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进入六康网全国知名整形美容咨询预约平台
首页 > 整形资讯 > 艾灸的使用方法有哪些

艾灸的使用方法有哪些

发布时间:2025-08-26 16:28:39 来源:http://www.6k11.com 作者:六康网

今天给各位分享艾灸的使用方法有哪些的知识,其中也会对艾灸的使用方法有哪些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

艾针灸怎么贴

马小丽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在贴艾针灸之前,需要先对相关部位的皮肤进行仔细的清洁,然后取出控温贴,把垫圈贴在穴位上,并且在垫圈内均匀的涂抹艾摩膏,适当按摩后贴上穴位贴,15分钟后粘孔控温,最后贴上固定胶布。现如今很多疾病都可以采用中医的方法来治疗,艾灸就是其中之一。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艾灸技术也有了很大的提升,很多艾灸成品的衍生净化物也相继出现,艾针灸就是其中之一。艾针灸使用起来非常的方便,但是不少人并不知道如何使用,下面来看看艾针灸怎么贴。1、仔细清洁皮肤在贴艾针灸贴之前,首先要做的就是皮肤的清洁工作,要把需要艾针灸的皮肤进行仔细的清洁,以免影响到艾灸的效果。2、取出控温贴使用艾针灸的时候,首先需要把控温贴给取出来,在取出控温贴的同时,要把它的外环也一并取出,这个外环被称作是垫圈。3、把垫圈贴在穴位上接下来把垫圈任意一侧的胶纸给撕下来,然后以需要艾针灸的穴位为中心,把垫圈贴在上面,并且对穴位进行适当的按摩。4、涂抹艾摩膏找好穴位贴好垫圈之后,把艾摩膏均匀的涂抹在垫圈当中,并且轻轻的按摩1~3分钟,这样能够有效的加快穴位的血液循环,使药物可以更加快速的吸收,从而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5、贴穴位贴在垫圈内涂好了艾摩膏之后,下一步要贴穴位贴,首先要把贴片的防粘膜给撕下来,然后将其沿着垫圈贴合,贴的时候一定要小心一些,确保其能够和垫圈严丝合缝,这样可以确保艾灸的效果更好。6、15分钟后粘孔控温艾针灸贴和皮肤结合之后会慢慢的升温,这个时候患者会感觉局部的皮肤热热的,在15分钟左右的时候贴上温控贴来控温,这个温度可以自己把握,一般来说接触的面积越大,温度就越高。7、贴上固定胶布等到所有的一切都做完之后,患者还需要把固定的胶布给贴上,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固定艾针灸贴,避免掉落,使其能够更好的发挥作用。

如何使用艾灸?

刘明晓 副主任医师 辽宁朝阳市中医院如果感觉身体不舒服,腰酸背痛,可以选择中医针灸配合艾灸治疗效果更好。可以针刺局部阿是穴,配合艾条灸,或者是温针灸。

艾灸的正确使用方法

张章 副主任医师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一般每周艾灸2-3次,每次艾灸的时长控制在20-30分钟,天天艾灸或每次艾灸的时长超过1个小时,会引起上火的症状。上火症状主要指的是眼睛干涩、干痒及嘴里发干、嗓子干、咽干、鼻子发干等上火症状,所以艾灸的时间一定要控制好,每周2-3次,每次20-30分钟。在家中艾灸不建议隔姜或隔蒜,应该使用艾条灸,手持式的艾条灸或应用灸盒才更适用于在家中的各种操作。

艾针灸怎么用

殷彩梅 主任医师 朝阳市中心医院将针刺入腧穴得气后并给予适当补泻手法,而留针时将纯净细软的艾绒捏在针尾上,或用一段长约两厘米左右的艾条插在针柄上,点燃施灸,在艾条烧完后将针取出。意见建议:建议避免施灸过量、时间过长,施灸后局部皮肤出现微红灼热,属于正常现象。如果出现较大的水泡,可用消毒的毫针刺破水泡,放出水液。施灸时注意艾火勿烧伤皮肤或衣物,用过的艾条、太乙针等应装入小口玻璃瓶,以防复燃。

怎么使用艾灸?

马希贵 副主任医师 淮安市妇幼保健院使用艾灸艾灸可以将灸柱点燃,对准穴位,感觉温热感会很舒适,灸至皮肤潮红为准,一般灸20到30分钟为最佳时间,艾灸前可以在穴位上涂抹艾叶精油,或者植物精油,可以增加艾灸的通透性。还可以配合艾炙器具进行艾炙,当然艾灸时要有耐心,不要急于求成,艾灸不管对于养生保健,还是治疗疾病,都要持之以桓,才能看到显著效果。

艾灸正确使用方法

孙连庆 主任医师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艾灸正确使用方法大多数可以通过点燃后,置于身体上方进行使用,有良好调理身体效果。艾灸可以起到除湿排寒和调和阴阳以及疏通经络等多种好处。艾灸期间通常需要点燃艾柱以后置于身体表,通过刺激人体穴位和刺激人体经络方式调理身体,可以缓解身体出现经络不通和湿气较重,同时可以改善身体出现阴阳失调等多种不良反应。需要到正规医院,选择专业医生操作。艾灸以后通常需要加强个人保暖措施,有利于防止身体出现凉气入侵,防止身体出现着凉等多种不良反应。

请问艾灸具体的使用方法

许宗彦 主治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常用者有如下数种.(一)艾炷灸疗法艾炷灸施灸时所燃烧的锥形艾团称艾炷.常分直接灸(又分化脓灸和非化脓灸)与间接灸两种.本疗法临床运用广泛,既可保健,亦可治病,尤其适用于虚寒证,如哮喘,胃肠病.(二)艾条灸疗法以艾条于穴位或病变部位上施灸者即艾条灸疗法,操作常分温和灸,雀啄灸,回旋灸等.主要用以治疗寒湿痹证及其他多种虚寒性疾患.?(三)药卷灸疗法药卷灸是在艾绒里掺进药末,用纸把艾绒裹起来成为药卷,点燃其一端而施灸.适应证大致同上两种灸法.(四)温针灸疗法先根据病性选穴施针,得气后留针,后将艾绒裹于针柄上点燃,直至燃尽,使热力通过针体传入机体,达到温经散寒等目的.(五)隔姜灸疗法取约2分厚生姜一块,置于选定的穴位上,再将艾炷置姜片上,点燃施灸.艾炷燃尽后,再放置艾炷反复施灸,一般至局部皮肤潮红为止.凡虚寒性疾病皆可以此疗法治之.此外,与隔姜灸疗法大同小异的尚有“隔蒜灸”,“铺灸”(以蒜泥铺于穴位上),“隔盐灸”,“附子灸,”,“隔葱灸”,“花椒灸”,“黄土灸”,“黄蜡灸”,“硫黄灸”,“药锭炎”,“药捻灸”等等,主治病证亦相差无几.(六)灯火灸疗法以灯心草蘸香油,点燃,在小儿身上施灸.本疗法主要用于小儿惊风,昏迷等急性病证.希望我的回答能为你提供到帮助!祝你早日康复!以上是对“请问艾灸具体的使用方法”这个问题的建议,希望对您有帮助,祝您健康!

如何利用针灸治疗

陈玉静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1、常用灸法(1)艾炷灸。是将纯净的艾绒,放在平板上,用手搓捏成圆锥形的艾炷。常用的艾炷或如麦粒,或如苍耳子。或如莲子。灸时每燃完一个艾炷,叫做一壮。艾炷灸又分直接灸与间接灸两类。所谓直接灸,即是将艾炷放在腧穴上施灸。根据灸时有无烧伤化脓,又分为瘢痕灸和无瘢痕灸:①无瘢痕灸:先在施术部位涂以少量凡士林或温水以增加粘附作用,再放上艾炷点燃,当病人感到的痛时,即更换艾炷再灸。一般灸3-5次,以局部皮肤充血红晕为度。本法灸后不化脓,不留瘢痕,病人易于接受,应用广泛。②瘢痕灸:先在施术部位涂敷蒜汁,以增加粘附和刺激作用,然后放置艾炷施灸。每个艾炷需燃尽自熄后除去灰烬,方可另换艾炷施灸,一般灸5-10次。在灸治过程中,为了减轻疼痛,可用手在施灸部位的周围轻轻拍打以缓解的痛。灸后一周左右施灸部位化脓,5-6周左右灸疮自行痊愈、结痴脱落,留下瘢痕。《针灸问对》中说:"若要安,膏盲、三里不要干",即指这种疤痕灸。所谓间接灸是艾炷不直接放在皮肤上,而用不同的药物隔开,由于所用药物不同,名称也不相同,如以生姜片间隔者称隔姜灸,以食盐间隔者称隔盐灸。常用的间接灸又有以下几种;①隔姜灸:是用鲜姜切成直径大约2-3厘米、厚约0.2-0.3厘米的薄片,中间以针刺数孔,然后将姜片置于应灸的腧穴部位或患处,再将艾炷放在姜片上点燃施灸,当艾炷燃尽,再易炷施灸。灸完所规定的次数,以使皮肤红润而不起泡为度。②隔蒜灸:用鲜大蒜头,切成厚约0.2-0.3厘米的薄片,中间以针刺数孔,置于应灸腧穴或患处,然后将艾炷放在蒜片上,点燃施灸。待艾炷燃尽,易炷再灸,直至灸完规定的次数。③隔盐灸:用纯净的食盐填敷于脐部,或于盐上再置一薄姜片,上置大艾炷施灸。④隔附子饼灸:将附子研成粉未,用酒调和做成直径约3厘米、厚约0.8厘米的附子饼,中间以针刺数孔,放在应灸腧穴或患处,上面再放艾炷施灸,直到灸完所规定次数为止。(2)艾卷灸。又称艾条灸或悬灸,此指将艾绒卷成条状施灸。艾条是用艾绒24克,平铺在26厘米长、20厘米宽的桑皮纸上,将其卷成圆柱形,越紧越好,封口而成。如在艾绒中掺入其它药物则成为药条。使用时将艾条的一端点燃,置于离皮肤1-2寸之上而灸之。由于艾条悬于穴位之上,并不接触皮肤,故称悬灸。此种方法操作简便,不易烧的皮肤,可以自己施灸,故被广泛使用。(3)温针灸。此是针刺与艾灸结合使用的一种方法,使热力通过针身传人体内。适用于既需要留针又须施灸的疾病。操作方法是针刺得气后,将毫针固定在适当的深度,用艾绒捏在针柄上点燃,直到燃完为止。也可在针柄上穿置一段艾条(长约1-2厘米)施灸。2、选用方法与施灸禁忌首先要根据体质情况及所需的养生要求选好穴位,将点燃的艾条或艾炷对准穴位,使局部感至有温和的热力,以感觉温热舒适,并能耐受为度。施灸时一般是先灸上部,后灸下部、腹部;先灸头身,后灸四肢。如不讲灸法次序,先灸下部、后灸头部,患者常出现面热、咽于、燥等症。施灸时要注意安全,防止燃烧的艾绒燃火或脱落,烧损皮肤或衣物。艾灸时间,可在3-5分钟,最长到10-15分钟为宜。通常,健身灸时间可略短,病后康复施灸的时间可略长;春、夏二季,施灸时间宜短,秋冬宜长;四肢、胸部施灸时间宜短,腹、背部位宜长,老人、妇女、儿童施灸时间宜短,青壮年则时间可略长。施灸后,局部皮肤出现微红灼热的属正常现象,无需处理,很快即可自行消失。若出现水泡,小者可自行吸收,大者可用消毒毫针刺破放出水液,再涂以獾油或龙胆紫,并以消毒纱布包敷。瘢痕灸后,可在局部盖以消毒敷料,以防止摩擦,预防感染,保护痂皮。若并发感染,灸疮有黄绿色脓、液或有渗血现象,可用消炎药膏或玉红膏涂敷。对颜面、五官和有大血管的部位,不宜采用瘢痕灸;对孕妇的腹部和腰骶部也不宜施灸。这些就是施灸的禁忌。3、灸法保健的机理(1)温通经络、行气活血。施灸材料主要是艾叶制成的艾绒,《本草》载:"艾叶能灸百病"。《本草从新》曰:"艾叶苦辛,性温,属纯阳之性,能回垂危之阳,通十二经、走三阴、理气血、逐寒湿、暖子宫……以之灸火,能透诸病而除百病。"这就说明灸法以艾火的温通经络作用,可使气血得以正常运行。(2)培补元气,预防疾病。《扁鹊心书》指出:"夫人之真元,乃一身之主宰,真气壮则人强,真气虚则人病,真气脱则人***。保命之法,艾灸第一。"这说明艾灸有培补元气之作用,而元气充盛则邪不可干;故疾病可防。(3)对脾胃有明显的强壮作用。《针灸资生经》里说:"凡饮食不思、心腹膨胀、面色萎黄,世谓之脾胃病者,宜灸中脘",在中脘施灸,可以温运脾阳,补中益气。常灸足三里,不但能使人体消化功能旺盛,而且可增加人体对营养物质的吸收,收到防病治病、抗衰防老的效果。

返回
首页
在线
客服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