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进入六康网全国知名整形美容咨询预约平台
首页 > 整形资讯 > 龙华中医针灸

龙华中医针灸

发布时间:2025-08-26 14:23:58 来源:http://www.6k11.com 作者:六康网

今天给各位分享龙华中医针灸的知识,其中也会对龙华中医针灸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

古法针灸有什么作用和功效

张增峰 副主任医师 安康市中医医院古法针灸的作用和功效主要就是舒筋活络、打通血脉,还可以起到镇痛止痛的作用。对于一些经常四肢麻木和身体伤痛的人来说,针灸是一种比较好的治疗方法,针灸可以通过刺激人体的穴位,让人体的体液流通,因此可以快速起到止痛的作用。由于针灸可以起到降低血压的作用,而且可以缓解心律失常的症状,所以对心脑血管也非常有好处。

“陆氏针灸”传承项目在龙华医院启动

海派中医流派传承研究基地项目,是在百姓需要一批手到病除的名医为他们的健康保驾护航,在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形势下,贯彻《上海市人民***关于进一步加快上海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意见》,落实《上海市中医药事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的举措。为推进中医流派临床传承和学术研究工作,上海市卫生局、上海市中医药发展办公室开展了海派中医流派传承研究基地建设项目招标评选工作。根据已***的流派基地建设项目实施方案,经过专家委员会初审和复审,以及对建设方案的多次论证,最终确定15个中医流派列入海派中医流派传承研究基地建设项目。“陆氏针灸”列入其中。“陆氏针灸”流派形成于清末民初,其第一代奠基人李培卿(1865—1947),字怀德,上海嘉定人,有“神针”之誉。“陆氏针灸”第二代创始人陆瘦燕(1909—1969)、朱汝功(1913—)伉俪。陆瘦燕系李培卿之子,原姓李,因出嗣陆门,故改姓陆,自幼随生父李培卿学医。朱汝功毕业于上海***医学院,业从章次公、李培卿等名师。在上世纪五十年代,他们的名字在上海滩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龙华医院针灸科第一位主任陆瘦燕及夫人朱汝功在针灸临床、教学和针刺手法的研究中有诸多探索和成就,形成自己特有的流派风格。陆氏针灸流派是我国近现代国内外影响最大的针灸流派之一,为我国近现代针灸医学的复兴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陆氏针灸疗法”已被列入“上海市及***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该流派具有较完善的针灸学理论和方法学体系,通过几代人不断努力,针灸学科成为***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上海市教委重点学科。继承陆氏针灸流派经验,挖掘陆氏流派内涵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上海建海派中医流派传承研究基地项目,是要通过目标管理、项目建设、典型示范、监管评估等四个保障措施,努力实现***“十二五”医改规划提出的目标要求。并将通过基地建设,来进一步挖掘前辈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与时俱进,不断探索,加快上海中医药继承和创新的步伐,以病人为中心,为人民群众健康作出贡献,将上海的中医药事业推向新的高度。

如何学针灸

隋康民 副主任医师 青岛市市立医院既要求熟记基础知识,更要多动手、多练习、勤实践。针灸学是一门临床医学,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由经络、腧穴、针灸方法及临床治疗等部分构成。学习针灸学必须要熟知经络的概念;经络系统的组成;经脉循行的走向、分布交接、流注次序等特点。牢记每条经脉的详细循行部位、主治概要、经脉上穴位的名称、性味、主治、针刺方法等内容。此外,要苦练、勤练指力,也就是持针之手力量的练习,加强和培养动手能力。指力的产生是手部小肌肉群和力量和协调能力结合的外在表现。

针灸知识知多少?

王莹莹 副主任医师 ***中医科学院针灸医院针灸历史针灸由“针”和“灸”构成,是中医学的组成部分,是基于中华民族传统产生的采用针刺或火灸人体腧穴和部位来治疗疾病的方法,在其形成和应用过程中具有鲜明的中华民族文化和地域特征。针灸的内容包括针灸理论、腧穴、针灸技术及相关器具。早在新石器时代,人们就用“砭石”砭刺人体的某一部位治疗疾病,是针法的萌芽阶段灸疗的产生是在火的发现和应用后形成的,秦汉时期的《黄帝内经》说:“藏寒生满病,其治宜灸x”,便是指灸术,其中详细描述了九针的形制,并大量记述了针灸的理论与技术。1972年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帛书中有“足臂十一脉灸经”和“阴阳十一脉灸经”记录,载有经脉循行的路线和主治的各种疾病。晋?皇甫谧将《素问》、《针经》、《明堂》三部经典类编,撰成《针灸甲乙经》,将针灸理论与腧穴主治相结合,更为实用,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隋唐时期,针灸发展成为专门学科,当时的医学教育机构太医署设有针灸专科。北宋时,医官王惟一统一腧穴定位,考订腧穴主治,于公元1026年撰《铜人腧穴针灸图经》颁行全国,次年又铸铜人模型,对针灸学术发展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明代杨继洲在家传经验的基础上扩编而成《针灸大成》,对后世针灸学的发展影响深远。针灸经过历代的传承发展,积累了大量的针灸文献,目前存世的针灸类古籍多达300余种。主要内容针灸是***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种独特的医疗方法,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形成了由十四经脉、奇经八脉、十五别络、十二经别、十二经筋、十二皮部以及孙络、浮络等组成的经络理论,以及361个腧穴以及经外奇穴等腧穴与腧穴主病的理论,发现了人体特定部位之间特定联系的规律,创造了针灸学的基础理论DD经络学说,并由此产生了一系列治病的方法,如子午流注法、毫针刺法,艾灸、刮痧、拔罐、气功疗法等。这些独具特色的传统医疗手段,在中华民族的防治疾病中发挥了巨大的贡献。近年来,针灸学科不断地吸取现代科学知识,不断完善自身的科学内涵,在经络理论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以毫针刺法和艾灸为主的一系列针灸治疗方法,如三棱针刺法,皮肤针刺法,皮内针刺法,火针刺法,芒针刺法,电针刺法,耳针法、头针法、眼针法、腕踝针法,穴位激光照射法、穴位贴敷法、穴位埋线法、穴位磁疗法、穴位注射法等。适用范围虽然针灸的适用范围较为广泛,但她并不是包治百病,而是有一定的适应症。针灸治病是通过穴位刺激人体经络系统或神经系统而发挥调节作用。一般而言,针灸对功能失调性病症的治疗作用比器质性疾病效果好,对运动、感觉障碍及疼痛性病症效果优越。针灸适应症主要集中在肌肉骨骼系统、神经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生殖系统、精神行为障碍和皮肤病等,如颈椎病、***症、中风、面瘫、腹泻、慢性结肠炎、慢性前列腺炎、不孕症、睡眠障碍、痴呆症、***和神经性皮炎等。早在1980年,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就提出了43种疾病用针灸治疗会有较突出的疗效。2002年,我国针灸病谱研究小组证实,针灸对16类461种病症可发挥不同的治疗作用。针灸不仅可以治病,还可以防病保健,也就是中医讲的“治未病”。所谓针刺保健,就是用毫针刺激人体一定的穴位,以激发经络之气,使人体新陈代谢旺盛起来,从而起到强壮身体、益寿延年的目的。所谓保健灸法,就是在身体某些特定穴位上施灸,以达到和气血、调经络、养脏腑、延年益寿的目的,不仅可用于强身保健,也可用于久病体虚之人的康复。保健针或灸常用的穴位有:足三里、三阴交、命门、神阙、气海、关元、膏肓、中脘、大椎、肾俞、脾俞等。特点优势针灸疗法具有很多优点:第一,适应症广,可用于内、外、妇、儿、五官等科多种病症的治疗和预防;第二,疗效迅速显著,具有提高抗病能力和镇静、镇痛等作用;第三,操作简便易行;第四,医疗费用低;第五,副作用少或无,并可以协同它法进行综合治疗。这些都是针灸深受民众欢迎并沿用不衰的原因。古代医家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总结出针灸具有疏通经络、调和阴阳、扶正祛邪的作用。经络不通,气血运行受阻,其临床常表现为疼痛、麻木、肿胀、瘀斑等。根据经络的循行,选择相应的腧穴和针刺手法及三棱针点刺出血、梅花针叩刺、拔罐等,使经络通畅,气血运行正常,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这是针灸最基本和最直接的治疗作用。针灸调和阴阳主要是指针灸通过经络阴阳属性、经穴配伍和针刺手法,可使机体从阴阳的失衡状态向平衡状态转化,这是针灸治疗最终要达到的根本目的。如中风后出现的足内翻,从经络辨证上可确定为阳缓而阴急,治疗时采用补阳经而泻阴经的针刺方法,平衡阴阳。疾病的发生、发展及其转归的过程,实质上是正邪相争的过程。正胜邪退则病缓,正不胜邪则病情加重。针灸可扶助机体正气及祛除病邪。扶正祛邪既是疾病向良性方向转归的基本保证,又是针灸治疗疾病的作用过程。国际交流早在唐代,***针灸就已传播到日本、***、印度、***等***和地区,到目前为止,针灸已经传播到世界140多个***和地区,为保障全人类的生命健康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这是任何一个***的传统医学都不可能替代的。为了促进世界针灸界之间的了解和合作,加强国际间的学术交流,进一步推广和发展针灸医学,总部设在北京的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于1987年11月在***成立,挂靠在***中医科学院,并于1998年与WHO建立了非***性正式关系,现有124个团体会员,代表着50个***和地区的20多万名针灸工作者。***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是WHO在***的3个传统医学合作中心之一。1975年4月,经***批准成立了“***北京国际针灸培训中心”,面向世界普及推广针灸知识,30多年来,已为106个***和地区的上万名医务工作者提供了针灸、按摩、中药和气功等方面的培训,使以针灸为代表的***传统医学走向了世界。另外,非盈利性学术机构DD国际针灸与相关技术医学会?于1983年由欧洲医师创建成立,在全球有80个分支医学针灸协会,现有3万多会员从事针灸和相关技术医疗活动,所有会员都是西医医生,他们对推动针灸医学的科学研究和临床应用也起了积极的作用。

古法针灸的作用和功效

张增峰 副主任医师 安康市中医医院古法针灸的作用和功效主要就是舒筋活络、打通血脉。尤其是对于一些经常四肢麻木和身体酸痛的人群来说,针灸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治疗方法。同时,针灸还可以起到镇痛止痛的作用。通过刺激人体的穴位,可以使人体体液流通更加通畅,因此可以快速起到止痛的作用。由于针灸可以起到降低血压的作用,而且可以缓解心律失常的症状,所以对心脑血管也非常有好处。

绿色疗法话针灸的相关内容

苏秀贞 副主任医师 潍坊市中医院谈到绿色,往往让人联想到环保的、无毒的、健康的、无副作用的等等方面,而作为一种疗法要说绿色,我不由首先想到了有几千年历史的国粹“针灸”。针灸疗法历史悠久,随着“无痛进针法”的开展。现代针灸达到了疗效优,痛苦小,无副作用的境界,非常符合现代人的医疗观。说起针灸很多人不是很了解。对它治病的原理就更不清楚,加上对扎针的恐惧,使的一些患者不愿接受这种疗法。相反,世界一些发达***都非常推崇针灸,因为它不仅疗效好,更重要的是没有药物的副作用。针灸呢,是一种传统的治疗方式,属于物理治疗方法的一种,是最简便快速,效果立竿见影的一种医术。比如落枕,急性腰扭伤,胃、肠痉挛,痛经,麦粒肿等症。针后能即刻见效,扎一次疼痛就能够减轻甚至消失,再如现在一些比较难治的病,中风,小儿脑瘫,各种原因导致的神经损伤,脊柱病变,风湿性、骨性关节炎,哮喘等。这些病单纯靠药物治疗效果不佳,迁延难愈,而针灸则能起到药物所不能企及的效果,缩短了病程,降低了致残率,从而大大提高了病人的生存和生活的质量。针灸是中医药走向世界的先锋。针灸疗法在世界范围内已被广泛应用,世界卫生组织已肯定了针灸的疗效,将针灸纳入世界医学的范畴,这在全世界众多的传统医学中是绝无仅有的。古人云“一针二灸三服药。”针刺于身,不仅能急救能止痛还能治病,这是古人的智慧。从《黄帝内经》到今日,已有5000多年,古人尚能如此,我们现代人更应勇敢的接受它,况且是以小小的痛苦换取大大的健康。说起来,针灸的适应症非常广泛,囊括了内,外,妇,儿各科疾病,尤其是神经科等多种病症。据资料统计有300多种,其中疗效显著的有二百种之多。很多人认为,中医只能治疗慢性病,不能治疗急症,其实这是一种误解,针灸疗法是中医精髓所在,对一些急症的治疗,效果非常的快而有效。如中风,中暑,高热引起的昏迷癫痫发作,小儿急惊风,晕厥,胃脘痛,急性胃肠炎,以及前面提到的落枕,急性腰扭伤,痛经等症。人们的这种误解,是有原因的,说明人们对针灸还是有些认识,虽然不全面。人们只所以这样认为,是因为针灸在治疗一些慢性病中更具优势,由于慢性病,病程很长,服药时间也长,甚至终生服药,所以药物对人体的毒副作用尤其突出,即便你不能长期坚持针灸,采用针药结合的方法,也能够比单纯用药更快速的控制病情,减轻症状,延缓其发展。最大限度的减少服药量,从而也就降低了药物的不良反应。我们开展比较好,比较成熟的有中风康复期的治疗,这个病大家都知道,恢复慢,致残率很高,直接影响病人以后的生活质量。针灸对这个病有特殊的疗效。我们主要采用石学敏的“醒脑开窍”法,在其基础上,我们根据病人的不同情况,分别采用“眼针疗法”、“腹针疗法”还有我们中医的法宝――辩证取穴,以及电针疗法等等。赢得了广大患者和家属的信任,在社会上达成了共识。人们普遍认为,中风以后,就该采取针灸治疗,这是对我们疗效的最大肯定。小儿脑瘫的治疗,针灸亦是强项,通过针灸可以改善和提高患儿的大脑功能及躯体四肢功能障碍。我们主要采用“靳三针”配合电针疗法。患儿均能接受,留针期间,不影响患儿戏耍、锻炼。从93年开始,我们连续13年开展了“三伏膏贴”、“三伏灸”治疗气管炎,哮喘取得了比较成熟的经验。有效率达86%以上,同时还发现此疗法对过敏性鼻炎,咽炎,容易感冒的病人,同样有效。我们开展比较好的病种还有面瘫。各种原因引起的神经损伤,颈、肩、腰、背以及肢关节疼痛。引起这些症状的原因很多,对这一类疾病的治疗针灸有着独特的优势,可以直达病灶,找准痛点进针,一次就可以见效,有意尝试者可于每周一下午到中医院针灸科免费治疗一次,验证一下它的效果。此外我们对一些老年病,特别是亚健康人群的调理治疗,也有着非常好的效果。中医与西医最明显的区别就在于讲究“未病先防”大部分人去医院是由于实在没有办法自己解决,才会想到去找医生,而此时,病已在人体内潜伏了很久,失去了治疗的最佳时机。很多病人在就诊时会问医生,我的病能去“根”吗?殊不知,这根就是因为没有及时治疗而种下的。比如一个简单的脖子痛,刚开始只是软组织损伤,导致肌肉紧张,痉挛而引起疼痛,此时治疗,一般3―5次即可解决。若不及时治疗就会形成不同程度的粘连,纤维化或斑痕化,而此时治疗则需要两个疗程左右,若再治疗不彻底,症状反复发作,则可导致骨质增生椎间盘病变,韧带肥厚,甚至钙化,出现椎管和神经根压迫症状,而此时治疗则需要1―2个月的时间,甚至需要手术治疗才能解除。针灸为何在国外获得认可,是以为在发达***人们未病先防的意识非常强烈,每周都有固定的时间去调节保健。这样才能早防早治,防患于未然。那么针灸治病的原理是什么呢?它是怎样治愈疾病的,很多人对针灸治病感到很神奇,很神秘,人们不理解将一根针扎到人体内,为什么就能治病。甚至就有患者问,针上有药吗?其实,针灸并不神秘,针灸治病的实质是以为针灸具有疏通经络,调和阴阳,扶正祛邪的作用。祖国医学认为:人体得病的根本原因是阴阳失去了平衡,疼痛则是经络气血不通造成的,这么说,大家可能还是不很明白,以为大家没有学过中医理论知识,现代医学科技的发展,为我们提供了有利条件,通过实验我们知道,当机体受到针灸的刺激时,集体即刻做出反应,即时分泌出许多活性物质如脑内***,达到抑制,缓解疼痛的目的。神经系统受到刺激则分泌出多种神经递质和神经介质。内分泌系统则分泌多种激素及其他物质,免疫系统则分泌抗体、补体、肿瘤抑制因子等,消化系统分泌胃肠激素,消化酶等,等等,等等。这些生物活性物质,调节并控制机体各种中枢系统,进行种种应激反应,这些应激反映又作为新的应激原进一步刺激机体进行应激反应,直至机体调整、控制、改善、缓解、修复并取消自身的病变。这样大家可能就明白了,针灸治病的实质是人体的应激反应,但他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采取因人、因病辩证的选择一种或多种不同的针法灸法来进行施治。是一种具有中医特色的应激反应,在这里要提醒大家,针灸是一门很深的学问,读本科要5年,光学习针灸疗法就至少要3年,硕士生8年。博士生11年,再要加上几年的经验才可以称得上上手,千万不要随便扎扎、正规医院才是您的首选。

针灸精华

郝成俊 副主任医师 淮安市淮阴医院一、针刺禁忌1、部位禁忌:重要脏器部位不可针。大血管所过之处应禁刺。重要关节部位不宜针刺。2、腧穴禁忌:孕妇禁针合谷、三阴交、缺盆以及腹部、腰骶部腧穴。小儿禁针囟会。女子禁针石门。3、病情危重预后不良的禁针:《内经》提出五夺、五逆禁针既是此意。4、大怒、大惊、过劳、过饥、过渴、房事、醉酒等禁针。二、灸法禁忌:1、部位禁忌:重要脏器部位不可针。大血管所过之处应禁刺。重要关节部位不宜针刺。2、腧穴禁忌:孕妇禁针合谷、三阴交、缺盆以及腹部、腰骶部腧穴。小儿禁针囟会。女子禁针石门。3、病情危重预后不良的禁针:《内经》提出五夺、五逆禁针既是此意。4、大怒、大惊、过劳、过饥、过渴、房事、醉酒等禁针。二、灸法禁忌:在古代的一些书籍中尚有关于本穴刺灸的记述。如:晋代的《肘后备急方》载:治卒癫“可灸三壮”;又如:《铜人针灸腧***经》提到:“可微刺三分”。表明亦非绝对禁忌。但现代已未见灸刺的报道,仅作为定穴的一种标志。脑户:本穴禁针,最早记载见于《针灸甲乙经》,而禁灸一说,则至清代才出现。脑户,为督脉穴,穴近枕骨大孔,可能是古人在针灸过程中曾发生过意外的原因之一,本穴现代已解除禁忌。鱼际穴:该穴的禁针提法,首见于《素问·刺禁》:“刺手鱼腹,内陷为肿”;禁灸,则见于《医学入门》一书。究其禁忌的原因不外乎上述几种,现代本穴早已解禁。针灸是需要很高的技术的,不是任何人都能操作的,并不是所有穴位都能进行针治。以上为大家介绍了针灸的三大禁忌穴位,大家一定要注意,避免意外情况的发生。四、针灸意外事件的预防:1、过于疲劳、精神高度紧张、饥饿者不宜针刺;年老体弱者针刺应尽量采取卧位,取宜穴少,手宜法轻。2、怀孕妇女针刺不宜过猛,腹部、腰骶部及能引起子宫收缩的穴位如合谷、三阴交、昆仑、至阴等禁止针灸。3、小儿因不配合,一般不留针。婴幼儿囟门部及风府、哑门穴等禁针。4、有出血性疾病的患者,或常有自发性出血,损伤后不易止血者,不宜针刺。5、皮肤感染、溃疡、瘢痕和肿瘤部位不予针刺。6、眼区、胸背、肾区、项部,胃溃疡、肠粘连、肠梗阻患者的腹部,尿潴留患者的耻骨联合区针刺时应掌握深度和角度,禁用直刺,防止误伤重要脏器。7、针刺对某些病症确实有极好的疗效,但并非万能,特别是一些急重病的治疗,应根据情况及时采用综合治疗,才能更有利于病人,也可充分发挥针灸的作用。总之,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医者对病人认真负责,严肃细心,集中精神等均是预防事故发生的重要环节。初学针灸的三组穴位歌诀-董洪涛老师在微博上对针灸初学者提出以下建议:有初学针灸者,对于繁多的穴位难以一下子精熟,问我有没有常用且有效的穴位。考虑再三,结合我自己的临床实践以及历代针灸家的经验,我认为以下三组穴位比较实用,且皆在四肢,实效又安全,针刺基本上***。一则四总穴;二则八脉交会穴;三则马丹阳天星十二穴。这三组穴位都有歌诀,可反复吟诵记忆。这三组穴位的具体含义如下:四总穴古版: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现版:心胸取内关,小腹三阴谋,酸痛阿是穴,急救刺水沟。古版意思是:胃肠不好,可按摩足三里穴;腰酸背痛可按摩委中穴;头痛、项强可按摩列缺穴;面部、口部有病,可按摩合谷穴。所谓“求”是说明位置较深,要用些力,另外就是要找,哪个地方有节节,或是痛疼,就是求到位置了。八脉交会穴奇经八脉与十二经脉经气相通的八个特定穴。即公孙、内关、后溪、申脉、足临泣、外关、列缺、照海。明代刘纯《医经小学》卷三载有八穴的歌诀:公孙冲脉胃心胸,内关阴维下总同;临泣胆经连带脉,阳维目锐外关逢;后溪督脉内眦颈,申脉阳跷络亦通;列缺任脉行肺系,阴跷照海膈喉咙。马丹阳天星十二穴治杂病歌【出处】选自《针灸***》。本歌首载于元代王国瑞著《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题为《天星十一穴歌》,后在明代徐凤撰《针灸***》上刊载时增加了太冲穴。马丹阳是宋代扶风人,他根据临床经验写成本歌,选穴特点突出四肢穴位,安全方便,疗效可靠,在针灸史上有重要位置。是针灸入门之捷径。【歌诀】三里内庭穴,曲池合谷接,委中配承山,太冲昆仑穴,环跳并阳陵,通里并列缺,合担用法担,合截用法截。三百六十穴,不出十二诀,治病如神灵,浑如汤泼雪,北斗降真机,金锁教开彻,至人可传授,匪人莫浪说。三里膝眼下,三寸两筋间,能通心腹胀,善治胃中寒,肠鸣并腹泻,腿肿膝胻酸,伤寒羸瘦损,气蛊及诸般,年过三旬后,针灸眼便宽,取穴当审的,八分三壮安。内庭次趾外,本属足阳明,能治四肢厥,喜静恶闻声,瘾疹咽喉痛,数欠及牙痛,疟疾不能食,针着便惺惺。曲池拱手取,屈肘骨边求,善治肘中痛,偏风手不收,挽弓开不得,筋缓莫梳头,喉闭促欲***,发热更无休,遍身风癣癞,针着即时瘳。合谷在虎口,两指歧骨间,头痛并面肿,疟疾热还寒,齿龋鼻衄血,口噤不开言,针入五分深,令人即便安。委中曲腘里,横纹脉中央,腰痛不能举,沉沉引脊梁,酸痛筋莫展,风痹复无常,膝头难伸屈,针入即安康。承山名鱼腹,腨肠分肉间,善治腰疼痛,痔疾大便难,脚气并膝肿,辗转战疼酸,霍乱及转筋,穴中刺便安。太冲足大趾,节后二寸中,动脉知生***,能医惊痫风,咽喉并心胀,两足不能行,七疝偏坠肿,眼目似云矇,亦能疗腰痛,针下有神功。昆仑足外踝,跟骨上边寻,转筋腰***痛,暴喘满冲心,举步行不得,一动即呻吟,若欲求安乐,须于此穴针。环跳在髀枢,侧卧屈足取,折腰莫能顾,冷风并湿痹,腰胯连腨痛,转侧重欷歔,若人针灸后,顷刻病消除。阳陵居膝下,外臁一寸中,膝肿并麻木,冷痹及偏风,举足不能起,坐卧似衰翁,针入六分止,神功妙不同。通里腕侧后,去腕一寸中,欲言声不出,懊恼及怔忡,实则四肢重,头腮面颊红,虚则不能食,暴瘖面无容,毫针微微刺,方信有神功。列缺腕侧上,次指手交叉,善疗偏头患,遍身风痹麻,痰涎频雍上,口噤不开牙,若能明补泻,应手即如拿。

如何学针灸

刘延浩 主治医师 开封市中心医院首先要学习关于针灸的知识,再进行手法的练习。要了解经络和穴位,经脉的方向、主治的疾病、主治作用、操作方法等都要牢记。同时也要有中医基础理论和中医诊断学的知识。只有明确针灸的方法,才能够治疗疾病。可以先在纸上进行针刺手法,也可以多看别人的针灸方法。

怎么学针灸

张章 副主任医师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首先要学习理论知识,然后可以进行手法的练习。首先要了解经络和穴位。经脉的走向、循行部位、主治的病症;腧穴的定位,主治作用,操作方法等都要牢记。同时也要有中医基础理论和中医诊断学的知识。针灸并不是简单的哪儿痛扎哪儿。需要通过中医理论指导辨别病人的虚实寒热阴阳。只有辨证明确才能够开出对证的针灸处方。可以多看前人的针灸处方积累经验。可以在纸垫上进行针刺手法和补泻手法的练习。通过经常练习使指力充足,手法熟练后,则在针刺时可以做到进针快而不痛,行针时各种手法运用自如,使得气而效果显著。

返回
首页
在线
客服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