的艾条对准这个穴位连续艾灸10-15分钟,每日一次即可。5、丰隆穴:中医认为,艾灸丰隆穴可以起到健脾祛痰的作用,不仅能治疗脾胃虚弱,还可以治疗咳嗽痰多等症状,艾灸时直接把艾盒或者点燃的艾条对准此穴位灸治3~5分钟即可,每日可以艾灸一次。以上就是今天为大家介绍的脾胃虚可以艾灸的穴位了,希望大家看完后对脾胃虚的艾灸治疗法有更多了解。最后要提醒大家的是,如皮肤本身有破损的情况下不能进行艾灸,以免对皮肤造成二次伤害,在艾灸完成后还应多喝水,做好防寒保暖措施,以免身体素质降低。
艾灸调理脾胃灸哪些部位
陈鹏 副主任医师 北京中医医院艾灸调理脾胃时可以选择神阙穴、中脘穴、脾俞穴、足三里穴以及关元穴等穴位。1、神阙穴:人体肚脐的位置称为神阙穴,是应用艾灸的常用穴位,可调理脾胃功能,改善腹痛、腹泻,同时还可以活血止痛,缓解女性的痛经,以及治疗气血不足等;2、中脘穴:位于神阙穴上4寸的位置,即肚脐上4寸,可以将4指并拢,过中指的近端指间关节,画一条水平线,此长度即为自身3寸,而拇指指间关节是自身的1寸,从神阙穴向上4寸,即为中脘穴。艾灸此穴位可以缓解胃肠道不适的各种症状,比如腹痛、肠鸣音重、恶心等,具有健脾祛湿的疗效,可以较好调理脾胃;3、脾俞穴:位于人体后背部,第11胸椎棘突旁开1.5寸的位置,左右各一,艾灸此部位可以起到健脾和胃的功效,还可治疗便血、呕吐、纳呆等症状;4、足三里穴:位于小腿部位,屈膝时触摸膝盖,即为髌骨,髌骨向下所触摸的韧带,称为髌韧带,在髌韧带的内侧和外侧可以摸到两个明显的凹陷,外侧凹陷称为犊鼻穴,犊鼻穴向下3寸即为足三里穴,艾灸此穴位可以健脾和胃、补中益气;5、关元穴:位于下腹部前正***上,肚脐下3寸,艾灸此穴位具有补肾固精,调理气血及脾胃功能的功效。调理脾胃除艾灸以上穴位外,还可以进行饮食调理,如保证规律饮食,忌油腻、辛辣食物。同时可进行适量运动,积极调整情绪,必要时可服用健脾养胃的药物,如健脾丸、补中益气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