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各位分享针灸大成穴位多少个的知识,其中也会对针灸大成穴位多少个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
- 1、穴位针灸的好处与坏处
- 2、中医养生小知识 针灸常用的穴位有哪些
- 3、针灸大成调神穴位总结
- 4、面罩雾化吸入使用方法图片
- 5、针灸大成
- 6、痛经针灸穴位
- 7、针灸穴位都有哪些
- 8、祛湿针灸哪些穴位
- 9、(WHO)推荐的针灸治疗适宜病种
穴位针灸的好处与坏处
陈鹏 副主任医师 北京中医医院一、好处:1、 疏通经络 :中医认为全身四肢百骸,包括内脏、五脏六腑均通过经络系统连接,针灸可以起到较好的疏经通络作用;2、调和阴阳:中医认为人体是由阴阳组成,如果阴和阳相对平衡,中医上称为阴平阳秘,人体不易患病。当出现阴阳失衡,比如阴盛或阳盛,又比如阴虚或阳虚,可能会导致人体患病。针灸可以调和阴阳,使失衡的阴阳重新恢复平衡;3、扶正祛邪:中医认为人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当正气较虚,外界有风、寒、暑、湿、燥、火等邪气侵袭人体后,人体便会出现疾病。针灸有较好的扶正气、祛邪气作用;4、 不会增加内脏负担 :药物治疗、经口治疗或输液会增加肝肾负担,而针灸属于物理治疗,不会增加肝脏和肾脏的负担。二、坏处:1、 得气感 :针灸过程中,会出现酸、麻、胀、重、痛等针感,可能会感觉不适,此种针感称为得气感,但也有治疗作用;2、 局部轻微出血或青紫 :在针刺过程中,医生会避开大血管,但是较细小的毛细血管很难避开,所以有时针灸局部可能会出现轻微青紫或出血。
中医养生小知识 针灸常用的穴位有哪些
三阴交穴:针对妇科病皆有效位置:三阴交穴位于小腿的内侧,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小腿内侧骨)内侧缘后方凹陷处。作用:三阴交穴属脾经之穴,是肝、脾、肾三经交汇之处,又名“女三里”,有调和气血、补肾养肝的功用。刺激三阴交穴,对于任何妇科疾病都有一定效果。比如痛经、月经不调、女性更年期综合症、气血不和、手脚冰冷等等。操作:痛经或月经不调者,在月经开始前5至6天起,每天花1分钟刺激本穴,有良好的保健效果。更年期综合征等病症者,常刺激此穴,能改善病情。但孕妇不宜。足三里穴:人体保健第一要穴位置:足三里穴位于膝盖前外侧下方凹陷处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的位置。作用:足三里号称人体保健第一要穴,民间有“常灸足三里,胜吃***鸡”之说。刺激足三里穴,可使胃肠蠕动有力而规律,增强消化功能,增进食欲;改善心脏功能,调节心律;常按揉足三里穴能预防和减轻很多常见病,如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胃炎、胃下垂、呕吐、肠炎、便秘、胆囊炎、胆肾结石绞痛及糖尿病、高血压等,并对解除急性胃痛效果明显。操作:每天用拇指轻轻按揉足三里,每次时间维持在两到三分钟,力度只要感觉局部有酸胀感为宜。如果处于一些紧急情况,例如胃痛急性发作了,但是所穿的裤子却是很紧,这时可以用鼻尖隔着衣物来刺激这个穴位,以症状减轻为度。膻中穴:“捶胸顿足”延年益寿位置:膻中穴位于我们身体的正中间上面,具体在第四根肋骨,两***连线的中间点的位置。作用:刺激该穴能活血通络、宽胸理气、止咳平喘。尤其是可有效治疗各类“气”病,包括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疾病,如哮喘、胸闷、心悸、心烦、心绞痛等。还可以治产后缺乳、乳腺炎、肋间神经痛、胃贲门痉挛等病症。操作:可双手交叉,握空心拳,然后捶打这个穴位。也可将一手四指并拢,用指腹顺时针打圈按揉或从上自下推揉,每天不少于100次,持续2至3分钟。现代医学证明,人体是从胸腺开始衰老的,经常“捶胸顿足”,延年益寿。关元穴:对症阳虚畏寒、宫寒不育位置:位于下腹部,身体前正***上,肚脐下3寸。古有“为男子藏精,女子蓄血之处也”之说。作用:此穴有培补元气、肾气、暖下元的作用,治病范围广泛,包括妇科类的白带病、痛经、各种妇科炎症,男科的***、***、前列腺疾病等。每天坚持点按或灸穴位15分钟,有助提高性功能,对腰部发冷、***、***及体质虚弱者效果更好,还可治突发的昏厥。操作:可用隔姜灸法,用一片薄薄姜片上面扎一些小孔,贴在关元穴上,然后用艾柱来灸,一次15分钟左右,感觉穴位处潮红即可。阳虚畏寒、宫寒不育者,疗效更显著。涌泉穴:可使肾精充足、耳聪目明位置:位于足底部,脚趾向下弯时足前部凹陷处,第二三趾趾缝纹路与足跟连线的前1/3与后2/3交点上,是肾经的第一个穴位。作用:经常按摩此穴,则肾精充足、耳聪目明、精力充沛、性功能强盛、腰膝结实、行走有力。按揉此穴,还可改善急性心绞痛症状。涌泉穴对咽喉肿痛、头痛、失眠、小便不利、休克、中暑、癫痫、不孕、月经不调、怕冷、***、遗精、更年期综合征等均有疗效。操作:每晚温水泡足后,先擦热双手掌,然后右掌按摩左涌泉,左掌按摩右涌泉,直到足心发热。每天临睡前按摩此穴,可达到心肾相交、水火相济的效果。按摩时要做到清静平和,才可事半功倍。针灸治这些病挺好带状疱疹带状疱疹大多是由病毒引起的,患者常会因此感到神经疼痛,常常靠吃止痛药缓解疼痛,但长此以往,容易对身体造成别的危害。针灸治疗带状疱疹主要通过针灸加上放血、拔罐等方式进行,通过针灸治疗带状疱疹,可以很快减轻疼痛,1到2周就能有效果。面瘫面瘫也是针灸科里疗效较好的病种之一。治疗方法主要方法有针刺,电针外加红外线灯照射以减轻患者炎症,有时还结合表情肌康复训练。针灸治面瘫主要起温通经络,荣养筋脉的效果,可以改善面部的血液循环,一般治疗3到4周便能痊愈。比起其他治疗方法,针灸疼痛少,疗效快,而且还没有毒副作用。慢性便秘消化系统疾病也比较适合针灸治疗。得了消化系统疾病的患者,一吃药就会呕吐腹泻,针灸则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不用吃药就能治疗肠胃疾病。慢性便秘也能通过针灸治疗,针灸能通过对腹部穴位的刺激,促进肠胃蠕动,有效缓解患者便秘症状。夏淑文医生补充,针灸加上食疗,比如喝点蜂蜜吃点香蕉,效果会更好。肠胃疾病通过中医针灸的方法可以各种肠胃疾病,例如胃溃疡,针灸调理可以增加胃部粘膜下血液流量,促进肠胃蠕动,有助胃溃疡愈合。中医针灸对急性慢性胃肠炎、功能性消化不良、术后胃肠功能紊乱、厌食、腹泻、胃下垂等疾病的治疗效果都非常的好。还有用针灸刺激支沟穴和照海穴两个穴位可以有效治疗便秘症状。眼科疾病针灸可以帮助人们预防和治疗结膜炎、白内障等眼科疾病。治疗眼科疾病可以采用针灸治疗方法之一的耳压法,也就是把菜籽埋于耳朵内部的相关穴位之下,使得这些穴位可以长久接受凉性刺激,以起到治疗调理作用。
针灸大成调神穴位总结
赵东奇 副主任医师 松原市中医院1心烦易怒《针灸大成》中记载的有关治疗心烦易怒的穴位有35个,分别是手太阴肺经的少商、鱼际、尺泽,手阳明大肠经的合谷、阳溪,手少阴心经的神门,手太阳小肠经的少泽、腕骨,手厥阴心包经的劳宫、大陵,足阳明胃经的太乙、足三里、解溪、陷谷,足太阴脾经的公孙、太白、商丘,足厥阴肝经的行间,足少阳胆经的足窍阴、悬厘、完骨,足少阴肾经的涌泉、太溪、复溜、筑宾、幽门,足太阳膀胱经的曲差、心俞、肝俞、至阴,任脉的玉堂、巨阙,督脉的百会、身柱、龈交穴。以上穴位中神门穴出现的频率最高,分别记载于《考正穴法》、《脾胃门》、《疟疾)、《刺疟论》中,十四经中又以肾经的穴位数占比例最高,共5个穴位,占1/7,充分说明《大成》重视心烦与心、肾两脏的关系。临床中常见中老年女性出现心烦躁扰,少寐多梦,伴有手足心热,头晕耳呜,腰膝酸软,便秘溲赤,舌红少苔.脉象弦细,多因心肾阴虚,阴虚生内热,虚火上炎所致。故除了取心经的原穴神门穴,镇静安神,宁心通络,疏解情绪之外,还要配合肾经的涌泉、太溪。涌泉穴位于人体最底端,可引虚火下行,故《治症总要>记载涌泉治疗“心烦热,头目昏沉”;太溪为肾经原穴,亦可滋补肾阴,交通心肾,引火归元。《考正穴法>中记载复溜、筑宾两穴善治疗“善怒多言”、。癫疾狂易,妄言怒骂”,多属狂病中心肾失调之证,需滋阴潜阳,交通心肾,复溜为经穴,五行属金,为肾经的母穴,为补肾要穴,有滋阴润燥之功;筑宾为阴维脉之郄穴,是阴维脉脉气深聚之处.而阴维脉维系一身之阴脉,故可以补一身之阴;两穴配合神门可安神定志,交通心肾治疗癫狂。在《十二经脉歌》篇中手少阴的病候中并没有出现“烦心”的症候。而是出现在手厥阴“是主脉所生病者”中,这是因为“心为君主之官”,心包在外代其受邪,大陵为心包经的原穴,故《考正穴法>中记载大陵可主治“善笑不休,烦心”、“喜悲泣惊恐”、“狂言不乐”等神志疾患,劳宫为荥穴。“荥主身热”,故可清心泻火而奏效,可见心火亢盛是心烦易怒的重要病机之一,心火常下移于小肠,泻小肠经之井穴少泽,原穴腕骨可泻心经之热。临床中不乏心肝火旺之人,多因情志不遂,郁而化热,上扰心神所致,取肝经之荥穴行间,胆经之井穴足窍阴,清泻肝胆郁热,可解郁安神。可以治疗心烦易怒的胃经穴位有4个,脾经、肺经、督脉穴位分别有3个,说明脾胃与“心烦易怒”的关系仅次于心肾。这是由于足阳明经别“上通于心”,而足太阴脾经“上膈,注心中”,所以“烦心”为“是主脾所生病”之·。《素问·刺热》日:“脾热病者,先头重、颊痛,烦心,⋯⋯刺足太阴、阳明”,提示可以用脾胃经的穴位治疗因脾胃积热、痰火扰心所致的情绪不宁。督脉“总督诸阳”,为“阳脉之海”,上头会于脑,脑为“元神之府”,故督脉穴位长于治疗神志疾患,身柱位于三椎之下,主治“癫病狂走,怒欲***,身热,妄言见鬼”,百会位于头部巅顶,为手足三阳、督脉之会,主治“心烦闷,惊悸健忘,忘前失后,心神恍惚”,龈交为任、督、足阳明之会,主治“面赤心烦”,皆以泻阳热之有余而收效。《考正穴法》中记载手太阴肺经的尺泽、鱼际、少商分别主治“心烦闷”、“心烦少气”、“烦心善哕”,手阳明大肠经的阳溪、合谷主治“热病烦心”,手太阴、阳明经脉循行与心并无联系,但“烦心”为“是主肺所生病”,概缘于肺、大肠属金,金水相生,肺为肾之母穴,根据“补母泻子”的原则,取肺经原穴可滋肾阴;另因心肝火旺。常伴见木火刑金之症,少商为井穴,不仅可以激发肺经经气,亦可顺势利导,引邪外出而诸症自消。可见,心烦易怒与心关系最为密切,其次与肾、胃、脾、肝胆有关,而主治穴位以心包、肾经、胃经、脾经、督脉穴位最多,病机有虚有实,虚以心肾不交为多,实以心肝火旺、脾胃积热、痰火扰心、阳热盛极多见。2恍惚健忘恍惚健忘是指记忆力减退,遇事善忘的一种病症。历代医家认为多与心脾肾虚损,气血不足有关,亦有因气血逆乱,痰浊上扰所致。《针灸大成》中记载治疗恍惚健忘的穴位有16个,按所占穴位数多少顺序依次为心经4个(神门、少冲、通里、少海),膀胱经4个(络却、心俞、膏肓俞、通谷),督脉3个(神道、陶道、百会),肾经1个(幽门),胆经1个(听会),三焦经1个(天井),肺经1个(列缺),任脉1个(巨阙)。首先,心血不足是恍惚健忘的首要原因。思虑过度,暗耗心血,心血不足,心无所养,则意舍不清,心神不宁,使人健忘。背俞穴为五脏六腑之气输注于背腰部的腧穴,最能反映五脏六腑的虚实盛衰,《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阴病治阳”,腰背部位于人身阳位,因此背俞穴尤擅于治疗五脏疾患,用心俞、膏肓俞可补益心血,取心经的合穴“少海”是因“荥俞治外经,合治内府”,配合心经原穴神门,可以益心安神。阴血不足,则阳热偏亢,热邪扰心,也致神志恍惚,配合心经经穴少冲,可以清心安神,配合心经络穴通里,可以宁心通络安神。其次,肾虚脑髓空虚是恍惚健忘的重要原因。临床常见中老年人或者长期用脑,精力透支,精神疲惫之人,记忆力下降,神志恍惚,伴失眠、五心烦热,由于肾主精髓,思虑过度,精亏髓减,脑失所养,或年高神衰,皆能令人健忘。督脉“并于脊里,上至风府,入属于脑”,面“脑为髓海”,取督脉的神道、陶道、百会可补益脑髓,并用肾经幽门,健脑强心。最后,《针灸大成》中记载治疗恍惚健忘的穴位处方有三处,分别是《心脾胃门》(心恍惚:天井、巨阙、心俞),<八脉图并治症穴>(健忘易失,言语不纪:心俞、通里、少冲)及《治症总要》(健忘失记:列缺、心俞、神门、少海),以心经穴位为多。可见恍惚健忘与心关系最为密切,病机多为心血不足、脑髓空虚,治疗重在补益心血,安神定志。3悲愁不乐悲愁不乐多是由于肝失条达,气机郁滞,或者心失所养所致的情志不舒,临床中常伴有胸部满闷,胁肋胀痛,或易哭易怒等表现,可见于妇女脏躁、郁病等症。《针灸大成》中记载治疗悲愁不乐的穴位有29处之多,对调节情绪的重视可见一斑。29个穴中属手少阴心经及手太阳小肠经的经穴有8个(极泉、灵道、通里、神门、少府、少冲,支正、后溪),足厥阴肝经和足少阳胆经穴5个(大敦、蠡沟,辄筋、日月、听会),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穴5个(解溪,商丘、漏谷、大横、公孙),手厥阴心包经及手少阳三焦经穴3个(大陵、劳宫,天井),足少阴肾经穴、足太阳膀胱经穴4个(涌泉、大钟、照海,心俞),督脉穴2个(神道、陶道),手太阴肺经穴2’个(尺泽、鱼际)。首先,心血不足、心气不足是悲愁不乐的首要原因。《灵枢·本神》言“心藏脉,脉舍神,心气虚则悲,实则笑不休。”故治疗以心经穴为主,配合小肠经、心包经穴调神定志,疏忧解郁。而临床常见心失所养,多是由于思虑伤脾,脾失健运,气血生化无源所致,因此要健运脾胃,使气血化生,心得所养,而达养心安神,疏解悲忧之效。其次,肝胆气机不利也是悲愁不乐的重要原因。肝主疏泄,胆主决断,肝胆为人身气机的枢纽,《内经》云“凡十一脏,皆取决胆也”,因此肝失条达,失于疏泄,气机不畅,肝气郁结而闷闷不乐。取肝经井穴大敦,激发肝经气血,络穴蠡沟,通络宁心,胆经募穴日月,“募治内府”,共同疏利气机。最后,心肾不交,神气不足等也是悲愁不乐的原因,因此用心经穴位配合肾经井穴、络穴交通心肾,督脉神道、陶道舒畅神气通行的道路,补益神气而悦神明。肺在志为悲,以肺经荥穴鱼际,合穴尺泽解除悲忧之志。综上所述,《针灸大成》中记载的调神穴位分布于多条经脉,其中与督脉、心经、肾经及膀胱经关系较为密切。手少阴属于心,心藏神、主神志,是调神定志之首选。督脉循行于背部正中,能“总督诸阳”,有“阳脉之海”之称。“督脉者,起于下极之俞,并于脊里。上至风府,入属于脑”,“其支别者,上额,循巅,下项中,循脊,入骶,是督脉也”。说明其与脑和脊髓有密切的联系,而脑为元神之府,清阳所居,故督脉擅长调神定志。督脉旁通足太阳膀胱经,膀胱经在人体循行最长,五脏六腑之背俞穴,都分布在膀胱经上,又“其直者,从巅入络脑”,直接与脑相联系,因此可直接调理脏腑阴阳而安神定志。足太阳与足少阴相互络属,肾主骨生髓,脑为髓海,肾精充足则髓海有余,又足少阴“其支者,从肺出,络心”,心肾密切相关,肾阴不足,肾水不能上济心火,则心火独亢于上,神明被扰,因此肾经亦长于调神。从《针灸大成》记载调神穴位来看,首选原穴、络穴,其次井穴。其中心经原穴神门,络穴通里,井穴少冲,肾经原穴太溪、络穴大钟,井穴涌泉,小肠经原穴腕骨,井穴少泽,心包经原穴大陵,大肠经原穴合谷,脾经原穴太白,络穴公孙,肝经井穴大敦,胆经井穴足窍阴,都有很好的安神定志之功。原穴是脏腑原气经过和留止的腧穴,原穴又与原气有关,原气源于肾,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也是维持十二经脉正常生理功能的根本,<难经>言“五脏六腑之有病者,皆取其原”;络穴为联系表里两经的穴位,同时主治本经及表里经脉循行所过部位及其归属脏腑的疾患,治疗范围更广,《十二经治症主客原络》篇提出原穴配穴法,取主经的原穴为主穴,客经的络穴为配穴来治疗相应的十二经病症,可见原穴、络穴不仅长于治疗神志疾患,也善治脏腑经络病症。井穴是经气所出的部位,即“所出为井”,则可激发所属经脉之经气,《难经·六十九难>云“井主心下满”,且在神志不清、昏迷晕厥的临床急救中屡屡收效,因此井穴亦是调神的重要穴位。以上皆作者对《针灸大成》有关调神穴位规律的探讨总结,以期对同仁临床有指导之用,若有偏颇之论.敬请批评指正。
面罩雾化吸入使用方法图片
郭兮恒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1、在雾化前,有必要进行配液。首先要在水箱中注入250ml左右的冷蒸馏水,尽可能保持高液位,浸没雾化箱底部透视膜。2、将药液稀释至30~50毫升,然后拧开雾化器的盖子,将药液注入水箱,然后盖上盖子。3、药液配好后,打开电源。当电源开关打开时,将显示红色指示灯。这时候就要预热三分钟左右,然后打开雾化开关。白光一亮,药液就会以喷雾的形式出现,然后就可以雾化了。4、雾化过程中,可根据需求调整雾化量,一般可分为三档。最大档每分钟3ml左右,中档每分钟2ml,小档每分钟1ml。一般临床上多采用中档。5、雾化时患者需要将整个面罩覆盖在口鼻上。这时候一定要注意呼吸的姿势,呼气的时候摘掉口罩,吸气的时候盖上口罩。如果使用口腔雾化器,需要将整个雾化器放入口中,雾化过程中保持嘴唇紧闭,深呼吸。雾化器佩戴正确方法图功能和作用:1、雾化吸入是利用氧气气流或雾化器将药液制成雾状,再通过呼吸进入呼吸道。2、雾化吸入具有抗感染、松弛支气管、祛痰止咳、消炎、消肿的作用。3、因为药物不同,所以不同的药物有不同的作用。所用的药物取决于患者的情况。比如***氨溴索有祛痰作用,布***有抗炎作用,异丙托溴铵有镇咳作用,糜蛋白酶有促进支气管祛痰作用。注意事项:1、雾化吸入是指利用高速氧气或超声波气流使药物形成雾状,通过呼吸道吸入,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2、雾化吸入时,要注意使用口罩吸入,吸入前要洗脸,避免油性油脂,防止药物进入眼睛,清理口腔内的分泌物和食物残渣。3、吸入后漱口,防止药物在口咽部聚集,引起真菌感染。在安静状态下服药时,患者应深呼吸,增加胸廓幅度,有利于药物的吸入。4、最好坐下,因为雾化后痰液被稀释,刺激咳嗽能及时排出痰液。5、雾化时,应密切观察患者的面色和呼吸。吸入糖皮质激素时要注意不良反应,避免药物进入眼睛或及时漱口。综上所述,雾化是呼吸系统疾病常用的治疗方法。特别是在咳嗽的情况下,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将药物直接输送到病灶,具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针灸大成
《针灸大成》的作者为杨继洲,他是明代著名针灸医家。据《***医籍考》卷二十二载,杨继洲家学渊源,其祖父杨益曾任太医院太医,声望很高。杨继洲一生行医40多年,治病时常常针药并重。《针灸大成》总结了明代以前我国针灸的主要学术经验,尤其是收载了众多的针灸歌赋;重新考定了穴位的名称和位置,并附以全身图和局部图;阐述了历代针灸的操作手法,加以整理归纳,如“杨氏补泻十二法”等;记载了各种病证的配穴处方和治疗验案。《针灸大成》是我国针灸学的一次重要总结,也是明代以来至今流传最广的蜚声针坛的历史名著,是目前最受欢迎、知名度最高的针灸专著之一。如今,《针灸大成》已有50种版本,并有日、法、德等多种译本,堪称我国古代医学古籍瑰宝。
痛经针灸穴位
商敏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1、对于痛经来说,可以使用中医的治疗方法,是通过穴位的刺激进行治疗的,主要的穴位通常是指三阴交或足三里等部位为主的,可以马上得到应有的效果,也有止痛的功效,主要是因为刺激空位才能造成此症状的减轻。2、一般年轻的女性患有痛经具多,这与子宫的角度有一定的关系,如子宫有倾斜等都会造成它的主要原因之一,可以结合的中医治疗方法是可以实现的,而且一般来说结婚之后,此症会有所缓解,如无法缓解的话,建议到当地中医院进行复查。3、主要刺激的方法,主针对气海穴来进行的,通过卧位的针灸刺激后,但需要治疗一段时间后,此症会逐步减轻的效果,通过针部的穴位刺激后,可以帮助患者体内进行微循环的目地,从而达到治疗的效果,通过提插捻转手法来进行效果更佳。4、每一次进行穴位治疗,都需要其它穴位的配合,不能只采用几个穴位来进行,通过每一处穴位需要进行10分钟左右的时间,以帮助患者起到治疗的目地,通过针的传感效果,以直达肌理的目地,来实现局部产生的效果,来帮助痛经患者。通过了解可以看出,中医针灸治疗的方法还是可行的,也是可以帮助患者解除痛经的,一般需要经过一段治疗后,要看此症是否有很大程度的缓解,也可以配合一些中药的治疗方法,从内部进行调理,这样的话对于患者是较好的,也是治疗的必要。
针灸穴位都有哪些
陈玉静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益肾的列缺穴:两手虎***叉相握,这时左手食指是在右腕的背部,而食指尖下就是列缺穴。散热去痛的尺泽穴:手心朝上,位于肘内侧横纹上偏外侧一个拇指宽的凹陷处。保健心脏的内关穴:手腕关节第一横纹中间下两寸。防止失眠的神门穴:位于掌心小指至手腕关节与手掌相连的一侧。舒服腰背的委中穴:膝关节后侧窝处横纹中点。增强胃动力的天枢穴:位于脐旁两寸处,与脐同一水平线,左右各一穴。
祛湿针灸哪些穴位
陈玉静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1、关元穴这个穴位的位置在肚脐下3寸,是一个具有养生以及强健身体功效的穴位。长期对这个穴位进行针灸或艾灸,能够有效调理气血、祛除体内湿气,并且对于补肾固精也具有很好的效果。2、中脘穴位于人体上腹部,前正***上,脐中上4寸。在这个穴位进行针灸或者艾灸,能够有效地缓解湿气瘀积于胃脘部引起的各种疾病以及症状,例如腹泻、腹痛、食欲不振、恶心、烧心、嗳气、目眩、耳鸣等。3、丰隆穴位于人体的小腿前外侧,外踝尖上8寸,条口穴外,距胫骨前缘二横指。此穴主治头痛、眩晕以及咳嗽痰多等症状,尤其对于祛痰祛湿疗效显著。针灸疗法的特点是治病不靠吃药,只是在患者身体的一定部位用针刺入,刺激神经,引起局部反应或用火的温热,刺激烧灼局部,以达到治病的目的。
(WHO)推荐的针灸治疗适宜病种
尹双成 副主任医师 淮安市淮阴医院针灸是安全有效之传统疗法为世界卫生组织(WHO)所推荐一、痛症:偏正头痛,三叉神经痛,关节炎,风湿痛,落枕,后颈痛,肩背痛,五十肩,网球肘,高尔夫球肘,投手肘,腕痛,腰痛,膝痛,肋间神经痛,坐骨神经痛,带状疱疹后遗疼痛,运动伤害,扭伤,肌肉酸痛,腱鞘囊肿,板机指,肌腱炎,跟腱周围炎,足底痛,外伤后遗症,慢性酸痛,顽固性疼痛,***疼痛等。二、五官科疾患:过敏性鼻炎,鼻窦炎,重听,耳鸣,眩晕,梅尼尔氏症,视力障碍等。三、消化疾患:胃痛,打嗝,便秘,腹泻,痔疮,消化系功能性障碍等。四、心肺疾患:气喘,慢性支气管炎,咽喉炎,久咳,梅核气,胸闷,心悸,心律不整,高血压。五、内分泌疾患:高血糖,高血脂,痛风,甲状腺机能亢进,成长障碍,新陈代谢症候群。六、精神疾患:焦虑,失眠,神经衰弱,精神官能症,忧郁症,自闭症,过动症等。七、神经疾患:脑中风后遗症,偏瘫,肌肉萎缩,帕金森氏病,颜面神经麻痹,脑性麻痹,癫痫,颈椎压迫候群,腕隧道症候群,神经功能障碍,手足麻木等。八、皮肤疾患:异位性皮肤炎,接触性皮肤炎,***,痒疹,痤疮等。九、泌尿生殖疾患:痛经,月经不调,不孕症,更年期障碍,前列腺肥大,排尿障碍,性机能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