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各位分享如何快速学会扎针灸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如何快速学会扎针灸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
嗓子疼快速针灸方法
党华 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纪念医院1、艾灸艾灸属于一种中医的治疗方法,一般通过艾灸穴位的方式,从而达到温经散寒、疏通经络等功效,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辅助改善嗓子疼痛的症状。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通过艾灸风池穴、大椎穴等穴位进行治疗。2、按摩嗓子疼痛也可以通过按摩的方式进行缓解,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通过按摩廉泉穴、风府穴等穴位进行治疗。同时,也可以通过按摩合谷穴、少商穴等穴位进行缓解。3、药物治疗如果嗓子疼痛的情况比较严重,通过上述治疗方式效果不佳,则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黄氏响声丸、清喉利咽颗粒等中成药进行治疗。也可以遵医嘱使用西青果颗粒、清咽滴丸等中药进行治疗。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饮食调理、推拿等方式进行辅助治疗。如果患者出现严重不适,建议及时前往医院就医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中医针灸小常识
1.请各位说一些中医针灸的入门知识如何使针灸进针时不疼痛医者应刻苦锻炼指力和技巧,多在自己身上练习,仔细体会针感。以便更好地练好针刺手法,减轻因此而引起的针刺疼痛。针尖有钩时刺入肌体后易产生疼痛,在针刺前必须选好针具。取穴要避开瘢痕或溃疡组织,下针前要指切穴区皮肤,避开痛点,为了避免误伤血管壁和刺中肌腱或骨膜,应熟悉穴区的解剖情况,送针时要仔细体会针尖是否触及较坚韧的组织等,及了解病人的反应。在感觉灵敏处的穴位2.***针灸文化知识针灸疗法的历史文化针灸由“针”和“灸”构成,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内容包括针灸理论、腧穴、针灸技术以及相关器具,在形成、应用和发展的过程中,具有鲜明的中华民族文化与地域特征,是基于中华民族文化和科学传统产生的宝贵遗产。【起源】针灸医学最早见于二千年多前的《黄帝内经》一书。《黄帝内经》说:"藏寒生满病,其治宜灸",便是指灸术,其中详细描述了九针的形制,并大量记述了针灸的理论与技术。两千多年来针灸疗法一直在***流行,并传播到了世界。而针灸的出现,则更早。远古时期,人们偶然被一些尖硬物体,如石头、荆棘等碰撞了身体表面的某个部位,会出现意想不到的疼痛被减轻的现象。古人开始有意识地用一些尖利的石块来刺身体的某些部位或人为地刺破身体使之出血,以减轻疼痛。古书上曾多次提到针刺的原始工具是石针,称为砭石。这种砭石大约出现于距今8000至4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相当于氏族公社制度的后期,人们已掌握了挖制、磨制技术,能够制作出一些比较精致的、适合于刺入身体以治疗疾病的石器,这种石器就是最古老的医疗工具砭石。人们就用"砭石"刺入身体的某一部位治疗疾病。砭石在当时还更常用于外科化脓性感染的切开排脓,所以又被称为针石或石。《山海经》说:"有石如玉,可以为针",是关于石针的早期记载。***在考古中曾发现过砭石实物。可以说,砭石是后世刀针工具的基础和前身。灸法产生于火的发现和使用之后。在用火的过程中,人们发现身体某部位的病痛经火的烧灼、烘烤而得以缓解或解除,继而学会用兽皮或树皮包裹烧热的石块、砂土进行局部热熨,逐步发展以点燃树枝或干草烘烤来治疗疾病。经过长期的摸索,选择了易燃而具有温通经脉作用的艾叶作为灸治的主要材料,于体表局部进行温热刺激,从而使灸法和针刺一样,成为防病治病的重要方法。由于艾叶具有易于燃烧、气味芳香、资源丰富、易于加工贮藏等特点,因而后来成为了最主要的灸治原料。"砭而刺之"渐发展为针法,"热而熨之"渐发展为灸法,这就是针灸疗法的前身。【针灸的历史】据古代文献《山海经》和《内经》,有用“石篯”刺破痈肿的记载,以及《盂子》:“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的说法,再根据近年在我国各地所挖出的历史文物来考证,“针灸疗法”的起源,可能就在石器时代。针灸是一门古老而神奇的科学。早在公元6世纪,针灸学术便开始传播到国外。目前,在亚洲、西欧、东欧、拉美等已有120余个***和地区应用针灸术为本国人民治病,不少***还先后成立了针灸学术团体、针灸教育机构和研究机构,著名的巴黎大学医学院就开设有针灸课。据报道,针灸治疗有效的病种达307种,其中效果显著的就有100多种。1980年,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了43种推荐针灸治疗的适应病症。1987年,世界针灸联合会在北京正式成立,针灸作为世界通行医学的地位在世界医林中得以确立。二千五百年前,***诞生了第一部医学巨著——《黄帝内经》,在这部典籍中,一个重要的概念贯穿于全书,那就是经络。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古人发现人体上有一些纵贯全身的路线,称之为经脉;又发现这些大干线上有一些分枝,在分枝上又有更细小的分枝,古人称这些分枝为络脉,“脉”是这种结构的总括概念。随着冶炼技术的发展,人们制成了金属针,称为微针,并用微针对经脉进行治疗。《黄帝内经》分为两部书,其中之一叫做《灵枢经》,也称为《针经》,就是专门论述用微针治疗经络的著作。《黄帝内经》对经络作了系统的总结,在经脉之外,增加了络脉、经别、经筋、皮部和奇经等新的概念,它们共同组成了经络系统,成为古人心目中人体最重要的生理结构。《黄帝内经》还阐述了经络的功能,即运行气血、平衡阴阳、濡养筋骨、滑利关节、联络脏腑和表里上下以及传递病邪等。《黄帝内经》对经络系统及其功能的认识主要来自于长期的临床观察,也包含一些推理分析的结果和取类比象的描述。刺法灸法学,是针灸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针灸临床治疗疾病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历代针灸学家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理论知识,是刺法灸法的内容不断充实,理论不断完善,为本学科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和实践基础。3.中医知识问答经络理论是中医针炙的根。经络是人身“隐形”的“高速公路”。“隐形”是说现代科学之发达,还是难以实验的方法发现经络的存在。“高速公路”是指经络在人体中起着“重要”作用。有人把人体分为九大层次,第一层次是“人体生理组织系统”,第二层次是“中医经络及穴位系统”,西医一般是基于人体第一层次的,中医是基于人体第二层次的。经络是如何发现的?大体在远古,“天人合一”是人们普通的信念,人们都有“返观内视”的习惯,李时珍说:“内景隧道,唯返观者能照察之”。不少人能返观内视看到经络,把经络用于医学实践,发展出中医针炙。看来,以远古某个时期的标准来衡量中医师,不能“返观内视”经络者,都是不合格的。针炙穴位能治病的原理何在?有人说是把某种看不见的“能量”通过针炙影响穴位,经络,进而影响对应的生理组织系统。看不见的东东,不好评论,我们这里撇开这个玄虚的东东不谈,针炙为什么能治病?《一针见效—认识针灸》一文中说:“针灸是利用调节虚实和平阴阳的作用,使经络运行血气顺畅,刺激脑部,使其产生脑内***,达到抑制缓解疼痛的目的,不但可以抗御病毒,还可以传导感应等生理功能的正常。”还是说得云里雾里,因为从西医看,针刺破皮肤肌肉,是对人体生理组织的破坏,何谈“调节虚实和平阴阳”?tuenhai认为针炙的治病的奥秘就在这小小的对人体生理组织的破坏之中。原理同我们打预防针类似。在百度知道查了一下关于预防针的答案:预防针有两种,一种是抗原,大多数预防针是这种,它是灭活的病毒或细菌等异体蛋白,用于刺激机体的免疫系统产生相应的抗体来达到预防该种疾病的目的,如我们知道的各种疫苗;另一种是抗体,它是用给动物接种疫苗使其产生抗体后将血清制成预防针备用,主要用于急症,如破伤风、狂犬病等等,因为发生这些情况时细菌或病毒已经进入人体而人体却没有相应的抗体来预防,此时就需要借助异体产生的抗体帮忙了,此类预防针多是用马的血清制成,但是在注射抗体性预防针时需要同时注射相应的疫苗,原因是在抵抗毒素的同时还要使机体能及时自己制造抗体来抵御入侵的细菌和病毒。回答者:跨海登山-秀才***11-2218()tuenhai猜想的针炙治病原理与打预防针一样,通过物理的方法,对穴位所在物理组织施加小小的破坏,从而也对穴位也产生了小小的破坏作用,经络自成一套系统,“高速公路”某站(也即某穴位)出了意外,自有专门人员去应急修复,某穴位“修复”了,该穴位对应的病症也就得到了治疗。知道这个原理,人人都能自我“针炙”治疗:第一,知道某病要找哪些穴位第二,知道穴位的位置第三,对穴位施加物理影响(针刺,炙,按摩,拔罐……)版权声明:可以任意转载,转载时请务必以超链接形式标明文章原始出处和作者信息及本声明4.中医保健小常识2~3条,我急要呀1.在春季排解肝毒的过程中,介绍的是中封穴。中封穴是肝经的第四个穴位,在五行当中属于金的,而肝是属于木的,金和木是相互制约和相互依存的关系,因此运用这个穴位,能够很好的帮助排解肝毒。下面说说中封穴的位置,它在脚的背侧,在脚内侧踝骨的最高点的前方一个拇指的宽度的位置会按压到明显的酸胀感,这就是中封穴了。操作的时候,我们可以用手的拇指在中封穴上进行按揉,每次200下左右,每天两道三次。如果穴位找不准的话,可以握起空拳,在脚内侧踝骨的前方中封穴的位置进行敲打,也是可以的。如果手中有砭石的刮板的话,就利用砭石的通络化瘀的作用,从上向下的,也就是从脚踝方向到脚尖方向进行刮擦,每次五到八分钟左右,就能更好的达到排毒解毒了。2.在春季不光要养肝,还要养其他的脏腑,在养肾方面,我介绍的是涌泉穴。涌泉穴是肾经的第一个穴位,古代医家认为肾经出于涌泉,它就像泉水一样源源不断的灌溉全身,滋养我们的先天之本。涌泉穴的位置在脚底部,脚掌区区的时候,会出现一个人字形的凹窝,这个人字形的凹窝的顶点就是涌泉穴了。介绍一些简单的按摩方法:第一种方法,我们平座在床上,用左手的手心来摩擦右脚的涌泉穴,然后,在用右手的手心摩擦左脚的涌泉穴,每次五分钟左右,对于阴虚火旺引起的失眠多梦焦躁等都有很好的帮助。第二种方法,可以用手的拇指指端按压涌泉穴,力度要大一些,能够治疗阴虚火旺引起的头顶疼痛。如果手的力度达不到,也没关系,还有一个办法,古代的医书中记载过,距今一两万年前,那个时候,还没有针灸,人们就用砭石的尖端在涌泉穴的位置进行重力的按压,对于头顶疼痛是非常有效的。3.对于耳鸣的朋友,介绍的是中渚穴。中渚穴的中是中间的中,说道渚就想起大诗人杜甫的登高诗中的一句渚清沙白鸟飞回。它是三焦经的第三个穴位,三焦经的经络巡行是连接耳朵的,因此运用这个穴位对于耳鸣是比较合适的。中渚穴在手背上,手的第四个手指和第五个手指的指缝的后方,在第四和第五手掌骨之间的凹窝中会找到明显的酸胀感,这就是中渚穴。操作的时候,可以先用一个手的拇指在另一个手的中渚穴的位置进行按揉,然后在交换过来,每次150到200下左右,每天两道三次,按揉的时候,要有明显的酸胀感是最佳的。如果感觉学位找不准的话,也没关系,可以用身边的砭石刮板在手背的第四五手掌骨之间进行刮擦或者按压,因为砭石表面光滑润泽,不用刺破皮肤,就能很好的产生经络的传导感觉,对于直达耳部,缓解耳鸣是更加理想的。4.在提升免疫力方面,提供的是艾灸中脘穴。中脘穴不光是调节脾胃的一个重要穴位,还是我们熟悉的五脏六腑中的六腑所汇聚的穴位,因此,在中脘穴上进行艾灸,是可以提升身体的正气,疏通淤阻的经络的。中脘穴在我们的上腹部,在肚脐和胸骨的下端画一条线,这条线的中间的点的位置差不多就是中脘穴了。操作的时候,我们可以将五年生以上的艾条点燃,在中脘穴的位置进行温和的灸疗,每次10到15分钟左右,每天一到两次。如果感觉用手持艾条不方便,就可以把艾条简短,或者用精艾绒做的小艾柱放在随身的艾灸盒中,也能达到相同的作用,坚持下来,就能提升身体的免疫力了。
针灸医学
2007年,在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成立20周年暨世界针灸学术大会上,金观源教授曾受邀与福建胡翔龙教授联合主持了“系统生物学与经络、针灸机制研究”论坛。会上金教授的演讲列举了针灸临床与经络研究中已取得实证或共识的30个核心课题,并且对其不清楚或有争议的地方做了鲜明的对比,引起了与会专家们极大的兴趣。十年过去了。当前针灸临床与科研比当时有了许多新的进展。金教授自2015年底起发起全球免费招徒,网络授课,至今二期共44名徒弟来自美国、***(含***地区)、英国、加拿大、荷兰、澳大利亚、韩国等世界各地,多为中医博士、硕士,其中不乏从业四十余年的资深中医师、教授、研究生导师,也有年轻的在校研究生(2)。金教授2016年又连续发表数篇长文详细介绍“继往圣、开来学”的反映点针灸,并且亲临***北京、广州、***等地、澳大利亚、新西兰及美国一些城市,以及在微信中医群里讲课,使反映点针灸学成为在继承传统针灸基础上发展现代针灸医学当前最受人瞩目的一种流派,2016年12月,乘金观源教授受聘为美国中医学院博士生班讲授“现代医学针灸精要”课程之际,巩昌镇院长和金观源教授课间课后进行了多次畅谈,主要围绕金教授所提出的反映点针灸学,及其与现代医学针灸发展的关系,现把访谈记录(31个问答)辑成此文,以飨读者。注:因篇幅问题,将以连载形式发布在本公众号上。11.巩问:金老师,我首先感谢您专程来到明尼苏达为我们美国中医学院博士班的学生们讲解反映点针灸学。您建立了反映点针灸学体系,这一体系已经全面反映在您的《临床针灸反射学》(3)和《现代医学针灸学》(4)两部巨著里。我想首先请金老师介绍一下反映点针灸学好吗?金答:回顾近百年发展起来的现代針灸疗法,中西医学互参,百花齐放,其中反映点針灸是其中最为艳丽的的一朵,由于其使用简便,疗效卓著,越来越广泛地得到针灸师们的青睐。大量实践证明,以动态出现在体表的反映点(通常称为“反应点”)为靶点实施针灸,其疗效要比针灸刺激非反映点的其它部位(不论是否经穴)效果更为显着。最为重要的是,反映点,揭示了穴位的本质,揽括了所有针灸刺激部位(穴位)的特征,可以用于“收编”(解释与归纳)在传统针灸与现代针灸中应用的所有新、老穴位、有效点或刺激点(包括西方近年来流行的干针采用的激痛点)。反映点的形成机制,同时也揭示了针灸治病的主要机制。由于反映点的出现可以因人而异、因病而异,用系统医学的术语来说,反映点针灸是现代针灸的一种“自洽”模式。所以,可以用“继往圣,开来学”来形容开展与推广反映点针灸的意义(5)。22.巩问:我感觉您的反映点针灸学和朱兵博士的体表医学有异曲同工之巧、殊途同归之妙,您们完全在独立的状态下发展出了自己的理论体系。您可以为我们做一个比较吗?金答:我在上一世纪70年代初提出的针灸反射区理论及反映点针灸学,的确与朱兵教授的体表医学是异曲同工的,其道理很简单:疾病反射区或反映点的形成原理主要是穴位敏化机制。朱教授给我的一次微信中就是这样说的:“穴位敏化与反映点是异曲同工的”。但他的研究结论是通过建立动物或人体的疾病模型得出的,而我主要是根据临床观察与针灸经验提出的。我2007年发表的***版【ContemporaryMedicalAcupuncture(现代医学针灸)】书名下加了小标题“SystemsApproach(系统论方法)”(4),就是告诉读者该书是应用系统论方法来研究针灸的理论。2015年朱教授主编的【系统针灸学-复兴体表医学】(6)也主张以系统论来发展以针灸为主体的体表医学。显然,对于如何发展现代针灸,我们有许多共同的理念与思考。其实,我的反映点针灸学理论,不仅与朱兵教授的体表医学异曲同工,而且与黄龙祥教授提出的经络理论重构(7)也是殊途同归:我做的是在系统论指导下。基于穴位主治经验而对古典经络的“重新归类、去粗存精、去伪存真”,而黄龙祥教授做的是从古代文献研究角度对经络系统的重构。一个典型的例子,是我在1976年就提出胃经因为分布于阴面(当人类还未站立起来时),故应该属于阴经,而不是阳经(8)。黄教授认为马王堆《阴阳十一脉》记录着“太阴脉是胃脉”,只是《黄帝内经》才完成了从“太阴属胃”到“太阴属脾”的转换,而这种转换先从“胃”到“胃脾”共主、“脾胃”连称,最后再以“脾”取代“胃”来完成的(7)。这不是殊途同归么!33.巩问:针灸医学是在身体表面通过刺激来完成的。从人类进化的角度出发,人类机体、组织、器官的进化为针灸医学提供了发展的线索和途径,可以这样来理解吗?从历史长期来看,针灸医学还会在人类进化过程中发现这样的契机和机会吗?金答:可以这样来理解。因为针刺医学所依赖的刺激靶点-经络或反射区中的穴位或反映点,是在动物的长期进化中形成的。因为不仅是人类,其他许多哺乳动物(如狗、猫、马、牛、猴等)都已被证明在其体表存在类似的经络现象或反射区。从近缘的关系来看,灵长类动物在进化到人类的这个漫长的过程中,它们不但要与地面上最凶恶的野兽搏斗,同时还要适应变化无常的大自然环境。在它们身体内如果没有一整套完整的调节系统,不断地克服与调节内在的机能变化,以适应大自然环境,是不可能生存下来的(8)。除了高度发展的神经调节与内分泌调节机制之外,反射区或经络可以看成生物体内另一套与它们相关但相对原始的调节机制。躯体的表面结构包括皮肤、皮下组织、肌肉等,以及各个感觉器官。它们是身体与外界环境接触的主要部分,来自外界的各种刺激大多是通过作用于它们而输入身体内部的。分布于体表而与身体内部相连的所谓经络或反射区,就属于对外界环境刺激首先起保护反应的那种调节机制。它的调节反应主要是通过改变局部通道阈值的机制来实现的,即尽量减少伤害性的外界环境刺激输入体内。其实,不只是体表经络或反射区的形成与人类漫长的进化有关,还有许多“躯体的智慧”也都于进化有关,在人类的长期进化或生存中,我们身体所习惯的内外干扰是与现代生活方式所带来的扰动截然相反的。譬如,我们的身体习惯的是饥饿(不稳定的食物供应、素食为主)或田园生活(慢节奏、体力活动为主),还有感染等。这些可以说是我们机体经常遇到的扰动。通过适应它们,我们的身体系统(如消化、循环、运动、免疫系统等)在这些方面表现出强健性,而对于现代社会生活方式特有的扰动(如营养过剩、快节奏生活、脑力劳动为主、过于干净的环境等),我们的身体由于没有适应,故显然是脆弱的。也就是说,在这些新扰动的刺激下,我们的身体很容易出现稳态的偏离,即发生疾病(参见拙著【病得健康】(9)。所以,如果从历史长期来看,现在人类的生活方式(如穿衣习惯等)也必定会导致体表反射区的分布规律或敏感性发生变化,但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短时间内,我们也许还发现不了。44.巩问:从上一世纪六十年代七十年代您的同代人和比您早一点的一代***生理学人都卷入了***针灸机理的研究。可以说,这一代人改变了针灸医学的生态和面貌。作为生理学教授,您认为您们这一代人为***传统针灸带来了什么样的变化?金答:那时,国内无论是在城市还是乡村,针灸疗法的临床应用与科研都是空前的。不仅中医在搞,西医也在搞;不仅学医的在搞,不学医的,如理工科的也在搞。针灸、针麻机理的研究,几乎成为全国所有西医院校唯一的科研项目。也正是从那时开始,围绕经络实质与针灸机理的大量现代研究取得令人瞩目的进展,主要是得出了神经系统的完整对于针灸效应是必要条件的结论。另一方面,在传统的经络实质研究中,未能在经络的体表途径发现存在解剖学所未知的任何特异结构(3)。此外,一个个新穴被发现,原有穴位的功效也被大量的实践发展。经典的经络体系再难以概括大量后来发现的经外奇穴或新穴。那时针灸的普及就是通过只论穴位功能而不论经络实现的。“新针疗法”所要求的强刺激、不留针打破了传统针刺讲究运用手法的框框。还有一系列新医疗法被创造或者发展起来,如耳针、头针、腕踝针、神经干刺激疗法等,它们在理论上完全脱离经络学说,但临床疗效显著。还有各种微针系统的针刺疗法,如手针、足针、眼针、鼻针、唇针、舌针等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尽管这些“微反射区”多是在缺乏生物学证据的“生物全息论”催生下出现的,不需要经络学说作指导,但同样在临床上发挥了重要作用(10)。55.巩问:针灸反射区概念是在什么背景下提出来的?反映点针灸学是如何发展起来的。早在一九七六年您就出版了《针灸与控制论》(8)。听说您与您的合作者的新著《系统医学原理》(11)马上就要问世。反映点针灸学与您早期提出的并且一直在研究的针灸控制论、系统针灸学有联系吗?金答:我的针灸反射区概念是在国内最大的一次针灸热(开始流行于上一世纪60年代中期,结束于70年代后期)中提出来的。从那时开始,在研究传统的经络学说中,最大的困扰是未能在经络的体表途径发现存在解剖学所未知的任何特异结构。而且,经典的经络体系难以概括大量后来发现的经外奇穴或新穴,故使穴位的主治功能显得十分纷乱,所谓“同经异治”或“异经同治”的解释又十分勉强。此外,长期以来围绕经络实质、针灸机理与临床针灸技术所作的大量研究,多是零散、局部、小领域的研究或报道,缺乏一个纲,缺乏一条科学的主线把它们融为一体。它们好比是一朵朵五彩缤纷的花朵,但拼不成一块完整的织锦。当时国内开始用控制论的方法来整理、发掘和提高古典中医的宝贵遗产。我与合作者在深刻认识到这些问题后,体会到从现代反射学的观点出发来研究针灸与经络体系,是一个最有希望与前途的方向,便于1976年就提出了一个人体信息带的简化模型与图谱,对经络体系、针灸调整作用原理,以及针刺疗法的控制过程等方面作了较为祥尽的论述。由穴位或反映点连接而成的体表经络线路,也就是体表上分布的信息带。经几十年的临床应用,人体信息带划分与分布规则的真理性经受了实践的检验。1998年,我们又采纳国际上普遍认同的“反射区”的提法,替代“信息带”的名称,重新制作了“身体反射区”彩色挂图,其应用得到进一步的推广。所以,我们现在倡导的反映点针灸,是我们以往研究工作的继续与发展。但我需要强调指出的是,多数生理学家因为并不从事针灸临床,他们的研究课题经常脱离临床需要。而且,因为实验观察不到经络的特异解剖结构,不少生理学家就完全否认经络现象的存在。我是既有生理学研究背景又有大量针灸临床实践的少数人之一,故十分看重现代生理学研究必须紧扣针灸临床的需要,必须对经络现象做出科学的阐释并且用于指导针灸实践。这也正是四十多年来我一直致力于提出针灸反射区理论与推广反映点针灸的动力。66.巩问:以《黄帝内经》、《难经》、《针灸甲乙经》、《针灸大成》、《***针灸学》为代表的经典著作为经典针灸学建立了一个完备的理法方穴术体系。反映点针灸学体系与经典针灸理论体系还有什么联系吗?反映点针灸学体系是否脱离了经典针灸理论?金答:一些读者粗看我的著作的书名,起初都以为针灸反射学理论纯碎是“西式针灸”,是应用现代医学解剖、生理来阐释或指导针灸机理。其实,他们只猜对了一半,针灸反射学理论,同时也是继承古典经络学说的丰硕成果。例如,我所提出的全身反射区分布规律是对传统经络体系继承与重组的结晶,各个反射区的范围定位都是通过对千年以来临床应用穴位的主治功效收集、整理、归类的结果。“继往圣、开来学”,是对反映点针灸理论的最好评价。77.巩问:在现代医学没有影响针灸医学之前,经典针灸医学获得了长足的发展。针灸的理论丰富了,针刺的穴位增加了,针灸刺激的方法扩张了,针灸治疗的疾病适应症增加了。面对着现代医学,针灸医学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以经络理论为代表的经典针灸理论还能为我们针灸医学提供进一步发展的空间吗?金答:能。因为经络系统是人体系统各部之间相互反射的一种功能联系,或者说是各部之间通讯活动的反映。换句话说,古人命名的“内属脏腑,外联肢节”的经络,本质上是对人体体表的那些特定刺激位置与人体其他各部之间所具反射联系的原始描述,或者可以把它归结为人体所具有的生理、病理反射系统。所谓穴位,既是体内生理或病理信息在体表的输出部位,又是针灸治疗信息引发针灸效应的输入部位。这是经络的本质。试想一下,一句“面口合谷收”,形象地表述了牙痛时只要针刺入合谷立即止痛的效应。再一句“肚腹三里求”,胃绞痛时,只要把针刺入足三里,即使无须手法也能使胃痛立止。这些神奇的针灸效应,是每个针灸师甚至初学者都能重复出来的。它们的快速作用提示,如果没有神经系统把手与面部或口腔的功能联系了起来(古人称其大肠经),或者说足三里与胃部如果不存在某种“功能联系”(古人称其胃经),这种快速的疗效是不可能实现的。所以,学习经络体系对于研究人体“体表-体表相关”,或者“体表-内脏相关”的联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于指导针灸临床提高疗效也至关重要。我曾经提出,在学习中医时一定要“走进经络”,认真学习传统中医的经络学说与经络体系;但在从事临床针灸时,则不要忘记“走出经络”,不受古典书籍的束缚,在继承经络学说的基础上有所创新。比如,要认识到“穴位是面,不是点”、“经络是带,不是线”、“穴位与经络都是三维结构”、“穴位本质是反映点,经脉体表循行图本质是反射区”等等。但我们依然要时刻不忘“再走进经络”,即在明知经络实体不可能存在的事实后,仍不迷失对经络实质的探索与认知,充分吸取千年针灸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络学说的宝贵知识。这种对经络学说认知的“螺旋式”上升,可以使一个传统针灸师快速成长为一个合格的现代针灸医生。88.巩问:经典针灸学为我们建立了很多针灸治疗的原则,像“异经同治”、“同经异治”、“上病下取”、“下病上取”、“左病右治”、“右病左治”。这些行之有效的、反复为临床医生使用的治疗原则在反映点针灸学中还有体现吗?金答:这些治疗原则在反映点针灸学中都有体现。反映点针灸理论解脱了经典针灸学中“异经同治”与“同经异治”的困惑。“异经同治”的穴位常可以用同一个反射区来归纳,而“同经异治”则可以用几个不同反射区的重叠来解释。“上病下取”、“下病上取”、“左病右治”、“右病左治”。这些治疗原则在反映点针灸学中已经被发展成反射区双侧对应或上下对应(包括交叉对应)的选穴或配穴原则(3)。99.巩问:在经典针灸学中,我们讲针灸被用来平衡阴阳、疏通经络、补虚泻实、和谐表里。在反映点针灸学中,这些治疗原则和治病机理被完全改写了。针灸的治病机理究竟是什么?金答:在明确疾病条件***表出现反映点的机制之后,就容易解释在反映点上实施针灸为什么可以治病的机制了。其实,它也就是在传统穴位上针灸治病机制的演绎。针灸治病的机制主要是通过促进或强化机体的自愈机制实现的。自愈机制也就是机体维持内稳态的机制。所谓内稳态(Homeostasis)与中医的“平衡”概念十分类似。这与传统中医认为针灸被用来“平衡阴阳、疏通经络、补虚泻实、和谐表里”其实是同一个意思,唯一不同的是换了一种现代医学的说法。进一步用现代医学的术语来表达,针刺治病的机制可以归结为以下两种情况(5):(1)刺激穴位激发的感觉性反射首先是反映点或穴位内部的各种感受器受到针灸刺激时激发的动作电位,通过其相应的传入神经及其通路,向中枢输入各种感觉信息。这些信息一方面产生针感或通过反射诱发“得气”的表现,另方面激发各种神经-内分泌反射,强化疾病的自愈功能,包括作用于原先导致反映点阳性表现的相应神经中枢,或通过调制突触功能缓解各种原因所致的“中枢敏化”,或通过对相同或邻近神经节段支配的内脏起作用,消除其内脏功能的紊乱。(2)穴位微创导致的神经免疫反射其次,反映点或穴位内部的针刺刺激会造成局部组织一定程度的“微创”,导致一些化学物质(前列腺素、缓激肽、SP、钾离子、组织胺等)的局部释放,激发神经免疫反射,诱发局部的炎症-抗炎反应。这种炎症刺激可以带有或不带有主观感觉(针感)。它既可以强化刺激部位(躯体局部组织损伤部位)的抗炎作用,缓解局部疼痛,也可以通过缓解刺激局部的炎症而导致“神经源性炎症”的缓解,从而改变与其相联系的中枢或内脏的功能状态。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针灸的反复刺激在缓解疾病的同时,也经常导致反映点阳性表现(神经源性炎症的外周敏化)发生变化,如压痛点的消失。
针灸的作用
吴继全 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两千余年持续至今的针灸实践,隐含着传统中医药学密码,历代医学理论家孜孜以求在***古代文化基因下,解读针灸的治疗作用有三,通经活络、调和阴阳、扶正祛邪。1、通经...
如何学针灸
隋康民 副主任医师 青岛市市立医院既要求熟记基础知识,更要多动手、多练习、勤实践。针灸学是一门临床医学,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由经络、腧穴、针灸方法及临床治疗等部分构成。学习针灸学必须要熟知经络的概念;经络系统的组成;经脉循行的走向、分布交接、流注次序等特点。牢记每条经脉的详细循行部位、主治概要、经脉上穴位的名称、性味、主治、针刺方法等内容。此外,要苦练、勤练指力,也就是持针之手力量的练习,加强和培养动手能力。指力的产生是手部小肌肉群和力量和协调能力结合的外在表现。
中医针灸的好处与功效
程斌 副主任医师 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中医针灸的好处是通过对穴位的刺激达到扶正祛邪,疏通经络,调和气血,调和阴阳来治疗疾病针灸是指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将针(通常为丝状针)按一定角度插入患者体内,采用扭、提、插等针灸手法刺激人体特定部位,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穿刺点叫人体穴位,简称穴位。根据针灸教材的最新统计,针灸包括“针”和“灸”。是东方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内容包括针灸理论、穴位、针灸技术及相关仪器。在形成、应用和发展的过程中,具有鲜明的***民族文化和地域特色,是基于***民族文化和科学传统的宝贵遗产。针灸好处很多,具体如下:一、是一种绿色疗法,安全无毒副作用,可协同别的疗法进行综合治疗。二、有广泛的适应证,可以适用于内外、妇儿、五官等多种疾病的治疗和预防。三、治疗疾病的效果较迅速和显著,具有良好的兴奋身体机能,提高抗病能力和镇静镇痛等作用。四、操作方法简单,易行且费用低,患者易于接受。中医针灸是祖国的国粹。通过针刺相应穴位,是通过对穴位的刺激达到扶正祛邪,疏通经络,调和气血,调和阴阳,从而治疗疾病的一种疗法。中医针灸的患者需要注意的事项:首先避免疲劳或精神紧张,注意清淡饮食,不吃辛辣刺激性食物,保持局部干燥清洁。针灸不能空腹或饱腹进行。其次,针灸前应放松精神,避免过度紧张影响针灸。最后要注意保暖,避免寒风。针灸部位有酸胀感,可进行热敷。5.针灸放血会使患者局部皮肤受损。如果针灸部位出现肿胀,应及时就医,检查局部损伤情况。
怎么学针灸
张章 副主任医师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首先要学习理论知识,然后可以进行手法的练习。首先要了解经络和穴位。经脉的走向、循行部位、主治的病症;腧穴的定位,主治作用,操作方法等都要牢记。同时也要有中医基础理论和中医诊断学的知识。针灸并不是简单的哪儿痛扎哪儿。需要通过中医理论指导辨别病人的虚实寒热阴阳。只有辨证明确才能够开出对证的针灸处方。可以多看前人的针灸处方积累经验。可以在纸垫上进行针刺手法和补泻手法的练习。通过经常练习使指力充足,手法熟练后,则在针刺时可以做到进针快而不痛,行针时各种手法运用自如,使得气而效果显著。
怎么学针灸
隋康民 副主任医师 青岛市市立医院一点是扎实基础理论,另外一点是培养和加强动手能力。针灸学由经络、腧穴、针灸方法及临床治疗等部分构成,想要学好针灸,一般要求熟知腧穴的概念、分类、主治规律,经络概念、经络系统的组成、经脉的循行走向、分布交接、流注次序等内容;牢记十二正经和任督二脉的循行分布、各经穴位的名称、准确定位、主治病症、刺灸方法等方面的知识。在掌握了理论知识的同时,还要注重培养动手能力,平时要多练习、勤实践,加强指力。
如何学针灸
王燕 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学习针灸必须要学习中医的理论,而且中医的阴阳五行,了解气血经络,还要知道五脏六腑,这个同时还需要学习,中医诊断学的知识,当然,西医的解剖学知识不能少。最后还需要学习经络东西,认识疾病,了解疾病,必须要有宏观的。最后就是要通过***执业医师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