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各位分享艾灸哪些部位祛除湿气的知识,其中也会对艾灸哪些部位祛除湿气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
- 1、艾灸去湿气灸哪个部位
- 2、祛湿气艾灸哪个部位最好
- 3、祛湿气艾灸穴位
- 4、艾灸去体内湿气灸哪个穴位
- 5、艾灸灸哪个位置除湿气 艾灸这五个穴位可轻松祛湿气
- 6、祛湿艾灸穴位有哪些
- 7、艾灸什么穴位祛湿
- 8、艾灸8个穴位去湿气
艾灸去湿气灸哪个部位
丁宇 副主任医师 ***人民***总医院1、中脘穴:中脘穴是脾的募穴,水湿代谢主要由脾所管,脾虚会引起湿气停滞,导致人体出现痰湿的现象。所以应先补脾气,中脘穴是补脾气的要穴,所以可以先灸中脘穴;2、背腧穴:背腧***的脾俞必须要灸,灸此处祛湿气的效果比较理想;3、命门、肾俞穴:因为脾气不足为肾气不足所影响,肾虚,尤其是肾阳虚,会导致脾阳气不足。所以灸脾俞的同时,通常都要灸肾俞和命门,以补充肾的阳气;4、足三里:可以治疗脾胃,尤其补充脾胃之气的重要穴位;5、丰隆穴:丰隆穴属于化痰湿的要穴;6、阴陵泉穴:可治疗湿气,尤其对于水肿具有良好的疗效;7、三阴交穴:因为三阴交穴是三条阴经的交汇,对脾、肾、肝都有良好的治疗效果,所以对下肢的水肿也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祛湿气艾灸哪个部位最好
张章 副主任医师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通常祛湿气会选择腹部和腰背部的穴位进行艾灸,中医学中湿气称为湿或湿邪。大多数情况下是因为脾胃的运化功能失调、脾胃不和,水液、痰就聚集于身体中化为湿。湿溢于肌表,让患者觉得身体上有湿疹,手指尖、脚尖有水疱,上述症状都是湿邪溢于肌表所发出的湿气。艾灸腹部可以调和脾胃、健脾和胃,可以艾灸腹部的上脘、中脘、下脘、气海、关元、天枢、大横这一类穴位,同时还可以艾灸腰背部如脾俞、胃俞、肾俞等背俞穴,起到健脾和胃、温阳助气的作用。有时还可以艾灸腿上的足三里、上巨虚等穴,共同起到健脾和胃的作用。因此祛湿气、祛湿艾灸的穴位是以腹部为主,必要时配合腰背部和下肢的穴位。
祛湿气艾灸穴位
孟迎春 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1、任脉上的穴位:祛湿气***灸,可以选择肚脐,如肚脐叫神阙穴,下脘、中脘、上脘,这都属于任脉上的穴位,可以选择这些穴位进行艾灸,因为其比较接近胃肠,能促进整个胃肠蠕动。通常而言,脾胃所在的位置,因为脾为主运化水湿,脾强健,脾功能好后,会增加排湿、除湿;2、脾经上的穴位:也可以直接在脾经上选穴,如脾经三阴交、阴陵泉等,尤其对于艾灸,可以在穴位局部进行艾灸;3、足三里、气海、关元:艾灸还可以选择灸足三里、气海、关元,对全身都有补气、养生、保健作用,也可以达到祛湿、除湿目的;4、后背膀胱经穴位:艾灸还可以选择在后背膀胱经上,如脾舒、胃舒、三焦舒,这些部位也都可以进行艾灸。通过调整脏腑的功能,达到祛湿、除湿的目的。
艾灸去体内湿气灸哪个穴位
陈玉静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1首先一个就是足三里穴进行艾灸,祛湿的效果非常好,足三里穴是位于外膝的下三寸,以及胫骨外侧一横指左右的位置,平时艾灸十分钟左右就可以了,不过需坚持一段时间,很快可以看到祛湿的效果。2再有就是身体的丰隆穴也是不错的选择,丰隆穴位于小腿外侧的中点,肌肉较为鼓起的位置,针对这个穴位进行艾灸的话,祛湿的效果也是特别好的。每天艾灸十五分钟可以有效健脾祛湿。3还有就是灸解溪穴祛湿,解溪穴位于脚背,以及踝关节活动的凹点,这个穴位是全身祛痰祛湿的穴位,对于解除下肢的水肿有较好的效果。每日对解溪穴艾灸十五分钟,坚持一段时间,能够很好祛湿。最后我们要说的是湿热是生活中,因不科学的生活的习惯所导致的一种常见疾病,它总会潜伏在生活中,给人们的健康带来隐患,所以必须要及时的调理。
艾灸灸哪个位置除湿气 艾灸这五个穴位可轻松祛湿气
陈玉静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1、艾灸中脘穴:我们的六脏六腑各自有一个募穴,募穴可调理和治疗关联脏腑的病证,中脘穴是胃的募穴,脾胃密切相连,在中脘穴上艾灸可以健脾祛湿、温中散寒。这个穴位在上腹部正中心线上,肚脐上方4英寸食物位置。2、艾灸丰隆穴:在这个穴位是进行艾灸,可以补脾健胃,使体内的水分、痰液可以正常排泄,有效除湿、祛痰。这个穴位在我们小腿的前外侧,外侧踝尖上8英寸的位置。3、艾灸阴陵泉穴:这个穴位是***经气注入的位置,艾灸这里有健脾祛湿、清热利尿、通利三焦的功效,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除***位,这个穴位在小腿内侧,内侧脚踝下方的凹陷处。4、艾灸足三里:足三里这个穴位的功效作用非常多,艾灸这里有舒筋活络、祛湿健脾的作用。这个穴位在外膝下,胫骨缘旁边一横指的位置。5、艾灸肩髎穴:艾灸这个穴位可以让肩部的血液循环加快,祛除体内湿气,对减肥也有一定作用。这个穴位在肩后方,我们伸直肩关节,肩峰后凹陷的部位就是肩髎穴。艾灸这些穴位如果使用艾条,一般都是灸10-15分钟,如果使用艾灸盒艾灸,时间可以延长到30分钟,艾灸完之后要注意保暖,不要让寒气再次侵入身体,通过以上的详细介绍,我们可以知道,艾灸这些穴位有很好的祛湿化痰作用,湿气重的人可以经常艾灸这些穴位,同时在日常生活中必须做好身体的保健工作,密切注意天气的变化,潮湿的天气不要出门,避免湿气进入我们的身体。
祛湿艾灸穴位有哪些
夏昆鹏 副主任医师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第一:关元穴这个穴道的位置在我们的肚脐下面大约三寸的位置,是一种具有很好养生以及强健身体功效的穴位。长期对这个穴位进行艾灸,能够有效的调理气血,并且对于补肾固精也具有很好的效果。一般情况下,如果是使用艾灸条进行,时间应该控制在10~15分钟左右;如果是用火罐进行艾灸,那么时间可以稍微的进行延长,控制在20~30分钟左右。第二:中脘穴这个穴道的位置在腹部的正***,也就是肚脐上面大约四寸左右的位置。一般情况下,如果是食用艾条进行,时间应该控制在10~15分钟;用艾罐则是需要20~30分钟。在这个穴位进行艾灸,能够有效的缓解胃部所出现的各种疾病以及症状,例如腹泻、拉肚子以及胃溃疡等等。第三:丰隆穴在这个穴道的位置在小腿前外侧,也就是在外脚踝肩部上面大约八寸的位置。这是一个非常好的祛湿的穴位,每天食用艾灸条进行艾灸大约十五分钟左右,能够有效的起到健脾化湿的作用,对于身体具有很好的保健作用。第四:解溪穴这个穴道的位置在祖辈和消退交界的位置中,横纹中间的凹陷位置就是解溪穴了。这个穴道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全身祛痰祛湿的穴位,进行艾灸之后能够有效的解决下半身水肿的问题,最好能够每天进行艾灸十五分钟左右。第五:足三里穴这个位置在外膝盖下面三寸,也就是在胫骨外侧一横指左右。将艾条使用10~15分钟;艾罐则是进行艾灸20~30分钟左右,能够获得很好的效果。第六:合谷穴中医方面认为,这个穴位是大肠经的一个总开关,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脸部的皮肤出现了***,那么可以在合谷穴进行艾灸,能够起到非常好的缓解作用。合谷穴具有很好的升清降浊以及疏通气血的作用。但是,如果是一些体质比较差或者是怀有身孕的女性,那么在进行这个穴位艾灸的时候一定要特别注意,最好能够禁止使用。这个穴道的取穴方法主要就是将一只手的拇指第一个关节横纹对着另一只手的虎口,然后屈曲按下,指尖的位置就是合谷穴了。十天为一个疗程,每天进行大约10~15分钟左右,直到穴道微微发红就可以停止了,每天进行一次。第七:曲池穴这个穴道的位置在屈起肘部的时候出现横纹的外侧段,是大肠经的合穴,也就是说血脉之气从四肢对位置汇集到这里。对这个穴位进行艾灸,能够很好的起到调理气血以及去除风湿的作用,如果身体容易出现烦闷以及手麻的情况,对这个穴位艾灸能够很好的改善血液循环,改善不适应的情况。第八:隐白穴这个穴道在脚上大脚趾末节的内侧,距离脚趾甲的距离大约是0.1寸左右。隐白穴是脾的重要穴道之一,和身体之中的小虎功能密不可分。则个时候可以在隐白穴中进行艾灸,用艾条大约5~20分钟左右就可以了,能够起到很好的祛痰祛湿的作用。艾灸虽然能很好的改善身体,但是我们一定要掌握好穴位和科学的手法,上面就是对祛湿艾灸穴位有哪些的介绍,通过了解之后我们知道上面的穴位能很好的帮助我们去除体内的湿气,另外平时饮食上一定要注意营养的均衡。
艾灸什么穴位祛湿
艾灸什么穴位祛湿1、艾灸丰隆穴祛湿丰隆穴位于小腿外侧的中点,肌肉较为鼓起的位置,针对这个穴位祛湿,效果较佳。每日艾灸15分钟可以有效健脾祛湿。2、艾灸足三里祛湿足三里穴位于外膝下3寸、胫骨外侧一横指处的位置,艾灸10-15分钟,坚持一段时间,就可以看到祛湿的效果。3、艾灸关元穴祛湿关元穴位于脐下3寸的位置,属于养生保健的穴位。长期对关元穴施灸或者艾灸有助于调理气血、补肾固精。每日可以艾灸10-15分钟,能够帮助祛湿。4、艾灸解溪穴祛湿解溪穴在足背和小腿交界的位置中,横纹中间的凹陷位置就是解溪穴了。这个穴道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全身祛痰祛湿的穴位,进行艾灸之后能够有效的解决下半身水肿的问题,最好能够每天进行艾灸十五分钟左右。5、艾灸曲池穴祛湿曲池穴在屈起肘部的时候出现横纹的外侧段,是大肠经的合穴,也就是说血脉之气从四肢对位置汇集到这里。对这个穴位进行艾灸,能够很好的起到调理气血以及去除风湿的作用,如果身体容易出现烦闷以及手麻的情况,对这个穴位艾灸能够很好的改善血液循环,改善不适应的情况。6、艾灸隐白穴祛湿隐白穴在脚上大脚趾末节的内侧,距离脚趾甲的距离大约是0.1寸左右。隐白穴是脾的重要穴道之一,和身体之中的小虎功能密不可分。则个时候可以在隐白穴中进行艾灸,用艾条大约5~20分钟左右就可以了,能够起到很好的祛痰祛湿的作用。(责编:杨绮琴)
艾灸8个穴位去湿气
赵天豫 副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合谷穴、解溪穴、曲池穴、足三里、脾俞穴、胃俞穴、关元穴等八个穴位,都是艾灸去湿气的八个穴位。这种八大伪善除了能调理气血、排湿外,还有很好的保健作用。除艾灸外,病人还可以通过饮食、生活习惯等方式来清除体内的湿气。1、合谷穴合谷穴位于手的背侧1、2掌骨之间,桡侧第二掌骨桡侧的中点下缘。升清降浊、宣通气血等功效可用于艾灸和股穴位。女性痛经除了能排湿外,还可以通过揉合谷穴来改善。2、解溪穴解溪穴在足背和小腿交界的横纹中央凹陷中,当拇长伸肌腱和趾长伸肌腱之间,适当进行艾灸可以起到祛除全身痰湿之气的作用,对下肢水肿症状也有很好的缓解作用。每日可分别在双脚脚腕部位艾灸解溪15分钟,这样能起到很好的排湿效果。3、小曲穴艾灸穴位可起到调理气血、祛除风湿等作用,它是手阳明大肠经的合穴,适当的艾灸可起到调理气血、祛除风湿等作用,对气血瘀积、手麻、胸中烦满等症状也有调节作用。除上述三个穴位外,可选用艾灸以上穴位,如足三里、脾俞穴、胃俞穴、关元穴、中脘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