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各位分享针灸的治疗原则及作用的知识,其中也会对针灸的治疗原则及作用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
- 1、中医针灸疗法的治疗作用
- 2、针灸的治疗作用
- 3、针灸治疗原则:治神守气
- 4、针灸的治疗作用
- 5、针灸的原理及作用
- 6、图书知识聚合
- 7、针灸治疗原则
中医针灸疗法的治疗作用
中医针灸疗法是运用刺法和灸法刺激人体的一定部位(腧穴),起到改善关节活动度、增强肌力、减轻疼痛等作用,从而改善...广义的灸法既是指采用艾绒等为主烧灼、熏熨体表的方法,...
针灸的治疗作用
杨知博 副主任医师 吉林省吉林中西医结合医院第一是疏通经络,凡是经络闭阻产生的局部肿胀、疼痛、瘀血、麻木、拘挛等症状都可以通过针灸进行治疗,以达到疏通经络,调理气血,通则不痛的目的;第二是扶正祛邪,针刺的补法和艾灸具有扶正的作用,针刺泄法和放血有祛邪的作用,通过扶正祛邪,来提高机体抗病能力,祛除病邪,达到邪去正安的目的;第三是调和阴阳,根据病情的阴阳偏盛偏衰情况,通过针灸,可以补其不足,泄其有余,以达到阴阳平衡身体健康的目的。
针灸治疗原则:治神守气
针灸治疗原则就是针灸治疗疾病时所必须遵循的基本法则,是确立治疗方法的基础。《灵枢·官能》说:“用针之服,必有法则。针灸治疗的病种众多,针灸方法也多种多样,所以从...
针灸的治疗作用
王燕 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针灸的治疗作用1,疏通经络疏通经络的作用就是可使淤阻的经络通畅而发挥其正常的生理作用,是针灸最基本最直接的治疗的作用。经络“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运行气血是其主要的生理功能之一。经络不通,气血运行受阻,临床表现为疼痛、麻木、肿胀、瘀斑等症状。针灸选择相应的腧穴和针刺手法及三棱针点刺出血等使经络通畅,气血运行正常。2,调和阴阳针灸调和阴阳的作用就是可使机体从阴阳失衡的状态向平衡状态转化,是针灸治疗最终要达到的目的。疾病发生的机理是复杂的,但从总体上可归纳为阴阳失衡。针灸调和阴阳的作用是通过经络阴阳属性、经穴配伍和针刺手法完成的。3,扶正祛邪针灸扶正祛邪的作用就是可以扶助机体正气及驱除病邪。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的过程,实质上就是正邪相争的过程。针灸治病,就是在于能发挥其扶正祛邪的作用。针灸时几大注意事项:1、过于疲劳、精神高度紧张、饥饿者不宜针刺;年老体弱者针刺应尽量采取卧位,取宜穴少,手宜法轻。2、怀孕妇女针刺不宜过猛,腹部、腰骶部及能引起子宫收缩的如合谷、三阴交、昆仑、至阴等禁止针灸。3、有出血性疾病的患者,或常有自发性出血,损伤后不易止血者,不宜针刺。4、因不配合,一般不留针。婴幼儿囟门部及风府、哑门穴等禁针。5、皮肤感染、溃疡、瘢痕和肿瘤部位不予针刺。6、眼区、胸背、肾区、项部,胃溃疡、肠粘连、肠梗阻患者的腹部,尿潴留患者的耻骨联合区针刺时应掌握深度和角度,禁用直刺,防止误伤重要脏器。
针灸的原理及作用
针灸的作用有疏通经络、补血益气等。具体分析如下:一、原理1、刺激人体的穴位:针灸通过针扎于皮肤表面,可以刺激人体的穴位,对于体质虚弱的患者,通过针灸的方法可以增强身体的抵抗力,有效***寒气入侵体内。2、调和阴阳:患有疾病的患者,身体内的阴阳处于失衡的状态,通过针灸的方法可以调节身体,促使身体阴阳平衡。二、作用1、疏通经络:当人体内血液循环不通畅时,通过针灸的方法,可使身体内的气血运行通畅,从而达到疏通经络的作用。2、补血益气:当人体气血虚弱时,通过针灸的方法,可有效补充身体内的气血,还可以起到调节体内气血的作用,针灸足三里穴,还有利于肠胃的蠕动。针灸应该选择正规医院进行,不可独自完成操作。进行针灸应避开过度饥饿、身体过度劳累的状态下,以免出现晕厥的情况。有出血倾向的患者不宜进行针灸,可能会出现大出血的情况,不利于疾病的恢复。
图书知识聚合
在1本书中找到答案(二)中医治疗针灸 1)体针: 选取太溪、太冲、关元、神门、三阴交、心俞、肾俞、肝俞。每天针刺1次,连续6天,中间休息1天,连续4周为1个疗程。 2)腹针 A.上脘、中脘、气海、关元、中极、双气穴、双四满。适用于更年期月经不调。 B.中极、关元、双石门、阴交、双门穴(关元旁开3寸)。适用于更年期崩漏。 C.中脘、关元、上脘、双阴都、双太乙、双天枢。适用于更年期精神障碍。 D.中脘、关元、气海、大横、双下风湿点。适用于更年期泌尿系统疾病。 3)艾灸: 用艾条温和灸足三里、三阴交各10分钟,以皮肤发红为度,起床及睡前各1次。10天后改为每天1次,长年不断。若月经过多,灸断红穴(在手背第2、3掌骨间);每次3~5壮,每天1次。 4)梅花针叩击治疗: 足部常规消毒后,用梅花针叩击双足底肾上腺、肾、脑垂体、甲状腺、生殖腺反射区各1分钟,心、肝反射区各2分钟,以皮肤轻度潮红而不出血、无明显疼痛为度。每日1次,1周为1个疗程,中间间隔1天,继续下一疗程。 5)耳针:王小云人民卫生出版社
针灸治疗原则
陈玉静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1,补虚泻实。2,清热温寒。3,治病求本。4,三因制宜。补虚泻实简而言之为,虚则补之,实则泄之。清热温寒简而言之为,热者寒之,寒者温之。治病求本是指,在治疗疾病时抓住疾病的根本原因,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方法。三因制宜是指,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因人制宜三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