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各位分享艾灸调理方法的知识,其中也会对艾灸调理方法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
艾灸的正确方法
李辉 副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艾柱灸、艾条灸、温针灸、温灸器灸,具体如下:1、艾柱灸可以直接放在皮肤上,或者经常用隔姜灸、隔蒜灸、隔盐灸,把它放在姜、蒜或者盐上,再放到皮肤上***柱灸,一般同样一个穴位做15分钟,需要更换艾柱;2、艾条灸相对简单,把艾条点燃,选择需要施术的部位,用艾条进行温热治疗;3、温针灸需要把针刺到特殊部位,一般选择腧穴,然后在针上加上艾条或者艾柱点燃。进行温针灸治疗,对局部起到温热作用,而且这种热力能透过针身传到体内,起到温经散寒作用;4、温灸器灸更简单,把艾绒或者艾条放到温灸器里,把温灸器点燃以后放到施灸的部位进行艾灸。其中艾柱灸和艾条灸的区别在于一个采用的是艾柱,一个是艾条;而温针灸需要在专业机构由针灸医生进行操作。
艾灸怎么做
马立新 副主任医师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艾灸 的 方法 较多,在过去直接将艾绒放在身体皮肤上点燃,现在此种 方法 已逐渐淘汰,因为会引起瘢痕。在过去还有瘢痕灸,但现在也极少使用。现阶段临床上主要采用悬灸,即点燃...
艾灸的正确使用方法
张章 副主任医师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一般每周艾灸2-3次,每次艾灸的时长控制在20-30分钟,天天艾灸或每次艾灸的时长超过1个小时,会引起上火的症状。上火症状主要指的是眼睛干涩、干痒及嘴里发干、嗓子干、咽干、鼻子发干等上火症状,所以艾灸的时间一定要控制好,每周2-3次,每次20-30分钟。在家中艾灸不建议隔姜或隔蒜,应该使用艾条灸,手持式的艾条灸或应用灸盒才更适用于在家中的各种操作。
艾灸调理脾胃的方法
陈玉静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基本方命门、肾俞、中脘、神阙。中医主张以人为本,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如果一个人脾胃功能正常,五脏机能比较正常,那么他的身体就会强壮有力,反之,如果脾胃功能差,那么身体则会虚弱。因此,脾胃调理以补肾和脾胃为主。所选调理方中,胃俞为胃的背俞穴,是胃经气输注之处,具有直接调理胃腑的功能,在选用时多与脾俞协同使用。中脘是腑之会穴,是胃气在腹部所汇集的地方,具有调胃和中、补虚益气、健脾化湿的作用。艾灸调理脾胃的方法脾胃为后天之本,脾胃功能是否正常直接影响到体质的强弱。脾胃的功能主要体现在气机的作用。饮食物入胃,经胃的初步消化后,下行于小肠,进一步消化吸收,与脾的运化转输功能密切配合,以完成其通降传导作用。脾运化水谷功能正常,才能化生精、气、血、津液提供足够养料,使脏腑、经络、四肢百骸及全身组织得到充分营养,若脾运化水谷功能减退,机体的消化吸收机能会发生障碍,导致临床上会出现因胃失通降,不仅影响食欲,且因浊气上蒸而出现口臭、恶心、暧气、腹胀、便溏、食欲不振、消瘦和气血不足等症。1、调理对象功能性消化不良、气候变化或饮食不当易出现腹部不适,经检查无明显器质性病变的人群。2、适应症候经常餐后腹胀、嗳气、打嗝,便秘,食欲不振。或便溏、食欲亢进。3、穴位组方调理方脾俞、胃俞、关元、足三里。
艾灸调理脾胃灸哪些部位
陈鹏 副主任医师 北京中医医院艾灸调理脾胃时可以选择神阙穴、中脘穴、脾俞穴、足三里穴以及关元穴等穴位。1、神阙穴:人体肚脐的位置称为神阙穴,是应用艾灸的常用穴位,可调理脾胃功能,改善腹痛、腹泻,同时还可以活血止痛,缓解女性的痛经,以及治疗气血不足等;2、中脘穴:位于神阙穴上4寸的位置,即肚脐上4寸,可以将4指并拢,过中指的近端指间关节,画一条水平线,此长度即为自身3寸,而拇指指间关节是自身的1寸,从神阙穴向上4寸,即为中脘穴。艾灸此穴位可以缓解胃肠道不适的各种症状,比如腹痛、肠鸣音重、恶心等,具有健脾祛湿的疗效,可以较好调理脾胃;3、脾俞穴:位于人体后背部,第11胸椎棘突旁开1.5寸的位置,左右各一,艾灸此部位可以起到健脾和胃的功效,还可治疗便血、呕吐、纳呆等症状;4、足三里穴:位于小腿部位,屈膝时触摸膝盖,即为髌骨,髌骨向下所触摸的韧带,称为髌韧带,在髌韧带的内侧和外侧可以摸到两个明显的凹陷,外侧凹陷称为犊鼻穴,犊鼻穴向下3寸即为足三里穴,艾灸此穴位可以健脾和胃、补中益气;5、关元穴:位于下腹部前正***上,肚脐下3寸,艾灸此穴位具有补肾固精,调理气血及脾胃功能的功效。调理脾胃除艾灸以上穴位外,还可以进行饮食调理,如保证规律饮食,忌油腻、辛辣食物。同时可进行适量运动,积极调整情绪,必要时可服用健脾养胃的药物,如健脾丸、补中益气汤等。
艾灸的方法
白田雨 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第三医院1.艾炷灸:将艾炷置于穴位上施灸称艾炷灸,艾炷灸可分为直接灸和间接灸。直接灸又称着肤灸,即将艾炷直接置放在皮肤上施灸的方法;间接灸又称隔物灸,即在艾炷与皮肤之间垫隔上某种物品而施灸的方法,包括隔姜灸、隔蒜灸、隔附子饼灸、隔盐灸等。2.艾条灸:即用细草纸或桑皮纸包裹艾绒,卷成圆筒形的艾卷,将其一端点燃,对准穴位或患处施灸的方法,可分为悬灸与实按灸两种。悬灸,即将点燃的艾条对准穴位或患处,距离皮肤2-3cm处进行施灸;实按灸施灸时,先在腧穴上垫上数层棉布或棉纸,然后将点燃的艾条趁热按在施术部位上,使热力透达深部。
艾灸的方法
张章 副主任医师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即艾炷灸、艾条灸、温针灸和温灸器灸。其中艾炷灸又有直接灸和间接灸两种类型,而直接灸又分为瘢痕灸和无瘢痕灸。瘢痕灸是将点燃的艾炷直接放在皮肤上,直至皮肤损伤为止;无瘢痕灸操作方法与瘢痕灸一样,但是要在患者自觉皮肤发烫后,就要将艾炷拿掉。间接灸是在施灸穴位上方放置生姜、蒜片等物质的艾灸方法。艾条灸,分为悬起灸和实按灸两种方法,悬起灸是艾炷与皮肤保持一定距离的灸法;实按灸,是用布将艾条包裹起来施灸的方法。温针灸,是将针灸针上放置点燃的艾条治疗的方法,而温灸器灸是借助相关器材施灸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