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进入六康网全国知名整形美容咨询预约平台
首页 > 整形资讯 > 胃疼针灸穴位

胃疼针灸穴位

发布时间:2025-07-21 00:06:47 来源:http://www.6k11.com 作者:六康网

今天给各位分享胃疼针灸穴位的知识,其中也会对胃疼针灸穴位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

胃疼针灸哪个位置

陈秀杉 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胃疼针灸的位置主要有中脘、足三里、内关等穴位,针灸这些穴位可以起到治疗胃部病变、止痛、调理气血等作用。胃疼是因为患者经常暴饮暴食所致,或者自身患有胃溃疡或十二指肠溃疡,在进食前或进食后出现溃疡容易引起胃疼。中脘为任脉俞穴,胃之募穴,足三里在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处,是足阳明胃经之下合穴,二穴可通调腑气;内关在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内关为手厥阴心包经之络穴,可理气降逆和胃止痛。针灸这些穴位置对于治疗胃疼很有疗效,但患者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切勿盲目操作,以免找错穴位,适得其反。建议患者平时注意饮食卫生,不吃过冷、过硬、过黏的食物,更不可暴饮暴食,注意调节情志,避免急躁、生气、吵架等,加强身体锻炼,提高免疫力。

胃疼针灸哪个位置

赵天豫 副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2胃疼针灸辩证选穴治疗做法1肝气犯胃:取中脘,足三里,期门,太冲,针刺用泻法。肝胃郁热:取中脘、足三里、内庭、行间、针刺等。肝脾虚:取正午干、足三里、期门、胃俞、针刺等。气滞血瘀:取内关,血海,膈俞,足三里,中脘,针刺用泻法。脾胃虚寒:取脾俞、足三里、胃俞、中脘、针刺用,还可加灸。胃阴不足:取中脘、足三里、胃俞、三阴交、针刺用补法。做法2肝气犯胃:内关、中脘、足三里、期门、太冲、针刺用泻法。脾胃虚寒:脾俞、足三里、气海、中脘、内关、公孙、针刺等都可以加灸。做法3肝气犯胃:足三里、期门、内关、阳陵泉、泻法、针刺等。食滞:中脘、足三里、天枢、气海、针刺等。寒邪犯胃:中脘、足三里、关元、公孙、神阙、灸神阙、关元、余穴针刺等。3选穴治疗胃疼经验做法1主穴:足三里,中脘。配穴:肝气犯胃,内关;脾胃虚寒加膈俞、肝俞、脾俞、胃俞。针法:取针20分钟,取针20分钟,加减脾胃虚寒证用泻法;脾胃虚寒证加减,隔天治疗1次,2周为一个疗程。功效:健脾和胃,理气止痛,适合脾胃虚弱、气滞胃痛的患者。做法2主要穴位:胃俞、中脘、梁丘。配穴:胁痛加阳陵泉;急性胃炎加公孙。针法:快速入针,用泻法,每隔五分钟加捻一次,以加强针感。功效:止痛,止呕,适合各类胃疼。做法3取穴:合谷,足三里,中脘,脾俞,胃俞。针法:病人取平卧位,操作人员宜1侧,按上述顺序揉按,逐渐加压,使病人有酸麻胀痛感,以病人可忍受为度,然后针刺合谷,足三里,中脘穴,得气后留针40分钟,并加艾条艾条温和灸,每隔10分钟行针1次,起针后嘱咐病人取侧卧位,再用艾条温热灸,隔10分钟行针,再加艾条温灸。功效:缓急止痛,适用于胃寒、脾胃虚之胃痛。办法4取穴:内庭,足三里,中脘,行间。针法:快速入针,用泻法,每5分钟加捻一次,以加强针感。功效:疏肝泄热,和胃止痛,适合肝胃郁热的胃疼。措施5取穴:足三里、中脘、内关期门、太冲。针法:快速入针,用泻法,每5分钟加捻一次,以加强针感。功效:疏肝理气,和胃止痛。适用肝胃气滞型胃疼。4胃疼灸法做法1主穴:足三里,中脘,梁门。配穴:肝气犯胃加太冲,食滞于中加胃俞;寒邪犯胃加合谷;瘀血加内关。方法:每天用艾条灸1次,每穴3-5壮,也可以用艾条悬灸,7天为1个疗程。功效:健脾和胃,理气止痛。适合脾胃失和,气滞胃痛的患者。做法2主穴:足三里、中脘、脾俞、胃俞、内关。同时配合穴:便溏加天枢。方法:每天灸1次,每穴3-5壮,也可以艾条悬灸,10日为1个疗程。功效:温中散寒,理气止痛,适合脾胃虚寒胃痛者。做法3主穴:足三里,中脘,脾俞,胃俞。配穴:胃酸过多、神阙、阳陵泉、膈俞。方法:每穴灸5-7壮,隔日1次。功效:调和脾胃,理气止痛,适用于脾胃不和,气滞胃痛。

胃疼针灸哪里最好

陈秀杉 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首先应选取中脘、足三里、内关及公孙作为主穴,然后再搭配不同的穴位进行针灸,若是寒邪犯胃导致的胃疼,可搭配梁丘穴和胃俞穴进行针灸;若是饮食伤胃导致的胃疼,可搭配下脘穴、梁门穴进行针灸;若是肝气犯胃导致的胃疼,可搭配太冲穴、期门穴进行针灸;若是瘀血停胃导致的胃疼,可搭配三阴交穴、膈俞穴进行针灸;若是脾胃虚寒导致的胃疼,可搭配膈俞穴、关元穴进行针灸;若是胃阴不足导致的胃疼,可搭配胃俞穴、内庭穴进行针灸。

胃疼针灸哪个位置

许卫华 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针灸中脘穴,天枢穴,足三里穴,三阴交等穴位。通过对局部穴位的刺激,通常能够起到比较好的理气,通经,调理阴阳的功效,还能使脏腑功能逐渐平和,缓解患者的胃疼症状。但如果患者疼痛比较严重,建议患者遵医嘱口服止痛类药物进行治疗,常见药物有颠茄片、***等,能够解除胃平滑肌痉挛,缓解患者的疼痛。胃疼大多是由于患者饮食不当或者胃炎引起的,一般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香砂养胃丸、气滞胃痛颗粒、木香顺气丸等药物进行调理,通常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不适症状。

胃疼针灸哪个位置

姜淑芳 副主任医师 济宁市中医院胃疼患者可以通过针灸足三里穴、内关穴、梁丘穴、血海穴等穴位达到治疗效果。胃疼是一种常见的内科疾病,通常是由于患者饮食过凉、外邪侵胃、肝气犯胃等原因造成的。胃疼患者除了可以通过针灸治疗之外,还可以根据临床症状,来服用适当的药物进行治疗。如果是寒邪侵胃,可以服用良附丸进行治疗;如果是肝气犯胃,可以口服柴胡疏肝散来治疗。患者还要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治疗期间禁食辛辣、刺激性的食物。

治疗胃疼的穴位

刘汶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治疗胃痛的穴位包括内关穴、合谷穴、神阙穴、中脘穴、三阴交穴等,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选取的穴位不同:1、痉挛性胃痛:可以选内关穴、合谷穴等穴位。合谷穴在第1、第2掌骨之间凹陷处,又称为虎口,患者出现痉挛性胃痛时可以按压此处,起到解痉止痛作用。内关穴位于掌横纹上2寸,在两个肌腱中间,患者发生急性胃痛时进行按压,可以解痉止痛作用;2、脾胃虚弱:可以选足三里、三阴交等穴位,采取艾灸、揉按方法均可。足三里穴位于犊鼻下3寸,即下肢伸直后膝盖外侧的凹陷处称犊鼻穴,垂直向下3寸,即4个指头并拢,称一夫,即同身寸3寸,犊鼻下4个手指的部位正好是足三里穴。三阴交位于内踝尖垂直上3寸,是三阴经交汇之处,经常艾灸可以起到健脾、益气、滋补肝肾作用;3、脾胃虚寒:可艾灸中脘穴,艾灸神阙穴,神阙穴即肚脐眼,中脘穴在神阙穴垂直上4寸,慢性的胃脘部疼痛,可以揉完此位置后进行艾灸。

缓解胃疼的穴位

张子义 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一般有中脘、下脘、内关、足三里、神阙、关元等,如果出现胃痛的情况,可以对这些穴位进行按摩或者针灸,但建议由专业的医生来操作。1、中脘:中脘别名为胃脘、太仓等,隶属任脉,位于上腹部,肚脐上4寸左右,主治胃痛、呕吐、呃逆、反胃、腹痛、腹胀等。2、下脘:属任脉,为足太阴、任脉之会。下脘位于上腹部,前正***上,当脐中上2寸,主治脘痛、腹胀、呃逆、呕吐、肠鸣、泄泻、胃炎、消化不良等。3、内关:属手厥阴心包经,八脉交会穴之一,通阴维。内关位于前臂掌侧,腕横纹上2寸,在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主治呃逆、呕吐、胃痛、胸胁痛、疟疾、心悸等。4、足三里:隶属足阳明胃经,位于小腿前外侧外膝眼(犊鼻穴)下3寸,具有健脾和胃的功效,主治胃痛、恶心、呕吐、呃逆、消化不良、腹痛、腹胀等。5、神阙:神阙位于腹中部,脐中央,隶属任脉,具有健脾和胃、理肠止泻的功效,可以辅助治疗胃痛、腹胀、腹泻等病症。6、关元:别名为三结交、丹田等,隶属任脉,在下腹部,前正***上,当脐中下3寸。主治虚脱、虚喘、腹痛、泄泻、月经不调、痛经等,并有强壮作用,可以辅助治疗腹痛、虚劳等病症。7、其他穴位:按摩合谷穴、太冲穴也可缓解胃痛,例如合谷穴在人体手背,第1、第2掌骨间,按摩合谷穴具有疏风解表、通经活络以及行气止痛的功效,可以帮助缓解胃痛情况。当出现胃痛的情况,建议前往中医内科就诊,由中医医生通过望闻问切等了解具体病情后,选择合适的穴位进行按摩或者是针灸治疗。

胃疼针灸哪个位置

付玉 主治医师 唐山人民医院胃疼建议针灸中脘、足三里、内关和公孙这几个穴位。这些穴位可以治疗胃部的病变,和胃止痛和调理气血的作用。原因分析1、患者经常暴饮暴食容易引发胃疼胃胀。2、某些患者自身患有胃溃疡或十二指肠溃疡,在进食前或进食后容易出现溃疡引起胃疼。建议1、中药辅助治疗对胃疼也是有很大帮助的,艾灸可以有效治疗虚寒性胃疼。2、患者尽量不要吃辛辣寒凉的食物,容易刺激胃部,引起胃疼。3、建议患者服用一些对症治疗的药物例如兰索拉唑或奥美拉唑。

返回
首页
在线
客服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