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进入六康网全国知名整形美容咨询预约平台
首页 > 整形资讯 > 艾灸理疗的作用与功效

艾灸理疗的作用与功效

发布时间:2025-07-21 05:25:22 来源:http://www.6k11.com 作者:六康网

今天给各位分享艾灸理疗的作用与功效的知识,其中也会对艾灸理疗的作用与功效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

艾灸理疗的作用与功效

夏昆鹏 副主任医师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艾灸理疗一般具有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和脏腑、温经驱寒的作用。同时也有美容养颜的效果,艾灸液可以驱散疲劳、恢复元气、淡化表皮的黑色素。艾灸液还可以治疗月经不调、调节气血、通经络、驱寒气等作用与功效。建议在日常生活中尽量不要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保持健康的生活规律,多补充水分。

什么是艾灸

孙绍卫 主任医师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艾灸是以艾绒为主要材料,艾柱和艾条点燃以后,在体表的一定部位进行熏灼,防止疾病的一种方法。艾叶是艾灸的主要材料,艾叶是一味性温的药物,入肝、脾、肾经,具有温经通络、止痛安胎的功能,现代医学表明艾叶具有抗菌、抗凝、止血、增加免疫的功能。艾灸分为艾柱灸、隔姜灸和隔物灸,又分直接灸和间接灸,直接灸就是把艾叶直接放在皮肤上,又分为化脓灸和瘢痕灸。隔姜灸就是把艾叶放在橘皮上面进行艾灸,起到一个温通的作用,功效是温经散寒、通络、扶阳固表、升阳、拔毒泄热和延年益寿,也起到一个美颜的作用。艾灸要注意禁忌证如下:1、饭后一个小时不宜进行艾灸;2、心率比较快的冠心病患者艾灸的时候要注意;3、过饥过饱、醉酒、孕妇不要灸;4、身体发炎的部位不能艾灸;5、手术后体内有钢板等内置物的部位不能艾灸,面部、腹部也不能艾灸,因为面部、腹部的皮肤比较娇嫩,如果艾灸会影响美观或容易导致烫伤,所以艾灸时候一定要注意。

艾灸理疗的功效与作用

李静 主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艾灸理疗通常具有活血化瘀、疏风通络、调经散寒等功效。艾灸理疗通常是利用艾条燃烧时产生的热力刺激机体,促进血液循环,可以加速体内湿气的排出,改善湿气引起的肢体肿胀、乏力等症状。且可以温煦机体,改善阳虚引起的畏寒、四肢冰凉等症状,对于宫寒引起的痛经、经量减少等具有改善作用。需注意,避免在皮肤破损处、关节等部位进行艾灸,且时间不宜过长,以防引起烫伤。

艾灸疗法的作用原理

赵东升 副主任医师 西安市红会医院艾灸疗法的作用原理是通过艾叶制成的材料,通过特定的方法刺激穴位达到疏通经络、调理身体的效果。其可以温经散寒,热灸对经络穴位有温热性的刺激作用,可以加强机体气血的运行,达到临床的治疗的目的。用艾灸可以治疗痹症、月经不调、***等疾病,疗效很显著。经络分布于人体的各个部位,内连脏腑,外达体表肌肉、骨骼,艾灸可以行气通络。

艾灸技术的中医理论原理

温经歇寒《素问界法方宜论》说:“北方者,天地所阴藏之域也,其地高陵居,风寒冰例……藏寒生满病,其治宜灸熵。”《素问调经论》又说:“血气者,喜温而恶寒,寒则泣而不流,温则消而去之。”艾灸所用艾叶,性温,补中有通,通中有消,艾灸之热力能够渗透肌层,温经散寒行气。二、回阳固脱艾灸有温补中气、回阳同脱的作用。《素问生气通天论》说:“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说明了阳气的重要性。阳衰则阴盛,阴盛则寒,寒甚则厥,甚则欲脱,当此之时,用艾灸来温补可以扶助欲脱之阳气。《扁鹊心书》有曰:“真气虚则人病,真气脱则人***,保命之流灼艾第一。”《伤寒论》亦曰:“下利,手足逆冷,无脉者,灸之。”可见阳气下陷或欲脱之危证,皆可用艾灸技术。三、消瘀散结《灵枢刺节真邪》说:“脉中之血,凝而留止,弗之火调,弗能取之。”气为血帅,血随气行,气得温则行,气行则血亦行。艾灸能使气机通调,营卫和畅而瘀结自散。四、防病保健唐代孙思邈在《千金要方》说:“凡人吴蜀地游宦,体上常须两三处灸之,勿令疮暂瘥,则瘴疠、瘟疟毒气不能着人也。”他经常自灸,加上其他的保健措施,结果活了101岁。可见艾灸可以提高人体的抗病能力,增强体质,延年益寿。《扁鹊心书》说:“人之无病时,常灸关元、气海、命门、中脘,虽未得长生,亦可保百余年寿矣。”由此说明艾灸能够起到防病保健的作用,无病施灸,可以激发人体的正气,增强抗病能力,使人精力充沛,健康长寿。五、美容作用近年来艾灸技术日渐运用于美容,由局部施灸力主治疗斑秃、面瘫、面肌挂挛、痤疮、雀斑等病的局部美容灸,发展到治疗肥胖、美发、润肤、容颜等整体美容灸,在诸多美容灸中占有一席之地,并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其主要机制是通过艾灸的温热性刺激和药理作用,使施灸部明显充血,加强营养,旺盛新陈代谢,同时可以抑菌、杀菌,使组织恢复青春。历史上第一位艾务大家——晋代的鲍姑认为:“灸法不独愈病,且获美艳”。佳时间中医专家指出,适合进行中医艾灸疗法的季节就是夏季。因为夏天穿衣少,即便不去医院,自己在家艾灸也非常方便,不像冬天在家脱了衣服施灸容易受凉。而且天气热,人体对温度就比较敏感,不容易被烫伤。重要的是夏天施灸符合中医“冬病夏治”的理论。中医认为,阳虚、气虚人群更适合进行针灸疗法。生病的人大多属于阳虚体质。艾叶是温性的,属于纯阳之物。艾灸能够温通经络,祛除寒湿,补益人体阳气。夏天又正好是自然界阳气重的时候,两者的阳热合在一起,温补的作用更强。所以在夏季大自然阳气盛的时候艾灸,补益的效果能够达到佳。结语:以上的内容就是关于中医艾灸了,相信大家在看完之后应该对艾灸有了更多的了解了。这个艾灸技术是一种非常好的治病方法。这里的操作规程也是经过一定时间积累出来的。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多看看哦!

艾灸疗***效的概述

【美容】现代人生活压力过大,体内淤积各种毒素排泄缓慢,肌肤对化妆品、营养品的吸收减慢,引发一系列面部问题。面部温灸通过热原理与中草药艾草的作用,美容师在面部进行排毒滚动,促进面部血液循环,打开毛孔,温补气血,增强肌肤的免疫力及对产品的吸收。优点:温灸温热再配合中草药艾草条,在面部轻轻滚动,可替代了美容师按摩,让面部血液循环加速,促进产品的吸收,在温肌散寒、活络经气的享受中完成有效的美容护理。【保健】温经通络,益气驱风,活血止痛,改善局部循环,增加免疫力。肩周炎,腰肌劳损,腰腿疼痛,骨质增生,胃脘寒痛,椎间盘膨出,咳喘,面瘫,痛经,少年近视等症。【养生】艾灸养生保健疗法能增强身体的抗病能力和抗衰老的能力,从而达到祛病延年的目的。此法简便有效,尤其有温阳散寒,扶正培元,祛邪防病之功效。可作为中老年保健灸及虚寒证患者首选的自我养生方法。【祛病】1、感冒灸法对风寒感冒,有疏风散寒,调和营卫,解表宣肺之功效。取督脉、足太阳、阳明经腧穴,如风池、风门、大椎、肺俞、列缺、孔最、合谷等,用艾条温和灸,每穴再次灸10~15分钟,每日l~2次;或艾炷隔姜灸,每次2~4穴,每穴灸5~7壮,每日1次。在本病流行季节,每日灸风门或足三里,有预防作用。2、咳嗽灸法可健脾燥湿,理气化痰。取背俞穴及任脉、督脉、太阳经腧穴,如肺俞、膏肓、天突、风门、云门、膻中、太渊、丰隆等。用温和灸、艾炷灸或隔姜灸均可,每日1次,5~7次为1个疗程,每疗程间隔7日。3、哮喘灸法可健脾益气,培土生金,平喘降逆。取背俞和任脉、督脉、阳明经腧穴,如肺俞、定喘、天突、风门、气海、脾俞、。肾俞、太渊、太溪、足三里等。每日1次,5~7次为1个疗程。4、中风灸法可益气固脱,回阳救逆;或开窍熄风,调畅气血;或散风祛邪,通经活络。取督脉、任脉、阳明经及少阴经腧穴,如百会、太冲、神阙、关元、气海、人中、风池、足三里、丰隆等。可用艾灸,各3壮。预防中风,用艾炷瘢痕灸,取足三里或绝骨;或用艾条温和灸,取足三里、关元、气海、百会、涌泉。每次15~20分钟,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5、胃痛灸法可调中和胃,理气消食。取任脉、足阳明经、背俞穴,如中脘、足三里、内关、公孙、梁门、胃俞、脾俞、商丘等。每日用温针法,或轻刺激,针后再配合药艾条灸。6、腹痛灸法可温中健脾,消食化滞。取背俞穴、任脉、足阳明经穴,如中脘、神阙、天枢、关元、脾俞、胃俞等。7、腰痛灸治可祛寒通经活络。取足太阳、督脉经穴,如肾俞、腰阳关、委中、昆仑、人中、命门、志室、太溪等。8、痛经灸治可温经散寒,调补冲任。选任脉、督脉、足太阴、足少阴经穴,如内庭、中极、归来、气海、血海、次谬、水道、三阴交、地机等。艾条灸,每穴10~20分钟。9、泄泻灸治可温中散寒,清热利湿,疏肝健脾,消食导滞及温补脾胃。取俞募穴、任脉、阳明经、太阳经腧穴,如天枢、中脘、足三里、阴陵泉、三阴交、脾俞、章门、肾俞、大横、神阙等。10、***灸治可温补肾阳。取任脉、督脉和太阳经穴,如肾俞、命门、关元、中极、三阴交、气海、然谷等。11、颈椎综合征灸治可祛风散寒,活血祛瘀。多取督脉及病变局部腧穴,如阿是穴、大椎、风池、肩髃、尺泽、大杼、后溪等。12、坐骨神经痛灸治可温经通络,祛风散寒利湿。取足三阴经和腰骶腧穴,如阿是穴(病变压痛点)、八髎、秩边、风市、阳陵泉、足三里、昆仑。13、痔疮灸治以清肠通络,活血化瘀为主。取督脉、足太阳和手阳明经腧穴,如长强、命门、脊中、次髎、奇穴(十四椎下旁开1寸一多灸)、承山等。14、瘰疬灸治可疏肝解郁,化痰散结。取病变局部和少阳、阳明经腧穴,如阿是穴、肘尖、天井、足临泣、手三里、天牖、百劳等。以上各穴轮流施灸,每穴5—7壮,用小艾炷直接灸。瘰疬局部可用隔蒜灸。15、湿疹灸治可清热利湿,养血祛风。取病变局部及阳明、太阴经腧穴,如阿是穴、曲池、风市、膈俞、血海、百虫窝等。可用艾卷温和灸。16、痹证灸治可祛风利湿散寒,泄热通经,调和气血。取病变相应经脉腧穴。如曲池、阳陵泉、腰阳关、环跳、大椎、风市、昆仑、肩髃、阳池、外关、悬钟、犊鼻、足三里、解溪等。17、胎位不正灸治本病以舒气导滞为主。取足太阳经和手足太阴经腧穴,如至阴、三阴交、合谷。用艾卷温和灸双侧至阴,艾火距穴位约半寸,以不产生灼痛为度,每次10~15分钟,每日1次,连续4次为1个疗程。18、小儿遗尿症灸治可温肾固摄,补中益气。取任脉、足太阳经、足三阴经穴。如大敦、阴陵泉、横骨、三阴交、膀胱俞、气海、肾俞、命门、关元、中极等。19、小儿营养不良灸治可消食导滞,健脾和胃或益气养血。取足阳明经、足太阴经、任脉及俞穴、募穴,如章门、囟会、中脘、脾俞、胃俞、足三里、商丘、长强等。20、牙痛灸治可疏风清热,益阴降火。取阳明经、足少阴经腧穴,如合谷、承浆、颊车、内庭、列缺、鱼际、太溪、阴谷、曲池等。用艾炷隔蒜灸,治疗牙痛效较显。

艾灸疗法概述

梁天山 主任中医师 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艾灸疗法能够提高身体的免疫功能,增强身体的抗病能力。同时还具有温经散寒、疏通经络以及振兴身体功能的作用。艾灸是通过点燃艾绒来熏蒸身体的穴位,借助药物温热的刺激,通过经络的传导,使身体内的血液畅通,从而达到保健养生和防病治病的效果。艾灸能够用于治疗身体湿气太重而引起的关节肿胀疼痛,同时还可以缓解痛风引起的关节肿胀现象。

艾灸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陈玉静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热性体质的人群,如口腔溃疡、脓疱,怕热不怕冷的人不宜进行艾灸。2、艾灸的整个过程中不能喝凉水,吃凉的食物。3、艾灸时不能吹空调,室内不能有穿堂风。4、艾灸后不能马上洗手洗澡,注意保暖。5、过饥过饱时不宜艾灸。

艾灸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付玉 主治医师 唐山人民医院饥饿、或者饭后过饱、喝醉后、大汗淋漓的时候、情绪不稳定或者月经期内、过敏溃痒、发热上火、传染病、昏迷、没有自制能力等情况忌灸。

返回
首页
在线
客服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