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各位分享艾灸美容的穴位的知识,其中也会对艾灸美容的穴位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
女性养颜艾灸的穴位
赵天豫 副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合谷合谷位于手背第一、二掌骨之间,近第二掌骨之中点处。合谷穴是手阳明大肠经原气汇聚的重要穴位。《四总穴歌》说“面口合谷收”,就是说合谷穴具有治疗面部病症的作用,因为合谷穴可疏通局部经络气血。背部腧穴膈俞,在第7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肝俞,在第9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肾俞,在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脾俞,在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艾灸这些穴位,可增强机体新陈代谢,促进血液循环,消除水肿。太溪位于足内侧,内踝后方,在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艾灸此穴,可滋阴益肾。水分水分脐上1寸处。此穴可助收腹去脂,同时可消除水肿。三阴交三阴交在内脚踝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艾灸此穴可调整机体的阴阳平衡,调节内分泌。做美容灸时,用无烟艾灸条温和灸以上穴位,每次艾灸10-15分钟,艾灸距离穴位3-5厘米,每天艾灸一次,灸至穴位暖和、微微发红即可,10次为一疗程。艾灸这种养生方法是现在很多人都知晓的,因为艾灸的养生是没有任何对人体有害的副作用,而且可以从身体内部开始调理,所以就受到了非常多人们的喜爱,尤其是女性朋友们想要养颜的话总是会去选择艾灸的方式,但是在艾灸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艾灸的穴位要正确的,这样才可以起到它原本的功效。
艾灸那些穴位
1艾灸那些穴位首先是足三里穴,这个穴位早已名声在外了,在古代,中医学家们只是指出足三里重要,但并不特别突出,而它的出名,最初还是由于日本人喜爱灸这个穴位,曾经在日本流传着“不与腿上没灸疤的人做朋友”这样的说法,可见足三里穴在日本的重视程度。足三里是胃经的要穴,但传统医学认为它不仅对胃有调节作用,还对其它器官系统都有着极强大的强壮作用。从原理上来分析,大概是由于胃是人后天之本,而胃好了,吸收能量充足,制造的气血也旺盛,会促进其它系统的发展。另外足三里在腿膝下外侧,很方便自我艾灸时取穴,所以推荐朋友们将足三里做为首选的可长期艾灸的穴位。另一个值得朋友们长期艾灸的穴位是三阴交。顾名思义,这个穴位是三条阴经的交汇之处,艾灸这个穴位,同时对肝、脾、肾起到调节作用,而这三条经络与人体的气血生成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肾为先天之本,脾是统血的经络,肝是血化生之源,因此,长期艾灸三阴交,能使人的各个系统达到最佳平衡,使人气血旺盛,自然百病不侵,女性艾灸三阴交,尤其有作用,因为女性以肝血为本,坚持艾灸这个穴位,不仅会治疗各种妇科疾病,而且还有美容的作用。2艾灸的禁忌有哪些艾灸的禁忌有哪些?本文就是关于艾灸的禁忌介绍,希望能帮您更好的认识艾灸的注意事项,从而更好的做好艾灸,请往下看:由于艾灸以火熏灸,施灸不注意有可能引起局部皮肤的烫伤,另一方面,施灸的过程中要耗伤一些精血,所以有些部位或有些人是不能施灸的,这些就是施灸的禁忌。古代施灸法,禁忌较多,有些禁忌虽然可以打破,但有些情况确实是应禁忌的。1、凡暴露在外的部位,如颜面,不要直接灸,以防形成瘢痕,影响美观。2、皮薄、肌少、筋肉结聚处,妊娠期妇女的腰骶部、下腹部,男女的***、***、***丸等不要施灸。另外,关节部位不要直接灸。此外,大血管处、心脏部位不要灸,眼球属颜面部,也不要灸。3、极度疲劳,过饥、过饱、酒醉、大汗淋漓、情绪不稳,或妇女经期忌灸。4、某些传染病、高热、昏迷、抽风期间,或身体极度衰竭,形瘦骨立等忌灸。5、无自制能力的人如精神病患者等忌灸。以上就是关于艾灸的禁忌有哪些的介绍,相信您应该对艾灸的禁忌有了大致的了解了吧。3艾灸治疗痛经效果好艾灸治疗痛经是应用比较广泛的治疗方法,那么具体的艾灸治疗痛经方法是怎么样的呢?带着这个疑问我们咨询了相关专家,专家为我们推荐了如下内容,我们专业解释一下,看看怎么才能够正确治疗痛经。艾灸无针、无创、无痛,与拔罐、刮痧、针刺、按摩并称为中医外治五大疗法。艾灸能使衰弱之机能激发旺盛活力,也能使亢进之功能得到抑制。可谓虚寒者能补,郁结者能散,有病者能治,无病者可增强新陈代谢和机体抵抗力,尤其对女性宫寒痛经有显著的调养功效。宫寒痛经的姐妹们在经期往往腹痛连绵,有些还伴有腰酸背痛,喜温怕冷;重者面色苍白,冷汗淋漓,手脚冰凉,坐卧不宁。长此以往,还会导致气机不畅、气血瘀滞、内分泌失调,使得颜面失于濡养而表现出痘痘、斑点、晦暗等外在问题。以上是对艾灸治疗痛经做出的分析,专家指出艾灸治疗痛经效果好,更安全,是深受大家喜爱的治疗方法,要求大家一定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治疗办法。4艾灸的作用艾灸是中医理疗的一种基本形式,很多人也许都不知道,这种艾灸要比针灸效果强很多,而且有一些药物治疗不好的疾病,通过艾灸说不定就可以治愈,因为艾灸本身是将艾叶经过热加工,之后放入到人体身上,借着那个热量,以此来达到调节身体神经的作用。让身体各个神经系统恢复正常。通过艾灸,可以治疗妇科,儿科等疾病。范围还是特别广泛的。作用也很强。1.不少人体内有寒气,有的甚至是从娘胎里带出来的,采用药物根本无法治愈,用艾灸的方式,可以让身体内部的寒气去除,而且能够打开血管中的各个气结,可以有效消除身体内淤血,以此打通血脉,让暖气进入到体内,与身体寒气抗衡。这样起到驱寒的作用。2.通过艾灸做身体护理,能够让身体维持正常的活动,让全身血液变得活跃,有利于调节人体健康,还有利于消除疾病,让你的身体不再那么疲惫。在任何高温情况下,艾灸都能迅速进入人体内部,即使内部有很多疾病细胞,通过这种方式,让身体的血液在全身迅速流通。3.艾灸能够通过一些简单的理疗作用,让身体保持健康,与此同时,如果一个经常***灸的人,可以让身体各个功能都保持良好状态,让身体的代谢作用更加强烈,很多人都是通过这种方式提高自身的抗病能力。艾灸对人体好处多多,但是要坚持,艾灸也不能每天都做,一般情况下,一周做两次比较好,但是要注意,如果是女性朋友的话,对身体一些重要器官不可以做,脸部最好不要做。在高温状态下,皮肤通过艾灸刺激会产生一定作用,有的时候会发炎,做的时候要充分配合医师。5艾灸为什么能治病艾灸是将艾叶用于针灸治疗,下面我们将对艾叶的针灸原理进行一个剖析。每逢端阳节,在自家门上悬挂艾叶、菖蒲,借其芳香气味来避秽、消灾,是大多老年朋友熟知的常识,但艾叶用在针灸方面来防治疾病,就不一定人人都知道了。艾叶是常用的中药之一,性温、味苦、辛辣、芳香,有温经止血、散寒止痛的功效,中医医生多在虚寒性的出血症、腹中冷痛、月经不调、崩漏下血时配伍应用。而用得较多的,还是针灸方面,把艾叶制成艾绒、艾炷、艾条等点燃后,借灸火的热力,给人体温热性剌激,并能使药力内透,通过经络腧穴的传导,起到温通气血、扶正祛邪等防病治病的目的。古代医书《医学人门》中说:“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说明灸法是除药物、针刺之外的一种重要治疗方法。在传统的灸法中,艾灸只是灸法的一种,此外,还包括用灯心草蘸油点燃淬烫为位的灯火灸,用一些剌激性较大的药物,如大蒜;白芥子、旱莲草等捣烂后敷贴体表,让其发泡的无针灸,以及艾灸与其他方法配合运用,如在艾灸时垫隔生姜、食盐、胡椒粉的隔物灸,把艾条切成小段插在已刺人穴位的针柄上的温针灸等等。它们各有其特点和适应症,针灸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情选用不同的灸法来治疗的。经过以上对艾灸的一个简单的了解,你是否已经明白艾灸是怎么回事了呢?
艾灸的穴位有哪些
程娇影 副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艾灸什么在月经期的穴位1、艾灸什么在月经期的穴位1.1、三阴交:足内踝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正坐、屈膝成直角取穴。1.2、关元穴:脐下3寸,腹***,仰卧取穴。取穴时,可用仰卧姿势,关元穴位于下腹部,从肚脐至耻骨上端画一线,将此线五等分,从脐部向下五分,即为此穴。1.3、子宫穴:位于下腹部,脐下4寸,中极旁3寸。1.4、涌泉穴:在足底,卷足时足前部凹陷处,约当足底2、3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三分之一和后三节之二交点。2、月经期艾灸要注意什么?2.1、冬天要做好保暖和防暑:艾灸的时候体表部分都会暴露在外,冬天要注意保暖,夏季高温要防止中暑,室内温度要控制好,保持通风透气。2.2、注重体位及穴位的准确性:艾灸要注意体位舒适,自然,按处方找准艾灸的部位或穴位,确保艾灸效果。2.3、要注重思维的集中:艾灸时要注意思想集中,避免艾条走动,不在穴位上,还要注意防止着火,特别是艾柱灸时要小心,不要让艾柱翻滚、脱落、烧伤皮肉。3、艾灸在月经期的益处3.1、提早月经不调月经提前由于脾气暴躁,脾为血之主,情绪抑郁、情绪抑郁等,同时,脾虚湿阴神经内分泌失调,也有阳气火旺、情志抑郁等。艾灸主要是通过回阳固脱,温补阳气,调理脾肾两虚所造成的脾气不足,可以解郁散肝气达到身体平衡,可改善内分泌失调,使子宫卵巢神经活跃,从而有效改善。3.2、月经推迟月经延迟量少且暗沉,有血块,排出不畅,痰阻,月经淡呈粘液状,月经前前后白带下多,血虚,苍白,小腹疼痛,唇齿淡,肾虚,腰酸。艾灸,可散寒祛湿,增强阳气,改善血液块排不出,子宫痰湿过重导致月经不畅,艾有通经络和气血,祛湿活血之效。月经期间可艾灸1、高血压患者,虽然各种专业书籍上都有灸法介绍,但要视病情轻重而定,以控制血压为主,再辨证取穴。2、肿瘤是良性的,要严格辨证。3、恶性肿瘤患者不宜艾灸,艾灸会引起热血沸腾。4、身体内有金属埋件,谨慎艾灸,物理原理简单,不必细说。5、凡是外露的部位,如面部,不要直接灸,以免疤痕形成,影响美观。6、疲倦过度、过度劳累、酗酒、大汗、情绪不稳定、或妇女经期忌灸。7、一些传染病、高热、昏迷、抽风时,或身体极度衰弱,体形瘦骨嶙峋忌灸。月经期要注意什么1、清洗:经期要保持外阴清洁,每天晚上用温开水擦洗外阴,最好是淋浴;卫生巾、纸要柔软、干净;月经带、内裤要经常换内裤、勤洗,大便后要由后往后擦拭,以免脏物进入***,导致***炎或子宫发炎。2、维持愉快的情绪:精神情绪对月经的影响尤其显著。经期期间要保持情绪稳定,心情舒畅,避免出现月经不调的不良反应。3、足够的睡眠和运动量:经期适度的运动,能促进盆腔血液循环,不要剧烈运动,因为过度劳累会使盆腔充血,导致月经过多,经期延长,腹痛腰酸等;要有充足的睡眠。4、膳食:月经期由于血液的耗散,营养更加充足;饮食宜清淡温和,易消化,不可过食生冷,因寒性导致血凝,易导致痛经,月经过多或突然中断等。不能吃太多辛辣的食物,可以减少子宫出血的发生。要多喝开水,多吃水果,蔬菜,保持大便通畅。5、适冷性和暖性:月经期间都会有大量的毛细孔,要注意气候的变化,尤其要防止高温日晒、风寒雨淋、涉水、游泳或用冷水洗脚、久坐冷地等等。
艾灸的穴位有哪些
陈玉静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灸足三里:足三里是阳明胃经的合穴,为五俞穴之一,为全身最重要的强壮穴。具有健脾胃,助运化,调气血,扶正气,壮元阳,祛风邪及强身壮体益寿的作用,俗话说."若要安(足)三里不干",是古今最常用的保健穴。常用法采用艾条温和灸或化脓灸。灸关元穴:关元属任脉经穴,为足三阴经与任脉之会,手太阳小肠的募穴。具有温肾固精,益气回阳,培元固本,理气和血,通调冲任及强壮的作用,灸之能调整膀脱的张力,促进垂体…性腺功能,提高机体免疫力,防病强身保健。古人有"关元主诸虚百损"。对防治遗尿、遗精,习惯性便秘等有较好效果。为中老年人保健灸常用穴。灸气海穴:气海穴属任脉经穴,为保健要穴。具有培补元气,益肾固精,调理冲任及强壮作用,灸之能调整胃肠及肾的功能,提高机体免疫力。对腹泻、遗尿、***,滑精、月经不调、崩漏、中风、不孕有防治作用。古人有"气海者,人元气所生之地也".灸肾俞穴:肾俞穴为足太阳膀胱经之背俞穴,具有补肾益精强健腰背,聪耳明目,壮骨健身,温阳散寒等强壮作用。灸之能调整肾;功能,促进肾上腺皮质功能,调整膀胱张力,兴奋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能力,主治肾虚腰痛,精少***,诸虚百损等。对肾虚腰痛、遗精、***、***、遗尿、哮喘等有防治作用。灸膏育俞穴:膏育俞穴为足太阳膀胱经之背俞穴,有调整肺气,养阴润肺,补虚益损的功效。灸之能缓解支气管症,增加血红蛋白和红细胞数,防治肺结核、支气管炎、哮喘、虚劳及一切血证。那么如果是想要达到促进自己血液循环效果的话,就可以艾灸自己的足三里的,这个穴位是最常见的艾灸的穴位,这也是一种具有保健效果的穴位,很多人们在想要养生的时候就会艾灸这个穴位的,不光是可以达到促进血液循环的效果,而且还可以强身健体的,起到一个延年益寿的效果。
艾灸的穴位有哪些
傅开龙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如神阙穴、关元穴、足三里穴、合谷穴等较常用,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艾灸穴位。1.神阙穴:为任脉穴位,位于肚脐中央,艾灸神阙穴具有培元固本、回阳救脱、调理肠胃的效果,能治疗腹痛、泄泻、肠鸣、痢疾、恶心、呕吐等症。2.关元穴:属于任脉,位于脐中下三寸处,为小肠募穴。艾灸关元穴能补肾培元、温阳固脱,改善月经不调、痛经、霍乱吐泻,疝气、***、遗精等病症。3.足三里穴:为胃经穴位,位于小腿外侧,犊鼻(外膝眼)下3寸处。足三里为强壮要穴,艾灸足三里能起到补益脾胃,调和气血,扶正培元,祛邪防病的作用,适宜身体虚弱者使用。4.合谷穴:为大肠经的原穴,在手背,第1、2掌骨间,当第二掌骨桡侧的中点处。艾灸合谷穴能温经散寒、活血止痛,可缓解头痛、牙痛、手臂疼痛、腹痛、腹泻、食欲不振等症状。除此之外,中脘、天枢、气海、肺俞、脾俞、肾俞等穴位也可进行艾灸。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艾灸,艾灸时要注意安全,避免烫伤。
艾灸祛斑穴位是什么
陈立勇 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太冲穴,太冲。太,大也。冲,冲射之状也。该穴名意指肝经的水湿风气在此向上冲行。本穴物质为行间穴传来的水湿风气,至本穴后因受热而胀散化为急风冲散穴外,故名。大冲名意与此穴同。肝经俞。俞,输也。本穴物质为热胀的风气,在本穴为输出之状,故为肝经俞穴。太冲穴属土。属土,指太冲穴气血运行变化表现出的五行属性。本穴物质为行间穴传来的水湿之气,至本穴后因吸热而胀散,胀散之气性热燥,表现出脾气的燥热特性,故其属土。使用温和灸。面部的穴位使用雀啄灸,反复左右移动,上下移动。面部艾灸穴位时间每次在5-10分钟左右,其他的穴位15-20分钟,每天艾灸1-2次。长期艾灸太冲,合谷,血海次三穴位,调节人体排毒。是去色斑的法宝。可以有效的抑制人体黑色素的沉淀,滋养肤色。淡斑美容,天下一绝。应该注意,我们的身体上长出斑点,有的人是因为平时过度劳累,尤其是经常熬夜,再加上不注意皮肤卫生而导致的。所以说不要等到脸上长出斑点才想到治疗,平时生活中要注意积极预防,比如要尽量避免长期暴露在紫外线的环境当中,要尽量避免长时间加班熬夜。
艾灸熏什么穴位好
艾灸熏什么穴位好1、大椎穴大椎穴属于督脉,如果有感冒或者过敏性及病以及颈椎不舒服等都可以艾灸大椎的。可以用单孔或者双孔灸盒配合长的艾条,每次艾灸半个小时左右。刚开始艾灸的话可以少艾灸一会,之后逐渐延长艾灸的时间。2、神阙穴神阙穴在脐窝正中,该穴位于人体的腹中部,脐中央。神阙是气和、气舍、气具之穴,任脉在此会和,此穴为任脉上部经脉气血的重要来源,在中焦部位起到沟通上下之功效。艾灸此穴对于可以调理肠胃不舒服以及脾胃虚弱,还有女性祛寒湿等效果不错。3、足三里可以每周艾灸足三里穴1-2次,每次灸15-20分钟,艾灸时应让艾条的温度稍高一点,使局部肤质发红,艾条缓慢沿足三里穴上下移动,以不烧伤局部肤质为度以上两法只要使用其一,坚持2-3个月,就会使胃肠功能获得改善,使人精神焕发,精力充沛三阴交可以灸5~15分钟艾灸没有固定的时间什么时间都可以灸饭前饭后都可以,饭前只要不是太饿就行,饭后半小时至一小时就可以灸,太饱太饿都不能灸。4、涌泉穴涌泉穴是人体足底穴位,位于足前部凹陷处第2、3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三分之一处,为全身俞穴的最下部,乃是肾经的首穴。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着作《黄帝内经》中说:“肾出于涌泉,涌泉者足心也。”意思是说:肾经之气犹如源泉之水,来源于足下,涌出灌溉周身四肢各处。所以,涌泉穴在人体养生、防病、治病、保健等各个方面也显示出它的重要作用。(责编:陈晓)
艾灸的穴位
王凤 副主任医师 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艾灸的穴位通常有足三里穴、关元穴、神阙穴等。1、足三里穴足三里穴位于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胫骨外1横指处。艾灸足三里穴可以起到调节胃肠、补气养血等作用。2、关元穴关元穴位于下腹部前正***上,脐下3寸。艾灸关元穴可以起到温补肾阳、调经止痛等作用。3、神阙穴神阙穴位于腹部的中央,在脐中央。艾灸神阙穴可以起到温中散寒、补益下元等作用。除此之外,还可以艾灸脾俞穴、气海穴等。艾灸时要注意保持适宜温度,避免烫伤。艾灸后要注意保暖,以免受凉。如果出现局部红肿、疼痛等症状,可以到正规医院就诊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