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进入六康网全国知名整形美容咨询预约平台
首页 > 整形资讯 > 实用常见病艾灸疗法

实用常见病艾灸疗法

发布时间:2025-07-17 13:56:38 来源:http://www.6k11.com 作者:六康网

今天给各位分享实用常见病艾灸疗法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实用常见病艾灸疗法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

实用常见病艾灸疗法

maddical涌泉穴:在足底,屈足卷趾的时足心最凹陷处就是此穴,艾灸此穴可开窍苏厥,回阳救逆,镇痉定眩,益肾清心,主治头痛目眩,小儿惊风,癫痫,失眠等症。行间穴:在足部,第1,2趾间,皮肤颜色深浅交界处,艾灸该穴位可以清肝明目,熄风定惊,主治头痛目眩,目赤痛,中风,癫痫,失眠等症。太冲穴:位于足背,第一跖骨间隙后方凹陷处,在拇长伸肌腱外缘,艾灸该穴位有燥湿生风功效,主治失眠,头痛,腰痛,全身胀痛等症。艾灸方法艾条温和灸:取百会,列缺,涌泉等穴位用艾条隔开头发悬灸10-20分钟,每日1次,5-7次为一个疗程,间隔2日可进行下一个疗程,这种灸法适合治疗外感头痛。艾炷隔姜灸:取列缺穴,选用新鲜的老姜,切成0.3厘米厚的薄片,扎上小孔,小心施灸10-15分钟,每日一次,5-7次为一个疗程,间隔2日可以进行下一个疗程。艾熏灸:取列缺,涌泉,行间,太冲等穴位,按照先灸背部再灸四肢的顺序施灸,将艾绒或艾条放入温灸盒内,小心绑在穴位上施灸20-30分钟,每日一次,5-7日为一个疗程,间隔2日可以进行下一个疗程。2艾灸治疗感冒感冒症状表现风热感冒表现:面红目赤,发热头痛,恶心呕吐,咽干舌燥,咳嗽痰稠,鼻塞无鼻涕,微微出汗和大便干燥等。风寒感冒表现:浑身酸痛,鼻塞流涕,咳嗽有痰,打喷嚏等。艾灸穴位风池穴:位于后颈部,正坐姿势,后头骨下,两条大筋外缘陷窝中,与耳垂齐平的凹陷处。艾灸该穴位有醒脑益气之功效,主治头痛,眩晕,目赤痛等感冒症状。风门穴:采用正坐或俯卧姿势,风门穴位于背部,从朝向大椎下的第2个凹洼(第2,3胸椎间),左右各2厘米处,或以第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艾灸该穴位有疏风解表之功效,主治伤风,咳嗽,发热,头痛,胸背痛等症状。列缺穴:将两手拇指和其余四指自然分开,于两虎口处垂直相交,一只手食指搭在另一只手上,手臂自然落下,食指尖处即为列缺穴,艾灸该穴位有止咳平喘,通经活络,利水通淋之功效,主治咳嗽,感冒,气喘,喉咙痛等症。合谷穴:将拇指和食指张开,以另一只手的拇指关节横纹放在虎口上,当虎口与第1,2掌故结合部连线的中点,拇指,食指合拢,在肌肉的最高处取穴,艾灸该穴位有疏风解表,通络镇痛之功效,主治感冒发热,口眼歪斜,齿痛,手腕及手臂疼痛等症。艾灸方法艾条悬灸:取风池穴,将艾条放在穴位上,头发拨向两边,小心施灸5-7壮,此方法适合外感风寒。艾条温和灸:取上述穴位,先灸头背部,再灸四肢,将点燃的艾条放在距离穴位2厘米处分别施灸,灸3-5分钟,每日一到两次,此种方法适风热感冒。3艾灸治疗腹痛腹泻腹痛腹泻症状表现腹部部定时疼痛,大便次数明显增多,粪便变稀,水分增加,甚至粪便中含脓血,粘液,未消化食物,脂肪,或变成黄色稀水,气味酸臭,常伴有排便急迫感,大便是有腹痛,下坠,里急后重,***门灼痛等症状。艾灸穴位下巨虚:在足三里下6寸,条口下约一横指处,距胫骨前缘约一横指处,犊鼻与解溪穴的连线上取穴,艾灸该穴位有调理肠胃,通经络,安神志之功效,主治急慢性肠炎,急慢性肝炎,***炎,肋间神经痛,下肢麻痹痉挛等症。天枢穴:采取仰卧姿势,天枢穴位于人体中腹部,在肚脐中间,往两侧量三指即是,艾灸该穴位具有健脾和胃,通调肠腑的作用,主治便秘,腹胀,腹泻,腹水,消化不良,恶心想吐等症。关元穴:关元穴位于下腹部,前正***上,当脐中下3寸处,艾灸该穴位有补肾益气,培肾固本等功效,主治消化不良,腹痛,泄泻,痢疾,脱***等消化系统病症。艾灸方法艾条温和灸:悬灸下巨虚或天枢穴,每次10-20分钟,每日一次,5-7日为一个疗程,间隔2日可行下一个疗程。艾条回旋灸:选合谷,天枢,下巨虚穴,将艾条一段点燃,与穴位保持一定距离,左右来***旋施灸,一个穴位灸10-15分钟,灸至局部温热红晕,每日一次,痊愈后即可。4艾灸治疗便秘便秘症状表现每2-3天或更长时间排便一次,且无规律,长伴随排便困难或排便间隔时间较长,腹胀,腹痛,大便带血等症状,部分患者还伴随头痛头晕,腹中胀满疼痛,易怒等症,甚至引发痔疮,***裂。艾灸穴位中脘穴:位于上腹部,前正***上,当脐中上4寸,艾灸该穴位有健脾益胃之功效,主治气机郁滞所致大便不畅,欲解不得,少腹作胀,嗳气频作等症。大肠俞穴:在腰部,两腰骨高点连线与脊柱交点向两侧旁开两指,即第四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艾灸该穴位有调理肠胃,排毒的作用,有助于排出体内毒素,防止便秘,保持肠道卫生。艾灸方法艾条温和灸:点燃艾条一端,将艾条垂直悬起于所选穴位的皮肤上,离皮肤3-4厘米,以感觉温热有轻微灼痛感维度,如果觉的太热可以回旋移动,使温热连续刺激,每穴灸5-10分钟。艾炷隔姜灸:取新鲜老姜,切成0.2-0.5厘米的薄片,穿数孔,施灸时将姜片放在所选穴位的皮肤上,取大型或中型艾炷置于姜片上,点燃艾炷施灸,待感到局部有灼痛感时,微微提起姜片,或更换艾炷再灸,每穴2-5壮。

实用常见病艾灸疗法

陈玉静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第一种,用艾灸治疗呼吸系统疾病,若受风寒出现感冒的症状,建议选择患者的风池穴、百会穴、大椎穴等;出现咳嗽咳痰的症状,建议选择天突穴、足三里穴等,每天艾灸一次,每次控制在20到30分钟左右。第二种,治疗消化系统疾病,若出现消化不良、腹痛、腹泻等,建议选择关元穴、气海穴、天枢穴等艾灸能有效地缓解。

颈椎病艾灸做哪些部分

刘业帅 主管技师 ***市人民医院可以灸 肺俞穴 、 大椎穴 , 风池穴 、 肩井穴 等。1、风寒性颈椎病。对于风寒性颈椎病的患者,在进行艾灸的时候一般需要选择 肺俞穴 以及 大椎穴 ,同时还需要配合 风池穴 和 肩井穴 进行针灸治疗。2、风寒阻络型。如果颈椎病属于背部紧绷感的风寒阻络型,在进行艾灸时需要选择 天宗穴 以及 外关穴 ,通过不断的热灸,能够对这些穴位进行刺激,从而帮助颈椎的压力减轻,长时间的进行温灸,方可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颈椎病是由于长时间低头或者是长期保持不良的姿势,以及经常受到风寒刺激所引起的椎间盘突出,如果比较严重,会对脑部的血管以及上肢的神经造成压迫,从而诱发脑供血不足或者是上肢麻木等,所以需要及时到正规的医院去做详细的检查,然后根据不同的类型进行针对性治疗,治疗期间要注意身体的保暖,避免风邪侵入人体,从而引起气滞血瘀,导致疾病加重。

艾灸方法

汪青春 副主任医师 南方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医院艾灸的注意事项1艾灸疗法禁忌及意外处理1艾灸的特点、禁忌及注意事项6艾灸养生保健的原理及禁忌说明7尝试艾灸后的各种反应7哪些疾病不能用艾灸8艾灸补益的基本方法及手法9艾灸疗法之灸法的补法/泻法10艾灸疗法常用穴位15九种实用的艾灸养生方法17艾灸的注意事项施灸过程中如感觉太热,可适当将艾条抬高散热;施灸后局部皮肤出现微红灼热,属正常现象。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凡属实热症,阴虚发热者不宜用艾灸,颜面部、大血管处、孕妇腹部及腰骶部亦不宜施灸。中医提倡冬病夏治,虽然艾灸一年四季都适用,但在三伏天做效果最好。艾灸的注意事项1、施灸后当天需避风寒,保持情绪平稳,饮食素淡为宜,切忌生冷厚味。2、大饥大饱、劳累醉酒、情绪不宁时不宜施灸。3、施灸后不要立即用冷水洗手或洗澡。4、施灸后,要喝比平常量多的温开水(不能喝冰水),以帮助排出体内的毒素。5、施灸后,会发热、口渴、上火、皮肤瘙痒,有的还会起红疹、水疱,有疲倦、便秘、尿黄、出汗、牙痛、耳鸣、***不规则流血、全身不适等现象,一般不要惊慌。这个时候,可以艾灸足三里穴引火下行,还可以多喝水,必要时停灸或隔天施灸,很快这些症状就会消失。若症状持续,可至医院专科处理。艾灸疗法禁忌及意外处理灸法虽然简便易行,但若不掌握其适应症及其操作方法,有时也会发生意外,故此施灸之前应适当地了解一些灸法的注意事项。一、灸法注意事项灸疗虽然法简方便,但在临床应用时,尚须注意以下各点,以保证其安全有效。1.施灸前根据患者的体质和病情,选用合适的灸疗之法,并取得患者的合作。2、施灸前根据病情,选准穴位,令患者充分暴露施灸的部位,并采取舒适的、且能长时间维持的体位。3.腰背、腹部施灸,壮数可多:胸部四肢施灸壮数宜少;头颈部更少。青壮年施灸壮数可多,时间宜长;老人、小儿施灸壮数应少,时间宜短,孕妇的腹部和腰骶部不宜施灸。4.颜面部,心区,大血管部和肌腱处不可用瘢痕灸,禁灸或慎灸穴位应慎用。5.对于昏迷、局部知觉迟钝或知觉消失的患者,注意勿灸过量,避免过分灼伤,引起不良后果。尤其对老人、小儿患者更应如此。6.施艾灸时,要注意防止艾火脱落灼伤患者或烧坏患者衣服和诊室被褥等物。7.非化脓灸时,灸灼过度如局部出现水泡,如水泡不大,可用龙胆紫药水擦涂,并嘱患者不要抓破,一般数日后即可吸收自愈。如水泡过大,宜用消毒针具,引出水泡内液,外用消毒敷料保护,也可在数日内痊愈。8.凡化脓灸后在化脓期或灸后起泡破溃期,均应忌酒、鱼腥及刺激性食物,因为这些食物能助湿化热、生痰助风,并可刺激皮肤不良反应,从而使创面不易收敛或愈合。9.艾炷或艾条灸治疗结束后,必须将燃着的艾绒熄灭,以防复燃事故发生。二、灸法禁忌灸法适应范围广泛,但和其他的穴位刺激疗法一样也有其禁忌。大致包括以下几方面。1.禁灸部位古代文献中有不少关于禁灸穴位的记载,但各种书籍之间互有出入,颇不一致。如《针灸甲乙经》仅载禁灸穴24个穴位,《针灸集成》则达49个之多。从临床实践看,其中多数穴位没有禁灸的必要。而部分在头面部或重要脏器、大血管附近的穴位,则应尽量避免施灸或选择适宜的灸疗,特别不宜用艾炷直接灸。另外,孕妇少腹部亦禁灸。2.禁忌病证凡高热、大量***、中风闭证及肝阳头痛等症,一般不适宜用灸疗,但并非绝对。.其他禁忌对于过饱、过劳、过饥、醉酒、大渴、大惊、大恐、大怒者,慎用灸疗。另外,近年来还发现少数患者对艾叶发生过敏,此类患者可采用非艾灸疗或其他穴位刺激法。三、灸法意外灸法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非药物疗法,而且较之针刺疗法也更为安全。我国晋唐时期曾一度风行灸疗,当时的一些著名医家都极力推崇灸法,有的甚至抑针扬灸。实际上,灸法如应用不当,亦可发生意外事故。早在我国晋代就有这方面的记载:“渊液……不可灸,灸之不幸,生肿蚀、马刀伤内,溃者***”。(《针灸甲乙经·卷三》)这是由于古代缺乏消毒概念和条件,加上缺少有效的抗炎措施,容易发生感染和招致严重后果。晕灸,在古人的临床实践中十分多见,所以在清代医家吴亦鼎所著的《神灸经纶》中已提到晕灸的救治之法:“或著火有眩晕者,神气虚也,乃以冷物压灸处,其晕自苏,再停良久,以稀粥或姜汤与之,以壮其神”。现代,灸法意外较为常见的除晕灸、感染外,尚有过敏、中毒等。(一)晕灸晕灸是不多见的一种针灸不良反应。多为轻症,但也有症候较严重者。应引起注意。其临床表现,预防及处理之法大致与晕针类似。关于晕灸的机理,曾有人将其与休克混为一谈。其实,晕灸与晕针一样都是一种血管抑制性晕厥。它是由于强烈的刺灸等刺激,通过迷走神经反射,引起血管床(尤其是周围肌肉的)扩张,外周血管阻力降低,回心血量减少,因而心脏的输出量减低,血压下降,导致暂时性、广泛性的脑血流量减少,而发为晕厥。1.原因关于晕灸的原因,《标幽赋》曾云:“空心恐怯,直立侧而多晕”。其常见者有下列几种。(1)体质原因为最主要的诱因之一。体质虚弱,精神过于紧张、饥饿、疲劳,特别是过敏体质,血管神经机能不稳定者。不少无明显原因的晕灸者,往往可从体质中找到原因。(2)刺激原因穴位刺激过强,可致晕灸。所谓过强,因各人情况不一,很难度量比较。在刺激的种类上,以艾灸多见。(3)体位原因一般来说,正坐位或直立施灸时易发生晕灸。(4)环境原因:环境和气候因素也可促使晕灸,如气压低之闷热季节,诊室中空气混浊,声浪喧杂等。2.临床表现一般分为以下三期。先兆期:头部各种不适感,上腹部或全身不适,眼花,耳鸣,心悸,面色苍白,出冷汗,打呵欠等。有些患者可无先兆期。发作期:轻者头晕胸闷。恶心欲呕,肢体发软凉,摇晃不稳,或伴瞬间意识丧失。重者突然意识丧失,昏扑在地,唇甲青紫,大汗淋漓,面色灰白,双眼上翻,二便失禁。少数可伴惊厥发作。后期:经及时处理恢复后,患者可有显著疲乏,面色苍白,嗜睡及汗出。轻症则仅有轻度不适。晕灸大多发生于针灸过程中,但也有少数患者在取针后数分钟乃至更长时间始出现症状,被称为延迟晕灸,应特别注意。3.预防方法早在《黄帝内经》中,曾用不少篇幅提及晕针的预防:“无刺大醉,令人气乱;无刺大怒,令有气逆;无刺大劳人,无刺新饱人,无刺大饥人,无刺大渴人,无刺大惊人”(《素问·刺禁论》)。其实同样适于晕灸。现代主要从心理和生理上进行预防。(1)心理预防主要针对有猜疑、恐惧心理者,或针灸时哭笑、惊叫、战抖、躲避、肌肉痉挛。伴有瞳孔、血压、呼吸、心跳、皮温、面色、出汗等植物神经系统和内分泌功能改变者。均可作预先心理预防,以避免出现晕针等不良反应。共分三法:语言诱导:施灸前,先耐心给患者讲解针灸的具体方法,说明可能出现的针灸的感觉、程度和传导途径,以取得患者的信任和配合。松弛训练:对好静、压抑、注意力易于集中、性格内向的患者,令其凝视某物体,待其完全进入自我冥想(入静)状态后,始行灸刺。转移注意力:对急躁、好动、注意力涣散、性格外向的患者,可令患者作一些简单的快速心算,或向其提出一些小问题,利用其视、听觉功能和思维活动等,转移其注意力,促进局部组织放松。(2)生理预防饥饿患者,灸前宜适当进食;过度疲劳者,应令其休息至体力基本恢复。特别对有晕针或晕灸史者,最好采取侧卧位,简化穴位,减轻刺激量。在施灸过程中,一旦患者有先兆晕灸症状,应立即处理。灸疗结束后,最好能嘱患者在诊室休息5~10min后始可离开,以防延迟晕灸。4.处理方法(1)轻度晕灸应迅速停止施灸,将患者扶至空气流通处。抬高双腿,头部放低(不用枕头),静卧片刻,即可。如患者仍感不适,给予温热开水或热茶饮服。(2)重度晕灸即停灸后平卧,如情况紧急,可令其直接卧于地板上。据我们多年体会,此类患者在百会穴艾灸有较好的效果。方法是用市售药艾条,点燃后在百会上作雀啄式温灸,不宜离头皮太近,以免烫伤,直至知觉恢复,症状消退。如必要时,配合施行人工呼吸,注射强心剂及针刺水沟、涌泉等。5.病案举例谭××,男,14岁,学生,1989年4月8日来诊。患者于1日前因饮食不洁而致腹泻,每日约7、8次,泻下脓血便,里急后重,***门灼热,舌红苔黄,脉滑数。给予艾条用固定式熏灸器灸关元。熏灸至60min时,患者感心慌头昏,恶心欲吐,脉搏加快,面色苍白,大汗出。当即停灸,针刺双内关穴,5min后心慌减轻,留针20min,症状消失。(二)灸疗过敏近年来,陆续有报道,采用艾灸、穴位注射等法,可以诱使机体出现程度不等的过敏反应。虽然预后一般良好,但有时也可出现较重的证候,值得注意。最近亦有单纯毫针刺引起过敏性反应的报道。下面重点介绍引起艾灸过敏的原因、临床表现及预防处理之法。1.原因常见的有以下二种。(1)体质原因导致过敏反应的主要原因是患者本身具有过敏体质,多有哮喘,***史或对多种药物,花粉过敏史。(2)药物原因一般指艾灸致敏:可能因为艾叶中含有某些致敏物质,有人曾将温灸盒盖的***取下,敷于曾因艾灸导致急性***的患者的前臂内侧,结果10小时后,被敷处发痒难受,并出现过敏性皮疹,证实可引起过敏。2.临床表现以过敏性皮疹最为常见,表现为:局限性(穴位周围区域)的红色小疹,或全身性的风团样丘疹,往往浑身发热,瘙痒难忍,重者可伴有胸闷,呼吸困难,甚至面色苍白,大汗淋漓,脉象细微。过敏反应出现的时间:穴位注射常发生于即刻或不久,艾灸则须一至数小时,文献报道最长者达10小时。有因艾灸引起过敏者,以后往往可以在艾灸治疗时反覆出现。3.预防方法(1)询问病史针灸前,应仔细询问病史,了解有无过敏史,特别对艾灸有无过敏史。如原有穴位注射过敏者,亦应慎用艾灸疗法。(2)慎察先兆艾灸或穴位注射过程中,如出现过敏反应先兆时,应立即停止艾灸疗法或注射。4.处理方法有局部或全身过敏性皮疹者,一般于停止艾灸后几天内自然消退。在此期间宜应用抗组织胺,维生素C等药物,多饮水。如兼发烧,奇痒,口干,烦燥不安等症状时,可适当应用皮质类激素,如强的松,每日服20~30毫g。中药凉血消风方剂也有效果。当表现为面色苍白,大汗淋漓,脉象细微时,除肌肉注射抗组织胺药物外,可肌注或静

常见病的中医针灸推拿治疗

庞立波 副主任医师 日照市中医医院针灸推拿科开展的针灸、推拿、中医药、理疗等传统疗法,治疗一下常见病有特殊的效果。1、颈椎病引起的颈痛、板硬、活动不利,上肢痛麻,头痛、头晕、恶心、心慌,四肢无力等,可选择推拿整脊、针灸、牵引、中药熏蒸、磁振热、中频、针刀及药物治疗。2、中风、外伤引起的偏瘫、语言不清,肢体功能障碍,通过针灸、推拿、康复锻炼,可明显恢复。3、肩周炎导致的肩关节疼痛、活动受限,需要推拿、针灸、针刀、中药熏蒸、磁振热、中频、三氧注射治疗。4、腰间盘突出症引起的腰部疼痛,活动受限,下肢痛麻等,多数可通过推拿整脊、针灸、牵引、中药熏蒸、磁振热、中频、针刀及药物注射治疗而康复。病情重者可采用胶原酶溶核、三氧消融等微创治疗痊愈。极少数严重者需手术治疗。5、落枕引起的颈部疼痛、活动困难;急性腰扭伤导致的腰部剧痛、活动困难,特定穴针灸、整脊、理疗有立竿见影的疗效。6、骨性膝关节炎表现的关节肿痛,行走困难,需要针灸、针刀、中药熏蒸、磁振热、中频、超短波、三氧注射或玻璃酸钠治疗。7、腰背肌纤维炎引起的腰背板滞疼痛,推拿、针灸、中药熏蒸、磁振热、中频、刮痧拔罐等都有明显疗效。8、强直性脊柱炎导致的脊柱疼痛、僵硬、畸形、活动困难,通过推拿、针灸、中药督灸、针刀松解,配合中西药物治疗,能有效缓解病情、控制发展。9、面瘫导致的口角歪斜,采用中药贴敷、针灸、推拿、微波、穴位注射等综合治疗,均可治愈。比单纯西药或“秘方”贴敷的效果更显著。10、小儿斜颈(歪脖)、腹泻、积食、消化不良、发热,小儿推拿有特效,还避免了用药的麻烦和副作用。11、慢性肠炎、盆腔炎、附件炎、前列腺炎,艾灸、超短波治疗效果明显。12、过敏性鼻炎、哮喘,中药贴敷、穴位注射有良好的效果。

艾灸治疗鼻炎的方法跟禁忌

王利一 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艾灸禁忌1、凡是外露的部位,如面部,不要直接灸,以免疤痕形成,影响美观。2、妊娠期妇女的腰骶部、下腹部,男女***、***、***丸等都不能施灸。此外,关节部位不能直接灸。另外,大血管处、心脏部位不要灸,眼球属颜面部,也不能灸。3、疲倦过度、过度劳累、酗酒、大汗、情绪不稳定、或妇女经期忌灸。4、一些传染病、高热、昏迷、抽风时,或身体极度衰弱,体形瘦骨嶙峋忌灸。不能自制的人如精神病病人等忌灸。艾灸治疗鼻窦炎的方法,鼻窦炎用药物治疗注意什么?1、抗生素收集病人脓涕可用于细菌药物敏感试验,明确致病菌,选择敏感的抗生素;选择光谱抗生素,如青霉素、头孢菌素等。急性鼻窦炎要用药治疗,至少要持续2-6周,最多不要超过8周。2、鼻用局部肾上腺皮质激素及过敏药出现过敏性病的过敏性鼻窦炎病例,可以选择这类药物,如西替利嗪等,每天只需口服一次,用药时间及剂量都要遵从医嘱;局部使用激素类药物,相对来说比较安全,但必须遵医嘱,每天服用一次。3、促进粘膜排泄的药物本品具有减少脓液、促进鼻粘膜纤毛摆动等作用,帮助清除粘膜系统,恢复正常功能,并加速排脓。就本文介绍的艾灸治疗鼻炎的方法,希望你在生活中能对你有所帮助,这对你控制鼻炎这一疾病有帮助。对于鼻炎这一常见病,我们用艾灸这一简单的方法同样可以治愈它,只是需要我们去了解艾灸是如何做到的。

艾灸疗法治疗白癜风效果怎么样

杨竹生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这种治疗办法对于白癜风疾病的控制会有很好的效果,可以起到辅助治疗的作用,所以说患有白癜风的患者可以采用艾灸进行治疗,但是为了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患者还应该遵医嘱采用科学有效只有患上了白癜风,才能体会到白癜风对患者造成的影响是巨大的,这种疾病的治愈几率比较低,只有在早期的时候及时治疗,才能有更大可能性治愈这种疾病,要是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就会让患者病情变得很严重,还会有可能诱发一些疾病,那么,艾灸疗法治疗白癜风效果怎么样。1,患有白癜风的患者可以采用艾灸疗法进行治疗,艾灸是中医中比较常见的一种治疗方法,这种治疗办法对促进血液循环会有很好的作用,只要患者的血液循环得到改善,就可以帮助患者病情恢复,所以说艾灸对于辅助治疗白癜风这种疾病会有一定效果,患者可以到专业中医那里让医生帮助自己进行艾灸,或者是自己买一些艾灸盒或者艾灸条自行艾灸,但是一定要用正确的方式方法进行治疗,才能保证治疗效果更好,绝对不能私自胡乱艾灸,艾灸的时候需要找准穴位,对于一些初次艾灸不懂穴位的患者来说,一定要找经验丰富的医生帮助自己进行治疗。2,患者在采用艾灸治疗的同时,一定要加上其他正规科学化疗法一起进行治疗,一般情况下患者可以采用中草药进行治疗,这样内外结合治疗效果会更好,或者采用西医的脱色疗法,物理疗法或者手术疗法进行治疗,也可以取得很不错的治疗作用,患者一定要根据自己的病情情况进行治疗。最后,白癜风病人的病情类型不同,诱发因素不同,所以需要采用的治疗方案也会有一些不同,一定要根据自己病情情况让医生制定适合自己的方案进行治疗,这样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不会让患者病情扩散和加重,患者一定要积极配合医生治疗。

返回
首页
在线
客服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