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各位分享***中医科学院针灸医院的知识,其中也会对***中医科学院针灸医院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
- 1、***中医科学院针灸医院招募围绝经期情绪障碍女性
- 2、***中医科学院针灸医院
- 3、中医科学院***
- 4、***中医科学院针灸医院肿瘤科就诊须知
- 5、招募:***中医科学院针灸医院招募孤独症患儿
- 6、针灸挂什么科
- 7、中医针灸治疗
- 8、中医针灸小常识
- 9、中医针灸怎么学
***中医科学院针灸医院招募围绝经期情绪障碍女性
萨仁图雅 副主任医师 内***际蒙医医院40~60岁女性。⑵有月经紊乱、潮热面红、烘热汗出、情绪激动、情志异常、皮肤异常感觉等症。⑶有情绪抑郁、焦虑、紧张和猜疑等症状,且符合相关量表测试评分。⑷无妇科恶性肿瘤,心脑血管、肝肾及造血系统等严重的身体疾病患者。⑸自愿参加,能配合医生完成一个半月疗程的治疗。联系方式:010-64031166-251158*****683
***中医科学院针灸医院
***中医科学院针灸医院(官网:http://www.acuworld.net/zjyy):1951年政务院正式批准在***下建立针灸疗法实验所,下设门诊部,广泛开展针灸医疗并培训针灸人才。***中医科学院针灸医院1955年***中医研究院成立,经中央文委批准,针灸疗法实验所改名为中医研究院针灸研究所,设有五个针灸治疗室、X光室、化验室以及生理、生化解剖等基础研究室。***中医科学院针灸医院1983年,针灸研究所被确定为世界卫生组织传统医学(针灸)合作中心,门诊开展了以针灸为主治疗神经循环运动消化呼吸内分泌泌尿生殖系统以及疼痛性和疑难杂症,均取得良好效果,受到患者好评。***中医科学院针灸医院2003年针灸研究所门诊部通过加强内涵建设,提高服务质量,实现了计算机联***理,年底,被评为北京市医保定点单位,使服务质量和门诊量得到了进一步提高。***中医科学院针灸医院2005年11月***中医研究院更名为***中医科学院,同时决定将针灸研究所门诊部变更为“***中医科学院针灸医院”,并由上级卫生主管部门颁发了***中医科学院针灸医院执业许可证。***中医科学院针灸医院是以针灸为主的综合性医疗机构,科室设施较全,拥有一支高年资、高水平的临床队伍,开设了内、外、妇、儿、皮肤、五官、口腔、肿瘤、骨伤、按摩以及中医、针灸等20多个临床科室,共有医务人员百余名,在针灸治疗各种疼痛性疾病、冠心病心绞痛、高血压、缺血性血管病、胃下垂、良性甲状腺结节、单纯性面神经麻痹、肩关节周围炎、颈椎病、中心性视肉膜脉络膜病变以及针灸养生保健、抗疲劳、抗衰老等方面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中医科学院针灸医院将竭诚为海内外患者提供医疗保健服务。地址:北京东直门内南小街16号旁门(***中医科学院北大门西侧)邮政编码:100700电话号码:64031166-218;64014411—2723乘车路线:106、107电车,24路汽车到东直门内站下车或乘地铁到东直门下走南厅西出口
中医科学院***
王燕 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针灸能调节神经及血管,兴奋肌肉关节的活动,旺盛衰弱的内脏机能或抑制亢奋的内脏机能,刺激腺体的分泌,旺盛细胞的新陈代谢,调整血行,消散炎肿。可见针灸对人体各部位生理机能均能发生刺激与调整作用。***是通过调整内分泌功能,抑制胃肠吸收亢进,从而逐渐减去体内多余脂肪。减肥常用有效穴位体针减肥穴位:选用脾经、胃经、大肠经为主穴。脾经穴服陵泉、血海、三阴交。胃经穴天枢、足三里。大肠经穴曲池、合谷穴。面颊部加取颊车穴,腹部加取中脘、梁门、气海、大横。背腰部加取委中、承山、脾俞、胃俞。上述穴位可以疏导经络、通调肠胃、健脾利湿、化痰***。操作方法:用毫针剌,留针30分钟,每日1次,依据肥胖程度每1020次为一疗程。每疗程可减3~5公斤。耳针减肥穴位:胃穴、脾穴、内分泌。用中药“王不留籽”放在耳穴上,再用胶布固定。每次餐前30分钟按压上述耳穴23分钟,有灼热感为宜。针灸冶疗同时还应注意生活规律,坚持散步,适当控制饮食。针灸疗法是根据中医理论,针对不同穴位施以针刺达到治病防病的一种疗法,主要包括体针及耳针等治疗方法。人体经络遍布全身,内联脏腑,外达肌肉骨骼皮肤等所有组织及各个器官,把人体联系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经络能够运行气血,保证人体营养物质的供给,又能协调阴阳,使人体的功能活动处于动态平衡。刺激经络上的特定穴位,具有疏通经络,调气活血,协调脏腑功能,疏理气机等作用。刺激腧穴通过经络的调整作用,加强脾肾的功能,这就是扶助正气,又通过经络的疏通作用祛除停于体内的邪气,***正是通过扶正驱邪来达到目的。***的效果举世公认,坚持较长时间,并配合饮食及运动,效果更好一些。
***中医科学院针灸医院肿瘤科就诊须知
李槐 主任医师 ***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010-84027660附近的公共交通:1、地铁2号线:东直门站D口(西南口),东直门桥西南300米2、地铁13号线:东直门站下车3、地铁5号线:北新桥站下车,向东一站地,可坐106、107、635公交车,东内小街下车4、公交车:24、106、107、117、635路到东内小街下车5、公交东直门:915(顺义南彩汽车站—东直门外)916(怀柔—东直门)966(平西王府—东直门外)413(东直门—南十里居)418(金盏—东直门)→东直门站下→东直门桥西50米,路南左拐,向南走50米右拐,向西走200米,路的南侧即可见到***中医科学院针灸医院。医保提示1、参保人员去定点医院看病必须带贴有条形码的《北京市医疗保险手册》;2、医保定点医院要查验参保人员《北京市医疗保险手册》,通过手册上的条形码采集参保人员的基本信息,出具当次门(急)诊就医所开具的医疗费用单据,并向医疗保险信息系统及时准确地上传参保人员的门诊费用;3、参保人员看病后,将处方、门诊收据(门诊***)、明细清单等相关单据留存,并及时报送单位或社保所,申请医疗费用报销;4、各区县医保中心接到单位和社保所的参保人员门(急)诊费用后,将相关单据和就诊时上传的电子信息进行对比和审核,将符合基本医疗保险规定的医疗费用给予报销;5、报销后的费用,退休人员经银行直接划拨到参保人员个人存折中,并通过邮局将报销账单寄给个人,在职人员由单位代发。提示:门急诊从2009年也可以实行实时报销了,参保人员在门诊就医后付费时,刷过社保卡后,只需要缴纳自付部分的金额,可报销部分的金额无需参保人先行垫付,只要记载在患者社保卡和医院系统内即可。之后,***分别将为医院结算可报销部分的金额,不需个人再提交单据。
招募:***中医科学院针灸医院招募孤独症患儿
白云 主任医师 内***际蒙医医院2、患儿年龄3~6岁(含)。3、无心脑血管、肝肾及造血系统等严重的身体疾病患者。4、无金属过敏者。5、患儿父母知情同意,并且能坚持2个月以上治疗。联系单位:***中医科学院针灸医院联系地址:东直门内北新仓18号联系人:胡静医生联系方式:010-64031166-285138*****887
针灸挂什么科
针灸治疗可以挂中医针灸科。针灸的禁忌症有:1:患者在过度饥饿、暴饮暴食、醉酒后及精神过度紧张时,禁止针刺。2:孕妇的少腹部、腰骶部、会***及身体其他部位具有通气行...
中医针灸治疗
赵天豫 副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1、神经障碍带状疱疹;头痛、偏头痛;三叉神经痛;面神经麻痹(在3-6个月内发病);面肌痉挛;中风后遗症(在恢复期间);失眠(不伴有抑郁症状);遗尿;肋间神经痛等等。就带状疱疹而言,西医认为是由病毒感染所致的神经性损伤,中医认为带状疱疹属热毒内蕴,可用拔罐法、刺络法、放血法等方法治疗,效果较好。但是要及时治疗疱疹,否则会出现后遗症,其后遗症表现为:有的以疼痛为主,有的以皮神经麻木、瘙痒为主。值得注意的是,由于神经损伤的可逆性较差,这种病治疗得越早,效果就越好。2.女性疾病经期失调、乳腺增生、痛经、绝经期综合征等。另外还可以用来辅助治疗卵巢早衰,子宫肌瘤,不孕。这些痛经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一般采用针灸治疗,疗效较好。因此,怎样判断痛经的类型呢?原发为无痛性,但由于某些特殊原因,如生气、寒气等外界因素所诱发,因此对此病的治疗,针灸往往比药物疗效更好。二次痛经是指由某些疾病引起的痛经,如子宫内膜异位症等,应针对原发病进行治疗。三、骨关节病颈椎病;***;落枕;肩周炎;网球肘;急性腰扭伤;膝骨关节炎;踝部扭伤等。在机理上,镇痛是针灸的首要治疗作用,因此对于与骨关节病有关的一些疼痛,针灸的疗效较为显著。4内分泌失调甲亢、糖尿病、肥胖;慢性疲劳综合征;***、黄褐斑等。在这些疾病中,甲亢、甲低、甲状腺结节、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多以针灸为主。5.呼吸道疾病支气管哮喘;咽炎;感冒;咳嗽;扁桃腺炎等。例如慢性支气管炎,其表现为爬楼或跑步后气短,运用针灸、拔罐、放血等方法配合治疗,患者会感到日常活动后气短症状减轻,而且在遇冷天气时,症状也不易反复或加重,例如咳嗽,许多人会出现感冒后咳嗽很久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进行针灸治疗,配合拔罐可以很快消除症状。6.男性不育症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等,其中以前列腺发炎状表现,如尿分叉、尿等待、尿频等。若辨证准确,所选经穴到位,深浅刺激得当,也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另外,针灸还可以治疗某些五官疾病,如近视、牙痛、耳鸣、耳聋、变态反应性鼻炎、消化道疾病,如萎缩性胃炎、糜烂性胃炎、慢性浅表性胃炎、胃溃疡、腹胀、腹泻、便秘等。
中医针灸小常识
1.请各位说一些中医针灸的入门知识如何使针灸进针时不疼痛医者应刻苦锻炼指力和技巧,多在自己身上练习,仔细体会针感。以便更好地练好针刺手法,减轻因此而引起的针刺疼痛。针尖有钩时刺入肌体后易产生疼痛,在针刺前必须选好针具。取穴要避开瘢痕或溃疡组织,下针前要指切穴区皮肤,避开痛点,为了避免误伤血管壁和刺中肌腱或骨膜,应熟悉穴区的解剖情况,送针时要仔细体会针尖是否触及较坚韧的组织等,及了解病人的反应。在感觉灵敏处的穴位2.***针灸文化知识针灸疗法的历史文化针灸由“针”和“灸”构成,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内容包括针灸理论、腧穴、针灸技术以及相关器具,在形成、应用和发展的过程中,具有鲜明的中华民族文化与地域特征,是基于中华民族文化和科学传统产生的宝贵遗产。【起源】针灸医学最早见于二千年多前的《黄帝内经》一书。《黄帝内经》说:"藏寒生满病,其治宜灸",便是指灸术,其中详细描述了九针的形制,并大量记述了针灸的理论与技术。两千多年来针灸疗法一直在***流行,并传播到了世界。而针灸的出现,则更早。远古时期,人们偶然被一些尖硬物体,如石头、荆棘等碰撞了身体表面的某个部位,会出现意想不到的疼痛被减轻的现象。古人开始有意识地用一些尖利的石块来刺身体的某些部位或人为地刺破身体使之出血,以减轻疼痛。古书上曾多次提到针刺的原始工具是石针,称为砭石。这种砭石大约出现于距今8000至4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相当于氏族公社制度的后期,人们已掌握了挖制、磨制技术,能够制作出一些比较精致的、适合于刺入身体以治疗疾病的石器,这种石器就是最古老的医疗工具砭石。人们就用"砭石"刺入身体的某一部位治疗疾病。砭石在当时还更常用于外科化脓性感染的切开排脓,所以又被称为针石或石。《山海经》说:"有石如玉,可以为针",是关于石针的早期记载。***在考古中曾发现过砭石实物。可以说,砭石是后世刀针工具的基础和前身。灸法产生于火的发现和使用之后。在用火的过程中,人们发现身体某部位的病痛经火的烧灼、烘烤而得以缓解或解除,继而学会用兽皮或树皮包裹烧热的石块、砂土进行局部热熨,逐步发展以点燃树枝或干草烘烤来治疗疾病。经过长期的摸索,选择了易燃而具有温通经脉作用的艾叶作为灸治的主要材料,于体表局部进行温热刺激,从而使灸法和针刺一样,成为防病治病的重要方法。由于艾叶具有易于燃烧、气味芳香、资源丰富、易于加工贮藏等特点,因而后来成为了最主要的灸治原料。"砭而刺之"渐发展为针法,"热而熨之"渐发展为灸法,这就是针灸疗法的前身。【针灸的历史】据古代文献《山海经》和《内经》,有用“石篯”刺破痈肿的记载,以及《盂子》:“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的说法,再根据近年在我国各地所挖出的历史文物来考证,“针灸疗法”的起源,可能就在石器时代。针灸是一门古老而神奇的科学。早在公元6世纪,针灸学术便开始传播到国外。目前,在亚洲、西欧、东欧、拉美等已有120余个***和地区应用针灸术为本国人民治病,不少***还先后成立了针灸学术团体、针灸教育机构和研究机构,著名的巴黎大学医学院就开设有针灸课。据报道,针灸治疗有效的病种达307种,其中效果显著的就有100多种。1980年,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了43种推荐针灸治疗的适应病症。1987年,世界针灸联合会在北京正式成立,针灸作为世界通行医学的地位在世界医林中得以确立。二千五百年前,***诞生了第一部医学巨著——《黄帝内经》,在这部典籍中,一个重要的概念贯穿于全书,那就是经络。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古人发现人体上有一些纵贯全身的路线,称之为经脉;又发现这些大干线上有一些分枝,在分枝上又有更细小的分枝,古人称这些分枝为络脉,“脉”是这种结构的总括概念。随着冶炼技术的发展,人们制成了金属针,称为微针,并用微针对经脉进行治疗。《黄帝内经》分为两部书,其中之一叫做《灵枢经》,也称为《针经》,就是专门论述用微针治疗经络的著作。《黄帝内经》对经络作了系统的总结,在经脉之外,增加了络脉、经别、经筋、皮部和奇经等新的概念,它们共同组成了经络系统,成为古人心目中人体最重要的生理结构。《黄帝内经》还阐述了经络的功能,即运行气血、平衡阴阳、濡养筋骨、滑利关节、联络脏腑和表里上下以及传递病邪等。《黄帝内经》对经络系统及其功能的认识主要来自于长期的临床观察,也包含一些推理分析的结果和取类比象的描述。刺法灸法学,是针灸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针灸临床治疗疾病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历代针灸学家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理论知识,是刺法灸法的内容不断充实,理论不断完善,为本学科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和实践基础。3.中医知识问答经络理论是中医针炙的根。经络是人身“隐形”的“高速公路”。“隐形”是说现代科学之发达,还是难以实验的方法发现经络的存在。“高速公路”是指经络在人体中起着“重要”作用。有人把人体分为九大层次,第一层次是“人体生理组织系统”,第二层次是“中医经络及穴位系统”,西医一般是基于人体第一层次的,中医是基于人体第二层次的。经络是如何发现的?大体在远古,“天人合一”是人们普通的信念,人们都有“返观内视”的习惯,李时珍说:“内景隧道,唯返观者能照察之”。不少人能返观内视看到经络,把经络用于医学实践,发展出中医针炙。看来,以远古某个时期的标准来衡量中医师,不能“返观内视”经络者,都是不合格的。针炙穴位能治病的原理何在?有人说是把某种看不见的“能量”通过针炙影响穴位,经络,进而影响对应的生理组织系统。看不见的东东,不好评论,我们这里撇开这个玄虚的东东不谈,针炙为什么能治病?《一针见效—认识针灸》一文中说:“针灸是利用调节虚实和平阴阳的作用,使经络运行血气顺畅,刺激脑部,使其产生脑内***,达到抑制缓解疼痛的目的,不但可以抗御病毒,还可以传导感应等生理功能的正常。”还是说得云里雾里,因为从西医看,针刺破皮肤肌肉,是对人体生理组织的破坏,何谈“调节虚实和平阴阳”?tuenhai认为针炙的治病的奥秘就在这小小的对人体生理组织的破坏之中。原理同我们打预防针类似。在百度知道查了一下关于预防针的答案:预防针有两种,一种是抗原,大多数预防针是这种,它是灭活的病毒或细菌等异体蛋白,用于刺激机体的免疫系统产生相应的抗体来达到预防该种疾病的目的,如我们知道的各种疫苗;另一种是抗体,它是用给动物接种疫苗使其产生抗体后将血清制成预防针备用,主要用于急症,如破伤风、狂犬病等等,因为发生这些情况时细菌或病毒已经进入人体而人体却没有相应的抗体来预防,此时就需要借助异体产生的抗体帮忙了,此类预防针多是用马的血清制成,但是在注射抗体性预防针时需要同时注射相应的疫苗,原因是在抵抗毒素的同时还要使机体能及时自己制造抗体来抵御入侵的细菌和病毒。回答者:跨海登山-秀才***11-2218()tuenhai猜想的针炙治病原理与打预防针一样,通过物理的方法,对穴位所在物理组织施加小小的破坏,从而也对穴位也产生了小小的破坏作用,经络自成一套系统,“高速公路”某站(也即某穴位)出了意外,自有专门人员去应急修复,某穴位“修复”了,该穴位对应的病症也就得到了治疗。知道这个原理,人人都能自我“针炙”治疗:第一,知道某病要找哪些穴位第二,知道穴位的位置第三,对穴位施加物理影响(针刺,炙,按摩,拔罐……)版权声明:可以任意转载,转载时请务必以超链接形式标明文章原始出处和作者信息及本声明4.中医保健小常识2~3条,我急要呀1.在春季排解肝毒的过程中,介绍的是中封穴。中封穴是肝经的第四个穴位,在五行当中属于金的,而肝是属于木的,金和木是相互制约和相互依存的关系,因此运用这个穴位,能够很好的帮助排解肝毒。下面说说中封穴的位置,它在脚的背侧,在脚内侧踝骨的最高点的前方一个拇指的宽度的位置会按压到明显的酸胀感,这就是中封穴了。操作的时候,我们可以用手的拇指在中封穴上进行按揉,每次200下左右,每天两道三次。如果穴位找不准的话,可以握起空拳,在脚内侧踝骨的前方中封穴的位置进行敲打,也是可以的。如果手中有砭石的刮板的话,就利用砭石的通络化瘀的作用,从上向下的,也就是从脚踝方向到脚尖方向进行刮擦,每次五到八分钟左右,就能更好的达到排毒解毒了。2.在春季不光要养肝,还要养其他的脏腑,在养肾方面,我介绍的是涌泉穴。涌泉穴是肾经的第一个穴位,古代医家认为肾经出于涌泉,它就像泉水一样源源不断的灌溉全身,滋养我们的先天之本。涌泉穴的位置在脚底部,脚掌区区的时候,会出现一个人字形的凹窝,这个人字形的凹窝的顶点就是涌泉穴了。介绍一些简单的按摩方法:第一种方法,我们平座在床上,用左手的手心来摩擦右脚的涌泉穴,然后,在用右手的手心摩擦左脚的涌泉穴,每次五分钟左右,对于阴虚火旺引起的失眠多梦焦躁等都有很好的帮助。第二种方法,可以用手的拇指指端按压涌泉穴,力度要大一些,能够治疗阴虚火旺引起的头顶疼痛。如果手的力度达不到,也没关系,还有一个办法,古代的医书中记载过,距今一两万年前,那个时候,还没有针灸,人们就用砭石的尖端在涌泉穴的位置进行重力的按压,对于头顶疼痛是非常有效的。3.对于耳鸣的朋友,介绍的是中渚穴。中渚穴的中是中间的中,说道渚就想起大诗人杜甫的登高诗中的一句渚清沙白鸟飞回。它是三焦经的第三个穴位,三焦经的经络巡行是连接耳朵的,因此运用这个穴位对于耳鸣是比较合适的。中渚穴在手背上,手的第四个手指和第五个手指的指缝的后方,在第四和第五手掌骨之间的凹窝中会找到明显的酸胀感,这就是中渚穴。操作的时候,可以先用一个手的拇指在另一个手的中渚穴的位置进行按揉,然后在交换过来,每次150到200下左右,每天两道三次,按揉的时候,要有明显的酸胀感是最佳的。如果感觉学位找不准的话,也没关系,可以用身边的砭石刮板在手背的第四五手掌骨之间进行刮擦或者按压,因为砭石表面光滑润泽,不用刺破皮肤,就能很好的产生经络的传导感觉,对于直达耳部,缓解耳鸣是更加理想的。4.在提升免疫力方面,提供的是艾灸中脘穴。中脘穴不光是调节脾胃的一个重要穴位,还是我们熟悉的五脏六腑中的六腑所汇聚的穴位,因此,在中脘穴上进行艾灸,是可以提升身体的正气,疏通淤阻的经络的。中脘穴在我们的上腹部,在肚脐和胸骨的下端画一条线,这条线的中间的点的位置差不多就是中脘穴了。操作的时候,我们可以将五年生以上的艾条点燃,在中脘穴的位置进行温和的灸疗,每次10到15分钟左右,每天一到两次。如果感觉用手持艾条不方便,就可以把艾条简短,或者用精艾绒做的小艾柱放在随身的艾灸盒中,也能达到相同的作用,坚持下来,就能提升身体的免疫力了。
中医针灸怎么学
曹玺 主治医师 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第一步要学习中医的相关基础课程。比如说《人体解剖学》《经络学》《针灸学》等这些最基本的课程。第二步,记穴位,就跟我们平日学习外语背单词一样。第三步,拜师学艺,自学不到位很容易在过程中出现意外事故。第四步,进针,在老师的指导下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