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各位分享中医艾灸的方法及作用的知识,其中也会对中医艾灸的方法及作用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
- 1、中医艾灸
- 2、艾灸疗法
- 3、艾灸的注意事项和顺序
- 4、中医艾灸疗法
- 5、中医艾灸养生常识
- 6、艾灸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 7、艾灸技术的中医理论原理
- 8、艾灸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 9、艾灸疗法概述
中医艾灸
付玉 主治医师 唐山人民医院中医艾灸是中医的一种理疗手法,具体的原理是通过艾草在点燃后的热量,配合刺激穴道经络的方法,起到强身健体,驱寒补气的效果。因此艾灸离不开中医基础。建议如果患者想要艾灸,建议选择中医院相关科室的专业大夫,不要自己在家尝试。艾灸的时候是有高温的,建议听从理疗师的指导,不要乱动防止灼伤。注意事项艾灸并不是一种治病和健身的常规手段,生病了就要去医院检查,减肥就应该加强体育锻炼。
艾灸疗法
闫慧博 副主任医师 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主要包括直接灸、间接灸、艾卷灸、温筒灸、温针灸等方法,其中艾卷灸、温筒灸比较简单宜行,方便快捷,一般在家便可完成,其他方法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在专科医院进行。“老寒腿”试试温针灸“老寒腿”是典型的寒症,即高发于中老年人群的退行性骨关节炎,主要表现为关节疼痛、行走困难、上下楼梯不方便,受寒后加重,得温缓解。建议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温针灸,通过针灸对梁丘、血海、外膝眼、内膝眼、足三里、阴陵泉等穴位的刺激,加上艾条的温热刺激,将热流通过针柄传导入穴位来改善症状。通常情况下,一天做一次,十天一个疗程。此外,受风寒加重的颈肩腰腿痛、虚寒性胃病、阳虚导致的手脚冰凉、产后病等,都可以采用温针灸来调理,临床疗效一般好于单纯的针灸或是艾灸。产后气虚宜用隔盐灸很多女性产后气血虚弱,表现为头晕、乏力、面色差、月经不调等,可采用隔盐灸来调节内分泌、温补气血。具体做法是先将一块纱布放在位于肚脐的神阙穴(此穴位禁忌针灸),然后取粗盐10克左右洒在纱布上,最后将小段艾柱点燃放在神阙穴灸半个小时即可,有条件的可使用理疗灯来加强疗效。通常一次需要三壮艾柱,隔盐灸一天做一次,10天为一个疗程。月经不调体验温筒灸女性月经不调、痛经等,可采用温筒灸的疗法来温补阳气。先在位于肚脐的神阙穴垫一层纱布,然后将艾灸盒放在纱布上,点燃艾条对准神阙穴熏半个小时即可,此时可同时熏神阙穴、关元穴、气海穴、三阴交。建议每天熏一到两次,坚持做一个疗程即十天。值得提醒的是,有晕针的人群、实证人群、热证人群禁忌使用艾灸疗法;在家里自行进行艾灸疗法时,要特别注意避免烫伤,自行操作更要找准穴位。如果家中操作不方便或有疑问,建议到就近的中医专科医院咨询或是治疗。切记盲目操作,不仅耽搁病情,更有可能造成不必要的烫伤。
艾灸的注意事项和顺序
张丽丽 副主任医师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注意保暖和防暑:因施灸时要暴露部分体表部位,在冬季要保暖,在夏天高温时要防中暑,同时还要注意室内温度的调节和开换气扇,保持室内空气流通。艾灸后半小时内不要用冷水洗手或洗澡;2、防止感染:化脓灸或因施灸不当,局部烫伤可能起疱,产生灸疮,一定不要将疮弄破,如果已经破溃感染,要及时使用消炎药;3、注意施灸的时间:有些病症必须注意施灸时间,如失眠症要在临睡前施灸。不要饭前空腹时和饭后立即施灸;4、循序渐进:初次使用灸法,要注意掌握好刺激量,先小剂量,如用小艾灶,或灸的时间短一些,壮数少一些,不要一开始就大剂量进行;5、注意施灸温度的调节:对于皮肤感觉迟钝者或小儿,需用食指和中指置于施灸部位两侧,以感知施灸部位的温度,做到既不致烫伤皮肤,又能起到好的效果;6、调整饮食:艾灸后要喝较平常多量的温开水,不可喝冷水或冰水,有助于器官排出体内毒素。二、顺序:在中医看来,人体上半身为阳,下半身为阴;体表背部属阳,腹部属阴;四肢外侧为阳,内侧为阴。十二经脉中,也有手三阳经和手三阴经、足三阳经和足三阴经之分。艾灸有温通经络、扶正祛邪的功效,如果先在阳气足的地方艾灸,能更好地调动经气,从而补养阳气。艾灸有一定的顺序,原则上要先灸上部,后灸下部;先灸背部,后灸腹部;先灸头部,后灸四肢;先灸阳经,后灸阴经。壮数先少后多,艾炷先小后大。
中医艾灸疗法
疏欣杨 副主任医师 ***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中医艾灸的方法是先上、后下、后三个阶段,再进行艾灸,也就是艾灸,分泻和补。在调理身体气血、经络等方面,要根据患者不同的症状和需要,决定使用补法还是泻法,通常想通过艾灸来下火,都可以通过艾灸的方法来解决,如果调理身体气血和经络等问题,还可以用补法来进行艾灸。艾灸后要注意保暖,不能着凉,最好是在艾灸后半小时左右再喝一些温开水促进身体代谢,这样效果会更好。
中医艾灸养生常识
温和灸、化脓灸、养生灸、隔物灸、温针灸最为常见。一、温和灸取穴:关元、神阙、足三里操作方法:将艾条的一端点燃,对准施灸穴位,距离约2-3厘米左右进行熏灸。以患者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感为宜,每穴每次施灸10-15分钟,至皮肤潮红为度。每日1次,于每月月初连灸7次。二、化脓灸取穴:足三里操作方法:以陈艾做成0.7厘米左右的艾炷直接灸穴位7-9壮,灸完1壮后,以纱布蘸生理盐水抹净所灸穴位,再依前法继续施灸。灸时轻轻拍打穴位旁以减轻疼痛,使得穴位产生无菌性化脓,艾灸后用小膏药贴灸疮化脓,直至灸疮愈合为止。灸疮愈合后,可再行施灸。注意勿使灸疮溃破感染,施灸期间加强营养,清淡饮食。三、养生灸取穴:命门、肾俞、关元操作方法:取“强肾灸”贴敷于穴位处,每24小时更换一次,5日为一疗程。一疗程结束后休息2日,再行下一疗程治疗。四、隔物灸取穴:关元、气海、足三里、神阙1、隔姜灸操作方法:将鲜姜切成片,厚约0.2-0.3厘米,中央用针穿刺数孔置于穴位之上。用清艾绒制成蚕豆大小的艾炷(是为一壮),放置姜片上施灸,如患者感到烧灼不可忍受,把姜片向上提起,再行施灸。每穴灸5壮,灸时以皮肤潮红为度。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休息3-5日,再依法继续施灸。2、隔附子饼灸操作方法:将附子研成粉末,每个附子饼以附子粉2.5克配以黄酒2.5克调成厚糊状,用药饼模具压制成直径2.5厘米、厚度0.5厘米的附子饼,中间以针穿刺数孔,上置艾炷施灸。3、隔药饼灸操作方法:将补骨脂、当归、黄芪、生地、仙茅、仙灵脾、肉桂等健脾补肾、活血通络药物研成粉末,再以80%酒精调匀,用药饼模具压制成直径2.5厘米、厚度0.5厘米的药饼。上置艾炷进行施灸。每穴每次施灸5壮,隔日1次,每人每年每穴灸量当在480壮以上。五、温针灸取穴:命门、肾俞、足三里操作方法:以上每穴局部酒精消毒后,1.5寸毫针针刺0.8-1.2寸,得气后行补法。再以2厘米艾条段插于针尾,点燃艾条段,待其完全燃烧后取下,拔出毫针。隔日1次,10次为一疗程,一疗程结束后休息一星期,再行下一疗程。使用艾灸应注意事项:1、艾绒质量选择质量好的艾绒。劣质艾绒,生硬不团聚,燃烧时火力暴躁,易使患者感觉灼痛,甚至熏烤时石粒脱落,灼伤皮肤。2、环境通风环境应保持通风,避免艾烟过浓,伤害人体。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特别是哮喘病人慎用艾灸。3、施灸部位施灸的部位,妊娠期妇女的腹部及腰骶部不宜施灸;颜面五官、***、有大血管分布的部位不宜直接灸;头部、胸部、四肢末端皮薄而多筋骨处不可多灸。4、避免烫伤施灸时应及时调整灸火与皮肤间的距离。有些患者局部寒气大,初灸时,对艾火的忍耐力强,常常不知不觉将艾火靠近皮肤,结果将皮肤灼痛。实际上,以灸至皮肤发红为度,每次灸10—15分钟为宜。5、注意次数体质壮、病情轻、病程短者,灸治1—2次即可;体质差、病情重、病程长者,可灸数月乃至1年以上。初灸时,每日1次;长期灸治者,3次后改为2—3天1次。如果自己在家艾灸时,一定要注意以上几点。为了避免伤害身体,最好是找专业人士进行治疗。
艾灸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陈玉静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热性体质的人群,如口腔溃疡、脓疱,怕热不怕冷的人不宜进行艾灸。2、艾灸的整个过程中不能喝凉水,吃凉的食物。3、艾灸时不能吹空调,室内不能有穿堂风。4、艾灸后不能马上洗手洗澡,注意保暖。5、过饥过饱时不宜艾灸。
艾灸技术的中医理论原理
温经歇寒《素问界法方宜论》说:“北方者,天地所阴藏之域也,其地高陵居,风寒冰例……藏寒生满病,其治宜灸熵。”《素问调经论》又说:“血气者,喜温而恶寒,寒则泣而不流,温则消而去之。”艾灸所用艾叶,性温,补中有通,通中有消,艾灸之热力能够渗透肌层,温经散寒行气。二、回阳固脱艾灸有温补中气、回阳同脱的作用。《素问生气通天论》说:“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说明了阳气的重要性。阳衰则阴盛,阴盛则寒,寒甚则厥,甚则欲脱,当此之时,用艾灸来温补可以扶助欲脱之阳气。《扁鹊心书》有曰:“真气虚则人病,真气脱则人***,保命之流灼艾第一。”《伤寒论》亦曰:“下利,手足逆冷,无脉者,灸之。”可见阳气下陷或欲脱之危证,皆可用艾灸技术。三、消瘀散结《灵枢刺节真邪》说:“脉中之血,凝而留止,弗之火调,弗能取之。”气为血帅,血随气行,气得温则行,气行则血亦行。艾灸能使气机通调,营卫和畅而瘀结自散。四、防病保健唐代孙思邈在《千金要方》说:“凡人吴蜀地游宦,体上常须两三处灸之,勿令疮暂瘥,则瘴疠、瘟疟毒气不能着人也。”他经常自灸,加上其他的保健措施,结果活了101岁。可见艾灸可以提高人体的抗病能力,增强体质,延年益寿。《扁鹊心书》说:“人之无病时,常灸关元、气海、命门、中脘,虽未得长生,亦可保百余年寿矣。”由此说明艾灸能够起到防病保健的作用,无病施灸,可以激发人体的正气,增强抗病能力,使人精力充沛,健康长寿。五、美容作用近年来艾灸技术日渐运用于美容,由局部施灸力主治疗斑秃、面瘫、面肌挂挛、痤疮、雀斑等病的局部美容灸,发展到治疗肥胖、美发、润肤、容颜等整体美容灸,在诸多美容灸中占有一席之地,并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其主要机制是通过艾灸的温热性刺激和药理作用,使施灸部明显充血,加强营养,旺盛新陈代谢,同时可以抑菌、杀菌,使组织恢复青春。历史上第一位艾务大家——晋代的鲍姑认为:“灸法不独愈病,且获美艳”。佳时间中医专家指出,适合进行中医艾灸疗法的季节就是夏季。因为夏天穿衣少,即便不去医院,自己在家艾灸也非常方便,不像冬天在家脱了衣服施灸容易受凉。而且天气热,人体对温度就比较敏感,不容易被烫伤。重要的是夏天施灸符合中医“冬病夏治”的理论。中医认为,阳虚、气虚人群更适合进行针灸疗法。生病的人大多属于阳虚体质。艾叶是温性的,属于纯阳之物。艾灸能够温通经络,祛除寒湿,补益人体阳气。夏天又正好是自然界阳气重的时候,两者的阳热合在一起,温补的作用更强。所以在夏季大自然阳气盛的时候艾灸,补益的效果能够达到佳。结语:以上的内容就是关于中医艾灸了,相信大家在看完之后应该对艾灸有了更多的了解了。这个艾灸技术是一种非常好的治病方法。这里的操作规程也是经过一定时间积累出来的。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多看看哦!
艾灸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付玉 主治医师 唐山人民医院饥饿、或者饭后过饱、喝醉后、大汗淋漓的时候、情绪不稳定或者月经期内、过敏溃痒、发热上火、传染病、昏迷、没有自制能力等情况忌灸。
艾灸疗法概述
梁天山 主任中医师 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艾灸疗法能够提高身体的免疫功能,增强身体的抗病能力。同时还具有温经散寒、疏通经络以及振兴身体功能的作用。艾灸是通过点燃艾绒来熏蒸身体的穴位,借助药物温热的刺激,通过经络的传导,使身体内的血液畅通,从而达到保健养生和防病治病的效果。艾灸能够用于治疗身体湿气太重而引起的关节肿胀疼痛,同时还可以缓解痛风引起的关节肿胀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