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各位分享针灸新三十要穴歌及应用经验的知识,其中也会对针灸新三十要穴歌及应用经验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
中医针灸歌诀
陈玉静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中医针灸的常见问题1.过度疲惫、精神高宽比焦虑不安、挨饿者不适合扎针;年老体衰者扎针应尽可能采用平卧,选穴宜少,技巧宜轻。2.怀孕妇女扎针不适合过猛,腹部、腰骶部及能造成宫缩的穴道如合谷穴、三阴交、天山、至阴等严禁中医针灸。3.小孩因不配合,一般没留针。婴儿囟门部及风府、哑门穴等禁针。4.有渗出性病症的病人,或经常出现持续性流血,损害后不容易活血者,不适合扎针。5.皮肤感染、溃疡、疤痕和肿瘤位置未予扎针。6.眼区、胸背、肾区、项部,胃溃疡、肠粘连、肠梗阻病人的腹部,尿潴留病人的坐骨结节区扎针时要把握深层和视角,禁止使用直刺,避免弄伤关键内脏器官。7.扎针对一些症状的确有很好的功效,但并不是全能,非常是一些急重病的治疗,应依据状况立即选用综合性医治,才可以更有益于患者,也可充分运用针灸的作用。
针灸经络取穴的方法
张季林 主任医师 江西省人民医院1、近部取穴:针灸属于中医治疗的一种疾病方式,对于症状比较明显或者局限的疾病,医生会采取邻近部位进行穴位针刺。2、远部取穴:主要是采取离患处比较远的部位进行穴位治疗,能够达到疏通经络的作用,治疗疾病。3、随症取穴:根据患者的病因和症状选取合适的穴位,改善患者的病症。除此以外,还有辨证选穴等,但是患者需要找经验丰富的中医生进行治疗。
针灸经络有什么功效
陈宝国 主任医师 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针灸经络可以起到疏经通络、增加血流、增加自身免疫力等功效,还能有效增强体质。1、舒筋通络:针灸经络是属于比较常见中医治疗方法主要是通过穴位针灸做治疗,可以有效达到疏通经络效果,能有效缓解经络淤堵引起的局部肿胀和疼痛。2、增加血流:在经络针灸之后可以有效增加身体精神代谢,还能达到增加人体微循环效果。3、增强自身免疫力:在增多淤堵后,有可能会出现自身免疫功能下降,还会容易引起多种疾病感染,可以选择经络针灸做治疗。除以上常见的好处,还能达到祛风散寒等功效,最好选择正规医院做治疗。
针灸常用穴位
丁宇 副主任医师 ***人民***总医院通常肘、膝以下穴位,称为五腧穴,包括井、荥、输、经、合等穴位使用较多,即肘关节、膝关节下方、四肢穴位常用于针灸治疗。背俞穴、募穴也使用较多,主要可用于调节脏腑,以及八脉交会穴大部分也在肘、膝关节以下。此外穴位针灸效果较明显的特定穴,在部分特殊疾病上也会经常用到,所以较多特定穴相对也较重合。因为大部分穴位均在肘、膝关节以下,所以大部分疾病进行针灸治疗相对较安全。相对而言前胸部穴位使用较少,甚至部分穴位可能一生均不会用到,前臂部穴位使用较多,上臂部穴位使用相对较少。还有部分穴位比如头颅部分穴位,通常头针时使用较多,但许***位使用较少。所以虽然十四经上穴位有361个,但实际上较***位平时较少应用于针灸治疗。
足厥阴肝经穴位歌诀
王成阳 副主任医师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为便于治病,古人总结出简单易懂也容易记住的穴位歌诀,其中常见的足厥阴肝经穴位歌诀...中医认为人体穴位是经络之气在人体内流注汇合之处,通过刺激穴位可以调和阴阳平衡。...
中医经络按摩的穴位有哪些
1按摩4个穴位有效治疗肾阳虚1、合谷穴合谷是人体保健的要穴,俗称“虎口”,是手阳明大肠经的穴位,可以称作是人体的第二保健大穴,每天按揉,可以很好地提高卫阳的功能。按揉时应该朝着小指方向按,有酸胀的感觉为度,艾灸时应该拿着艾条在距离穴位约两指的地方进行灸。2、足三里穴足阳明胃经的合穴,主治肚腹上的疾病,古人认为,按揉或艾灸此穴,可将体内部的邪气驱逐于三里以外,民间谚称:“拍击足三里,胜吃***鸡”。此穴可养胃、补肾、补肺,要配合合谷使用。3、商阳穴商阳穴位于食指尖端桡侧指甲旁。中医认为,按揉该穴具有明显的强精壮阳之效,可延缓衰老。可用一只手的拇指按揉另一只手食指的商阳穴。4、关元穴关元穴位于脐下3寸处,属于沿头面正中贯穿胸腹的任脉。所谓“任脉”,是指不论男女都与其生殖系统有密切关系的一支经脉,任脉上有不少具有强精壮阳效果的穴位。可用指压法按摩刺激关元穴,或是交替用左右手绕脐旋转按摩腹部,刺激任脉上的有关穴位。2按摩调理脾胃的方法中医认为,肾是先天之本,而脾胃为后天之本,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注意调理脾胃,按摩是调理脾胃的一个方法,下面我们来看看怎么按摩调理脾胃。养护脾胃是防病、保健的根本。中医认为,脾胃是运化饮食和水谷的脏器,也就是说人体的消化和吸收功能都是依靠脾胃来完成的。脾胃强,则气血生化有常,气血旺盛,才能吃嘛嘛香,面色红润,肠胃健康;如果脾胃虚弱,就会变得不思饮食,面色萎黄,消瘦,气短乏力,胃脘隐痛,腹胀,大便溏泻;甚至会失眠,免疫力下降,易患感冒。脾虚生湿,痰湿内阻,还会出现肥胖、身体困重、口干、口中黏腻、湿疹等问题。所以古人称:“脾胃为后天之本”,“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其实,有些肠胃小毛病,通过简单的自我按摩就可以达到一定程度的缓解。1、按摩穴位首先是中脘穴。中脘穴是治疗胃肠疾病中十分重要的穴位,它位于胸骨下端和肚脐连线的中央,大约在肚脐往上一掌处。指压时仰卧,放松肌肉,一面缓缓吐气,一面用指头用力下压,6秒钟时将手离开,重复10次,就能使胃感到舒适。在胃痛时采用中脘指压法效果更佳。其次是天枢穴。此穴位于肚脐左右两拇指宽处。患者可平躺在床上,用中间三个手指下压,按摩此处约2分钟。天枢穴的主治病证包括消化不良、恶心呕吐、胃胀、腹泻、腹痛等。最后是足三里穴。足三里穴位于外膝眼下四横指、胫骨边缘。按压6秒钟将手离开一次,重复10次,就可促进胃酸分泌,使胃感到舒服,而且还能起到止疼的作用。2、揉腹中医认为,人体的腹部为“五脏六腑之宫城,阴阳气血之发源”。揉腹可通和上下,分理阴阳、去旧生新、充实五脏、驱外感之诸邪,清内生之百症。《黄帝内经》就记载:“腹部按揉,养生一诀”。唐代名医孙思邈曾经写道:“腹宜常摩,可祛百病”。方法是:选择夜间入睡前和起床前进行,排空小便,洗净双手,取仰卧位,双膝微曲,全身放松。左手按在腹部,手心对着肚脐,右手叠放在左手上,先按顺时针方向,绕脐揉腹50次,再逆时针方向按揉50次。按揉时,用力要适度,精神集中,呼吸自然,持之以恒,一定会收到明显的健身效果。3中医经络按摩的穴位有哪些1、三阴交在小腿部内侧内踝高点上三寸,胫骨内侧面后缘,为主治妇科病常用穴。妇女由于月经、胎产、哺乳等,以血为用,又易耗血,因此,情绪易于激动,肝气容易郁滞,出现肝血不足的状态。三阴交能疏理肝脾养血,常用来治疗月经不调、崩漏、痛经、经闭、带下、产后腹痛、习惯性流产、乳汁缺乏等。每日按揉50~100次,以有酸胀感为宜。2、足三里它位于小腿的外侧,膝盖骨斜下方。足三里是胃腑疾病和人体强壮的重要穴位,几乎所有的胃肠道疾患,例如浅表性胃炎、糜烂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肠炎等疾病,一旦有胃痛、胃胀、反酸、烧心、呃逆、便秘、泄泻等症状,都可以按足三里穴位来进行保健。具体操作方法是每日按揉50~100次,以有酸胀感为最佳。3、涌泉在足心凹陷处。平时按揉有助于治疗咽喉肿痛、头痛、眩晕、高血压等。由于此处最敏感,刺激后有开窍苏厥、回阳醒脑的特殊功效,若发现有人猝然昏倒、不省人事,可给予该穴位强刺激,按揉50~100次。4、关元穴它位于肚脐下三寸,是“男子藏精,女子蓄血之处”,临床上常用它来治疗泌尿、生殖系统等疾病,例如***、闭经、遗尿、***、泄泻、带下、产后腹痛等。还可以用擦法,以透热为度,每天1~2次;或者可以艾灸,每次10~15分钟,每天1次。4经络按摩的技巧与时间选择怎样确认身体的穴位?穴位书上说的“寸”都是“同身寸”。比如说:三寸,就是四指并拢的宽度,拇指的宽度为1寸。一般情况下,如果找准了穴位,在穴位处用力按压,有酸、麻、胀、痛的感觉。即使穴位找不准,在穴位的周围按压揉,只要有酸、麻、胀、痛的感觉,也有效果,当然还是尽量找准穴位好,这需要一定的经验。有人主张:离穴不离经。就是穴位找不准没有关系,只要沿着经络运行的方向多敲打敲打,和按摩的效果几乎相等。针对一些比较深的穴位,敲打的作用比按摩还要好。穴位按摩有哪些种类?我们日常按摩的保健穴位有:百会、太阳、风池、劳宫、内关、养老、足三里、涌泉、太冲、太溪、合谷、膻中等穴位,其中合谷、足三里、涌泉、内关称为四大养生穴。穴位的按摩的基本技巧:一、力度轻重。轻为补,重为泻。二、点按的方向。顺时针为补,逆时针为泻。三、与呼吸的关系。呼气时按,吸气时松。经络敲击也是穴位按摩吗?我们最常敲击的经络有:心包经、胆经。此外,根据需要也可以敲胃经、大肠经、小肠经、肝经、三焦经、脾经。心经多用拨的手法,肾经多用疏道的手法。膀胱经在背后的部分自己无法调理,委中往下一段自己可以按揉。经络敲击的技巧:一、力度轻重。轻快短为补,重慢长为泻。二、敲击的方向。顺敲为补,逆敲为泻。经络敲击的顺逆如何判断?经络以起点为依据,可分为手经和足经。手经和足经都又分为阳经和阴经。例如:手厥阴心包经为手阴经,由上到下敲为顺,是补手法。由下到上为逆,是泻手法。其他经络,同理类推。5按什么穴位可以消除紧张1、太阳穴在头部侧面,眉梢和外眼角中间后方的凹陷处。按摩太阳穴可解除疲劳、振奋精神、缓解头痛、保持大脑清醒和注意力集中。按摩时,用拇指指肚分别按在两边的太阳穴上,稍用力使太阳穴微感疼痛,顺时针、逆时针各按揉30至50次,也可用手掌根按揉相同的次数。2、内关穴在前臂上,手掌面腕横纹中点向上两横指处,两根筋中间的凹陷处,用力按压有酸胀感。按摩内关穴可缓解由于过度紧张引起的心慌、恶心等症状,还可有效缓解失眠情况。按摩时,以左手拇指按右手内关穴,以右手拇指按左手内关穴,交替进行。可边按边揉,用力要适中,以酸胀为佳,顺时针、逆时针各按揉30至50次。
中医经络按摩的穴位有哪些
陈玉静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中医按摩养生1、三阴交在小腿部内侧内踝高点上三寸,胫骨内侧面后缘,为主治妇科病常用穴。妇女由于月经、胎产、哺乳等,以血为用,又易耗血,因此,情绪易于激动,肝气容易郁滞,出现肝血不足的状态。三阴交能疏理肝脾养血,常用来治疗月经不调、崩漏、痛经、经闭、带下、产后腹痛、习惯性流产、乳汁缺乏等。每日按揉50~100次,以有酸胀感为宜。2、足三里它位于小腿的外侧,膝盖骨斜下方。足三里是胃腑疾病和人体强壮的重要穴位,几乎所有的胃肠道疾患,例如浅表性胃炎、糜烂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肠炎等疾病,一旦有胃痛、胃胀、反酸、烧心、呃逆、便秘、泄泻等症状,都可以按足三里穴位来进行保健。具体操作方法是每日按揉50~100次,以有酸胀感为最佳。3、涌泉在足心凹陷处。平时按揉有助于治疗咽喉肿痛、头痛、眩晕、高血压等。由于此处最敏感,刺激后有开窍苏厥、回阳醒脑的特殊功效,若发现有人猝然昏倒、不省人事,可给予该穴位强刺激,按揉50~100次。4、关元穴它位于肚脐下三寸,是"男子藏精,女子蓄血之处",临床上常用它来治疗泌尿、生殖系统等疾病,例如***、闭经、遗尿、***、泄泻、带下、产后腹痛等。还可以用擦法,以透热为度,每天1~2次;或者可以艾灸,每次10~15分钟,每天1次。5、膻中穴位于两***连线中点,胸骨之上,属于任脉,是心包经经气聚集之处,此外,一身宗气也汇合于此穴。膻中有理气开胸、降气通络之功,多用于治疗心悸、气短、胸闷、胸痛、乳腺增生、咳嗽、哮喘等心肺疾病。可用掌根来回摩擦,以透热为度。以上就是关于中医经络按摩穴位有哪些的介绍,这在平时进行养生保健的时候特别重要,一般我们不但要找准穴位,而且还要注意按摩时的手法和力道,这也是最重要的,另外调理身体的方法也很多,我们要注意根据自己身体的情况来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