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各位分享艾灸条的正确使用方法的知识,其中也会对艾灸条的正确使用方法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
- 1、艾灸条的用法
- 2、艾条的正确的用法
- 3、艾条的作用 正确的艾条使用方法
- 4、艾灸条怎么用
- 5、艾灸条的正确使用方法详解,艾灸条的种类与鉴别方法,艾灸的...
- 6、艾条怎么用 教你如何正确使用艾条
- 7、艾灸补益的基本方法及手法,艾灸贴的正确使用方法,艾灸条的...
- 8、艾灸条的使用方法是怎样的
艾灸条的用法
张章 副主任医师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一般是用手持点燃对准穴位进行艾灸。艾灸条用起来叫艾条灸,是用棉纸或桑叶纸把艾绒卷卷成条状,所以叫艾条。艾条点燃后可以针对某个穴位进行艾灸,另外还可以用温灸器或灸盒艾灸,即将点燃的艾条放入灸盒当中。使用灸盒进行艾灸可能包含一组穴位,灸盒放于腹部,可能会将气海穴、关元穴、神阙穴、天枢穴这一组穴位都灸到。艾灸足三里穴、三阴交穴时需手持艾条,针对足三里穴或三阴交穴进行艾灸。针对单个穴位时要严格控制距离和温度,一般火头距离皮肤约为3-5cm,温度以微微有热为宜。同时艾灸的时间不可过长,一个穴位艾灸的时间约为30min,但不建议超过30min,以防止烫伤。
艾条的正确的用法
陈玉静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1.温和灸:施灸者一手持点燃的艾条,对准施灸部位,在距皮肤3厘米左右的高度进行固定熏灸,使施灸部位温热而不灼痛,一般每处需灸5分钟左右。温和灸时,在距离上要由远渐近,以患者自觉能够承受为度。对小儿施行温和灸时,则应以小儿不会因疼痛而哭叫为度。需要注意的是,对于神志不清、局部知觉减退者及小儿施灸时,施灸者可将另一只手的两手指放于施灸部位的两侧,感受皮肤的受热程度,以便调节施灸的距离。2.雀啄灸:施灸者手持点燃的艾条,在施灸穴位皮肤的上方约3厘米处,如鸟雀啄食一样做一上一下的活动熏灸,而不固定于一定的高度,一般每处熏灸3~5分钟。应注意,上下移动艾条时,应避免使艾条触及皮肤,及时掸掉灰烬等。3.回旋灸:施灸者手持燃着的艾条,在施灸部位的上方约3厘米高度,根据病变部位的形状做速度适宜的前后、左右往复移动或反复旋转熏灸,使局部3厘米范围内的皮肤温热而不灼痛。
艾条的作用 正确的艾条使用方法
手持艾灸法。需将艾条的一端点燃,在需要施灸部位上方大约3厘米的地方进行艾灸。第二种插入法。把艾条充分燃烧之后,插入温灸盒上盖的铜片插孔里面,并且固定好。合上盖子,直接把温灸盒敷于患处进行艾灸。第三种插艾段法。将小段的艾条点燃插到固定艾段的丝上,合上温灸盒的上盖和黑色控温盖。可以通过转黑色控温盖,调节温灸盒的表面温度。最后卸掉底座的塑料隔热底盒,将随身灸装入绒布套,把温灸盒用松紧带固定在患部。这样的艾灸效果更好。中医上把艾灸分为穴位艾灸,全身艾熏,局部艾熏。在家庭里面我们可以自己买艾条来进行艾熏,但是要注意艾条不能离穴位太远,艾条上提时速度要快。根据患者的感觉,调整艾灸的温度。还有就是孕妇不能进行艾灸,身体上有发炎部位也是不能艾灸的哦。如果想要了解更多的艾灸的知识,可以咨询医生。
艾灸条怎么用
张章 副主任医师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用艾条灸火头距离人的皮肤大概一寸,也就是日常说的3-5cm。高度不要过近,过近会让病人觉得疼,也不要过远,过远没有温热的感觉。要以达到有温热感,但是不疼的效果为佳,同时每次的艾灸时间大概在20-30分钟,不宜过长或者过短。艾灸一般分为艾条灸和艾壮灸,艾壮灸指用艾绒搓成一壮一壮的小堆状,点燃起到艾灸的作用。艾条灸就是把艾绒用棉纸包好,包成像雪茄一样的形状来进行艾灸。艾条灸比较常用、比较方便,同时也比较适合大家自己在家中使用。
艾灸条的正确使用方法详解,艾灸条的种类与鉴别方法,艾灸的...
温和灸:点燃艾条,对准施灸部位进行熏灸,病人感到舒适无灼痛感。B、雀啄灸:点燃艾条,对准施灸部位,象鸟雀啄食一样,一起一落,一远一近。C、回旋灸:将点燃的艾条悬于施灸部位上方2-3CM处,左右移动,往返回旋。功能主冶:行气血,逐寒湿。用于风寒湿痹,肌肉麻痹,关节四肢疼痛,脘腹冷痛等症肩周炎,腰肌劳损,腰腿疼痛,椎间盘膨出,胃脘寒痛,咳喘,面瘫,痛经等症。用法2、局部艾熏可以用3~6根艾条,用胶带捆成一排,距离皮肤10~30mm,上下来回艾熏。如痛经,用6根艾条,来回熏小腹至肚脐,一周2次,一次30~40分钟,促进小腹的血液循环。如肩周炎,可用3~5根艾条从颈部风池穴到肩峰穴、肩井穴等穴位灸5分钟左右。在艾熏时,一定要保持室内温度适宜,不能受凉。如腹部受凉、腹泻等,可以用几根艾条熏小腹至肚脐的位置,可以祛寒。如有口臭,舌质暗紫或者舌苔发黑,说明脾胃寒气非常重并伴有经络淤阻,可以用3~5根艾条熏小腹到肚脐周围,每天20分钟,隔天一次,坚持一周,口臭就会消失。用法3、穴位艾灸取艾条一支点燃后,在穴位上方约10~30mm处熏灸或灼灸,一般每穴灸10分钟左右,至皮肤温热发红,而又不致灼痛或烧伤皮肤为宜,施灸的方法分温和灸(将艾卷的一端点燃,对准要灸的穴位或患处,进行熏烧)、回旋灸(艾卷点燃的一端与施灸皮肤虽保持一定的距离,但位置不固定,而是均匀地向左右方向移动或反复旋转地进行灸治)和雀啄灸(艾卷点燃的一端与施灸部位的皮肤并不固定在一定的距离,而是像鸟雀啄食一样,一上一下地移动)。也可以配合各种艾灸器使用,如温灸盒、温灸架等,主要是为了固定艾条、使用方便。二、艾灸条的种类与鉴别方法(一)艾灸条的种类艾灸条有清艾条、陈艾条、药艾条、金艾条以及还有人说的纯艾条等。1、首先清艾条,一般是采用当年的新艾制作的,火力比较暴躁一些,不过目前也有很多人在使用,一般来讲,用陈艾条的居多。2、陈艾条,一般是艾叶陈放几年之后制作的艾条,陈艾条的艾绒比例有很多种,有1235810152035:1这些种类,比例越高的话艾灸效果越好。其中18:1以上的艾条,就被称为金艾条了。3、金艾条通常艾绒比例比较好,不过真正的金艾条,艾绒细腻无杂质,热力比较足,但是燃烧速度快,艾烟多一些,很多人看到金艾条可能不敢用,其实要知道真正的好艾条艾绒纯度高,艾香味淡淡的,颜色金黄或者土黄色的。4、药艾条,所谓药艾条通常是在艾条里面加入药物的,也就是艾叶粉碎之后加工成艾绒,之后在艾绒里面加入药物,然后制作成艾条。药艾条虽然加入药物了,但是艾绒比例比较低一些的,所以一般用药艾条的话,可以定做比例高的药艾条,比例低的药艾条,不建议使用。(二)什么样的艾灸条才是好艾条?1、好的艾条艾绒细腻无杂质,热力比较足,经常艾灸的人用到好艾条明显会觉得热力比较大,不过艾烟多一些。2、好的艾条艾香味是淡淡的,因为好的艾绒加工次数比较多,艾香味比较小,比例越高的艾条,艾香味会越大的。3、好的艾条艾绒像棉花一样,艾条卷好之后可能有轻微伸缩性,也就是大家说的不紧实,比例越低的艾条,卷的艾条越紧实的。4、好的艾条燃烧速度比较快的,并不是越慢越好的。真正的好艾条一般燃烧时间在一个小时左右的。而比例越低燃烧时间越长!三、艾灸的3大功效与作用(一)艾灸的好处:首先,艾灸有温经驱寒的作用,通过燃烧艾条,能够对身体的各个穴位起到刺激,驱赶体内的寒症,起到运行气血的作用,效果十分显著。其次,艾灸能够行气通络,它可以起到调和气血,疏通经络,平衡机能的作用,临床上可用于疮疡疖肿、冻伤、癃闭、不孕症、扭挫伤等作用。再者,艾灸还有养生保健的作用,艾灸上穴可使人胃气盛,阳气足,精血充,从而加强了身体抵抗力,达到防病保健之功。艾灸疗法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如所取穴位不同,灸法不同,刺激程度不同或施灸所用材料不同,因而功效也不同;因此,临床应用时应当视具体病情选择不同的穴位和操作方法。(二)孕妇可以使用艾灸吗艾灸是一种中医养生的疗法,它用艾条熏穴位以达到治病养生的功效,能治疗失眠、身体乏力、记忆力不集中、关节疼痛等症状。但是一般来说,普通孕妇是不适宜***灸的,特别是妊娠初期,艾灸讲究穴位疗法,可致动血,稍有不慎对胎儿反而有害无益。但是,对于宫胞虚寒的孕妇,就可以通过艾灸来散寒安胎,妊娠晚期,孕妇可通过艾灸来纠正胎位不正,但艾灸必须在专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一般的孕妇在怀孕期间是不适宜***灸,那么在产后可以***灸吗?产后艾灸则要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来进行,时间也不宜过长,此外,***灸叶不宜过度,以免对身体造成不适。四、艾灸的9个注意事项1、在艾灸的时候,或艾灸的整个疗程,我们最忌讳喝冷水,吃凉饭,这样做如同给艾灸撤火,不利于疾病的治疗。2、艾灸前最好喝一杯温水,高于体温。艾灸后做好补充一杯热水60度左右,稍稍有点烫嘴的。3、艾灸后如果先马上洗手,希望你用热水,高于体温的,50度左右即可。如果不是风湿类疾病,寒性疾病,产后风疾病,灸后30分钟可以着凉水,但是,原则上不要急于用冷水。4、如果你想怀孕,刚刚灸后就不要马上***,这时的女性体内环境还很热,不利于***的存活。最好灸后24-48小时候再进行,不过也是因人而异。灸后调养口诀:灸后风寒须谨避,七情莫过慎起居,切忌生冷醇厚味,惟食素淡最适宜。5、大悲,大喜,大怒,这样情绪不稳定,艾灸的效果会打折扣。太饥.太饱都不适合艾灸,尤其是患有胃肠疾病的人,更应该注意这些。6、要注重灸料的质量,艾绒的好坏取决治疗效果。一般直接灸的,一定要极好的艾绒,这样不伤经络,不燥,比较柔和,便于点燃。如果是隔姜灸或隔蒜久,那么一定要新姜和鲜蒜,保持新鲜。7、施灸时间,应该是循序渐进的,施灸的穴位也应该是由少至多的,热度也是逐渐适应的。一般施灸早上,下午。没有时间的可以晚上,尤其是失眠的病人临睡前施灸有助于睡眠。8、很多人问,艾灸后是否可以马上洗澡。如果是热水,可以马上洗澡,但是最好等20-30分钟后,这时经络也基本处于灸后的修整状态,灸后的热度也逐渐地挥发和利用,此时在用热水洗澡会感觉很舒服。9、施灸的反应,会出现发热,口渴,上火,皮肤瘙痒,有的会起红疹,疲倦,便秘,尿黄,出汗,牙痛,耳鸣,全身不适等现象,一般不要惊慌,继续艾灸这些症状就会消失。这个时候可以艾灸足三里引火下行,还可以多喝水,必要时停灸或隔天艾灸,很快这样的症状就会消失。
艾条怎么用 教你如何正确使用艾条
陈玉静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一、艾条的基本信息艾条灸简称艾灸,大致可分为穴位艾灸、局部艾熏和全身艾熏。施灸时离皮肤10~30mm,至皮肤温热发红。穴位艾灸取艾条一支点燃后,在穴位上方约10~30mm处熏灸或灼灸,一般每穴灸10分钟左右,至皮肤温热发红,而又不致灼痛或烧伤皮肤为宜,施灸的方法分温和灸(将艾卷的一端点燃,对准要灸的穴位或患处,进行熏烧)、回旋灸(艾卷点燃的一端与施灸皮肤虽保持一定的距离,但位置不固定,而是均匀地向左右方向移动或反复旋转地进行灸治)和雀啄灸(艾卷点燃的一端与施灸部位的皮肤并不固定在一定的距离,而是像鸟雀啄食一样,一上一下地移动)。也可以配合各种艾灸器使用,如温灸盒、温灸架等,主要是为了固定艾条、使用方便。第一次艾灸可能会口干、偶尔便秘、疲劳,但不要担心,多喝水就可缓解。脸部有伤口比如青春痘破损或刚做完手术,都不能艾灸,如发生过饥过饱、酒醉、极度疲劳、传染病、昏迷、抽搐,也都不适合灸。二、艾条的六个好处赶走黑眼圈:中医认为黑眼圈是虚火上炎,肾水不足造成,可用艾条或艾绒,灸水分穴、脾腧穴、三阴交穴、足三里穴、命门穴,肾腧穴,每天灸15~30分钟。紧致眼袋:在中医看来眼袋是脾失健运造成。可灸三阴交穴、关元穴、合谷穴、太阳穴,每天或隔天灸15~30分钟肤色不佳:中医认为肤色苍白不红润,是气血亏虚、气滞血瘀所造成,可灸血海穴、三阴交穴。而肤色暗黄则是肝脏功能不强导致,可用艾条隔姜片灸神阙穴、足三里穴,每天或隔天灸20~30分钟。暗疮:过度食用味肥甘美的食物,而导致脾胃湿热、肺经蕴热,可灸曲池穴、合谷穴、足三里穴、中脘穴、中府穴,每日15~30分钟。面部浮肿:面部浮肿是三焦不通造成的,可灸心腧穴、足三里穴、涌泉穴,每日15~30分钟。黄褐斑:和肝肾亏虚,脾胃损伤有关,可艾灸百会穴、阳白穴、下关穴、足三里穴,每日15~30分钟。三、艾条的三种用法艾条的用法很简单,建议三种用法:1、手拿着艾条,对准穴位直接熏灸。这个最简单有效,灵活机动。就是可能手累些,不超过一个小时可以使用这个用法。2、用盒子装艾条熏灸。这个方法就是需要一个艾灸盒工具,然后把艾条切成4段作用,放入盒子点燃。冬天蒙上一层透气的布。这种艾条用法省事些,时间可以久些。只是面积比较大,效果应该比起手拿单点艾灸差些。3、用夹子夹住熏灸穴位。这个其实就是手拿着艾灸的延伸版,用夹子替代手,手拿着夹子。这样灸到最后不会烫手,也不会浪费艾条。可以是家里常用的夹子,也可以是专业用的艾灸夹。这个看你需要了。4、熏艾条最重要的还是选艾条,长生鹤艾条大家可以尝试,我们的艾条主要是穿透力强,2厘米粗,艾灸起来爽,火力更猛些,3年蕲艾条不虚标年份,市面上没几根5年艾条,都是商家的噱头罢了,长生鹤只脚踏实地,一切以用户着想,其他都是浮云。四、艾条的四个搭配方式艾条:把艾绒卷成柱状就是艾条,分为无烟艾条和有烟艾条,有烟艾条比无烟艾条功效更强大,效果也更好。艾条效力比艾灸盒、艾灸罐强大,不过通常需要自己用手悬空灸,很考验臂力,并且很多背部穴位无法触及,一不小心也非常容易掉灰烫伤。选择艾条最好要选择5年以上的,年代越久效力越强。艾灸棒:又称温筒灸或温灸棒,是用金属等材质制成的一种圆筒灸具,有大小不同尺寸,小号的可以直接在脸部施灸。施灸时,将艾绒或艾条装入艾灸棒的小筒内,点燃后置于穴位上,可直接和皮肤接触,不容易烫伤。不过效力就比直接点艾条略弱。艾灸盒:艾灸盒可以盛放艾条,点燃后放在身体相应部位,体积小,携带方便。按种类分为单孔、双孔、三孔、六孔艾灸盒;也可按施灸部位分为腰部、腿部、背部、腹部艾灸盒。可先从点燃两个孔开始尝试适合自己的热度,以免烫伤。单孔、双孔艾灸盒适用于手、脚、头部,四孔以上适用于腹部、背部、肩部。艾灸罐:用金属(通常是黄铜)制成的圆形小罐,可以直接把艾柱点燃放入艾灸罐,然后垫上隔离物(毛巾)直接绑在身体上施灸,没有掉灰或送艾条的烦恼,不过比起艾盒,艾灸罐对准穴位精确度稍差,热力也比较弱一些。
艾灸补益的基本方法及手法,艾灸贴的正确使用方法,艾灸条的...
陈玉静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基本方法1.艾条灸艾条灸是以艾绒制成文条(一般叫做清艾条),将艾条的一端点燃后,在穴位上熏灸或灼烫的方法。若用在艾绒中加入性温芳香药物制成的艾条进行熏灸,则叫做"药条灸"(普通的艾条和药艾条中药店均有售)。艾条灸的方法主要是将点燃的艾条悬于所需施灸的穴位上熏灸的方法。艾灸时,点燃的一端距离皮肤约3厘米,一般每穴灸10分钟左右,灸至皮肤温热发红,有温热感,而又不致产生灼痛和烧伤皮肤为宜。2.间接灸间接灸又称隔物灸。其方法是施灸时,艾炷不直接置于皮肤上,而是在皮肤与艾炷之间加上药物,根据所隔药物的不同,又分为多种灸法:中间以生姜衬隔的,叫隔姜灸;中间以蒜作衬隔的叫隔蒜灸;中间以盐作衬隔的叫隔盐灸等等。间接灸火力温和,同时具有艾灸和所加药物的双重作用。其机理主要看其中所添加的垫物的性质而决定补泻,如隔姜灸、附子饼隔物灸可以加强其温阳补益的作用,多用于补虚助阳。鼓饼隔物灸则多用于散泻毒邪,一般认为是泻法。间接灸中我们着重介绍一下隔姜灸,取新鲜的老生姜,切成比***略厚的薄片置于选定的穴位上,上置艾炷,以火柴等从艾炷尖点燃,感到灼痛时,可以将姜片稍稍提起,等灼痛消失后,即刻再放下,再行灸治,反复进行直至局部皮肤潮红为止。生姜性温味辛,具有助阳散寒、温中止呕的作用。二、艾灸贴的正确使用方法随着艾灸的流行,各种各样的产品也逐渐诞生了,最开始是有烟艾条,之后是无烟艾条,现在也诞生了很多艾灸仪器等。不过最近比较流行一些的还是艾灸贴,那么艾灸贴效果好不好?艾灸贴和普通艾灸有区别吗?今天笔者为大家分享一些这方面的经验和知识。什么是艾灸贴:艾灸贴通常是采用远红外自发热技术配合精油,然后直接可以贴在不舒服的部位,贴在皮肤上之后会自发热,使用比较方便的。艾灸贴效果好不好:很多人会问艾灸贴效果好不好,其实艾灸贴效果总体来讲还是很不错的,使用方便并且没有什么艾烟,效果也还不错。艾灸贴适合懒人艾灸,方便快捷,直接贴在不舒服的部位就好了。艾灸贴和普通艾灸有什么区别吗艾灸贴以无烟方便著称,其效果总体来讲还不错,但是相对于传统艾灸来讲,笔者建议能用传统艾灸的话,可以用传统艾灸,效果也许更好一些。不过这个也不好说的,艾灸贴是属于自发热的,配合艾草精油贴在不舒服的部位,然后通过发热,讲艾的药效渗透到穴位里或者经络里面。那里可以选到好的艾灸贴艾灸贴的选择一般不要贪图便宜,通常好的艾灸贴都会配有一些精油的。艾灸贴一般一贴用多久艾灸贴的话一般一贴可以用一天的,基本上也就是一贴六到八个小时左右没问题的。最后也要注意,如果用艾灸贴温度比较高的话,贴着皮肤的面可以隔着一个东西,以防止烫伤哦。三、艾灸条的辨别市场上艾灸条鱼龙混杂,我们应该如何辨别真假艾灸条呢1、外观颜色我们可以从外观颜色来鉴别艾灸条的真假,这个方法比较简单,也很直接。灸条绒粗,麻团状,手感较硬,粗绒能过25目筛网,呈土黄色,有少许艾杆。细绒无杂质,呈亮黄色。假货多为机制地方艾,绒细,碎沫状,点状,切痕明显,手感柔软,无法过筛,全漏,粗绒杂质巨多,新绒呈青绿色,细绒无杂质,呈金黄色,海棉状。2、闻艾香除了看,还可以闻,这个方法不容易出错,灸条的香味是任何其他艾所无法比拟和模仿的,但是只有艾灸老手才能闻得出来哦。新艾浓郁芳香醒脑提神,陈年者淡香悠长,回味无穷。假货多为草味、无味,或者艾味很淡。3、解剖艾灸条眼见为实,多买几种艾灸条拆开看看,比较一下,很容易辩出真假。假艾灸条里面所谓的艾绒,杂质多,并且这些杂质一看就不是艾叶,是粉碎后的树枝或者麦杆。4、燃烧艾灸条每克燃时约5分钟,艾烟白色,烟不呛人,常人均能接受,艾灰常可留4-5厘米不落,基本无断头及掉渣现象,掉渣是艾灸条纯度不够,或者是杂质太多,所掉下来的渣,都是其它材料,悬空在3-6厘米。假货每克燃时约3-4分钟,烟青色,呛人,闻后有咽干流泪等情况,艾灰常可留2-4厘米。掉渣现象严重,悬空通常在2-4厘米。上面的数字均为等量等粗等长艾灸条多次比较之结果(按10克,1.8厘米直径,10厘米长比对出来的结果)5、灸感发生率体质比较下,真艾灸条绒灸时易发生灸感(酸、麻、胀、痛等),假货灸感率低,多为温热作用。四、艾灸条的质量艾灸条什么样的好艾灸条的质量好坏主要决定于上产艾灸条的原料--艾绒。1、首先要选蕲艾蕲艾与野艾艾叶的品种主要有两种,一种为蕲艾,另一种为野艾。蕲艾多产于江北,叶宽而厚,绒毛多,可以制出优质艾绒。李时珍在其著作中曾指出:"艾叶自成化以来,则以蕲州者为胜,用充方物,天下重之,谓之蕲艾。"野艾江南较多,绒质较硬,其艾香亦不如蕲艾,为劣质绒。艾的采集有着严格的时间。每年阴历的五月中旬,是艾叶生长将成熟的时期,其叶新鲜肥厚,叶纤维已形成,此时采集的艾绒富有弹性,绒长而柔韧,是优良的艾绒。2、加工方法要力求天然,精细艾绒的制作方法不一。一般是将采集的艾叶充分晒干后,放人石臼中,反复捣舂压碎,使之细碎如棉絮状,筛去灰尘、粗梗和杂质,就成了淡黄色洁净柔软的纯艾绒。另有一秘制法,是将艾叶与一定比例的上等黄土,用水共同搅拌,搓成艾泥圆球,放于阴凉处自然风干,然后捣碎,用细筛反复过筛数十次,所制之艾"柔烂如棉"即为上等精艾。此外,当年新采的艾与储存的陈艾也有区别,新艾施灸火烈有灼痛感,陈艾施灸火温柔和,灸感明显,疗效好。正如李时珍所指出的:"凡用艾叶,需用陈久者。"所以施灸应选用陈年老艾,这也是历代医家所反复强调的。
艾灸条的使用方法是怎样的
1.隔蒜片灸:取新鲜独头大蒜,切成厚约0.1~0.3cm的蒜片,用针在蒜片中间刺数孔。放于穴区,上置艾炷施灸,每灸3~4壮后换去蒜片,继续灸治。2.隔蒜泥灸:以新鲜大蒜适量,捣如泥膏状,制成厚0.2~0.4cm的圆饼,大小按病灶而定。置于选定之穴区按上法灸之,但中间不必更换。由于艾灸以火熏灸,施灸不注意有可能引起局部皮肤的烫伤,另一方面,施灸的过程中要耗伤一些精血,所以有些部位或有些人是不能施灸的,这些就是施灸的禁忌。古代施灸法,禁忌较多,有些禁忌虽然可以打破,但有些情况确实是应禁忌的。1.凡暴露在外的部位,如颜面,不要直接灸,以防形成瘢痕,影响美观。2.皮薄、肌少、筋肉结聚处,妊娠期妇女的腰骶部、下腹部,男女的***、***、***丸等不要施灸。另外,关节部位不要直接灸。此外,大血管处、心脏部位不要灸,眼球属颜面部,也不要灸。3.极度疲劳,过饥、过饱、酒醉、大汗淋漓、情绪不稳,或妇女经期忌灸。4.某些传染病、高热、昏迷、抽风期间,或身体极度衰竭,形瘦骨立等忌灸。5.无自制能力的人如精神病患者等忌灸。二、艾灸的操作方式是如何的1、艾条灸艾条灸法就是将艾绒卷制而成的圆柱,直径为1.5厘米、长20厘米,有的也加一些药物,称为药艾条。灸治时将艾条一端点燃,对准穴位,并与穴位保持一定的距离,以使用者感觉温热为宜。2、艾炷灸艾炷灸是将艾绒做成的圆锥形的艾炷,直接或间接地放在皮肤上,从上端点燃。如果直接放在皮肤上,艾炷燃尽后才换炷再灸,皮肤局部就会烫伤起疱以产生无菌性化脓,称为化脓灸,又叫瘢痕灸。唐朝名医孙思邈的《千金要方》里说的“若要安,三里常不干”,就是指足三里处的瘢痕灸。间接灸是在艾炷和穴位间衬隔某些药物,如生姜片、蒜片、附子饼、食盐等,不但能防止烫伤皮肤,还能发挥这些衬隔药物的作用,增强灸疗效果。如隔姜灸可治疗虚寒性腹痛、腹泻,隔蒜灸可用于治疗毒虫咬伤等。3、温针灸温针灸是在针刺得气后,留针在适当的深度,将一团艾绒缠绕于针柄或将一小截艾条套置在针柄上,然后点燃艾绒或艾条,直至燃尽,使热力通过针体传入体内,从而同时起到针和灸的作用。三、艾灸注意7方法才有效果纯艾条:纯艾条也不加任何其他药物。取制好的陈艾绒用柔软疏松而又坚韧的桑皮纸或细棉纸卷制成的艾条。陈艾又称熟艾,放置三年的艾叶制成的艾条称三年陈纯艾条,五年的称五年陈纯艾条。古人对艾的选择有相当丰富的经验,《孟子》中有“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的记载。三年之艾就是陈艾。在《本草纲目》记载“凡用艾叶需用陈久者,治令细软,谓之熟艾。若生艾灸火则易伤人肌脉。清艾条:清艾条不加任何其他药物,取当年艾叶制成的艾绒卷制的艾条称清艾条。药艾条:药艾是只在艾条中加得有其他一些药物,起到了一些特殊作用,比如加强温经作用,比如加入活血作用等等,用哪个都可以,关键是要对症、配穴和坚持使用。艾灸过程需专注要专心致志,耐心坚持:施灸时要注意思想集中,不要在施灸时分散注意力,以免艾条移动,不在穴位上,徒伤皮肉,浪费时间。对于养生保健灸,则要长期坚持,偶尔灸是不能收到预期效果的。要注意体位、穴位的准确性:体位一方面要适合艾灸的需要,同时要注意体位舒适、自然,要根据处方找准部位、穴位,以保证艾灸的效果。防火:现代人的衣着不少是化纤、羽绒等质地的,很容易燃着,因此,施灸时一定要注意防止落火,尤其是用艾炷灸时更要小心,以防艾炷翻滚脱落。用艾条灸后,可将艾条点燃的一头塞人直径比艾条略大的瓶内,以利于熄灭。要注意保暖和防暑:因施灸时要暴露部分体表部位,在冬季要保暖,在夏天高温时要防中暑,同时还要注意室内温度的调节和开换气扇,及时换取新鲜空气。注意施灸的时间:有些病证必须注意施灸时间,如失眠症要在临睡前施灸。不要饭前空腹时和在饭后立即施灸。要循序渐进:初次使用灸法要注意掌握好刺激量,先少量、小剂量,如用小艾炷,或灸的时间短一些,壮数少一些。以后再加大剂量。不要一开始就大剂量进行。注意施灸温度的调节:对于皮肤感觉迟钝者或小儿,用示指和中指置于施灸部位两侧,以感知施灸部位的温度,做到既不致烫伤皮肤,又能收到好的效果。四、艾灸疗法治宫寒你要知道第一个是关元穴关元穴在肚脐下三寸艾灸关元穴可增强人体阳气,补虚益损。对阳气不足,身体虚弱怕冷等症状比较有效,具有培元固本、补益下焦的作用。第二个部位神阙穴在肚脐,是人体任脉上的要穴。当人体气血阴阳失调而发生疾病,通过刺激或施药于神阕穴,便有调整阴阳平衡的功能。第三个部位是气海穴该穴位于人体下腹部,直线连结肚脐与耻骨上方,将其分为十等分,从肚脐3/10的位置。灸此穴对月经不调、崩漏、不孕有防治作用。另外也可按揉此穴,操作者可取仰卧位,将双手的手掌叠在一起(右手在上,左手在下)放在小腹上,然后沿着顺时针方向在腹部进行环形按摩,可每次按摩100圈,以小腹有温热感为度。此方具有补肾益气的作用。艾灸每天做个30-40分钟,一般不要超过一小时,时间太长容易感到口干、舌燥,甚至引起便秘。另外,艾灸时间长,局部皮肤也会出疱,中医认为这是产生疗效的标志,但要注意皮肤护理,避免水疱破亏后引发感染。命门穴在第二腰椎与第三腰椎棘突之间,同时还要加上两侧距离背部***3厘米的肾俞穴。艾灸命门穴可强肾固本,治疗女性虚寒性月经不调、习惯性流产等。另外,自己按揉此穴也可起到很好的效果。操作者可取俯卧位,将两手握拳,背在腰后,用拇指突出的关节按住腰眼穴,并稍稍用力进行按揉,可每次按揉50下(使腰眼穴出现酸胀感效果更住)。然后,将两手的掌心紧按在腰部两侧,沿着上下的方向快速、用力地擦动腰部,直到腰部皮肤发热为止。中医认为,“腰为肾之府”,坚持每晚按揉腰眼穴可起到很好的益气固肾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