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各位分享中医艾灸治疗究竟有什么意义?的知识,其中也会对中医艾灸治疗究竟有什么意义?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
中医艾灸的好处与功效
马小丽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中医艾灸具有通经活络、行气活血、祛湿散寒的好处与功效。中医艾灸还具有提高免疫力的好处与功效,对于那些身体比较虚弱的人群特别好。中医艾灸的历史是非常久远的,在我国远古时代就已经产生。我们人体的很多疾病都可以通过艾灸来进行治疗,也是有很好的治疗效果的。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具体的了解一下中医艾灸的好处与功效吧!1、通经活络:中医艾灸具有通经络活的好处与功效。我们人体的经络是气血运行的通道,它连接着我们脏腑和身体的各个部位。当我们经络不通畅的时候,我们体内气血的运行也会受到阻碍,这样就容易导致一些疾病的发生,危害到我们的健康。而中医艾灸,它可以通我们的人体的十二经脉,让我们的经络得以通畅,从而治疗一些疾病。2、行气活血:中医艾灸具有行气活血的好处与功效。一个人的气血好不好是会在一个人的气色、皮肤上体现出来的。一旦气血不好的时候,就会导致整个人看起来一点都不精神。而中医艾灸可以有效的调理我们体内的气血,而且还可以提升中气,还具有养生的效果,会让我们的气色看起来更好,整个人更加的精神。3、祛湿散寒:中医艾灸具有祛湿散寒的好处与功效。中医学认为,热可以促进血液的流通,而寒气会导致血液凝结,从而引起一些疾病。而中医艾灸可以通过我们的经脉,驱除我们体内的寒气、湿气,从而缓解我们出现的一些无力、虚胖、痛经等症状。4、提高免疫力:中医艾灸具有提高免疫力的好处与功效。中医艾灸可以让我们体内白细胞吞噬的能力变强,还可以加速我们体内一些抗体的产生,从而提高我们的免疫力。这样就可以让一些疾病远离我们。特别是那些身体比较虚弱的人群,就更应该艾灸来提高自己的免疫力。
中医艾灸养生常识
温和灸、化脓灸、养生灸、隔物灸、温针灸最为常见。一、温和灸取穴:关元、神阙、足三里操作方法:将艾条的一端点燃,对准施灸穴位,距离约2-3厘米左右进行熏灸。以患者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感为宜,每穴每次施灸10-15分钟,至皮肤潮红为度。每日1次,于每月月初连灸7次。二、化脓灸取穴:足三里操作方法:以陈艾做成0.7厘米左右的艾炷直接灸穴位7-9壮,灸完1壮后,以纱布蘸生理盐水抹净所灸穴位,再依前法继续施灸。灸时轻轻拍打穴位旁以减轻疼痛,使得穴位产生无菌性化脓,艾灸后用小膏药贴灸疮化脓,直至灸疮愈合为止。灸疮愈合后,可再行施灸。注意勿使灸疮溃破感染,施灸期间加强营养,清淡饮食。三、养生灸取穴:命门、肾俞、关元操作方法:取“强肾灸”贴敷于穴位处,每24小时更换一次,5日为一疗程。一疗程结束后休息2日,再行下一疗程治疗。四、隔物灸取穴:关元、气海、足三里、神阙1、隔姜灸操作方法:将鲜姜切成片,厚约0.2-0.3厘米,中央用针穿刺数孔置于穴位之上。用清艾绒制成蚕豆大小的艾炷(是为一壮),放置姜片上施灸,如患者感到烧灼不可忍受,把姜片向上提起,再行施灸。每穴灸5壮,灸时以皮肤潮红为度。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休息3-5日,再依法继续施灸。2、隔附子饼灸操作方法:将附子研成粉末,每个附子饼以附子粉2.5克配以黄酒2.5克调成厚糊状,用药饼模具压制成直径2.5厘米、厚度0.5厘米的附子饼,中间以针穿刺数孔,上置艾炷施灸。3、隔药饼灸操作方法:将补骨脂、当归、黄芪、生地、仙茅、仙灵脾、肉桂等健脾补肾、活血通络药物研成粉末,再以80%酒精调匀,用药饼模具压制成直径2.5厘米、厚度0.5厘米的药饼。上置艾炷进行施灸。每穴每次施灸5壮,隔日1次,每人每年每穴灸量当在480壮以上。五、温针灸取穴:命门、肾俞、足三里操作方法:以上每穴局部酒精消毒后,1.5寸毫针针刺0.8-1.2寸,得气后行补法。再以2厘米艾条段插于针尾,点燃艾条段,待其完全燃烧后取下,拔出毫针。隔日1次,10次为一疗程,一疗程结束后休息一星期,再行下一疗程。使用艾灸应注意事项:1、艾绒质量选择质量好的艾绒。劣质艾绒,生硬不团聚,燃烧时火力暴躁,易使患者感觉灼痛,甚至熏烤时石粒脱落,灼伤皮肤。2、环境通风环境应保持通风,避免艾烟过浓,伤害人体。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特别是哮喘病人慎用艾灸。3、施灸部位施灸的部位,妊娠期妇女的腹部及腰骶部不宜施灸;颜面五官、***、有大血管分布的部位不宜直接灸;头部、胸部、四肢末端皮薄而多筋骨处不可多灸。4、避免烫伤施灸时应及时调整灸火与皮肤间的距离。有些患者局部寒气大,初灸时,对艾火的忍耐力强,常常不知不觉将艾火靠近皮肤,结果将皮肤灼痛。实际上,以灸至皮肤发红为度,每次灸10—15分钟为宜。5、注意次数体质壮、病情轻、病程短者,灸治1—2次即可;体质差、病情重、病程长者,可灸数月乃至1年以上。初灸时,每日1次;长期灸治者,3次后改为2—3天1次。如果自己在家艾灸时,一定要注意以上几点。为了避免伤害身体,最好是找专业人士进行治疗。
艾灸作用是什么
赵天豫 副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艾灸效果1、行气法活血艾灸可以起到行气活血的作用。因气是生命的源泉,血是物质的基础。血气充盈,人的生命活动无法正常运转,反之则会生病。艾灸能补气养血,疏理气机,还能提升中气,达到养生与保健的目的。2、温经络进行艾灸可以起到温通经络的作用。由于经络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道,所以它的畅通有利于气血运行和营养物质的输送。病邪入经时,其闭塞不通,便会引发疾病。艾灸是在温热皮肤的作用下,以活血通络,达到治疗寒凝血滞、经络疲阻等多种疾病的目的。3、调和阴阳艾灸具有调和阴阳的功效。由于人体阴阳平衡,是疾病发生与发展的根本。艾灸治疗中的补泻作用可起到调和阴阳的作用。另外,艾灸还可以治疗脾肾阳虚、元阳暴脱等症。常见的症状有:胃下垂、肾下垂、子宫脱垂、脱***、女性长期崩漏等。此外,还可以促进产后的恢复。4、温补益气进行艾灸可以起到温中补气的作用。由于艾灸疗法一直以来被医学界所认可,它可以刺激人体的免疫系统功能,促进新陈代谢,提高机体各组织器官的抗病能力,有很好的补益和补益。上述是对艾灸作用的介绍。不过要注意,糖尿病、孕妇不宜艾灸。也可在艾灸时,或整个艾灸过程中,不能喝冷水、吃凉饭。而且在女性的特殊时期,不能艾灸,在病人身体处于兴奋状态时不能艾灸。但愿上述内容能对你有所帮助,祝你身体健康,生活愉快。
中医艾灸作用有哪些
董贵鑫 副主任医师 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调和气血:气是生命之源,血为物质基础,气血充足、气机条达则人的生命活动正常;反之则发病。艾灸可补气养血、疏理气机,且可提升中气以达养生保健的目的。温通经络:经络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路,经络通畅则利于气血运行及营养物质的输布,若病邪侵及经络导致其闭阻不通则会引发疾病。艾灸借助其温热肌肤的作用,温通肌肤经脉,活血通络,以达治疗寒凝血滞、经络痹阻所引起的各种病证之效。调节阴阳:人体阴阳平衡则身体健康,而阴阳失衡就会发病,艾灸能使失衡的阴阳重新恢复平衡。扶正祛邪:正气存内则邪不可干,艾灸通过对某些穴位施灸可以培扶人体正气,增强机体防病抗病能力。这四种人不适合艾灸1、过度劳累、饥饿或精神紧张患者不宜艾灸治疗;此外,体质虚弱者不宜艾灸过强。2、自发性出血或损伤后出血不止,或皮肤感染、溃疡、瘢痕等部位不宜灸;眼区、项区、胸背部等慎灸。3、孕妇及小儿囟门未闭合者,不宜艾灸。4、精神病患者及其他不适于灸疗的重症患者也需慎用艾灸。艾灸可以治疗哪些疾病1、治面部皱纹多临睡前,将艾条一端点燃,对准面部的穴位,约距穴2~3厘米左右选进行熏灸,每次选2~3个穴位,各灸5分钟左右,至皮肤产生红晕为度。鱼尾纹多,选太阳、丝竹空;额纹选阳白、印堂;笑纹选地仓、下关、颊车。或将盐末填平脐孔,切取0.3厘米的鲜姜1片,中心用针穿刺数孔后置于脐上,姜片上置中艾炷(如黄豆大)点燃施灸。至艾炷全部烧完再换一艾炷,每次3~5壮,至局部皮肤产生潮红为度,每晚1次。2、治疣首先常规消毒疣部,再用凡士林少许涂于疣上,取艾绒制成与疣相同大小的圆锥形艾炷3个,将1个艾炷放在疣上,点燃使艾炷烧尽(一般不痛,如艾炷大于疣则烧灼正常皮肤引起疼痛),去艾灰后,疣上再略涂凡士林(起粘附作用),将艾炷放上点燃,这样连灸3个艾炷,疣被烧焦。一般治疗1~2次,疣体脱落,治疗后消毒纱布覆盖,以防感染。3、治面瘫用隔姜灸法,即取新鲜生姜切0.2厘米厚的姜片,上用针刺数孔,将艾炷置于姜片上点燃,在患侧的阳白、颊车、地仓、颧髂及四肢双侧的合谷,足三里穴,每穴施灸3~5壮,施时局部灼烫时,将姜片提起片刻再放下,反复几次,直至艾炷全部烧完。每晚卧前施灸1次。4、治雀斑以艾条点燃后,熏熨合谷、曲池及面雀斑处,使局部有温热感,皮肤出现红晕为度,施灸时,尤其面部要小心艾灰掉落,灼伤皮肤,每晚或隔日晚上施灸1次。通经活血,防治雀斑。5、治牙齿松动每晚临睡时,端坐凳上,将艾条点燃后,在下肢的绝骨、涌泉穴上悬灸,每穴2~3分钟,至局部出现红晕,再请家人帮助,施灸肾俞、大杼穴,每穴2~3分钟,至局部出现红晕。农历每月前2日下午5时~9时施灸。补肾益精,强骨固齿。6、治痤疮将艾条点燃后,在面部颧骨、下关、巨骨、迎香等穴上施灸,距穴约1~2厘米,每穴灸2分钟,至局部皮肤出现红晕为度。7、治面部虚胖每晚临睡前,将艾条点燃,端坐床前,分别灸足三里、天枢、中脘穴,每穴悬灸5分钟左右,局部出现红晕,自觉温热舒适感。益气健脾,养血容颜。8、治黄褐斑卧前取1支艾条,点燃后在面部黄褐斑局部施灸,艾条距皮肤2~3厘米,至局部皮肤产生红晕,自觉有温热感,施灸10分钟左右,施灸时小心艾灰掉落烫伤皮肤。9、治眼睑下垂用艾条点燃后,在上眼睑至前额部来回悬灸,至局部红晕,自觉温热舒适,施灸20分钟左右。施灸时小心艾灰掉落烫伤皮肤。每晚1次,10次为1疗程。
艾灸是什么意思
王燕 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艾灸只是中医理疗的一种方法,对身体的一些疾病确实起到明显的效果。作为中医针灸疗法中的一种灸法。是用艾叶制成的艾条、艾炷为主体,熏烤人体的相关的穴位以达到保健和治病的一种自然疗法。艾灸的方法很多,包括艾灸顺序问题、艾灸频率问题、艾灸时间问题、气血问题。所以艾灸必须要在艾灸师或中医师指导下进行,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其艾灸在疾病防治方面的积极作用。
艾灸功效
赵天豫 副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一、舒筋活络法人体内的经络得到疏通,才能使气血运行得更好,使营养物质得以输送。病人在寒冷潮湿的环境下,很容易出现经络闭塞的症状,从而导致疾病的发生。利用艾灸可以有效温热皮肤,让皮肤的经脉得到疏通,起到了消除淤积寒气的作用。二、幸运生灵人的身体靠气血生存。使人的气血充盈,身体健康自然就有了保障。中医理疗可以通过艾灸来进行,既可以补气活血,又可以梳理气机,提升中气,使气血得以调和,从而达到艾灸保健养生的目的。三、祛风散寒这样就能使人体内的气血运行起来,能有效祛除湿气和驱寒。一般说来,血见热而行,见寒则凝。有一部分病人会出现气血瘀滞的症状,这主要是由于寒气太多所致。因此,通过艾灸刺激身体的穴位,可以让身体的经脉得到疏通,可以起到散寒活血,还可以达到治疗和保健的效果。四、疾病预防保健临床研究表明,在现代临床研究中,常用艾灸进行艾灸,能起到增加白细胞吞噬能力的作用,能加速特异性和非特异性抗体的产生,使免疫效果增强。适当的艾灸可以帮助身体恢复健康,还能缓解人体亚健康状况。五、调整阴阳中医学有“阴阳调理身体”的说法,人体内阴阳处于平衡状态,则身体健康。如果人体的阴阳处于不平衡状态,那么很容易导致疾病的发生。可以通过艾灸来达到调理阴阳的效果,使阴阳在体内恢复到平衡状态。
艾灸是什么
尹德海 主任医师 ***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艾灸是中医针灸疗法中的灸法,用艾叶制成的艾灸材料,产生的艾热,刺激体表穴位或者特定的部位,通过激发经气的活动,来调整人体紊乱的生理生化功能,达到防病治病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艾灸分很多种包括艾卷灸、温针灸、直接灸、隔姜灸、间接灸、隔蒜灸、隔盐灸等,他有很多的作用,比如说可以有经络调节作用,调节免疫作用。温经散寒、行气通络、扶阳固脱、升阳举陷、拔毒解热、防病保健、延年益寿以及美容等,临床上呢可以用来治疗冻疮,治疗胃疼,治疗便秘脱***、胆囊炎等多种疾病,艾灸身体的不同部位呢,可以对多种疾病达到一定的治疗保健效果。
中医艾灸的作用
尹德海 主任医师 ***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1、可以调和气血,艾灸可以补气养血,提升人体中气,治病祛邪,对于身体虚弱的人可以提高免疫力。2、温通经络,艾灸本身有助阳作用,可以梳理气机,使经络不畅导致的疾病好转。艾灸可以通过热传导的方式温暖肌肤,使经脉通畅,活血通络,特别对于寒冷导致的疾病效果非常理想。3、艾灸可以调节阴阳,人体阴阳平衡才会身体健康,艾灸能够使失衡的阴阳得到平衡,对于治疗疾病、保健都有很大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