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各位分享呃逆怎样用针灸治疗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呃逆怎样用针灸治疗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
中医如何治疗呃逆 呃逆中医针灸治疗介绍
1、承浆穴:此穴位适合治疗饮食不节、肝气犯胃、正气亏虚证型的呃逆。患者首先应该取坐位或仰卧位,在局部进行常规消毒,用28号2寸不锈钢毫针对承浆穴进行平刺,如果患者属于实证需要使用提插捻转泻法,虚证的患者用补法进行捻转,虚实夹杂的患者需要用平补平泻法进行捻转。在捻转得气后,可以每过10分钟捻转1次,并留针半小时。每***疗1次,一般连续使用10天为1疗程,轻者1疗程即可好转,严重患者需连续使用2个疗程。2、后溪穴:此穴位适合肝气犯胃、正气亏虚证型的患者。首先患者要微握拳,找到穴位后把虎口朝下,让后溪穴朝上,操作者为患者进行皮肤常规消毒,使用28号3寸不锈钢毫针,在后溪穴直刺并透合谷穴,进行捻转得气后,虚证的患者可以用补法捻转方法操作,如果是实证的患者可用提插捻转泻法治疗,虚实夹杂的患者采用平补平泻法捻转。每隔10分钟捻转1次,留针半小时。每***疗1次,连续治疗10天为1疗程,轻者1疗程好转,症状严重者需2个疗程。3、内关穴:中医认为这个穴位适合饮食不节、肝气犯胃为主的呃逆患者。操作的时候,患者首先需要把手心向上平伸前臂,操作者需要在内关穴直刺,在进行捻转得气后应该每10分钟捻转1次,可在此穴位留针半小时。每日1次。轻度呃逆患者连续使用10天为1疗程,症状严重患者需要连续使用2个疗程。 呃逆的中医针灸治疗方法就为大家介绍到这里了,希望大家看完这些呃逆的中医针灸治疗方法后能够对此病的治疗有所帮助,如果需要通过中医针灸方法治疗的患者,一定要选择经验丰富的医生为自己操作,以保证治疗效果。
呃逆中医针灸治疗
程斌 副主任医师 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呃逆中医针灸治疗通常选用攒竹、天突、内关、公孙等穴位。1、攒竹攒竹位于眉头上1寸,是经外奇穴,针灸时刺激攒竹穴,具有清心安神、通便利尿的作用,可用于治疗头痛、失眠...
呃逆怎么针灸治疗
谢肄聪 主任医师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可以通过在医生的指导下针刺攒竹穴、内关穴等穴位来进行治疗缓解不适症状。攒竹穴位于眉头之间的部位,通过针刺可以排出湿气,有效的缓解呃逆的症状;内关穴位于手腕的位置,通过针刺可以有宽胸理气的效果,从而缓解呃逆的症状。注意:针灸是一种中医疗法,在进行针灸治疗时,切不可自行针灸,要到专业的医院或理疗机构进行针灸治疗。
呃逆的针灸处方有哪些
丁宇 副主任医师 ***人民***总医院一般常取攒竹穴,攒竹穴下方为眶上神经,刺激此处可使呃逆停止,因此常用点穴手法。若点穴控制不住时,可进行针刺,因此攒竹穴为较常用的穴位。此外呃逆是由于胃气上逆所引起,所以可选择降胃气的针刺穴位,如内关穴、合谷穴。此外如腿部的足三里穴、丰隆穴、上巨虚穴、太冲穴也可经常选用,此为按照经络循行及经络和脏腑的对应关系选择的穴位,此为四肢穴位。同时可选择腹部和背部的穴位,因其可直接作用于相对应的局部穴位,如中脘穴、梁门、天枢,此为腹部穴位。后背部如肝俞、胆俞、脾俞、胃俞及三焦俞都可进行针刺,针刺后可接电针增强刺激,效果较好。特殊穴位为膈俞穴,膈俞穴刚好位于膈肌同一个水平面上,点刺、点压膈俞穴可治呃逆,效果较佳。
呃逆怎么针灸治疗
王莉莉 主任医师 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1、内关穴:在腕横纹上两寸或大概三指的位置,左右各有一个,可以通过针刺或者指头按压,达到宽胸理气作用;2、攒竹穴:位于眉头之间,可采取自行按压,若按压以后效果不明显,可进行针刺治疗。通常针刺首选攒竹穴,再选内关穴,此外,还有腿上足三里穴位、后背膈俞穴,穴位调治会使胃气上逆,从而缓解呃逆状况。
呃逆的针灸治疗
姜洋 副主任医师 北京积水潭医院主要以针刺主穴配穴为主,主穴中腕,内关,足三里。配穴,胃中寒冷,加关元,胃火上逆加合谷内庭,脾肾阳虚加脾腧肾腧,胃阴亏虚加太溪。操作,中脘直刺1~1.5寸,内关直刺0.3~0.5寸,足三里直刺1~1.5寸,均采用泻法,强刺激,关元及背腧穴宜灸,其他配穴宜采用虚补实泻的方法,针刺留针30分钟。
呃逆针灸治疗方法
焦乃军 主任中医师 河南省中医院针刺的方法主要是理气和胃,降气平呃,以手厥阴经和足阳明经为主,通常选择的穴位有天突、膻中、中脘、膈俞、内关、足三里等等。当刺激的时候,以手法较重为主,这样可以理气和胃,降气平呃。另外,胃火上逆的加内庭,胃寒的加建里,胃阴不足的加三阴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