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各位分享中医经络按摩的穴位有哪些的知识,其中也会对中医经络按摩的穴位有哪些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
- 1、针灸在哪里做比较好
- 2、艾灸人体的经络位置图
- 3、经络中风按摩针灸管用吗
- 4、中医按摩经络图
- 5、针灸和推拿哪个效果好
- 6、经络拍打时间
- 7、针灸经络学的奥秘
- 8、针灸经络取穴的方法
- 9、十二对脑神经出颅位置口诀
针灸在哪里做比较好
王凤 主治医师 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针灸在正规医院的中医科或中医院做比较好。因为在正规医院的中医科或中医院进行针灸,可以避免气胸、滞针、断针、弯针,或者是比较严重的皮下血肿等情况,从而较好的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针灸是中医学里相对较独立的治疗方法,包括针刺和艾灸两方面,针刺包括耳针、毫针、电针,还有穴位注射、埋线、激光针、小针刀等,通过针具刺入身体治疗疾病的方法。而艾灸是将中药艾叶通过晾干、鞣制、去除杂质等工序后制成艾绒,将艾绒制成艾炷或者艾条等艾灸用具,通过艾绒燃烧产生的热量,熏灸人体的特定穴位,从而达到治疗效果的方法。患者在过度疲劳、过度饥饿、过度饭饱的情况下不建议进行针刺,避免引起不良反应。在第一次进行针刺的时候,应该采取舒适体位,避免过度紧张,导致晕针。同时避免给孕妇进行针刺,因为孕妇处于特殊时期,如果不小心针刺合谷、三阴交、至阴等穴位,可能会引起滑胎。而且在艾灸时还要注意力集中,注意施灸距离,对于皮肤感觉迟钝的患者或者小儿,要用食指和中指置于施灸部位的两侧,感知施灸部位的温度,防止烫伤皮肤。艾灸结束后毛孔处于开放状态,所以要注意保暖,避免受风引起感冒。
艾灸人体的经络位置图
王成阳 副主任医师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多指沿人体十二正经循行走向进行艾灸,包括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肾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和足厥阴肝经。手太阴肺经手太阴肺经,起始于中焦,向下联络大肠,回过来沿贲门穿过膈肌,属于肺脏。从肺系(气管、喉咙)横出腋下,下循上臂内侧,行于手少阴、手厥阴经之前,下过肘中,沿前臂内侧桡骨下缘,进入寸口(桡动脉搏动处),上行至大鱼际部,沿其边际,出大指的末端。其支脉,从腕后走向食指内(桡)侧,出其末端。手阳明大肠经手阳明大肠经起于食指桡侧端(商阳穴),沿着食指桡侧向上,通过1、2掌骨之间(合谷)向上进入两筋(拇长伸肌腱与拇短伸肌腱)之间的凹陷处,沿前臂前方,至肘部外侧,再沿上臂外侧前缘,上走肩端(肩髃),沿肩峰前缘向上合于第7颈椎棘突下(大穴),并转折向下进入锁骨窝(缺盆),联络肺脏,向下通过膈肌下行,属于大肠。其分支从锁骨窝上行,经过颈部至面颊,进入下龈回绕至上唇,交叉于水穴。足阳明胃经足阳明胃经起于鼻翼旁(迎香),挟鼻上行,左右侧交会于鼻根部,旁行入目内眦,与足太阳经交会。向下沿着鼻柱外侧,进入上齿龈内,还出,挟口两旁,环绕嘴唇,在唇沟承浆穴处左右相交,退回沿下颌骨后下缘到大迎穴处,沿着下颌角颊车,上行耳前,经过上关,沿着发际,到达前额。首穴是承泣。足太阴脾经足太阴脾经起于足大趾内侧端(隐白),沿内侧赤白肉际,上行过内踝的前缘,沿小腿内侧正***上,在内踝上八寸处,交出足厥阴肝经之前,上行沿***前缘,进入腹部,向上穿过膈肌,沿食管两旁,连舌本,散舌下。手少阴心经手少阴心经起于心中,走出后属心系,向下穿过膈肌,络小肠。其分支从心系分出,挟食管上行,连于目系。其直行者从心系出来,退回上行经过肺,向下浅出腋下(极泉穴),沿上肢内侧后缘,过肘中,经掌后锐骨端,进入掌中,沿小指桡侧端(少冲穴),交于手太阳小肠经。手太阳小肠经手太阳小肠经起于小指外侧端(少泽穴),沿着手臂外侧至腕部,出于尺骨茎突,直上沿前臂后缘经尺骨鹰嘴与肱骨内髁之间,沿上臂外侧后缘,出于肩关节后面,绕行肩胛部,交会于肩上大穴,向下进入缺盆部,深入体腔,联络心脏,沿着食管,通过横膈,到达胃部,属于小肠。足太阳膀胱经足太阳膀胱经起于目内眦(睛明穴),向上到达额部,左右交会于头顶部(百会穴)。头顶部支脉从头顶部分出,到耳上角部。腰部的支脉从腰部分出,沿脊柱两旁下行,穿过臀部,从大腿后侧外缘下行进入窝中(委中穴)。后项的支脉从项分出下行,经肩内侧,从附分穴挟脊(3寸)下行至髀枢,经大腿后侧至窝中,出走于足外踝后,沿背外侧缘至小趾外侧端(至***)交于足少阴肾经。足少阴肾经足少阴肾经起于足小趾下,斜向足心(涌泉),于舟骨粗隆下,沿内踝后,进入足跟,再向上行于小腿内侧后缘,出腘窝内侧,向上行股内后缘入脊内(长强穴),穿过脊柱,属于肾脏,联络膀胱。手厥阴心包经手厥阴心包经起于胸中,出属心包络,向下通过横膈,从胸至腹依次联络上、中、下三焦。胸部支脉沿胸浅出胁部当腋下3寸处(天池穴),上行到腋窝中,沿上肢内侧***,行于手太阴和手少阴之间,进入肘窝中,向下行于前臂两筋的中间,进入掌中(劳宫穴),沿着中指到指端(中冲穴)。掌中支脉从劳宫分出,沿着无名指出其尺侧端(关冲穴),与手少阳三焦经相接。手少阳三焦经手少阳三焦经起于无名指末端(关冲穴),向上出于第4、5掌骨间沿着腕背出于前臂外侧桡骨和尺骨之间,向上通过肘尖,沿上臂外侧,上达肩部,交出足少阳经的后面,向前进入缺盆部,分布于胸中,联络心包,向下通过横膈,从胸至腹。胸中支脉从膻中分出,上行出缺盆,上走颈部,耳后(翳风穴)直上,出于耳部,上行额角,再屈曲而下行至面颊部,到达眶下部。耳部支脉从耳后进入耳中,出走耳前,经上关穴前,与前脉交叉于面颊部,到达目外眦瞳子穴,与足少阳胆经相接。足少阳胆经足少阳胆经起于目外眦(瞳子髎穴),向上到达额角部(厌穴),再下行至耳后(完骨穴),经额部至眉上(阳白穴),又向后折至风池穴,沿颈下行至肩上,左右交会于大椎穴,前行缺盆。缺盆部直行的脉下行腋部,沿着侧胸部,经过季胁,向下会合前脉于髋关节部环跳处,再向下沿着大腿的外侧,出于膝外侧,下行经腓骨前面直下到达腓骨下段,再下到外踝的前面,沿足背部,进入足第4趾外侧端(窍***)。足厥阴肝经足厥阴肝经起于足大趾上毫毛处,沿着足跗部向上,经过内踝前1寸处(中封),向上沿胫骨内缘,至内踝上8寸处交于足太阴脾经的后面。上行膝内侧,沿着******,进入***中,绕***,上达小腹,挟胃旁,属于肝脏,联络胆腑,向上通过横膈,分部于胁肋,沿着喉咙的后面。向上进入鼻咽部,连接于“目系”(眼球连系于脑的部位),向上出于前额,与督脉会合于巅顶。功效艾灸可以疏通经络、运行气血。经络功能正常时,气血运行通畅,若经络功能失常,气血运行受阻,则会影响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出现病理变化而引起疾病的发生。艾灸可使瘀阻的经络通畅,从而发挥其正常生理功能。注意艾灸需由专业人员操作进行。
经络中风按摩针灸管用吗
1、针灸治疗中风的效果较好,得到了医生、患者的广泛认可。通过针灸治疗中风,患者的运动功能、吞咽功能、言语功能、排便功能等都能得到较好的改善,相比于西医治疗,患者的食欲差、情绪差也能通过针灸治疗。部分在西医做完急性期溶栓的治疗,医生也会建议患者去做相应的针灸治疗。2、脑中风痉挛瘫后遗症是由于大脑皮层运动区锥体细胞及其发出的神经纤维,锥体束受损而产生。由于上运动神经元受损,失去了对下运动神经元的抑制调控作用,使脊髓的反射功能“释放”,产生随意运动减弱或消失,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出现病理反射,呈痉挛性瘫痪。目前临床上常用的脑中风后瘫痪包括针灸、按摩、功能训练、牵引等等。脑中风后瘫痪针灸康复法:除用常法取穴外,多采用针刺某些特效穴确能提高疗效,如下肢瘫软针隐白、肩关节不能活动者针对侧“中平负”,腿不能提起者刺“提腿负”、颈部无力者针“筋缩”等。可以缓解患者肌肉疼痛等问题,但是对于肌张力是无法解除的。综上所述,经络中风按摩针灸管用吗,是可以治疗的,脑中风半身不遂并非是什么不治之症,只要采取合理的治疗方式患者还是有机会恢复正常的生活。但是如果中风早期未能做到及时的抢救治疗,造成的脑损伤比较严重,那么后期产生后遗症治疗上难度就会增加。
中医按摩经络图
王成阳 副主任医师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位置十二经脉按其流注次序分别为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肾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和足厥阴肝经。手太阴肺经: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通过膈肌,属肺,至喉部,横行至胸部外上方(中府),出腋下,沿上肢内侧前缘下行,过肘窝沿着前臂内侧,到腕后桡骨茎突的内侧缘,入寸口上鱼际,直出拇指内侧之端(少商)。手阳明大肠经:起于食指桡侧端(商阳),沿着食指桡侧向上,通过1、2掌骨之间(合谷)向上进入拇长伸肌腱与拇短伸肌腱之间的凹陷处,沿前臂前方,至肘部外侧,再沿上臂外侧前缘,上走肩端(肩髃),沿肩峰前缘向上合于第7颈椎棘突下(大椎),并转折向下进入锁骨窝(缺盆),联络肺脏,向下通过膈肌下行。足阳明胃经:起于鼻翼旁(迎香),挟鼻上行,左右侧交会于鼻根部,旁行入目内眦,与足太阳经交会;向下沿着鼻柱外侧,进入上齿龈内,还出,挟口两旁,环绕嘴唇,在唇沟承浆穴处左右相交,退回沿下颌骨后下缘到大迎穴处,沿着下颌角颊车,上行耳前,经过上关,沿着发际,到达前额。首穴是承泣。足太阴脾经:起于足大趾内侧端(隐白),沿内侧赤白肉际,上行过内踝的前缘,沿小腿内侧正***上,在内踝上八寸处,交出足厥阴肝经之前,上行沿***前缘,进入腹部,向上穿过膈肌,沿食管两旁,连舌本,散舌下。手少阴心经:起于心中,走出后属心系,向下穿过膈肌,络小肠。手太阳小肠经:起于小指外侧端(少泽),沿着手臂外侧至腕部,出于尺骨茎突,直上沿前臂后缘经尺骨鹰嘴与肱骨内髁之间,沿上臂外侧后缘,出于肩关节后面,绕行肩胛部,交会于肩上大椎穴,向下进入缺盆部,深入体腔,联络心脏,沿着食管,通过横膈,到达胃部,属于小肠。足太阳膀胱经:起于目内眦(睛明),向上到达额部,左右交会于头顶部(百会)。足少阴肾经:起于足小趾下,斜向足心(涌泉),于舟骨粗隆下,沿内踝后,进入足跟,再向上行于小腿内侧后缘,出腘窝内侧,向上行股内后缘入脊内(长强穴),穿过脊柱,属于肾脏,联络膀胱。手厥阴心包经:起于胸中,出属心包络,向下通过横膈,从胸至腹依次联络上、中、下三焦。手少阳三焦经:起于无名指末端(关冲),向上出于第4、5掌骨间,沿着腕背,出于前臂外侧桡骨和尺骨之间,向上通过肘尖,沿上臂外侧,上达肩部,交出足少阳经的后面,向前进入缺盆部,分布于胸中,联络心包,向下通过横膈,从胸至腹。足少阳胆经:起于目外眦(瞳子髎),向上到达额角部(颔厌),再下行至耳后(完骨),经额部至眉上(阳白),又向后折至风池,沿颈下行至肩上,左右交会于大椎,前行入缺盆。足厥阴肝经:起于足大趾上毫毛处,沿着足跗部向上,经过内踝前1寸处(中封),向上沿胫骨内缘,至内踝上8寸处交出于足太阴经的后面;上行膝内侧,沿着******,进入***中,绕***,上达小腹,挟胃旁,属于肝脏,联络胆腑,向上通过横膈,分部于胁肋,沿着喉咙的后面;向上进入鼻咽部,连接于“目系”(眼球连系于脑的部位),向上出于前额,与督脉会合于巅顶。作用中医按摩又称推拿,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运用各种手法作用于人体特定部位的一种治疗方法。通过手法作用于人体体表十二经脉的特定部位,具有疏通经络、促进气血运行、调整脏腑功能、舒筋滑利关节、增强抗病能力等作用,从而调理机体的生理、病理状况,使机体处于最佳的功能状态。
针灸和推拿哪个效果好
陈玉静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有时候也会建议患者用针灸或者推拿,拔罐的方法进行治疗,其实这些方法主要就是通过患者的穴位来治疗患者的疾病的,针灸就是在相应的穴位上扎针,而推拿就是在相应的穴位上按摩,那么针灸和推拿哪个效果更好呢?针灸和传统中医按摩有什么区别很大中医按摩;按摩是以中医的脏腑、经络学说为理论基础,用手法作用于人体体表的特定部位以调节机体生理、病理状况,达到理疗目的的方法,从性质上来说,它是一种物理的治疗方法。从按摩的治疗上,可分为***、运动按摩和医疗按摩。针灸;针法和灸法的合称。针法是把毫针按一定穴位刺入患者体内,运用捻转与提插等针刺手法来治疗疾病。灸法是把燃烧着的艾绒按一定穴位熏灼皮肤,利用热的刺激来治疗疾病。如今人们生活中也经常用到。针灸由"针"和"灸"构成,按摩以疏通为主。针灸不但能疏通,还能以补,卸的方式调理阴阳,平衡身体。所谓"一针见血".筋膜疗法的理论基础是上海宣蜇人的软组织外科学。学说对传统单纯机械性压迫致痛学说提出挑战。认为单纯机械性压迫正常神经根不引起疼痛,而是产生麻木或麻痹,并无腰腿痛征象。只有当神经根鞘膜外和硬膜外脂肪组织存在着无菌性炎症反应病变,才会诱发下肢疼痛。这个学说揭示了椎管外人体软组织压痛点分布及动态演变规律,指出了此种演变方式是按脊柱力学平衡的补偿调节的,具有对应性和系列性的特点。确认肌肉及筋膜与骨膜连接处,即肌肉的起止点,系软组织疼痛的损害病变之处,共同构成一个立体致痛区域,可作为临床诊断和治疗依据。其它压痛部位和肌肉的肌腹部位(激痛点),骨筋膜室或骨筋膜管(神经卡压点),骨与肌肉筋膜间隔区域等均可由前者的病变而继发。宣蜇人依据这个学说,自认为彻底的颠覆了西医对于***针对腰椎间盘进行处理的传统方法,并且在实际中取得了极大的成功。尽管我十分信服对软组织的处理在腰突症治疗中的强大功效,但经过自身的体会和思索,我对这个理论的绝对性,相当保留自己的看法。此处按下不表。国外,筋膜疗法也存在多年,创始人为IdaP.Rolf(1896-1979)。她强调筋膜的重建和构造整合,和国内的方法有异曲同工之妙。不得不提到"筋膜学说"最早是由江苏省江阴市的陈超然中医师提出的。陈超然探索人体软组织劳损40余年。发现运动系统软组织劳损(疼痛症)病因、病理机制是肌组织在动、静力劳损下,在长期寒湿因子侵袭下,随年龄老化肌组织张力低下而致浅、深层筋膜劳损,压迫神经、血管出现酸痛、麻木、肢冷等症。
经络拍打时间
陈玉静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胃不好的人,可在早晨醒来后,或上午的时候,先在手臂外侧的肺经、大肠经上找痛点,然后再到腿上的胃经、脾经找痛点,依次慢慢的***。颈肩酸痛、腰不好的人,可以在中午或下午的时候,先在手臂内侧的心经、小肠经上找痛点,慢慢的***,然后再到你疼痛的颈、腰处进行按摩疏通。肝脏不好的人,最好是在晚上,先在手臂中间的心包经、三焦经上找痛点,进行***、疏通,然后再到腿外侧的胆经和腿内侧的肝经上寻找疼痛、不通的地方进行按摩。身体好、气血足的人,在疏通经络时手法可以稍重写,对疼痛、淤堵的部位可用拍打或刮痧的方法。而身体弱、气血亏的人,在梳理经络时就不用太着急,按摩的力度要轻一些,选的穴位与通点也要少一点,最好选择每一组经络的前两条经络(手臂上的经络)进行按摩,排在最后的经络(神经、肝经、脾经)都尽量少去碰它们。子时心脏最脆弱子时23:00-01:00胆经人体状况:胆汁需要新陈代谢,人在子时入眠,胆方能完成代谢。但这个时候心脏功能最弱,心脏病患者绝大多数在夜间(心脏功能差)发病和***亡。养生之道:临床证明,心脏病患者大多数在夜间发病和***亡。家里如果有心脏病人,要加强观察,备好救心丸。这时要上床睡觉,有利于骨髓造血。凡在子时前入睡者,晨醒后头脑清晰、气色红润。丑时熟睡保肝脏丑时01:00-03:00肝经人体状况:此时是肝脏修复的最佳时段。人的思维和行动要靠肝血的支持,废旧的血液需要淘汰,新鲜血液需要产生,这种代谢通常在肝经最旺的丑时完成。养生之道:必须进入熟睡状态,让肝脏得到最充足能量。如果丑时不入睡,肝还在输出能量支持人的思维和行动,就无法完成新陈代谢。***主任说,虚火旺盛的人,在这个时候睡着,还能够降虚火。寅时梦里深呼吸寅时03:00-05:00肺经人体状况:大地阴阳从此刻转化,由阴转阳。人体此时也进入阳盛阴衰之时。此刻肺经最旺。而肺不好的人会经常咳嗽,就算是睡着后也会咳嗽,有些人可能在睡着后,咳得更厉害。养生之道:此刻人体需要大量呼吸氧气,进行深呼吸,所以要求较深的睡眠。李主任还建议,在这个时候,如果您咳醒的话,最好是喝杯温开水,能够缓解一下,还可以去肺燥。卯时记得上厕所卯时05:00-07:00大肠经人体状况:这是大肠经活跃的最佳时段。肺将充足的新鲜血液布满全身,紧接着促进大肠经进入兴奋状态,完成吸收食物中水分与营养,排出渣滓的过程。养生之道:赶紧起床,起床后喝杯温开水,然后奔进茅房把一天积攒下来的废物,都排出体外吧!不过上厕所不要太赶,很多老年人中风是因为这样引起的。我们不如休息10-20分钟清醒清醒头脑再去。辰时勿忘吃早餐辰时07:00-09:00胃经人体状况:你的胃已经等了整整一个晚上,早就饿得不行,此刻它睡醒了过来,所以,这个时候吃早饭它会尽全力消化。如果胃火过盛,嘴唇干,重则唇裂或生疮。养生之道:此时要吃早餐。如果你不给它东西填饱,它就一直分泌胃酸。饿久了,就会有胃溃疡、胃炎、十二指肠炎、胆囊炎等危险!饭后一小时后按揉胃经可调节胃肠功能。巳时喝水六杯巳时09:00-11:00脾经人体状况:此时脾经最旺。脾是消化、吸收、排泄的总调度,又是人体血液的统领。脾的功能好,消化吸收好,血的质量就好,所以嘴唇是红润的。否则唇白或唇暗、唇紫。养生之道:这个时辰要喝至少6杯水,慢慢饮,让***处于最活跃的程度。我们不能等口渴了再喝,要平时就均匀地喝水。因为感到口渴那代表你的身体已经缺水,这时候补充就略显迟了些。午时小憩助精力午时11:00-13:00心经人体状况:心经最旺。也是人一天中精力最充沛的时候。心推动血液运行,养神、养气、养筋。人在午时能睡片刻,对于养心大有好处,可使下午乃至晚上精力充沛。养生之道:此时保持心情舒畅,适当休息或午睡。但午睡不能超过一个小时,否则会夺觉,容易引起晚上失眠。午睡起床后要适量运动,以利疏通周身气血,增强脏腑的功能活动。未时吸收营养物未时13:00-15:00小肠经人体状况:小肠经最旺。小肠分清浊,把水液归于膀胱,糟粕送入大肠,精华输送进脾。小肠经在未时对人一天的营养进行调整。如小肠有热,人会咳而排气。养生之道:故午餐应该在下午1:00之前吃完,才能在小肠精力最旺盛的时候把营养物质都吸收进人体。否则,好东西都没被吸收完全,真是物质的巨大浪费。申时有尿别憋着申时15:00-17:00膀胱经人体状况:膀胱经最旺。膀胱贮藏水液和津液,水液排出外,津液循环在体内。若膀胱有热可致膀胱咳,即咳而遗尿。申时人体体温较热,阴虚的人尤为突出。养生之道:膀胱最活跃的时候,适合多喝水。要想尿尿,这个时候一定不要总是憋着,否则久了,就会有"尿潴留"等情况发生。即是说膀胱括约肌出现没有弹性的状况。酉时宜夫妻生活酉时17:00-19:00肾经人体状况:"肾藏生殖之精和五脏六腑之精。肾为先天之根。"经过申时的人泻火排毒,肾在酉时进入贮藏精华的时辰。这是一个男人的时刻。养生之道:此时要***,可是最佳时刻,无后顾之忧。对于肾功能有问题的人而言,比如***患者,在这个时候按摩肾经的穴位,效果最为明显。戌时散步保心包戌时19:00-21:00心包经人体状况:心包经主要起到保护心脏、保存精力的作用。心包是心的保护组织,又是气血通道。心包戌时兴旺可清除心脏周围外邪,使心脏处于完好状态。养生之道:心脏不好的人最好在这个时候敲心包经,效果最好。此刻应该给自己创造安然入眠的好条件。最好不要剧烈运动,否则容易失眠。所做的运动最好是散步。其实晚饭后的散步不仅起到帮助消化的作用,还有利心脏哦。亥时怄气没好处亥时21:00-23:00三焦经人体状况:三焦是六腑中最大的腑,有主持诸气、疏通水道的作用。亥时三焦通百脉。人如果在亥时睡眠,百脉可休养生息,对身体十分有益。养生之道:此刻要保持心境平静。不生气,不狂喜,不大悲。如果你跟老婆夜里吵架,而且赌气很严重,夜里11点气都还没消,那你第二天一定精神萎靡不振。二、穴位的按摩的基本技巧穴位是人体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部位,是治疗疾病的刺激点与反应点。"穴"即孔隙,腧穴的本义即是指人体脏腑经络之气转输或输注于体表的肉腠理和骨节交会的特定的孔隙。分为经穴、经外奇穴和阿是穴、耳穴四类。功能:输注脏腑经络气血,沟通体表与体内脏腑的联系。怎样确认身体的穴位?穴位书上说的"寸"都是"同身寸"。比如说:三寸,就是四指并拢的宽度,拇指的宽度为1寸。一般情况下,如果找准了穴位,在穴位处用力按压,有酸、麻、胀、痛的感觉。即使穴位找不准,在穴位的周围按压揉,只要有酸、麻、胀、痛的感觉,也有效果,当然还是尽量找准穴位好,这需要一定的经验。有人主张:离穴不离经。就是穴位找不准没有关系,只要沿着经络运行的方向多敲打敲打,和按摩的效果几乎相等。针对一些比较深的穴位,敲打的作用比按摩还要好。穴位按摩有哪些种类?我们日常按摩的保健穴位有:百会、太阳、风池、劳宫、内关、养老、足三里、涌泉、太冲、太溪、合谷、膻中等穴位,其中合谷、足三里、涌泉、内关称为四大养生穴。穴位的按摩的基本技巧:一、力度轻重。轻为补,重为泻。二、点按的方向。顺时针为补,逆时针为泻。三、与呼吸的关系。呼气时按,吸气时松。三、经络敲击的技巧经络敲击也是穴位按摩吗?我们最常敲击的经络有:心包经、胆经。此外,根据需要也可以敲胃经、大肠经、小肠经、肝经、三焦经、脾经。心经多用拨的手法,肾经多用疏道的手法。膀胱经在背后的部分自己无法调理,委中往下一段自己可以按揉。经络敲击的技巧:一、力度轻重。轻快短为补,重慢长为泻。二、敲击的方向。顺敲为补,逆敲为泻。经络敲击的顺逆如何判断?经络以起点为依据,可分为手经和足经。手经和足经都又分为阳经和阴经。例如:手厥阴心包经为手阴经,由上到下敲为顺,是补手法。由下到上为逆,是泻手法。其他经络,同理类推。经络按摩的几个注意要点:1、心包经一般为补,夏天心火旺的时候可以逆敲,泻心火。2、实症为补,虚症为泻。如治小儿近视,为虚症,肝开窍于目,应该泻法敲肝经。便秘,应该泻法敲大肠经。感冒,要泻法敲肺经。3、肾经任何时候只能补,不能泻。对照上表,应该由下往上敲或者疏通。4、一些深入肌肤的穴位,即使补法也要用力按。如足三里,风池,昆仑。5、胆经多从上往下敲,用补法。但在大腿部肌肉发达,补法也是得用力,主要是环跳、风市、中渎、膝阳关等穴位要用一定的力度敲击。过了膝盖,从阳陵泉开始往下要手法略轻。6、膀胱经的俞穴,如肝俞、胃俞等穴位,俞为通道,而人的后背最易受寒堵塞,需要一定的力度按揉,打通通道。7、中医其他一些手法也基本适用顺逆和补泻关系的,比如采用揪和拍,肯定是虚症。如咳嗽,在咽喉部揪痧,心血管疾病在心包经拍痧。刮的手法也是适用顺逆和补泻关系的。8、要灵活运用中医的五行理论。主要是正确判断经络之间的表里关系和相生相克关系,确定补泻治疗手法,如调理肾经,一般来说肾经出现问题都是虚症,肾经要补。肺运肾水,肺经要补,脾经和肾经隔一位,要泻。所以,总的调理思路应该是:疏通肾经,补肺经,泻肝经和脾经。四、敲胆经之最佳时间1、子时(23点至1点),胆经最旺。胆汁需要新陈代谢,人在子时入眠,胆方能完成代谢。"胆有多清,脑有多清。"凡在子时前入睡者,晨醒后头脑清新、气色红润。反之,日久子时不入睡者面色青白,易生肝炎、胆囊炎、结石一类病症,其中一部分人还会因此"胆怯"。这个时辰养肝血(阴)最好。2、丑时(1点至3点),肝经最旺。"肝藏血。"人的思维和行动要靠肝血的支持,废旧的血液需要淘汰,新鲜血液需要产生,是造血时间,这种代谢通常在肝经最旺的丑时完成。如果丑时不入睡,肝还在输出能量支持人的思维和行动,就无法完成新陈代谢。黄帝内经讲:"卧则血归于肝"。所以丑时未入睡者,面色青灰,情志倦怠而躁,易生肝病。6、寅时(3点至5点),肺经最旺。"肺朝百脉。"肝在丑时把血液推陈出新之后,将新鲜血液提供给肺,通过肺送往全身。所以人在清晨面色红润,精神充沛。寅时,有肺病的人反映尤为强烈,剧咳或哮喘或发烧。4、卯时(5点至7点),大肠经最旺。"肺与大肠相表里。"肺将充足的新鲜血液布满全身,紧接着促进大肠经进入兴奋状态,完成吸收食物中水份与营养、排出渣滓的过程。因此,大便不正常者在此时需要辨证调理。5、辰时(7点至9点),胃经最旺。所以,人在7点吃早饭最容易消化。如果胃火过盛,嘴唇干,重则唇裂或生疮,可以在7点清胃火。胃寒者7点养胃健脾。
针灸经络学的奥秘
赵天豫 副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针灸是中医比较喜欢的一种传统疗法,这种方法比较简单整个过程并不复杂,主要有很多类型,就是针灸所用的针法也有很多种,对于很多不了解针灸的朋友来说,也许大家会认为这看起来有点凌乱,但真正的针灸经络在其中丰富的奥秘。行针又称运针,是指将针刺入穴位后,为使病人能产生预期的各种感应而实施的各种针刺手法。得气也各有不同的感觉,是指在行针过程中产生的各种经气感应。此经气感应产生时,医者会感觉针下有徐和或沉闷之感;病人会有酸、麻、胀、重等感觉,或有一种沿着一定方向扩散到一定方向。如果没有经气的感应,医生就会感到针下空虚,病人也不会有酸、麻、胀、重的感觉。《标幽赋》中说:“气之至也,如鱼吞钩铒之浮沉;气未至也,如闲处幽堂之深沉。”得气与否和晚至气至迟不仅直接关系到针刺效果,还可藉此窥测疾病的预后。一般来说,得气速时,疗效好;得气慢的时候,疗效差;如果一直不得气,就可能没有疗效,预后也不好。(1)其基本手法主要有提插、捻转两种:取针:针刺到一定深度后,用右手中指指腹按住针身,以指尖抵住穴位表面,拇指、食指捏住针柄,将针由深至浅层,再由浅部指腹按压针体。取针的幅度、频率和时间,要根据患者的体质、病情、穴位的位置以及医生要达到的目的而定。捻转:将针刺入一定深度后,用右手拇指和食中二指将针柄握在一起,前后转动一次,做一回一回的动作。扭动的角度、频率和时间,还应根据患者的体质、病情、穴位的位置以及医者要达到的目的而定。(2)辅法:在针刺操作中,除了运用基本的方法外,还运用了一些辅法,如:循、刮、弹、摇、震颤等。循环:就是用手指沿着经脉的循行路线,在被刺穴位的穴位上、下、上、下的方法。本发明能激发经气运行,用于催气。把针刺入穴位一定深度后,用食指或中指指甲轻刮针柄的那一方,就是用拇指指腹抵住针柄。能增强针感,促进针感传递。把针刺到一定深度后,用手指轻敲弹柄或针尾,使针体轻微振动,以增强针感。摇柄:毫针刺到一定深度后,用手拿针柄轻轻摇动针体。这种方法针身直立而摇动,可加强针感;卧倒时摇动针,能促使针感向一定的方向传导。震颤法:毫针刺入一定深度后,以右手医学教育网收集整理,取取拇指、食指、中三指捏住针柄做小幅度、快震颤,以增强针感。针灸经络学是指我们的经络部位,针灸怎么去追求怎样通过针刺的方式来辅助治疗,针灸也是一套独特的手法,就像按摩一样,不能找错穴位,不能查错穴位,一旦发现穴位扎错了神经,就会对神经造成严重的伤害。
针灸经络取穴的方法
张季林 主任医师 江西省人民医院1、近部取穴:针灸属于中医治疗的一种疾病方式,对于症状比较明显或者局限的疾病,医生会采取邻近部位进行穴位针刺。2、远部取穴:主要是采取离患处比较远的部位进行穴位治疗,能够达到疏通经络的作用,治疗疾病。3、随症取穴:根据患者的病因和症状选取合适的穴位,改善患者的病症。除此以外,还有辨证选穴等,但是患者需要找经验丰富的中医生进行治疗。
十二对脑神经出颅位置口诀
吕志勤 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概述十二对脑神经出颅位置的口诀为一嗅、二视、三动眼、四滑、五叉、六外旋、七面、八听、九舌咽、十迷、十一副、舌底完。十二对脑神经可以支配人体的视觉、嗅觉、触觉以及眼球运动等,从而可以用来维持机体的正常活动。十二对脑神经出颅的具体位置1、一嗅:由筛窦筛板进出颅内,与端脑相连。2、二视:通过视神经孔出入颅内。3、三动眼、四滑、六外旋:出颅部位都是眶上裂,和中脑连接。4、五叉:三叉神经,出颅位置是眶上裂、圆孔、卵圆孔等。5、七面:通过内耳门经入孔出颅。6、八听:由内耳门出颅,位于桥延沟。7、九舌咽:从颈静脉孔出颅。8、十迷、十一副:迷走神经,由颈静脉孔出颅。9、舌底完:通过神经管出入颅内。十二对脑神经出颅位置口诀图片十二对脑神经的功能十二神经中的舌神经具有发音和咀嚼的功能,可以帮助人体,视神经可以为人体提供视物功能,迷走神经可以维持人体的消化、循环、呼吸等系统的正常运转,三叉神经可以为人体提供触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