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各位分享第三代针灸治疗的知识,其中也会对第三代针灸治疗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
针灸治疗方法
程斌 副主任医师 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1、针刺法,以毫针刺激经络上的腧穴加以虚则补之、实则泻之的操作手法,以平衡脏腑阴阳气血。2、艾灸法,用艾条点燃后对穴位进行温熏,能够温经散寒、逐邪外出。3、拔罐法,通过燃烧、抽吸和挤压罐内气体形成负压,从而使罐紧紧吸附在穴位上,温热刺激能振奋人体的阳气激发精气,从而达到康复治疗的作用。针灸的作用:1、疏通经络:疏通经络的作用是使堵塞的经络通畅,发挥其正常的生理作用,是针灸最基本、最直接的治疗作用。经络属于肢体关节的内脏和外络,气血运行是其主要生理功能之一。经络受阻,气血运动受阻。临床表现为疼痛、麻木、肿胀、瘀斑等症状。针灸科选用相应的穴位、针灸技术和三棱针刺血,使经络通畅,气血运行正常。2、调和阴阳:针灸调和阴阳的功能是将身体从阴阳失衡状态转变为平衡状态,这是针灸治疗的最终目的。疾病的发生机制是复杂的,但总的来说,可以概括为阴阳失衡。针灸在调和阴阳方面的作用是通过经络的阴阳属性、经络和穴位的相容性以及针灸技术来实现。3、扶正祛邪:针灸的功能是支持身体的健康之气,排除疾病和病原体。疾病的发生、发展和预后的过程本质上是一个善恶斗争的过程。针灸治疗就是要发挥扶正祛邪的作用。
针灸治疗有哪些,各有何特点
谢新才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1、针刺点遍及全身,不限于某一区域。其适应证相当广泛,适用于临床各科,如内、外、妇、儿、男、骨伤、眼、耳鼻喉、皮肤等科,可谓“防治百病”;2、不论循经选穴或随症选穴,多实行远近配合,包括上下、左右配合,有利激发和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3、没有借助任何外来的药物,而是通过调节机体的阴阳平衡达到治病的效果,不对身体的各脏器功能造成伤害;4、对某些急性发作性的疾病,如落枕、急性腰扭伤、痛经、胆肾结石等的治疗,有立竿见影的功效。同时对于慢性病,长期针法治疗,疗效逐渐积累,最后也能发挥良好的治疗效果。二、灸法治疗的特点:1、没有不良反应,比针刺更加安全,不会有弯针、断针、滞针的现象。只要能注意艾灸的部位、温度和操作时间即可;2、可以双向调节,即调节机体脏腑组织自身的功能,补其不足,泻其有余,达到治愈疾病的效果。例如既能治疗便秘,也可以治疗腹泻;3、不同的患者对灸法治疗的敏感性各不相同,敏感者治疗效果好,反之效果相对来说就差些;同时,灸法治疗对于各种疼痛性疾病,包括颈肩腰腿痛、颈椎病、***症、肩关节周围炎、肌肉软组织损伤、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偏头痛等的治疗效果较好。建议接受针灸治疗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要保持舒适的姿势,放松身体和心态,避免过度运动和紧张;治疗结束后,遵循针灸师的建议,注意饮食和休息,以促进身体的康复。
针灸治疗什么
丁宇 副主任医师 ***人民***总医院第一,是神经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是针灸的擅长,也就是说像中风、偏瘫、面瘫、失眠、三叉神经痛、坐骨神经痛这些,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这种神经痛、神经损伤都是针灸的有效治疗范围。第二,是骨伤科疾病,像颈椎病腰椎病、骨关节疾病、肩周炎、网球肘这些,也是它的擅长。第三,还有针灸治疗各种痛症。所谓痛症,比如说癌性疼痛,各种关节痛肌肉痛皮肤痛,都是可以进行治疗的。
针灸能治疗什么
程斌 副主任医师 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第一、能够治疗导致机体疼痛的疾病,如偏头痛、三叉神经痛、肩周炎、颈椎病、骨质增生、类风湿性关节炎、各种扭伤、脊柱炎以及胃痛、痛经等。第二、会引起瘫痪类疾病,如中风偏瘫、周围性面瘫、格林巴利综合征、多发性硬化以及各种脑外伤后遗症等。第三、各种慢性疾病,如失眠、近视眼、前列腺炎、闭经等。针灸包括针和灸,其中针包括长针、三棱针、火针、穴位埋线、小针刀等。临床常见的灸包括如下。1、纯灸直接将艾条隔着皮肤约2-3cm旋转,灸到皮肤发红。2、雀啄灸一般在悬灸的基础上,在疼痛的地方进行灸疗。3、艾灸是将艾柱放在盒子里直接点着,进行艾灸。4、隔物灸分很多种,包括隔生姜灸、隔盐灸、隔附子饼灸、隔大蒜灸等。建议患者在针灸完当天尽量不要洗澡,针灸后皮肤表面可存在***,洗澡时水中的病原体可能进入***,引发感染。另外,若使用热水洗澡可促进毛细血管扩张,引发出血,若使用冷水洗澡可能引发受凉,出现身体不适。针灸后一段时间内患者应注意保暖,避免针刺部位受凉,如吹风、吹空调等。从中医角度分析,受凉可使外邪侵袭机体经络,引发局部僵硬、疼痛等不适症状。剧烈运动后患者可能大量出汗,汗液在***表面可能引发细菌生长,导致感染。患者应避免在局部进行搔抓、摩擦等,以免引起损伤,甚至感染,严重时,需积极治疗。
针灸治疗有什么优点
谢琪 主任医师 桂林市人民医院第一,有广泛的适应症,可用于内、外、妇、儿、五官等科多种疾病的治疗和预防;第二,治疗疾病的效果比较迅速和显著,特别是具有良好的兴奋身体机能,提高抗病能力和镇静、镇痛等作用;第三,操作方法简便易行;第四,医疗费用经济;第五,没有或极少副作用,基本安全可靠,又可以协同其他疗法进行综合治疗。这些也都是它始终受到人民群众欢迎的原因。
中医针灸治疗
赵天豫 副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1、神经障碍带状疱疹;头痛、偏头痛;三叉神经痛;面神经麻痹(在3-6个月内发病);面肌痉挛;中风后遗症(在恢复期间);失眠(不伴有抑郁症状);遗尿;肋间神经痛等等。就带状疱疹而言,西医认为是由病毒感染所致的神经性损伤,中医认为带状疱疹属热毒内蕴,可用拔罐法、刺络法、放血法等方法治疗,效果较好。但是要及时治疗疱疹,否则会出现后遗症,其后遗症表现为:有的以疼痛为主,有的以皮神经麻木、瘙痒为主。值得注意的是,由于神经损伤的可逆性较差,这种病治疗得越早,效果就越好。2.女性疾病经期失调、乳腺增生、痛经、绝经期综合征等。另外还可以用来辅助治疗卵巢早衰,子宫肌瘤,不孕。这些痛经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一般采用针灸治疗,疗效较好。因此,怎样判断痛经的类型呢?原发为无痛性,但由于某些特殊原因,如生气、寒气等外界因素所诱发,因此对此病的治疗,针灸往往比药物疗效更好。二次痛经是指由某些疾病引起的痛经,如子宫内膜异位症等,应针对原发病进行治疗。三、骨关节病颈椎病;***;落枕;肩周炎;网球肘;急性腰扭伤;膝骨关节炎;踝部扭伤等。在机理上,镇痛是针灸的首要治疗作用,因此对于与骨关节病有关的一些疼痛,针灸的疗效较为显著。4内分泌失调甲亢、糖尿病、肥胖;慢性疲劳综合征;***、黄褐斑等。在这些疾病中,甲亢、甲低、甲状腺结节、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多以针灸为主。5.呼吸道疾病支气管哮喘;咽炎;感冒;咳嗽;扁桃腺炎等。例如慢性支气管炎,其表现为爬楼或跑步后气短,运用针灸、拔罐、放血等方法配合治疗,患者会感到日常活动后气短症状减轻,而且在遇冷天气时,症状也不易反复或加重,例如咳嗽,许多人会出现感冒后咳嗽很久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进行针灸治疗,配合拔罐可以很快消除症状。6.男性不育症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等,其中以前列腺发炎状表现,如尿分叉、尿等待、尿频等。若辨证准确,所选经穴到位,深浅刺激得当,也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另外,针灸还可以治疗某些五官疾病,如近视、牙痛、耳鸣、耳聋、变态反应性鼻炎、消化道疾病,如萎缩性胃炎、糜烂性胃炎、慢性浅表性胃炎、胃溃疡、腹胀、腹泻、便秘等。
针灸治疗原则
刘永强 副主任医师 连云港市中医院补虚泻实。第二,清热温寒,第三,治病求本。第四三因制宜。补虚泻实,简而言之就是虚则补之,实则泻之。就是对虚性的疾病,运用补法,对实性的疾病,运用泻法。清热温寒,简而言之就是热者寒之,寒者热之。治病求本就是在治疗疾病的时候,要抓住疾病的根本原因,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方法。三因制宜指的是,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因人制宜三种。
针灸新三十要穴歌及应用经验
劳伟华 副主任医师 广东省妇幼保健院1、腰背承山求,2、肚腹公孙留,3、头顶寻风池,4、面口地仓收,5、咳喘取二定,6、夜啼二柱谋,7、小腹三阴交,8、转胎至阴灸,9、二沟通便秘,10、隐白停崩漏,11、鼻衄当泉止,12、心胃内关疏,13、腿痛刺重海,14、目疾透攒竹,15、大椎解癇热,16、少商利咽喉,17、阿是蠲酸痛,18、人中善急救,19、眩晕绝骨觅,20、失眠安神搜,21、疳积四缝妙,22、补虚关元优,23、心疾针通里,24、肝肾调蠡沟,25、遗尿缩泉求,26、胃痛二脘留,27、肠痈寻阑尾,28、尿频二溪收。1、腰背承山求承山主治腰背疼痛,腿痛转筋及便秘,痔疮脱***诸症。笔者认为腰背疼痛是足太阳膀胱经的主要经脉病,肾与膀胱相表里,腰为肾之腑,腰痛为肾病之外候,实证腰痛宜配腰部阿是、昆仑、志室诸穴,针刺为主,或取三棱针点刺出血。虚证腰痛则宜配肾俞、命门、关元宜艾灸为主。《马丹阳天星十二穴治杂病歌》载承山:“……善治腰疼痛,痔疼大便难……”。针灸方:(1)急性腰部肌肉扭伤:承山,外关加耳针:腰椎、神门。(2)肩背酸痛:承山、天宗、或针或灸,其效俱佳。2、肚腹公孙留公孙归属足太阴脾经,为其络穴,能联络脾胃二经,是八脉交会穴之一,具有健脾和胃;通调肠腑,消食化滞,清热利湿,主治胃痛,呕吐,呃逆,消化不良,腹痛、腹胀、急慢性肠炎、痢疾,妇科疾病及头痛诸疾。有资料载:“针刺正常人的公孙穴,可以使腹部的耐痛阈显著提高。”针灸方:腹痛胃胀取穴:公孙,内关,足三里,配合中药内服疗效更佳。《席弘赋》“肚疼须是公孙妙、内关相应必然瘳”,《拦江赋》载:“胸中之病内关担,脐下公孙用法拦。”3、头项寻风池风池属足少阳胆经,具有清头明目,疏风解热、通利官窍等功能。肝胆相表里,肝为风水之脏。易化火生风,上扰清窍,胆附于肝,肝胆之火易循经上扰,古有“诸风掉眩,皆属于肝”,凡眩晕中风及外感风邪皆可用之。足少阳与阳维脉交会风池,阳维脉又通督脉,督脉入络于脑,“脑为元神之府”,又按循行可治疗颈项、耳、目、侧头部及脑部诸种疾病。针灸方:(1)偏头痛:风池、内关、丰隆、百会。(2)颈项强痛:风池、天柱、阳陵泉、悬钟。4、面口地仓收地仓属足阳明胃经,乃手、足阳明经与阳跷脉之会,穴有疏风通络,调和气血的功效。面口部位的病症,均能治之。针灸方:颜面神经麻痹取地仓、颊车、合谷、丰隆、风池。《百症赋》:“颊车地仓,正口口呙于片时”。针灸方:小儿流涎:地仓、合谷,承浆,足三里。《龙光赋》:“地仓能止两流涎”。此外:地仓对三叉神经痛及颜面神经麻痹,有一定疗效,针灸美容时亦常用,乃治疗口纹之要穴。5、咳喘取二定“二定”即定喘与定咳之缩称,定喘为经外奇穴位于颈后部。主治:哮喘,咳嗽,背痛及颈椎病。定咳为笔者经验用穴、穴位于厥阴俞旁开1寸,即第4胸椎棘突下旁开2.5寸。主治咳嗽,多痰,哮喘,胸满烦闷及背部胀痛等症。针灸方:二定穴配大椎(灸)、足三里(灸)可防治小儿感冒。6、夜啼二柱谋:身柱与天柱合称“二柱”。身柱:为督脉之要穴,有止咳平喘,强身益智,宁心镇痛等功效。日本著名针灸医家代田文誌指出小儿常灸身柱穴能宣通肺气,提高身体的抗病能力,能通治小儿的多种疾病。天柱属足太阳膀胱经,余多年的经验证实:其穴在头项又循经于头,对失眠、夜啼、神经衰弱、感冒、颈椎病疗效较好,亦可治疗癫狂痫诸症。吾恩师儿科专家彭子玉老先生善用“二柱”治疗儿科疾患,多用于夜寐,小儿体虚易于外感,咳喘诸症配合服用中药者,其效更佳。7、小腹三阴交三阴交穴乃足太阴、厥阴、少阴三阴经在此交会,故名。本穴治疗范围较广泛,有本经所过的肢体病症,如中风半身不遂,小儿麻痹后遗症等,有消化系统病症如腹胀、腹痛、痢疾,消化不良腹泻等,有泌尿生殖系病症如五淋、遗尿遗精、***。女子月经不调、闭经、痛经、崩漏、不孕及产后尿潴留等。针灸方:(1)女子崩漏:三阴交、中极。《针灸大成》载:“中极治血崩漏下”。(2)月经不调:三阴交、地机、血海。《百症赋》云:“妇人经事改常,自有地机,血海。”8、转胎至阴灸至阴为足太阳膀胱经之要穴,五输穴之一,本经井穴,至阴上治头痛,下调胎产。针灸方:胎位不正兼体虚者艾灸至***同时选配三阴交或足三里穴。9、二沟通便秘二沟即支沟及经验用穴横沟,支沟为手少阳三焦经火穴,有利三焦,调气机,理胸胁,健脾和胃,降逆止呕,泻热通腑之功效,主治,胁肋痛、呕吐、便秘等症。“横沟”在大横穴外一寸再下五分处左右计两穴为祖辈治便秘的经验用穴之一。针灸方:(1)便秘兼呕吐者:二沟配内关。(2)长期便秘且腹痛者:二沟配长谷穴。10、隐白停崩漏隐白属足太阴脾经井穴,长于健脾益气摄血。为出血性疾病常用要穴,大凡崩漏之疾,采用艾灸疗法,多能获效。有人用艾炷灸择时节施术疗效非常。余四十年来,常取艾灸法为主治疗女子崩漏,月经过多其疗效可靠,加用中药内服者十有九验。11、鼻衄当孔止当孔实为当泉及孔最二穴的简称。“当泉”穴为日本针灸医师齐藤安世用治鼻衄的经验用穴,孔最穴为手太阴肺经之郄穴,多用于咳嗽气喘,咯血,胸痛、咽痛声嘶诸症,穴有调理肺气、清热止血之功,余临床四十多年来针刺本穴有明显止衄作用。近年来配合指压当泉穴则可提高治疗效果。若只施以指压法亦可获效。针灸方:鼻衄兼头昏头痛者:当泉、孔最、配印堂、风池。12、心胃内关疏内关为手厥阴心包经络穴,八脉交会穴,通阴维、有宁心安神、和胃降逆,宽胸理气,镇静止痛等功效。应强调说明的是,内关通于阴维,而阴维脉与足三阴经并会于任脉,还与足阳明胃经相合,这些经脉均循行于胸脘胁腹,故“阴维为病苦心痛”,此处之心痛实指心、胸、胃、胁肋、腹部的内脏疾患。总而言之,内关治疗心、胸、胃、胁肋、腹部诸病症疗效确切。十余年前,余曾上北京***中医研究院针研所进修,有幸得到程莘农老教授的亲自指点,他认为内关是治疗胃部疾患,及心神疾患的重要穴道,大凡胃痛腹胀、程老常取内关、足三里、中脘、公孙诸穴其效颇佳。针灸方:(1)胃痛胸闷:取内关、建里、上脘。(2)心悸失眠:内关、神门、膻中。《拦江赋》:“胸中之痛内关担”。13、腿痛刺重海重海穴在环跳上两寸向后横开一寸之处。吾诊余喜欢画画写写,对画竹情有独钟,这方面我有幸拜识了大画家王文农先生,他老人家三过虁门(白帝城),曾向我推介过关公竹(即竹画藏诗图),不久吾上白帝城学习临摹石碑上的关公竹后去重庆,又有幸向万云程老先生(群众尊称为“万神针”)学习了解治疗下肢瘫痪、风湿腿痛的奇穴——重海,吾开业二十余载,大凡下肢疾患常用此穴,治疗腰腿疼痛严重者,多取肾俞,重海、悬钟三穴再选配风市、殷门、承山诸穴体会到自从加用重海穴后其疗效则增强。针灸方:腰酸腿痛,取重海配肾俞、足三里,或针或灸。14、目疾透拈竹拈竹乃是太阳膀胱经要穴,善治目疾。针灸方:(1)头目疼痛:取拈竹,合谷,风池针之。(2)双目红肿:拈竹,太阳(三棱针点刺出血),合谷,耳尖(三棱针点刺出血)。《百症赋》云“目中漠漠,急寻攒竹三间”。15、大椎解癇热大椎穴位于第七颈椎棘突之下凹陷中,先平肩取之,再令患者缓缓摇头,第七颈椎可随之而动(再下一椎体即第一胸椎则不会随之转动),此法定取大椎较为便捷,大椎穴为手足太阳经及督脉交会穴、为诸阳交会之所、统领周身之阳气,本穴是泻阳邪、调阳气的要穴,有疏风清热、宁心止痫的良好功能。“督脉为病,脊强反折”,大凡脑病、癫痫所致抽搐为首选穴之一。针灸方:(1)感冒发热:大椎、合谷、内关、曲池。(2)癫癇:大椎、身柱、丰隆、合谷、太冲。16、少商利咽喉少商属手太阴肺经,主要功效有清热解表,通利咽喉。本***可清泄肺热,外可宣散风热为治疗咽喉肿痛之要穴,对感冒、咳喘、鼻衄、腮腺炎、声音嘶哑均有一定疗效。少商为肺经井穴,又有开窍醒神,舒筋活络,清热止疼之功,如《时后歌》曰:“……热血流入心肺腑,须要金针刺少商”。吾父亲治急性咽喉肿痛常以三棱针点刺少商,出血少许,第一天效果不显者则次日加针合谷,效果良好。针灸方:(1)急性喉炎取少商(点刺出血)合谷,照海。(2)慢性咽炎:取少商(点刺出血)、天突、太溪皆有效。17、阿是蠲酸痛阿是穴——亦名天应穴。机体有病变,即会在人体某处按压疼痛加剧,或胀或麻明显,某一点即为阿是穴,故又称不定穴。阿是穴亦痛亦胀之处,亦是经络不通之处,通过按压探寻方有“快然”之所,即通过阿是穴的治疗,调节机体,疏通经络从而达到止痛治病的目的。《玉龙歌》云“浑身疼痛疾非常,不定穴中细审详”。针灸方:(1)头痛:阿是、风池、百会、合谷、外关、太阳。(2)坐骨N痛:阿是、环跳、承扶、阴陵泉、承山。18、人中善急救人中全身之要穴也,督脉,手足阳明之会。擅长医治精神、神志方面病症,如:昏迷,癫狂,痫症,小儿急慢惊风,中暑,癔病,三叉神经痛,其他如挫闪腰痛,晕车晕船等亦有效。针灸方:(1)昏迷:人中加针十宣(点刺放血)(2)小儿急惊风:人中加针印堂,内关,足三里。(3)癔病:人中加针合谷,内关,丰隆。据报道,针刺本穴对呼吸功能的调整有相对特异性,其针灸效应与呼吸中枢功能状态密切相关,尤在对呼吸中枢衰竭时疗效更显。对实验性休克动物具有明显的抗休克作用,当血压降到(10~40毫米汞柱)、呼吸暂停时,针刺“人中”,绝大多数可以恢复。19、眩晕绝骨觅悬钟属胆经,胆为木之性,主疏泄条达,肝肾同源,肝胆又为表里,可见胆与肾有关,肾主藏精,精又生水,《内经》有“诸风掉眩,皆属于肝”的论述,张景岳曾提出:“无虚不作眩”,《直指方》亦云:“瘀滞不行皆可眩晕”针悬钟可舒肝理气,益髓生血,补肾健脑,舒筋活络故能改善高血压眩晕等有关病症。针灸本穴可充养髓海,治疗头晕目眩耳鸣,血虚失眠,记忆力减退,诸症均有良好效果。研究表明:本穴对高血压有降压作用,尤其是III期高血压效果较好。针灸方:高血压、头晕目眩:绝骨、风池、三阴交、丰隆、合谷、太冲。20、失眠安神搜安神穴为余常用之经验穴针灸方:(1)顽固失眠:安神、三阴胶、足三里。《甲乙经》载:“惊不得眠,三阴交主之”。(2)失眠日久,脾虚食滞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