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各位分享中医针刺疗法技术的知识,其中也会对中医针刺疗法技术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
中医针刺,针刺的治疗方法,针刺导气法
1、调整穴位:如取穴不准确或取穴不对症,常难以得气。因此,取穴前必须四诊合参,辨症取穴,取穴时必须反复循按,不得偏离其准确位置。2、调整针刺方向和深浅:如果针刺方向、角度有误或深浅失度,则针下难以得气,应当重新予以调整,向穴位四周或天、人、地三部刺探,直至获得满意的针感为止。3、以手摄循:《金针赋》载:“气不至,以手摄循,以爪切掐。”《针灸大成》载:“凡下针,若气不至,用指于所属部分经络之路,上下左右循之,使气血往来,上下均匀,针下自然气至。”若针刺不得气,可以针刺穴位四周或经脉循行部位用手进行按、压、揉、掐,以促使经气来复。4、行针催气:《神应经》载:“用右手大指及食指持针,细细动摇,进退搓捻其针,如手颤之状,谓之催气。”即采用反复捻转、提插、摇针、震颤等各种方式相结合的多种手法施行行针催气以加强针感。5、留针候气:若不得气时,可静以久留,以待气至,因留针时经气能逐渐集聚于针下,再施手法,较易得气。6、温针催气:即在针旁用艾条悬灸或用酒精灯烧红针柄以促使得气,适用于阳气虚患者。7、艾灸催气:可艾灸关元、气海、足三里或针刺部位邻近处的俞穴以促使得气,亦适用于阳气虚患者。8、刮柄催气:将针刺入一定深度后,用拇指、食指或中指爪甲由上而下或由下而上地频频刮动针柄,以激发经气,促使得气。9、搓柄催气:针刺入后,若觉针下如空松无物而不得气,可用右手拇、食、中三指持针柄单向捻转,每周要超过360o每搓2—3周或3—5周,使针下沉紧,较易得气。10、守气:针刺得气后必须要坚持守住气才能提高疗效。如《灵枢·小针解》载:“针以得气,密意守气勿失也。”得气后,医生应当全神贯注、专心致志地体会针下感觉,观察病人反应,询问病人针感,目无外视,手如握虎,施以符合患者病情需要的针刺手法,徐徐提插捻转,使得气的针感能稳固地持续下去,维持到针治所需要的时间为止。如果得气后针感很快就消失了,我们称为“丢气”,丢气使前功尽弃,这种昙花一现的针感对治疗无益,必须重新行针催气。《灵枢·小针解》载:“上守机者,知守气也。”所以针下得气不能稍得即止,必须坚持守气,徐徐提插捻转,使经气充足而畅行,方能提高疗效。二、针刺疗法之导气法《内经》首先提出了针刺导气法,《灵枢·五乱》载:“徐入徐出,谓之导气。”即针刺得气后,将针缓缓地下按,再将针缓缓地上提。所谓“徐入”,是将针由浅部徐缓捻动纳入深部,所谓“徐出”,即再由深部徐缓捻动退至浅部。导气法具有引导经气的作用,适用于气机逆乱之证。《灵枢·五乱》载:“是非有余不足也,乱气之相逆也。”指出不论虚证实证均可用导气法,虚证则能引导其正气恢复,实证则能诱导其邪气外泄,所以命名为“导气法”。此法与平补平泻法有类似之处,适用于治疗虚实夹杂,寒热并存,气机逆乱或气机不畅之症,临床应用颇为广泛。导气法的针刺强度不轻不重,相当于轻度与重度刺激之间的中等度刺激量,要使患者既不感到针感太重,又不觉得太轻,导气时,患者自述针下有传导感与舒适感,医者手下操作尽量要求达到恰到好处,不补不泻,不快不重,徐入徐出,缓缓提插捻转,每次操作10—15分钟,可留针,亦可不留针。但是,应当记住在导气过程中不能“丢气”,丢气就是失去了针感,如果在导气过程中丢了气,则无气可导,也就称不上导气法了三、针刺疗法之动态针刺法一般针刺治疗时都要求患者静止不动,而动态针刺法却恰好相反,须令患者在针刺的同时运动患部。这种刺法最早载于《内经》,《灵枢·官针》载:“恢刺者,直刺傍之,举之,前后恢筋急,以治筋痹也。”即直刺筋肉挛急痹痛处之旁,同时令患者作各种关节功能活动,并向前向后反复提插,以舒筋缓急。这种恢刺法就属于动态针刺法。动态针刺法适用于治疗运动系统的各种疾病,如肩周炎、颈椎病、腰扭伤、四肢关节、肌肉、韧带挫伤、肌肉痉挛、风湿性肌炎等症,动态针刺法分为针治痛处和针治远端两种方法。1、针痛处:令患者活动患者,哪种动作能导致疼痛发作就坚持做那种动作,令患者维持使患处最痛的姿式和体位,再找出最痛处。这种最痛处与阿是穴是有区别的,因为这种痛点的出现与体位和肢体活动有关,改变体位和姿式以后,痛点就会立即消失,而且这个痛点不一定有压痛,但患者处于疼痛体位时能较准确地指出痛处,这个痛点就是动态针刺法的有效刺激点,针治时,必须在患者处于最疼痛姿式的体位进针,一边针刺一边令患者缓缓活动患部。如针治腰痛,就要求患者在针刺时作俯仰、侧弯等动作活动腰部,针治肩痛,亦令患者活动患肩。注意这种针法针刺较浅,仅五分至一寸深,若深刺易造成软组织损伤或血肿、弯针、滞针、晕针,患者活动时动作一定要轻柔徐缓。2、针远端:即在与患处相对应的上、下、左、右取穴施治,如左病右取,右病左取,上病下取,下病上取;亦可在患部所属经络的远端循经取穴施治,亦可针刺远端的有效的经验穴、奇穴或对症取穴施治。其它如耳针、手针、头针疗法亦具有较好的疗效,但针治的关键仍然是要求必须活动患部。针刺得气后,令患者作主动运动或帮助患者作被动运动,但用力不要过猛,患部活动的幅度应当随着病痛的减轻而逐渐加大,直至疼痛完全消失,肢体活动恢复正常或明显减轻为止。如疼痛无明显变化,应嘱其暂时停止活动,休息片刻后又调整针刺穴位,重新如法施治,多能当即获效。如肩周炎,可针刺健侧中诸穴或患侧条口穴,一边捻转提插,一边令患者作肩部上举、外展、外旋、内旋等动作。如腰痛,可针刺后溪穴或手背部腰腿点,得气后一边运针一边令患者作腰部前俯、后仰、侧弯等动作。如颈项强痛,可针刺健侧落枕穴或患侧绝骨穴,同时嘱患者活动颈部。四、针刺疗法之一针***法一针***法,是一针透刺贯穿二穴或数穴的针刺法,这种仅用一针就能刺激多个穴位的方法能进一步提高针灸的疗效,但必须掌握好针刺的深度、角度和方向,一般可分为以下三种透穴方法:1、直刺透穴法:这种方法多是在相对应的。阴阳经脉的穴位上进行透刺,针身与皮肤表面呈直角垂直刺入,透至对侧穴位皮下为止。可从相表里的阴经透阳经,如内关透外关治胸腹痛;可从相表里的阳经透阴经,如昆仑透太溪治足跟痛;亦可在非属表里经但穴位部位却互为对应的穴位上进行透刺,如曲池透少海治肘关节痛,阳陵家透阴陵泉治下肢瘫痪等。2、斜刺透穴法:针身与皮肤表面约呈30o至60o角斜刺,至所透穴位皮下为止。可阴经穴透阴经穴,如太冲透涌泉治肝阳上元所致头痛;可阴经穴透阳经穴,如内关透支沟治胸胁痛;可阳经穴透阴经穴,如肩聊透极泉治肩周炎等。3、沿皮刺透穴法:即针刺入皮下后,再与皮肤表面平行横刺至所透穴皮下为止。可本经穴透本经穴,颊车透地仓治面瘫;可阳经穴透阳经穴,如迎春透四白治胆道蛔虫;可阴经穴透阴经穴,如三阴交透复溜治盗汗;可阴经穴透阳经穴,如中脘透梁门治胃痛;可阳经穴透阴经穴如天枢透大横治便秘。可一针透三穴,如从神门进针,透过通里至阴都为止,用于治疗心悸失眠,可一针透四穴,如从领厌进针,透过悬颅,悬厘至曲宾为止,用于治疗偏头痛。若用芒针沿皮透刺任,督脉穴位,还可一针透五、六穴或七穴,但临床应用极少。应提起注意的是,这种一针***的透刺法要注意安全,严防发生医疗事故,尤其是直刺、斜刺法,因刺激较强,针刺较深,应避免发生晕针、滞针和弯针,进针应缓慢一些,于法应轻巧,提插捻转的幅度要小一些。捻转不要超过180o,不要刺伤大血管和神经干。一般直刺、斜刺透穴法不要留针过长,如需留针最多10——15分钟即可,但沿皮刺透穴法则久留无妨,留针时嘱患者不能活动肢体,留针体位以卧位为佳。
中医针刺疗法?
曹玺 主治医师 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针刺疗法是以中医理论为基础和指导,运用针刺治疗疾病的方法。其具有适应症广、安全、简便、效果明显等优点,疼痛和部分功能性失调疾病可以首选针灸治疗,且疗效极好。针刺治疗前,医生应严格掌握针刺疗法的适应症和禁忌症,如患者处于饥饿、疲劳、醉酒、精神紧张等情况下,则不能进行针刺治疗。
中医针刺疗法的作用
张章 副主任医师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针刺疗法的作用包括温经通络、活血化瘀、消肿止痛、清热解毒等。针刺属于中医外治法,中医的外治法包括针刺、艾灸、拔罐、刮痧、穴位贴敷等,其中针刺和艾灸合称为针灸。针灸通常是指针刺和艾灸,针刺是用针灸针来刺激皮肤表面的穴位和经络来治疗。绝大多数疾病或患者所能感受到的绝大多数不舒服都可以应用针刺来治疗,如头晕、头痛、腰膝酸软,以及颈肩、腰腿部的疼痛,四肢的厥逆、冰冷,腹痛、腹泻、消化不良、咳嗽、气喘、小便不利、月经不调等疾患都可以应用针刺来治疗,只要感觉到了不舒服如感到晕、麻、酸都可以应用针刺来缓解。
中医针灸疗法
感冒:取大椎、合谷、风池,都用针法,平补平泻,留针30分钟。2、呕吐:主穴取内关、中脘、足三里、针刺,用平补平泻法,留针30分钟。3、失眠:取神门、内关、三阴交,针刺,用平补平泻法,留针50分钟,每日针一次。4、关节痛:腰脊痛取肾俞、昆仑;膝关节痛取足三里、阳陵泉、悬钟,先针刺,用泻法,留针20分钟,再艾灸20分钟。5、痛经:经前或经期腹痛取中极、三阴交、内庭,先刺内庭,再针三阴交、后针中极、三阴交。均用泻法,留针20分钟。6、经后腹痛:取气海、关元、三阴交,均用补法,针后加灸,留针30分钟。7、牙痛:上牙痛取下关、内庭,下牙痛取颊车、合谷,针刺,泻法,留针30分钟,每日一次。8、便秘:取支沟、天枢、长强,针刺,用平补平泻法,留针30分钟。9、落枕:取落枕、大椎、后溪,针刺。落枕用泻法,大椎、后溪,用平补平泻法,留针20分钟。10、月经不调:①月经先期:取中极、血海、三阴交、太冲,均针刺、用泻法,留针20分钟。②月经后期:取命门、肾俞、关元,用补法,针后加灸,留针30分钟。11、腰痛:取肾俞、委中、腰阳关,针刺,用泻法,留针30分钟,如是腰痛日久不愈的,加艾条灸命门20分钟。12、痢疾:针治痢疾,有较好的疗效。取中脘、天枢、足三里,针刺,用平补平泻法,留针30分钟,每天一次。如有发热的,加刺曲池;头痛的加剌风池、百会;不发热而下痢过久的,可艾条灸关元10分钟,或隔盐灸神阙。13、哮喘:针灸有缓解防止发作的作用。取膻中、肺俞、天突、丰隆。如吐出的痰稀白,用艾条灸20分钟;如痰色发黄时,针剌,用平补平泻法,留针30分钟。如果平时常灸肺俞、气海,可以防止发作。14、头痛:头痛有正头痛、偏头痛、头顶痛、头项痛等区别。针灸治疗,是按头痛的部位来取穴的。正头痛:取上星、合谷,攒竹,针剌,用泻法,留针30分钟。偏头痛:取太阳、头维、外关。针剌,用泻法,留针20分钟。头顶痛:取百会、太冲、后溪,针剌,用泻法,留针20分钟。头项痛:取风池、列缺,针剌,用泻法,留针30分钟。每日或隔日针一次。针灸功效1、疏通经络:疏通经络的作用就是可使淤阻的经络通畅而发挥其正常的生理作用,是针灸最基本最直接的治疗的作用。经络“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运行气血是其主要的生理功能之一。经络不通,气血运行受阻,临床表现为疼痛、麻木、肿胀、瘀斑等症状。针灸科选择相应的腧穴和针刺手法及三棱针点刺出血等使经络通畅,气血运行正常。2、调和阴阳:针灸调和阴阳的作用就是可使机体从阴阳失衡的状态向平衡状态转化,是针灸治疗最终要达到的目的。疾病发生的的机理是复杂的,但从总体上可归纳为阴阳失衡。针灸调和阴阳的作用是通过经络阴阳属性、经穴配伍和针刺手法完成的。3、扶正祛邪:针灸扶正祛邪的作用就是可以扶助机体正气及驱除病邪。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的过程,实质上就是正邪相争的过程。针灸治病,就是在于能发挥其扶正祛邪的作用。针灸,没有或极少副作用,基本安全可靠,又可以协同其他疗法进行综合治疗。这些也都是它始终受到人民群众欢迎的原因。
针刺疗法的优点
李宏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治疗范围较广,内、外、妇、儿科疾病均可进行治疗。与化学药物不同,针刺属于较为环保的治疗方法,对人体基本无影响,通过疏通经络、行气活血,达到调理人体机能的作用。针刺疗法对外科病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如骨质增生、劳损均有较好的疗效。尤其骨折后出现的强直性关节炎,通过针灸、中药熏洗,可达到较好的效果,且无毒、无副作用。
中医针刺疗法的作用
倪金霞 主任医师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1.疏通经络,这是针刺最基本也是最直接的作用。当人体经络瘀滞不通时会出现疼痛、麻木、肿胀等,针刺可以使经络通畅、气血运行正常而治病。2、调和阴阳。针刺可以使失去平衡的阴阳重新回到平衡状态,其作用的实现是通过经络的阴阳属性、腧穴的主治配伍以及针刺手法等实现的。3、扶正祛邪。针刺可以扶助正气、祛除邪气,使得正盛邪退而祛病。
什么是针刺疗法
张月美 主任医师 济宁市中医院针刺疗法其实就是临床上所说的针灸。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及针刺和艾灸,针灸主要用于刺激根据某些特定的学会,达到调节患者自身体验经络之气。由于针刺疗法主要应用于人体各个穴位,所以该种方法的应用,对于操作者的要求也比较高,所以如果想要选择针刺疗法治疗疾病,最好是到专业的机构进行。现在各种中医治疗在临床上应用都十分广泛,中医治疗方法也包括很多种,除了常用的中药治疗外敷药物之外,针刺疗法也是一种非常不错的方法,针刺疗法不仅能够缓解身体某些局部急症,才能调节人体阴阳平衡,最具有的独特优势是其他中医方法所不能比拟的,那么什么是针刺疗法?一、什么是针刺疗法针刺疗法其实就是临床上所说的针灸,针灸主要两个方面的内容,即针刺和艾灸。针灸针主要是用来刺激人体某些特定穴位,达到调节患者自身体内经络之气,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这便是针刺疗法。腹针则属于一种特殊性的针灸疗法,针刺部位比较特殊,主要是用针刺刺激肚脐眼周边一些穴位,所以也同样属于针灸范畴内。二、针刺疗法有什么优势1.速效大部分患者在针灸后,即感觉症状减轻,主要是针灸通过经络传导,外联皮毛、四肢和身体各个环节,内系身体的五脏六腑,所以效果明显。而且,针灸治疗症状明显的急性疼痛、痉挛、哮喘发作等病症,可以马上取得效果。2.方便该种方法操作方便,可以立即解除病苦,不用繁琐的程序,极为方便。特别是在救急关键时刻,针灸优势明显。比如中风发作急性期,在第一时间针刺抢救病人生命,减少后遗症问题。3.高明针灸治病关键是气血通畅,针灸调整气机,也同时调整了患者的生命状态。这一点在理论上可以得到证实,在临床上以针灸治疗杂病能体会到针灸神奇。针灸治疗能力是西医、中药所无法比拟的。
针刺疗法的优势
郑庆祥 副主任医师 济南市中西医结合医院针刺疗法的优点通常可以有效的缓解身体的疾病,也可以起到疏通行路以及行气活血的效果,也可以适当的调节身体的机能,通常可以广泛的适用于内外以及妇科或者是儿科等疾病,最好是由专业的医师进行操作,避免自己操作,对身体产生一些不良的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