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各位分享中医艾灸美容的知识,其中也会对中医艾灸美容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
- 1、艾灸能美容吗
- 2、艾灸美容灸哪里
- 3、艾灸美容注意事项有哪些?四种女性特别适合灸美容的第一种...
- 4、中医常识 神奇的艾灸来美容
- 5、艾灸的美容作用
- 6、中医艾灸美容治疗效果怎么样?
- 7、艾灸能美容养颜?
- 8、面部艾灸美容的方法有哪些 艾灸的作用及禁忌事项
艾灸能美容吗
马小丽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艾灸能美容。艾灸是一种比较常见的中医疗法,又被称作灸疗或灸法,是利用艾叶制成的艾条或艾柱,燃烧过程中产生的热能对特定穴位或部位产生刺激,来达到治疗疾病目的,艾灸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从而促进血管扩张,加快局部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的速度,可以促使体内的垃圾毒素排出体外,从而提升皮肤光泽度,使皮肤变得白皙透亮,还能减少各种色斑的产生,能使皮肤变得更有弹性,减少局部皱纹的形成,起到抗衰老的作用,所以艾灸是可以美容的,不过在艾灸期间要注意不能离皮肤太近,防止对局部皮肤造成烫伤。艾灸除了有美容的作用外,还能起到温经散寒、扶阳固脱以及消瘀散结等作用,可以治疗寒邪侵入引发的风寒感冒、胃脘冷痛以及腹痛腹泻等症状,还能改善阳气郁结或阳气下陷的症状,另外,如果需要艾灸部位的皮肤上有创伤或化脓的情况,要停止艾灸,防止对局部产生刺激引发感染,甚至导致局部留下疤痕,影响皮肤的美观,女性艾灸需要避开孕期和哺乳期,防止引发不良副作用。
艾灸美容灸哪里
张维 主任医师 ***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取穴通常以肺经和脾胃经为主。因为在中医理论当中肺是主皮毛的,如果想达到美白皮肤、祛斑等美容作用,可以取肺经和与肺经相表里的大肠经,常用的穴位,比如列缺、上廉、下廉,这些穴位都是可以的。同时还可以取肺经相应的背俞穴,也就是肺俞穴来进行艾灸。美容和脾胃运化气血的功能关系非常密切,只有气血充足才能够使人的气色好、皮肤的颜色红润,所以也可以艾灸脾胃经的穴位,比如足三里、阴陵泉,还有相应的背俞穴,也就是脾俞和胃俞等。当然艾灸也是中医的疗法,需要通过辨证论治来进行取穴。
艾灸美容注意事项有哪些?四种女性特别适合灸美容的第一种...
灸可以消除疲劳,补充精神,是平衡阴阳的最佳方法,很多女性脸上出现青春痘斑点,多为内分泌失调。因此,以下几个女性特别适合使用灸治疗。1、脸上长痘痘的女性,往往有严重的带病,清热解毒没有效果。她们的热往往是虚热,不是实热,而是补充阳能,不逮捕,更不用说雪上加霜了。所以艾灸是最佳的选择。2、有黄褐斑的女性,肝肾不足,体质偏酸,用灸治疗,往往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3、肥胖的女性,虽然不是营养过剩,但营养过剩只是西医的概念,中医没有这样的说法,任何中医都这胡闹的话,一定是半吊子。即使是肥胖的孩子,也不是营养过剩,而是阳能不足,怀孕期间父母有很多性生活,孩子天生不足,肝肾功能不平衡,脾运化无力。虚胖女性则往往有崩漏暗疾,失血过多。肥胖多是脾肾阳虚,瘦弱多是肝肾不足。4、***过早颜色变暗或***凹陷的女性,多为肝肾损失、脉冲、脉冲虚寒、咳嗽。这些问题灸有很好的效果。灸如何美容?面部皱纹多:睡觉前点燃艾条的一端,对准面部穴位,约2~3厘米左右选择熏灸,每次选择2~3个穴位,每次灸5分钟左右,皮肤变红。鱼尾纹多,选择太阳、丝竹空的额纹选择阳白、印堂笑纹选择地仓、下关、脸颊车。或将盐末填平脐孔,切取0.3厘米的鲜姜1片,中心用针穿刺数孔后置于脐上,姜片上置中艾炷(如黄豆大)点燃施灸。至艾炷全部烧完再换一艾炷,每次3~5壮,至局部皮肤产生潮红为度,每晚1次。治疣:首先常规消毒疣部,再用凡士林少许涂于疣上,取艾绒制成与疣相同大小的圆锥形艾炷3个,将1个艾炷放在疣上,点燃使艾炷烧尽(一般不痛,如艾炷大于疣则烧灼正常皮肤引起疼痛),去艾灰后,疣上再略涂凡士林(起粘附作用),将艾炷放上点燃,这样连灸3个艾炷,疣被烧焦。一般治疗1~2次,疣体脱落,治疗后消毒纱布覆盖,以防感染。治面瘫:用隔姜灸法,即取新鲜生姜切0.2厘米厚的姜片,上用针刺数孔,将艾炷置于姜片上点燃,在患侧的阳白、颊车、地仓、颧髂及四肢双侧的合谷,足三里穴,每穴施灸3~5壮,施时局部灼烫时,将姜片提起片刻再放下,反复几次,直至艾炷全部烧完。每晚卧前施灸1次。治牙齿松动:每晚临睡时,端坐凳上,将艾条点燃后,在下肢的绝骨、涌泉穴上悬灸,每穴2~3分钟,至局部出现红晕,再请家人帮助,施灸肾俞、大杼穴,每穴2~3分钟,至局部出现红晕。农历每月前2日下午5时~9时施灸。补肾益精,强骨固齿。治雀斑:以艾条点燃后,熏熨合谷、曲池及面雀斑处,使局部有温热感,皮肤出现红晕为度,施灸时,尤其面部要小心艾灰掉落,灼伤皮肤,每晚或隔日晚上施灸1次。通过活血,预防雀斑。治疗黄褐斑:卧前取一根艾条,点燃后在脸上黄褐斑局部施灸,艾条距皮肤2~3厘米,局部皮肤红晕,感觉温暖,施灸10分钟左右,施灸时注意灰落烫伤皮肤。治疗眼睑下垂:用艾条点燃后,从上眼睑到额头悬挂灸,局部红晕,自觉温暖舒适,灸20分钟左右。施灸时小心艾灰掉落烫伤皮肤。每晚1次,10次为1疗程。治面部虚胖:每晚临睡前,将艾条点燃,端坐床前,分别灸足三里、天枢、中脘穴,每穴悬灸5分钟左右,局部出现红晕,自觉温热舒适感。益气健脾,养血容颜。治疗痤疮:点燃艾条后,在脸颊骨、下关、巨骨、迎香等穴位施灸,距穴位约1~2厘米,每穴位施灸2分钟,局部皮肤红晕。
中医常识 神奇的艾灸来美容
治面部皱纹多临睡前,将艾条一端点燃,对准面部的穴位,约距穴2~3厘米左右选进行熏灸,每次选2~3个穴位,各灸5分钟左右,至皮肤产生红晕为度。鱼尾纹多,选太阳、丝竹空;额纹选阳白、印堂;笑纹选地仓、下关、颊车。或将盐末填平脐孔,切取0.3厘米的鲜姜1片,中心用针穿刺数孔后置于脐上,姜片上置中艾炷(如黄豆大)点燃施灸。至艾炷全部烧完再换一艾炷,每次3~5壮,至局部皮肤产生潮红为度,每晚1次。、治雀斑以艾条点燃后,熏熨合谷、曲池及面雀斑处,使局部有温热感,皮肤出现红晕为度,施灸时,尤其面部要小心艾灰掉落,灼伤皮肤,每晚或隔日晚上施灸1次。通经活血,防治雀斑。治黄褐斑睡觉之前拿出1支艾条,点燃之后在面部黄褐斑局部施灸,艾条距离面部皮肤2~3厘米,一直到局部皮肤产生红晕,自觉有温热感即可,时间大概在10分钟左右,在这里提醒大家施灸时小心艾灰掉落烫伤皮肤。治痤疮将艾条点燃后,在面部颧骨、下关、巨骨、迎香等穴上施灸,距穴约1~2厘米,每穴灸2分钟,至局部皮肤出现红晕为度。治眼睑下垂用艾条点燃后,在上眼睑至前额部来回悬灸,至局部红晕,自觉温热舒适,施灸20分钟左右。施灸时小心艾灰掉落烫伤皮肤。每晚1次,10次为1疗程。治面部虚胖每晚临睡前,将艾条点燃,端坐床前,分别灸足三里、天枢、中脘穴,每穴悬灸5分钟左右,局部出现红晕,自觉温热舒适感。益气健脾,养血容颜。治疣首先常规消毒疣部,再用凡士林少许涂于疣上,取艾绒制成与疣相同大小的圆锥形艾炷3个,将1个艾炷放在疣上,点燃使艾炷烧尽(一般不痛,如艾炷大于疣则烧灼正常皮肤引起疼痛),去艾灰后,疣上再略涂凡士林(起粘附作用),将艾炷放上点燃,这样连灸3个艾炷,疣被烧焦。一般治疗1~2次,疣体脱落,治疗后消毒纱布覆盖,以防感染。治面瘫用隔姜灸法,即取新鲜生姜切0.2厘米厚的姜片,上用针刺数孔,将艾炷置于姜片上点燃,在患侧的阳白、颊车、地仓、颧髂及四肢双侧的合谷,足三里穴,每穴施灸3~5壮,施时局部灼烫时,将姜片提起片刻再放下,反复几次,直至艾炷全部烧完。每晚卧前施灸1次。治牙齿松动每晚临睡时,端坐凳上,将艾条点燃后,在下肢的绝骨、涌泉穴上悬灸,每穴2~3分钟,至局部出现红晕,再请家人帮助,施灸肾俞、大杼穴,每穴2~3分钟,至局部出现红晕。农历每月前2日下午5时~9时施灸。补肾益精,强骨固齿。
艾灸的美容作用
*** 主任医师 常德市第一中医院艾灸具有调整脏腑组织功能,促进体内新陈代谢,增加红、白细胞的数量和吞噬细胞功能,调整和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通过一定的穴位艾灸,利用这种热力的作用,透入人体肌肤而产生的刺激,能促使血液循环通畅而起到治病和保健之功效。艾叶性温,有温经散寒之作用;艾味芳香,有开毛窍,透肌肤作用。祝你永远美丽。
中医艾灸美容治疗效果怎么样?
王燕 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艾灸美容的治疗效果还是不错的!对于体寒,的女性效果会很好!建议去正规的艾灸治疗场所进行!一般艾灸治疗有很多注意事项,比如艾灸后不能下冷水,要多吃一点新鲜水果蔬菜。以上是对“中医艾灸美容治疗效果怎么样”这个问题的建议,希望对您有帮助,祝您健康!
艾灸能美容养颜?
首先小编来说一下艾灸能够美容养颜,皮肤变差主要是因为妇科疾病所引起的,比如乳腺增生以及子宫肌瘤等,这类人群经络不通,当气血受到淤阻时,就不能够让脸部得到充足的血液以及氧气供应,从而引起皮肤的暗淡色斑和皱纹等。中医认为妇科病主要是涉及到了冲任二脉以及肝经和脾经,只要使用正确的艾灸方式就能够疏通经络,从而达到了美容的目的。怎么艾灸才能够拥有白嫩的皮肤呢?1、对合谷穴进行艾灸中医认为当口腔以及脸部出现问题时,就应该对合谷穴进行按摩或者艾灸,对合谷穴进行艾灸能够让大肠经变得更加通畅,具有排毒养颜的功效,可以淡化眼袋和调理青春痘,同时也可以改善皮肤粗糙的问题。冬季艾灸合谷穴非常的方便,不需要***服就可以,艾灸能够防止着凉,但是对于体质比较虚弱的人群来说不能盲目的艾灸。2、肺俞穴对肺俞穴进行艾灸,能够舒畅胸口气,具有健肺以及养肺的功效,同时也可以帮助浊痰的排出,除此之外也能够通脊背经脉,达到了美容的效果。3、天枢穴天枢穴和肠道的关系也是非常紧密的,只要经常性的刺激,就能够把残留在肠道里面的宿便以及毒素快速的排出体外,让肠道处于通畅状态缓解了毒素,从而达到了美容养颜的功效。4、肾俞穴中医认为肾脏输水,对肾俞穴进行艾灸,就能够让点事变得越来越光泽,同时也可以锁住皮肤中的水分,让皮肤变得光滑红润有光泽。5、曲池穴曲池穴主要是和肠道息息相关,直接关系到了新陈代谢的速度,我们身体里面的代谢产物以及废物主要是通过肠道器官排出体外,所以对此穴位进行按摩能够排毒以及减压。温馨提示只有选择合适的穴位来进行艾灸才能够拥有白嫩的皮肤,另外也需要对血海穴进行艾灸,具有活血化瘀以及生血的功效,能够让皮肤得到充足血液的供应,从而促进了色素发生改变,让皮肤变得红润有光泽。(责编:)
面部艾灸美容的方法有哪些 艾灸的作用及禁忌事项
陈玉静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1、治皱纹多:临睡前,将艾条一端点燃,对准面部的穴位,约距穴2~3厘米左右选进行熏灸,每次选2~3个穴位,各灸5分钟左右,至皮肤产生红晕为度。鱼尾纹多,选太阳、丝竹空;额纹选阳白、印堂;笑纹选地仓、下关、颊车。或将盐末填平脐孔,切取0.3厘米的鲜姜1片,中心用针穿刺数孔后置于脐上,姜片上置中艾炷(如黄豆大)点燃施灸。至艾炷全部烧完再换一艾炷,每次3~5壮,至局部皮肤产生潮红为度,每晚1次。2、治雀斑:以艾条点燃后,熏熨合谷、曲池及面雀斑处,使局部有温热感,皮肤出现红晕为度,施灸时,尤其面部要小心艾灰掉落,灼伤皮肤,每晚或隔日晚上施灸1次。通经活血,防治雀斑。3、治黄褐斑:卧前取1支艾条,点燃后在面部黄褐斑局部施灸,艾条距皮肤2~3厘米,至局部皮肤产生红晕,自觉有温热感,施灸10分钟左右,施灸时小心艾灰掉落烫伤皮肤。4、治眼睑下垂:用艾条点燃后,在上眼睑至前额部来回悬灸,至局部红晕,自觉温热舒适,施灸20分钟左右。施灸时小心艾灰掉落烫伤皮肤。每晚1次,10次为1疗程。5、治面部虚胖:每晚临睡前,将艾条点燃,端坐床前,分别灸足三里、天枢、中脘穴,每穴悬灸5分钟左右,局部出现红晕,自觉温热舒适感。益气健脾,养血容颜。二、艾灸的7大功效与作用1、局部刺激灸疗是一种在人体基本特定部位通过艾火刺激以达到防病治病目的的治疗方法,其机制首先与局部火的温热刺激有关。正是这种温热刺激,使局部皮肤充血,毛细血管扩张,增强局部的血液循环与淋巴循环,缓解和消除平滑肌痉挛,使局部的皮肤组织代谢能力加强,促进炎症、粘连、渗出物、血肿等病理产物消散吸收;还可引起大脑皮质抑制性物质的扩散,降低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发挥镇静、镇痛作用;同时温热作用还能促进药物的吸收。2、调节免疫许多实验都证实灸疗具有增强免疫功能的作用。灸疗的许多治疗作用也是通过调节人体免疫功能实现的,这种作用具有双向调节的特性,即低者可以使之升高,高者可以使之降低,并且在病理状态下,这种调节作用更明显。3、艾灸的药理作用灸疗的用药情况,虽比不得内治法丰富,但从各种隔物灸及太乙、雷火针灸在临床应用的情况看也可窥灸疗辨证论治之一斑。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灸疗主要原料艾的功能。清代***洛在《本草从新》中说:"艾叶苦辛,生温熟热,纯阳之性,能回垂绝之亡阳,通十二经,走三阴,理气血,逐寒湿,暖子宫,止诸血,温中开郁,调经安胎,……以之艾火,能透诸经而除百病。"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离开了艾,灸疗学就不存在了。4、综合作用灸疗作用于人体主要表现的是一种综合作用,是各种因素相互影响、相互补充、共同发挥的整体治疗作用。5、温经散寒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有赖于气血的作用,气行则血行,气止则血止,血气在经脉中流行,完全是由于"气"的推送。各种原因,如"寒则气收,热则气疾"等,都可影响血气的流行,变生百病。而气温则血滑,气寒则血涩,也就是说,气血的运行有遇温则散,遇寒则凝的特点。所以朱丹溪说:"血见热则行,见寒则凝"。因此,凡是一切气血凝涩,没有热象的疾病,都可用温气的方法来进行治疗。《灵枢·刺节真邪》篇中说:"脉中之血,凝而留止,弗之火调,弗能取之"。《灵枢·禁服》亦云:"陷下者,脉血结于中,血寒,故宜灸之"。灸法正是应用其温热刺激,起到温经通痹的作用。通过热灸对经络穴位的温热性刺激,可以温经散寒,加强机体气血运行,达到临床治疗目的。所以灸法可用于血寒运行不畅,留滞凝涩引起的痹证、腹泻等疾病,效果甚为显著。6、行气通络经络分布于人体各部,内联脏腑,外布体表肌肉、骨骼等组织。正常的机体,气血在经络中周流不息,循序运行,如果由于风、寒、暑、湿、燥、火等外因的侵袭,人体或局部气血凝滞,经络受阻,即可出现肿胀疼痛等症状和一系列功能障碍,此时,灸治一定的穴位,可以起到调和气血,疏通经络,平衡机能的作用,临床上可用于疮疡疖肿、冻伤、癃闭、不孕症、扭挫伤等,尤以外科、伤科应用较多。7、扶阳固脱人生赖阳气为根本,得其所则人寿,失其所则人夭,故阳病则阴盛,阴盛则为寒、为厥,或元气虚陷,脉微欲脱,当此之时,正如《素问·厥论》所云:"阳气衰于下,则为寒厥"。阳气衰微则阴气独盛,阳气不通于手足,则手足逆冷。凡大病危疾,阳气衰微,阴阳离决等症,用大炷重灸,能祛除阴寒,回阳救脱。此为其他穴位刺激疗法所不及。宋代《针灸资生经》也提到:"凡溺***,一宿尚可救,解***人衣,灸脐中即活"。《伤寒论》指出:"少阴病吐利,手足逆冷……脉不至者,灸少阴七壮"。"下利,手足厥冷,烦躁,灸厥阴,无脉者,灸之"。说明凡出现呕吐、下利、手足厥冷,脉弱等阳气虚脱的重危患者,如用大艾炷重灸关元、神阙等穴,由于艾叶有纯阳的性质,再加上火本属阳,两阳相得,往往可以起到扶阳固脱,回阳救逆,挽救垂危之疾的作用,在临床上常用于中风脱症、急性腹痛吐泻、痢疾等急症的急救。三、艾灸养生的8大保健穴位1、灸神阙穴神阙穴多采用隔盐灸,或隔姜灸,午时灸为宜,多用于身体虚弱者,可强健脾胃功能,预防疾病。灸神阙还能治泄泻、便血及病后大便不通。虚劳人及病后,艾灸神阙穴,对泄泻、绕脐腹痛、脱***、中风脱证、角弓反张、产后尿潴留、慢性腹泻、皮肤瘙痒、***有效好的防治作用。2、灸气海穴气海属任脉,位于腹部正***,脐下1.5寸。灸气海有延年益寿、养生保健的作用。春灸气海,秋灸关元三百壮,口生津液。灸气海能预防治疗糖尿病、阑尾炎,可以灸20~3O壮。艾灸气海穴可防治下腹部疼痛、大便不通、泄痢不止,遗尿、遗精、***、滑精,闭经、崩漏、带下、子宫脱垂,中风脱证、脘腹胀痛、气喘、疝气,失眠、神经衰弱、肠炎等。3、灸关元穴关元属任脉,位于腹部正***,脐下3寸。该穴为小肠之"募穴",足三阴经、任脉之会,一身元气之所在。别名"丹田"。中医学认为,关元其部位为真阳所居、化生精气之处。艾灸关元能使清阳上升,浊阴下降,元阳温暖,血液充盈,能培肾固本,补气回阳,通调冲任、理气活血。艾灸关元,能治积冷,男子疝气,***淋浊,女子瘕聚,经产带下,诸虚百损。艾灸关元还可改变动脉血氧运输量,有增加利用氧的作用,能增加机体代偿能力,防止缺氧加重和延缓休克的发展。艾灸关元可防治遗尿、尿频,隆闭、少腹胀痛,脱***、疝气、遗精,白浊、***,月经不调、经闭、痛经、崩漏、恶露不尽、不孕,中风脱证、虚劳赢瘦等。4、灸大椎穴大椎穴属督脉,在第7颈椎与第1胸椎之间,大椎穴又名百劳穴,是督脉、手足三阳经、阳维脉之会,有"诸阳之会"和"阳脉之海"之称。此穴有解表、疏风、散寒,温阳、通阳、清心、宁神、健脑、消除疲劳、增强体质、强壮全身的作用,现代研究发现艾灸大椎穴,可增加淋巴细胞的数量,提高淋巴细胞的转化率和E一玫瑰花环形成率,具有提高机体细胞免疫的功能。艾灸此穴,可用于老年人项背畏寒,用脑过度引起的疲劳、头胀、头晕,伏案或低头过度引起的项强不适、颈椎病,血管紧张性头痛等。大椎穴还有明显的退热作用,艾灸大椎穴,能防治感冒、气管炎、肺炎等上呼吸道感染,还可用于肺气肿、哮喘的防治。5、灸中脘穴中脘穴属任脉,位于腹部正***,脐上4寸。中脘穴有调胃补气、化湿和中、降逆止呕的作用。艾灸中脘穴后能使胃的蠕动增强,幽门立即开放,胃下缘轻度提高,空肠黏膜皱襞增深、肠动力增强。艾灸中院有利于提高脾胃功能,促进消化吸收和增强人的抵抗力,对于胃脘胀痛、呕吐、呢逆、吞酸、食欲不振等有较好疗效。6、灸身柱穴身柱穴属督脉,在项后第三胸椎与第四胸椎之间。身柱有理肺气,补虚损,解疗毒,宁神志的功效。灸身柱能温补元阳,调和气血,促进青少年的生长发育,现代研究认为,灸身柱可以调节人的神经系统,可以防止神经衰弱,失眠症,头痛的发作,可以防止疲劳,促进肌体体力的恢复。灸身柱对小儿的胃肠道疾病,如消化不良,吐乳,泄泻,食欲不振等有防治作用。此外,对精神萎靡、夜哭,呼吸系统的哮喘、气管炎、百日咳、感冒、肺炎等都有防治作用。《养生一言草》载:小儿每月灸身柱、天枢,可保无病。7、灸三阴交穴三阴交属足太阴脾经,位于小腿内侧,内踝高点上3寸胫骨内后缘。三阴交是足三阴经(脾经、肾经、肝经)的交会穴,对肝、脾、肾三脏的疾病有防治作用,具有健脾和胃化湿,疏肝益肾,调经血,主生殖的功能。现代医学认为灸三阴交可以防治夜尿增多,小便不利,膀胱炎,急、慢性肾炎,***丸炎,遗精,遗尿,月经不调,经闭崩漏,产后血晕。艾灸三阴交对神经系统的失眠、神经衰弱、心悸,心脑血管方面的冠心病、高血压,消化系统的脾胃虚弱、肠鸣腹胀、泄泻、消化不良、腹痛、便血、便秘等都有防治作用。8、灸足三里穴现代研究认为艾灸足三里穴能调节高血压病初期患者的中枢神经系统。具有降血压的作用。能使纤维蛋白降解产物下降,可以改善血液出黏滞度。并有扩张血管,降低血液凝聚的作用,可以预防脑血管意外的发生。艾灸足三里,还能增强消化吸收能力,改善铜、锌代谢,减少动脉硬化和冠心病的发生。艾灸足三里,对消化系统的胃肠功能低下、食欲不振,消化吸收不良、急慢性胃炎、口腔及胃溃疡、胃下垂、腹泻、便秘,对心脑血管系统的高血压、低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心绞痛、脑血管意外,对呼吸系统的感冒、肺结核,对泌尿生殖系统的尿频遗尿、小便不通、遗精,***等也均有防治作用。艾灸足三里还能增强体力,解除疲劳,调节神经,有较强的延缓衰老的作用,是养生保健的重要方法。四、艾灸保健的10大禁忌事项艾灸是中医的治疗方法,用艾炷为主熏灸穴位来达到防病治病的功效,艾灸可以起到温经通络、温阳补气、补中益气的作用。中医提示,艾灸虽好,但一定要注意以下十个禁忌。禁忌一:凡暴露在外的部位,如脸部、颈部、手臂等,都不要直接灸,以防形成瘢痕,影响美观。禁忌二:皮薄、肌少、筋肉结聚处,妊娠期妇女的腰骶部、下腹部,男女的***、***、***丸等不要施灸。另外,关节部位不要直接灸。此外,大血管处、心脏部位不要灸,眼球等也不要灸。禁忌三:艾灸后半小时内不要用冷水洗手或洗澡,艾灸后要喝较平常多量的温开水(绝对不可喝冷水或冰水),以助排泄器官排出体内毒素。禁忌四:施灸时要注意思想集中,不要在施灸时分散注意力,以免艾条移动,不在穴位上。禁忌五:要注意体位、穴位的准确性:要注意体位舒适、自然,同时要注意穴位的准确性,以保证艾灸的效果。禁忌六:现代人的衣着不少是化纤、羽绒等质地的,很容易燃着。因此,施灸时一定要注意防止落火,尤其是用艾炷灸时更要小心,以防艾炷翻滚脱落。用艾条灸后,可将艾条点燃的一头塞入直径比艾条略大的瓶内,以利于熄灭。禁忌七:因施灸时要暴露部分体表部位,所以在冬季要保暖,以免治了旧病又添新病。禁忌八:要循序渐进,初次使用灸法时要注意掌握好量,先少量、小剂量,如用小艾炷,或灸的时间短一些,壮数少一些。以后再加大剂量,不要一开始就大剂量进行。禁忌九:对于皮肤感觉迟钝者或小儿,可以用食指和中指置于施灸部位两侧,以感知施灸部位的温度,做到既不致烫伤皮肤,又能收到好的效果。禁忌十:极度疲劳、过饥、过饱、酒醉、大汗淋漓、情绪不稳时,某些传染病、高热、昏迷、抽风期间,或身体极度衰竭、形瘦骨立时,或无自制能力的人如精神病患者等忌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