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各位分享艾灸哪些部位祛除湿气的知识,其中也会对艾灸哪些部位祛除湿气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
- 1、艾灸去湿气灸哪个部位
- 2、艾灸祛湿灸哪里
- 3、祛湿气艾灸哪个部位最好
- 4、祛湿气艾灸穴位
- 5、艾灸祛湿的穴位和方法
- 6、艾灸灸哪个位置除湿气 艾灸这五个穴位可轻松祛湿气
- 7、祛湿艾灸穴位有哪些
- 8、艾灸灸哪里可以祛湿
艾灸去湿气灸哪个部位
丁宇 副主任医师 ***人民***总医院1、中脘穴:中脘穴是脾的募穴,水湿代谢主要由脾所管,脾虚会引起湿气停滞,导致人体出现痰湿的现象。所以应先补脾气,中脘穴是补脾气的要穴,所以可以先灸中脘穴;2、背腧穴:背腧***的脾俞必须要灸,灸此处祛湿气的效果比较理想;3、命门、肾俞穴:因为脾气不足为肾气不足所影响,肾虚,尤其是肾阳虚,会导致脾阳气不足。所以灸脾俞的同时,通常都要灸肾俞和命门,以补充肾的阳气;4、足三里:可以治疗脾胃,尤其补充脾胃之气的重要穴位;5、丰隆穴:丰隆穴属于化痰湿的要穴;6、阴陵泉穴:可治疗湿气,尤其对于水肿具有良好的疗效;7、三阴交穴:因为三阴交穴是三条阴经的交汇,对脾、肾、肝都有良好的治疗效果,所以对下肢的水肿也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艾灸祛湿灸哪里
陈鹏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艾灸祛湿分别是中脘穴、脾腧穴以及腿上的阴陵泉穴这三个穴位,具体如下:1、中脘穴:中脘穴就是仰卧位躺在床上,肚脐上的4寸就是中脘穴,这是腹部非常重要的穴位,也是临床应用化湿相对比较多的穴位;2、脾腧穴:病人取俯卧位,就是趴在床上充分暴露后背部的皮肤,取后正***旁开1.5寸,1.5寸其实就是后正***和肩胛骨内角连线整个是寸,取一半就行,后正***旁开1.5寸,一左一右可以画两条垂直线,这是两条线,这个时候再画一条水平线,垂直线其实平行于督脉。然后接下来这条水平线垂直于督脉,这条水平线主要在十一胸椎的位置,两个肩胛骨下角的连线是平第七胸椎的棘突,再往下数到十一胸椎。然后这条水平线和刚才那两条垂直线的两个交点,分别就是脾腧穴;3、阴陵泉穴:阴陵泉穴也比较好取,是在胫骨内侧髁的下缘,可以摸着胫骨内侧缘从下面往上推,推到骨头顶手底下有凹陷位置,就是阴陵泉穴。
祛湿气艾灸哪个部位最好
张章 副主任医师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通常祛湿气会选择腹部和腰背部的穴位进行艾灸,中医学中湿气称为湿或湿邪。大多数情况下是因为脾胃的运化功能失调、脾胃不和,水液、痰就聚集于身体中化为湿。湿溢于肌表,让患者觉得身体上有湿疹,手指尖、脚尖有水疱,上述症状都是湿邪溢于肌表所发出的湿气。艾灸腹部可以调和脾胃、健脾和胃,可以艾灸腹部的上脘、中脘、下脘、气海、关元、天枢、大横这一类穴位,同时还可以艾灸腰背部如脾俞、胃俞、肾俞等背俞穴,起到健脾和胃、温阳助气的作用。有时还可以艾灸腿上的足三里、上巨虚等穴,共同起到健脾和胃的作用。因此祛湿气、祛湿艾灸的穴位是以腹部为主,必要时配合腰背部和下肢的穴位。
祛湿气艾灸穴位
孟迎春 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1、任脉上的穴位:祛湿气***灸,可以选择肚脐,如肚脐叫神阙穴,下脘、中脘、上脘,这都属于任脉上的穴位,可以选择这些穴位进行艾灸,因为其比较接近胃肠,能促进整个胃肠蠕动。通常而言,脾胃所在的位置,因为脾为主运化水湿,脾强健,脾功能好后,会增加排湿、除湿;2、脾经上的穴位:也可以直接在脾经上选穴,如脾经三阴交、阴陵泉等,尤其对于艾灸,可以在穴位局部进行艾灸;3、足三里、气海、关元:艾灸还可以选择灸足三里、气海、关元,对全身都有补气、养生、保健作用,也可以达到祛湿、除湿目的;4、后背膀胱经穴位:艾灸还可以选择在后背膀胱经上,如脾舒、胃舒、三焦舒,这些部位也都可以进行艾灸。通过调整脏腑的功能,达到祛湿、除湿的目的。
艾灸祛湿的穴位和方法
艾灸祛湿的方法1、谷穴艾灸祛湿合谷穴是大肠经的总开关,有“颜面合谷收”的说法,当面部皮肤有***时,可艾灸合谷穴,有很好的缓解效果。合谷穴具有升清降浊、宣通气血的功能,但体质较差者不宜给予强刺激,孕妇更要禁忌。取穴:一手的拇指第一个关节横纹正对另一手的虎口边,拇指屈曲按下,指尖所指处。手法:艾灸距离穴位3-5厘米,灸至穴位暖和、微微发红即可,10次为一疗程。每次艾灸10-15分钟,每天一次。2、足三里穴艾灸祛湿足三里穴是位于外膝的下3寸、胫骨外侧一横指左右的位置,艾灸10-15分钟即可,需坚持一段时间,很快可以看到祛湿的效果。3、丰隆穴艾灸祛湿丰隆穴位于小腿外侧的中点,肌肉较为鼓起的位置,针对这个穴位祛湿,效果较佳。每日艾灸15分钟可以有效健脾祛湿。4、解溪穴艾灸祛湿解溪穴位于脚背、踝关节活动的凹点。这个穴位是全身祛痰祛湿的穴位,对于解除下肢的水肿有较好的效果。每日对解溪穴艾灸15分钟,坚持一段时间,能够很好祛湿。5、三元穴艾灸祛湿关元穴位于脐下3寸的位置,属于养生保健的穴位。长期对关元穴施灸或者艾灸有助于调理气血、补肾固精。每日可以艾灸10-15分钟,能够帮助祛湿。6、中脘穴艾灸祛湿中脘穴位于腹部正***,脐上4寸的位置上。每天艾灸10-15分钟,能有效缓解胃部不适的症状,同时有助于祛湿。7、池穴艾灸祛湿曲池穴为手阳明大肠经之合穴,意为脉气自四肢末端至此,最为盛大,犹如水流合入大海。曲池穴具有祛除风湿,调理气血的功效、可改善手麻、胸中烦满,改善周边血液循环。取穴:屈肘时肘横纹外侧端。手法:用艾条灸每天1次,每次10分钟。来自“养生主”8、白穴艾灸祛湿脾经的重要穴位。和消化密切相关的两条经脉,足阳明胃经和足太阴脾经分别循行和相交于足大趾内侧端隐白穴。取穴:在足大趾末节内侧,距趾甲角0.1寸。手法:艾条灸5-20分钟。怎么挑选好的艾条一般,艾灸都是选用艾条灸,所以艾条的质量决定了艾灸的效果,用高质量的艾条灸,祛湿的效果最佳。那要如何挑选好的艾条呢?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方法:1、看外观好的艾条中的艾绒是土黄色的,非常柔软细腻;而普通的艾条的艾绒是偏青色的,看上去非常粗糙。2、闻味道高质量的艾条的味道是温和的,闻起来清香舒服,而普通的艾条闻起来很刺鼻,非常不舒服。3、艾灸感觉用好的艾条灸,皮肤感觉很温暖,温热的感觉慢慢渗入皮肤,较为舒服;而差的艾条就会有烧灼感,感觉刺痛。并且,好的艾条燃烧的时间偏长。4、不要选无烟艾条无烟艾条在碳化的过程中已经加入化学粘合剂,已经失去艾的药性,不能起到祛湿的作用。上面为大家介绍了艾灸祛湿的方法,关于如何选择好的艾条上面也为大家做了相关介绍,艾灸对身体好,大家可以在家自己学学艾灸。
艾灸灸哪个位置除湿气 艾灸这五个穴位可轻松祛湿气
陈玉静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1、艾灸中脘穴:我们的六脏六腑各自有一个募穴,募穴可调理和治疗关联脏腑的病证,中脘穴是胃的募穴,脾胃密切相连,在中脘穴上艾灸可以健脾祛湿、温中散寒。这个穴位在上腹部正中心线上,肚脐上方4英寸食物位置。2、艾灸丰隆穴:在这个穴位是进行艾灸,可以补脾健胃,使体内的水分、痰液可以正常排泄,有效除湿、祛痰。这个穴位在我们小腿的前外侧,外侧踝尖上8英寸的位置。3、艾灸阴陵泉穴:这个穴位是***经气注入的位置,艾灸这里有健脾祛湿、清热利尿、通利三焦的功效,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除***位,这个穴位在小腿内侧,内侧脚踝下方的凹陷处。4、艾灸足三里:足三里这个穴位的功效作用非常多,艾灸这里有舒筋活络、祛湿健脾的作用。这个穴位在外膝下,胫骨缘旁边一横指的位置。5、艾灸肩髎穴:艾灸这个穴位可以让肩部的血液循环加快,祛除体内湿气,对减肥也有一定作用。这个穴位在肩后方,我们伸直肩关节,肩峰后凹陷的部位就是肩髎穴。艾灸这些穴位如果使用艾条,一般都是灸10-15分钟,如果使用艾灸盒艾灸,时间可以延长到30分钟,艾灸完之后要注意保暖,不要让寒气再次侵入身体,通过以上的详细介绍,我们可以知道,艾灸这些穴位有很好的祛湿化痰作用,湿气重的人可以经常艾灸这些穴位,同时在日常生活中必须做好身体的保健工作,密切注意天气的变化,潮湿的天气不要出门,避免湿气进入我们的身体。
祛湿艾灸穴位有哪些
夏昆鹏 副主任医师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第一:关元穴这个穴道的位置在我们的肚脐下面大约三寸的位置,是一种具有很好养生以及强健身体功效的穴位。长期对这个穴位进行艾灸,能够有效的调理气血,并且对于补肾固精也具有很好的效果。一般情况下,如果是使用艾灸条进行,时间应该控制在10~15分钟左右;如果是用火罐进行艾灸,那么时间可以稍微的进行延长,控制在20~30分钟左右。第二:中脘穴这个穴道的位置在腹部的正***,也就是肚脐上面大约四寸左右的位置。一般情况下,如果是食用艾条进行,时间应该控制在10~15分钟;用艾罐则是需要20~30分钟。在这个穴位进行艾灸,能够有效的缓解胃部所出现的各种疾病以及症状,例如腹泻、拉肚子以及胃溃疡等等。第三:丰隆穴在这个穴道的位置在小腿前外侧,也就是在外脚踝肩部上面大约八寸的位置。这是一个非常好的祛湿的穴位,每天食用艾灸条进行艾灸大约十五分钟左右,能够有效的起到健脾化湿的作用,对于身体具有很好的保健作用。第四:解溪穴这个穴道的位置在祖辈和消退交界的位置中,横纹中间的凹陷位置就是解溪穴了。这个穴道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全身祛痰祛湿的穴位,进行艾灸之后能够有效的解决下半身水肿的问题,最好能够每天进行艾灸十五分钟左右。第五:足三里穴这个位置在外膝盖下面三寸,也就是在胫骨外侧一横指左右。将艾条使用10~15分钟;艾罐则是进行艾灸20~30分钟左右,能够获得很好的效果。第六:合谷穴中医方面认为,这个穴位是大肠经的一个总开关,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脸部的皮肤出现了***,那么可以在合谷穴进行艾灸,能够起到非常好的缓解作用。合谷穴具有很好的升清降浊以及疏通气血的作用。但是,如果是一些体质比较差或者是怀有身孕的女性,那么在进行这个穴位艾灸的时候一定要特别注意,最好能够禁止使用。这个穴道的取穴方法主要就是将一只手的拇指第一个关节横纹对着另一只手的虎口,然后屈曲按下,指尖的位置就是合谷穴了。十天为一个疗程,每天进行大约10~15分钟左右,直到穴道微微发红就可以停止了,每天进行一次。第七:曲池穴这个穴道的位置在屈起肘部的时候出现横纹的外侧段,是大肠经的合穴,也就是说血脉之气从四肢对位置汇集到这里。对这个穴位进行艾灸,能够很好的起到调理气血以及去除风湿的作用,如果身体容易出现烦闷以及手麻的情况,对这个穴位艾灸能够很好的改善血液循环,改善不适应的情况。第八:隐白穴这个穴道在脚上大脚趾末节的内侧,距离脚趾甲的距离大约是0.1寸左右。隐白穴是脾的重要穴道之一,和身体之中的小虎功能密不可分。则个时候可以在隐白穴中进行艾灸,用艾条大约5~20分钟左右就可以了,能够起到很好的祛痰祛湿的作用。艾灸虽然能很好的改善身体,但是我们一定要掌握好穴位和科学的手法,上面就是对祛湿艾灸穴位有哪些的介绍,通过了解之后我们知道上面的穴位能很好的帮助我们去除体内的湿气,另外平时饮食上一定要注意营养的均衡。
艾灸灸哪里可以祛湿
李梅 主任医师 锦州市中心医院1、艾灸哪里可以祛湿取关元穴:位于脐下3寸,为养生保健强壮的要穴。长期施灸有调理气血、补肾固精等功效。用艾条灸20~30分钟或艾针灸一贴。取命门穴:位于人体背后第二腰椎之下与脐相对,是人体生命力的中心,为元气"住宿"的地方。用艾条灸20~30分钟或艾针灸一贴。取中脘穴:位于腹部正***,脐上5寸处,相当于五指宽度。用艾条灸20~30分钟或艾针灸一贴,能有效缓解胃部疾病的各种症状。取足三里穴:外膝下3寸,胫骨外侧约一横指处,用艾条灸20~30分钟或艾针灸一贴。2、艾灸的禁忌由于艾灸以火熏灸,施灸不注意有可能引起局部皮肤的烫伤,另一方面,施灸的过程中要耗伤一些精血,所以有些部位或有些人是不能施灸的,这些就是施灸的禁忌。古代施灸法,禁忌较多,有些禁忌虽然可以打破,但有些情况确实是应禁忌的。凡暴露在外的部位,如颜面,不要直接灸,以防形成瘢痕,影响美观。皮薄、肌少、筋肉结聚处,妊娠期妇女的腰骶部、下腹部,男女的***、***、***丸等不要施灸。另外,关节部位不要直接灸。此外,大血管处、心脏部位不要灸,眼球属颜面部,也不要灸。极度疲劳,过饥、过饱、酒醉、大汗淋漓、情绪不稳,或妇女经期忌灸。某些传染病、高热、昏迷、抽风期间,或身体极度衰竭,形瘦骨立等忌灸。无自制能力的人如精神病患者等忌灸。3、艾灸的注意事项要专心致志,耐心坚持:施灸时要注意思想集中,不要在施灸时分散注意力,以免艾条移动,不在穴位上,徒伤皮肉,浪费时间。对于养生保健灸,则要长期坚持,偶尔灸是不能收到预期效果的。要注意体位、穴位的准确性:体位一方面要适合艾灸的需要,同时要注意体位舒适、自然,要根据处方找准部位、穴位,以保证艾灸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