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进入六康网全国知名整形美容咨询预约平台
首页 > 整形资讯 > 针灸常用部位

针灸常用部位

发布时间:2024-04-29 09:01:56 来源:http://www.6k11.com 作者:六康网

今天给各位分享针灸常用部位的知识,其中也会对针灸常用部位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

中医常识 针灸常用的穴位有哪些

针灸常用的穴位有哪些三阴交穴:针对妇科病皆有效位置:三阴交穴是在小腿的内侧,脚掌内踝上的3寸,小腿内侧骨后方凹陷的地方。作用:三阴交穴属于脾经之穴,是肝、脾、肾三个部位的交汇之处,又叫“女三里”,有调和气血、补肾养肝的功用。刺激三阴交穴,对于任何妇科疾病都有一定效果。比如痛经、月经不调、女性更年期综合症、气血不和、手脚冰冷等等。操作:痛经或月经不调的人,在月经开始前5到6天起,每天必须花1分钟刺激本穴位,具有良好的保健效果。具有更年期综合征等病症者,经常刺激此穴位,能改善病情。但孕妇不宜使用。足三里穴:人体保健第一要穴位置:足三里穴是在膝盖前外侧下方凹陷的地方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的位置。作用:足三里号穴位被称为人体保健第一大穴位,老人常说“常灸足三里,胜吃***鸡”。长期刺激足三里穴,可使得胃肠蠕动有力而规律,增进食欲,增强消化功能,改善心脏功能,调节心律,长期按揉足三里穴能治疗和减轻很多常见病,如十二指肠溃疡、胃下垂、呕吐、头晕、便秘、胆囊炎、胆肾结石、糖尿病、高血压等,并对解除急性胃痛具有明显的效果。操作:每天用拇指轻轻按揉足三里穴的位置,每次时间达在三到五分钟为止,力度只要感觉肌肉小部分有酸胀感停止。如果处于一些紧急状况的时候,例如胃下垂急性发作了,这时可以用鼻尖隔着衣物来刺激这个穴位在的地方,可以减轻疼痛。膻中穴:“捶胸顿足”延年益寿位置:膻中穴位于我们身体的正中间上面,具体在第四根肋骨,两***连线的中间点的位置。作用:刺激该穴能活血通络、宽胸理气、止咳平喘。尤其是可有效治疗各类“气”病,包括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疾病,如哮喘、胸闷、心悸、心烦、心绞痛等。还可以治产后缺乳、乳腺炎、肋间神经痛、胃贲门痉挛等病症。操作:可双手交叉,握空心拳,然后捶打这个穴位。也可将一手四指并拢,用指腹顺时针打圈按揉或从上自下推揉,每天不少于100次,持续2至3分钟。现代医学证明,人体是从胸腺开始衰老的,经常“捶胸顿足”,延年益寿。

针灸治疗头痛的常用穴位

丁宇 副主任医师 ***人民***总医院1、头部穴位:如太阳穴、百会穴、四神聪、率谷穴、头维穴等;2、颈椎穴位:如风池穴、风府穴,乳突穴位于神经交界处,如枕大神经、耳大神经、枕小神经均从颈椎此部位发出,因此头疼与上述穴位密切相关。患者出现头痛时,可在上述部位寻找压痛点,观察是否放射到头部再进行针刺,效果会更加理想。颈椎夹脊穴与头疼密切相关,如肌紧张性头疼是由于颈椎紧张引起的头痛。颈椎可能直接压迫枕大神经导致头疼,此时需要治疗颈椎疾病;3、四肢穴位:膀胱经因素导致的头疼可选择膀胱经穴位进行治疗,上经头疼可选择上经穴位进行治疗,太阳经头疼可选择太阳经穴位进行治疗。不同经络头痛,需要选择不同穴位,上述穴位常分布在手或脚末端,常用穴位包括合谷穴、太冲穴、井穴等。

针灸推拿常用穴位

吴素玲 主任医师 杭州市儿童医院(1)手太阴肺经上的保健穴。中府;在胸前壁外上方,前正***旁开6寸,平第一肋间隙。本穴功能宣肺理气、清泄心肺之热、平喘止咳,对增强肺脏功能有一定保健作用。针刺时向外斜刺或平刺、深0.5~0.8寸,不可深刺,以免伤及肺脏。列缺:在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处。本穴能宣肺理气、利咽宽胸、通经活络,可防治咽喉肿痛、口眼喎邪、半身不遂、牙痛、咳嗽、气喘。针刺时向上斜刺0.3~0.5寸。少商:在拇指桡侧指甲角旁0.1寸。本穴能清热、利咽、开窍,是急救穴之一,对发热、昏迷、休克、咽喉肿痛、癫狂、鼻衄有较好防治作用。针刺时应浅刺0.1寸,或浅刺出血。太渊:在掌后腕横纹桡侧端,桡动脉桡侧凹陷中。本穴能清肺利咽、通畅经络,故可防治肺部、咽喉疾病,又能防治无脉症。针刺时要避开动脉,直刺0.3~0.5寸。(2)手阳明大肠经上的保健穴。合谷:在手背第一二掌骨之间,约平第二掌骨中点处。本穴是重要的保健穴之一,时常按摩或针刺,可长寿。其功能醒脑开窍、疏风清热、镇痛通络。可防治头面五官疾患。热疖、无汗、自汗、盗汗、经闭、滞产、昏迷、癫痫、痹症。直刺0.5~1寸。曲池:位于肘外辅骨,曲肘,肘横纹尽头便是此穴。本穴功能清热利湿、裕风解表、调和营卫,对上肢不遂、高血压、咽喉肿痛有较好疗效。实验表明,此穴具有调整血压。固齿、防止老人视力衰退的功效。可直刺1~1.5寸。迎香:在鼻翼外缘中点旁开0.5寸,当鼻唇沟中。本穴功能清热散风、通鼻窍。对鼻塞、鼻衄、口喎、胆道蛔虫有较好防治作用。可斜刺或平刺0.3~0.5寸。(3)足阳明胃经上的保健穴。足三里:位于膝眼下三寸,胫骨外大筋内。本穴为全身性强壮要穴,可健脾胃、助消化、益气增力、提高人体免疫机能和抗病机能。在国外,对足三里的作用也很强调,特别在日本,有人提出:“每月有十日灸足三里,寿可至200余岁。”日本满平先生一家5口人,均活百岁以上,自认为其原因系祖传“三里灸”所致。针刺本穴对胃痛、腹胀、呕吐、泻泄、便秘、高血压、神经衰弱,以及下肢痿痹症均有较好防治作用,可直刺1~2寸。地仓:在口角外侧旁开0.4寸。本穴能疏风通络,可防治口咽、流涎、眼睑瞤动,能斜刺或平刺0.5~0.8寸。(4)足太阴脾经上的保健穴。三阴交:位于足内踝高点上3寸,胫骨内侧面后缘。此穴对增强腹腔诸脏器,特别是生殖系统的健康,有重要作用。能防治肠鸣腹胀、泄泻、月经不调、带下、***遗精、遗尿、失眠、疝气、不孕等。可直刺1~1.5寸,针刺得气时,即出针;体弱者,可留针5~10分钟。每日一次,或隔日一次。血海:在髌骨内上缘上2寸。本穴调和气血、祛风胜湿,可防治月经不调、崩漏、经闭、湿疹、膝失节痛。能直刺0.5~1寸。(5)手少阴心经上的保健穴。神门:在腕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中。本穴能养心安神,可防治心痛、心烦、健忘、失眠、惊悸怔忡、癫狂。能直刺0.3~0.4寸。通里:在神门穴上一寸处。本穴安神宁心、通窍活络,对心痛、心悸怔仲、咽喉肿痛、暴暗、舌强不语、失眠、腕臂痛有较好的防治作用。可直刺0.5~0.8寸。(6)手太阳小肠经上的保健穴。后溪:握拳,第五掌指关节后尺侧,横纹头赤白肉际。本穴宁心安神、舒筋活络、散风清热,能防治急性腰扭伤、落枕、头项强痛、耳痛、咽喉肿痛、牙痛、癫狂等症。可直刺0.5~1寸。听宫:在耳屏前、下颌髁状突的后缘、张口呈凹陷处。此穴宁神志、宣通耳窍,故对耳聋、耳鸣、中耳炎、牙痛、癫狂等有较好的防治作用。针刺时宜张口,直刺1~1.5寸。(7)足太阳膀胱经上的保健穴。至阴:在足小趾外侧趾甲角旁约0.1寸。能清头目、通血脉、理气机,对头痛目眩、鼻塞、胎位不正有防治作用。能浅刺0.1寸,但孕妇禁针。三焦俞:在第一腰椎棘突旁开1.5寸处。能健脾利湿。通利三焦,可防治水肿、腰背湿痛、水谷不化、泻泄、肠胀。针刺可直刺0.5~1寸。肾俞:在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此穴有补肾益精、壮腰利湿作用,对***、遗精、月经不调、耳鸣耳聋、水肿、腰痛有较好防治作用。可直刺0.5~1寸。胃俞:在第十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本穴和胃理气、化湿消滞、是增强后天之本--胃气的保健穴,对胃痛纳少、腹胀肠呜、呕吐、脾胃虚弱疗效较好。可斜刺0.5~0.8寸。脾俞:在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是人体气血化生之源--脾的保健穴,功能健脾利湿和胃降逆,能防治肢体乏力、背痛、腹胀腹泻等症。宜斜刺0.5~0.8寸。肝俞:在第九胸椎棘下旁开1.5寸处。是肝的保健穴,能舒肝利胆、养血明目。可斜刺0.5~0.8寸。心俞:第五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本穴宁心安神、宽胸止痛,是心的常用保健穴,对心痛、心烦、惊悸、健忘、胸闷、***、盗汗、癫狂有较好防治作用。不宜深刺,可斜刺,直刺0.5~0.8寸。肺俞:在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是肺的保健穴。可宣肺、平喘、理气,对肺功能失调引起的病症有防治作用。斜刺0.5~0.8寸,不宜深刺。(8)足少阴肾经上的保健穴。涌泉:在足底前1/3与后2/3交界处,蜷足时凹陷中。本穴能宁神、开窍、清热,亦是常用的保健穴之一。对头痛、头昏、中风昏迷、休克、小儿惊风、小便不利、大便难有较好的防治作用。可直刺0.5~1寸。太溪:在内踝与跟腱之间凹陷中。能壮腰健骨、益肾,是较常用的保健穴。可防治腰痛、月经不调、***、遗精、失眠、小便频数等症。针刺宜直刺0.5~1寸。(9)手厥阴心包经上的保健穴。内关:在腕横纹正中直上2寸处。本穴宽胸安神、和胃止痛、降逆止呕,对心痛、失眠、胸闷、心悸诸多心经病症皆有较好防治作用。可直刺0.5~1寸。中冲:在中指尖端的中央,是常用的急救穴之一。能清心开窍。退热苏厥,对中风昏迷,舌强不语、心胸烦闷、热病中暑、小儿惊厥有一定的效果。宜浅刺0.1寸或点刺放血。(10)手少阳三焦经上的保健穴。阳池:位于腕背横纹中,指总伸肌腱尺侧缘凹陷中。本穴能舒筋、通络、解热,有较好的保健作用,对肩臂痛、腕痛、扁桃体炎防治效果较好。宜直刺0.3~0.5寸。支沟:在腕背横纹上3寸,尺桡骨之间。本穴能理气解郁,疏通腑气,通经络,能较好的防治便秘、胁肋痛、耳鸣耳聋。宜直刺0.8~1寸。(11)足少阳胆经上的保健穴。风池:在胸锁乳突肌和斜方肌之间,平风府穴,是较好的保健穴之一。功能聪耳明目、醒脑开窍、疏风解热,对神经衰弱、落枕、目赤痛、中风、耳鸣等症均有一定防治作用。针刺时宜针尖向对侧眼球方向斜刺0.5~1寸。环跳:在股骨大转子最高点与骶骨裂孔连线的外1/3与2/3交界处。有较强的通经活络作用,对腰胯腿痛。中风偏瘫、风寒湿痹、坐骨神经痛、下肢麻痹诸症均有一定防治作用。可直刺2~3寸。(12)足厥阴肝经上的保健穴。太冲:在足背第一二跖骨底之间凹陷中。能疏肝理气。镇惊熄风、通络活血,对头痛、目眩、高血压、胸满胁痛有防治作用。宜直刺0.5~1寸。章门:在第十一肋端。本穴既可健脾、胃,又能疏肝理气、活血化瘀,凡腹胀、胃脘痛、胁痛、呕吐均可刺之。可直刺0.8~1寸。(13)其他经脉上的保健穴。关元:位于脐下3寸,为保健要穴。有强壮作用,功能:温肾固精、补气回阳、清热利湿,可防治腹痛、月经不调、不孕、带下、遗精诸症。宜直刺1~2寸,但孕妇禁针。气海:位于脐下1.5寸,为保健要穴,有强壮作用。功能升阳补气、补虚固本,对月经不调、中风脱症、崩漏、带下、脱***有一定防治作用。宜斜刺0.5寸,得气后,即出针。最好与足三里穴配合施针,每周1~2次,具有强壮作用。命门:第二腰椎棘突下取穴。功能大补肾阳之气,固精壮阳。能防治腰痛、***、痛经、神经衰弱、头痛。可向上斜刺0.5~1寸。中脘:位于脐上4寸处。有健脾利湿、和胃降逆作用,可防治胃痛、痢疾、呕吐、呃逆诸症。宜直刺1~2寸。百会:在后发际正中直上7寸处。能开窍宁神、平肝熄风、升阳固脱,对头痛、目眩、中风不语、脱***均有较好的防治作用。宜平刺0.5~0.8寸。十宣:在手十指尖端,距指甲0.1寸。本穴清神志、利咽喉,是四肢部保健奇穴,对昏迷、中暑、热病、指端麻木、咽喉肿痛、晕厥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可直刺0.1~0.2寸;或用三棱针点刺出血。运用针刺保健,除了掌握用针、选穴以外,还必须掌握一些刺法原则。刺法的原则关于配穴:针刺保健,可选用单穴,也可选用几个穴位为一组进行。若欲增强某一方面机能者,可用单穴,以突出其效应;如果想要调整整体机能者,可选一组穴位,以增强其效果。在具体运用中,可酌情而定。关于施针:用针刺保健,养生益寿,用针宜和缓,刺激强度也要适中,一般不宜过大。留针时间不要太久,得气后即可出针;针刺深度也应因人而异。尤其是年老体弱及小儿,进针更不宜过深,但形盛体胖之人,则要酌情适当深刺。关于禁忌:针刺时应避开血管,防止出血。凡有自发出血倾向的患者不宜针刺,过于疲劳、饥饿、精神高度紧张者,不宜针刺。怀孕3个月以内者,下腹部禁针;3个月以上者,上下腹部、腰骶部禁针。此外,凡能引起子宫收缩的腧穴,如合谷、三阴交、昆仑。至阴等均不宜针刺。皮肤有感染、溃疡、瘢痕或肿瘤部位,不宜针刺。

***常用穴位有哪些

陈立勇 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三阴交、曲池、血海、合谷以及足三里。1、三阴交:胫骨内一横指或内踝高点上三寸的地方,此穴位是肝、脾、肾经脉的交汇处,具有健脾排水、滋肝益肾的功效。2、曲池:位于肘横纹外端0.5寸的地方,即与肱骨外髁连线的中点,此穴位具有散风清热、消炎止痛等功效。3、血海:位于***,髌底内侧端上两寸。此穴是生血与活血化淤的主要穴位,具有活血调经、健脾化湿、缓解经期小腹疼痛、散风祛湿等作用。4、合谷:位于手背部位,第二掌骨中点,拇指的侧边,此穴位能够通经络、疏风清热。5、足三里:位于外膝眼下四横指、胫骨的边缘,此穴位可以调理脾胃、通经活络、补中益气、增强体质。***只有找准穴位才能有效瘦身,所以建议大家在选择***时,一定要选择正规医疗机构!在中医上面来做***有很多不同的方法,***也是需要我们大家长期坚持的一种减肥方法,其实减肥如果有更多好方法的话也可以不用这样的针灸来给自己减肥,这个方法确实不是最有效也不是最健康的减肥方法,在给自己减肥的时候一定要避免给自己吃***。

美容针灸哪些部位

鲍世威 副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肺俞、大椎、膏肓、风门、定喘、天突等穴位,帮助缓解咳嗽症状。但是针灸对于技术要求相对较高,所以最好选择正规医院进行治疗。如果咳嗽症状严重,最好还是就诊检查后,根据医嘱服用药物治疗。

偏瘫针灸部位

郭壮丽 主任医师 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如只有中枢性面瘫、口角歪斜、语言问题,会选取头面部,舌下金津玉液穴位,也可以选语言的廉泉穴。如果伴有上肢不遂,如一侧上肢问题,同时可选取上肢穴位,如阳明经肩髃。手上选取的穴位常用的是尺泽、手三里、外关、合谷、中渚,这些穴位效果比较好。如果有些患者朋友同时很不幸伴有整个偏侧肢体瘫痪,手脚都有问题,可以选取下肢患侧的穴位,如血海、梁丘、足三里、三阴交、太冲,这些选穴都是根据辨证施治来决定。患者是风、火、痰、瘀、虚,哪一方面的问题都要配合选穴。有时也会选取健侧穴位,如是右侧偏瘫,有时也会选取左侧对应穴位来完成治疗,综合疗效相对要好。偏瘫患者在新近瘫痪1-3个月都是针灸治疗黄金时期,所以建议患者朋友如果有偏瘫,请尽早完善针灸治疗。此外,西医康复治疗更为重要,还有西医的稳定斑块或降血压治疗,要在西医医生的指导下进一步完善。

针灸是扎在哪里

王凤 副主任医师 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针灸一般是扎在穴位上。针灸是一种常见的中医治疗方法,主要是使用金属针刺激人体穴位,从而达到舒筋通络、活血化瘀的作用。在针灸时一般是扎在患者的穴位上,如合谷穴、足三里穴、三阴交穴等,可以使患者体内的经络得到疏通,并且还可以起到调和阴阳的作用,从而缓解患者的症状。患者在针灸后需要避免立即洗澡,同时还需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例如辣椒、花椒或者是芥末等,以免影响针灸的效果。另外,患者在针灸后需要多注意休息,避免熬夜,需要保持充足的睡眠,还需避免进行剧烈运动。

如何针灸

张丽娟 副主任医师 ***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一、确定体位针灸之前应确定好体位,针灸前身部的腧穴应采取仰卧位,后身部的腧穴可采取俯卧位,而侧身部的腧穴则应采取侧卧位。头顶、枕项部的腧穴采取俯伏坐位。二、定点、定穴主要是根据骨度分寸法等,用手按压要针灸的部位,以确定要针灸的穴位。三、消毒将针灸所使用的针具器械进行消毒。在针灸之前,医生的手指也应用肥皂水清洗干净,再使用75%的乙醇棉球擦拭,操作过程中,要避免手指直接接触到针身。另外,患者的针刺部位也应使用75%的乙醇棉球消毒。四、针具选择根据针灸部位的不同,争取相应的针具。对针具的基本要求是在针刺入人体之后,露在体外的针根以1-2CM左右为宜。五、进针在进行针刺时,应尽量做到微痛或无痛刺入,同时施针者还要注意确定针刺的方向、角度及深度。六、行针在针进入体内后,使用提插、捻转等操作方式的组合来达到不同的目的,同时还要结合患者的感受来采取不同的操作强度。七、留针根据治疗的需要,选择适当的留针时间。一般体针的留置时间在30-40分钟左右,头皮针的留置时间可适当延长,大约在6小时左右。同时可对患者进行间歇行针,并交代好患者在留针过程中一定要保护好施针的部位。八、出针出针之前应稍稍捻转针柄,待感觉针下有轻松、滑利的感觉时即可出针。出针时应根据先上后下、先内后外的顺序进行。左手持消毒棉球将穴位按压住,右手持针柄捻针退出,动作要轻柔,在出针之后应按压***片刻,避免出血,特别是头部及面部等较易出血的部位,应按压较长时间。

返回
首页
在线
客服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