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颈部各区的皮下脂肪量有较大差异,可分为多脂肪区、少脂肪区和无脂肪区(图16‐1)。1. 多脂肪区:鼻翼外平均1.9c m、口角外上平均1.8c m处,是皮下脂肪最厚的部位,均厚0.8c m。一般在鼻唇沟外上方,这里的皮下脂肪位于由表情肌围成的三角形凹窝内,窝的上界是眼轮匝肌下缘,内侧界是上唇的表情肌,外侧界是颧肌。窝底有面动脉、上唇动脉以及面神经颊支分支等通过。此凹窝的下内方恰是多脂肪区和无脂肪区的分界线,该界线的体表解剖标志是鼻唇沟。2. 少脂肪区:颞区缺乏皮下脂肪。在皮肤和颞浅筋膜之间,仅有少量的薄层脂肪分布。耳垂下及乳突下区域是第2个少脂肪区,其深面的耳大神经、颈外静脉等结构仅有薄层的smas组织覆盖。3. 无脂肪区:口轮匝肌和眼轮匝肌表面几乎无皮下脂肪分布,真皮和轮匝肌纤维几乎直接连接。另外,额肌表面也几乎无皮下脂肪分布。上述部位皱纹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