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各位分享中医针灸部位的知识,其中也会对中医针灸部位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
中医针灸穴位速记秘诀
很多朋友想学习 中医针灸 ,可是会遇到一个问题:怎么记忆经络穴位?其实,学习 中医针灸 穴位有不少的巧记方法,及背诵经络穴位的记忆秘诀的!不少人都反映经络穴位挺难记忆的...
中医常识 针灸常用的穴位有哪些
针灸常用的穴位有哪些三阴交穴:针对妇科病皆有效位置:三阴交穴是在小腿的内侧,脚掌内踝上的3寸,小腿内侧骨后方凹陷的地方。作用:三阴交穴属于脾经之穴,是肝、脾、肾三个部位的交汇之处,又叫“女三里”,有调和气血、补肾养肝的功用。刺激三阴交穴,对于任何妇科疾病都有一定效果。比如痛经、月经不调、女性更年期综合症、气血不和、手脚冰冷等等。操作:痛经或月经不调的人,在月经开始前5到6天起,每天必须花1分钟刺激本穴位,具有良好的保健效果。具有更年期综合征等病症者,经常刺激此穴位,能改善病情。但孕妇不宜使用。足三里穴:人体保健第一要穴位置:足三里穴是在膝盖前外侧下方凹陷的地方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的位置。作用:足三里号穴位被称为人体保健第一大穴位,老人常说“常灸足三里,胜吃***鸡”。长期刺激足三里穴,可使得胃肠蠕动有力而规律,增进食欲,增强消化功能,改善心脏功能,调节心律,长期按揉足三里穴能治疗和减轻很多常见病,如十二指肠溃疡、胃下垂、呕吐、头晕、便秘、胆囊炎、胆肾结石、糖尿病、高血压等,并对解除急性胃痛具有明显的效果。操作:每天用拇指轻轻按揉足三里穴的位置,每次时间达在三到五分钟为止,力度只要感觉肌肉小部分有酸胀感停止。如果处于一些紧急状况的时候,例如胃下垂急性发作了,这时可以用鼻尖隔着衣物来刺激这个穴位在的地方,可以减轻疼痛。膻中穴:“捶胸顿足”延年益寿位置:膻中穴位于我们身体的正中间上面,具体在第四根肋骨,两***连线的中间点的位置。作用:刺激该穴能活血通络、宽胸理气、止咳平喘。尤其是可有效治疗各类“气”病,包括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疾病,如哮喘、胸闷、心悸、心烦、心绞痛等。还可以治产后缺乳、乳腺炎、肋间神经痛、胃贲门痉挛等病症。操作:可双手交叉,握空心拳,然后捶打这个穴位。也可将一手四指并拢,用指腹顺时针打圈按揉或从上自下推揉,每天不少于100次,持续2至3分钟。现代医学证明,人体是从胸腺开始衰老的,经常“捶胸顿足”,延年益寿。
针灸穴位治疗方法
赵天豫 副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1、常保持年轻思维:天柱穴、涌泉穴、三阴交穴、内关穴等。2、补脾季节:足三里、天枢穴、中脘穴、脾俞穴。3、秋天养肺的方法有:迎香穴、鱼际穴、合谷穴、曲池穴等。4、太溪穴、阴陵泉穴、关元穴、肾俞穴等都是冬季养肾的方法。5、春天养肝:太溪穴、鱼际穴、尺泽穴、太冲穴。6、夏天养心:百会穴、印堂穴。7、通气:迎香穴、膻中穴、肺俞穴。8、体湿气大:承山穴、足三里、肩井穴。9、一般解毒的穴:天突穴、尺泽、肺俞穴等。10、然谷穴、丰隆穴等都是消食健胃的方法。11、提高免疫:迎香穴、足三里、涌泉穴。12、增强醒脑养血:太阳穴、足三里、风穴等。13、除赘肉:中脘穴、神阙穴、天枢穴。14、******:气户穴、膻中穴、天宗穴、乳根穴。15、小腿抽筋:承山穴、委中穴。16、对脑后风的穴位:风门穴、风池穴、风肩穴。17、减轻烧心:中脘穴、足三里、厉兑穴等。18、排除打嗝:膻中穴、巨阙穴、少商穴、扶突穴。19、落枕的治疗穴有内关穴、落枕穴、合谷穴等。20、治疗感冒:迎香穴、人中穴、太阳穴、风池穴。21、呼吸系统疾病:劳宫穴、肺经穴、肺反射区。22、拉肚子:中脘穴、天枢穴、足三里(熬小米粥薄油)。23、老年患者排尿困难:三阴交、水分穴、气冲穴、曲骨穴。24、女性乳房:太冲穴、膻中穴、少泽穴等。25、孕期不呕吐:内关穴、足三里、公孙穴等。26、缓解妊娠疼痛:中脘穴、三阴交、扶突穴等。27、解宿醉:上解酒穴、肝俞穴,耳垂上解酒。28、再见“脱发”养发:百会穴、中府穴、完骨穴。29、肾阳虚与阴虚的治疗方法:关元穴、太溪穴、肾俞穴。30、预防***:横骨穴、关元穴、三阴交(肾俞穴)。31、足关节扭伤:太冲穴、太溪穴、足三里、昆仑穴等。32、痔疮的按摩辅助治疗:百会穴、会***、孔最穴。33、腰肌劳损:昆仑穴、太溪穴。34、缓解腰背酸痛:肩井穴、天宗穴、大椎穴、肝俞穴。35、坐骨神经痛:委中穴、大肠俞穴、殷门穴。36、暴泻:大肠俞穴、大都穴、脾俞穴、阴陵泉穴。37、腹胀腹痛:足三里、建里穴、合谷穴、内关穴、足三里。38、哮喘:中府穴、天突穴、膻中穴、巨阙穴。39、咳嗽多痰:俞府穴、不容穴、尺泽穴。40、调理低血压:膻中穴、关元穴、肺府穴。41、降高血压穴位:人迎穴、天柱穴、涌泉穴。42、治疗肩周炎:巨骨穴、肩心穴、肩贞穴。43.、改善牙痛穴位:下关穴。44、预防耳鸣耳沉:听会、听宫穴。45、头部穴:治疗面部皮肤僵硬及疼痛。46、触点:3次按压可消除睡眠,10次用掌心劈压颈缓解疲劳。47、治疗三叉神经,缓解眼疲劳,阳白穴效果好。48、压痛:对头痛,失眠,高血压,鼻部疾病和眼部疾病有效。49、存竹:迎风流泪眼睛疲劳专治。针灸疗法如果自己选择用这种方法治疗这些疾病,那么治病的效果是很好的,而且选择这种疗法的话要根据自己疾病的症状来选择,对号入座,治疗疾病的效果会更好,但是要注意,在治疗疾病的时候选择针灸的时候,一定要去专业的正规医院进行矫正,这样效果也会更好。
中医针灸穴位 妇科穴
部位 在大指背第一节的中央线外开三分,共二穴,取穴采三分点法。主治 妇人久年不孕、子宫炎、子宫痛(急、慢性均可)、子宫肌瘤、小腹胀、月经不调、经痛、月经过多或过少...
中医***穴位在哪里
陈立勇 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中医***常用的5个穴位中医***穴位主要有三阴交、曲池、血海、合谷以及足三里。1、三阴交:胫骨内一横指或内踝高点上三寸的地方,此穴位是肝、脾、肾经脉的交汇处,具有健脾排水、滋肝益肾的功效。2、曲池:位于肘横纹外端0.5寸的地方,即与肱骨外髁连线的中点,此穴位具有散风清热、消炎止痛等功效。3、血海:位于***,髌底内侧端上两寸。此穴是生血与活血化淤的主要穴位,具有活血调经、健脾化湿、缓解经期小腹疼痛、散风祛湿等作用。4、合谷:位于手背部位,第二掌骨中点,拇指的侧边,此穴位能够通经络、疏风清热。5、足三里:位于外膝眼下四横指、胫骨的边缘,此穴位可以调理脾胃、通经活络、补中益气、增强体质。***只有找准穴位才能有效瘦身,所以建议大家在选择***时,一定要选择正规医疗机构!***方法:体针之一取穴:主穴为关元、三阴交。配穴:依据辩证分型而取。属脾虚湿带:内关、水分、天枢、丰隆、列缺、脾俞。属湿热内盛:曲池、支沟、大横、四满、内庭、腹结。属衡任失调:支沟、中注、带脉、血海、肾俞、太溪。操作:每次主穴必取,然后依据症型酌加配穴3~4个。每次均留针半小时,隔日1次,15次为一疗程,每次疗程间隔5天。***方法:体针之二取穴:主穴为天枢、中睆、大横。配穴:曲池、合谷、膏肓、内庭、三阴交。操作:天枢、大横接电针仪,然后持续通电15~20分钟,每日获隔日1次,10次为一疗程。***方法:耳针耳穴:口、食道、十二指肠、饥点、内分泌、脑、胃。操作:每次选1~2穴,以双侧耳交替方式扎针,每周耳针贴敷2~3次,10次为2个疗程,而每次疗程间隔5~7天。***方法:芒针取穴:肩禹透曲池、梁丘透髀关、梁门透归来。操作:选28号3吋长的芒针备用,每次每穴都要扎针。***方法:艾灸取穴:主穴是阳池、三焦俞。配穴:地机、命门、三阴交、大椎。操作:每次选主穴与配穴各一个,用隔姜灸扎针。中医***穴位因为涉及到医疗方面,因此对于我们来说,并不是那么简单,如果想要通过中医针灸进行减肥,可以向一些有经验的医生进行请教,不能盲目而为之导致不好的事情发生,另外中医***不是唯一的方式,同样也可以通过其他的方法来进行减肥。
针灸如何定位
李磊 主治医师 泰安市中医医院针灸定位主要是根据体表标志定位,一般以人拇指的宽度定位一寸,以人体手掌四指并起来宽度为三寸,例如阳陵泉位于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处,腓骨小头是位于人体小腿外侧重要的一个体表标志,尺泽位于肘横纹外侧,肾俞位于腰椎第二棘突旁开1.5寸,棘突也是位于人体腰部正中可以触及到体表标志。以上方案仅供参考,具体药品使用请结合自身情况在专业医生指导下用药。意见建议:针灸定位的方法有很多,针灸的穴位是一个区域,并不严格拘泥于严格的几寸,只要在针刺过程中,患者有明显的针感,就证明针刺准确。
中医针灸手法怎么找准穴位
赵天豫 副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找到穴位并不是我们想象中的那么难,因为穴位就是人体的警报器,如果我们生病了,经络、脏腑有问题,身体上特定的部分就会变得敏感,轻轻一按就会让人感到酸胀,就像报警器亮起红灯,拉响***一样。这几个特殊部位,多在重点穴位或经络循行处,也有部分位于某些反射点或反射区,如足底按摩反射区。因此,找不到穴位的标准位没有关系,找出你自己的反应点,就更有意义了。由于这些反应点不只是“警报”,还包括“调节器”。频繁按压这些反应点,我们就会不自觉地告别亚健康状态,调理好体质,从而起到养生保健的作用。循环定位:这是一种更专业的方法。拉肚子的时候,重点是找脾经的压痛点,可以做按压或者艾灸。此法无需专门记录穴位,但仍需了解经络的大致循行路线。假如不知道经络走行怎么办?以下是一些比较简单的方法。脏腑表投影区:脏腑具有直接对应的体表位置,如胃痛可在胃部的体表投影区找到,腹痛可在腹部的投影区找到。交界处取穴:首先定位病灶,以脐为参照点,左右上下交叉取穴。如左踝关节扭伤扭伤,可以在右侧手腕关节处找到疼痛点,按压这种痛点可以缓解扭伤的症状。例如坐骨神经痛,通常是从臀部开始,向腿部放射,所以在肩部对侧关节会发现有异常酸痛的部位,按压这个部位就能迅速缓解疼痛。这个穴位就是平衡针灸中的臀痛穴。以上讲的就是中医针灸手法如何找准穴位的说明,听医嘱后才知道原因,但看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要想在和平时期找到穴位是一劳永逸的,不知道经过多少次的失败,才能有今天的针灸师啊,我太崇拜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