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各位分享扎针灸后的六大禁忌的知识,其中也会对扎针灸后的六大禁忌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
针灸后的注意事项和禁忌症
程斌 副主任医师 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治疗后避免受凉,特别应避开空调,因寒冷之邪对经络伤害较大,注意局部皮肤避免沾水,忌食辛辣刺激食物。特殊针灸后注意事项:如小针刀治疗后2天内,操作部位不可碰水,以防感染,治疗后24小时内不宜进行热敷以防皮下出血;刺络放血后局部皮肤注意减少刺激,不可外用药物或药***激皮肤,以防感染;艾灸、拔罐后若局部出现水泡,较小水泡一般可自行吸收,较大者需刺破水泡使水液流出,进行无菌消毒。针灸的禁忌症,人群:有些人群不能扎,如过于饥饿、饱腹、醉酒、过度疲劳、刚生完气、大怒以后、气血亏虚患者、极度恶液质患者,扎的效果不好,所以通常不建议扎。对于某些具体人群的某个部位可能不会扎,如婴幼儿囟门部位,还有孕妇腰骶部。穴位:孕妇的合谷和三阴交、石门穴等,这些部位可能都不会扎,因为有可能会造成流产。还有些非常危险的部位,如风府、哑门,这些穴位不能扎的过深。针灸是用针刺和艾灸的方法刺激人体特定的穴位,通过中医所说的经络来起到激发人体抗病的潜能,提高人体的免疫机能,促进人体的自我修复能力,从而达到治疗疾病和保健的目的。针灸治疗的病很广泛,一般来讲有几百种可以治疗,针灸科常见的疾病就是各种疼痛性疾病,比如说头痛、颈肩腰腿痛、肩周炎这些疼痛性疾病,包括牙痛、咽喉疼痛,凡是疼痛性疾病,针灸的效果都比较好。第二大类就是神经系统的疾病,包括失眠、眩晕、耳鸣、痉挛、瘫痪、中风,这些都是针灸擅长治疗的。其他的疾病还有很多,像消化系统胃炎、胃痛、肠炎、拉肚子等等。还有妇科的疾病也比较常用,痛经、月经不调等等。肥胖、甲亢、甲减等内分泌失调的疾病也治的比较多。
针灸有什么禁忌 针灸后要注意什么
过于疲劳、精神高度紧张、饥饿者不宜针刺,年老体弱者针刺应尽量采取卧位,取宜穴少,手宜法轻。2、怀孕妇女针刺不宜过猛,腹部、腰骶部及能引起子宫收缩的如合谷、三阴交、昆仑、至阴等禁止针灸。3、有出血性疾病的患者,或常有自发性出血,损伤后不易止血者,不宜针刺。4、因不配合,一般不留针,婴幼儿囟门部及风府、哑门穴等禁针。5、皮肤感染、溃疡、瘢痕和肿瘤部位不予针刺。6、眼区、胸背、肾区、项部,胃溃疡、肠粘连、肠梗阻患者的腹部,尿潴留患者的耻骨联合区针刺时应掌握深度和角度,禁用直刺,防止误伤重要脏器。7、针刺对某些病症确实有极好的疗效,但并非万能,特别是一些急重病的治疗,应根据情况及时采用综合治疗,才能更有利于病人,也可充分发挥针灸的作用。温馨提示:在进行针刺操作时应取舒适自然的体位,否则留针期间容易疲劳,留针期间肢体不宜再动,以免发生折针、针体移位误伤组织等不良后果,有的患者针***位局部有一些不适感,一般数小时内消失。
针灸后的注意事项及禁忌
程斌 副主任医师 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针灸后的注意事项及禁忌,主要包括不宜立即洗澡、注意保暖、避免食用生冷食物、避免剧烈运动、避免长时间留针等。1、不宜立即洗澡针灸后患者的皮肤毛孔处于张开的状态,...
针灸的禁忌事项
丁国萍 副主任医师 银川市第一人民医院孕妇,孕妇就属于针灸的禁忌人群,也不是说所有的疾病孕妇都不能扎,如合谷穴孕妇扎就可以导致流产,然后就是过度疲劳,吃得太饱或者过度饥饿这种人群,也是暂时禁针灸,在一定情况下达到针灸条件了再开始针灸,如饥饿状态下扎针容易导致晕针,晕针可以导致血压下降,低血压性休克后果是很严重的,过饱的状态下针灸也容易引起晕针这种现象发生。针灸在临床上的注意事项是针灸医生必须把握的原则。
扎完针灸后注意事项
白田雨 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第三医院比如不要过度劳累、不要过度发脾气、不要大惊、不要过分惊吓、不要过度饱餐,因为过度进行上述的一些运动或者存在一些情绪的异常,会改变精气的运行方式,让气血逆乱,不仅针灸的疗效会降低,甚至会出现一些副作用。针灸以后患者一定要注意避风,不要让风直接吹到穴位。因为在古代也有记载,如果风吹到穴位,穴位会隆起,会出现一些不好的情况,会让风邪留滞体内,出现一些其它的情况。还有好多的疾病,尤其是一些老年性的疾病,针灸治疗后患者要注意多休息,避免活动,避免劳累。
针灸后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陈玉静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1、温针后患者禁食辛辣、生冷的食物;1小时之内不要碰水,2-3个小时之后才能洗澡;刺激性稍微强的针灸治疗,患者应注意当天不能再碰水,也不能洗澡;2、如果需要趴着进行针灸,当拔完针之后,患者需要尽可能平卧休息片刻;3、面瘫患者针灸治疗时如果脸部发热,需等脸凉后再外出,外出时需要戴口罩,避免吹风,受雨等。
扎针灸禁忌是什么呢
赵天豫 副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1、孕妇不宜针刺。2、不能在移植后移植。3、不能使用脏器衰竭。4、血压在150/95mmHg范围内是不会出现的。5、心脑血管病急性期禁用或慎用。6、面神经炎发病后7天内不能针刺面部。7、痉挛瘫,肌肉抽搐,和躁动不安的人,不宜针刺。8、内脏部位不能有深刺的情况。9、要避开血管、神经、筋骨的针刺。10、形肉已夺,大汗,大吐,大泻,大出血,及新产后禁针。11、极度疲倦、饥饿、喜怒、忧伤、恐惧时禁针。12、恐惧的人待着气定,才能针刺。13、针刺前,病人应静息片刻,待气血平静后再针刺。14、老年针刺患者应尽可能采取卧位,取宜穴少,手宜法轻。15、小儿以快针为宜;婴儿幼儿颞下颌、风府、哑门穴禁针。16、白血病、血友病等出血性疾病患者不宜针刺。17、皮肤感染、穴位皮肤损伤、溃疡、疤痕、肿瘤等部位禁针。18、腹痛原因不明或肠梗阻病人腹部禁刺。19、尿潴留患者小腹部禁刺。20、糖尿病人禁止注射(特别是下肢和脚)。21、使用大量抗凝剂的患者(华法令、波立维等),例如在冠脉搭桥术后,心***置换术,关节置换术后等。22、颈或胸背不能被深刺。23、热病脉静,汗出,脉盛燥;病泄,脉洪大;着痹不移,身热,脉偏绝;热病夺形,身热,色白及下血;热病夺形,色白及下血;这个谓五逆,不允许针刺。不过针灸的话基本上没有任何副作用,上面提到的禁忌虽然多,但大多数人用针灸都没问题。由以上几段我们可以看出,广大的针灸要想完全摆脱自身的亚健康状态,不仅需要找到穴位,那么简单,希望大家在扎针灸的过程中,能够根据自己的病情和体质状况,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进行科学的针灸操作,当然我也希望也可以多抽一些时间到户外进行锻炼,这样才能更好的针灸。
针灸的禁忌
张琳 副主任医师 山西省针灸医院1、要注意针灸时避免过度的疲劳及精神的高度的紧张,饥饿者也不适宜做针刺;2、年老体弱者,在针刺时要尽量采取卧位,取穴时尽量减少,进行手法时要清浅些;3、怀孕的妇女,在进行针刺时不宜过猛,特别是孕妇的腹部、腰骶部,以及容易引起子宫收缩穴位,像合谷、三阴交、昆仑、至阴等穴位,都是禁止进行针灸的;3、小孩,由于小儿不能很好的配合针灸,所以一般不进行留针;4、婴幼儿,由于其囟门部没有完全的关闭,以及重点穴位像风府和哑门穴都是禁止进针的,孩子动的时候这些穴位是有危险性的;5、有出血性疾病的患者,或有自发性出血损伤后不容易止血的患者,都不适合进行针灸;6、如有皮肤的感染、溃疡、瘢痕组织,以及肿瘤部位,都不予进行针灸;7、颜面部、眼区、胸背、肾区、胃溃疡、肠粘连、肠梗阻患者的腹部,尿潴留患者的耻骨联合区,针刺时都要注意掌握深度和角度,禁用直刺,防止误伤到重要脏器;8、针灸对某些病证确实有极好的疗效,但并非万能,特别是急重病的治疗,因此要根据情况及时的采用综合的疗法,才能更有利于病人的治疗,充分发挥针灸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