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进入六康网全国知名整形美容咨询预约平台
首页 > 整形资讯 > 北京哪里有针灸培训班?针灸短期培训班能学到什么

北京哪里有针灸培训班?针灸短期培训班能学到什么

发布时间:2025-09-13 00:22:32 来源:http://www.6k11.com 作者:六康网

今天给各位分享北京哪里有针灸培训班?针灸短期培训班能学到什么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北京哪里有针灸培训班?针灸短期培训班能学到什么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

中医针灸特色外治三步法治疗疑难病培训班

其方法集针刺、穴位灸疗或贴敷、中药内服或外用的综合治疗作用,治疗内、外、妇、儿、五官、皮肤科等多种疑难杂症,疗效显著。尤其是在治疗痛经、月经不调、更年期综合症、慢性盆腔炎、外阴白斑等妇科疾病;急慢性尿道炎、间质性膀胱炎等泌尿系统疾病,慢性咳嗽、鼻炎、反复感冒等呼吸系统疾病,慢性胃肠炎、腹泻、便秘等消化系统疾病;神经血管性头痛、中风后遗症、面神经麻痹、颈肩综合症、腰腿痛、软组织损伤、痛风等各种骨关节、神经、肌肉疾病;综合疗法调节神经、内分泌和免疫系统,治疗黄褐斑、痤疮、单纯性肥胖;治疗青少年假性近视、斑秃、抑郁症、慢性疲劳综合症等,用之适当,法到病除。针药结合辨体养生和调节身体机能的亚健康状态,滋润丹田,身健气爽。内容:1、妇科疾病:痛经、月经不调、卵巢早衰、慢性盆腔炎等;2、内科疾病:慢性咳嗽、慢性鼻炎等;3、泌尿生殖疾病:间质性膀胱炎、男性病等;4、“三步法”调节神经、内分泌和免疫系统养生保健。主讲老师文碧玲教授开课日期2014年6月13日报名,14-15日开课学费课时学费:1800元课时:2天上课时间上午:9:00-12:00,下午:1:30-4:30学后待遇颁发***中医科学院培训中心中英对照证书,及***一类继续教育学分,***询。地址北京市东直门内南小街16号,***中医科学院培训中心(西大门南侧)接待时间每周一至五9:00-16:00乘车路线(1)107路、106路无轨电车东内小街站,东直门内小街站下。(2)24路、674路、406路汽车海运仓站下。(3)北京站坐地铁2号线到东直门站下,地铁东直门站出D(西南)口出站,向西走至第二红绿灯再往南走50米左右到达***中医科学院西大门。(4)北京西站坐地铁9号线转1号线再2号线至东直门站下,地铁东直门站出D(西南)口出站,向西走至第二红绿灯再往南走50米左右到达***中医科学院西大门。(5)北京南站坐地铁4号转2号线至东直门站下,地铁东直门站出D(西南)口出站,向西走至第二红绿灯再往南走50米左右到达***中医科学院西大门。报名须知请带***,2寸免冠照片2张。外地学员可由联系住宿,但费用自理。连续参加学习者及老学员,可优惠。咨询电话010-64062096(余老师)010-64028399(谢老师)010-64021202(葛老师)010-64021148(吴老师)QQ联1871367392(余老师)2386016421(葛老师)652219006(吴老师)QQ群:127197613官方网站:www.120px.cwww.zhongyipeixun.org电子邮箱:training1996@163.com注:外籍学员双倍收费

失眠针灸扎哪里

丁宇 副主任医师 ***人民***总医院局部取穴主要是选择头针,头针大部分选择百会和四神聪,有时候也会选择安眠穴,这是一个经脉取血。然后,其它会进行辨证论治。比如说属于心肾不交的,会选择内关穴、神门穴和太溪穴。要是脾胃不和的会选择中脘、天枢、内关和足三里、丰隆穴。假如说是肝胆火旺的,会选择像阳陵泉穴,像太冲穴进行治疗。还有其它症性,比如说气滞血瘀的,有时候还会选择血海穴和背部的膈腧穴。另外也会通过膀胱经的调理,调理整个五脏六腑以及督脉的调理来治疗失眠。专家提示:一般来说分为局部取穴和远道取穴。局部取穴主要是选择头针,大部分选择百会、四神聪、安眠穴。若心肾不交,选择内关穴等;若脾胃不和,选择中脘等;若肝胆火旺,选择阳陵泉穴;若气滞血瘀,选择血海穴等。还可以通过调理膀胱经和督脉治疗失眠。

针灸在哪里做比较好

王凤 主治医师 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针灸在正规医院的中医科或中医院做比较好。因为在正规医院的中医科或中医院进行针灸,可以避免气胸、滞针、断针、弯针,或者是比较严重的皮下血肿等情况,从而较好的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针灸是中医学里相对较独立的治疗方法,包括针刺和艾灸两方面,针刺包括耳针、毫针、电针,还有穴位注射、埋线、激光针、小针刀等,通过针具刺入身体治疗疾病的方法。而艾灸是将中药艾叶通过晾干、鞣制、去除杂质等工序后制成艾绒,将艾绒制成艾炷或者艾条等艾灸用具,通过艾绒燃烧产生的热量,熏灸人体的特定穴位,从而达到治疗效果的方法。患者在过度疲劳、过度饥饿、过度饭饱的情况下不建议进行针刺,避免引起不良反应。在第一次进行针刺的时候,应该采取舒适体位,避免过度紧张,导致晕针。同时避免给孕妇进行针刺,因为孕妇处于特殊时期,如果不小心针刺合谷、三阴交、至阴等穴位,可能会引起滑胎。而且在艾灸时还要注意力集中,注意施灸距离,对于皮肤感觉迟钝的患者或者小儿,要用食指和中指置于施灸部位的两侧,感知施灸部位的温度,防止烫伤皮肤。艾灸结束后毛孔处于开放状态,所以要注意保暖,避免受风引起感冒。

针灸的好处

孔维萍 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可以疏通经络,修复受损的神经和组织,还能调节脂质代谢,纠正不正常的食欲,以及调节内分泌。中医学中,针灸是一种调理身体、治疗疾病的常用方法。针灸通过刺激相应的穴位来疏通经络,使气血运行更顺畅,从而达到治病的目的,是非常理想的一种绿色疗法。那针灸理疗的好处是什么?1、通身经络针灸理疗适当做一次,能迅速疏通人体经络,改善瘀血症状,使其发挥正常的生理作用。如此,人体的气血运行也会变得通畅无比,不仅可以治疗很多疾病,而且还会使整个人变得神清气爽。2、损伤神经和组织的修复针灸理疗虽然见效较慢,但能慢慢修复受损的神经和组织。针刺面部某些穴位可以治疗面部神经麻痹,针刺颈部穴位可治疗臂丛神经麻痹等。3、脂类代谢的调节针灸理疗对调节脂质代谢也有好处。有肥胖症的人只有少数,这一类患者体内有过多的***脂质,对身体健康极为不利。人体通过对相应穴位进行针灸,可以打通减肥的要穴,从而使***物脂质含量降低,加速脂肪的新陈代谢,从而达到减肥的目的,而且对身体健康也有好处。4、消除不正常的食欲很多人在现实生活中都有食欲异常的情况,明明已经吃了很多东西,却还是觉得很饿。针灸理疗在这个时候可以对神经系统起到很好的调节作用,并且抑制胃酸过多分泌,这样可以达到不乏力、不饥饿的目的,对身体健康有好处。5、内分泌调节针灸理疗也能有效地调节身体的内分泌。人们如果说内分泌有紊乱,那么除了会导致肥胖外,身体也容易患病,女性朋友的话还会出现月经不调的情况。针灸理疗可以使身体的内分泌紊乱状况得到纠正,从而改善各种不良的症状。

针灸的功效

赵天豫 副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一、针灸的效果1、通经络对穴位进行针灸刺激,可使经络通畅,生理功能得以正常发挥,这也是针灸的主要作用。由于经络不通,人体气血运行不畅,很容易引起身体出现一系列不适症状,如麻木、疼痛、肿胀等。当治疗时,通过针灸相应的穴位刺激经络,使气血正常运转,缓解不适症状。2、调和阴阳身体的阴阳不平衡,很容易得各种疾病,而针灸能调和阴阳,达到阴阳平衡,防患于未然。3、扶正祛邪人的身体出现疾病,就是由正邪相争所致,所以才有了发病。运用针灸,可以扶助正气,驱邪,达到治病救人的目的。二、针灸电疗法有副作用吗?实际上,任何治疗如果使用不当,都会产生一些副作用。所以,针灸治疗很重要的是辩证准确,对于阴虚阳亢的病人,可以采用针刺的泻法,结合中药针刺的泻法和补阴的中药,帮助身体泻掉虚火,达到治疗的目的。但是若采用平补泻的方法,治疗效果将大大降低。假如病人出现脾胃方面的问题,在治疗上如果灸治的量太多,也会引起上火。所以,针灸本身是一种很好的治疗方法,但是它的实施需要医生辩证,否则可能会引起一些副作用,但是从整体上讲,针灸电疗的副作用与药物相比,副作用要小很多。

下腰痛的诊断和治疗

吴琼华 主任医师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1、自我报告,被认为疼痛评价的金标准,因为可以如实反映疼痛特征,但有一定主观性,如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此法简单易行,不需要语言描述。2、问卷调查法MPQ,从情感、感觉、评估性方面计分,主要用于临床研究。3、疼痛画图,画出疼痛区域和强度等。此外还包括体能、功能性的测试等。二、下腰痛的危险因素下腰痛的危险因素很多,主要可分为以下三个方面:1、个人因素:①年龄,35——55岁是下腰痛的好发年龄。随着年龄的增加,椎间盘及小关节退变不可避免,同时腰背肌肌力下降、韧带劳损,严重影响了脊柱的稳定性,使其容易发生下腰痛。②健康状况,一般认为,身体健康者,其四肢尤其是躯干肌肌力较强,脊柱稳定性好,而且精神状况也佳,发生慢性下腰痛的概率相对较小。③畸形,伴有脊柱后凸、侧凸畸形和下肢不等长的患者,躯体平衡性下降。因为要维持相对良好的姿势和步态,就必须通过脊柱和腰背肌进行功能代偿,其结果是导致脊柱退变和腰肌劳损引起下腰痛。2、职业因素:①重体力劳动,下腰痛的发生与从事重体力劳动有关。Matsui等调查的结果表明,下腰痛的发生与体力劳动的强度呈正相关。②频繁弯腰和扭转,要求经常弯腰和扭转的职业,如推、拉、抬重物等会加速椎间盘、小关节退变和腰部肌肉、韧带劳损,产生下腰痛。③重复性工作,不仅会加速椎间盘、小关节及韧带劳损,而且由于反复做同一动作,容易引起肌肉尤其是腰背肌疲劳,削弱了其对脊柱的稳定作用,发生下腰痛。④静止性姿势,腰椎所受负荷的大小与体位有关。在要求长时间坐位或站立位的职业中,下腰痛的发生率一般较高。如果在坐位或立位超过2小时,下腰痛的发生明显增多。这是由于在此体位时腰部所受负荷较大,椎间盘及后部韧带容易发生劳损;另外要维持这一姿势需要腰背肌参与,而腰背肌长时间收缩会出现疲劳,更容易发生腰痛。有研究认为,驾驶员容易发生腰痛与其长期处于坐位有关。3、心理及社会因素:随着社会发展,心理及社会因素对慢性下腰痛发病的影响正日益受到重视。心理测试已成为腰椎功能检查的一部分,由于个体心理异常者容易发生非器质性下腰痛,还由于这些患者长期受疼痛困扰,疼痛使其精神脆弱,对治疗失去信心,产生忧虑和恐惧,以至夸大症状,增加痛感。另外,社会因素也是影响慢性下腰痛发生的一个重要因素。一般认为,工作与生活环境所造成的心理应激与下腰痛发生有关。有学者报道,对所从事职业不满意者下腰痛的发生率比满意者要高出2.5倍,而与上司和同事间的关系如何也与下腰痛的发生明显相关。也有研究证实,工作单调、时间长、注意力高度集中也可能与下腰痛的发生有关。三、下腰痛的来源对于小腰痛的原因也是由来已久的探索课题,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症被认识确立,从此神经压迫被认为是腰痛主要原因。随着研究发展,椎间盘、小关节和骶髂关节被认为是主要的疼痛潜在来源,此外包括肌、筋膜、韧带等软组织来源及牵涉痛、非器质性疼痛(精神因素引起的躯体症状化)等。前三者发生率各占39%、15%、13%,上述结构均有神经支配,当伤害感受器受到有害的、机械的及化学性的刺激,就会产生疼痛。四、下腰痛的诊断和治疗原则目前对下腰痛的诊断尚无统一标准,主要的参考标准是***或激发性注射,但有侵袭性、费用问题、可操作性等故临床上未常规采用。病史采集应包括:①疼痛的性质;②疼痛部位;③疼痛程度;④以往有无发作;⑤疼痛持续时间;⑥有无胃肠、盆腔或泌尿系症状;⑦有无伴随精神症状。除了病史和体格检查,常用的辅助检查包括:X线:能直接观察腰椎的骨性结构,如感染、肿瘤、滑脱等病变,反映部分间接征象如椎间隙狭窄、软组织肿胀等;脊髓造影:是一种侵袭性检查,可以明确诊断椎管占位、椎管狭窄等疾病;CT:主要反映骨性结构变化,椎管形态、骨质破坏等;MRI:无辐射损害,可以多方位成像,对椎间盘、神经结构等软组织敏感,但费用贵。对下腰痛的治疗应该因人而异,其目的是尽早恢复工作。对于急性下腰痛,可通过适当的卧床休息和对症治疗达到治愈。而慢性下腰痛的治疗最为困难,除对症治疗外,还需要长期的腰腹肌锻炼和心理治疗进行配合。1、一般治疗:①卧床休息;②消炎镇痛剂、肌肉松弛剂;③理疗、按摩;④封闭疗法;⑤牵引等。2、功能锻***能锻炼对治疗慢性下腰痛有重要作用,其主要目的是增强躯干肌肉力量,增强脊柱稳定性。腰椎位居躯干中部,是脊柱运动的枢纽,其稳定与否直接影响着脊柱活动及下腰痛的发生。在静止时,脊柱的稳定结构主要是椎间盘、小关节及后部韧带结构,运动时的动力稳定结构主要是腰背肌。腰背肌锻炼能大大减小后部韧带的张力,增强脊柱稳定性,从而避免或减轻韧带及椎间盘发生劳损,有效防治下腰痛;同时,腰背肌锻炼还能促进肌肉及其筋膜的血循环,有利于肌肉酸性代谢产物排除,消除肌肉疲劳和肌筋膜炎症,缓解下腰痛症状。另外,腹腔对脊柱的支持作用也非常重要。保持挺胸直腰姿势,可使腹肌有一定张力,而进行腹肌锻炼又使腹肌有一定肌力,减轻脊柱负荷,防治下腰痛。还有人认为进行需氧锻炼增强人的适应性和耐力,对防治下腰痛也很重要。3、腰骶支具腰围是骨科医生治疗下腰痛的最常用工具。佩戴腰围不仅可通过其制动和保护作用缓解肌痉挛,减轻症状,还可保持或增加腹腔压力,分担脊柱负荷,有助于防治慢性下腰痛。因此,如果使用恰当,佩戴腰围可减轻或治愈下腰痛。但必须同时进行有效的腰腹肌锻炼,并使之成为“肌肉支架”,否则会出现废用性肌萎缩,加重腰椎不稳。4、劳动保护下腰痛的发生与脊柱的稳定失衡有关。要维持脊柱稳定,除与椎间盘、小关节、肌肉韧带等结构有关外,保持良好的姿势非常重要。长期处于站立位的人,其腰部前凸加深,加重了小关节及椎间盘的压力,可引起下腰痛。如果能通过姿势调整,使髋、膝关节轻度屈曲,身体稍前倾,这样腰部负荷就会减小,腰痛的发生也减少。在坐位尤其是前倾坐位时,由于骨盆后倾,身体重心前移,脊柱弯矩加大,更增加了椎间盘及后部韧带的负荷,容易引起下腰痛。如果能采取正直坐位,使骨盆前倾,腰部负荷将减小。如果坐椅有扶手、靠背,则不仅上肢重力的影响减小,而且因腰背部有所依靠,其负荷也减小,下腰痛的发生也大为减少。抬重物是一种外来负荷,其对脊柱负荷的影响,除与物体的重量、大小及形状有关外,还与腰椎的弯曲程度有关。采用伸膝弯腰法抬物时,由于躯干前倾,腰椎前屈,力臂加长,腰椎负荷最大,容易引起腰部劳损,而采用屈膝直腰法抬物时,由于物体离脊柱较近,且起立活动主要分散在下肢关节,脊柱负荷及劳损减轻。5、教育与训练有人主张开办“腰背痛学校”,采取个别辅导或配合录像集体上课的方式进行教育。学习内容包括:①相关解剖学知识;②采用什么姿势和体位最有利;③顽固性疼痛的危害性;④腰痛的发生原因和治疗方法。训练的重点是加强肌肉的强度和耐力锻炼,并指导其采取合理的姿势和健康的行为。6、心理治疗对有心理异常的慢性下腰痛患者,其治疗需要医师、理疗师及心理学家等多方面协作,进行多方位的功能康复训练。因此,如果患者经手术或其他治疗无效,应及时进行心理学测试,以明确诊断。在治疗中,应充分了解精神因素在慢性下腰痛发病中的作用,要与患者密切交流,获得患者的信任与合作;还要向患者说明其不存在组织结构病患,疼痛的发生主要是由于情绪紧张引起的机体变化。有人认为,对治疗持乐观态度且期望值较高者,疗效较好。必要时也可配合使用抗抑郁药物进行治疗。另外,对于由生活压力或工作环境引起的心理异常,也应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改善。总之,乐观向上,举止健康合理,并经常保持运动,对维护身体健康和防治慢性下腰痛极为重要。7、手术治疗手术主要适应于保守治疗无效,排除心理因素,存在组织结构上器质性损害者。五、椎间盘源性疼痛椎间盘源性疼痛(discogenicpain)是近年来脊柱外科的热门研究之一。首先由Crock等描述,它的主要病理学特点是纤维环撕裂,它是慢性下腰痛的最多见类型。目前可接受的定义是:除外影像学检查神经根受压迫的慢性腰背痛,由椎间盘本身所致的下腰痛即椎间盘源性下腰痛。明确椎间盘内神经分布走行及其功能是理解椎间盘源性下腰痛的基础:(1)椎间盘由髓核、纤维环、软骨板组成。纤维环的后部由窦椎神经分布,而纤维环的侧方和前部由来自脊神经前支和交感神经系统的分支支配;(2)Crock认为腰椎间盘退变髓核变性致纤维环应力分布失去平衡和内层纤维环撕裂是腰椎间盘内紊乱的病理学基础。内层纤维环破裂后,神经纤维、血管和***组织侵入裂隙进行修复,侵入纤维环内层的窦椎神经末梢多为无髓纤维,裸露在间质液体中,所以易感受间质内化学物质(如SP、CGRP、VIP)和机械性变化,出现椎间盘源性下腰痛。研究发现,在病变椎间盘的外层纤维环中,神经纤维的密度明显高于正常椎间盘,并且80%的病变椎间盘内层纤维环有神经分布,进一步证明了此发病机理。(3)Suseki用CGRP免疫组化的方法证明大鼠的L5S1椎间盘由L1-2的背根节通过椎旁交感干支配,后者与窦椎神经通过灰交通支联系。因此,可以说明腰部椎间盘的交感神经分布应与L2或更高节段平面相关,临床上椎间盘源性下腰痛也主要表现在L1-2皮肤支配区,表现为下腰部、臀部、腹股沟区以及大腿外侧等部位的疼痛和这些部位的感觉异常。椎间盘源性疼痛伴或不伴牵涉痛,通常缺乏客观的神经学体征,临床检查难以判断。腰椎间盘外形正常,无***,X线和CT扫描正常。常继发于明显的创伤,主诉下腰正中深在的疼痛,休息缓解、活动可加重,下肢症状体征不明显,很少累及膝关节下。椎间盘源性疼痛的检查方法包括MRI、振动试验和椎间盘造影等。MRI表现:高信号区(HIZ)、椎间盘退变、终板变化、纤维环破裂和椎间隙狭窄,不同程度提示盘源性腰痛的存在,尤其是黑椎间盘(BlackDisc),被认为与盘源性疼痛有密切相关。MRI显示的椎间盘异常也常见于无症状人群,Modic等发现近乎30%的正常人有异常的MRI信号强度改变。因此,MRI在诊断椎间盘源性下腰痛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但不是确定性作用。振动试验操作简单,与MRI结合对椎间盘源性疼痛有一定诊断价值。椎间盘造影:是盘源性腰痛的最重要的诊断方法和金标准。其评价标准包括四部分:被注射椎间盘的形态学、椎间盘内压力和(或)接受注射的液体容量、病人对注射的主观反应、邻近椎间盘缺乏疼痛反应。正常的椎间盘能接受0.3——1.0ml液体容量,椎间盘内峰压应在400——500Kpa。通过造影描述病人的疼痛强度、疼痛复制、疼痛行为,正常邻近椎间盘无疼痛反应。但该检查具有侵袭性,在X线透视下进行。椎间盘退变性疾病的良好治疗必须根据疾病的自然病史进行预测,椎间盘源性下腰痛的自然病史目前还了解很少。大部分急性下腰痛发作很少超过2周,仅7%下腰痛病人成为慢性,其中仅1/3将发展成慢性失能性下腰痛,需进一步对病情进行检查。研究结果提示椎间盘源性下腰痛可能是一种自限性疾病,随着年龄增加、腰椎僵硬和整个腰椎的退行性改变,症状可能减轻。非手术方法治疗下腰痛的方法包括卧床休息、锻炼、牵引、针灸、经皮电刺激、支具、生物反馈、药物治疗和按摩等。对椎间盘源性下腰痛病人至少要进行3个月的非手术治疗,包括非类固醇抗炎药物、肌肉松弛剂和物理康复程序。物理康复程序包括温水疗法、有氧泳疗、等长躯干肌锻炼。未完成康复程序的病人应行心理测试和疼痛门诊治疗。完成3个月康复程序且疼痛减轻者应进行功能评估后再恢复工作。如果完成康复程序仍有下腰痛,可考虑进行手术治疗。手术治疗椎间盘源性下腰痛首选融合手术。虽然已有其他方法,如椎间盘切除术、经皮椎间盘切除术、木瓜凝乳蛋白酶髓核溶解术等治疗椎间盘源性下腰痛的报道,但这些方法的疗效还没有得到肯定。人工椎间盘置换术和人工髓核置换术还处于起步阶段,长期疗效有待观察。椎间盘切除和椎体间融合术可能是治疗椎间盘源性下腰痛的最有效方法。其机制有二,一是切除了疼痛源,二是消除了节段的运动。手术融合方式目前主要有3种:前路融合、后路融合和前后路联合融合。前路融合具有直接切除累及的椎间盘和避免后路椎旁肌剥离及去神经支配的医源性创伤等优点。Saal等于2000年首次报道应用椎间盘内电热疗法(intradiscalelectrothermaltherapy,IDET)治疗椎间盘源性下腰痛的初步临床结果,引起了国际脊柱外科界的广泛重视。IDET是一种针对椎间盘源性下腰痛的微创疗法,近年来发展较快,并已被临床证明有效。一定程度的热量能使胶原纤维收缩并凝固神经纤维。当IDET过程中组织被加热至一定温度(60——65度)时,维持胶原纤维三螺旋结构的共价键断裂,胶原分子收缩变厚,纤维环裂隙重新连接、加固,从而使纤维环的生物力学状态得到改善,提高了脊柱运动节段的稳定性;此外,热能可凝固分布于纤维环和后纵韧带上的神经纤维及椎间盘内的***组织,改善椎间盘的炎性环境,减少刺激的传入。IDET的初步临床疗效令人鼓舞,它为难治性椎间盘源性下腰痛提供了一种微创的治疗手段。与椎间盘融合术相比,IDET具有明显的优势,如微创性、费用低、疗效显著及并发症少等,特别对多间隙或椎间融合术后邻近节段出现的椎间盘源性下腰痛病人是一种较好的治疗选择,但IDET尚处于起步阶段,缺乏长期的临床随访资料,目前尚无随机双盲、前瞻性对照的临床研究,临床疗效有待严格评价。对于盘源性腰痛的生物学治疗的基础研究也在广泛深入展开,包括基因治疗、干细胞移植等达到椎间盘功能再生的目的。六、小关节源性疼痛腰椎小关节是脊柱连接的重要关节,具有限制脊柱前屈前移运动,抵抗压缩、剪切及旋转等各种形式负荷的功能。外伤、异常的应力等因素均可导致退变和损伤。小关节即关节突关节,为滑膜关节,滑膜面和关节囊分布有丰富的神经末梢,感受和传递疼痛信息。发病机制:关节软骨的损伤和炎症;继发于椎间盘退化的小关节功能失代偿,引起柱体节段进行性结构不稳,加速小关节退变、增生,压迫刺激神经根引起疼痛。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主要位于臀纹以上的下腰部疼痛,伴或不伴有牵涉痛,小关节处有深压痛。对于小关节源性疼痛的检查主要是CT和MR,CT可以发现关节突肥大、增生、硬化,关节面凹凸不平,软骨下骨囊性变,关节腔内真空现象,关节半脱位及小关节骨质增生引起的侧隐窝狭窄等;MRI显示增生小关节对椎管及神经根管的压迫,关节囊的水肿,关节囊内软组织突出及关节腔内的滑膜变化等。小关节阻滞是诊断小关节源性下腰痛的金标准。根据疼痛缓解时间与局***作用时间匹配与否来判断药效。但该检查方法属有创性检查,可增加感染的发生机率,且不能用于对局***过敏的患者。治疗上除了腰痛的常规治疗手段,就是关节腔内注射,小关节内侧神经支阻滞,内侧支神经变性、破坏(物理、化学、手术)等。七、骶髂关节源性疼痛骶髂关节是微动关节,有坚强的韧带、肌肉和筋膜共同固定和限制关节活动,维持关节的稳定性,以传导和平衡躯干至下肢的应力。骶髂关节常见的病理改变主要包括畸形、损伤、劳损、退变及炎症等。第五腰椎以下部位疼痛、可伴有放射痛,缺乏特异性。临床检查和骨扫描有助于诊断。X线透视下骶髂关节内封闭术,如注射后15——45分钟内患者疼痛缓解75%,则一般可诊断为骶髂关节源性下腰痛,是最可靠有效的方法。非手术治疗无效,可考虑行骶髂关节融合术。八、肌肉源性疼痛脊柱椎旁肌群是脊柱的动态稳定结构,维持人体直立姿势。骨骼肌纤维包括I型和Ⅱ型,其中I型纤维收缩速度慢,收缩持久耐疲劳,抗重力作用强,对维持机体的生理姿势和完成某些精细活动具有重要意义;Ⅱ型纤维收缩速度快,易疲劳,抗阻力作用强,对完成机体的快速粗大运动有重要意义。因此,腰背肌中I型纤维占优势是与其功能相适应的。下腰痛患者往往伴有腰背肌肌力或耐力下降。长期坐位工作,活动少,可以造成椎旁肌的废用性萎缩。研究显示,椎旁肌I型纤维所占比例小、横切面积小,抗疲劳的能力降低。骶棘肌的收缩抵抗前屈力矩,当腰背肌疲劳时,骶棘肌功能减弱,从而使椎间盘和韧带承受较大的应力,使之易于损伤。肌肉疲劳其协调性和控制能力下降,腰椎动态稳定性下降,腰椎过度活动、腰椎不稳。腰痛引起椎旁肌的保护性痉挛,活动减少,加重椎旁肌的易疲劳性,形成恶性循环,可能是下腰痛拖延难愈和反复发作的原因之一。此外,椎旁肌骨筋膜间隔间隔综合征被认为是肌源性腰痛的发病机制。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骨筋膜室内压力增高,肌肉缺血,产生慢性腰痛。临床上通过骨筋膜室切开减压可以缓解或消除疼痛,从侧面证实这一病因的存在。九、结语腰痛是全球性的医疗和社会经济问题,值得医患双方及社会公共机构的共同关注。普通民众通过健康教育、职业培训、劳动防护等获取相关知识和信息,可以预防腰痛发生。腰痛患者对自身疾病的了解,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早期康复。医生方面应当不断提高认识水平,足够重视腰痛这一常见病,为患者造福。

河南邵氏针灸流派临床经验学习班暨全国针刺手法传承培训班

沈家泰 主任医师 宿迁市中医院***中医药继续教育项目“河南邵氏针灸流派临床经验学习班暨第三届全国针刺手法传承培训班”通知尊敬的教授:您好!由河南中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河南邵氏针灸流派传承工作室”主办的2014年***中医药继续教育项目“河南邵氏针灸流派临床经验学习班暨第三届全国针刺手法传承培训班”(项目编号:20145*****027),于2014年10月25-26日在河南省郑州市举行,培训对象主要为中医针灸临床工作者,并由***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继续教育委员会授予继续教育I类学分8分。“河南邵氏针灸流派工作室”是全国首批中医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之一,河南省唯一针灸流派,创始人邵经明教授(1911—2012),字心朗,号常乐老人,1911年3月出生于河南西华县。曾任***针灸学会第一届委员会委员,全国高等医药院校针灸专业教材编审委员会委员,***针灸专家讲师团顾问,张仲景研究会常务理事,河南省针灸学会第一届主任委员、名誉会长,河南省黄河中医药研究奖励基金会理事,享受***特殊津贴,是全国中医首批硕士研究生导师,全国首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河南中医学院针灸专业的奠基人,河南省中医事业终身成就奖获得者。为进一步发扬“河南邵氏针灸流派”学术思想,学习班由“河南邵氏针灸流派”代表性传承人邵素菊教授、高希言教授、杨永清教授、王民集教授担任主讲人,通过讲解本流派治疗多个优势病种的临床经验,使临床针灸医师在针灸临床中方法更加规范、疗效更加显著。针灸学术思想是无数医家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摸索而逐步完善的,各流派之间既有共通之处,又存在各自独立的学术特色,因此本次继续教育培训班特别聘请了与本流派渊源颇深的针灸流派研究与传承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南京医科大学副校长、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夏有兵教授亲临现场,探讨澄江流派的源与流;针刺手法是针灸技术中的高精尖部分,是提高临床疗效的关键所在,掌握针灸手法的作用规律是临床针灸医师提高临床疗效的重要手段,因此本次培训班特别邀请了***针灸学会刺络与拔罐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天津中医药大学针推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郭义教授为学员讲授针灸手法作用规律。现将培训班具体事宜通知如下:一、授课内容:(一)澄江学派的源与流主讲人:夏有兵(二)邵经明学术思想撷菁主讲人:邵素菊(三)“三穴五针法”针刺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评价与规范化研究主讲人:杨永清(四)针灸治疗失眠的证治思路与临床技术主讲人:高希言(五)针刺治疗小儿脑瘫临床技术主讲人:王民集(六)基于神经电信息针灸手法作用规律主讲人:郭义二、时间地点安排2014年10月24日报到,10月25-26日授课。地址:河南省郑州市金河宾馆(金水区金水路7号,金水路与经三路交汇处),从新郑机场可从机场乘坐机场大巴至民航大酒店后沿金水路向西步行500米即可到达,或从郑州火车站乘坐公交26路至国际饭店站下车,马路对面即是,从郑州东站可乘坐公交916路于国际饭店站下车即是。三、会务费用统一收取***中医药学继续教育培训费800元/人,住宿费用学员自理。四、联系电话:0371-65680371;联系人:王培育186*****707;杨旭光135*****898;周艳丽135*****949。欢迎广大同道积极参会,并于2014年10月10日前将参会回执发送至wpyer@163.com。河南中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河南邵氏针灸学术流派传承办公室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医针灸针刺手法传承工作室(河南)二〇一四年九月二十八日河南邵氏针灸流派临床经验学习班回执姓名性别电话职称年龄E-mail通讯地址科室是否住宿是(要求住宿)否

气血不足针灸扎哪里

肖岚 主任医师 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可以针灸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手厥阴心包经,还有足厥阴肝经、任脉等经络上的穴位。气血是人之根本,气血充足、经络通畅,是身体健康的最基本条件。1、足阳明胃经:足三里穴、天枢穴、梁门穴等都是保健穴位,可以增强胃气、促进肠胃消化和收纳,能够为气血生化提供充足的原料物质,帮助缓解气血不足的情况;2、足太阴脾经:该经络上的穴位主要有三阴交穴、阴陵泉穴、血海穴、大横穴等,气血不足时针灸上述穴位,能够增强脾的运化功能。血海穴为治疗血证的特殊穴位,可以治疗血热证、血虚证等各种情况,而阴陵泉穴为合穴,能够健脾,脾为气血生化之源,脾气健运,则气血生化充足;3、手厥阴心包经:心主血脉,气血不足时可以针灸手厥阴心包经上的内关穴、郄门穴等穴位、可以帮助补益心气,治疗气血亏虚证;4、足厥阴肝经:肝主藏血,气血不足时可以选用肝经上的原穴,即太冲穴,肝经上的募穴,即期门穴等,可以达到疏肝健脾、增强脾胃运化、促进气血生化、补益气血的作用;5、任脉:任脉上的气海穴、关元穴、中脘穴、神阙穴等穴位都是保健要穴,可以通过针灸补益气血,帮助缓解气血不足的情况。但需要注意的是,神阙穴多用来灸而禁针刺。

返回
首页
在线
客服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