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各位分享艾灸注意事项有哪些的知识,其中也会对艾灸注意事项有哪些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
艾灸注意事项
杨晓倩 主治医师 海南省中医院1、施灸时要注意力集中,注意施灸距离,避免烫伤,于皮肤感觉迟钝者或小儿,要用食指和中指置于施灸部两侧,以感知施灸部位的温度,做到既不烫伤皮肤,又能收到好的效果;2、艾灸时要循序渐进,初次使用灸法要注意掌握好刺激量,先少量、小剂量或灸的时间短一些,壮数少一些,以后再加大剂量,不要一开始就大剂量进行;3、艾灸结束后要注意保暖、避免受风;4、过于饥饿、疲劳、精神过度紧张、醉酒后不宜艾灸;5、孕妇或妇女正值经期,月经量较大时,不适宜艾灸腹部。
艾灸注意事项
陈付艳 副主任医师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过饱、极度疲劳以及对灸法恐惧的患者,应谨慎施灸。三、孕妇的腹部和腰骶部,不适合进行艾灸。四、面部穴位、大血管的地方,不应直接灸,以免烫伤形成瘢痕。五、关节活动的部位,不适合使用化脓灸,以免不愈合,影响功能活动。六、进行艾灸时,特别要注意避免烫伤,比如在进行雀啄灸时,要隔一段时间磕磕艾条上面燃烧的灰烬,以免烫伤皮肤。七、瘢痕灸的患者,在灸疮化脓期间要保持清洁,防止感染。
艾灸注意什么呢
陈玉静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1、要专心致志,耐心坚持:施灸时要注意思想集中,不要在施灸时分散注意力,以免艾条移动,不在穴位上,徒伤皮肉,浪费时间。对于养生保健灸,则要长期坚持,偶尔灸是不能收到预期效果的。2、要注意体位、穴位的准确性:体位一方面要适合艾灸的需要,同时要注意体位舒适、自然,要根据处方找准部位、穴位,以保证艾灸的效果。3、防火:现代人的衣着不少是化纤、羽绒等质地的,很容易燃着,因此,施灸时一定要注意防止落火,尤其是用艾炷灸时更要小心,以防艾炷翻滚脱落。用艾条灸后,可将艾条点燃的一头塞人直径比艾条略大的瓶内,以利于熄灭。4、要注意保暖和防暑:因施灸时要暴露部分体表部位,在冬季要保暖,在夏天高温时要防中暑,同时还要注意室内温度的调节和开换气扇,及时换取新鲜空气。5、要防止感染:化脓灸或因施灸不当,局部烫伤可能起疮,产生灸疮,一定不要把疮搞破,如果已经破溃感染,要及时使用消炎药。6、要掌握施灸的程序:如果灸的穴位多且分散,应按先背部后胸腹,先头身后四肢的顺序进行。7、注意施灸的时间:有些病证必须注意施灸时间,如失眠症要在临睡前施灸。不要饭前空腹时和在饭后立即施灸。8、要循序渐进:初次使用灸法要注意掌握好刺激量,先少量、小剂量,如用小艾炷,或灸的时间短一些,壮数少一些。以后再加大剂量。不要一开始就大剂量进行。9、防止晕灸:晕灸虽不多见,但是一旦晕灸则会出现头晕、眼花、恶心、面色苍白、心慌、汗出等,甚至发生晕倒。出现晕灸后,要立即停灸,并躺下静卧,再加灸足三里,温和灸10分钟左右。10、注意施灸温度的调节:对于皮肤感觉迟钝者或小儿,用食指和中指置于施灸部位两侧,以感知施灸部位的温度,做到既不致烫伤皮肤,又能收到好的效果。通过上述的介绍,我们了解了在进行艾灸的时候需要注意的事情,一般在进行艾灸的时候我们要注意防止出现皮肤受伤的情况,而且要在进行艾灸时注意穴位的准确,一些昏迷或是抽风的情况是不能进行艾灸的,而且也不能出现极度疲劳的情况。
艾灸养生需要注意什么 喜欢艾灸的人认真看
1、注意体位正确艾灸能够促进气血循环,艾灸过程中保持良好的舒适的体位,才能起到好的气血运行效果。同时体位正确,才能更好地找穴位。因此,在艾灸之前,必须要选择一个合适的体位,当你感到不舒服的时候,一定要及时和中医师说,千万别忍着。2、避免在暴露的部位艾灸建议艾灸的时候,要避开手脚、脖颈等通常情况下,暴露在空气中的部位。因为艾灸很容易形成瘢痕,若是瘢痕明显的话,露出来之后会影响美观,同时降低自信心。3、选择合适的部位艾灸的时候要注意选择合适的部位,不要在皮肤较薄的部位进行,因为艾灸很容易损伤皮肤,若是皮肤本身就比较脆弱,进行艾灸的时候,在热的刺激下,破损的概率非常高,非常容易导致皮肤感染的。所以说,***、***等部位,千万不能***灸养生措施。一般来说,艾灸都是选择腰背部。4、坚持保暖工作艾灸的时候要注意保暖身体,特别是气温比较低的秋冬季节。艾灸过程中,将衣服掀开来的话,风寒容易吹过皮肤,从而入侵身体。为了健康着想,艾灸的时候要确保室内温暖,同时没有暴露出来的地方,要用毯子或者说厚衣服遮盖一下,千万不要让身体一直处于暴露状态。5、艾灸后不能立即洗澡艾灸之后是不能立即洗澡的,至少要让身体休息半个小时以上。因为艾灸是温补类的养生治疗方法,如果短时间受到了寒冷刺激,会影响养生的效果。甚至还会刺激艾灸部位的皮肤,诱发不适。艾灸以后吃什么好?1、薏米这种食物具有非常不错的祛湿效果,艾灸之后吃些薏米粥,可以帮助身体更好地祛湿,赶走体内的湿气。除了可以与红豆搭配煮粥食用,也可以将炒熟的薏米放入杯中加热水冲泡成茶水饮用。2、冬瓜人们艾灸之后,可以适当吃些冬瓜,因为冬瓜具有清热解毒、利尿消肿的作用,有助人体减脂祛湿。除了可以直接削皮炒起来配饭吃,也可以和排骨一起炖汤食用。3、红豆日常适当吃红豆可以消除身体水肿问题,同时排毒祛湿效果也非常好。如果你觉得自己湿气重,选择艾灸祛湿的话,艾灸之后可以喝一些红豆汤进食,能够起到更好得祛湿效果,帮助减轻身体负担。4、芹菜生活中很多人不爱吃芹菜,因为其气味比较浓烈,日常喜欢艾灸养生的人们,建议要多吃芹菜。因为其能够祛湿、排毒,而且富含营养物质,吃它有助瘦身减少湿气堆积。建议日常炸芹菜汁饮用,或者说将芹菜梗洗净,切成小段炒起来配饭吃,味道也是相当不错的。
艾灸养生有什么宜忌
周强 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关节部位不要直接灸。此外,大血管处、心脏部位不要灸,眼球属颜面部,也不要灸。3、极度疲劳,过饥、过饱、酒醉、大汗淋漓、情绪不稳,或妇女经期忌灸。4、某些传染病、高热、昏迷、抽风期间,或身体极度衰竭,形瘦骨立等忌灸。5、无自制能力的人如精神病患者等忌灸。【艾灸的注意事项】1、要专心致志,耐心坚持:施灸时要注意思想集中,不要在施灸时分散注意力,以免艾条移动,不在穴位上,徒伤皮肉,浪费时间。对于养生保健灸,则要长期坚持,偶尔灸是不能收到预期效果的。2、要注意体位、穴位的准确性:体位一方面要适合艾灸的需要,同时要注意体位舒适、自然,要根据处方找准部位、穴位,以保证艾灸的效果。3、防火:现代人的衣着不少是化纤、羽绒等质地的,很容易燃着,因此,施灸时一定要注意防止落火,尤其是用艾炷灸时更要小心,以防艾炷翻滚脱落。用艾条灸后,可将艾条点燃的一头塞人直径比艾条略大的瓶内,以利于熄灭。4、要注意保暖和防暑:因施灸时要暴露部分体表部位,在冬季要保暖,在夏天高温时要防中暑,同时还要注意室内温度的调节和开换气扇,及时换取新鲜空气。5、要防止感染:化脓灸或因施灸不当,局部烫伤可能起疮,产生灸疮,一定不要把疮搞破,如果已经破溃感染,要及时使用消炎药。6、要掌握施灸的程序:如果灸的穴位多且分散,应按先背部后胸腹,先头身后四肢的顺序进行。7、注意施灸的时间:有些病证必须注意施灸时间,如失眠症要在临睡前施灸。不要饭前空腹时和在饭后立即施灸。8、要循序渐进,初次使用灸法要注意掌握好刺激量,先少量、小剂量,如用小艾炷,或灸的时间短一些,壮数少一些。以后再加大剂量。不要一开始就大剂量进行。9、防止晕灸晕灸虽不多见,但是一旦晕灸则会出现头晕、眼花、恶心、面色苍白、心慌、汗出等,甚至发生晕倒。出现晕灸后,要立即停灸,并躺下静卧,再加灸足三里,温和灸10分钟左右。10、注意施灸温度的调节:对于皮肤感觉迟钝者或小儿,用示指和中指置于施灸位两侧,以感知施灸部位的温度,做到既不致烫伤皮肤,又能收到好的效果。以上内容就是艾灸养生有什么宜忌的详细介绍,如果您对此还有什么疑问的话,欢迎随时联系我们的在线专家,祝您健康。
艾灸的注意事项
赵天豫 副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艾灸注意事项1、艾灸前要保持情绪平静,在暴怒、大喜、大悲后,不宜立即施灸。2、在施灸后,要乐观、愉快,心情愉快,精心调养,戒色不过劳,清淡素食,以助效。3、用灸法调理要耐心,不急不躁,灸从长,要有信心持久地坚持下去,这样才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为了养生保健,更要持之以恒。4、上午、下午都可进行艾灸,一般阴天晴天也不必避忌。失眠症最好在夜间灸。5、艾灸的不良反应,一般没有不良反应,但是由于体质和症状的不同,开始施灸,会导致发热、疲劳、口干、全身不适等症状,一般不会有不良反应,继续施灸就会消失。6、通常艾灸后,要避免着凉,秋冬穿得整洁,头上和身上都是汗出后,再出去。春夏灸后,还要注意保暖。施药的当天不能洗澡,以免染上风寒。7、艾灸前要喝一杯温白开水,对灸后毒有好处。多长时间***灸好急症艾灸有些人身体不舒服,或者是急症的症状,艾灸时间可以长一点,身体可以接受,每天灸一次至两次。如果身体突然出现某些急性症状,严重者,可以灸一段时间灸一次,一天灸一次,两次左右,天天灸,直到病情好转为止。但有一个前提是自己的身体可以吃得下。艾灸时要保持良好的心态,毕竟艾灸是一种慢性调理过程。慢性病艾灸假如患有慢性病,要选择艾灸的时间,可以在开始艾灸的时候每天灸,灸半个月左右,中间休息几天,再***灸;如果前半个月艾灸后觉得身体好了一些,可以选择隔天艾灸一次,或者一周艾灸两次至三次。假如一种疾病已经困扰我们多年,即慢性疾病,刚开始艾灸时要慢慢地进行,讲究循序渐进,这样刚开始可以天天艾灸,灸半个月左右,即十五天左右,之后中间休息两天,然后每天艾灸,如果前半个月艾灸觉得身体好了,或者时间不充足,可以隔天用艾灸,或者一周后用艾灸两次至三次,如果艾灸出现上火的现象,可以用艾灸涌泉穴引火,或者多喝水。艾灸养生保健假如单纯靠艾灸养生保健的话,可以一周灸3次左右,或者每隔3-5天艾灸一次。如按疗程艾灸养生,可在前三天持续艾灸,休息一段时间后,再隔日艾灸。平常生活中如果身体没有任何不适的话,艾灸只是日常保健,每隔3-5天艾灸保健穴即可。还可能属于阴虚阳盛的体质,如:盗汗、手足心热、心烦、失眠、口干口渴、小便黄大便干燥等症状,每日艾灸不宜每天艾灸。但是,对于保健来说,如果是按疗程艾灸,前三次最好每天持续灸,每个穴位15-20分钟,之后可隔天隔10天为一疗程。小孩子和老人用艾灸的时间要短一些。结论:在生活中,它有很好的功效和作用,能起到很好的保健效果,深受人们的喜爱。因此,大家应该适当***灸哦,如果有上述症状的人,可以尝试一下艾灸理疗,效果还不错哦。
艾灸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姜淑芳 副主任医师 济宁市中医院避免着凉,比如说避免吹风,避免洗冷水澡等。3、部分的艾灸会在艾灸局部形成水疱或者化脓,这个医学上叫做化脓灸,属于灸法的一种。使用此类灸法要特别注意,保证创口干燥,避免在艾灸局部形成严重的感染,引起不良反应。艾灸的副作用1、上火。很多人的在艾灸之后会出现口干舌燥的情况,这是艾灸后引起火气的一种表现,多喝一点白开水,就可以缓解口渴、上火的症状。2、过敏。有的人在艾灸之后会在艾灸部位的出现红疹,其实这是艾灸引起的皮肤过敏,也有专家表示艾灸后出现红疹,是正阳元气驱赶寒邪外出的表现,一般来说无需在红疹涂抹药物,过两天就可以自行消散。3、失眠。部分患者在初次艾灸之后,出现了失眠的情况,也有人出现了精力充沛的情况,其实艾灸后睡不着也不用过于担心,1~2天后生物钟的就会恢复过来。
艾灸能养生 但这些事项也要注意
艾灸的时候要注意这些事情1、要专心致志,耐心坚持:施灸时要注意思想集中,不要在施灸时分散注意力,以免艾条移动,不在穴位上,徒伤皮肉,浪费时间。对于养生保健灸,则要长期坚持,偶尔灸是不能收到预期效果的。2、要注意体位、穴位的准确性:体位一方面要适合艾灸的需要,同时要注意体位舒适、自然,要根据处方找准部位、穴位,以保证艾灸的效果。3、防火:现代人的衣着不少是化纤、羽绒等质地的,很容易燃着,因此,施灸时一定要注意防止落火,尤其是用艾炷灸时更要小心,以防艾炷翻滚脱落。用艾条灸后,可将艾条点燃的一头塞人直径比艾条略大的瓶内,以利于熄灭。4、要注意保暖和防暑:因施灸时要暴露部分体表部位,在冬季要保暖,在夏天高温时要防中暑,同时还要注意室内温度的调节和开换气扇,及时换取新鲜空气。5、注意施灸的时间:有些病证必须注意施灸时间,如失眠症要在临睡前施灸。不要饭前空腹时和在饭后立即施灸。6、要循序渐进:初次使用灸法要注意掌握好刺激量,先少量、小剂量,如用小艾炷,或灸的时间短一些,壮数少一些。以后再加大剂量。不要一开始就大剂量进行。7、注意施灸温度的调节:对于皮肤感觉迟钝者或小儿,用示指和中指置于施灸部位两侧,以感知施灸部位的温度,做到既不致烫伤皮肤,又能收到好的效果8、灸后若局部出现水泡,只要不擦破,可任其自然吸收。若水泡过大,可用消毒针从泡底刺破,放出水液后,再涂以龙胆紫药水,并嘱患者不要抓破,一般数日后即可吸收自愈。对于化脓灸者,在灸疮化脓期间,均应忌酒、鱼腥及刺激性食物,,严防感染。若有继发感染,应及时对症处理。此外,尤其对呼吸系统疾病患者进行灸治时,更应注意。这些人适合艾灸1、阳盛质凡强壮的,声高气粗的,好动的人,属于阳盛体质。此类人平素喜凉怕热,神旺气粗,口渴喜冷饮,尿黄便结,病则易发高热,脉洪数有力,舌红苔薄黄。本体质之人不易患病,一经患病,多为急性病、暴发病。故饮食方面多用滋阴、清淡之品;运动量也要大一些,让体内积蓄的阳气尽快散发出去,条件许可,每天进行凉泉、温泉水浴,须常清其过盛之热,适当补其耗伤之阴。2、阴虚质这类人形多瘦小,面色多偏红或有颧红,常有灼热感,手足心热,口咽干燥,多喜饮冷,唇红微干,冬寒易过,夏热难受,舌红少苔,或无苔,脉细弦或数。本体质秦伯未老中医主张长期服用首乌延寿丹,认为本方有不滋腻、不寒凉、不刺激、不蛮补四大优点,且服后有食欲增进,精神轻松愉快的效果。3、气郁质此类人形体消瘦或偏胖,面色萎黄或苍暗,平素性情急躁易怒,容易激动,或忧郁寡欢,胸闷不舒,时欲太息。病则胸胁胀痛或窜痛;或乳房小腹胀痛,月经不调,痛经;或咽中梗阻,如有异物;或气上冲逆,头痛眩晕;或腹痛肠鸣,大便泄利不爽,舌淡红苔白,脉弦。这类人相当于现代所称的抑郁型或抑郁质。药物治疗,以舒肝理气为主;平时应常去旅游,以使心胸愉快,从而排除多愁善感的抑郁状态;多听一些轻松、开朗、激动的音乐,以提高情绪;饮食上,适当喝一点酒。4、痰湿质平素身体肥胖,或嗜食肥甘,嗜睡恶动,口中粘腻。食量较大,多汗,既畏热,又怕冷,适应能力差。病则胸脘痞闷,咳喘痰多;或恶心呕吐,大便溏泄;或四肢浮肿,接之凹陷,小便不利或浑浊;或身头重困,关节疼痛重着,肌肤麻木不仁;或妇女白带过多,苔多腻,常见灰黑,或舌面罩一层粘液,脉濡或滑。此类人宜多参加体育运动,让疏松的皮肉变致密结实一些。药物方面,当用温药调补,饮食上,且勿过饱,忌肥甘厚味。5、瘀血质平素面色晦滞,口唇色暗,肌肤甲错,常有出血倾向,皮肤局部有瘀斑,或身体某部刺痛,固定不移,或有包块,推之不动,舌质有瘀斑或瘀点,脉细涩,或结代。此类体质,重在气血畅通,为此,要常常加强体育锻炼,饮食上多吃二些活血养血的食品,治疗上应活血法瘀,并配以补气行气。其实以上体质都可以艾灸,阳虚的人更适合艾灸。***灸,除了腹部穴位,多灸一下足三里和三阴交,灸之前之后多喝水,以防上火。一旦上火了,减少艾灸的时间就可以。慢慢来,开始上火、有排斥反应都不怕。