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各位分享开发区针灸理疗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开发区针灸理疗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
- 1、针灸理疗一次费用多少
- 2、做理疗针灸有什么注意的
- 3、针灸理疗多久一个疗程
- 4、理疗和针灸哪个效果好?
- 5、针灸和理疗可以一起做吗
- 6、到哪里学针灸多少钱
- 7、针灸理疗按摩后为什么会凉
- 8、中医理疗针灸能长期做吗
- 9、针灸治疗—现代急症刺灸法
针灸理疗一次费用多少
宋观礼 副主任医师 ***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费用在100元-3000元之间。因为三甲医院按照***物价局的规定,针灸按组收费,每组5个穴,每个穴1根针,每组收费是24元,也就是扎5针,根针是1组。治疗一般每次选3-4组,这样1次大概治疗费是100元左右,1个疗程是10天,1个疗程大概不到1000元。一般情况下,2-3个疗程会达到比较好的临床效果,大概2000-3000元左右。另外根据疾病不同或者患者个体差异,配合理疗、按摩或者针刀治疗,临床效果会更好。针灸1次大概在100元人民币左右,一般1个疗程10天不到1000元。
做理疗针灸有什么注意的
韩盛旺 主治医师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患者应注意避免风寒感冒,日常生活中注意不要过度劳累或熬夜。在这种情况下,针灸就是用针灸来疏通经络,打通经络,调整气血。因此,患者返程后要注意局部保暖,避免受凉,避免过度剧烈运动,以免影响针灸效果,还要注意治疗自身的疾病,无论是针灸还是针灸,都应根据是否发烧或怕冷来避免雨天外出和户外吹空气。
针灸理疗多久一个疗程
刘永强 副主任医师 连云港市中医院如果病情较为严重,发病时间比较久,患者的体质比较虚弱的情况下,针灸理疗的时间会比较长,通常需要一个月以上。而对于新发疾病,患者体质好,病情轻微者,疗程就比较短。比如,对于急性发作的疼痛,针灸一次就可痊愈。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即使对于需要长时间,需要针灸理疗的患者来讲,针灸理疗一段时间后,需要休息五天到一周。避免长时间反复的针灸、理疗,导致穴位敏感性下降,影响疗效。
理疗和针灸哪个效果好?
王凤 副主任医师 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理疗的范围通常比较广泛,是利用人工或自然的物理因素作用对人体产生有利的反应,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效果的方法。理疗可以疏通患者的经络,促进血液循环,增加营养细胞的能力,释放二氧化碳,预防心脑血管疾病。针灸是一种物理疗法,针灸对人体有很好的作用,如疏通经络和骨骼,打开血管等,针灸是一种比较传统的物理疗法,针灸可以松弛筋脉以及活血化瘀。理疗和针灸后,建议患者避免用水接触伤口,以免伤口发生感染。
针灸和理疗可以一起做吗
崔建军 副主任医师 ***林业总医院一般是可以一起做的。针灸理疗的好处通常如下:首先从中医学角度,可以调和阴阳。当身体阴阳失衡、不平衡的时候,能够起到使阴阳再度平和,达到健康的目的。其次还可以扶正驱邪,针灸具有双向调理作用。最后调和气血,针灸可以让气血运行更加通畅。中医讲气血在身体内循环往复,是无止无休的一种状态。
到哪里学针灸多少钱
王凤 副主任医师 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费用一般在200-300元之间。2、所处地域如果是在普通的小县城进行针灸,一般费用在200-300元之间,如果是在大县城进行针灸,通常费用在300-400元之间。此外,如果患者对疼痛比较敏感,建议在针灸时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处理,以减轻疼痛。
针灸理疗按摩后为什么会凉
杨雪飞 主治医师 安阳市中医院针灸理疗按摩后会凉的原因主要是经络通畅和感冒受凉引发的。感觉到凉主要经络畅通的一种表现,也有可能是针灸后没有注意保暖,导致风寒进入体内所引起的,如果在针灸后感觉有凉气的话,最好是穿保暖性比较好的衣物,避免身体受凉以及受寒,另外在24个小时以内还要避免洗澡,否则很有可能会导致凉气进入到体内。平时还要适当的进行运动锻炼,能够促进身体血液循环,并且也要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
中医理疗针灸能长期做吗
韩盛旺 主治医师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中医理疗针灸一般不建议长期做。针灸有适应症,如腰腿疼、肩周炎、颈椎病、中风后遗症、面瘫等。高血压、糖尿病或者冠心病等不适合针灸治疗。针灸适应症,不太建议每天做,针灸治疗有一定疗程,如2-3个疗程为基本治疗单元,1个疗程大概10天左右,需要考虑到患者实际情况。疗程进行完,在症状基本缓解情况下可以停止治疗。
针灸治疗—现代急症刺灸法
1.进针法针前须有一安静的诊疗环境,病人采取尽量舒适的体位(多取卧位),医者应全力以赴。取穴时,急症病人特别是内科急症病人,应该在所选穴位的穴区范围内均匀地按压,有目的的选择压病最明显处进针。进针时,为使刺入部位准确及尽可能消除进针疼痛,先以指甲按压进针点,右手持针,左手拇食指挟住针尖,双手同时用力,毫针即可迅速刺入。2.气至法进针后,将针尖指向病所,缓缓送至一定深度,向四方探寻提插,幅度稍大,频率宜快,多可得气。再以小幅度捻转提插(朝病所方向捻转角度应大)、震颤抖动之法,促使针感向病所放射。与此同时,关闭与病所相反端经线,即以拇指压迫该经所循之肌肤,使针感不往反方向传导。须注意针感不能过强或过弱,以中等强度并出现酸、麻或困的得气感最易引发“气至病所”。如上法不理想,可参照试用前所述之“气至病所”手法。3.补泻法待针感传导(循经或不循经)或到达病所之后,就应结合病情,继续施行补泻手法。基本手法是:左手作押手,起固定针体使在一定范围内行动;以右拇指指腹把针柄压于右食、中指指腹上,食、中指相并而尽量保持不动,拇指指腹将针柄来回进退搓动。进退,实际上是提插过程;搓动,亦即捻转过程。从而形成一种提插与捻转结合的运动。施行此手法时,以腕部带动为主,肘部尽量不动。捻转频率宜快,约每分针100次~120次,提插幅度宜小,保持在1mm~3mm左右。只要针尖始终指向病所,以此法一般可保持循行针感。上面介绍的是基本手法,如施泻法,采取慢按紧提法,即插针时,慢捻缓插,提针时,紧捻重提,反复施行,幅度宜大,强度宜强;施补法,则用紧按慢提法,插针时,紧捻重插,提针时,轻捻缓提,幅度宜小,强度中等。均反复施行。热补凉泻,则再在补泻法基础上演化。热补法:插针时,分数个层次紧捻重插;提针时,轻捻缓提,一次提至皮下;凉泻法:与之相反,插针时,慢捻缓插,一次插至适宜深度,提针时,分数个层次紧捻重提,反复施行至热感或凉感出现。行热补凉泻,特别强调控制针感性质。一般说,押手重,提插捻转幅度略小(相对而言),速度略快,针尖位置基本不变,多先产生胀,进而出现酸困;押手轻或不用,提插捻转幅度略大,速度略慢,针尖位置在小范围内不断变动(其方向仍指往病所),多现麻感。酸困感是热感的基础针感,麻感是凉感的基础针感。所以,激发酸困或麻的针感,对提高凉热感出现率有一定意义。另有补中寓泻、泻中寓补法,实际上是补法和泻法的复合。适用于虚实夹杂、寒热并存而症情较复杂的急症。具体施行,可分两种情况:一种是于同一穴位上进行,先行补法后行泻法,补多于泻者(补法重复次数多于泻法次数),称补中有泻;反之,则称泻中有补。另一种是在不同穴位上操作,主穴或多数穴位上行补法,配穴或少数穴位上行泻法,亦可称补中有泻;反之,则为泻中有补。在临证时,可根据需要选择运用。古人尚有“阳小隐阴,阴中隐阳”之法,亦属本法,操作较为繁复,可参阅《针灸学》(上海中医学院编,1974年版)。4.留针法急症邪重势急,要求持续运针,延长留针时间。一般每次须持续运针2分钟~3分钟。急性病症,还可稍长。休克、昏厥等病人,更须持续至脉回神清。留针20分钟至1小时不等,甚至可更长。留针期间须间隔运针。运针的操作同补泻法。附:火针法和刺血法现代使用的火针针具分为二类,一类为单针深刺的火针具,长约9cm~12cm,直径为0.5mm~1.5mm;一类为用于浅刺散刺的火针具,形同皮肤针。操作上大致同古代相似,且在现代急症救治上尚未广泛应用,故从略。刺血法,现代用以应急的针具主要有三棱针和皮肤针(梅花针或七星针)。其中皮肤针在刺法上有所发展,我们将在具体病症中予以介绍,这里从略。二、电针法电针法是指在毫针剌法的基础上再结合通以脉冲电剌激的一种针法。目前临床上应用之广仅次于毫针。大量临床实践表明,电针不仅有良好的镇痛效应,也有显著的抗炎和抗休克作用,是急症针灸的主要针法之一。适应病症据不完全统计,电针的适应症达200余种,其中急性病症占一半左右,特别对休克、急性疼痛、急腹症、急性瘫痪、精神病、急性黄症型肝炎及部份妇产科、五官科急症有效。三、穴位注射法穴位注射法是在针灸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中西医结合产物。在部份急症中,其疗效较单纯针刺或单纯药物注射为高。近30年来,在用于急症的注射药物及适应症方面,都有较大发展。适应病症主要用于抗菌消炎及急腹症的治疗。如:急性细菌性痢疾、急性肠炎、大叶性肺炎、支气管肺炎。急性阑尾炎、胆道蛔虫、肠梗阻、急性扁桃体炎等。四、穴位激光照射穴位激光照射亦称激光针灸、光针法。是利用激光器所发出的受激幅射光照射穴位而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疗法。自1973年应用于临床之后,发展十分迅速,特别是最近数年,在临床治疗和实验研究方面已做了大量工作。目前临床上应用的穴位激光照射仪主要为氦氖激光仪和二氧化碳激光仪,急症治疗多用前者。穴位激光照射具有无痛、无损伤、无菌等特点,易为病人所接受。适应病症已经证实,光针对急性黄疽型肝炎、哮喘、三叉神经痛、胆石病、急性阑尾炎、急性乳腺炎、甲沟炎、带状疱疹、小儿支气管炎、婴幼儿腹泻等急症均有肯定疗效。五、耳针法祖国医学中早有应用耳穴治疗急症的记载,如《备急千金要方》提到针灸“耳中穴”治疗马黄黄疸及寒暑疫毒等。现代耳针疗法有极大发展。在具体方法上,除了毫针刺外,还有埋针、压丸、温针、电针、穴注、艾灸、割冶、放血、穴位激光照射、穴位离子透入等,其中不少对于急症治疗有较好的作用。这里仅介绍最常用的毫针法。适应病症就不完全统计,耳针可治急性病症达五十余种。主要用于各种急性痛症、急性支气管炎、哮喘、疟疾、急性扭挫伤及多种五官科炎症等。六、巨针法巨针法,又称粗针法或赤医针法。原指用特制的粗针具进行穴位刺激而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方法。本法是古代大针和长针两种刺激法结合发展的结果。现代巨针针具多由不锈钢制成,但亦有用含银70%、含铜30%制成的合金针,被称为粗银针。巨针针具,直径自0.3mm~2mm,针长自1寸~2.5尺不等。不同型号的巨针其具体操作法及适应证往往有一定差别,因此临床上多须据病人的症情、体质及具体施治部位,灵活选用。总体上说,巨针法具有取穴少、透穴多、刺激强、感应大的特点,对不少病症常能产生独特的效果。适应病症用巨针法疗效较好的有以下急性病症:痈疽、多发性神经根炎、坐骨神经痛、肌肉劳损、痛经等。七、皮内针法皮内针法是以特制的小型针具或普通毫针固定于腧穴或特定部位的皮内或皮下,进行较长时间埋藏的一种针法。皮内针法实际上是留针法的发展,约于本世纪60年代应用于临床并获得推广。皮内针法的一个最重要特点是将针具固定于穴区,使之产生持续长时间的刺激,以发挥较好的治疗作用。同时,又不妨碍病人的各种活动,因此,临床上用得最多的是耳穴。耳廓易于固定,面积小,解剖标志分明,穴位定位也较容易。近年,还常用于某些体穴。还有医者在头皮针穴区进行埋针,也取得较为明显的效果。适应病症皮内针法可用于多种急性病症。包括多种疼痛性疾病(如神经性头痛、偏头痛、胃痛、胆绞痛、三叉神经痛等)、软组织损伤、麦粒肿、急性结膜炎、痛经等。八、指针法指针法又称点穴法,系以手指代替针具对人体穴位或特定部位进行刺激而产生防治疾病作用的一种方法,指针法在我国古代医学文献多有载述。最早明确提到本法的是葛洪的《肘后备急方》,救卒中恶***,“令爪其病人人中,取醒。”明代著名针灸学家杨继洲,在其所撰《针灸大成》一书中,还选载了指针疗腰痛的医案一则。至清代,指针一法更被广泛应用。现代,则无论在操作方法及应用范围等方面,均较古代有进一步发展。大量临床实践证明,指针综合了针刺和推拿的特点,具有疏经通络、醒脑止痛、调整脏腑功能等多方面作用,且较之其他穴位刺激法更为经济、简便、安全,特别适宜于老人和儿童。所以是一种颇值得推广的方法。当然,指针也有其局限性,一般多作为临时急救用.适应病症指针治疗病症颇广,多用于各类疼痛性和功能性急症,诸如:晕厥、胃痉挛、胆囊炎胆石病急性发作、落枕、急性腰扭伤、癔性失语、妊娠呕吐、呃逆、产后尿潴留、流行性腮腺炎等。九、围刺法围刺法,又称围剿刺法、围针法,是一种在病变部位周围进行包围式针刺以达到提高疗效目的的刺法。本法也是古代扬刺法的发展。围刺法的主要特点有两个,一是多针,每一穴区或部位的针刺数,均超过4根,多则数十根,意在增强刺激量;二是围刺,即以病变部位(或穴区)为中心,进行一层或多层包围性针刺。所以,它既和周围仅刺4针的扬刺法不同,又和在一个点或面上集中或分散刺的丛刺法也不一样。适应病症可用于偏头痛、急性结膜炎、过敏性鼻炎、带状疱疹、疖肿、腮腺炎等急性病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