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各位分享熏艾灸的好处与功效有哪些的知识,其中也会对熏艾灸的好处与功效有哪些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
- 1、艾灸保健常用穴位
- 2、熏艾灸的好处与功效
- 3、熏艾灸的好处与功效?
- 4、艾灸常用12大保健穴
- 5、穴位艾灸的作用
- 6、肚子疼拉肚子用艾灸灸那些穴位
- 7、拉肚子艾灸准确位置图
- 8、拉肚子艾灸哪些部位
- 9、拉肚子艾灸灸哪里最有效
艾灸保健常用穴位
赵子义 副主任医师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1、后天之本,气足之源——足三里足三里是人体穴位中运用最多的穴位,是脾胃作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的穴位代表。在我们的临床中,气虚血虚首选足三里、消化疾病首选足三里。现代医学研究证明足三里这个穴位能够提高免疫力,足三里具有双向调节作用。古代药王孙思邈《千金方》中曾说过“若要安,三里常不干”。这句话就是说,如果要想身体健康足三里穴要经常保持不干燥。在古代使用灸法都是采用化脓灸,经常刺激足三里来强壮身体。2、任脉穴位—--关元关元穴的作用:温肾阳、提性欲,补虚,壮阳的作用。关元穴是小肠经的募穴,也是脾经、肝经、肾经、任脉的交穴。位于下焦,内有肾脏、小肠、膀胱、妇胞宫、前列腺等脏腑组织,故有统治三阴经、任脉诸经疾病。具有补肾壮阳、温通经络、理气和血、补虚益损,补一身之元气等作用。是男子藏精、女子蓄血之处。从古到今都把此穴作为保健要穴。1、男科疾病:如遗精、阳萎、***、性功能低下等;2、妇科疾病:如月经不调、闭经、痛经、白带病、子宫脱垂,功能性子宫出血、外阴瘙痒等各种妇科疾病。3、人体先天之本源,生命之根蒂——神阙。神阙为人体的“先天之本源,生命之根蒂”。本穴喜灸而禁针刺,能温通元阳、复苏固脱、调和脾胃、益气养血。对消化不良、腹泄、下痢、虚喘等有防治作用。还可以贴药疗法,根据病情把中药研成粉末,用胶布贴在肚脐上,达到治病的目的。这就是我们中医说的脐疗。4、一切脾胃之疾,无所不疗——中脘穴。如胃痛、腹痛、腹胀、呕吐、反胃、食不化、肠鸣、泄泻、便秘、便血,现在常说的胃炎、胃溃疡、十二脂肠球部溃疡等一切脾胃之疾无所不疗。5、生命之门,动力之源——命门穴命门火衰的症状基本和肾阳不足是一样的.命门火衰主要表现四肢清冷、虚损腰痛、或五更泄,男子阳萎、***、遗精,女子月经不调、经痛、宫寒不孕等虚寒症状。
熏艾灸的好处与功效
白文武 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具有温经散寒、通达气血、扶阳固脱、消瘀散结以及扶正祛邪、防病保健的功效,临床应用很广泛。正确进行艾灸治疗能够起到健身、防病、治病的作用。因其可以温经散寒,常用来治疗妇科疾病以及痹病,像月经不调、痛经、受凉后关节疼痛加重等,常选用关元、气海、三阴交、足三里、大椎、内外膝眼、阿是穴等穴位。因为艾灸可以健脾祛湿,像现代人群高发的高血压、高血脂也经常应用艾灸调理,应用时多选择一些可以祛湿化浊的穴位,常用的有太冲、足三里、曲池、风池、三阴交、丰隆等。养生保健灸法可选用关元、气海、命门、中脘,具有健脾胃、补肾助阳、保健的好处。艾灸的方法有很多,分为直接灸(艾条直接灸穴位),也有隔姜灸、隔盐灸、隔附子饼灸(艾柱放在选用的物质上面),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的艾灸方法,但是操作时要防止烧烫伤,建议到正规医院的针灸科进行治疗。
熏艾灸的好处与功效?
王海泉 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熏艾灸具有温通经络、调和气血、除湿止痛、驱散寒邪等功效。在临床上一般可以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腹泻等疾病;其次,女性适当熏艾灸可以起到美容养颜、延缓衰老等作用;第三,对于内分泌疾病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第四,适当熏艾灸可以起到增强自身免疫力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起到预防疾病的作用。建议:尽量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熏艾灸,以免自己熏艾灸导致一些不良的后果出现。
艾灸常用12大保健穴
1、神阙(脐中)取穴:在脐窝正中。作用:本穴是古代重要保健穴之一。如宋代《扁鹊心书》提到期“凡用此灸,百病顿除,延年益寿”。明代《针灸集成》也记述一老者,“年逾百岁,而甚壮健”,原因是“每交(指春分、秋分、夏至、冬至)灸脐中”之故。现代用它调节肠胃功能,提高免疫力,延缓衰老,预防中风。操作:灸法:隔盐灸,以黄豆至枣核大之艾炷,灸5~30壮。关于壮数,《类经图翼》认为:“若灸三、五百壮,不惟愈疾,亦且延年”。可作参考。艾条灸,每次15~20min,以局部潮红为度。2、气海取穴:在腹正***上,脐下1.5寸处取穴。作用:培补元气、固益肾精。是防病强身穴之一。古人认为该穴是“元气之海”,也是“男子生气之海也”(《铜人腧穴针灸图经》)。现代本穴用于增强人体的免疫力、延年益寿,改善亚健康状态,以及预防休克,增强男性性功能。操作:灸法:本法为主,着肤灸5~9壮,炷如黄豆大。不留疤痕灸。艾条灸,温和灸15~20min。3、关元取穴:在腹正***上,脐下3寸处取穴。作用:本穴为历代重要的保健益寿之穴。关元属任脉经穴,为足二阴与任脉之会,手太阳小肠的募穴。具有温肾固精,益气回阳,培元固本,理气和血,通调冲任及强壮的作用,灸之能调整膀脱的张力,促进垂体性腺功能,提高机体免疫力,防病强身保健。《医经精义》有“元阴、元阳交点之所”的说法,《扁鹊心书》对本穴颇为推崇,曾有诗云:“一年辛苦唯三百(壮),灸取关元功方多;健体轻身无病患,彭篯(又称彭祖,相传为古代长寿者)寿数更如何。”对防治遗尿、遗精,习惯性便秘等有较好效果。可作为中老年保健、男性***防治等的要穴。操作:灸法:采用艾灶无疤痕灸或艾条温和灸,药物(附子饼)敷灸,每次每穴5壮或15-20分钟,灸至小腹温暖舒适,局部皮肤红晕发热为度,每日或隔日1次,每月灸10次。注意孕妇忌用。4、天枢取穴:在腹部,脐旁开2寸处取穴。作用:预防胃肠疾病及术后腹胀等。操作:灸法:艾条灸,雀啄灸10~20min。5、百会取穴: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5寸,或两耳尖连线的中点。简便而正确的取穴方法为:于前后正***和两耳尖连线的交点处取穴。(如上图)作用:本穴具有比较明显的双向调节,既可预防高血压,又能防止血压过低引起休克。近年来还用于预防竞技综合征。操作:灸法:以艾条作温和灸或雀啄灸法。每次10分钟或据情况而定。6、大椎取穴:在后正***上,第七颈椎棘突下取穴。俯首时,当项后隆起最高处下缘凹陷中为该穴。作用:主要用于预防各类急性传染病、对预防慢性支气管炎和哮喘的发作和药物的毒副均有较为显著的作用。现代研究证实,电针或艾灸大椎穴,能增加抗体生成和增强网状内皮系统吞食细胞的功能,从而提高机体抵抗力。操作:灸法:艾条灸,温和灸15~30min。拔罐:可用闪火法或抽吸法吸拔10~15min。7、命门取穴:在腰部,后正***上,第二腰椎棘突下取穴。可令病人正坐直腰或腑卧,先触到十二肋端,平移至脊柱中点,其棘突间即为命门穴。作用:重要保健防病穴。能增强体质、调节精神,可用作平时保健防病,改善亚健康状态及防治男性***等。操作:灸法:1)着肤灸,灸3~5壮,炷如黄豆大,无疤痕灸为宜;2)艾条灸,温和灸15~20min。8、肾俞取穴:第二、三腰椎棘突间旁开1.5寸,即命门穴旁开1.5寸。作用:调肾气、强腰脊、明耳目,具保健抗老作用。操作:灸法:艾条灸,温和灸15~20min。9、足三里取穴:外膝眼下3寸,胫骨外侧的1横指。作用:足三里是阳明胃经的合穴,为五腧穴之一,为全身最重要的强壮穴。具有健脾胃,助运化,调气血,扶正气,补中益气,增强体质,延年益寿。本穴自古就是预防保健的要穴,《医说卷二》云:“若要安,三里莫要干”。现代临床上观察到,可预防中风、冠心病及流感等传染病。实验研究证实,对循环、消化、神经、血液及内分泌、呼吸等系统均有调整作用,能提高机体整体代谢水平。操作:(1)灸法:着肤灸,3~9壮,艾炷如麦粒至黄豆大。艾条灸,每次15~20min。灸至局部有温热感出现红晕为度,每日或隔日1次,每月灸10次。10、三阴交取穴:内踝尖直上3寸,当胫骨后缘。功效:健脾、益肾、疏肝、调经血、主生殖。本穴对增进腹腔脏器,尤其是生殖系统健康,有较重要作用。可防治男性之***、妇女之经带疾病。操作:灸法:着肤灸,3~7壮,艾炷如黄豆大;艾条灸,温和灸10~20min。11、涌泉取穴:足底***之前、中1/3处。足趾蹠屈(向足心方向屈曲)时,于足心出现凹陷处取穴。作用:补肾壮阳,有增强体质和延年益寿的作用。操作:因本穴针刺剧痛,以灸为主。灸法:艾条灸,温和灸10~20min。12、中极取穴:在腹正***上,脐下4寸处取穴。作用:用于预防妇产科病症及防治男性性功能紊乱。操作:灸法:艾条灸,温和灸10~15min。
穴位艾灸的作用
张月美 主任医师 济宁市中医院艾灸穴位是用艾条在体表穴位进行烧灼、熏烤而起到温通气血,扶正祛邪的目的。也可以用手按摩穴位,可以起到舒筋活血的目的,不过作用不如艾灸强。艾灸是一种可以预防疾病保健身体的方法,尤其是对于身体比较虚弱,长期有慢性消耗性疾病的患者,用艾灸可以提高身体的抵抗力和免疫力。艾灸以后在24小时之内最好不要洗澡,以免着凉感冒。出现不适症状要及时就诊,不要私自滥用药物。
肚子疼拉肚子用艾灸灸那些穴位
曹玺 主治医师 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肚子疼拉肚子用艾灸灸中脘穴和神阙穴位。艾灸有助于温经通络,这种绿色的疗法,而且艾灸治疗腹泻的效果是非常明显的,治疗腹泻时,除了选择中脘穴和神阙穴,也可以选择足三里穴和天枢穴,可以根据具体的情况,选择相应的穴位。在艾灸时不要让灰烬落到皮肤上,避免造成烫伤。
拉肚子艾灸准确位置图
谢新才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足三里、中脘穴所在位置。位置神阙穴:神阙穴位于腹中部,肚脐的中央。取穴时,嘱患者仰卧位,在腹中部,腹前正***上,约平第3、第4腰椎之间,肚脐的中央即为神阙穴所在的位置。足三里穴:足三里在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旁开1横指(中指)。取穴时,嘱患者屈膝,与屈曲膝盖同侧的四指并拢,拇指与四指呈90°,以拇指内缘按于髌骨上缘。余四指沿髌骨外缘直指向下,当中指尖到达处取之。中脘穴:中脘穴位于前正***上,脐上4寸,胸骨下剑突至脐连线的中点。取穴时,嘱患者仰卧位,在上腹部,前正***上,肚脐上4寸处(同身寸五指横幅宽),胸骨下剑突至肚脐连线的中点处,即为中脘穴。作用神阙:神阙穴具有温脾肾、补气血、培元气的功效,可用于治疗各种慢性久治不愈的消耗性疾病,各种虚证,脱证急救,慢性腹泻,肠鸣腹痛等。足三里:足三里是治疗脾胃病的特要穴,可强脾健胃,改善消化功能,提高人体免疫功能和抗病能力。可治疗胃痛、呕吐、呃逆、腹胀、腹痛、肠鸣、泄泻、便秘等各种肠胃疾病。中脘:中脘穴具有广泛的功效,灸之具有培补后天、益气养血、温中散寒、调理脾胃等作用,可治疗胃脘痛、腹胀、泄泻、呕吐、呃逆、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身体虚弱等症。
拉肚子艾灸哪些部位
于淑霞 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拉肚子通常艾灸神阙、足三里以及公孙穴等穴位,另外也可以艾灸天枢穴来改善症状,通常艾灸2到3次,拉肚子的症状可以得到缓解。1、艾灸神阙:艾灸神阙穴位可以起到疏风散寒以及调整肠胃的效果,而且还可以起到解表通阳的作用,若是受到寒凉引起的拉肚子,通过艾灸神阙穴位能起到缓解的作用。2、艾灸足三里:灸足三里可以起到健脾止泻的作用,如果是脾虚引起的拉肚子症状,可以通过艾灸足三里来缓解症状。3、艾灸公孙穴:公孙穴位在大脚趾内侧第一个大脚趾后面,艾灸公孙穴可以缓解脾胃不适的症状,比如胃痛、呕吐、腹泻等。4、艾灸天枢穴:天枢穴在肚脐两旁是胃经上的重要穴位,通过艾灸天枢穴可以增强脾胃功能,还可以调整人体气血,对虚火上浮引起的拉肚子症状有很好的治疗效果。艾灸是一种中医治疗的方法,在艾灸的时候要注意避免烫伤皮肤,艾灸以后不要做剧烈的运动,多喝一些温开水,做好保暖工作,避免受凉。如果在艾灸以后还出现拉肚子的症状,需要及时到医院就诊治疗。
拉肚子艾灸灸哪里最有效
李兆贤 主治医师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艾灸可以灸天枢穴、神阙穴、关元穴。神阙穴位于肚脐上。此处呢,可以改善腹部的经络的精气。天枢穴是胃经的经穴,关元穴和神阙穴是任脉的经穴。艾灸胃经的经穴可以改善腹泻的情况,另外,我们可以配足三里穴上下巨虚穴。上下巨虚穴是大肠经和小肠经的合穴。所以我们可以进行配比和加减。如果腹泻的情况是由热引起的,我们可以艾灸内庭***庭穴以清胃热。如果患者是由于伤食引起的腹泻,我们可以艾灸梁丘穴。临床上我们运用艾灸治疗拉肚子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