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进入六康网全国知名整形美容咨询预约平台
首页 > 整形资讯 > 艾灸贴的功效与作用

艾灸贴的功效与作用

发布时间:2025-07-20 00:37:50 来源:http://www.6k11.com 作者:六康网

今天给各位分享艾灸贴的功效与作用的知识,其中也会对艾灸贴的功效与作用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

艾灸贴的使用方法 艾灸有什么好处

陈玉静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促进血液循环,从而促进皮肤更有效地吸收中草药的精华,而过到镇痛、祛湿、暖宫等作用。现代研究证实,艾叶精华在发热时产生的热量反射,是一种十分有效并适应于人体治疗的物理因子红外线。根据物理学的原理,任何物体都可以发射红外线和吸收红外线,人体也不例外。近红外线对人体的穿透深度较远红外线深,最深可达10mm,并被机体吸收。研究认为,艾灸在发热时产生的辐射能谱是红外线,且近红外线占主要成分。近红外线可激励人体穴位内生物分子的氢键,产生受激相干谐振吸收效应,通过神经-体液系统传递人体细胞所需的能量。艾灸时的红外辐射可为机体细胞的代谢活动、免疫功能提供所必需的能量,也能给缺乏能量的病态细胞提供活化能。而艾灸贴施于穴位,其近红外辐射具有较高的穿透能力,可通过经络系统,更好地将能量送至病灶而起作用,说明了穴位具有辐射共振吸收功能经络穴位与艾灸理化作用的有机结合,产生了灸法的"综合效应"艾灸的药性作用和热作用只有作用于经络穴位,才能起到全身治疗作用。例如,艾灸保健作用的产生是与强壮穴结合的结果。艾灸作用于关元穴有回阳救逆的作用;艾灸作用于百会穴有升阳举陷的作用;艾灸作用于阿是穴可起到消瘀散结、拔毒泻热的作用。因此我们认为,经穴是灸法作用的内因,而艾灸产生的药性和热是灸法作用的外因。内、外因素的有机结合,才能共同发挥灸法防治疾病的"综合效应"。发热贴主要是由中药膏体层、原料层、明胶层以及无纺布袋四部分组成的,原料层置于无纺布袋内,明胶层用于使一贴热粘附在皮肤上。原料层是由纳米级铁粉、蛭石、活性炭、无机盐、当归、艾草、生姜等合成的粉体,可在空气中氧气的作用下发生放热反应。无纺布袋的特点是均匀不漏、透气性好。明胶层选用日本特有的优质压敏胶涂层,粘结牢固,绝不撕损皮肤。而中药膏体部分则采用优质中草药提炼熬制而成,直接作用于体表,通过药物理疗作用与热疗作用相结合为患者减轻伤痛。二、艾灸贴具体功效温经散寒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有赖于气血的作用,气行则血行,气止则血止,血气在经脉中流行,完全是由于"气"的推送。各种原因,如"寒则气收,热则气疾"等,都可影响血气的流行,变生百病。而气温则血滑,气寒则血涩,也就是说,气血的运行有遇温则散,遇寒则凝的特点。所以朱丹溪说:"血见热则行,见寒则凝"。因此,凡是一切气血凝涩,没有热象的疾病,都可用温气的方法来进行治疗。《灵枢·刺节真邪》篇中说:"脉中之血,凝而留止,弗之火调,弗能取之"。《灵枢·禁服》亦云:"陷下者,脉血结于中,血寒,故宜灸之"。灸法正是应用其温热刺激,起到温经通痹的作用。通过热灸对经络穴位的温热性刺激,可以温经散寒,加强机体气血运行,达到临床治疗目的。所以灸法可用于血寒运行不畅,留滞凝涩引起的痹证、腹泻等疾病,效果甚为显着。行气通络经络分布于人体各部,内联脏腑,外布体表肌肉、骨骼等组织。正常的机体,气血在经络中周流不息,循序运行,如果由于风、寒、暑、湿、燥、火等外因的侵袭,人体或局部气血凝滞,经络受阻,即可出现肿胀疼痛等症状和一系列功能障碍,此时,灸治一定的穴位,可以起到调和气血,疏通经络,平衡机能的作用,临床上可用于疮疡疖肿、冻伤、癃闭、不孕症、扭挫伤等,尤以外科、伤科应用较多。扶阳固脱人生赖阳气为根本,得其所则人寿,失其所则人夭,故阳病则阴盛,阴盛则为寒、为厥,或元气虚陷,脉微欲脱,当此之时,正如《素问·厥论》所云:"阳气衰于下,则为寒厥"。阳气衰微则阴气独盛,阳气不通于手足,则手足逆冷。凡大病危疾,阳气衰微,阴阳离决等症,用大炷重灸,能祛除阴寒,回阳救脱。此为其他穴位刺激疗法所不及。宋代《针灸资生经》也提到:"凡溺***,一宿尚可救,解***人衣,灸脐中即活"。《伤寒论》指出:"少阴病吐利,手足逆冷……脉不至者,灸少阴七壮"。"下利,手足厥冷,烦躁,灸厥阴,无脉者,灸之"。说明凡出现呕吐、下利、手足厥冷,脉弱等阳气虚脱的重危患者,如用大艾炷重灸关元、神阙等穴,由于艾叶有纯阳的性质,再加上火本属阳,两阳相得,往往可以起到扶阳固脱,回阳救逆,挽救垂危之疾的作用,在临床上常用于中风脱症、急性腹痛吐泻、痢疾等急症的急救。升阳举陷由于阳气虚弱不固等原因可致上虚下实,气虚下陷,出现脱***、阴挺、久泄久痢、崩漏、滑胎等,《灵枢·经脉》篇云:"陷下则灸之",故气虚下陷,脏器下垂之症多用灸疗。关于陷下一症,脾胃学说创始者李东垣还认为"陷下者,皮毛不任风寒","天地间无他,唯阴阳二者而已,阳在外在上,阴在内在下,今言下陷者,阳气陷入阴气之中,是阴反居其上而复其阳,脉证俱见在外者,则灸之"。因此,灸疗不仅可以起到益气温阳,升阳举陷,安胎固经等作用,对卫阳不固、腠理疏松者,亦有效果。使机体功能恢复正常。如脱***、阴挺、久泄等病,可用灸百会穴来提升阳气,以"推而上之",又如《类经图翼》云:"洞泄寒中脱***者,灸水分百壮"。总之,这也是灸法的独特作用之一。拔毒泄热历代有不少医家提出热证禁灸的问题,如《圣济总录》指出:"若夫阳病灸之,则为大逆";近代不少针灸教材亦把热证定为禁灸之列。但古今医家对此有不同见解。在古代文献中亦有"热可用灸"的记载,灸法治疗痈疽,就首见于《黄帝内经》,历代医籍均将灸法作为本病证的一个重要治法。唐代《备急千金要方》进一步指出灸法对脏腑实热有宣泄的作用,该书很多处还对热毒蕴结所致的痈疽及阴虚内热证的灸治作了论述,如载:"小肠热满,灸阴都,随年壮",又如"肠痈屈两肘,正灸肘尖锐骨各百壮,则下脓血,即差"。"消渴,口干不可忍者,灸小肠俞百壮,横三间寸灸之"。金元医家朱丹溪认为热证用灸乃"从治"之意;《医学入门》则阐明热症用灸的机理:"热者灸之,引郁热之气外发,火就燥之义也"。《医宗金鉴·痈疽灸法篇》指出:"痈疽初起七日内,开结拔毒灸最宜,不痛灸至痛方止,疮痛灸至不痛时"。总之,灸法能以热引热,使热外出。灸能散寒,又能清热,表明对机体原来的功能状态起双向调节作用。特别是随着灸增多和临床范围的扩大,这一作用日益为人们所认识。防病保健我国古代医家中早就认识到预防疾病的重要性,并提出了"防病于未然"、"治未病"的学术思想,而艾灸除了有治疗作用外,还有预防疾病和保健的作用,是防病保健的方法之一,这在古代文献中有很多记载。早在《黄帝内经》就提到;在"犬所啮之处灸三壮,即以犬伤法灸之",以预防狂犬病。《备急千金要方》有"凡宦游吴蜀,体上常须三两处灸之,勿令疮暂瘥,则瘴疠温疟毒气不能着人"。说明艾灸能预防传染病。《针灸大成》提到灸足三里可以预防中风。民间俗话亦说"若要身体安,三里常不干"、"三里灸不绝,一切灾病息"。因为灸疗可温阳补虚,所以灸足三里、中脘,可使胃气常盛,而胃为水谷之海,荣卫之所出,五脏六腑,皆受其气,胃气常盛,则气血充盈;命门为人体真火之所在,为人之根本;关元、气海为藏精蓄血之所,艾灸上穴可使人胃气盛,阳气足,精血充,从而加强了身体抵抗力,病邪难犯,达到防病保健之功。现代,灸疗的防病保健作用已成为重要保健方法之一。三、艾灸贴的适用与不适用人群适用人群青少年:增强人体免疫力,调理身体机能、促进生长发育电脑手机族:针对颈肩疲劳、颈椎僵硬、活动不便,肩椎酸痛等。企业白领:针对久坐、久站给身体带来的各项损伤、疼痛、舒筋散结,修复受损身体机能女性:调理宫寒,痛经,月经不调及各种妇科不适司机从业者:针对腰腿疲劳,腰部酸痛,舒经通络,提高生理机能中老年人群:针对各种颈肩腰腿疼痛不适适用症状:肩颈、腰腿等风寒和疼痛亚健康问题,寒伤脾胃所致的脘腹冷痛,慢性风湿性关节炎慢性肠胃。艾灸贴粘位置及功效贴在肩部、肘部:对于肩周炎、网球肘造成的疼痛有很好的缓解作用贴于手臂:对手手臂疼痛、麻痹、血液不通有很好缓解作用贴于腿部:防止冬天过冷,缓解关节炎疼痛贴于背部:有效缓解腰肌劳损,肾虚体弱、背部酸涨的症状贴于脚裸:缓解各种跌打损伤贴于腰部:腰酸疼痛、弯腰难受、缓解各种骨质增生带来的疼痛。贴于腹部(女性):调理宫寒,痛经,月经不调及各种妇科不适不适用人群孕妇:倘使贴的部位正对着子宫,很可能导致子宫缩小,致使胎儿反常、早产;2.婴儿:婴儿皮肤很嫩,运动量少,防备低温烫伤,或者在撕下艾灸贴时撕伤皮肤;3.血液循环障碍者,皮肤热敏锐度低者,在操纵时要注意。4.晚上睡觉时不宜使用(主是是因为每个人的体质有别,有的人皮肤热敏锐度低,对热量感知不明显,当盖上被子时,会让艾灸贴的发热温度更好,容易造成低温烫伤)5.请勿贴在肚脐、伤口溃烂处,以免造成伤口的二次伤害6.皮肤使用有红痒或异常者,请立即停止使用。四、艾灸好坏的分辨艾条质量的优劣决定着治疗效果的好坏,质量好的艾条取决于如下几个条件:生长产地、采摘时间、制作工艺、储藏年限。一、产地:艾草在我国大部分地域均有生长,如以长江南北来划分可以分为大叶艾和小叶艾。长江以北为大叶艾,这种艾叶厚而宽绒毛多,艾绒纤维粗产量高,气味芬芳,火力柔和。大江以南的艾为小叶艾,叶小而薄,产量低,烟大火烈,产量低。好的艾绒多采购北方的艾叶制绒。二、采摘:艾叶采摘的时节必须在每年端午的前后择艾而采,故人云:端午时节草萋萋、野艾茸茸淡着衣。这个时节是艾草生长的最旺盛期,有经验的采药人会采取长得像人型的艾叶。或在采艾的前几天将看到的艾草用脚压倒,到采摘的时候只采摘又能站立起来的艾草叶子,这样的艾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用它制成的艾绒治疗的效果威力才够大。三、制作:制绒在整个工序中最为重要,古人多为手工制绒,现代均为机械制绒,这在治疗的效果上有着很大的差异。古人手工制绒首先将上好的艾叶与草木灰兑水搅拌成胶泥状,然后将艾叶泥制成饼状,晒干封存,使用时取出一饼双手反复***,筛去灰梗再反复***即成棉絮状的艾绒,手工制绒有生气,所以过去都用此法。四、储藏:本草中讲用艾者当用陈艾,孟子在其着作中也讲到这个问题,他讲:七年之疾,当求三年之艾。艾的储存的目的,主要是通过长时间的储存将其燥气化掉,其灸火就会更柔和舒适。艾条,这已经不错了。具备这四点后如法制作的艾条,在色、质、味、烟、火上与一般艾条便截然不同了。色:绒色土黄或金黄无当年艾的绿色。质:艾条整体挺拔结实不松软,绒体柔软无枝梗杂质。味:老艾条的气味芳香,无有当艾的青草味。烟:艾烟淡白不浓烈不刺鼻、气味香。好艾条,气味浓而不呛,艾烟淡白,还有一股清新。劣质艾条,艾的气味较淡,非常刺鼻,燃烧的杂质成分所产生的烟雾对人体健康有危害。火:火力柔和不刚烈,渗透力灸感强疗效好。

艾灸贴的功效和作用使用方法

刘一帆 副主任医师 聊城市人民医院艾灸贴具有补阳气、温经通络的功效。艾灸贴主要是通过穴位实现艾灸膏自我加热,促进健康,也有供药的作用。调理气血,散寒温经,适用于退行性关节炎、肩周炎、颈椎病、腰肌劳损、坐骨神经痛等疾病,有散风、止痛之功效。对女性而言,艾灸贴还可调节月经不调、痛经、温经及止血。艾灸贴使用前,清洁局部皮肤,取出控温棒贴在穴位上,然后将艾灸棒穿过控温棒贴在穴位上。艾灸贴可保温8小时左右,使用时注意控制温度,避免烫伤。

艾灸贴的功效与作用

白田雨 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第三医院艾灸贴的功效与作用有温经通络,散寒除湿止痛。艾灸贴不采用明火,而是通过膏药的方式将药物渗透进肌肤,在散热过程中加速艾灸贴中药物成分的释放。艾灸贴操作起来比较简单方便,安全系数较高,而且仍有传统艾灸的功效,能够祛除寒邪,温经通络,止痛。可以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颈椎病、肩周炎、腰肌劳损、坐骨神经痛、***等引起的疼痛。艾灸贴如果贴到下腹的关元等穴位,还可以调理宫寒,对于月经不调、痛经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艾灸贴的功效与作用有哪些?

崔玉荣 主治医师 济南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艾叶的功效主要是温经散寒,因为有温热的刺激作用,因此在温热刺激作用之下,还可以行气、止痛,还有一些艾叶,如果放于特殊的地方,比如肚脐,还可以起到回阳救逆的作用,因此艾灸贴对于一些寒性的疾病效果非常好。但是若是热证,比如发高烧,或者是阴虚的症状,本身五心烦热,手脚心爱出汗、晚上盗汗、舌苔发黄、舌质发红,就是热证,这种情况下不可以用艾灸贴。

艾灸贴的作用和功效

彭文琦 副主任医师 钦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艾灸贴可以缓解和治疗身体疾病,如风湿性关节炎、肩周炎、颈椎病,艾灸贴可以疏通经络,清除淤积在关节里的风寒病根,从而起到缓解疼痛的作用。艾精油具有迅速渗透功能,改善腰肌劳损、坐骨神经痛、腰椎盘突出,艾灸贴中的艾草药可以理气血、逐寒湿、温经止血等功效,从而调理宫寒、月经不调、缓解痛经。

艾灸贴的作用和禁忌

赵天豫 副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如果患者患有阴虚内热或者阳性火热是不可以使用艾灸贴的,如果患者有中风病症和高热等病人也是不宜使用的,还有一些重要的心脏部位,患者或者面部出现问题的患者都是不宜使用的。建议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使用,切忌盲目用药,以免造成其他不良的症状。

艾灸贴使用方法

马小丽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艾灸贴使用方法通常可以直接贴在身体患处的部位,可以用于辅助治疗效果。艾灸贴使用期间通常可以起到驱寒、止痛、调经等多种的功效,使用期间多数可以贴在身体相对应的穴位部位,同时也可以直接贴在身体局部的皮肤部位,可以起到加快身体代谢和促进身体血液循环的作用,同时可以加快体内脂肪排出和缓解身体局部出现的疼痛,同时还可以改善身体出现的月经不调等多种的不良情况,具体的使用方法还需要听从专业医生指导。艾灸贴使用期间病情没有减轻或者有所加重,需要及时到医院检查就诊。

艾灸贴的作用和禁忌

陈玉静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禁忌有极度疲劳,过饥、过饱、酒醉、大汗淋漓、情绪不稳,或妇女经期忌灸。某些传染病、高热、昏迷、抽风期间,或身体极度衰竭,形瘦骨立等忌灸。

艾灸养生

第一、艾灸养生保健灸法艾灸足三里穴。犊鼻穴下的三寸位置就是足三里穴,它和胫骨前缘有着一横指的距离。简单准确找到穴位的方法推荐,正坐屈膝,用手去摸取胫骨粗隆,在胫骨粗隆外下缘直下一寸的位置便是。经常用艾针灸足三里穴可以具有补益脾胃、调和气血、预防疾病的功效,只需要用艾条进行15分钟的熏热即可。第二、艾灸命门穴命门穴的位置在背后第二腰椎下方与肚脐相对的位置,是人生命力的中心,是元气所聚集的地方,如果对这个穴位进行艾灸可以起到补肾壮阳的功效,是保健强壮的重要穴位。只需要用艾条进行15分钟的熏热即可。第三、艾灸关元穴关元穴是位于我们肚脐位置下三寸的位置,这个是养生保健的重要穴位,长期施以针灸可以使人体元气充足,因为刺激这个穴位可以达到调理气血、补肾固精的目的,并且能够治疗泌尿及生殖系统的各种疾病。用艾条进行15分钟的熏热即可。第四、艾灸中脘穴中脘穴位于我们腹部的正***,肚脐上四寸的位置,用艾对此穴位的刺激,可以治疗和调理胃部疾病。2艾灸简单有效的中风急救如果发现患者有语言不清、口眼歪斜、肢体麻木无力等中风症状,可以按顺序依次艾灸以下七穴:百会、风池、耳前发际、肩井、曲池、风市、足三里。此急救方法在多家古籍经典中均有记载,取穴大致如上(可加大椎穴),均言极为有效。《黄帝明堂灸经·正人形第四》:“黄帝问岐伯曰:凡人中风,半身不遂,如何灸之?岐伯答日:凡人未中风时,一两月前,或三五个月前,非时,足胫上忽发酸重顽痹,良久方解,此乃将中风之候也。便须急灸三里穴与绝骨穴,四处各三壮。”“凡人不信此法,或饮食不节,酒色过度,忽中此风,言语蹇涩,半身不遂,宜于七处一齐下火,各灸三壮。如风在左灸右,在右灸左。一、百会穴。二、耳前发际。三、肩井穴。四、风市穴。五、足三里穴。六、绝骨穴。七、曲池穴。上七穴,神效极多,不能具录,依法灸之,万无一失也。”孙思邈在《千金翼方·卷十七·中风下》中详细记载:“初得风之时,当急下火,火下即定……其灸法先灸百会、次灸风池、次灸大椎、次灸肩井、次灸曲池、次灸间使,各三壮,次灸三里五壮。其炷如苍耳子大,必须大实作之,其艾又须大熟。从此以后,日别灸之,至随年壮止。”还强调要重视先兆症状,坚持施灸,“凡人稍觉心神不快,即须灸此诸穴各三壮,不得轻之,苟度朝夕,以致殒毙,戒之哉”《医学纲目·肝胆部·中深半身不收舌难言》:“凡人风发,怕痛不肯灸,忽然卒***,是谓何病?曰:风入脏故也,病者不可不知。予自五月间,口眼喎斜,灸百会等三穴即正,右手足麻木无力,灸百会、发际等七穴得愈。七月气塞,涎上不能语,魂魄飞扬,如堕江湖中,顷刻欲绝,灸百会、风池等,左右颊车二穴,气遂通,吐涎半碗,又下十余行,伏枕半月,遂平复。自后,凡觉神气少异于常,即灸百会风池等穴,无不立效。”3夏季艾灸四个穴可助性夏天可不是只意味着吹空调、吃烤串。我国传统医学将夏季看做是祛病延年,健康保健的关键时节。如果不知这一点,可真的是浪费了大好时光。今天说说利用夏季特殊气候来调理性功能的问题。一,性功能低下符合冬病夏治的规律吗?冬病夏治是我国传统医学的独特认识,认为呼吸系统疾病、风湿免疫类疾病,可以在夏季进行治疗,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实际上,部分性功能低下患者也适合在夏季来调理。中医认为,部分性功能低下和肾阳不足有密切关系。冬季肾阳潜藏,元阳虚损,故而易加重病情。夏季,人体阳气外达,气血充盈。此时补阳壮阳,效果较平时明显。尤其是在夏至前后调理,对于驱散肾中虚寒、提振全身正气有很大帮助。二,夏日哪些方法能调理性功能低下?传统医学认为,艾灸四大穴位效果立显。1,艾灸关元穴。关元穴属于任脉,在前正***上,脐下三寸。艾灸该穴可缓解神经衰弱、中风脱证、肾虚气喘、遗精、***、功能性子宫出血、子宫脱垂等等。每日艾灸15分钟后到半个小时即可。2,艾灸足三里。该穴位于外膝眼下三寸,胫骨外侧约一横指处,是全身的强壮要穴。每天艾灸20分钟,可以提振脾阳。脾阳为后天之本,与先天之本肾阳呼应,互为补充,共同维系人体生理功能。3,艾灸肾俞穴。该穴属于足太阳膀胱经,位于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本穴功专补肾,为壮阳的第一要穴。每天艾灸15分钟即可。4,艾灸命门穴。命门穴位于督脉上,在第二腰椎和第三腰椎棘突之间,有温肾壮阳、培元补肾的功能,对治疗沈阳不足、命门火衰引发的腰痛、男性性功能低下以及妇科病,有一定帮助。每天艾灸30分钟。三,还有哪些人需要夏日壮阳?除了性功能低下、性冷淡的患者外,畏寒怕冷、四肢不温的患者,完谷不化、消化不良的患者,精神不振、萎靡懒动的患者,以及舌胖而淡的患者,都需要在夏季通过艾灸以上四穴来缓解症状。4经期可以***灸吗艾灸在我国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具有奇特养生保健的作用。艾灸是活血化瘀,舒筋通络的,而有很多人用艾灸是治疗痛经的和一些女性疾病,盆腔炎,附件炎,子宫内膜炎,宫颈糜烂,不孕症等等很多妇科疾病。那么就避免不了会遇到经期。那么,经期是否可以艾灸?经期可以***灸吗?经期有的人血量很大,那么艾灸是活血化瘀,舒经通络的,如果此时你在艾灸,也许会更加促进了活血化瘀的功能,而导致经血更多。如果你的经量很少,那么你经期艾灸正好趁艾灸的活血化瘀和舒经通络的功能来促使经量加大。排除体内的一些瘀阻,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但是经期艾灸一定要因人而异。月经期应注意以下几点1、注意外阴清洁,在月经期每天要用温开水清洗外阴;洗澡时不要用盆浴,最好用淋浴,以免脏水进入***,引起炎症。2、月经期绝对不能过性生活,因为性生活容易把细菌带入***而引起炎症,同时也引起月经过多,月经时间延长等。3、月经期要有充足的睡眠,少吃生冷的食物及辛辣刺激性食物,注意不要受凉,淋雨等。4、月经期虽然有些不舒服,但可以照常工作,学习及参加一般的家务劳动,但太剧烈的劳动应尽量避免,不要在潮湿的地方久待。5艾灸有副作用吗对于艾灸副作用这个问题一定要引起注意,艾灸有副作用吗?初识艾灸的人都有这样的担心。艾灸是一种纯天然自然疗法,艾灸本身是不会产生副作用的。艾灸的副作用主要表现在错误的判断了身体的体质,错误的选择了施灸的穴位,从而造成的身体的不适,经过正确的方法指导是可以调节过来的。艾灸具有效果明显、简便易行、经济实用的优点,几乎没有什么毒性和副作用,只要操作方法得当,穴位掌握准确,对人体一般不会产生不良反应。艾灸为身体补充阳气,尤其适用于阳虚体质。艾灸有补泻的作用,对于阴虚火旺热症体质的人,要先从泻法开始,滋阴的同时再调理阴阳的平衡。也就是施灸的穴位和方法有所不同。如果操作不当,也可能会产生不适,就会被理解是所谓的艾灸的副作用,建议应该到专业的地方进行指导。比如专业的艾灸养生馆。艾灸是一种物理和药理结合的中医疗法。是绿色自然疗法,起源于***古代,是艾草制成的艾绒燃烧来治病养生的方法。正是因为它的绿色天然一直流传至今。艾灸疗法调理要有耐心,勿急于求成,灸从久,要有长久坚持下去的信心,这样才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对于养生保健,更要持之以恒。但由于体质和症状不同,开始施灸可能引起发热、疲倦、口干、全身不适等反应,一般不需顾忌,继续施灸即能消失.其实任何治疗方法都有副作用,关键在于怎么去处理。和其他治疗方式比起来,艾灸的副作用算是最小的,是唯一可长期用于自我保健的方法。

返回
首页
在线
客服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