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进入六康网全国知名整形美容咨询预约平台
首页 > 整形资讯 > 足跟疼针灸穴位有哪些?

足跟疼针灸穴位有哪些?

发布时间:2025-07-18 08:56:26 来源:http://www.6k11.com 作者:六康网

今天给各位分享足跟疼针灸穴位有哪些?的知识,其中也会对足跟疼针灸穴位有哪些?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

足跟痛针灸什么位置

丁宇 副主任医师 ***人民***总医院如果患者足跟痛是由于跟腱相关疾病导致,疼痛位置在足跟的跟腱位置,需要局部取穴,主要在跟腱附近的位置寻找压痛点进行针灸。还需要松解腓肠肌,可以选择承山穴、承筋穴进行松解。如果是由于跟骨骨刺、足底筋膜炎引起足跟痛,疼痛位置在足底后部。针灸治疗主要以局部松解为主,也可以远端取穴,比如三阴交穴、昆仑穴、太溪穴等。建议用针刀进行治疗,针刀的松解力量相对比较强,一般治疗1-2次,症状可以得到缓解。患者需要注意,针灸应选择正规医院进行。另外,足跟痛的症状虽然容易缓解,但也容易复发,所以治疗后要注意维护,足弓位置要注意保养,不要过度劳累,避免受凉。

针灸治疗脚后跟疼的穴位

宋秀娟 副主任医师 银川市中医医院阳陵泉穴,主所有的骨关节病。肾经的三阴交、阳陵泉。局部常取的穴位包括昆仑、解溪、仆参。所以穴位的选取主要为循经远取和局部取穴,中医针灸治疗跟骨痛的效果非常好。

足跟痛艾灸哪里 详述足跟痛的艾灸疗法

董征 副主任医师 锦州市中心医院仆参等,进行灸治很大程度上可以起到活血止痛,益肾健骨的作用,从而缓解足跟痛的症状。接下来给患者朋友们详细讲解一下,足跟痛如何艾灸。首先,在进行艾灸的时候,患者应自行选取适合的体位,用点燃的艾灸条或是艾灸贴,悬放在离皮肤3-5公分处,灸治当前穴位皮肤出现红晕,就可以更换下一个穴位。一般来说,足跟痛进行艾灸的时候,可以选取铜钟、然谷、仆参等穴位进行。每次患者可以灸3-7分钟,每日灸1次即可。使用艾灸去灸治这几个穴位,可以起到有通经活络、升清降浊、排热化气的作用。如果患者自身无法找到穴位,可以根据人体穴位图来比对寻找,或者前往正规的机构进行艾灸。其次,患者也可以采用回旋灸的方式,灸治关元穴。在艾灸的时候,为了更好的悬放在关元穴上,患者需要采取仰卧的姿势。艾灸条和艾灸贴同样,也是悬放在间距皮肤3-5公分的地方,比较不同的是,回旋灸在灸治的时候,患者需要将艾条或者是艾灸贴向上或向下平行移动或重复转动。每次根据自身情况灸大概5-15分钟,穴位皮肤感到湿热、舒适就可以停止艾灸。出现足跟痛的情况,患者在进行艾灸的同时,还需要对患处进行保暖处理。建议女性患者日常选取鞋子的时候,可以尽量挑选一些软底并且保暖的鞋子。这类鞋子在保暖的同时,还能对足跟产生保护的作用,给足跟创造一个舒适的环境,降低足跟痛的产生概率。

足跟痛应该按摩哪个穴位

祖罡 副主任中医师 杭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如果是退行性疾病引起足部疼痛,建议按摩足底部分保健要穴,比如涌泉穴。足跟痛首先要明确诊断,排除足部感染,排除因为肿瘤引起足跟疼痛,不能因此而延误诊治。可按摩局部阿是穴,可以进行足底脂肪垫按摩。关于穴位按摩方法,涌泉穴作为保健要穴,适当刺激可能会保持局部肌肉适当,改善局部肌肉血液循环,保持肌肉活力。

足跟痛按摩什么部位

韩桂玲 副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方法一按昆仑穴昆仑穴位于外踝和跟腱之间的凹陷处。用食指进行点按,或用食指和拇指对捏进行点按,点按2-3分钟或者以局部酸胀耐受为度。方法二按京骨穴京骨穴位于外踝直下与赤白肉际交界处,用拇指进行点按2-3分钟,或者以局部酸胀耐受为度。方法三按承山穴承山穴位于小腿腓肠肌肌腹凹陷的顶端,用拇指点按2-3分钟,或以局部酸胀耐受为度。方法四推擦足底用手掌对患者足底进行推擦,放松足底腱膜。特别提示:1、在按摩治疗的同时,可口服止痛药物缓解疼痛;2、做好足部的保暖,防止足部受凉;3、平时注意穿软底鞋,避免长时间行走。

足跟痛应该按摩哪个穴位

王宇明 主治医师 兴安盟人民医院足跟痛要按摩太溪、普深、赵海、大中、浮柳、太冲、中峰、昆仑、阿是穴等穴位。足跟痛属于中医的范畴,认为多为肾精亏虚,肝失疏泄所致。足跟痛位于足部的骨骼和肌肉,主要累及肝肾,是虚而实的症状。作为先天基础,主骨生髓,肾虚则髓虚,肾精髓足,若寒湿邪气侵入,导致经络不通,则不通而痛。肝脏的主要肌肉储存血液。如果出现肝血亏虚,肌肉就会失去滋养,不荣则痛。因此,治疗足跟痛的穴位主要是足少阴肾经的太溪穴,加上外神、大中、伏流、水泉肾经穴位,以补肾气、强筋壮骨、生髓。肾与膀胱的表里关系,太阳膀胱经上的昆仑穴,配合成山穴、参麦穴,可以起到穴位的调治作用,从而疏通经络,经络气血通畅,使疼痛消失。因为肝肾同源,精血同源,所以在补肾精的同时要补肝血,肝胆相表里。因此,通常选择肝胆经的太冲、中峰、荆门、石丰等穴来调理肝血、通络止痛。足跟痛又称跟痛症,常见原因包括足跟骨刺、足底筋膜炎、足跟垫痛、跟后滑囊炎等。如:1、足跟骨刺:跟骨退行性改变引起的骨质增生,引起局部充血和无菌性炎症,刺激患病部位的神经,引起足跟疼痛。2、足底筋膜炎:这是足跟痛最常见的原因之一。抬高脚跟,减少跟腱对跟骨的张力,前足跖屈,减轻足底筋膜的张力,都可以缓解症状。3、足跟垫痛:老年人足跟垫弹性下降,跟骨承受重量无垫。严重时会形成疤痕和钙沉积,引起足跟痛。4、跟骨后滑囊:常因不合适的高跟鞋摩擦损伤所致。注意日常休息,用温水泡脚,尽量穿软底鞋,注意营养,避免辛辣油腻食物。

足跟痛针灸治疗针哪里

方大正 主治医师 济南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足跟痛针灸可以通过肾俞、命门、阿是穴、飞扬、太溪、悬钟等穴位治疗。针灸通常可以起到疏通经络的效果,并且具有扶正祛邪以及调和阴阳的功效,而足跟痛可能是由于走路过多或者经络不通所导致,因此针灸有助于改善足跟痛的现象。若针灸可能起不到太大效果,需要到医院骨科进行相关检查,对症治疗。

针灸治疗足跟痛的方法

1、风寒湿滞型足跟痛治则:祛风除湿,散寒通络。取穴:主穴:督脉、跟中;配穴:足空、足风府、内跟骨、中焦俞。操作:督脉、跟中、足空,用捻转泻法。督脉隔生姜灸3~5壮,壮如麦粒大,以红晕为度;足风府、内跟骨,用捻转补法,其中内跟骨透外跟骨;中焦俞,用平补平泻法,可兼服独活寄生丸,每次9g,2~3次/d。风湿重者加昆仑、中脉,昆仑温外灸20~30分钟;寒气盛者加太溪,隔生姜片或附片灸3壮,或用其条温和灸30分钟。2、气滞血瘀型足跟痛治则:活血化瘀,理气止痛。取穴:主穴:跟中、跟陵泉;配穴:顾步、阳郄、中昆仑、阳跷。操作:跟中、顾步、中昆仑,用捻转泻法;跟陵泉、阳郄、阳跷用呼吸泻法,跟陵泉用温针灸30分钟。可兼服三七粉,每次5g,3次/d。也可用三七粉10g,用食醋调敷局部。3、肝肾亏虚型足跟痛治则:补益肝肾,舒经活络。取穴:主穴:太溪、督脉;配穴:下申脉、下昆仑、髓府、足穴卯。操作:太溪、督脉、下昆仑、足穴卯,用呼吸补法;下申脉、髓府,用捻转补法;督脉、太溪,隔黄精片灸3~5壮,壮如麦粒大,以红晕为度;足穴卯,平补平泻,可兼服杞菊地黄丸,每次9g,3次/d。有足跟骨刺者,可以配合用“T”形按摩器按摩,疗效更好。来源地址:http://www.chinadmd.com/file/rsspotesa6o6wxeustzwixsa_1.html

返回
首页
在线
客服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