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各位分享呃逆怎样用针灸治疗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呃逆怎样用针灸治疗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
呃逆的针灸治疗
张章 副主任医师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比如眉头的攒竹,即内眼角上方眉头的攒竹,是治疗呃逆最常用的穴位之一。还有像腹部的巨阙、中脘、天枢、气海这些穴位,可以使上逆的胃气往下行,所以也可以治疗呃逆。此外,背部的膈俞、至阳可以缓解膈肌的痉挛,也可以减轻呃逆的发生。还有像耳后的完骨,甚至于咽喉部的一些穴位,也可以使上逆的胃气往下行,同样可以治疗呃逆。在胳膊上会选择像内关、手三里,腿上可以选择足三里、三阴交,这些穴位同样都是可以治疗呃逆。因此,呃逆可以进行针灸治疗。前提是没有基础病,没有一些胃肠道的比如***的情况,针灸完全可以治疗呃逆。
呃逆针灸治疗方法介绍
付伟 副主任护师 枣庄市胸科医院1、取穴方法:针灸治疗呃逆的原则为实则泻之,虚则补之,可选取的主要穴位包括了膻中、足三里、中魁、中脘、内关、耳中。同时可根据患者的症状加减穴位:如果胃火上逆的患者,可同时加入曲池穴和内庭穴;如伴随着肝郁气滞症状的患者,可以同时针灸太冲、阳陵泉穴;伴随着寒气客胃症状的患者,可以加用梁门穴、建里穴;如伴随着脾胃阳虚症状的患者,可同时针灸神阙、关元穴等两个穴位。而伴随着胃阴不足症状的患者,应该同时针灸复溜、三阴交穴;如出现了脾肺气虚症状的患者,可同时针灸合谷、公孙穴等两个穴位;而伴随着肾气亏虚症状的患者,可以同时针灸气海、太溪穴。2、操作方法:1、首先患者要采取仰卧位,用医用酒精对穴位进行消毒之后,使用直径0.30毫米、长25~40毫米的毫针在选好的基本穴位上进针,均匀提插捻转,等到得气后即可加用补泻法,每次可留针20分钟。2、要采取强刺激手法的穴位为中魁、耳中穴,刺激力度应该以患者能耐受为度。同时应该每过10分钟行针1次,行针时间为每次10~15秒,出针后应对***稍微按压,防止其出血。3、如属于寒气客胃型呃逆的患者,应该在足三里、梁门、中脘、建里等穴位进行温针灸。4、伴随的脾胃阳虚症状的患者,应该在神阙穴进行隔盐灸,每次可连续灸7壮,而关元穴可以实行温针灸。一般来说,呃逆患者每隔一日艾灸一次即可,连续艾灸10次为1个疗程。在艾灸期间应注意做好防寒保暖措施,同时要多喝温开水,在饮食上保持清淡和好消化为主,同时还应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不要有太大的精神压力,才能让治疗效果更显著。
针灸治疗呃逆的方法
陈鹏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1、中脘穴:位于人体的腹部,在肚脐上的4寸,通常4寸是把手四指并拢、拇指展开,过中指的近端指尖关节,画一条水平线,这条水平线的宽度就是人体的分寸。拇指指尖关节这个宽度,是人体的1寸,用3+1的方式,就可以找到4寸,在肚脐以上的4寸,就是中脘穴,这个是治疗呃逆的要穴;2、内关穴:内关穴位于掌横纹上的2寸,在两经之间;3、足三里穴:位于腿上,通常选择足三里的位置,就是会选择坐位,屈膝90度,先摸到膝盖前面的髌骨,髌骨下面是髌韧带,髌韧带的外侧叫做犊鼻穴,有一个凹陷,犊鼻穴的下3寸,就是足三里穴。
呃逆中医针灸治疗
程斌 副主任医师 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呃逆中医针灸治疗通常选用攒竹、天突、内关、公孙等穴位。1、攒竹攒竹位于眉头上1寸,是经外奇穴,针灸时刺激攒竹穴,具有清心安神、通便利尿的作用,可用于治疗头痛、失眠...
呃逆针灸治疗方法
霍则军 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一般取穴最开始就取单穴,像内关穴或者是攒竹穴都有很好的治疗效果。有些患者一次治疗以后他可能会当时缓解,但是还会再发,就是说要需要调理他的体质,一般的患者如果受凉,可以进行艾灸,如果是气滞,可以用舒肝的穴位,大部分患者可以取腹部的穴位,像天枢、中脘,通以电针,让它疏通下来,如果这个气一旦降下来往下走,他就不会呃逆了。专家提示:针灸治疗呃逆疗效是明确的,一般取单穴,像内关穴或者攒竹穴,都有很好的治疗效果。如果以后还复发的呃逆,受凉引起的可以艾灸,气滞引起的用舒肝的穴位,如腹部的天枢、中脘等。
呃逆怎么针灸治疗
谢肄聪 主任医师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可以通过在医生的指导下针刺攒竹穴、内关穴等穴位来进行治疗缓解不适症状。攒竹穴位于眉头之间的部位,通过针刺可以排出湿气,有效的缓解呃逆的症状;内关穴位于手腕的位置,通过针刺可以有宽胸理气的效果,从而缓解呃逆的症状。注意:针灸是一种中医疗法,在进行针灸治疗时,切不可自行针灸,要到专业的医院或理疗机构进行针灸治疗。
呃逆的针灸治疗
贾希瑞 副主任医师 山西省中医院针刺气冲穴、膈俞、肝俞、脾俞、胃俞等穴位,并在背部膀胱经行走罐等治疗。其他方法,可以考虑采取耳穴疗法、穴位注射疗法(胃复安、维生素B6注射液在足三里、内关穴位注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