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各位分享针灸大成与针灸甲乙经的知识,其中也会对针灸大成与针灸甲乙经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
人体共有多少个穴位,均什么穴位
王燕 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1、经穴:《皇帝内经》365穴,代皇甫谧撰著的《针灸甲乙经》详细记载了腧穴名称和部位,共有349穴,比《皇帝内经》多出189个穴。宋·王惟一写的《铜人针灸腧***经》和元·滑伯仁的《十四经发挥》均记载有354穴。明代杨继洲编著的《针灸大成》始有359穴。建国后,编写的高等院校针灸讲义,根据《素问》王冰注,将中枢穴补入督脉,急脉穴补入足厥阴经,现共有经穴361穴。2、阿是穴:除经穴之外,无固定部位与名称的穴位,即为阿是穴,也叫不定穴,或天应穴。3、经外奇穴:在经穴与阿是穴之外,还有经外奇穴。
头针的理论依据
陆艳萍 主任医师 开滦总医院一,是根据传统的脏腑经络理论。二,是根据大脑皮层的功能定位,头针是在传统的针灸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有关头针治疗各种疾病,内经上就有所记载。后世《针灸甲乙经》以及《针灸大成》等文件中,记载头部输血治疗全身各种疾病的内容就更加丰富了。目前头针广泛的应用于临床,经多年的实践对头针的穴线定位,适用范围和刺激方法积累了更多的经验,头针已经成为世界上临床医生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
针灸的作用
吴继全 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两千余年持续至今的针灸实践,隐含着传统中医药学密码,历代医学理论家孜孜以求在***古代文化基因下,解读针灸的治疗作用有三,通经活络、调和阴阳、扶正祛邪。1、通经...
人体一共有多少穴位
费爱华 副主任医师 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通常认为人体的穴位共有362个,早在《黄帝内经》时,穴位大概有160个,到晋代《针灸甲乙经》记载,周身的穴位已经有了349个。在明代《针灸大成》里记载是穴位359个,到目前是362个。人体腧穴大体上分为十四经穴,奇穴和阿是穴三种类型,十四经穴指的是有固定名称和位置,属于十二经脉和任脉、督脉的腧穴。奇穴是指有一定名称,也有明确位置,但是没有归入或者不便归入十四经腧穴,又称为经外奇穴。阿是穴是指没有固定名称,也没有固定位置,是以压痛点或者其他反应点,作为针灸施术部位的一类腧穴。临床上根据这种腧穴的部位还有他的作用,以及其他的可以进行命名。腧穴的命名也有很多种方式,常用的像阴陵泉、心俞、三阴交、百会、足三里、气海等。
志室穴
补肾壮腰、益精填髓。主治:1.遗精、***等肾虚病证;2.小便不利;3.腰脊强痛。操作:斜刺0.5~0.8寸。临床应用:现代常用于治疗膀胱炎、尿道炎、心功能障碍、肾炎等。查看详情志室***位配伍配命门、委中主治腰痛;配肾俞、关元主治***。志室穴相关论述1.《针灸甲乙经》:“腰痛脊急,胁中满,小腹坚急,志室主之。”2.《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小便淋漓。”3.《针灸大成》:“***失精,淋沥。”
手五里穴位的准确位置图
王祥 主任医师 泰州市中医院手五里、曲池、通里、中渚、合谷、尺泽(《针灸大成》)。2、瘰疬:五里、大迎、臂臑(《针灸甲乙经》)。3、嗜卧,四肢不欲动摇:五里、三阳络、三间、厉兑、天井(《针灸甲乙经》)。
温溜准确位置和作用
赵天豫 副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温溜穴的作用与作用1、能缓解头痛、项强、面肿、口眼、口角咽喉肿痛、肩臂酸疼、肠鸣腹痛、疖肿等症状。2、推拿温溜穴:清热解毒,行气。冷溜穴的基本概念温溜穴:人体穴位名。制作《针灸甲乙经》。属于手阳明的小肠经。手阳明海穴各有反注穴、蛇头穴、池头穴、田间地头穴、通注穴等。1、温溜:温,湿热也,是关于***血气的物质性质的叙述。溜走,悄无声息的消失。此穴喻指偏历穴传出的天部之气在本穴悄无声息的流失。该穴物质从偏历穴流出,是在吸热反应后上升到天下天部的阳热之气。血气行至本穴,因其所点地天下天部,环境因素对其提温作用较小,气态物质仍保存原有的余热回收,慢慢地热管散热,流失的情况如悄无声息地排出。2、逆注:逆也。注浆法亦有。本穴的血气物质上升为逆注名。注释是对它的有形物体的描述,它的健动方向向下。反注是指与有形物的注浆方位向下相反,而本穴的作用方位正因于此,故称为反注。3、蛇的头部、池头、田间地头:蛇,头大身小的动物也是。池子,也有水槽。大地也是农田。头部和头部。蛇头、池头、田地都是对本穴血气物质总产量和心输出量的描述,比喻心输出量小,但是。蛇的头部与身的对比是小的,池头的对比两者的池底是小,这两者之间的对比都不大,故称蛇头。4、注解:通,依,行也。注浆法亦有。通注名喻不仅指本穴血气物质有悄悄的走远流失,汽态物另外还不断热管散热缩合反应如绵绵细雨之降归走本经,故称通注。5、小肠经穴:也,间隙也。此穴的物质为天部之气,其转化为不断流失,外部经济下穴道四周若有许多细微的间隙一般,故为小肠经穴位。温溜穴主冶症状1、中医症状:头痛、面肿、鼻衄、牙痛、口糜舌肿、吐涎、咽喉肿痛、肠鸣、腹痛、泄泻、颠狂、癫痫症、伸舌头、登革热、疥疮、肩臂痿痛、不能勃起、伤寒、颈痛等。2、五官疾病:口腔炎,舌炎,腮腺炎。3、其它:扁桃体炎,面神经麻痹,下腹腔肌肉痉挛,上臂疼痛。注意:消化道溃疡在此穴常出现压痛,与其穴相互配合可进一步确诊。温溜穴的搭配作用1、治疗头痛:温溜穴,内关穴。2、喉痹不能言:温溜、曲池(《针灸甲乙经》)。3、癫痫:温溜、仆参(《备急千金要方》)。4、侍从:温溜、掖门、京骨(《备急千金要方》)。5、项强伤寒:温溜、期门(《针灸聚英·百病赋》)。6、肠鸣而痛:温溜、陷谷、复溜、阳纲(《备急千金要方》)。温滑按摩法1、使用手指指腹轻按温溜穴,其它四指握在手臂上,注意轻按时的幅度要适度,每次推拿5分钟,每天2次。2、突然鼻出血时,能用拇指被压迫温滑,过一会儿流鼻血就会得到缓解;若是脸上起了痘痘,马上揉温溜,第二天脸上的痘痘就下来了。3、经常手凉、手深爱流虚汗的人可以多揉一些温溜,因为温溜具有散寒的功效。
按摩带脉穴位的作用
王祥 主任医师 泰州市中医院治带下病∶带脉,白环俞,阴陵泉,三阴交,有健脾渗湿止带作用。2)治痛经,经闭∶带脉,中极,地机,三阴交,有行气活血,祛瘀止痛作用。3)治月经不调∶带脉,血海,膈俞,有通经活血作用。文献摘录:1)《素问∶气府论》∶王冰注:足少阳,带脉二经之会。2)《针灸甲乙经》∶妇人少腹坚痛,月水不调,带脉主之。3)《针灸大成〉∶妇人小腹痛,里急后重,瘛疭,月事不调。4)《医宗金鉴》∶主治疝气,偏堕木肾,及妇人赤白带下等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