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进入六康网全国知名整形美容咨询预约平台
首页 > 整形资讯 > 艾灸养生的穴位

艾灸养生的穴位

发布时间:2025-07-20 03:31:02 来源:http://www.6k11.com 作者:六康网

今天给各位分享艾灸养生的穴位的知识,其中也会对艾灸养生的穴位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

艾灸这4个穴位能养生

王朔 主任医师 ***民族大学附属医院艾灸这4个穴位能养生1.中脘穴中脘穴位于腹部,在肚脐正上方四寸的地方,中医认为,艾灸中脘穴对于治疗腹胀、腹泻、呕吐、便秘以及其他消化系统疾病有不错的功效。当人们出现肠胃不适的时候,就可以通过艾灸中脘穴来调理身体。另外,中脘穴对也能缓解人们精神不济、神经衰弱等病症。2.命门穴命门穴位于后腰,有人说艾灸命门穴可以治疗肾虚,起到养肾固肾的功效,其实艾灸命门穴对女性来讲也有不少好处。中医认为,女性出现月经不调、白带异常等妇科病也能灸一灸此穴。3.关元穴关元穴是人体的一个养生穴位,经常艾灸关元穴可以很好的帮助人们调理气血,改善气血不足、气血两虚等症状。男性若是出现性能力问题,也可以坚持温灸关元穴,灸一段时间就能得到效果。4.足三里穴这个穴位不用小编多介绍,相信很多朋友都了解。那么艾灸足三里穴到底有哪些功效呢?中医表示,足三里穴能调和气血、补益脾胃,艾灸这个穴位不仅能治疗肠胃系统疾病,还可以缓解干咳、久咳,改善长期失眠、头晕的症状。艾灸的注意事项有哪些艾灸能对人体起到养生的功效,但在艾灸的同时也有不少事项是需要我们特别注意的,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艾灸时的一些相关禁忌。1、不能艾灸的部位:中医认为,裸露在外的部位,例如脸部是不建议艾灸的,因为艾灸有一定的可能性会引起低温烫伤,面部不进行艾灸是为了避免留下伤疤。2、不能艾灸的人群:孕妇、经期女性、疲劳过度的人、饥饿或者饱腹的人、酒后的人以及情绪不稳、患病的人都不建议艾灸,避免加重身体不适。3、冬季艾灸时,人们一定要注意把衣物挪得远一点,这是因为冬季人们会穿质地轻薄的羽绒服,此时若是不小心把艾条掉落在衣服上,会导致意外的发生。4、前面我们有提到,艾灸可能会造成低温烫伤,若是出现这种情况,我们要注意烫伤部位的护理,不要把灸疮弄破避免感染,最好遵循医生的嘱咐进行消炎、用药。(99健康网(www.99.com.cn)专稿,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艾灸常用穴位有哪些

王燕 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艾灸的常用穴位有关元穴、命门穴、足三里穴、气海穴、神阙穴、大椎穴、涌泉穴等,经常艾灸这些穴位,对身体有一定的好处。艾灸属于一种比较多见的中医疗法,不仅可以起到养生保健的作用,对于多种疾病还能起到辅助治疗的功效。艾灸的最主要作用就是温通经络,在出现经络瘀阻,表现为脾胃不舒、月经不调等时,就可以通过艾灸进行缓解。而且艾灸还可以起到止痛的作用,对于风湿性关节炎,瘀血阻滞证型的痛经都能起到一定的缓解作用。艾灸虽然对于部分疾病能起到一定的缓解作用,但在出现严重疾病的时候,还需到当地的正规医院做治疗,不能盲目的进行艾灸治疗。而且阴虚患者、发热患者以及孕妇不适合进行艾灸。在艾灸期间如果出现了一些不良反应,需要及时停止艾灸。

艾灸的穴位

张天生 副主任医师 山西中医学院第三中医院神阙穴等肚脐穴位灸的比较多,关元穴、足三里、肺俞穴灸的也比较多,百会穴、涌泉穴都是艾灸常用的穴位,这些穴位根据经络不同和功能不同,发挥不同的治疗作用。中气下陷时可以用百会穴,引火下行时可以用涌泉穴,肚子不舒服、胃口难受、消化不良时可以用中脘、神阙穴,以及补充人体阳气时,可以用关元穴。

图书知识聚合

在2本书中找到答案第三节 慢性湿咳的辨证与中医药治疗(2)艾灸疗法: 取肺俞、膏肓俞、脾俞,用艾灸或隔姜灸,每次3~5壮。 (3)穴位贴敷疗法: 取肺俞、脾俞、膻中、气海、足三里,运用中药粉(胡椒、白芥子、细辛等),姜汁调和后制成药粒置于穴位上,每次留穴1小时左右。 (4)火针疗法: 取定喘、肺俞、脾俞、足三里,用酒精灯火烧热毫针后迅速刺入后,迅速拔出。每穴刺入5~6次。 (黄婉怡 王新华) 参考文献 1.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肺系病专业委员会.咳嗽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2011版).中医杂志,2011,52(10):896. 2.喻清和,王鹏,黄婉怡,等.难治性慢性咳嗽临床证型研究.新中医,2012,(2):27-29. 3.何德平,林琳.慢性咳嗽中医证候分布规律探讨.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25(6):560-562.赖克方人民卫生出版社二、针灸疗法取大肠俞、天枢、足三里等穴位,针刺时加艾灸,留针15分钟,1周为1个疗程。 4. 隔药饼灸。 选穴:主穴:①中脘、气海、足三里(双);②天枢(双)、大肠俞(双)、上巨虚(双)。两组穴位交替使用。脾胃虚弱型加脾俞,湿热蕴结型加水分,肝郁脾虚型加肝俞、脾俞,气滞血瘀型加三阴交。药饼及用法:丹参、红花、当归、木香、黄连、檀香、冰片等研成细粉密藏备用。每只药饼含生药粉2.5g,加黄酒3g调拌成厚糊状,用药饼模具按压成直径2.5cm、厚0.5cm大小。艾灸:脾胃虚弱型,主穴、配穴各灸3壮;湿热蕴结型,大肠俞、气海、天枢、中脘各灸2壮,足三里、上巨虚各灸4~7壮,要求患者有较强感应;肝郁脾虚型,主穴、配穴各灸3壮;气滞血瘀型,主穴各灸3壮,配穴三阴交针刺用泻法。每壮艾炷底径2.1cm,高2cm,重约2g。疗程:每天1次,12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休息3天。吴焕淦[49]等对11例CD患者采用此法治疗,有效率达72.7%。夏冰邓长生吴开春沈博人民卫生出版社

艾灸保健常用穴位

赵子义 副主任医师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1、后天之本,气足之源——足三里足三里是人体穴位中运用最多的穴位,是脾胃作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的穴位代表。在我们的临床中,气虚血虚首选足三里、消化疾病首选足三里。现代医学研究证明足三里这个穴位能够提高免疫力,足三里具有双向调节作用。古代药王孙思邈《千金方》中曾说过“若要安,三里常不干”。这句话就是说,如果要想身体健康足三里穴要经常保持不干燥。在古代使用灸法都是采用化脓灸,经常刺激足三里来强壮身体。2、任脉穴位—--关元关元穴的作用:温肾阳、提性欲,补虚,壮阳的作用。关元穴是小肠经的募穴,也是脾经、肝经、肾经、任脉的交穴。位于下焦,内有肾脏、小肠、膀胱、妇胞宫、前列腺等脏腑组织,故有统治三阴经、任脉诸经疾病。具有补肾壮阳、温通经络、理气和血、补虚益损,补一身之元气等作用。是男子藏精、女子蓄血之处。从古到今都把此穴作为保健要穴。1、男科疾病:如遗精、阳萎、***、性功能低下等;2、妇科疾病:如月经不调、闭经、痛经、白带病、子宫脱垂,功能性子宫出血、外阴瘙痒等各种妇科疾病。3、人体先天之本源,生命之根蒂——神阙。神阙为人体的“先天之本源,生命之根蒂”。本穴喜灸而禁针刺,能温通元阳、复苏固脱、调和脾胃、益气养血。对消化不良、腹泄、下痢、虚喘等有防治作用。还可以贴药疗法,根据病情把中药研成粉末,用胶布贴在肚脐上,达到治病的目的。这就是我们中医说的脐疗。4、一切脾胃之疾,无所不疗——中脘穴。如胃痛、腹痛、腹胀、呕吐、反胃、食不化、肠鸣、泄泻、便秘、便血,现在常说的胃炎、胃溃疡、十二脂肠球部溃疡等一切脾胃之疾无所不疗。5、生命之门,动力之源——命门穴命门火衰的症状基本和肾阳不足是一样的.命门火衰主要表现四肢清冷、虚损腰痛、或五更泄,男子阳萎、***、遗精,女子月经不调、经痛、宫寒不孕等虚寒症状。

艾灸疗法穴位有哪些

陈玉静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肺经(肺金),位置:无名指掌面。操作:补肺经:在无名指面上旋推,见中图,约补200~400次。清肺经:面向指根方向直推,清200~400次。手掌穴位图主治:发热、咳嗽、气喘、胸闷、咽喉肿痛等。上面介绍了艾灸的适用范围以及艾灸的一些常见食用,并且粗略的介绍了艾灸的简单方法。其实艾灸的穴位还有很多,留在我们背部有一个穴位叫做命门穴,对女性进行这个穴位的艾灸能够治疗月经不调,还能够治疗习惯性流产。在我们的下腹部有一个气海穴,这个穴位的艾灸对于女性不孕有防治作用。

艾灸的穴位有哪些

程娇影 副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艾灸什么在月经期的穴位1、艾灸什么在月经期的穴位1.1、三阴交:足内踝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正坐、屈膝成直角取穴。1.2、关元穴:脐下3寸,腹***,仰卧取穴。取穴时,可用仰卧姿势,关元穴位于下腹部,从肚脐至耻骨上端画一线,将此线五等分,从脐部向下五分,即为此穴。1.3、子宫穴:位于下腹部,脐下4寸,中极旁3寸。1.4、涌泉穴:在足底,卷足时足前部凹陷处,约当足底2、3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三分之一和后三节之二交点。2、月经期艾灸要注意什么?2.1、冬天要做好保暖和防暑:艾灸的时候体表部分都会暴露在外,冬天要注意保暖,夏季高温要防止中暑,室内温度要控制好,保持通风透气。2.2、注重体位及穴位的准确性:艾灸要注意体位舒适,自然,按处方找准艾灸的部位或穴位,确保艾灸效果。2.3、要注重思维的集中:艾灸时要注意思想集中,避免艾条走动,不在穴位上,还要注意防止着火,特别是艾柱灸时要小心,不要让艾柱翻滚、脱落、烧伤皮肉。3、艾灸在月经期的益处3.1、提早月经不调月经提前由于脾气暴躁,脾为血之主,情绪抑郁、情绪抑郁等,同时,脾虚湿阴神经内分泌失调,也有阳气火旺、情志抑郁等。艾灸主要是通过回阳固脱,温补阳气,调理脾肾两虚所造成的脾气不足,可以解郁散肝气达到身体平衡,可改善内分泌失调,使子宫卵巢神经活跃,从而有效改善。3.2、月经推迟月经延迟量少且暗沉,有血块,排出不畅,痰阻,月经淡呈粘液状,月经前前后白带下多,血虚,苍白,小腹疼痛,唇齿淡,肾虚,腰酸。艾灸,可散寒祛湿,增强阳气,改善血液块排不出,子宫痰湿过重导致月经不畅,艾有通经络和气血,祛湿活血之效。月经期间可艾灸1、高血压患者,虽然各种专业书籍上都有灸法介绍,但要视病情轻重而定,以控制血压为主,再辨证取穴。2、肿瘤是良性的,要严格辨证。3、恶性肿瘤患者不宜艾灸,艾灸会引起热血沸腾。4、身体内有金属埋件,谨慎艾灸,物理原理简单,不必细说。5、凡是外露的部位,如面部,不要直接灸,以免疤痕形成,影响美观。6、疲倦过度、过度劳累、酗酒、大汗、情绪不稳定、或妇女经期忌灸。7、一些传染病、高热、昏迷、抽风时,或身体极度衰弱,体形瘦骨嶙峋忌灸。月经期要注意什么1、清洗:经期要保持外阴清洁,每天晚上用温开水擦洗外阴,最好是淋浴;卫生巾、纸要柔软、干净;月经带、内裤要经常换内裤、勤洗,大便后要由后往后擦拭,以免脏物进入***,导致***炎或子宫发炎。2、维持愉快的情绪:精神情绪对月经的影响尤其显著。经期期间要保持情绪稳定,心情舒畅,避免出现月经不调的不良反应。3、足够的睡眠和运动量:经期适度的运动,能促进盆腔血液循环,不要剧烈运动,因为过度劳累会使盆腔充血,导致月经过多,经期延长,腹痛腰酸等;要有充足的睡眠。4、膳食:月经期由于血液的耗散,营养更加充足;饮食宜清淡温和,易消化,不可过食生冷,因寒性导致血凝,易导致痛经,月经过多或突然中断等。不能吃太多辛辣的食物,可以减少子宫出血的发生。要多喝开水,多吃水果,蔬菜,保持大便通畅。5、适冷性和暖性:月经期间都会有大量的毛细孔,要注意气候的变化,尤其要防止高温日晒、风寒雨淋、涉水、游泳或用冷水洗脚、久坐冷地等等。

艾灸穴位包括哪些

郭明冬 主任医师 ***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艾灸的穴位包括天突、天枢、子宫、定喘、脾俞、胃俞、足三里、三阴交等。艾灸的时候常常三五个穴位配合使用以增加疗效。艾灸简称灸疗或灸法,是用艾叶制成的艾条、艾柱所产生的艾热,刺激人体穴位或特定部位,通过激发经气的活动来调整人体紊乱的生理生化功能,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的一种治疗方法。艾灸的温热刺激可以使局部的皮肤充血、毛细血管扩张,从而增强人体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艾灸的热力透过肌层,再通过经络的传导,起到温经散寒,活血止痛的功效;艾灸还有补助阳气的作用,对四肢不温,形寒肢冷的患者有一定的好处。***灸后要注意保暖,避免风险入侵,不要马上吹空调、洗澡、吃冷饮等,以防感冒,如果不小心感冒后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荆防颗粒、玉屏风颗粒等药物治疗。艾灸后要注意多喝水,同时还要保持心情稳定、愉悦。

返回
首页
在线
客服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