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各位分享针灸治疗有哪些,各有何特点的知识,其中也会对针灸治疗有哪些,各有何特点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
针灸的方法有哪些
丁宇 副主任医师 ***人民***总医院最常见为 毫针刺法 ,还包括 电针 、 腕踝针 、 梅花针 、 三棱针 、 激光针 ,现在常用的 穴位贴敷 也属于针法之一, 埋针 、 穴位注射 或称为 水针 ,也属于针法。此外, 小针刀 等属于针灸的一种特殊针法, 刃针 、 眼针 、 耳针 、 腹针 、 浮针 ,均属于针灸针法。针灸针法各个流派层出不穷,目前又有提高和改进,所以针法比较多。在使用过程中,必要时将拔罐、刮痧等也归于刺法灸法范畴。灸法中的方法也比较多,包括 温和灸 、 灸器灸 、 艾条灸 、 艾柱灸 、 发泡灸 、 无艾条灸 、 天灸 等,目前临床应用广泛,但是最常见的是普通的 温和灸 。
颈椎病的针灸特色疗法
李滋平 主任医师 广东省中医院穴位注射与穴位埋线一、颈椎病概述1、现代医学认识颈椎病是指颈椎间盘退行性变、颈椎骨质增生、颈项韧带钙化,刺激或压迫了邻近的神经根、脊髓、血管及交感神经,并出现相应临床症状及体征,临床以颈肩臂疼痛麻木,颈项强直、活动受限,眩晕以及双下肢乏力等表现为主。西医将颈椎病分为5型:颈型、神经根型、脊髓型、椎动脉型、交感型。若同时合并两种或两种以上类型者为混合型。2、祖国医学认识颈椎病属祖国医学“痹症”、“眩晕”等范畴。颈椎病的发生,多因肾气不足、卫阳不固,风寒湿邪乘虚而入,导致颈部经脉闭阻,气血不畅所致。临床上常分为风寒湿阻络、气滞血瘀、痰湿阻络、肝肾不足、气血不足等五型。3、诊断要点:分型诊断(1)颈型:病因:多由于椎间盘退行性改变引起颈椎局部肌肉痉挛主要症状:颈部强直、疼痛,或有整个肩背疼痛发僵;点头、仰头及转头活动受限;也可出现头晕的症状。辅助检查:X线片可见颈椎生理曲度变直或消失。(2)神经根型:病因:主要由于颈椎间盘向后外侧突出或神经根部粘连和瘢痕挛缩等原因引起对脊神经根的压迫和刺激,多见于4—7颈椎主要症状:早期症状为颈痛和颈部发僵;上肢放射性疼痛或麻木,此疼痛和麻木沿着受压神经根的走向和支配区放射,有时症状的出现与缓解和患者颈部的位置和姿势有明显关系;患侧上肢感觉沉重、握力减退,有时出现持物坠落。辅助检查:X线片显示病变椎间隙狭窄或增生,斜位片上看到骨刺突入椎间孔。有条件者可选择性作CT、MRI等检查。(3)脊髓型:病因:颈椎增生,椎管前后径缩小使脊髓受压或支配脊髓的动脉或静脉受压导致脊髓缺血引起主要症状:双下肢无力、沉重感和麻木,休息时症状缓解,紧张、劳累时加重。四肢腱反射亢进,巴彬氏基反射阳性。辅助检查:X线片多显示椎管矢状径狭窄,有的还伴有后纵韧带骨化。MRI可见脊髓受压呈波浪样压迹,严重者脊髓可变细。(4)椎动脉型:病因:椎体骨刺形成、椎动脉受压或刺激,使血管狭窄、扭曲而出现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症候群主要症状:发作性眩晕,与颈部位置改变有关。有时伴随恶心、呕吐、耳鸣或听力下降。辅助检查:X线片示钩椎关节增生、椎间孔狭小;椎动脉造影可见椎动脉有迂曲、变细及压迫现象。(5)交感型:病因:交感神经受压主要症状:头痛或偏头痛,有时伴有恶心呕吐、颈肩部酸困疼痛、眼部视物模糊、出汗、心慌、胃脘部不适等。辅助检查:无特异性表现。二、穴位注射1、定义:又称水针,是选用某些中西药物注射液注入人体有关穴位,以防治疾病的方法。穴位注射法是在针刺疗法和现代医学封闭疗法相结合的基础上,根据经络理论和药物治疗原理发展起来的一种治疗方法。作用特点:针刺作用、药理、药物的理化刺激、时间效应2、作用:(1)止痛作用大量的临床资料和实验结果证实,穴位注射与针刺一样,可以兴奋多种感受器,产生针感信号,通过不同的途径到达脊髓和脑,产生诱发电位,这种诱发电位可以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因局部刺激信号进入中枢后,可以激发许多神经元的活动,释放出多种神经介质,其中有止痛作用的5-羟色胺、内源性***物质,这些物质的释放起到了止痛作用。(2)防御作用穴位注射可以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主要是因其针刺可以激发体内的防御机理有关。免疫是机体识别和清除外来抗原物质和自身变形物质,以维持机体外环境相对恒定所产生的一系列保护性反应。(3)调整作用穴位注射对人体的消化、呼吸、循环、泌尿系统等均有不同程度的调整作用。如对消化系统的调整作用,主要表现在可解除胃肠平滑肌痉挛,调整消化液分泌,调整胃肠蠕动等方面,其调节作用是双向的,当功能亢进时,通过穴位注射使其功能缓解;当功能低下时,通过穴位注射使其功能增强。3、常用药物及其作用:(1)维生素制剂:维生素B12、维生素D2果糖酸钙注射液药理作用:维生素B12为细胞***和维持神经组织髓鞘完整所必需,参与***白的合成、甲基的转换,维持-SH基的活性,促进四氢叶酸循环利用,从而促进神经髓鞘脂质合成。钙离子是维持神经、肌肉和骨骼正常功能所必需的物质,参与调节神经递质的分泌和贮存,维持神经肌内的正常兴奋性,还可促进维生素B12的吸收。常用于神经根型、脊髓型、颈型的颈椎病。(2)中草药制剂:丹参针、当归针丹参针、当归针有活血祛瘀的作用,通过中医的经穴体系注射给药,可使药物作用增强,“通则不痛”。常用于椎动脉型、交感型的颈椎病。其中气滞血瘀型用丹参针;寒湿型或气血不足型选用当归针。现代医学研究:局部用药可促进机体血液循环,扩张周围血管,改善外周血液分布,修复已受损的生物膜,从而减低组织损伤,重建组织内环境稳定,缓解血液循环障碍,具有抗炎、镇痛的作用,并可改善脑部供血。4、常用穴及其操作方法:(1)常用穴位:颈型:阿是穴、新设、天宗椎动脉型、交感型:风池、新设神经根型、脊髓型:病变颈椎节段相应夹脊穴(2)操作方法:患者取正坐位,每次取2—4穴,皮肤常规消毒,取5ml注射器抽取注射液2ml左右,在穴位上斜刺约10—15mm,缓慢提插至有针感,抽吸针筒无回血后,注入药液(每穴注入药液0、2—0、4ml),隔日一次,3次一疗程。三、穴位埋线:1、概念:穴位埋线是将羊肠线埋入穴位,利用羊肠线对穴位的持续刺激作用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2、作用:埋入穴位内的羊肠线是一种异种蛋白,可诱导人体产生变态反应,使淋巴组织致敏,配合抗体、巨噬细胞来破坏、分解、液化羊肠线,使之分解为多肽、氨基酸等。羊肠线在体内软化、分解、液化吸收,对穴位产生的生理及生物化学刺激可长达20天或更长,从而可弥补针刺时间短、疗效难巩固,易复发等缺点。3、常用穴及其操作方法:(1)常用穴位:颈型:阿是穴、新设、天宗椎动脉型、交感型:风池、新设神经根型、脊髓型:病变颈椎节段相应夹脊穴(2)操作方法:患者取坐位,每次取2—4穴,穴位皮肤常规消毒,将00号铬制羊肠线(0.5—0.8cm)装入经消毒的7号腰穿针(针芯尖端已磨平)前端内,在穴位局部斜刺进针,每个穴位进针约10—15mm,行轻度提插得气后,边推针芯边退针管,使羊肠线埋入穴位皮下,线头不得外露,消毒***。10天一次,3次一疗程。此法多用于脊髓型及椎动脉型颈椎病。
近视弧的特色针灸疗法
1、电梅花针选用针灸按摩治疗仪与眼部极片配合使用。取穴:正光1(双侧)、正光2(双侧)、风池(双侧)、内关(双侧)、大椎。每次治疗10分钟,刺激强度以病人耐受为宜,10天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两疗程间休息5天。2、头皮针取坐位针刺头皮视区穴,沿头皮下斜刺,左右捻转,每分钟捻200次以上,持续捻转2~3分钟,留针20分钟,中间再行针1次,隔***疗1次,总疗程为4周。3、眼针从眼眶周围的17区13穴中选取双上焦、双肝区,根据近视的程度酌情配双睛明穴、球***用0.5寸针沿皮平刺,得气后留针5~10min。隔日1次,7次为1个疗程。4、体穴注射体穴注射用维生素B120.5mg(1ml),取肝俞、足三里,每侧注人0.5ml,两穴交替使用,隔日一次。耳穴取眼、目1、目2、肝、肾、皮质下、神门、新眼点。以王不留行籽贴压,每日按揉5次,每次约l0分钟,两耳交替贴压,每3天换1次,l0天为l疗程。治疗期间不使用任何药物。来源资料:《***美容医学.综合》2012年第2期
针灸科失眠治疗中心特色疗法介绍
裴志刚 副主任医师 重庆市綦江区人民医院针灸科失眠治疗中心采用“五行调养三步法”的一系列特色疗法治疗失眠,自然疗法、无毒副作用、无成瘾性一特色针灸治疗:失眠是***临床重点专科——针灸科的优势病种,在长期的临床治疗与研究中形成了一套独特的协调阴阳的“五行调养三步针灸法”,效果显著。二五行音乐疗法:古代的音乐有五音:角、徵、宫、商、羽,对应的五行属性:木、火、土、金、水,和五脏:肝、心、脾、肺、肾,运用五行原理与五音搭配组合。使它们相生、相克,又相互制约,使脏腑阴阳平衡,恢复正常睡眠。三五行芳香疗法:即一切经由皮肤系统和呼吸系统传达挥发油功效的芳香疗法。我们根据患者的病情,选用不同的挥发油而达到解压、镇静安神、舒缓情绪、放松肌肉等促进睡眠的的功效。四光线和色彩疗法:特殊色彩有助于人体正常睡眠节律的形成,用一定背景色彩能调节丘脑的神经内分泌功能,改变失眠患者的睡眠——觉醒周期,改善睡眠质量。五中药治疗:依据我科失眠症的诊疗方案,将失眠症辨证分型后选用龙胆泻肝汤、温胆汤、黄连阿胶汤、归脾汤、酸枣仁汤加减等煎药口服。
关于针灸疗法
王凤 副主任医师 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1、针刺针刺是指使用金属针刺激人体穴位,可以起到疏通经络、调和阴阳、扶正祛邪的作用,可以用于治疗多种疾病。2、艾灸艾灸是用艾绒制成灸材,点燃后悬置或放置在穴位或病变部位,进行烧灼、温熨,借灸火的热力以及药物的作用,达到治病、防病和保健的目的。针灸和艾灸都有一定的功效,但也存在一定的禁忌,如针灸需要在专业中医师的指导下进行,而艾灸需要在专业中医师的指导下进行。另外,患者在针灸前要保持情绪平稳,避免过度紧张,还要注意避免在过饥、过饱的状态下进行针灸。
中医针灸疗法
文蕾 主治医师 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针灸是中医的一个特色疗法,它的作用原理是基于中医的经络学说。中医认为人体有12正经和奇经八脉,分别对应着人体五脏六腑以及人体不同的部位,对人体有很重要的调节作用。当人体的功能产生问题的时候,也会导致相应的经络出现不通的情况。而经络上分布着许多重要的穴位,这个时候通过针灸可以刺激相应的输血,达到疏通经络,调节脏腑,调和阴阳的功能。现代的西医学研究也表明,针灸通过刺激人体相应的输血,可以直接调整某些化学物质酶或者某些血液成分和各种电解质,
针灸疗法四大作用
(1)调整作用针灸治病,就是根据病证的属性来调节机体的“偏盛偏衰”,使机体恢复其正常的生理平衡状态,如针刺有促进肠运动功能正常的作用,即肠运动功能减低者,促使其增强运动;而运动功能亢进者,则促使其缓解。(2)增强免疫作用针刺疗法和艾灸都有扶正的作用。针刺疗法和放血有祛邪的作用,而针灸对增强免疫的影响是多方面的,能使网状内皮系统功能活动增强,对机体内各种特异性和非特异性抗体的增加均有明显作用,临床上用于抗感染、抗过敏、***等。(3)活血、镇痛作用针灸治病是通过对穴位选行针刺和艾灸,“通其经脉,调其气血”,从而能活血化瘀、生新止痛。(4)修复组织作用针灸具有修复组织的作用己被大量临床所证实,如:针刺面部的穴位治疗面神经麻痹,针刺颈臂部穴位治疗臂丛神经麻痹,针刺上肢穴位治疗正中神经麻痹等,均有较好的疗效。艾灸的注意事项1.要专心致志,耐心坚持:施灸时要注意思想集中,不要在施灸时分散注意力,以免艾条移动,不在穴位上,徒伤皮肉,浪费时间。对于养生保健灸,则要长期坚持,偶尔灸是不能收到预期效果的。2.要注意体位、穴位的准确性:体位一方面要适合艾灸的需要,同时要注意体位舒适、自然,要根据处方找准部位、穴位,以保证艾灸的效果。3.防火:现代人的衣着不少是化纤、羽绒等质地的,很容易燃着,因此,施灸时一定要注意防止落火,尤其是用艾炷灸时更要小心,以防艾炷翻滚脱落。用艾条灸后,可将艾条点燃的一头塞人直径比艾条略大的瓶内,以利于熄灭。4.要注意保暖和防暑:因施灸时要暴露部分体表部位,在冬季要保暖,在夏天高温时要防中暑,同时还要注意室内温度的调节和开换气扇,及时换取新鲜空气。(责编:邹华振)
针灸适应证
陈鹏 副主任医师 北京中医医院1、 疼痛类疾病 :常用于治疗 头痛 、 颈痛 、 肩痛 、 胸背部疼痛 、 腰骶部疼痛 、 下肢放射痛 等;2、 皮肤科疾病 :比如 带状疱疹 ,有时会合并针灸的放血治疗、围刺治疗;3、 妇科疾病 :如果患者有 月经不调 , 月经先期 、 月经后期 或 月经先后不定期 ,甚至 痛经 、 不孕 等疾病,均可以配合针灸治疗;4、 五官科疾病 :部分患者会出现 视物模糊 、 耳源性疾病 、 听力下降 、 耳鸣 等,均可以配合针灸治疗。以上疾病均在原发病基础上,即在相关专业科室治疗基础上,配合针灸治疗,所以建议多数疾病可采用中、西医结合方式进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