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进入六康网全国知名整形美容咨询预约平台
首页 > 整形资讯 > 钟祥中医针灸

钟祥中医针灸

发布时间:2025-08-26 12:53:32 来源:http://www.6k11.com 作者:六康网

今天给各位分享钟祥中医针灸的知识,其中也会对钟祥中医针灸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

中医针灸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1、传统的针灸方法传统的针灸方法很多,除了使用毫针刺法外,例如拔罐、灸等都是非常有效的方法。A、毫针刺法所谓毫针刺法,是指通过针灸特有的毫针刺入特定穴位进行治疗,达到疏通经络的作用。B、其他刺法针灸刺法除毫针外还有很多刺法,如常见的火针刺法、芒针刺法、三角针刺法等。C、拔罐法拔罐法从古至今已有,不仅效果惊人,还蕴含着丰富的科学道理。拔罐法主要排除拔罐中的空气,形成负压,有效地分析和治疗疾病。D、梅针疗法梅针疗法不是用形状像梅针的针灸,而是用5根或7根针灸。E、灸灸是针灸方法的重要组成部分,灸的方法也很多,常见的有灸、针、灸等。其中艾条灸有温和灸、雀啄灸、熨烫灸三种方法,下面还有分支。艾灸的治疗方法和其他针灸方法应分别出来,但他们的目的是统一的,那就是治病救人。2、现代针灸方法现代针灸方法不仅仅是使用毫针等工具,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进步,声波点针法、微波针法、激光照射法、穴位注射法等各种现代针灸法的使用范围越来越广。实际上,无论是传统的针灸方法还是现代的针灸方法,都没有贵贱、主次之分,只要能减少患者的痛苦,就值得使用。针灸注意事项1、身体过于疲劳,精神紧张和饥饿时最好不要针灸。2、老体弱者进行针灸治疗时,最好选择卧位。因为更容易选择穴位。3、女性怀孕时针灸力必须柔软,不能针灸引起女性子宫收缩的穴位。常见的穴位有合谷、三阴交、昆仑等。4、给孩子针灸的话,孩子哭闹不合作的时候,不要留针。5、婴幼儿针灸时,门部和风府、哑门穴等穴位绝对不能针灸。6、患有出血性疾病的患者最好不要针灸。7、皮肤感染、肿瘤等部位不能针灸。8、特殊患者的特殊部位选择针灸的穴位、针的角度和深度,如肠粘连患者的腹部等。9、针灸注意事项最重要的是针灸要看病种,根据病情选择针灸方法或其他治疗手段。

中医针灸治疗

夏昆鹏 副主任医师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1、神经系统疾病带状疱疹;头痛、偏头痛;三叉神经痛;面神经麻痹(早期3-6个月之内者);面肌痉挛;中风后遗症(恢复期);失眠(不伴抑郁者效果佳);遗尿;肋间神经痛等。以带状疱疹为例,西医认为带状疱疹为病毒感染导致的神经性损伤,中医认为疱疹属火热邪毒,可通过拔罐、刺络、放血配合治疗,效果甚佳。但疱疹的治疗要及时,否则会出现后遗症,其后遗症表现有的以疼痛为主,有的则以皮神经麻木、瘙痒为主。需要注意的是,由于神经的损伤可逆性较差,因此此类疾病越早治疗效果越好。2、妇科疾病月经紊乱、乳腺增生、痛经、更年期综合症等。另可用于辅助治疗卵巢早衰、子宫肌瘤、不孕。其中痛经分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一般来说,原发性痛经用针灸治疗效果较好。那么如何判断痛经的类型呢?原发性痛经指原先没有疼痛症状,而是因某种特殊原因,如生气、受寒等外部条件诱发,对于此类疾病的治疗,针灸往往比服药见效更快。而继发性痛经指的是由某种疾病引发的痛经,如子宫内膜异位症,需着重治疗原发疾病。3、骨关节疾病颈椎病;***症;落枕;肩周炎;网球肘;急性腰扭伤;膝骨关节炎;踝关节扭伤等。从治疗机制上来说镇痛是针灸的第一大治疗作用,因此对骨关节病相关的一些疼痛治疗,针灸的效果比较显著。4、内分泌疾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糖尿病、肥胖症;慢性疲劳综合症;痤疮、黄褐斑等。其中,甲亢、甲低或甲状腺结节、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多使用针灸作为辅助治疗方法。5、呼吸系统疾病慢性支气管哮喘;咽炎;感冒;咳嗽;急性扁桃腺炎等。如慢性支气管哮喘,其表现为爬楼或跑步后出现气短,这种病症运用针灸、拔罐、放血配合治疗后,患者会感到日常活动后气短症状缓解,并且在遇到降温天气时,症状也不易反复或加重,再如咳嗽,很多人会出现感冒后咳嗽很长时间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做针灸治疗,配合拔罐会很快消除症状。6、男性疾病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等,其中前列腺炎症状表现为尿分叉、尿等待、尿频等。如果辩证准确、选取的经络腧穴到位,深浅刺激合适,也会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此外,针灸还可治疗一些五官疾病如假性近视、牙痛、耳鸣、耳聋、过敏性鼻炎等;消化系统疾病,如萎缩性胃炎、糜烂性胃炎、慢性浅表性胃炎、胃溃疡、腹胀、腹泻、便秘等。

中医针灸治疗

文蕾 主治医师 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影响疗效。并且患者要注意的是针灸之后不能立刻吹风洗澡,喝凉水一定要注意保暖,注意避风。

中医针灸原理是什么?

夏昆鹏 副主任医师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针灸的原理是应用针灸针刺激穴位达到调整脏腑阴阳的作用,对机体有调理的效果,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作用。具体针的大小及长短,是根据穴位的不同选用的,肌肉较薄弱的地方就用短针,较厚的地方就用长针。建议您不用担心,听从医生的安排进行针灸治疗就可以了。

针灸

概述针灸是一种***特有的治疗疾病的手段。它是一种“从外治内”的治疗方法。是通过经络、腧穴的作用,以及应用一定的手法,来治疗全身疾病的。在临床上按中医的诊疗方法诊断出病因,找出疾病的关键,辨别疾病的性质,确定病变属于哪一经脉,哪一脏腑,辨明它是属于表里、寒热、虚实中那一类型,做出诊断。然后进行相应的配穴处方,进行治疗。以通经脉,调气血,使阴阳归于相对平衡,使脏腑功能趋于调和,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针灸-基本简介针灸是***古代常用的治疗各种疾病的手法之一。如今人们生活中也经常用到。是一种***特有的治疗疾病的手段。它是一种“从外治内”的治疗方法。是通过经络、腧穴的作用,以及应用一定的手法,来治疗全身疾病的。在临床上按中医的诊疗方法诊断出病因,找出疾病的关键,辨别疾病的性质,确定病变属于哪一经脉,哪一脏腑,辨明它是属于表里、寒热、虚实中那一类型,做出诊断。然后进行相应的配穴处方,进行治疗。以通经脉,调气血,使阴阳归于相对平衡,使脏腑功能趋于调和,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针灸疗法是祖国医学遗产的一部分,也是***特有的一种民族医疗方法。干百年来,对保卫健康,繁衍民族,有过卓越的贡献,直到现在,仍然担当着这个任务,为广大群众所信仰。针灸由“针”和“灸”构成,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内容包括针灸理论、腧穴、针灸技术以及相关器具,在形成、应用和发展的过程中,具有鲜明的中华民族文化与地域特征,是基于中华民族文化和科学传统产生的宝贵遗产。针灸-针灸文化针灸是***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最初它只作为一种医疗手段,后来逐渐发展为一门学科。针灸学就是整理研究针灸医疗技术及其临床应用规律和基础理论的科学。针灸具有悠久的历史。古书上曾多次提到针刺的原始工具是石针,称为砭石。这种砭石大约出现于距今8000至4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相当于氏族公社制度的后期。***在考古中曾发现过砭石实物。到了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前476年),医学摆脱了巫的束缚,有了专业医生。据《春科左氏传》记载,名医医缓为晋景公诊病时,指出要“攻之不可,达之不及,药不到焉,不可为之”。这里所说的“达”与“攻”指的就是针刺和火灸。战国至西汉时期(公元前476--公元25年),随着炼铁技术的进步,金属针逐渐得到了推广。金属针逐渐代替了砭石,从而扩大了针刺的实用范围,加快了针灸的发展进程。东汉、三国时期,出现了许多擅长针灸的医学家,其中,皇甫谧所著《针灸甲乙经》,成为一部具有完整体系的针灸专著。两晋、南北朝时期(公元256--589年),针灸专著明显增多。这一时期,针灸传到了***、日本等国。隋唐时期(公元581--907年),针灸发展成为一个专门学科,当时的医学教育机构太医署里设有针灸专业。随后,针灸学术不断向纵深发展。16世纪,针灸开始被介绍到欧洲。但是到了清代,医者重药轻针,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针灸学的发展。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针灸得到了大发展。2000多所中医医院都设有针灸科;针灸的科学研究已经涉及机体的各个系统和临床各科;对针灸的调整作用、镇痛作用、增强免疫力作用,以及经络现象,经穴与脏腑相关等问题的研究,取得了大量有价值的科学实验资料。针灸-医学起源针灸医学最早见于二千年多前的《黄帝内经》一书。《黄帝内经》说:“藏寒生满病,其治宜灸”,便是指灸术,其中详细描述了九针的形制,并大量记述了针灸的理论与技术。两千多年来针灸疗法一直在***流行,并传播到了世界。而针灸的出现,则更早。远古时期,人们偶然被一些尖硬物体,如石头、荆棘等碰撞了身体表面的某个部位,会出现意想不到的疼痛被减轻的现象。古人开始有意识地用一些尖利的石块来刺身体的某些部位或人为地刺破身体使之出血,以减轻疼痛。古书上曾多次提到针刺的原始工具是石针,称为砭石。这种砭石大约出现于距今8000至4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相当于氏族公社制度的后期,人们已掌握了挖制、磨制技术,能够制作出一些比较精致的、适合于刺入身体以治疗疾病的石器,这种石器就是最古老的医疗工具砭石。人们就用"砭石"刺入身体的某一部位治疗疾病。砭石在当时还更常用于外科化脓性感染的切开排脓,所以又被称为针石或石。《山海经》说:"有石如玉,可以为针",是关于石针的早期记载。***在考古中曾发现过砭石实物。可以说,砭石是后世刀针工具的基础和前身。灸法产生于火的发现和使用之后。在用火的过程中,人们发现身体某部位的病痛经火的烧灼、烘烤而得以缓解或解除,继而学会用兽皮或树皮包裹烧热的石块、砂土进行局部热熨,逐步发展以点燃树枝或干草烘烤来治疗疾病。经过长期的摸索,选择了易燃而具有温通经脉作用的艾叶作为灸治的主要材料,于体表局部进行温热刺激,从而使灸法和针刺一样,成为防病治病的重要方法。由于艾叶具有易于燃烧、气味芳香、资源丰富、易于加工贮藏等特点,因而后来成为了最主要的灸治原料。“砭而刺之”渐发展为针法,“热而熨之”渐发展为灸法,这就是针灸疗法的前身。针灸-主要方法毫针刺法灸法:用艾绒或其他药物放置在体表的穴位部位上烧灼、温熨,借灸火的温和热力以及药物的作用,通过经络的传导,起到温通气血,扶正祛邪,达到治疗疾病和预防保健目的的一种外治方法。拔罐法:应用各种方法排除罐筒内空气以形成负压,使其吸附体表以治疗疾病的方法。又称吸筒疗法、拔筒法。古代有以兽角制成的,称角法。通过吸拔,可引致局部组织充血或郁血,促使经络通畅、气血旺盛,具有活血行气、止痛消肿、散寒、除湿、散结拔毒、退热等作用。其他刺法三棱针刺法,皮肤针刺法,皮内针刺法,火针刺法,芒针刺法,电针刺法。现代刺法灸法耳针法,头针法,眼针法,手针法,足针法,腕踝针法。声电波电针法,电火针法,微波针法。穴位激光照射法,穴位贴敷法,穴位埋线法,穴位磁疗法,穴位注射法。穴位指针法,穴位电离子透入法,穴位割治法,穴位结扎法一项医疗保健技术。包括针法和灸法。针法是以针形工具,刺入或按压穴位或患病部位的医疗保健方法;灸法是以燃着的艾绒或其他可燃材料,温烤或烧灼穴位或患病部位的医疗保健方法。上述两者在临床上经常配合使用,合称为“针灸”。针灸-取穴原则针灸处方的腧穴选取是以经络理论为指导,根据病证、腧穴的特性,结合临床的具体实践,合理地选取适当腧穴,为正确拟定针灸处方打下基础。针灸处方的腧穴选取,以循经取穴为主,其中可分为近部取穴、远部取穴和随证取穴,三者在临床应用中可分可合。1.近部取穴近部取穴是根据每一个腧穴都能治疗所在部位的局部和邻近部位的病症这一规律提出来的,临床应用非常广泛,多用于治疗体表部位明显和较局限的症状。例如,鼻病取迎香,口喁取颊车、地仓,胃痛取中脘、梁门等,皆属于近部取穴。2.远部取穴远部取穴是根据阴阳脏腑经络学说等中医基本理论和腧穴的主治功能提出来的,是指选取距离病痛较远处部位的腧穴。例如:咳嗽、咯血属肺系病症,可选取尺泽、鱼际;胃脘疼痛取足三里,同时可选与胃相表里的脾经络穴公孙,必要时还可取与胃有关的心包经腧***关等;面部疾患取合谷;目赤肿痛取行间;久痢脱***取百会;急性腰痛取水沟等。这些都是远部取穴的具体运用。对此,历代医家积累了丰富经验。如《灵枢·终始》说:“病在上者,下取之,病在下者,高取之,病在头者,取之足,病在腰者,取之腘。”都属本法范围。3.随证取穴随证取穴,也称对证取穴,或称辨证取穴,是根据中医基本理论和腧穴主治功能而提出的。近部取穴和远部取穴适用于病痛部位明显或局限者,随证取穴是针对某些全身症状或疾病的病因病机而选取穴位。在临床上有许多疾病往往难以明确其病变部位,如发热、失眠、多梦、自汗、盗汗、虚脱、抽风、昏迷等,这一类病证可以按照随证取穴的原则选取适当腧穴。例如:高热可选取大椎、陶道;治疗失眠多梦可选取神门、大陵;治盗汗可选取阴郄、后溪;治虚脱可选取关元、气海;治昏迷可选取素醪、水沟等。有些腧穴对某一方面的病证有特殊的治疗效果,在治疗中经常选用,如气病的胸闷、气促取膻中,血病的血虚、慢性出血取膈俞,筋病的筋骨酸痛取阳陵泉,这些也属随证取穴范畴。以上三种取穴原则在临床上可以单独应用,也可以相互配合应用。例如:治哮喘实证,可选取膻中、尺泽、列缺、中府。取中府为近部取穴,取尺泽、列缺为远部取穴,取膻中为随证取穴。针灸-配穴方法配穴方法是在选穴原则的基础上,选取主治相同或相近,具有协同作用的腧穴加以配伍应用的方法。配穴是选穴原则的具体应用,配穴是否得当,直接影响治疗效果。因此,历代医家非常重视并总结出多种行之有效的配穴方法,主要有本经配穴、表里经配穴、上下配穴、前后配穴和左右配穴等。配穴时要处理好主与次的关系,坚持少而精的原则,突出主要腧穴的作用,适当配伍。1.本经配穴法某一脏腑、经脉发生病变时,即选取某一脏腑经脉的腧穴,配成处方。例女口:肺病咳嗽,可取局部腧穴肺募中府,同时远取本经之尺泽、太渊。如《灵枢·厥病》所载“厥头痛,项先痛,腰脊为应,先取天柱,后取足太阳”等,均属本法的具体运用。2,表里经配穴法本法是以脏腑、经脉的阴阳表里配合关系作为配穴依据,即某一脏腑经脉有病,取其表里经腧穴组成处方施治。在临床上常取相表里二经的腧穴配合应用。《灵枢·五邪》记载:“邪在肾,则病骨痛,阴痹……取之涌泉,昆仑。”这就是表里经配合应用。特定穴中的原络配穴法,也是本法在临床上的具体运用。3.上下配穴法是指腰部以上腧穴与腰部以下腧穴配合应用的方法。上下配穴法在临床应用非常广泛,如治疗胃病取内关、足三里;治疗咽喉痛、牙痛取合谷、内庭;治疗脱***取百会、长强等。《百症赋》载:“强间、丰隆之际,头痛难禁,……观其雀目肝气,睛明、行间而细推。”此外,八脉交会穴的配合应用,也属本法的具体运用。4.前后配穴法前指胸腹,后指背腰,选取前后部位腧穴配合应用的方法称为前后配穴法。前为阴,后为阳,故亦称腹背阴阳配穴法。《灵枢·官针》所指“偶刺”法和俞募配穴法,均属本法范畴。凡脏腑疾病均可采用此法,如胃脘痛,前取中脘、建里,后配胃俞、胃仓。5.左右配穴法本法是指选取肢体左右两侧腧穴配合应用的方法。临床应用时,一般左右穴同时取用,以加强协同作用。如心病取双侧心俞、内关,胃痛取双侧胃俞、足三里等。也可左病右取,右病左取,如“巨刺”、“缪刺”均属本法的应用。针灸-疗法优点1、效果显著:特别是具有良好的兴奋身体机能,提高抗病能力和镇静、镇痛等作用。2、简便经济:治疗工具简单,勿需特殊设备,只要随身带上几支针和一些艾绒(或艾条),以及酒精、棉花等,无论在工厂的车间,农村的田野中和战场上,都可以随时随地进行治疗。设备简单,使用方便,同时又可以节省药费,减轻病人的经济负担。3、易学易用:学习针灸,只要能记住孔穴的部位和它的主治证,熟练操作方法,认识疾病,就可以给人治病。学起来此较容易,用起来也不算困难。4、治疗范围广:针灸疗法的治疗范围此较广泛,不论內科、外科、妇科、儿科以及五官、皮肤等科,都有它能治的疾病,而且有些病的疗效很好。5、安全稳当:只要注意消毒,依照针灸的操作方法去进行治疗,就不会发生什么不安全的问題。针灸-是否疼痛针灸的是否有疼痛的感觉取决于两个方面,一个是医生,另一个是病人。一般来说,针灸刺入人体后会产生酸、麻、胀、重、疼等感觉,这些都是针刺得气的反应,是好的表现,是检验本次针刺是否“合格”的一个指标,如果针入人体后没有任何感觉,那说明这次针刺是“不太合格”的,这个医生的针刺手法是值得怀疑的。一个好的医生,他的针刺入病人体内后,会使病人的局部产生或酸、或麻、或胀、或重、或疼的感觉,这种感觉不是存在于病人表皮的,这种感觉来源于针尖所到的部位,一个好的针灸医生,会使针尖所到之处的一大片区域产生这几种感觉,产生感觉的部位可以达到直径5厘米,甚至更大。这种感觉是非常舒服的感觉,是一种挑动沉疴的感觉,是一种按摩弹拨劳损的肩背的感觉。一个手法差的医生,带给病人的是进针时的疼痛,行针时的疼痛,这种疼痛是非常不舒服的疼痛,这个疼痛的部位是在皮肤的表层,是一种牵拉皮肤的刺痛,跟上面所说的感觉非常舒服的“疼”发生的部位不一样,上面所说的疼发生在深层,也就是针尖所到的部位,也就是有病痛的部位。一个身心放松的病人,也会配合医生的进针,减少针刺发生疼痛的概率。一个非常紧张的病人,他的那种不好的疼痛感是会经常发生的。所以说,针灸的疼,不是绝对的,好的疼可以解除病人的痛苦。不好的疼,是因为病人的紧张和医生的技术太差造成的。如果你在做针灸时,能够做到全身心的放松,并且找一个好的针灸医生来扎针,那么,你基本上不会被疼痛困扰。针灸-适应范围针灸治疗的适应范围很广,举凡内、外、伤、妇、儿、五官、皮肤等各科的许多疾患,大部分都能应用针灸来治疗,世界卫生组织(WHO)也公开宣布针灸对一些疾病确实有帮助。以下列出世界卫生组织(WHO)公布的43种针灸有效的病症,包括:一、呼吸系统疾病1、鼻窦炎2、鼻炎3、感冒4、扁桃腺炎5、急、慢性喉炎。6、气管炎7、支气管哮喘;二、眼科疾病8、急性结膜炎9、中心性视网膜炎10、近视眼11、白内障;三、***疾病12、牙痛13、拔牙后疼痛14,牙龈炎;四、胃肠系统疾病15、食道、喷门失驰缓症16、呃逆17、胃下垂18、急、慢性胃炎19、胃酸增多症20、慢性十二指肠溃疡(疼缓解)21、单纯急性十二指肠溃疡炎22、急、慢性结肠炎23、急性(慢性)杆菌性痢疾24、便秘25、腹泻26、肠麻痹;五、神经、肌肉、骨骼疾病27、头痛28、偏头痛29、三叉神经痛30、面神经麻痹31、中风后的轻度瘫痪32、周围性神经疾患33、小儿脊髓灰质炎后遗症34、美尼尔氏综合征35、神经性膀胱功能失调36、遗尿37、肋间神经痛38、颈臂综合征39、肩凝症40、网球肘41、坐骨神经痛42、腰痛43、关节炎。深度阅读面瘫针灸能不能治好2023-05-2609:34:21风湿性关节炎针灸能治愈吗2023-05-2606:37:01腰椎盘突出怎么医治椎间盘突出可以用针灸吗2023-05-2518:36:01***可以针灸治疗2023-05-2515:55:01***用针灸可以治好吗2023-05-2515:53:51***针灸治疗方法2023-05-2515:52:41***针灸治疗2023-05-2515:49:11膝盖积液针灸后积液去哪里了2023-05-2409:17:31

中医针灸原理

牛建海 主任医师 保定市第一中医院针灸的原理是疏通经络从而达到调理气血的功效,建议患者要到正规的医院接受治疗,针插入人体以后,身体也会对这个刺激产生一定的反应,就像波纹一样,也会快速传递下去,身体对于针灸再做出一定的应答。

如何针灸

文蕾 主治医师 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在针灸之前,首先要对患者进行望闻问切,辨证论治,选取合适的穴位,然后再根据穴位所在部位的不同,选择合适的体位,告知患者选择合适的体位之后,根据所在体味肌肉的丰厚程度,选取不同的针灸方法。如加持针灸单手针灸法舒张针灸法等等,针灸时一定要快准狠,并尝试用语言让患者转移注意力,达到放松的目的。另外要注意人胸部和心脏以及颈椎的部位,扎针要格外谨慎,以免引起不必要的损伤。

中医针灸原理是什么

许卫华 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中医针灸原理要通过刺激人体穴位方式来调理身体,可以改善身体出现多种不适。中医针灸过程中主要通过针刺手法方式刺激人体穴位,有利于加快身体新陈代谢和加快身体血液流通,可以促进体内经络疏通和调整人体脏腑气血,改善身体出现气血不畅和经络不通,以及阴阳适合,达到良好调理和治疗效果,需要到正规医院选择专业医生操作。针灸过后通常需要做好皮肤护理工作,有利于降低细菌滋生和感染风险,从而可以加快局部皮肤组织修复。

中医针灸的原理是什么?

马希贵 副主任医师 淮安市妇幼保健院首先可以从传统的经络学说来阐述,传统的经络学说认为人体分为十四经脉,十四经脉各司其职,和五脏六腑相联系,刺激十四经脉中的腧穴能够起到治疗脏腑疾病和神经肌肉组织的疾病。从现代医学的角度有观点认为,针刺起效的原理可以从腧穴的解剖结构来理解,数据的解剖结构十分复杂,但大体上可以简单概括为肌神经、皮神经的分支,那么刺激相应的腧穴,也就刺激了肌神经和皮神经。经过对神经的刺激,我们可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因此针刺对神经系统的疾病,如面瘫、偏瘫、脑瘫以及周围神经麻痹都有很好的疗效。

返回
首页
在线
客服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