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各位分享想要延年益寿 针灸五大长寿穴的知识,其中也会对想要延年益寿 针灸五大长寿穴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
- 1、针灸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症
- 2、中医针灸的方法有哪些
- 3、中医针灸的作用与功效
- 4、中医针灸的功效和作用
- 5、中医针灸的好处与功效
- 6、中医针灸到底有哪些作用
- 7、古法针灸有什么作用和功效
- 8、长期针灸的好处与坏处
针灸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症
程斌 副主任医师 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疏通经络、扶正祛邪,作用是治疗多种疾病。禁忌证是有出血倾向的患者、过度疲劳的患者、空腹的患者不宜针灸。1、功效与作用针灸是针刺和艾灸两种疗法的总称,通过刺激穴位调节经络,可以起到疏通经络、扶正祛邪的作用,可用于治疗疾病,如风寒湿痹、腰腿疼痛、头痛、胃痛等。2、禁忌证针灸有出血倾向的患者不宜针灸,以免导致出血加重。对于过度疲劳的患者,针灸时可能会感到紧张,而心理状态不佳的患者针灸时可能会感到焦虑。如果针具刺激不当,可能会导致晕针。空腹针灸容易引起低血糖反应,因此不建议有低血糖症状的人在空腹状态下进行针灸。针灸时不宜过度疲劳,避免精神紧张。针灸需要专业医师进行操作,不能自行操作。如果操作不当,可能会引起局部疼痛、感染等并发症。
中医针灸的方法有哪些
定穴取穴针灸首先要定穴取穴。准确取穴要求病人有一定的体位,如正坐、侧卧、伸掌、握拳等;常用的取穴方法,一种是根据人体的自然标志来取穴,如两耳尖直上头顶取百会;一种是以病人一个手指或几个手指某部分的宽度为标准来取穴;还有一种是把人体各部分的距离,规定为一定的寸,以骨度来取穴。只有确认标志,量好骨度分寸,注意本穴与上下、左右邻近穴的关系,才能达到准确取穴的目的。针灸治病1、感冒:取大椎、合谷、风池,都用针法,平补平泻,留针30分钟。2、呕吐:主穴取内关、中脘、足三里、针刺,用平补平泻法,留针30分钟。3、失眠:取神门、内关、三阴交,针刺,用平补平泻法,留针50分钟,每日针一次。4、关节痛:腰脊痛取肾俞、昆仑;膝关节痛取足三里、阳陵泉、悬钟,先针刺,用泻法,留针20分钟,再艾灸20分钟。5、痛经:经前或经期腹痛取中极、三阴交、内庭,先刺内庭,再针三阴交、后针中极、三阴交。均用泻法,留针20分钟。6、经后腹痛:取气海、关元、三阴交,均用补法,针后加灸,留针30分钟。7、牙痛:上牙痛取下关、内庭,下牙痛取颊车、合谷,针刺,泻法,留针30分钟,每日一次。8、便秘:取支沟、天枢、长强,针刺,用平补平泻法,留针30分钟。9、落枕:取落枕、大椎、后溪,针刺。落枕用泻法,大椎、后溪,用平补平泻法,留针20分钟。10、月经不调:1.月经先期:取中极、血海、三阴交、太冲,均针刺、用泻法,留针20分钟。2.月经后期:取命门、肾俞、关元,用补法,针后加灸,留针30分钟。11、腰痛:取肾俞、委中、腰阳关,针刺,用泻法,留针30分钟,如是腰痛日久不愈的,加艾条灸命门20分钟。12、痢疾:针治痢疾,有较好的疗效。取中脘、天枢、足三里,针刺,用平补平泻法,留针30分钟,每天一次。如有发热的,加刺曲池;头痛的加剌风池、百会;不发热而下痢过久的,可艾条灸关元10分钟,或隔盐灸神阙。13、哮喘:针灸有缓解防止发作的作用。取膻中、肺俞、天突、丰隆。如吐出的痰稀白,用艾条灸20分钟;如痰色发黄时,针剌,用平补平泻法,留针30分钟。如果平时常灸肺俞、气海,可以防止发作。14、头痛:头痛有正头痛、偏头痛、头顶痛、头项痛等区别。针灸治疗,是按头痛的部位来取穴的。正头痛:取上星、合谷,攒竹,针剌,用泻法,留针30分钟。偏头痛:取太阳、头维、外关。针剌,用泻法,留针20分钟。头顶痛:取百会、太冲、后溪,针剌,用泻法,留针20分钟。头项痛:取风池、列缺,针剌,用泻法,留针30分钟。每日或隔日针一次。看了上述对于中医针灸方法有哪些的后,我想大家应该已经有所了解了吧。中医针灸的方法有很多,并且针对不同的病症会有不同的针灸方法,我们应该明确病因从中选取适合自己的方法和方式去改善和治疗。我们要好好照顾自己的身体,生病了别拖。
中医针灸的作用与功效
程斌 副主任医师 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中医针灸的作用与功效是疏通经络、扶正祛邪。中医针灸是针刺和艾灸两种疗法的一种,其中针灸是一种中医的治疗方法,通过使用针或针和艾条来刺激身体的特定部位,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中医针灸具有疏通经络、扶正祛邪的作用,可以治疗多种疾病,如感冒、发热、胃肠道疾病等。中医针灸还可以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增强正气,可以治疗一些虚证和寒证。针灸后要注意保暖,避免受凉,适当多喝热水。在针灸过程中,应避免过度紧张,保持放松的心态。针灸后要避免立即洗澡,以免感染。中医针灸具有一定的危险性,需要操作者掌握正确的技能运用,并注意控制针刺的部位和角度,避免伤及重要的神经、血管和器官。
中医针灸的功效和作用
姜淑芳 副主任医师 济宁市中医院中医针灸一般具有疏通经络的效果。主要是采用针灸对人体的穴位进行刺激,可以使瘀阻的经络通畅,常用于辅助改善疾病,还可以起到很好的保健效果。这就是一种很常见的中医治疗方法,常用于改善患者的关节疼痛以及四肢麻木,治疗疾病的效果比较快,而且可以兴奋身体的机能,提高抵抗疾病的能力。
中医针灸的好处与功效
程斌 副主任医师 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中医针灸的好处是可以改善身体疲劳,也能够缓解疼痛,具有疏通经络的效果。中医针灸属于一种比较常见的治疗方式,通过针灸穴位的方式,能够促进局部的血液循环,改善肌肉酸痛、浑身乏力等症状,也能够缓解关节肿胀以及疼痛。操作起来比较简单,对身体的损伤性比较小,恢复起来也比较快,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措施。如果针灸时操作不当,可能会给局部的皮肤带来一定的损伤,容易出现皮下淤血、疼痛等症状。如果出现了明显的不适症状,需要及时告知医生,以免延误治疗的最佳时机,给身体带来不必要的损伤,影响正常的生活。同时也需要多注意休息,避免做劳累的体力活,也应避免进行剧烈的运动,比如跑步、跳绳等。
中医针灸到底有哪些作用
姜洋 副主任医师 北京积水潭医院1、疏通经络:疏通经络的作用就是可以使瘀阻的经络通畅而发挥其正常的生理作用,是针灸最基本最直接的治疗作用。2、调和阴阳:针灸调和阴阳的作用就是可使机体从阴阳失衡的状况向平衡状况转化,是针灸治疗最终要达到的目的。疾病发生的原理是复杂的,但从整体上来说可以归纳为阴阳失衡,针灸调和阴阳的作用是通过经络阴阳属性,经穴配伍和针刺手法完成的。3、扶正祛邪:针灸扶正祛邪的作用就是可以扶助机体正气及驱除病邪。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正邪相争的过程,针灸治病就是在于其发挥扶正祛邪的作用。
古法针灸有什么作用和功效
张增峰 副主任医师 安康市中医医院古法针灸的作用和功效主要就是舒筋活络、打通血脉,还可以起到镇痛止痛的作用。对于一些经常四肢麻木和身体伤痛的人来说,针灸是一种比较好的治疗方法,针灸可以通过刺激人体的穴位,让人体的体液流通,因此可以快速起到止痛的作用。由于针灸可以起到降低血压的作用,而且可以缓解心律失常的症状,所以对心脑血管也非常有好处。
长期针灸的好处与坏处
王凤 副主任医师 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损伤正气、耗伤阳气等。1、好处针灸是通过使用针刺激人体穴位,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长期针灸可起到疏通经络、调和阴阳、扶正祛邪等功效,可用于治疗各种疼痛、各种脏腑疾病等。2、坏处针灸也有一定的坏处,如果针灸时操作不当,或者针刺手法过重,可能会损伤正气,导致患者出现气虚、阳虚等情况。如果针灸时间过长,还可能会导致局部疼痛、肿胀等症状。针灸后患者要注意局部保暖,避免着凉,以免引起风寒感冒,同时还要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以免影响针灸的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