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各位分享脾虚艾灸哪里效果好的知识,其中也会对脾虚艾灸哪里效果好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
脾虚艾灸哪里
刘汶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1、大肠俞穴:如果脾胃虚寒出现腹泻,可以艾灸大肠俞来治疗。大肠俞在髂后上棘连线,这第4腰椎棘突下终点旁开1.5寸,艾灸这个位置对脾胃虚寒、泄泻,以及阳虚的便秘,也有一定治疗作用;2、足三里穴:又叫脾胃的保健穴,脾气虚弱、脾胃虚寒一定要灸这个部位,这是在犊鼻穴下3寸,也就是膝关节伸直后,在膝关节外侧有个凹陷处,垂直往下3寸,也就是4个指头一夫这个位置;3、三阴交穴:三阴交穴是足太阴脾、足少阴肾、足厥阴肝经,三条阴经汇聚的地方,在内踝关节上面3寸,也就是内踝尖上3寸,也就是4个指头一夫这个位置,经常灸三阴交,可以治疗脾胃虚寒;4、神阙穴:肚脐眼也叫神阙穴;5、中脘穴:在神阙穴上4寸叫中脘穴,在中脘穴这个地方艾灸,对脾胃虚寒、胃胀、胃饱、胃痛等有很好疗效;6、关元穴:脐下3寸是关元穴;7、气海穴:脐下1.5寸是气海穴。
脾虚艾灸哪里
霍则军 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脾虚可艾灸足三里穴、三阴交穴、神阙穴、脾俞穴等。一、足三里穴为胃经上的穴位,脾与胃相表里。艾灸此穴位能够起到健脾益气养胃效果,提高人体免疫功能等为常用的保健穴位,窦鼻穴下三寸。二、三阴交穴为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三经之交会穴。位于内踝高点上三寸。艾灸此穴能够起到健脾祛湿的功效。三、神厥穴位于肚脐眼正中,通过艾灸能够起到温补脾阳、调和气血的功效。四、脾俞穴为足太阴膀胱经穴位,位于后背第十一胸椎脊柱下旁开1.5寸,有健脾和胃功效。
脾虚艾灸哪里
赵红 主任医师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腹部穴,有中脘穴、天枢穴、关元穴、气海穴等,以补益脾胃、升阳固脱。2、肢体部位,有内关穴、血海穴、阴陵泉穴、足三里穴、三阴交穴等,以健脾养胃。3、背部的腧穴,有脾输穴、胃腧穴、三焦腧穴等,能振奋一身之阳气,以及调节脏腑阴阳平衡。
图书知识聚合
在1本书中找到答案二、针灸疗法二、针灸疗法。 针灸疗法通过激发经络之气,调节脏腑气血,使机体保持阴平阳秘。 CD的病理改变虽然表现在局部,但是其根本在于脏腑的功能失常,临床治疗必须着眼于整体。 针灸疗法具有很好的整体调节作用,临床应用表明,用该法治疗本病能收到满意的效果。 1. 体针。 泄泻取脾俞、中脘、章门、天枢、足三里;腹痛取脾俞、胃俞、足三里、中脘、气海、关元;便血取足三里、三阴交、气海、关元、阴陵泉穴。 平补平泻,留针10~20分钟,每天1次,7~10次为1个疗程。 2. 耳穴贴压。 泄泻取大肠、小肠、胃、脾、交感、神门;腹痛取交感、神门、皮质下、胃、脾、小肠;便血取皮质下、心、肾上腺、肝、脾胃、十二指肠、神门。 每次选3~4穴,用王不留行籽借助胶布固定在所选穴位上进行按压,以患者有轻度刺激感为宜。 每天3~4次,每次10分钟,14天为1个疗程。 3. 针灸合用。 取大肠俞、天枢、足三里等穴位,针刺时加艾灸,留针15分钟,1周为1个疗程。 4. 隔药饼灸。 选穴:主穴:①中脘、气海、足三里(双);②天枢(双)、大肠俞(双)、上巨虚(双)。两组穴位交替使用。脾胃虚弱型加脾俞,湿热蕴结型加水分,肝郁脾虚型加肝俞、脾俞,气滞血瘀型加三阴交。药饼及用法:丹参、红花、当归、木香、黄连、檀香、冰片等研成细粉密藏备用。每只药饼含生药粉2.5g,加黄酒3g调拌成厚糊状,用药饼模具按压成直径2.5cm、厚0.5cm大小。艾灸:脾胃虚弱型,主穴、配穴各灸3壮;湿热蕴结型,大肠俞、气海、天枢、中脘各灸2壮,足三里、上巨虚各灸4~7壮,要求患者有较强感应;肝郁脾虚型,主穴、配穴各灸3壮;气滞血瘀型,主穴各灸3壮,配穴三阴交针刺用泻法。每壮艾炷底径2.1cm,高2cm,重约2g。疗程:每天1次,12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休息3天。吴焕淦[49]等对11例CD患者采用此法治疗,有效率达72.7%。夏冰邓长生吴开春沈博人民卫生出版社
脾虚艾灸哪里 可艾灸这五个穴位
陈玉静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1、中脘穴:中脘穴位的位置在腹部正***,脐上4寸处。在艾灸时可以采取的方法是点燃艾条后对准穴位持续灸15分钟,每日可以艾灸一次。中医认为,艾灸这个穴位后可以祛除体内的湿气,缓解胃部出现的不适症状。2、解溪穴:这个穴位的位置在脚背、踝关节活动的凹点。艾灸此穴可以起到祛痰祛湿的效果,不仅能防治脾虚症状,还可以解除下肢水肿症状。艾灸方法为点燃艾条后对症穴位连续艾灸15分钟左右,每日可以艾灸一次。3、关元穴:这个穴位的具体位置在脐下3寸处,具有多种养生保健作用。尤其脾虚的患者坚持艾灸可以调理气血、祛除体内的湿气、增强肠胃功能、补肾固精。具体艾灸时,患者应该平躺,使用手持艾灸法艾灸或使用艾盒艾灸,每日可以治疗一次即可。4、足三里穴:足三里在双腿各有一个,脾虚的患者在艾灸的时候可以采用手持艾灸固定灸法,也可以使用艾盒艾灸,每次可以艾灸10-15分钟,每日艾灸一次可以起到调理气血、增强脾胃功能、补虚弱的作用。5、丰隆穴:艾灸丰隆穴可以起到健脾祛湿的效果,它的位置在小腿外侧的中点的肌肉鼓起最高处。艾灸时,可以点燃艾条直接对准穴位灸治,每次可连续艾灸3~5分钟,每日一次即可。以上就是今天为大家介绍的脾虚可以艾灸的一些穴位了,希望大家看完后对艾灸治疗脾虚方面的知识有更多了解。最后要提醒大家的是,通过艾灸法治疗脾虚期间还应该注意合理安排每日饮食,避免吃过于油腻和生冷、辛辣的食物,才能提高治疗速度。
脾胃虚弱艾灸哪里好
陈鹏 副主任医师 北京中医医院通常可以艾灸中脘穴、关元穴、神阙穴、胃俞穴、脾俞穴、足三里穴等,来改善相关的临床症状。1、中脘穴:位于人体腹部,脐上4寸的位置,将手的四指并拢,过中指的近端指间关节画一条横线是自身的3寸,拇指的指间关节长度是自身的1寸,两者相加可以取4寸定位中脘穴。艾灸中脘穴能健脾和胃、通腑降气,对胃痛、脾胃虚弱、腹胀、食欲不振等有一定的缓解效果;2、关元穴:在下腹部,脐中下3寸前正***上,关元穴是养生要穴,是贮藏元气的地方,艾灸关元穴也能改善脾胃虚弱的情况;3、神阙穴:在脐区,脐中央,艾灸神阙穴5-10分钟,可辅助治疗脐周痛、腹痛、便秘、小便不利等,能够改善脾胃虚弱的情况;4、胃俞穴:位于人体的后背部,是足太阳膀胱经上的穴位,在脊柱区第12胸椎棘突下,后正***旁开1.5寸,左侧及右侧各一个。艾灸胃俞穴能够健脾和胃、降逆消食、利湿,有利于改善脾胃虚弱的情况;5、脾俞穴:位于人体的后背部,是足太阳膀胱经上的穴位,在脊柱区第11胸椎棘突下,后正***旁开1.5寸,左侧及右侧各一个。艾灸脾俞穴可以增强脾胃的运化功能,促进消化、吸收,对于脾胃不和、脾胃虚弱有一定的改善作用;6、足三里穴:在小腿外侧,犊鼻穴下3寸,艾灸足三里穴能够健脾和胃、调畅气机,对于改善脾胃虚弱有一定的作用。脾胃虚弱的患者,采用艾灸治疗时可以选择以上穴位,其中中脘穴和神阙穴比较好定位,艾灸也比较方便。脾胃虚弱的患者采用艾灸的做法可以很好地提高身体抵抗力,改善脾胃虚弱的情况,应在专业医生的操作下进行艾灸。
脾虚艾灸哪里
朱陵群 主任医师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腹部的穴位有:中脘、关元、气海、天枢、神阙等,可以补脾益胃。背部的穴位有:脾腧、胃腧、三焦腧、可以激发阳气,调节脏腑,改善脾虚症状。还有四肢的穴位:足三里、三阴交、内关、阴陵泉、血海等,可以健脾养胃。艾灸本身就具有温补的作用,选取以上穴位,再结合日常的饮食调摄,对脾虚会有很好的改善。另外艾灸时,避免空腹或者过饱的情况,艾灸期间尽量少吹风扇和空调。
脾虚艾灸哪里
田琳 主任医师 ***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脾虚可以选择艾灸神阙和脾俞穴。中医认为脾主运化,脾虚的患者会出现一系列以运化失调为主要临床症状的疾病,包括消化不良、食欲不振、腹泻的临床现象。患者可以选择在脾俞穴和神阙穴等部位进行艾灸,每天一次,每次40分钟左右,可以起到治疗脾阳虚的临床效果。也可以配合艾灸中脘穴、胃俞穴以及足三里等穴位,同样能够改善患者的消化系统的症状,每天艾灸一次,每次15分钟左右即可取得良好的效果。注意,在艾灸的时候一定要做好通风,因为艾灸的烟雾比较大,老年人有可能会引起胸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