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各位分享舒氏针灸治疗脾虚的针法的知识,其中也会对舒氏针灸治疗脾虚的针法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
脾虚炙什么穴位
1、脾虚炙中脘穴用艾条灸中脘穴10-15分钟,或用艾罐灸20-30分钟。中脘穴位于腹部正***,脐上4寸处,相当于五指的宽度。中脘穴有调胃补气、化湿和中、降逆止呕的作用,灸疗可改善胃疾。2、脾虚炙足三里穴外膝下3寸,胫骨外侧月一横指处,用艾条灸10-15分钟或艾罐20-30分钟。经常用此法施灸,具有补益脾胃、扶正培元、调和气血、祛邪防病之功效。3、脾虚炙解溪穴解溪穴位于脚背、踝关节活动的凹点。这个穴位是全身祛痰祛湿的穴位,对于解除下肢的水肿有较好的效果。每日对解溪穴艾灸15分钟,坚持一段时间,能够很好祛湿。4、脾虚炙丰隆穴丰隆穴位于小腿外侧的中点,肌肉较为鼓起的位置,针对这个穴位祛湿,效果较佳。5、脾虚炙关元穴关元穴位于脐下3寸的位置,属于养生保健的穴位。长期对关元穴施灸或者艾灸有助于调理气血、补肾固精。每日可以艾灸10-15分钟,能够帮助祛湿。脾虚的食疗方法1、粳米粥:粳米50克,葡萄干10克,以适量清水先煮粳米至九成熟,加入葡萄干,共同炖煮至稀烂即可。2、香菇牛肉汤:首先将香菇泡发好,然后用粉面将瘦牛肉的外层裹好,在锅里面煮汤,待煮沸沸后放入香菇,然后再将牛肉片放进去,最后加入适量味精、食盐、香油,煮沸之后就可以了。3、炒牛肚土豆丝:熟牛肚50克切丝,土豆(马铃薯)80克,切丝后以清水淘洗掉表面淀粉,油锅热后加入少许葱丝和碎蒜,遂入肚丝土豆丝爆炒,并点入适量牛肉汤和盐、味精,土豆丝丸成熟即可。4、扁豆馅包子:鲜扁豆两份,鸡肉一份,剁碎后加盐、味精、鲜姜汁和花椒水拌匀作馅,以小麦粉起面作皮,捏成包子后,置笼中,旺火蒸20分钟。5、百合粥:做法很简单,首先准备好百合、莲子和薏米各适量,然后把它们一起放到锅里面同煮成粥,加入适量的冰糖或白糖调味就可以食用了。脾虚的病因有哪些1、脾气虚:多因饮食不节,或劳倦过度,或忧思日久,损伤脾土,或抵抗力不足,素体虚弱。2、脾阳虚:多因脾气虚衰进一步发展而成,也可因饮食失调,过食生冷,或因寒凉药物太过,损伤脾阳,或肾阳不足,命门火衰,火不生土而致。3、中气下陷:中气亦指脾气。脾气上升,将水谷精微之气上输于肺,以荣养其他脏腑,若脾虚中气下陷,可出现久泻、脱***、子宫脱垂等症。4、脾不统血:脾气虚弱,不能摄血,则血不循经。治疗脾虚的食疗方脾胃是人体纳运食物及化生气血最重要的脏腑,对脾胃病患者来说,食疗亦不可缺少,但必须根据病人平素的体质和病情不同来选择饮食,即所谓“辨证施食”。若平素脾胃虚寒的人,或寒证的胃痛、腹痛、泄泻等,应多食性味辛热的葱、姜、韭、蒜、胡椒等,若脾胃虚弱的人,宜食用红枣、山药、扁豆、芡实、莲子肉等。
脾胃虚寒针灸
叶振昊 主治医师 广东省中医院灸气海关元、神阙天枢、腹部穴位、也可以灸背部的动脉,还有太阳经,都可以起到温经通络散寒健脾的功效。所以脾胃虚寒的患者适合针灸,但是需要医生辨症得当,确定脾胃虚寒症,再根据这个症进行,施针、施灸、这样的话,是最理想最好的治疗手段。
脾阳虚的针灸治疗方法
江耀广 主治医师 广东省中医院脾阳虚的针灸治疗方法是采用补法治疗。针灸治疗脾虚证,主要是通过筛选具有补脾益气作用的腧穴,使用具有补虚作用的针灸手法,例如特定穴中的脾的背俞穴、原穴功能偏于补益则可选之。脾气经脉的虚损之证,则取相应的脏腑背俞穴、原穴治疗,可改善脏腑虚弱的功能,补益阴阳气血的不足。
脾虚针灸哪里
*** 主治医师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中脘穴。中脘穴是胃的募穴,具有健脾和胃、补益脾胃的作用。2.天枢穴。天枢穴位于肚脐旁开2寸的位置,是上腹部和下腹部交通的重要枢纽,针灸天枢穴可以起到补益元气的作用。3.气海穴。针灸气海穴也可以补益元气,从而达到健脾和胃的作用。4.足三里穴。足三里穴是保健要穴,针灸足三里穴能够治疗脾虚的各种症状。5.三阴交穴。三阴交穴是肝、脾、肾的交汇穴,针刺时一般往后下方进行斜刺,可以起到健脾和胃的作用。
脾虚怎样治疗
孔维萍 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第一还可以喝食疗。脾虚湿热症状不严重的时候,可以通过饮食来调理,比如多喝荷叶粥,在煮粥的时候加入几片荷叶,可以起到清暑生津的作用。其次冬瓜汤还可以多喝,既能清湿热,又能利尿。第二中医的方剂首先可将黄连、黄芪、栀子、茯苓、泽泻、通草、车前草加水煎煮。此方具有清利湿热的功效,可缓解脾虚湿热引起的面黄、肚子胀、腹泻等症状。第三或者是中成药的治疗。治疗脾虚湿热的中成药有很多种,如复方仙鹤草肠炎片、健脾止泻宁颗粒、肠舒止泻胶囊等。肠舒止泻胶囊包括:人参、山药、黄连、黄柏、木香、小茴香、肉豆蔻等。第四针灸疗法。治疗脾虚湿热效果较好,主要有针灸曲池穴、委中穴、内关穴及足三里穴。假如出现腹痛的情况,可以针灸治疗。针灸时要注意保暖,避免受凉导致病情加重。脾虚湿热如何根治?可从以上文章中了解。脾虚湿热的发生会严重影响生活和工作,所以一旦出现症状要及时去医院进行治疗。此外,治疗期间饮食要有规律,一日三餐要定时定量,不要暴饮暴食,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少吃油腻、刺激性、油炸的食物。
针灸如何调理脾胃虚弱
黎金庆 副主任医师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要吃一些适宜消化的食物,来保证食物能被吸收,脾胃虚弱要注意适当的运动,中医认为脾主肌肉四肢,活动四肢就可以增强脾胃的消化功能,临床中非常常见。脾胃虚弱的人要有一个豁达的心胸,脾胃虚弱的患者一般就是忧愁思虑,多思多虑的人。中医认为思则气结伤脾胃。所以说心情愉快,也可以调理脾胃。
怎样治疗脾虚
侯祥平 主治医师 中山大学***纪念医院1、饮食调理:脾虚可能是由于饮食上经常吃辛辣、寒冷等刺激性较大的食物引起的,患者要及时调整饮食结构,平时需要多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例如山药粥、红枣粥以及薏米粥等,能够起到较好的健脾养胃效果,进而改善脾虚的症状。2、口服药物:如果脾虚的患者伴随有明显的消化功能减退、腹泻、形体消瘦等症状,可以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参苓白术散、健脾丸等药物。3、针灸:若通过以上方法治疗之后,脾虚的症状仍然存在,可以在中医师的指导下,配合针灸的方法进行治疗,一般可选择足三里、三阴交、神阙穴、中脘穴等穴位。
治疗脾胃病常用针灸穴位有哪些
百会:头顶正***与耳尖连线的交点处。主治:头痛,休克,癫痫,脱***等。针法:横刺,可向前、向后、向左、向右进针0.5~1.0寸。天突:胸骨切迹上缘正中上0.5寸凹陷处。主治:呃逆,呕吐,咳喘,暴喑。针法:直刺0.5寸,或横刺,即先直刺0.3寸后改向下横刺。巨阙:前正***,鸠尾穴下1寸,相当脐上6寸处。主治:胃痛,呕吐,呃逆。针法:直刺1.0~1.5寸。中脘:前正***,脐上4寸。主治:胃痛,呕吐,腹胀,腹泻,便秘。针法:直刺1.0~1.5寸。天枢:脐旁开2寸。主治:呕吐,腹胀,下痢,便秘。针法:直刺1.0~1.5寸。气海:前正***,脐下1.5寸。主治:腹痛,腹胀。针法:直刺1~1.5寸。膈俞:第7胸椎旁开1.5寸。主治:恶心呕吐,淋巴结核。针法:直刺0.5~1寸(注:限于学龄儿童使用)。脾俞:第11胸椎棘突旁开1.5寸。主治:胃痛,胃下垂,呕吐,腹胀。针法:直刺1~1.5寸(注:限于学龄儿童使用)。胃俞:第12胸椎棘突旁开1.5寸。主治:胃痛,胃下垂,呕吐,溃疡病等。针法:直刺1~1.5寸(注:限于学龄儿童使用)。大肠俞:第4腰椎棘突旁开1.5寸。主治:泄泻,便秘。针法:直刺1~1.5寸(注:限于学龄儿童使用)。长强:尾骨端与***门之间。主治:痔疮,脱***,腹泻。针法:直刺0.5~1寸。支沟:前臂背侧腕横纹上3寸。主治:习惯性便秘,乳汁分泌不足。针法:直刺1~1.5寸。内关:前臂掌侧腕横纹上2寸,两筋之间。主治:心悸,呕吐,胃痛,腹痛。针法:直刺0.5~1.5寸。四缝:第2、3、4、5手指掌面第1、2指关节的横纹中点。主治:疳积,食滞。针法:点刺后挤出少量白粘液。足三里:外膝眼下3寸。主治:腹胀,腹痛,呕吐,便秘或腹泻。针刺:直刺1~1.5寸。上巨虚:足三里穴下3寸。主治:腹痛,腹胀,腹泻。针法:直刺1~1.5寸。公孙:足内侧,第1跖骨基底部前下缘,第1趾关节后1寸。主治:胃痛,腹痛,呕吐。针法:直刺1.0~1.5寸。外陵:天枢穴下1寸。主治:脐周腹痛,呕吐食不下,腹胀等。针法:直刺1寸。鸠尾:脐上7寸。主治:反胃呃逆。针法:向下斜刺5分。关元:脐下3寸。主治:腹痛,泄泻,脱***,胃下垂,虚脱,遗尿,子宫脱垂等。针法:直刺1~1.5寸。大椎:第7颈椎与第1胸椎凹陷中。主治:外感发热,咳嗽,胸痛。针法:直刺0.5~1.5寸(注:限于学龄儿童使用)。小肠俞:第1骶椎下,督脉旁1.5寸。主治:小腹胀痛、遗尿、赤白带下。针法:直刺0.5~1.5寸(注:限于学龄儿童使用)。止泻穴:脐下缘0.1寸。主治:腹痛,腹泻,腹胀。针法:直刺0.5~1.5寸。白环俞:第4骶椎下,腰俞旁1.5寸凹陷中。主治:二便不利,腰背酸痛。针法:直刺0.5~1.5寸。
脾气虚的针灸治疗方法?
崔建军 副主任医师 ***林业总医院可以使用针刺的疗法,或者采用灸法的方式来进行治疗。另外除了针灸的方法之外,平时也要经常的按摩自己的腹部,也能够调理肠胃,但是如果大便比较干燥的时候,可以顺时针的揉肚子,如果大便比较稀的话,可以逆时针的揉肚子。平时也要调理自己的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