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各位分享中医如何治疗水肿?的知识,其中也会对中医如何治疗水肿?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
水肿中医辩证方法有哪些
冯玉华 副主任护师 枣庄市胸科医院1、越婢加术汤,此方剂能起到散风清热、宣肺行水的疗效,药物组成有麻黄、大枣、白术、石膏、甘草、生姜等,方药中的麻黄可以宣散肺气、发汗解表;而生石膏可以解肌清热;另外甘草、生姜、白术、大枣等,能起到健脾化湿的效果,有利于水肿的消除,起到了较为不错的疗效。2、生姜桔梗汤,药物取荆芥、藿香、生姜、茯苓等,需要将生姜以及茯苓放入到锅内进行煎煮,时间控制在15分钟,再将荆芥以及藿香放入到锅内煎煮五分钟时间,取汁之后饮用,患者每天服用本品本次,可有效缓解患者水肿的症状,患者朋友必须要遵医嘱服用。3、实脾饮,该方剂的药物组成有附子、甘草、白术、木香、草果、厚朴、干姜、槟榔等,方药中的附子、干姜、草果等,可以温阳散寒;另外茯苓、白术等能够健脾补气,诸药合用起到了非常不错的疗效,患者朋友在用药过程中还要注意饮食的控制,禁忌过咸的食物。水肿的危害性特别的严重,且会影响到正常的生活,每一位朋友要将水肿警惕起来,一旦发病必须要积极的治疗,朋友们要将水肿了解透彻,病发后需要积极的治疗,且要按时服用治疗治疗方剂,对于患者的护理工作加强起来,避免过度劳累的发生。
中医怎么治疗水肿方法
王凤 副主任医师 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1、药物治疗水肿通常是由于脾肾阳虚、气滞血瘀等原因所引起,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参苓白术散、金匮肾气丸等药物来治疗。2、针灸治疗患者也可以在专业的中医指导下进行针灸治疗,通过针刺关元穴、气海穴、足三里穴等穴位来改善水肿的症状。3、推拿治疗患者还可以遵医嘱通过推拿足三里穴、三阴交穴等穴位来改善水肿的症状,推拿时需要使用拇指按揉,每次按揉5分钟左右,每天按揉2次左右。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拔罐、刮痧等方法来改善水肿的症状。
中医如何治疗水肿
段昱方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中医治疗水肿的方法叫去菀陈垄、开鬼门、洁净府。这是一个特别经典的一段话。去菀陈莝这个菀是指的瘀积的意思。莝就是一个草字头一个坐,这个是杂草的意思。去菀陈莝的意思就是说,攻逐水饮,就是体内的这些像杂草一样瘀积的水饮、湿浊、瘀血这些东西都把它去除掉的意思。开鬼门,鬼门是指的汗孔,汗毛孔,开鬼门就是发汗的意思。就是说通过渲通肺气来发汗来治疗水肿。洁净府,净府是膀胱,洁净府就是利小便的意思。所以我们古人就告诉我们,治疗水肿要发汗利小便,攻逐水饮,攻逐水饮包括化淤,化湿,用非常有力的、劲大的中药让这些邪气从二便来排出是这个意思。这种方法从古人研究至今,现在仍然是我们中医治疗水准的很有效的办法,尤其是发汗和利小便。同时如果这个病人有一个正虚,正气亏虚,脾肾两虚。因为这个中医讲影响水液代谢的主要的脏器是肺脾肾三脏。上焦是肺、中焦是脾、下焦是肾。肺脾肾三脏,还有三焦,三焦的气化。所以肺脾肾三脏出现了问题,就会导致水肿。所以我们临床上会根据病人去判断他到底是肺气虚还是脾气虚、还是肾虚然后来给予相应的治疗。所以中医治疗水肿,首先要辨别他有没有正虚,还是仅仅是邪实。然后用发汗利小便,然后同时配合健脾补肾,益肺气,然后或者配合一些活血化瘀这样的治疗来治疗水肿。
水肿中医分型及治疗
于成 主治医师 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第一、阳水。包括风水泛滥、水湿浸渍、湿毒浸***、湿则壅盛,阳水按照中医理论多是由于外邪侵袭、肺湿宣降、水湿内盛、脾失健运导致。头面部、眼睑部出现水肿,逐渐遍及全身,同时还可能有发热恶寒、咽喉肿痛、咳嗽、小便短赤、大便不利等症状;第二、阴性水肿。包括脾肾阳虚、肾阳衰微,主要是由于体内脏腑功能失调、脾肾阳虚、肾阳虚,出现水肿症状,通常下肢先出现水肿,然后逐渐遍及全身,同时还合并反复胀满、怕冷、小便清长等症状。中医认为水肿属于一种水液代谢失调病症,与肺、脾、肾及三焦有关,即肺、脾、肾出现问题,会出现水肿。局部水肿主要是指肢体水肿,出现局部回流障碍引起,可以从肺、脾、肾功能进行辨证治疗。部分水肿属于血瘀证范畴,可以通过活血化瘀、通络方法进行调理、治疗。患者应该到医院进一步明确诊断,进行针对性治疗。
请问腿肿艾灸哪个位置
汤艳妮 主治医师 海城正骨医院我们可以通过艾灸成山穴治疗它,这个穴位于小腿后部,它具有止痛,促进血液循环,消除血瘀的作用,该效果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病情。但是,由于其他原因引起腿肿,我们这里不使用艾灸治疗,或者说不仅不能得到治疗效果,还可能引起疾病的谬误。最好让患者尽快到医院检查病因,以便尽快确定病因,然后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以确保治疗效果和恢复身体到正常状态。还有很多地方要注意腿肿,在患者发现他有脚肿的症状后,他应该多注意休息,不要从事体力劳动,不应该进行剧烈的体育锻炼,以避免加重脚步,从而导致症状加重。我们应该多注意卧床休息,也可以适当进行热腿按摩和按摩,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增加新陈代谢,使水肿尽快消失。在睡觉时,我们可以抬高下肢以促进血液回流。而且要注意饮食的护理,平时应尽量少吃高脂肪和高盐食物,否则容易导致钠滞留,这会对身体的恢复产生不利影响。对于因重寒和潮湿引起的腿肿,我们可以通过艾灸成山穴治疗它们,这种疾病控制有很大帮助。但是,由于腿肿引起的其他原因,我们不想盲目使用艾灸进行治疗,否则很容易陷入疾病。患者发现自己有这种症状后,最好及时到医院进行治疗,然后在检查后进行治疗,以确保治疗效果,让身体尽快恢复。
水肿病的中医治疗法
孔维萍 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中医治疗1、风水报搏证[治珐]疏风清热宣肺行水。[方药]越婢加术汤(《金量耍略》)加减。麻黄10克 石膏30克 白术10克 甘草5克 生薹3片 大枣10牧咽喉肿痛者加板蓝根15克桔梗10克连翘10克以谛咽散=转謦毒I嚷嗽捌加前胡10克杏仁10克以宣肺止咳。2、水疆墨矗试[主症]多由下肢先舯运渐肢体浮肿下肢为甚按之没指不嚣髓复。伴有赡闷廛雎身困倦纳少泛恶屎短少。舌苔白腻脉潘缓。[治法]健脾化基-通用利瘩。[方药l五皮饮(《中藏经》)合胃苓涵(《丹灌心法》)。桑白皮15克 胨皮10克 大腹皮15克 茯苓皮15克 生蓥蛊矗10克 白术10克 苍术10克。 猪苓15克 簿泻幡克 内桂3克3、沮热内证[主症]浮肿较剧肌肤翱急厦丈胀满。胸闷烦热+气粗口干太檀干结小髓黄。舌红苔黄腻脉细精散。[治法]彭和盘热[方药]琉凿饮子(《世医得效方》)。羌活10克 秦艽15克 大腹皮15克 茯苓皮30克 生薹皮?譬克 泽泻15克 。术通10克 擐目1克。.赤小基1导克 槟榔10克4、直墨圉证[主症]面浮足肿反复稍长劳后或午后加。脘胀纳步面色船白神倦乏由尿少色清大便或清。舌苜白精脉细弱。[治法l健脾化湿。[方药]参苓卣术散(《太平嘉爵和村揖方》)。党参15克 白术10克 茯苓15克 桔梗10克 山药15克 甘草5克 扁豆10克 莲子fiq10克 砂仁5克 葭仁鲫吏 便搪者加补骨脂。5、阳直木泛证[主症]全身高度浮肿鹿丈庸满卧则喘促。畏寒神倦面色羹黄或苍白纳步尿短少。舌澳胖边有齿印苔白脉抗细或结代.[治法]温肾助阳化气行木。[方药]济生肾气丸(《挤生方》)台真武汤(《伤寒论》)。赫地15克 山药15克 山蓖肉10克 茯苓15克 丹皮10克 泽诲15克 制附片5克(先煎) 内桂3克 白术10克 车前710克 卣芍15克 生姜5片 怀牛膝10克。
水肿治疗方法
赵天豫 副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一、手术治疗脑水肿后,首选手术治疗,对脑水肿也有一定的缓解作用。如脑挫伤、坏***、液化、蛛网膜下腔出血等疾病都有可能导致脑水肿,通过手术治疗有效清除颅内的血肿,脑水肿症状才能逐渐消退。二、脱水处理要缓解脑水肿患者的病情,还要注意脱水治疗,要根据病情选择脱水药物,目前常用的脱水药物有甘露醇、速尿等,脱水的效果都比较好。三、药物治疗脑水肿患者出现脑细胞损害时,可应用激素类药物进行治疗,以修复受损的脑细胞,缓解脑水肿病情。也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尼莫地平,以促进脑部血液循环,改善脑代谢功能,缓解病情。四、中医针灸找有经验的中医给自己做穴位针灸,也能有效消除脑水肿的症状,在针灸治疗时,可选择百会穴、三焦俞穴、三阴交穴为主穴,然后根据患者症状的不同,加上大椎穴、足三里穴、风池穴、风府穴等,坚持治疗,就能起到一定效果。五、膳食调理脑水肿患者饮食结构要合理,要多吃清淡、好消化、维生素、高蛋白、低脂肪的食物,不要吃高油、高脂肪的食物,比如多吃水果、蔬菜、少吃动物内脏、蛋黄、动物油等,同时要注意戒烟、戒酒等。
中医如何治疗水肿
荆鲁 主任医师 ***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对于水肿的治疗,中医学还提出以针刺的方法来治疗水肿,并且提出了温衣微动四级,中医水肿的治疗和护理方法。
怎样消除水肿
盛晓茜 副主任医师 沈阳市中医院水肿可以通过药物等方法消除。水肿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对于水肿的治疗,首先需要明确引起水肿的原因,明确诊断后,需要根据原发病进行治疗,才能达到消除水肿的目的。临床上比较常见的原因有心源性、***性、***性及特发性水肿。***性水肿主要是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所导致的低蛋白血症造成的。治疗上主要是需要输注人血白蛋白或利尿剂。***性水肿多为慢性肾小球肾炎或肾功能衰竭,导致患者的低蛋白血症引起的肾性水肿。治疗上需要补充人血白蛋白或利尿的药物。由于静脉回流障碍导致的急性左心衰,为心源性水肿治疗,主要是强心、利尿,扩血管。原发性水肿,通常是继发于甲状腺功能低下,治疗时需要补充甲状腺素。左心衰患者心功能差,肝脏和消化道充血,消化能力减弱。患者主要为液体、半液体和软米。建议少吃多餐,避免暴饮暴食。主食可以是米粥、面条、馄饨、面包等。可选择牛奶、鱼、虾、瘦肉和豆制品。不吃除芹菜、菊花、韭菜和卷心菜等高钠蔬菜外,避免油炸食品,如油条、油炸蛋糕、油炸方便面、全脂牛奶等。患者需要合理安排休息时间,不熬夜,保证夜间充足睡眠,坚持每天午休1小时左右。日常生活中注意保持大便通畅,定期排便,必要时使用开塞露或泻药,以免增加患者心肌耗氧量。应该注意预防感染,避免感冒,减少去拥挤的地方。如果发现呼吸道感染,应立即处理,并积极控制感染。身体状况稳定的人可以适当锻炼以提高身体抵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