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进入六康网全国知名整形美容咨询预约平台
首页 > 整形资讯 > 艾灸调理哪里较好

艾灸调理哪里较好

发布时间:2025-07-21 00:31:04 来源:http://www.6k11.com 作者:六康网

今天给各位分享艾灸调理哪里较好的知识,其中也会对艾灸调理哪里较好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

养生保健艾灸哪里最好

张军 副主任医师 扬州市中医院1、益智和预防老年痴呆可以艾灸的穴位:常用穴位是肚脐上的神阙以及双腿膝盖下方的足三里穴。可选用的艾灸方法是艾条温和灸,每次可以在每个穴位上连续艾灸10-15分钟,每***疗1次即可,可连续艾灸3个月。能起到改善老年人心脏功能以及非常好的延缓大脑和骨骼老化速度等效果。2、提高儿童身体素质的穴位:可选用的艾灸穴位是足三里以及神阙、关元、气海等穴位。可选用的艾灸方法为艾条隔盐灸或温和灸,每次可在每个学位连续艾灸30分钟,每周间隔治疗1-2次即可,连续治疗3-6个月即可。通过这种方法艾灸这些穴位,可以帮儿童提高免疫力、防病、激发体内的正气、增强骨骼生长能力。3、强身健体可以艾灸的穴位:成年人通过艾灸强身健体时可选用的穴位包括了足三里穴、三阴交穴、气海、关元穴、脾俞、肾俞穴等。而常用的效果比较好的艾灸方法是艾条温和灸,每次可以在每个穴位连续艾灸10-15分钟,每周间隔治疗2次,连续艾灸1-3个月即可,其次,也可以使用隔附子灸法灸这些穴位,效果是一样的。以上就是今天为大家介绍的养生保健艾灸可以艾灸的一些效果比较好的穴位了,希望大家看完后对艾灸养生保健方面的知识有更多了解。而想要得到更好的养生保健效果,在平时也不能只依赖艾灸法,最重要的还是应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调整好精神状态。

艾灸最常用的穴位

艾灸最常用的穴位1、关元:古今医学家都认为关元穴是一个能起***回生的重穴,并且都认为刺激该穴的重要手段就是灸。关元穴是人体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在任脉的交会点,此穴有精宫、丹田等别名。艾灸关元穴可以治疗一切阳虚症、气虚症,如气喘短气、畏寒怕冷、遗尿、小便频数、尿闭、泄泻、腹痛、遗精、阳萎、疝气、月经不调、带下、不食、精冷、中风脱证、虚劳羸瘦等等。关元穴又是小肠的募穴,所谓募穴,是脏腑之气汇聚于腹胸部的意思。小肠是人体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而灸关元就能很好的促进肠道功能,增强其对营养物质的吸收能力。2、涌泉穴:涌泉穴,在人体足底穴位,位于足前部凹陷处第2、3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三分之一处,为全身俞穴的最下部,乃是肾经的首穴。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着作《黄帝内经》中说:“肾出于涌泉,涌泉者足心也。”意思是说:肾经之气犹如源泉之水,来源于足下,涌出灌溉周身四肢各处。所以,涌泉穴在人体养生、防病、治病、保健等各个方面显示出它的重要作用。灸涌泉穴可以治疗:神经衰弱、精力减退、倦怠感、妇女病、失眠、多眠症、高血压、晕眩、焦躁、糖尿病、过敏性鼻炎、更年期障碍、怕冷症、肾脏病等。穴道指压法治疗脑溢血后的复原、穴道按摩治疗膀胱炎、指压法治疗白发等等。3、足三里:足三里是个强身健体的万能穴,长寿穴。古今许多医家都对此穴推崇备至。因此流传着“若想胃里安,三里常不干”说法。这个“常不干”,指的是用艾灸条熏灼穴位,使该处的皮肤起水疱,又称其为“灸花,灸疮”,这水疱老流水,可以及时把脾胃的寒湿祛除,“常不干”因此而来。更加相关研究发现,足三里进行艾灸能够很好的改善胃的蠕动和胃的供血状况,刺激消化液的分泌,进而增加消化能力。4、大椎:属于督脉,有通督行气,贯通督脉上下之作用,同时如果有感冒,过敏性疾病,热病,癫痫,颈椎病,治疗取穴大椎也是首选,都是在治疗寒凉疾病,那么大椎在上焦,治疗寒凉的疾病大椎也是首选穴位。5、命门:补肾壮阳灸命门,人体生命之门,先天之气蕴藏所在,人体生化的来源,生命的根本。故命门者,为水火之府,为阴阳之宅,为精气之海,为***生之窦。临床上,命门火衰(见命门火衰证)主要表现为四肢清冷,下利清谷,或五更泄,男子***,女子宫寒不孕,舌质淡,脉沉迟等虚寒之象。(责编:陈晓)

调理脾胃艾灸哪里

赵天豫 副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1、调理脾胃吸收艾灸什么穴位命门,肾俞,中脘,神阙。中医提倡以人为本,脾胃是气血生化之源,脾胃正常,五脏机能正常,则体质强健而有力;而脾胃功能不好,则脾胃功能弱,则虚弱无力。所以,脾胃的调理主要是补肾和脾胃。选定的调理方中,胃俞为胃的背俞穴,是胃经气的输注,有直接调理胃腑的作用,选择时多与脾俞配合使用。中脘是腑之会穴,是胃气集中于腹部的部位,具有调胃和中、补虚益气、健脾化湿的功效。2、脾消化不良的症状面色发黄。出现脸色暗黄、脾虚、食欲不振、腹泻、便溏等症状时,都有可能是面色暗黄、脾虚、食欲不振。如未及时治疗,脸色会逐渐“萎黄”,即脸颊发黄、消瘦枯萎,这是由于脾的气和津液不足,无法为身体提供足够的营养。面色发黄、有虚肿的,与萎黄相反的是黄胖。鼻头暗淡。在鼻头上用手触摸,会发现一个小坑,它以小坑为中心,周围是反映脾功能、病理变化最明显的区域。假如鼻头发红,说明脾胃有发热的症状,就是吃不了东西,就会易饿,消化吸收不好,口苦粘腻等。唇部无血色、干燥。在《黄帝内经》中有这样的论述:“口唇者,脾之官也。”一般说来,脾胃比较好的人,嘴唇红润,干湿适中,而且光润光滑。反之,如果嘴唇干燥、脱皮、无血色,则说明脾胃不好。睡着了就流口水。在《黄帝内经》中也有“脾主涎”的说法,这一点是脾和水的外化表现。如果脾气虚弱,“涎”就不听话,睡觉的时候还会流口水。假如经常不自觉流口水,可以从健脾开始,调理。便秘一般人喝进的水都要经过脾胃运化,才能成为各脏器的津液,如果脾胃运化能力降低,就会导致大肠动力不足,进而引起功能性便秘。睡不好。古代的说法是“胃不合,心烦意乱”。***胃不好的人,睡眠质量也会下降,出现入睡困难、惊醒、多梦等问题。心智不佳。脾运化不正常,易引起健忘、心慌、反应迟钝等。反之,脾胃健壮,能让大脑得到滋养,就会神清气爽,精力旺盛,思维敏捷。

调理肠胃艾灸哪里最好

张丽丽 副主任医师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可以艾灸中脘穴、神阙穴、足三里穴、关元穴等。艾灸是用艾绒或以艾绒为主要成分制成的灸材,点燃后悬置或放置在穴位或病变部位,进行烧灼、温熨,借灸火的热力以及药物的作用,达到治病、防病和保健目的的一种外治方法。1、中脘穴:处于上腹部前正***上肚脐上4寸的位置,具有健脾和胃,补中安神的功效,艾灸中脘穴可以调理肠胃,治疗腹胀、腹痛、消化不良等病症;2、神阙穴:在脐区肚脐中央,是任脉上的穴位,具有温阳救逆、利水固脱的功效,艾灸神阙穴可以调理肠胃,治疗腹胀、腹痛、中风、水肿等病症;3、足三里穴:位于小腿外侧,犊鼻穴下3寸,胫骨前嵴旁开一横指,是足阳明胃经的穴位,具有燥化脾湿、健脾和胃的功效,艾灸足三里穴也能够调理肠胃;4、关元穴:在下腹部前正***上,肚脐下3寸的位置,具有补益中气、调气血、行水湿的功效,艾灸关元穴可以调理肠胃,治疗便秘、脱***、小便不利、腹痛、腹泻等病症。除了以上穴位外,还可以艾灸上脘穴、下脘穴、天枢穴、大横穴等,天枢穴位于腹部,横平脐中,前正***旁开2寸,归属足阳明胃经,具有调理脾胃、舒筋活络的功效。艾灸神阙穴可以调理肠胃,治疗腹胀、腹痛、月经不调、痛经等病症。如果想通过艾灸调理肠胃,建议人们前往中医针灸科进行望、闻、问、切等检查,了解自身是否适合艾灸。

女人艾灸什么位置对身体好

李焕芹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1.关元穴:位于肚脐下三寸,属于足三阴经(肝、脾、神经)和任脉之会穴(任主胞胎,所以任脉对于女性子宫、生殖方面关系很大),用补法进行艾灸,能够起到暖中散寒,培元固本的作用,对于虚寒体质及月经不调、痛经等比较合适。2.神门穴:位于腕部,腕掌侧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处,是心经的腧穴或原穴。可以用针刺泻法,或点按法按揉此穴,能够起到清心除烦、安定心神的作用。对于女性平时容易心烦、心悸、失眠、多汗等表现的比较合适。3.内庭穴:位于足背当第2、3趾间,趾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胃经的荥穴(荥穴一般用于该经有热症)。可以用针刺泻法,或点按法按揉此穴,能够起到清胃泻火,化积导滞的作用。对于女性平时出现牙痛、口干、口臭,胃里嘈杂、胃胀、烧灼感等比较合适。女性艾灸也有其他位置对身体好,根据自身情况而定,在艾灸过程中有任何不适要及时停止,前往医院就诊。

艾灸穴位置

疏欣杨 副主任医师 ***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艾灸穴位置包括腹部的关元穴、气海穴、神阙穴以及后背部的膈俞穴,能够对身体可以起到调理的作用。艾灸是生活当中常见的一种操作方法,一般可以对身体起到养生保健的作用,在生活当中比较常见,能够调节阴阳平衡,可以让身体处在比较健康的状态,而且通过艾灸也可以加速局部的代谢或者是血液循环,达到疏通经络的效果,可以把身体中多余的湿气和寒气快速排出体外,缓解手脚冰凉或者是腹部冷痛的现象,让经络变得更加通畅,同时也可以调节身体当中的血液循环改善,血液循环受阻,对一些风湿性疾病有治疗效果,可以改善关节疼痛或者风湿***症状,也可以让面色变得更加红润,提高日常生活质量。但是要注意不是所有人群都可以艾灸,如果在月经期间或者怀孕期间的女性不能艾灸,可能会对身体产生副作用,同时还要控制艾灸的时间,避免艾灸过度频繁也会产生伤害,在艾灸以后短时间内不能洗澡,因为毛孔中处在敞开的状态,洗澡以后容易着凉,出现感冒和发烧的现象。

痰湿体质艾灸哪里 艾灸8个穴位可以调理痰湿

张永霞 副主任医师 青海省中医院1.解溪穴在祖辈和消退交界的位置中,横纹中间的凹陷位置就是解溪穴了。这个穴道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全身祛痰祛湿的穴位,进行艾灸之后能够有效的解决下半身水肿的问题,最好能够每天进行艾灸十五分钟左右。2.足三里穴在外膝盖下面三寸,也就是在胫骨外侧一横指左右。将艾条使用10~15分钟;艾罐则是进行艾灸20~30分钟左右,能够获得很好的效果。3.合谷穴将一只手的拇指第一个关节横纹对着另一只手的虎口,然后屈曲按下,指尖的位置就是合谷穴了。十天为一个疗程,每天进行大约10~15分钟左右,直到穴道微微发红就可以停止了,每天进行一次。4.脾俞穴脾俞穴属足太阳膀胱经,为脾之背俞穴。它位于我们的后背,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便是此穴。需取时需俯卧位,在第11胸椎棘突下,脊中旁开1.5寸处取穴。脾俞穴是***散热除湿之要穴,***的湿热之气,借由此处向膀胱经疏散,具有和胃健脾、升清利湿之作用。5.胃俞穴胃俞穴属足太阳膀胱经,为胃之背俞穴。它位于我们的后背,第1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便是此穴。需取时需俯卧位,在第12胸椎棘突下,脊中旁开1.5寸处取穴。胃俞穴具有化湿气、消滞、理气、和胃之功用。它是胃气的保健穴,可增强人体后天之本。可用于治疗主治脾胃虚弱、多食善饥、身体消瘦、腹胀肠鸣、胃痛呕吐等症。6.关元穴在我们的肚脐下面大约三寸的位置,是一种具有很好养生以及强健身体功效的穴位。长期对这个穴位进行艾灸,能够有效的调理气血,并且对于补肾固精也具有很好的效果。一般情况下,如果是使用艾灸条进行,时间应该控制在20~30分钟左右。7.中脘穴在腹部的正***,也就是肚脐上面大约四寸左右的位置。一般情况下,如果是食用艾条进行,时间应该控制在15~20分钟。在这个穴位进行艾灸,能够有效的缓解胃部所出现的各种疾病以及症状,例如腹泻、拉肚子以及胃溃疡等等。8.丰隆穴在小腿前外侧,也就是在外脚踝肩部上面大约八寸的位置。这是一个非常好的祛湿的穴位,每天食用艾灸条进行艾灸大约十五分钟左右,能够有效的起到健脾化湿的作用,对于身体具有很好的保健作用。以上就是8个可以起到调理痰湿的穴位了,那么调理痰湿体质还有哪些方法呢?我们一起接着往下看。

艾灸哪里可以调理阴虚火旺

调理阴虚火旺的穴位1、中脘穴中脘穴是任脉上的穴位,位于上腹部,以调和脾胃、温中补气为主。艾灸中脘穴有很好的温中补虚、调和脾胃的作用。2、三阴交三阴交穴为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足太阴脾经三条阴经交会所在,艾灸此处可以补益肝肾、调节脾胃。3、涌泉穴艾灸涌泉穴可以滋阴降火、宁心安神,有引火归元的效果,还可以补肾精。4、太溪穴太溪穴是足少阴肾经的原穴、输穴,是肾精重要的养生穴位,也是肾经中精气最足的穴位,能激发人体肾经的活力。艾灸太溪穴不仅能起到强身健体的作用,而且还有壮阳、强腰、滋阴补肾、安神、清热等功效。5、太冲穴艾灸太冲穴,有利于使人心情舒畅,身心愉悦,从而有利于促进身体健康。艾灸太冲穴有利于促进肝脏排毒,从而达到保护肝脏的作用,还可有效预防肝脏疾病。6、足三里穴足三里穴位于小腿外侧,是补益的要穴,艾灸足三里穴可以补益气血、调节脾胃,脾胃功能、运化能力变强后,气阴两虚症状也会得到相应缓解。除了以上穴位,阴虚火旺的人还可以艾灸肚脐。艾灸肚脐眼可以温中焦、驱寒气、调节菌群失调,有很多好处。艾灸的注意事项1、不要太晚艾灸,尽量白天艾灸,最好的艾灸时间是早上。2、艾灸的时间不要太长,每个穴位15分钟就好,穴位多的话,每天灸2-3个穴位,轮流完成就好。3、阴虚火旺的人可以多喝莲子百合汤,莲藕,蜂蜜等滋阴的食物。

返回
首页
在线
客服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