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进入六康网全国知名整形美容咨询预约平台
首页 > 整形资讯 > 中医艾灸论坛

中医艾灸论坛

发布时间:2025-07-21 02:13:37 来源:http://www.6k11.com 作者:六康网

今天给各位分享中医艾灸论坛的知识,其中也会对中医艾灸论坛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

中医艾灸

付玉 主治医师 唐山人民医院中医艾灸是中医的一种理疗手法,具体的原理是通过艾草在点燃后的热量,配合刺激穴道经络的方法,起到强身健体,驱寒补气的效果。因此艾灸离不开中医基础。建议如果患者想要艾灸,建议选择中医院相关科室的专业大夫,不要自己在家尝试。艾灸的时候是有高温的,建议听从理疗师的指导,不要乱动防止灼伤。注意事项艾灸并不是一种治病和健身的常规手段,生病了就要去医院检查,减肥就应该加强体育锻炼。

中医艾灸的功效 中医艾灸主要作用是什么

毛细血管扩张,增强局部的血液循环与淋巴循环,缓解和消除平滑肌痉挛,使局部的皮肤组织代谢能力加强,促进炎症、血肿等病理产物消散吸收;还可引起大脑皮质抑制性物质的扩散,降低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发挥镇静、镇痛作用;同时温热作用还能促进药物的吸收。然而,这些现代的医学微观解释,还不足以让我们普通人明白,艾灸的具体有哪些功效。好在中医用长期的实践和独特的理论总结了下来温经散寒《灵枢·禁服》:“陷下者,脉血结于中,血寒,故宜灸之”。灸法正是应用其温热刺激,起到温经通痹的作用。通过热灸对经络穴位的温热性刺激,可以温经散寒,加强机体气血运行,达到临床治疗目的。所以灸法可用于血寒运行不畅,留滞凝涩引起的痹证、腹泻等疾病,效果甚为显著。行气通络经络分布于人体各部,内联脏腑,外布体表肌肉、骨骼等组织。正常的机体,气血在经络中周流不息,循序运行,如果由于风、寒、暑、湿、燥、火等外因的侵袭,人体或局部气血凝滞,经络受阻,即可出现肿胀疼痛等症状和一系列功能障碍。艾灸穴位,可以起到调和气血,疏通经络,平衡机能的作用,临床上可用于冻伤、癃闭、不孕症、扭挫伤等,尤以外科、伤科应用较多。扶阳固脱阳气衰微则阴气独盛,阳气不通于手足,则手足逆冷。凡大病危疾,阳气衰微,阴阳离决等症,用大炷重灸,能祛除阴寒,回阳救脱。《伤寒论》:“少阴病吐利,手足逆冷……脉不至者,灸少阴七壮”。“下利,手足厥冷,烦躁,灸厥阴,无脉者,灸之”。在临床上常用于中风脱症、急性腹痛吐泻、痢疾等急症的急救。升阳举陷由于阳气虚弱不固等原因可致上虚下实,气虚下陷,出现脱***、阴挺、久泄久痢、崩漏、滑胎等,《灵枢·经脉》篇云:“陷下则灸之”,故气虚下陷,脏器下垂之症多用灸疗。拔毒泄热灸法能以热引热,使热外出。灸能散寒,又能清热,表明对机体原来的功能状态起双向调节作用。特别是随着灸增多和临床范围的扩大,这一作用日益为人们所认识。防病保健我国古代医家中早就认识到预防疾病的重要性,并提出了“防病于未然”、“治未病”的学术思想,而艾灸除了有治疗作用外,还有预防疾病和保健的作用,是防病保健的方法之一,这在古代文献中有很多记载。现代,灸疗的防病保健作用已成为重要保健方法之一。延年益寿《扁鹊心书》:“人于无病时,常灸关元、气海、命关、中脘,虽不得长生,亦可得百年寿。”无论男女,艾灸这些穴位后,神清气爽,容光焕发,全身特别是小腹部十分舒畅(此种感觉一般要连续灸半个月后才明显)。美容健体艾灸是驱散疲劳,恢复元气,补充体能,平衡阴阳的最有效的手段。有很多脸不光滑洁净,这往往是内分泌失调引起的,实际上还是阳能不足,而不是像一般所说的上火。如:1、女性脸上痘痘长得成片的人,往往有严重的带下病,“清热解毒”往往没有任何效果,因为这种热往往是虚热,而不是实热,补充阳能尚且不逮,何况雪上加霜。艾灸是最佳的选择。2、脸上长有黄褐斑的女性,往往肝肾亏虚,体质严重偏于酸性,用艾灸治疗,往往会出现意想不到的效果。3、虚胖的人,并不是营养过剩那么简单,中医认为肝肾机能失衡,***运化无力。特别是虚胖女性则往往有崩漏暗疾,失血过多。太过肥胖往往是因为脾肾阳虚,太过瘦弱,则往往是肝肾不足。任何东西都是有适用范围,艾灸也不例外。虽然艾灸的门槛越来越低,很多人通过网上购买器具,和艾灸的书籍,然后自行艾灸。但是最好之前还是找专业的中医师咨询过后,再实践。如下是一些艾灸禁忌:1、由于艾灸以火熏灸,施灸不注意有可能引起局部皮肤的烫伤。古代施灸法,禁忌较多,有些禁忌虽然可以打破,但有些情况确实是应禁忌的。2、凡暴露在外的部位,如颜面,不要直接灸,以防形成瘢痕,影响美观。3、极度疲劳,过饥、过饱、酒醉、大汗淋漓、情绪不稳,或妇女经期忌灸。4、某些传染病、高热、昏迷、抽风期间,或身体极度衰竭,形瘦骨立等忌灸。5、皮薄、肌少、筋肉结聚处,妊娠期妇女的腰骶部、下腹部,男女的***、二阴处等不要施灸。另外,关节部位不要直接灸。此外,大血管处、心脏部位不要灸,眼球属颜面部等,也要避免灸。6、无自制能力的人如精神病患者等忌灸。

中医艾灸方法

朱欣佚 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中医艾灸的方法是先上面、后下面、先后面、后前面、还有就是艾灸分泻和补。根据病人不同的症状以及不同的需求,因此决定用补法还是泻法,一般想经过艾灸来下火的,都是可以用解法来进行艾灸的,要是调理身体气血、以及经络都是用补法来进行艾灸的。在平时艾灸后一定要注意保暖、防止着凉、建议可以在艾灸后半小时左右多喝一些温开水促进身体代谢,这样效果会更好。

中医艾灸养生常识

温和灸、化脓灸、养生灸、隔物灸、温针灸最为常见。一、温和灸取穴:关元、神阙、足三里操作方法:将艾条的一端点燃,对准施灸穴位,距离约2-3厘米左右进行熏灸。以患者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感为宜,每穴每次施灸10-15分钟,至皮肤潮红为度。每日1次,于每月月初连灸7次。二、化脓灸取穴:足三里操作方法:以陈艾做成0.7厘米左右的艾炷直接灸穴位7-9壮,灸完1壮后,以纱布蘸生理盐水抹净所灸穴位,再依前法继续施灸。灸时轻轻拍打穴位旁以减轻疼痛,使得穴位产生无菌性化脓,艾灸后用小膏药贴灸疮化脓,直至灸疮愈合为止。灸疮愈合后,可再行施灸。注意勿使灸疮溃破感染,施灸期间加强营养,清淡饮食。三、养生灸取穴:命门、肾俞、关元操作方法:取“强肾灸”贴敷于穴位处,每24小时更换一次,5日为一疗程。一疗程结束后休息2日,再行下一疗程治疗。四、隔物灸取穴:关元、气海、足三里、神阙1、隔姜灸操作方法:将鲜姜切成片,厚约0.2-0.3厘米,中央用针穿刺数孔置于穴位之上。用清艾绒制成蚕豆大小的艾炷(是为一壮),放置姜片上施灸,如患者感到烧灼不可忍受,把姜片向上提起,再行施灸。每穴灸5壮,灸时以皮肤潮红为度。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休息3-5日,再依法继续施灸。2、隔附子饼灸操作方法:将附子研成粉末,每个附子饼以附子粉2.5克配以黄酒2.5克调成厚糊状,用药饼模具压制成直径2.5厘米、厚度0.5厘米的附子饼,中间以针穿刺数孔,上置艾炷施灸。3、隔药饼灸操作方法:将补骨脂、当归、黄芪、生地、仙茅、仙灵脾、肉桂等健脾补肾、活血通络药物研成粉末,再以80%酒精调匀,用药饼模具压制成直径2.5厘米、厚度0.5厘米的药饼。上置艾炷进行施灸。每穴每次施灸5壮,隔日1次,每人每年每穴灸量当在480壮以上。五、温针灸取穴:命门、肾俞、足三里操作方法:以上每穴局部酒精消毒后,1.5寸毫针针刺0.8-1.2寸,得气后行补法。再以2厘米艾条段插于针尾,点燃艾条段,待其完全燃烧后取下,拔出毫针。隔日1次,10次为一疗程,一疗程结束后休息一星期,再行下一疗程。使用艾灸应注意事项:1、艾绒质量选择质量好的艾绒。劣质艾绒,生硬不团聚,燃烧时火力暴躁,易使患者感觉灼痛,甚至熏烤时石粒脱落,灼伤皮肤。2、环境通风环境应保持通风,避免艾烟过浓,伤害人体。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特别是哮喘病人慎用艾灸。3、施灸部位施灸的部位,妊娠期妇女的腹部及腰骶部不宜施灸;颜面五官、***、有大血管分布的部位不宜直接灸;头部、胸部、四肢末端皮薄而多筋骨处不可多灸。4、避免烫伤施灸时应及时调整灸火与皮肤间的距离。有些患者局部寒气大,初灸时,对艾火的忍耐力强,常常不知不觉将艾火靠近皮肤,结果将皮肤灼痛。实际上,以灸至皮肤发红为度,每次灸10—15分钟为宜。5、注意次数体质壮、病情轻、病程短者,灸治1—2次即可;体质差、病情重、病程长者,可灸数月乃至1年以上。初灸时,每日1次;长期灸治者,3次后改为2—3天1次。如果自己在家艾灸时,一定要注意以上几点。为了避免伤害身体,最好是找专业人士进行治疗。

中医艾灸的作用

娄彦梅 副主任医师 北京小汤山医院温经散寒艾灸是专门解决“冷痛”的问题,人的生命活动是依赖于气血运动,寒则气收,热则气疾。艾条或者艾柱是通过其热力通透,温透经络,然后透达脏腑,起到散寒的功效。二、通经络人是一个整体,五脏六腑是相互协调的,而这种关系是通过经络的调节作用来实现的。如果身体出现了疼痛感,有可能是是经络不通的缘故导致的。艾灸通经络的作用比较出色,可以调和气血。三、治痛经艾灸能止痛,擅于调经。女性月经不调的现象是很常见的,而艾可以治疗体质虚寒或者宫寒,如果能与当归、香附合用,是可以治疗痛经、腹部冷痛的。四、扶阳、升阳艾是纯阳之物,再督脉上进行针炙,是最好的扶阳方法。阳气虚弱,会导致上虚下实。因此艾炙是可以起到益气壮阳的功效,对于腠理疏松者也是有不俗的效果。五、调节阴阳平衡人体阴阳平衡,身体就会很健康,一旦失衡,各种小问题接二连三冒出来。艾炙可以调节阴阳补益的功效,让失衡之阴阳重新恢复平衡。艾炙具有双向调节的特性,就是低者升高,高者降低。在病理状态下,调节作用会更加明显。六、延长寿命艾炙性质属纯阳,火本属阳,如果能两阳相合,那么可以益气温阳,升阳举陷。艾炙还可以调节免疫力,起到延年益寿的效果。艾炙在***古代是治疗疾病的主要手段,因此可以治疗外科、内科、儿科疾病。

艾灸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陈玉静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热性体质的人群,如口腔溃疡、脓疱,怕热不怕冷的人不宜进行艾灸。2、艾灸的整个过程中不能喝凉水,吃凉的食物。3、艾灸时不能吹空调,室内不能有穿堂风。4、艾灸后不能马上洗手洗澡,注意保暖。5、过饥过饱时不宜艾灸。

艾灸疗法概述

梁天山 主任中医师 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艾灸疗法能够提高身体的免疫功能,增强身体的抗病能力。同时还具有温经散寒、疏通经络以及振兴身体功能的作用。艾灸是通过点燃艾绒来熏蒸身体的穴位,借助药物温热的刺激,通过经络的传导,使身体内的血液畅通,从而达到保健养生和防病治病的效果。艾灸能够用于治疗身体湿气太重而引起的关节肿胀疼痛,同时还可以缓解痛风引起的关节肿胀现象。

中医艾灸养生方法

王博 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一、艾炷灸:1、直接灸:将制成的艾炷,直接放在穴位上燃烧,根据燃烧程度的不同,又可分为瘢痕灸和无瘢痕灸。瘢痕灸是局部组织经灸灼后,产生无菌性化脓现象并留有瘢痕的一种方法,适用于某些顽固性疾病和慢性疾病;2、间接灸:根据放置衬垫物不同,可分为隔姜灸、隔蒜灸、隔盐灸、隔附子饼灸。隔姜灸常用于因寒而导致的呕吐、腹泻等,隔蒜灸多用于治疗痈疽肿痛、肺结核等,隔盐灸多用于治疗伤寒阴证或吐泻并作、中风等,隔附子饼灸适用于某些顽固性疾病。二、艾条灸:将制好的艾条点燃,烧灼或熏烤体表穴位或患部,使病人有温热感或轻微灼痛感为宜,此法较简单,一般疾病皆可适用。三、温针灸:在选定的腧穴上针刺,在留针时将2-3g艾绒包裹于毫针针柄顶端捏紧成团状,或将1-3cm长短的艾条段直接插在针柄上,点燃施灸。艾灸结束,将针取出。此法适用于寒湿所致筋骨痹痛诸症,中医艾灸需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操作,需避免自行盲目操作,以免造成误伤。

艾灸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付玉 主治医师 唐山人民医院饥饿、或者饭后过饱、喝醉后、大汗淋漓的时候、情绪不稳定或者月经期内、过敏溃痒、发热上火、传染病、昏迷、没有自制能力等情况忌灸。

返回
首页
在线
客服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